『壹』 什麼是「邊際成本」和「邊際利益」
增加一單位的產量(Output)隨即而產生的成本增加量即稱為邊際成本。邊際利益:又作邊際效益、邊際收益,指每多消費一單位商品所帶來的利益。一般而言,隨著消費商品數量的增加,會有邊際收益遞減的現象。
邊際成本這個概念表明每一單位的產品的成本與總產品量有關。比如,僅生產一輛汽車的成本是極其巨大的,而生產第101輛汽車的成本就低得多,而生產第10000汽車的成本就更低了(這是因為規模經濟)。
假如有一家餃子店,每個月的成本是30000元,也就是說每天的成本是1000元。每份餃子售價11元,原料成本1元。也就是說每天要賣100份餃子才能支付每天的成本。一個是平均成本1000元,一個是原料成本1元。
邊際成本按照經濟學中的解釋為是每一單位新增生產的產品帶來的總成本的增量。也就是說生產100份餃子後的再生產每份餃子的邊際成本是1元。
而超出100份的餃子在賣出後,再次獲得的收益就被稱作邊際收益,於是餃子店開始在晚上8折售賣多出來的餃子。但超出100份餃子後,製作每份餃子就要多付員工加班費1元。
因此,他們每多賣出一份餃子,邊際收益就是11*0.8-1-1=6.8元
而他們的邊際成本就是每份1元成本和每份增加的人工成本1元,也就是2元。這樣最終餃子店每份餃子都能賺到4.8元的利潤。
但如果還剩下20份的時候,要求店長按照8折去賣,那今天就不能達標。但實際上,店長所要付出的邊際成本僅僅是1元。
(1)零邊際成本是多少擴展閱讀:
邊際成本作用就是研究成本變化規律,配合邊際收入,計算邊際利潤。
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可行。
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不可行。
邊際成本的變化規律:
邊際成本的變動規律與平均成本的變動規律相似,也先隨產量增加而降低,達到一定規模後開始增加。只不過它達到最低時的產量比平均總成本及平均變動成本的較小,在平均總成本與平均變動成本達到最低點時,邊際成本等於平均成本。
『貳』 零邊際成本社會:壟斷會死於你我之手
我們來探討一下,什麼才能夠替代原先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那一套玩法。
先梳理一下老的玩法。
回到資本主義的現狀。整個市場經濟經過20世紀的發展形成了一個非常鮮明的特點: 組織形式和商業模式上採用垂直一體化。
鐵路就是最早搞垂直一體化的行業。早期資本主義發達國家裡投資鐵路的都是一些大型的投資公司,也會投資煤礦,就是為了確保火車運營正常。當時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甚至買下了賓夕法尼亞最大的鋼鐵廠,保證鋪鐵軌、造火車穩定。太平洋鐵路公司在車站周圍建了好多賓館,滿足住宿要求。
垂直一體化的思路就是做一個產業的時候,往上游和下游同時做延伸。 要做垂直一體化的東西,需要巨無霸的企業,而且往往是非常集權化的,自上而下地去貫徹。
因為鋪鐵軌一鋪就是好幾千里,還要監控整個國家的鐵路,要維修,要協調貨物的運輸,制定旅客的行程計劃,確保准點率,構成了一個整體。整個系統裡面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失誤,就有可能帶來一個連環效應,危及整個系統的運行。
所以需要有一個大型的企業來協調這件事,自上而下做計劃,這樣效率最高。
鐵路之外,很多其他的行業也跟著這么學。
1870年芝加哥印刷公司出現了規模化的產業效應之後,很快就向垂直一體化的方向去進化了。離火車站越來越近,方便把印刷物運出去。製造印刷設備的公司聚到一塊去了,印刷企業的修建公司也聚集在一塊,最終這些公司相互融合、相互兼並,形成一個大集團。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時候最常見的就是,建一個集中管理的大型企業,把上下游全部囊括進去,生產流通環節全部打通。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時候,開始用一些更新的能源,比如石油。
生產石油要求更高,用到很多知識,煉油和市場營銷環節也不簡單,整個鏈條是特別復雜的。石油公司要想盈利,必須牢牢地控制著石油整體產業的運營,通過集權化的方式去管理,實現利益的最大化。
美國標准石油公司,在20世紀就建立了從採集石油到加油站,從油井到消費者的鏈條,把所有的石油業務囊括其中。後來這家公司被美國的反壟斷法打擊,這家公司分解了。
中國的「三桶油」才真的厲害,中石油巔峰的時候簡直就是一個小國家,有過100萬員工,有自己的醫院、幼兒園、警察局,垂直一體化的程度簡直是國中之國。
垂直一體化是20世紀人類經歷了兩次工業革命之後,主流的企業生產協作的方式。這種極權式的管理把產業鏈的上中下游各環節全部打通,很容易形成壟斷。
但是,垂直一體化的好處挺多。
溝通協作效率很好,用比較低的成本號召企業向著同一個目標奮斗。
