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企業降低人工成本的方法
企業降低人工成本的方法
企業降低人工成本的方法,對於一個企業來說,盈利是很重要的,沒有盈利就很難支撐一個企業走下去,但是企業對於生產線的成本是不可以降低的,於是很多管理者就會選擇降低人工成本,企業降低人工成本的方法是什麼,一起來看看吧。
企業降低人工成本的方法1
1、精簡員工。
員工的選擇關繫到企業的發展以及實力,對於員工的招聘要嚴格把控,同時對於現有的員工也有採取優勝劣汰的方式,提升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以及專業能力。
2、崗位設置。
對於崗位的設置既要滿足當前公司的發展需要,也要及時取消一些沒必要的崗位,做到員工精簡,崗位優化。提升公司的整體實力。優化公司的崗位設置。
3、工作效率。
提升員工的工作效率,制訂詳細的工作安排,以及業務工作量。通過各種獎勵機制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工作效率,從而實現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
4、薪酬分配。
詳細明確員工的薪資水平,員工福利等。通過各種方式來提升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薪資與員工的任務完成以及帶來的效益掛鉤,合理的薪酬分配可以激勵員工,同時也能夠降低人工成本。
5、員工培訓。
對員工進行專業技能培訓,職業素養培養,從而提升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工作態度,這樣有利於員工的管理,以及公司的發展。生產效率,業務完成度也會提高。
6、智能化。
對於相關的崗位,生產線可以採用智能設備,通過高科技,機器生產來代替人工,從而達到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這些根據實際情況來做出合理的規劃即可。
企業降低人工成本的方法2
一、建議企業管理人員/生產技術人員減員增效;
減員不是單純地為了減幾個,其目的在於增效。增效包括兩個方面的意思:
1、是效率的提高。通過減員,克服人浮於事,效率低下的現象,實行優勝劣汰、擇優上崗、人盡其才、提高勞動生產率、實現人力資本的增值。
2、是效益的提高。通過減員,降低人工成本,以最少的人力投入取得最大的產出。
二、控制工資總量,搞活內部分配
1、"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分配的原則,只有充分發揮工資的約束機制、調控機制和激勵機制的作用。才能得到投入產出的效益。要知道,工資不是福利,而是一種投入,投入的目的是有效益。盲目攀比的工資水平,不重視工資效益,不注重人工費用,最終會導致人工成本上升。
2、只有在嚴格控工資總量的情況下,充分發揮其約束、調控和激勵作用,搞活企業內部分配,建立工資能上能下的機制,才能有效地控制人工成本。如何在不增加人工成本的前提下,使有限的工資投入轉化為較大的產出,這就需要建立一套靈活有效的內部分配機制,工資向苦、臟、累、險崗位傾斜,向科技人員傾斜,以此來引導職工合理流動,激勵他們的積極性。主動為企業的發展和經濟效益的提高多做貢獻,形成一個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經效益--增加工資收入--促進成本降低的良性循環。
三、科學定員定額,優化勞動組織
1、 加強定員、定額的管理達到雙定優化,通過減少活勞動投入、提高產出,來達到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首先從研究勞動消耗的合理構成入手,通過增加有效勞動時間,減少和消除無效勞動時間來提高工時利用率;
2、其次,通過研究各種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勞動效率。定員定額不科學不合理,必然出現機構重疊、人浮於事,管理不暢、效率低下,造成勞動力浪費,人工成本提高,使企業失去競爭能力因此,要科學合理地制定定員定額,精簡機構,撤並崗位。實行專業化管理;轉變傳統工種概念,實行大工種區域性作業,培養一專多能、操檢合一的優秀技術工人,以少而精的人工消耗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四、提高勞動生產率;
