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呷哺呷哺上半年關店37家,收入同比減少近30 % ,如何看待這一數據
呷哺呷哺自身的頹勢其實在最早品牌定位出現偏移的時候就已經註定了。
無論餐飲亦或是消費品,作為一個品牌的基礎要求是在品牌定位及核心產品定位上永遠不要做出錯
誤的決策,因為任何一個錯誤的決策對於品牌的消費群體來說都是致命的傷害,消費者一旦離開,
幾乎就不可能再回來了。
呷哺呷哺最大的錯誤決策,在於2017年的時候賀光啟 選擇對呷哺呷哺進行精緻化轉型,這個決定
的愚蠢程度讓我懷疑他沒有做任何的消費者調研,甚至對呷哺呷哺的過去做了根本性的否定,呷哺的起家就是源自於便宜和麻醬。
一、麻醬變味了,呷哺變貴了,你的消費者怎麼可能會買單呢?而深挖呷哺精緻化轉型的原因也很奇特,是因為內部高端定位湊湊的成功,湊湊本身在內部並不被
看好,但在湊湊單店模式跑通以後卻讓呷哺呷哺看到了機會。這就是典型的企業內耗,屁股決定腦
袋。
呷哺呷哺還能不能救呢?可以,重回低端路線,材料走回性價比,做出特有停留口味及食材,重新
做市場鋪設。可能還能救一救。
品牌做起來不容易,但是毀起來很容易。寧願不做,不要做錯,這是基礎底線。
六、當時巴奴毛肚火鍋作為河南當地一個火鍋品牌,以毛肚特色在多地蓋過了海底撈的風頭。大龍燚火
鍋同時兼打明星牌和時尚新奇的營銷手段,形成了以「內容+產品+熱點+差異化與顧客互動」的模
式。
火鍋這把火,燒得很旺,行業內可謂是百花齊放各出絕招,蛋糕很大,分一分還是有飯吃。 呷哺呷哺旗下湊湊火鍋用「火鍋+茶飲」的模式極速擴張,野心勃勃,想一年密集開設20家
店,走遍大江南北,但當時就有人考慮到,模式的創新可能帶來精力的分散。
火鍋企業的模式創新都是進行嫁接,這種嫁接勢必要建設一套供應鏈,這將分散企業對主業的精
力,可能導致主業受到影響。
湊湊離職的CEO張振緯在上海創立了謝謝鍋,出走呷哺呷哺另起灶台後成為新晉網紅。而呷哺呷哺
應對的方法是重回大眾消費路線,增加多種單人套餐。
失人心容易得人心難。雖然呷哺呷哺不同於阿迪達斯的衰落有社死這層原因,但是火鍋品牌不斷增
多,由增量市場逐漸轉為存量市場,內卷也日益嚴重。病毒之下火鍋業的生命力依然旺盛,在需求
旺盛的行業不突破新的經營模式,那走下坡路也是必然。
『貳』 呷哺呷哺業績待「哺」,高層變動的背後又預示著哪些問題
喜歡吃火鍋的,一定也比較喜歡呷哺呷哺這個品牌,而呷哺呷哺這個品牌也是在面臨著一些經營危機的,因為不斷的在變動高層,而在變動高層的背後,也能夠去反映出一系列的問題。
其次,整合後台資源的一個主要的原因也是想要去調整公司的成本,或許是想要從整個公司的內部運營開始進行處理,要對整個公司進行一個比較大的變動,里里外外都是需要創新的,這說明呷哺呷哺這個火鍋品牌或許現在已經迎來了一個關鍵的轉型期,倘若採取一個比較合適的經營策略,也許能夠使得這個火鍋品牌解除當下所處的危機時期,所以先不斷的進行人員的大變動,因為公司高層人物的變動也可能意味著下層內部員工的調整,而先從公司內部進行調整或許是第一步。
『叄』 前有老鄉雞、後有呷哺呷哺,連鎖餐飲能否順利完成「蝶變」
我覺得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來說,應該是可以完成這樣的蛻變的,只有這樣才能夠讓他們獲得更好的發展,才能夠讓餐飲行業得到更多的關注。
『肆』 呷哺呷哺預虧3億背後,是經營出現了問題嗎
連鎖火鍋第一股呷哺呷哺發布“盈利預警”公告。在公告中,夏布預計其收入將同比增長約13%,至2021元增長61億5000萬元。但其凈虧損預計將達到2.75億元至2.95億元。即使在國內疫情最嚴重的2020年,四普四普也實現了1149萬元的利潤,但現在它遭受了10年來的首次年度虧損。在過去的一年裡,他們關閉了許多商店,大約230家。受疫情影響,部分地區難以全面開業,部分餐廳業績下滑。