經濟學家斯科揭示了交易成本的重要性,解釋了企業為什麼會存在,為什麼會形成壟斷,就是因為企業的部門與部門之間的溝通比市場上企業和企業之間的溝通效率更高。形成一家大的壟斷企業之後,供應商把原材料提供給下游的生產企業,一個命令就解決了。在市場上的話,非常費勁,涉及到大量的談判,非常低效率。所以還有 節約交易成本 的優勢。
七八十年代的電子科技革命把能源通信的技術、交通的技術全部提高到了一個更高的維度,延續到今天還在不停地往前推進。第三次科技革命造成的技術進步對人類社會組織生產協作方式有很大沖擊,出現了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技術。
這個新技術讓原來集權式的自上而下的生產協作的方式發生了轉向,轉成一個開放式的、分布式的、橫向的協作方式。現在的企業擴展的方式,是把產業鏈的很多中間環節去掉,讓企業直接面向消費者,整個產業的鏈條特別扁平化了,邊際成本削減到零。
很多娛樂產業、內容產業,出版發行印刷這些產業,以前都是垂直一體化,從宣傳推廣到包裝製作,到跟渠道的合作,什麼資源都能打通。新時代出現了自媒體,目標人群被分得特別細碎,用分部式去中心化的組織協調方式去完成生產。
現在很多商業機會其實都是源於移動互聯網,上億的用戶都可以通過一個APP跟你發生聯系,整個過程中渠道都是打通的。企業的擴張方式不是縱向整合產業鏈的上下游,而是橫向發展。
微信不是去整合跟聊天通信有關系的上下游,比如鋪設網路電纜,製造手機電話WiFi,而是從社交這點打到其他點上去,比如在微信里打車,通過小程序騎共享單車。
現在的石油公司、電力公司確實還是採用垂直一體化的方式,這個沒有問題,但是互聯網帶來的組織協調方式的轉向,不是只跟互聯網沾邊的產業才可以用。
比如 能源 領域。今天在家裡用的各種電,其實都是通過國家電網運輸到我們每家每戶的。國家電網就是一個渠道,上游是五大國有電力公司負責發電,這是一個非常傳統的垂直整合的方式。
如果你去東南沿海的各個省份,海邊的小城鎮,你就會經常看到塑料大棚。塑料大棚上面沒有簡單地鋪塑料薄膜,而是太陽能的多晶硅面板。多晶硅面板就是用來吸收太陽光,靠太陽能發電,把電轉到小城鎮里。
通過太陽能發電之後,你就充當了原先五大國有電力公司跟國家電網的角色,這就是一種分散的去中心化的解決能源問題措施,這個就叫做 分布式的發電 。很多新能源專家都比較看好分布式發電的未來,大夥都認為未來我們可以通過分布式發電解決一些基本的用電問題,不用受到壟斷企業的剝削。
還有很多其他領域也是這個特點,比如 教育 。網上有很多線上的課程,像哈佛公開課、網易公開課,很多全球知名的大學網路課程。這就體現了教育的平權。
原先你要上一個名牌大學,通常要交比較昂貴的學費,或者說你要付出一個特別慘的成本,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戰勝絕大多數人你才能進入一個好的學校,才有機會去聽那些比較牛的教授講課。
有了互聯網之後,大學會主動把課程傳到網上,不是要考上那個學校或者負擔他們昂貴的學費,才能去學習。
當然這個還沒有達到比較理想的狀態,它只不過是把課程傳到網上,直接來網上聽課的人沒法像真的在這所學校里的學生一樣,能夠修學分,能考試,老師會給他們批改作業,這些都做不到。
但也有機構,有老師給你點評作業,有人給你出考試試卷,然後給你打分,給你結業證書。這樣的機構這兩年在美國很火。
他們都是搞的互聯網在線教育,就是一個網上的大學,除了給你課程之外,已經能提供很多其他的服務了,跟真的大學是差不多的。所以這就是教育產業的一個巨大的轉向,未來的教育很多人都看好,它不再採用集中管理集中撥款的那種。
工作 領域。以前的時候你要有一個一技之長才能找到工作,你進一家公司,天天去上班,這樣才能賺到薪水,對於一家企業來說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今天咱們會發現社會上、市場上好多工作大部分都是通過兼職完成的。
有一個網站叫豬八戒網,上面經常發很多需求,平面設計、策劃、視頻剪輯的活,出一個價格,然後看有沒有人來接這個活。這樣就不用像傳統的那樣,你開一家公司然後要去雇一個策劃,雇一個設計,還要制定一堆考核規定,天天監督著讓他來工作。
這就是一個時代帶來的變化。
作者里夫金還舉了很多其他的例子,各行各業的。把整個社會連接在一起的主要方式,是一個自由的分布式的方式,而不是以前那種集權的自上而下的方式了。
今天聽到企業經常喊要保持組織的扁平化,其實也是脫胎於這個邏輯,而這種新的方式就代表了未來零邊際成本社會的主要的社會協作的模型。這就是作者里夫金眼裡取代市場經濟協作方式的一個最主要的力量。
『叄』 邊際產量為零,邊際成本是多少
0
『肆』 什麼叫做邊際成本
在經濟學和金融學中,邊際成本指的是每一單位新增生產的產品(或者購買的產品)帶來的總成本的增量。
這個概念表明每一單位的產品的成本與總產品量有關。比如,僅生產一輛汽車的成本是極其巨大的,而生產第101輛汽車的成本就低得多,而生產第10000輛汽車的成本就更低了(這是因為規模經濟帶來的效益)。 但是,考慮到機會成本,隨著生產量的增加,機會成本也可能會增加。