勞動生產率是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產品數量與相應的勞動消耗量之比,是反映生產過程中的勞動消耗與生產成果之間的比例關系,是衡量一個部門、一個地區、一個企業生此來引導職工合理流動,激勵他們的積極性產經營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很顯然,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途徑有兩條。一是提高產品產量,二是降低勞動消耗。而在生產規模已經確定的情況下,要想提高勞動生產率,必須降低勞動消耗費用。換言之,在生產規模和產品產量不變的情況下,只有提高勞動生產率,才是降低人工成本(勞動消耗)的重要途徑。
五、提高勞動者素質
1、勞動者素質包括體能素質、智力素質、技能素質、情趣素質和品行素質等。其中較為重要的是智力素質和技能素質。
2、 科技進步決定了產品質量和成本水平,而科技進步又依賴於高素質的人才,因此,提高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充分發揮他們的潛在效益,有利於企業精簡人員,降低人工成本。
Ⅱ 怎樣降低企業用人用工成本
在員工認可的情況下,使用工作外包的形式,可以有效地降低企業人力成本。這樣可以節省員工的福利開支,降低企業人力成本。同時,也降低了人力資源產生的招聘費用、培訓費用、通訊費用、差旅費等。
「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是市場競爭有效分配的原則。所以,想要有效地降低人力成本,可以在控制工資總量的同時,充分發揮工資的積極性作用,合理分配工作,建立工資能長能下的機制,真正意義上的做到降低人力成本。
有些企業認為員工工作時長長,就代表員工盡責、敬業,其實工作時長而工作效率跟不上,那隻會加重企業支付的加班工資。
想要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除了薪酬體系需要跟得上,可以使用靈活的薪酬設計體系,或者在精神方面,如每逢過年過節、過生日時,給予一定人文關懷,讓員工感受到企業的文化。通過感情打卡,鼓勵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Ⅲ 如何控制工資成本
減少單位產品中工資的比重,對於降低成本有重要意義。控制工資成本的關鍵在於提高勞動生產率,它與勞動定額、工時消耗、工時利用率、工作效率、工人出勤率等因素有關。
Ⅳ 請簡述企業如何合理合法地控制薪酬成本
企業怎樣合理的制定薪酬設計?眾所周知,薪酬結構,即薪酬的組成部分,是對同一組織內部的不同職位或者技能之間的薪酬水平的排列方式。對於企業來說,設計一個好的薪酬結構可以在有效的激勵員工的同時合理控製成本。但是薪酬結構的設計需要兼顧和平衡的方面有很多,如公平、合理、經濟、激勵、合法等,其中法律風險規避和防範是必不可少的。
薪酬水平不能低於法律底線
1、員工每月應發工資不能低於當地的最低工資標准2、加班費日工資計算基數不能低於最低月工資標准/21.75天3、平日加班、周末加班和法定節假日加班分別為正常工資的1.5倍、2倍、3倍核算4、要依法給員工購買相應社會保險、公積金等,企業應承擔本該承擔的繳交費用,不能不交、少交或將本應企業自身承擔的費用全額或部份轉嫁給員工4、依法繳納社保是企業和員工應盡的法定義務,其不受任何雙方的個人意願所左右和改變,因此,讓員工寫不購買社保的保證書或聲明的做法是無效的,法律上並不承認5、員工依法享受各種帶薪休假的工資待遇(法定節假日、帶薪年休假、病假、產假等),企業不得不給或降低法定標准給付6、員工薪金所得要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不得逃稅漏稅。以上這些都應在工資結構或工資單上要有清晰的登記和註明。
薪酬結構要合理合法設計