消費者並沒有購買改變呷哺呷哺,但呷哺呷哺最終選擇了降低價格。2021年底,在食品原料不斷上漲的環境下,這可能是首屆餐飲企業“降價”的首創。降價可能意味著“小火鍋之王”的自助之路已經開啟。然而,因盲目漲價而氣餒的消費者可能永遠不會回頭。
『伍』 呷哺呷哺去年虧損近3億元,與哪些因素有關
呷哺呷哺發布2021年度的經營報告稱公司經營虧損近3億元,凈利潤連續四年出現下滑的趨勢,這種虧損主要和下面幾個因素有關:
一、疫情政策影響
疫情發生以來實體店經濟受到的影響非常明顯,尤其是餐飲業承受的損失非常大,堂食的客人和線上外賣訂單的數量都在不斷的減少,而房租以及人工成本並沒有降低最後導致凈利潤不斷出現虧損。
『陸』 呷哺呷哺的經營方式
「食品安全、食品質量問題一直是餐飲業最為關注的大事,從餐飲行業自身檢討的角度而言,問題的根本和提升的空間正在於經營模式和理念——事實上,中國餐飲行業面臨著進入門檻低、市場競爭格局分散的問題,很多企業濫用加盟、盲目擴張的同時缺乏科學的供應鏈、店端經營管理體系,最終成為食品安全問題爆發的溫床。」賀光啟先生表示,「目前呷哺呷哺的430餘家門店全部直營,從根源上杜絕弊端,確保在店端嚴格貫徹執行各項產品質量標准。」
呷哺呷哺創辦之初,一方面是看中了餐飲市場廣闊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也深刻地認識到,吧台式火鍋運營模式易標准化、可快速復制,同時能夠更好地掌控食品安全及食品質量風險。作為擁有16年歷史的國內領先小火鍋品牌,呷哺呷哺始終堅持直營,也一直將食品安全作為經營的重中之重。「首先呷哺呷哺小火鍋是無需廚師的,門店不設烹飪用的廚房,大大減少了人為因素,在模式上比其他餐飲更具優越性,更容易對食品安全進行控制;第二,呷哺呷哺較早時便實現了食材供應的集中采購,牛羊肉由總部從國內外一流的供應商處直接采購,蔬菜等食材也實現『農餐對接』,綠色管理,同時實行嚴格的質量檢查;第三,呷哺呷哺非常核心的湯底、小料均由中央廚房統一生產,並在生產過程中實行全程質量監督和管理。」有業內專家分析。依靠直營模式和嚴格的各項標准,呷哺呷哺的品質安全得以核心保障。
『柒』 呷哺呷哺2021年虧損近3億,呷哺呷哺的寒冬何時才能結束
疫情期間,因為人員流動的減少,餐飲業的經營,確實迎來了巨大的挑戰。呷哺呷哺作為餐飲業的大佬首當其沖,在2021年虧損就達3億。在業績上可以說是慘不忍睹,公司的股價也是年年下跌。然而,在小編看來在疫情的大背景下,呷哺呷哺的寒冬何時才能結束,主要是取決於他們自身,疫情也並非他們地位受到沖擊的理由。
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他依然拿有這一手好牌,他的知名度,他的商標,他這十幾年在餐飲行業積累的人脈,讓人依然對它充滿希望。所以,呷哺呷哺靠自己完全可以自救,寒冬何時結束取決於他們自己,而這裡面需要的是管理層的智慧,需要的是企業的創新精神。
『捌』 呷哺呷哺關閉200家虧損門店,呷哺呷哺接下來有何計劃
呷哺呷哺關閉二百多家虧損的門店在,根據他們官方的說法,是因為選址上面出現了問題,接下來他們可能會重新考慮一下自己的市場的定位,了解一下消費者的市場需求,好好的沉澱一下,然後為接下來的付出做打算吧。畢竟呷哺呷哺作為一個小火鍋的品牌,價格也不高,能夠滿足很多人的需求,還是有一定的市場基礎的,相信呷哺呷哺在明確自己的市場定位之後,還可以卷土重來,贏得消費者的支持。
根據專家的分析,呷哺呷哺作為一個小火鍋品牌,和海底撈等等的定位有一定的差距,不管是從菜品,供應鏈,還是從味道,宣傳等等,都沒有絕對的優勢,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會影響其發展的是,所以呷哺呷哺的這次閉店,可能會重點研究一下自己的經營策略,對呷哺呷哺以後的發展,也是有一定的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