還是這個例子,生產新的一輛車時,所用的材料可能有更好的用處,所以要盡量用最少的材料生產出最多的車,這樣才能提高邊際收益。邊際成本簡寫為MC或MPC。
(4)零邊際成本是多少擴展閱讀
邊際成本的定價方法
邊際成本定價法是企業以單位產品的邊際成本為基礎的定價方法。屬於成本導向定價。在完全競爭市場中,邊際成本定價法是達到市場均衡的定價方法,此時企業的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短期利潤為零。由於邊際成本是商品在不考慮沉沒成本的情況下可以銷售的最低價格,因此企業在短時期內能繼續維持下去。
邊際成本定價法是在市場需求曲線和廠商邊際成本曲線給定的情況下,由兩條曲線的交點來確定產品價格的方法。
在競爭市場上,由市場需求曲線和市場供給曲線形成的均衡價格等於廠商的邊際成本,從長期來看,也等於廠商的最低平均成本。這樣,邊際成本定價一方面保證了廠商獲得最大收益,另一方面又保證了消費者能夠獲得低價,從而獲得最大效用。
所以,在競爭市場上,邊際成本定價是符合帕累托最優條件的一種定價方法,但是,在自然壟斷行業,由於廠商是在平均成本下降階段進行生產。根據邊際成本下降拉動平均成本下降,邊際成本上升促使平均成本上升理論,此時,邊際成本一定位於平均成本的下方。
也就是說,按邊際成本決定的價格一定小於平均成本。因此,廠商此時是虧損的,會退出生產。
『伍』 簡述《零邊際成本》
在這本書中,作者傑里米·里夫金開創性地探討了極致生產力、協同共享、產消者、生物圈生活方式等全新的概念,詳細地描述了數以百萬計的人生產和生活模式的轉變。他認為,「產消者」正在以近乎零成本的方式製作並分享自己的信息、娛樂、綠色能源和3D列印產品。他們也通過社交媒體、租賃商、合作組織以極低或零成本的模式分享汽車、住房、服裝和其他物品;學生更多地參與到基於零成本模式的開放式網路課程……
作者敏銳地察覺到,從生產力發展上來看,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貢獻很可能遠遠超過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數十億人和數百萬組織連接到物聯網,從而使人類能以一種從前無法想像的方式,在全球協同共享中分享其經濟生活。這個連通性轉折點的重要意義甚至有可能超過20世紀電氣化所帶來的經濟變革,以及隨之產生的電話、廣播和電視的傳播。
里夫金分析認為,在數字化經濟中,社會資本和金融資本同樣重要,使用權勝過了所有權,可持續性取代消費主義,合作壓倒了競爭, 「交換價值」被 「共享價值」取代。他甚至預言,「零成本」現象孕育著一種新的混合式經濟模式,這將對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零邊際成本、協同共享將會給主導人類生產發展的經濟模式帶來顛覆性的轉變,我們正在邁入一個超脫於市場的全新經濟領域。
『陸』 邊際成本怎麼算
圖解:
拓展資料:
邊際成本(Marginal cost):增加一單位的產量(Output)隨即而產生的成本增加量即稱為邊際成本。由定義得知邊際成本等於總成本(TC)的變化量(△TC)除以對應的產量上的變化量(△Q):總成本的變化量( Changes in Total Cost)/ 產量變化量( Changes in Output) 即:MC(Q)=△TC(Q)/△Q或MC(Q)=lim=△TC(Q)/△Q=dTC/dQ(其中△Q→0)。
『柒』 為什麼邊際成本總是大於零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什麼叫做邊際成本。
邊際成本是指成本對產量無限小變化的變動部分。即:產量增加或減少1個單位所引起的成本變動。在相關范圍之內,增產或減產1個單位的產量成本就是單位產品的變動成本。
在經營決策分析中,邊際成本可以用來判斷產量的增減在經濟上是否合算。當企業的生產能力有剩餘時,只要增加產量的銷售單價高於單位邊際成本,就會使得企業的利潤增加或虧損減少。
邊際成本(Marginalcost)實際上是在任何產量水平上,增加一個單位產量所需要增加的工人工資、原材料和燃料等變動成本。
因此,邊際成本是不可能小於零的。
『捌』 新媒體中零邊際成本是什麼意思
里夫金分析認為,在數字化經濟中,社會資本和金融資本同樣重要,使用權勝過了所有權,可持續性取代消費主義,合作壓倒了競爭, 「交換價值」被 「共享價值」取代。他甚至預言,「零成本」現象孕育著一種新的混合式經濟模式,這將對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零邊際成本、協同共享將會給主導人類生產發展的經濟模式帶來顛覆性的轉變,我們正在邁入一個超脫於市場的全新經濟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