薪酬結構無論怎麼分割設計,工資實質就是固定工資+浮動工資(獎金)。在實踐中,有兩種極端情況是不太合理合法的,HR需特別注意不要這樣做。1、將月薪統一打包,不分割為「固定工資+浮動工資」。這種做法看是省事,但無形中給企業增加了支付加班費、繳納社保和支付各種帶薪假工資等的支出成本,是不太合理的。2、以為薪酬結構設計越細越好。希望將固定工資部分中的基本工資定為0,想盡一切辦法增加其它固定薪資項目,來減小基本工資的值,然後通過在勞動合同或企業規章制度中約定計算加班費、繳納社保和支付帶薪假工資等以此基本工資為基數,自認為天衣無縫而降低了人工成本,實質「掩耳盜鈴」,屬於錯誤的違法行為。
因為法律規定只要是每月固定發放的工資形式,不論其是何種形式,都屬於固定工資的組成部分,無論你怎麼細分都沒用,分了也白分,算加班、繳納社保和支付帶薪假工資等都得以此固定工資的總和為計算基數。
怎樣合法降低成本?怎麼樣即能降低加班費、繳納社保及員工帶薪假等的支出成本,又能合法呢?辦法只有一個,就是在
進行薪酬結構設計分解時,盡可能地降低固定工資部分(要注意最低不能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增加可變的浮動工資(績效獎金)的比例。
如有的企業給生產員工定為全是計件工資制,但每月保底工資和加班費計算基數不低於最低工資標准,並在勞動合同或企業的規章制度中明確規定。又或者是以最低工資標准為保底月薪,並在此基礎上再增加計件工資。這兩種做法是可行和合法的。同樣的,銷售提成和績效工資也可這樣操作。
當然,也要掌握一個合適的度,並不能一味地為了壓成本和費用,而降低了薪酬的保健和激勵作用,否則就適得其反了,得不償失。如辦公室管理人員與生產車間員工都一刀切,固定工資都為最低工資標准,並以此計算加班費、繳社保等,就不太合適了。
Ⅳ 人員分配怎樣才能節約成本
1)下策:
殺雞取卵
1.1、減員。
減員是降低人工成本最直接的方式,人工成本絕對值下降效果很明顯,但被員工勞動仲裁的幾率及敗訴風險居中。企業通常會以縮小經營規模,減少產線排配,控制間接人員編制及數量,人員只出不進等方式來達成減員的目的。同時,如何減員評估不好,可能導致優秀人才流失,等企業業績上漲再次需求人員時,除了會增加招聘難度外,還會徒增一筆不小的員工培訓費用(直接培訓費用事小,員工熟練度、品質損失、物料損耗才是關鍵)。
1.2、降薪。
降低員工薪資是最粗暴的減低人工成本的方式,人工成本絕對值下降效果很明細,但被員工勞動仲裁的幾率及敗訴風險均極高。企業通常會以調整薪資結構、調整底薪基數、減少福利薪資、加大績效考核力度來控制績效獎金支付等方式來實現降低員工薪資的目的。同時,直接降低員工薪資,無疑會導致人心渙散,工作效率下降。聚人心難,如此作為,想凝聚人心就是難上加難了。
2)中策:因勢利導
2.1、管控工時。
依據訂單狀況管控出勤天數和加班工時是降低人工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人工成本絕對值下降效果較明顯,被員工勞動仲裁的機率及敗訴風險低。企業通常會以放假、調休、增加平時上班時間以減少周末加班等方式以實現管控出勤工時達到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同時,因為人員編制穩定,為企業迅速擴大再生產提供了有效的人力保障。
2.2、提升效率。
在銷售淡季或業績下滑期推行效率提升是降低人工成本、推行管理變革的有效方法之一。人工成本絕對值下降效果較明顯,被員工勞動仲裁的機率及敗訴風險極低。企業通常會以改變薪資計算方式(如導入計件制)、量化考核(如導入績效考核體系)、提升技能(如推行多能工)、解決頑疾(如推行攻關專案)等形式來提升效率以達成降低人工成本的目標。同時,利用淡季推行管理變革和攻堅克難,不但可以降低人工成本,還能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為企業持續經營和擴大再生產提供了有效的組織能力和機制保障。
3)上策:互利共贏
靈活用工。
靈活用工能有效避免企業編制不穩定造成的員工恐慌、招聘難度大、管理費用高(『五險一金』購買、員工福利薪資支出等)等缺憾。靈活用工分為勞務派遣、企業自主招聘臨時工、訂單外發、訂單外包等多種形式,能快速並確保人工下降目標達成,對訂單不穩定、產品結構及生產工藝簡單、員工素質和操作技能要求不高的企業實施起來效果特別好。
最簡單而直接的辦法,就是讓他們把公司當做是自己的事業來做。比如,可以採取鼓勵性分紅措施,除了固定的工資以外,給予獎金,並明確告訴他們,分紅或者獎金是公司的可分配利潤中扣取的,這樣的話,員工們會意識到,給公司賺取利潤就是給自己增加利潤,也就會潛意識里,降低成本,增加利潤了。最本質的一點是,要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收益是和公司的發展密切相關的,和公司贏得的利潤是相掛鉤的,這樣,有了收益才會有動力。當然,這是需求理論中,對財物的需求。接著,製造他們的精神需求。通過各種激勵措施,使得員工們漸漸產生一種對企業的榮譽感,讓他們在工作中感受到人生層次的提高,讓他們感覺「看!我們的公司這么成功,全靠我的,少了一個我是不行的。」從實際和精神方面,綜合培養,旨在讓員工提高對企業的責任感,責任感提升了,成本自然會下降。
Ⅵ 如何為企業節約人力成本
降低人力成本的方法
1.合理利用功能成本
何為功能成本,舉個例子,一件事情大家都能做,企業應該讓成本低的那個人做。功能成本與性價比有直接關系,利用功能成本降低人力成本有以下幾點建議:
(1)替代
所謂替代,就是將任務交給本人願意並且成本較低的員工來做。比如,專科、本科、碩士、博士四種學歷的人競爭一個崗位,並且每個人都能勝任這份工作,企業就要選擇薪資成本較低的專科生。
(2)招聘有潛力的基層員工
企業要招聘有潛力的基層員工,如果一個基層員工有能夠當總經理的潛力,這對企業來說就是一件非常劃算的事情。
(3)慎重增加每一位管理者
企業要增加管理者時要慎重,因為管理者的薪資較高,管理者的數量越多,成本就越高。麥當勞的老闆就認為人越少越好,因為麥當勞已經制定好各項流程和制度,人員精簡也就可以實現了。
2.充分授權,加大管理幅度
企業老闆可以分權,但是不能分權過細。需要注意的是,授權不等於棄權。授權的最大好處是提高工作效率,其次是可以培養員工。
3.消除無益的工作
每項工作都可以分成三個部分:一是增值工作,二是等值工作,三是減值工作。這些工作有三種選擇方式:一是必要,而是可選擇,三是不必要。企業應該保留的是「必要的增值工作」、「必要的等值工作」、「可選擇的增值工作」以及「不必要的增值工作」,其他工作完全可以捨去不做。
Ⅶ 企業薪酬管理成本太高,如何節約職能部門的人力成本呢
個人覺得根據現在的經濟形勢,大大降低職能部門的支出,可以綜合企業實際情況來考慮,如果符合現狀,那麼大可以選薪太軟來配合,不僅僅可以降低行業成本、提高行業效率、傳遞個體價值,還可以增加企業的訂單量,是個很好的夥伴。
Ⅷ 員工工資高怎麼降低成本
員工工資高想要降低成本,那麼就只能提高經濟效益了,一般情況下員工只有通過多勞多得工資才會高,那麼員工給公司創造的價值就會更高。
Ⅸ 企業如何在新的稅收政策下降低人力成本
一、根據企業實際,調整用工結構,採用關鍵崗位、關鍵人員,採用不同的用工方式。例如,選擇由勞務派遣公司進行人員派遣,勞務派遣公司開具相關工資薪金所得發票,不用繳納企業增值稅,增值稅,但是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管理費用還可以按照6%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可以用於稅收抵扣。
二、通常情況下企業人力成本支出主要分為三塊:工資、福利、費用。如下圖所示每一塊的繳稅情況都有所不同,很顯然企業繳稅最多的發放形式是工資。根據工資總額的規定可以進行相應的調整,工資總額中規定部分薪酬不用計入工資總額、還有獨生子女費、差旅費等,同時可以加大福利的投入,或者由企業統一購買和采購,發票開具給企業,這樣企業還可以沖抵成本和費用。即在合規的前提下將部分成本從工資調整到福利中,不僅可以有效降低企業人力成本支出,對員工而言,稅後可支配收入還能相應增加。
三、根據個人所得稅的規定,進行稅率的均衡發放。比如扣除部分加上每年6萬控制在某個稅率的檔,這樣可以均衡繳納個稅甚至不用繳納個稅。
最後,面對大環境的政策變化以及競爭加劇的市場環境,HR應站在更高的角度聯合財務人員幫助企業解決用工風險、經營成本問題,提高理論和實戰水平,通過自身能力的提升為組織創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