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零售商品的成本價怎麼計算
擴展閱讀
汽車噴漆成本多少錢 2025-05-17 11:28:06
公司虛開成本怎麼舉報 2025-05-17 11:15:17

零售商品的成本價怎麼計算

發布時間: 2022-09-06 08:37:27

Ⅰ 零售業售價金額核算商品成本的核算方法

商品零售業售價金額核演算法的會計處理流程
"庫存商品"帳戶的金額是否為含稅售價的金額,決定於企業是一般納稅人還是小規模納稅人
(一)一般納稅人企業的會計核算
1.進貨的核算。某商業零售企業購進商品一批,對方出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註明價款100萬元,稅額17萬元。購進商品款項通過銀行支付。該批商品當月到達驗收入庫,進銷差價率為15%,適用增值稅稅率為17%。則:
購進商品支付款項時:
借:商品采購100萬元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7萬元
貸:銀行存款117萬元
商品驗收入庫時:
借:庫存商品115萬元〔100×(1+15%)〕
貸:商品采購100萬元

商品進銷差價15萬元(100×15%)
2.銷售收入的核算。若該企業本月實現銷售金額為93.60萬元(含向購買者收取的銷項稅額),收到的貨款已存入銀行。則:
借:銀行存款93.60萬元
貸:商品銷售收入80萬元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3.60萬元
3.結轉銷售成本、應抵稅金。在進行上述會計處理的同時,按商品不含稅的售價金額結轉商品銷售成本,按上筆分錄的銷項稅額(含稅售價金額與不含稅售價金額之差)沖轉「應抵稅金」科目。
借:商品銷售成本80萬元
貸:庫存商品80萬元
4.結轉進銷差價。月末結轉進銷差價時,仍然採用《商品流通企業會計制度》規定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和分攤。本月已銷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本月「商品銷售收入」科目貸方發生額×差價率。
假設本題無期初余額,則:
差價率=15÷1115×100%=13.04%。本月銷售商品應分攤差價額=80×13.04%=10.43(萬元),會計分錄為:
借:商品進銷差價10.43萬元;
貸:商品銷售成本10.43萬元。
5.結轉利潤。將「商品銷售收入」、「商品銷售成本」科目余額分別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的貸方和借方。
借:商品銷售收入80萬元
貸:本年利潤80萬元
借:本年利潤69.57萬元(80-10.43)
貸:商品銷售成本69.57萬元
6.在資產負債表上列示。編制資產負債表時,應將「庫存商品」科目借方余額抵減「商品進銷差價」科目貸方余額,然後再與有關項目進行合並,將結果數填入該表的「存貨」項目。本例庫存商品進價成本為30.43萬元〔(115-80)-(15-10.43)〕。

二)小規模納稅人企業的會計核算

若上例中該企業是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徵收率3%),其會計處理如下:
1.
進貨的核算。購進商品時:
借:商品采購100萬元

貸:銀行存款100萬元
商品驗收入庫時:
借:庫存商品115萬元〔117×(1+15%)〕
貸:商品采購100萬元

商品進銷差價15萬元(100×15%)
2.銷售收入的核算。商品銷售收入=92.7÷(1+3%)=90(萬元),應交增值稅額=90×3%=2.7(萬元)。
借:銀行存款92.7萬元
貸:商品銷售收入90萬元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
2.7萬元
3.結轉銷售成本:
借:商品銷售成本90萬元
貸:庫存商品90萬元
4.結轉進銷差價。差價率=15÷115×100%=13.04%。

本月銷售商品應分攤差價額=本月「商品銷售收入」貸方發生額×差價率=90×13.04%=11.74(萬元)。
借:商品進銷差價11.74萬元
貸:商品銷售成本11.74萬元
5.結轉利潤:
借:商品銷售收入88.30萬元
貸:本年利潤88.30萬元
借:本年利潤81.39萬元
貸:商品銷售成本78.26萬元(90-11.74)

Ⅱ 商業銷售成本怎樣核算

商業銷售成本怎樣核算
批發零售業成本核算的方法有:售價金額核演算法、毛利率法、進價金額核演算法等,成本核算方法並不是硬性規定的,由企業自行選擇,但是,成本核算的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改變。一、毛利率法:毛利率法是根據本期銷售凈額乘以前期實際(或本月計劃)毛利率匡算本期銷售毛利,據此計算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銷售凈額=商品銷售收入-銷售退回與折讓毛利率=銷售毛利/銷售凈額*100%
銷售毛利=銷售凈額*毛利率銷售成本=銷售凈額-銷售毛利=銷售凈額*(1-毛利率)期末結存存貨成本=期初結存存貨成本+本期購貨成本-本期銷售成本二、售價金額核演算法這是在實物負責基礎上,以售價記賬,控制庫存商品進、銷、存情況的一種核算方法,其主要內容包括:
1.建立實物負責制。根據崗位責任制的要求,按商品經營的品種和地點,劃分為若干櫃組,確定實物負責人,對其經營的商品承擔全部責任。
2.售價記賬,金額控制。庫存商品的進、銷、存一律按銷售價格入賬,只記金額,不記數量,庫存商品總分類賬反映售價總金額,明細分類賬按實物負責人分設,反映各實物負責人所經營的商品的售價金額,在總賬控制下,隨時反映各實物負責人的經濟責任。
3.設置「商品進銷差價」賬戶。由於「庫存商品」賬戶按售價反映,而商品購進支付的貨款是按進價計算的;因此,設置「商品進銷差價」賬戶,以反映商品進價與售價之間的差價,正確計算銷售商品的進價成本。
4.加強物價管理。商品按售價核算後,如遇售價變動,就會直接影響庫存商品總額,因此,必須加強物價管理,明碼標價。
5.健全商品盤點制度。「庫存商品」明細分類賬按售價記賬,沒有數量控制,只有通過盤點才能確定實際數量,因此,必須加強商品盤點,才能檢查庫存商品賬實是否相等及其實物負責人的工作質量和經濟責任。採用售價金額核算方法,可以簡化核算手續,減少工作量,是零售企業商品核算的主要方法。其不足之處是由於只記金額,不記數量,庫存商品賬不能提供數量指標以控制商品進、銷、存情況,一旦發生差錯,難以查明原因。三、進價金額核演算法這是以進價金額控制庫存商品進、銷、存的一種核算方法。其主要內容包括:
1.庫存商品總分類賬和明細分類賬一律以進價入賬,只記金額,不記數量。 2.庫存商品明細賬按商品大類或櫃組設置,對需要掌握數量的商品,可設置備查簿。
3.平時銷貨賬務處理,只核算銷售收入,不核算銷售成本。月末採取「以存計銷」的方法,通過實地盤點庫存商品,倒擠商品銷售成本。其計算公式為:本期商品銷售成本=期初庫存商品+本期進貨總額-期末庫存商品進價金額採用進價金額核算方法,可以簡化核算手續,節約人力、物力,但手續不夠嚴密,平時不能掌握庫存情況,且對商品損耗或差錯事故不能控制,一般適用於鮮活商品的核算。
滿意請採納。
收起

Ⅲ 如何計算銷售成本

銷售成本的計算程序,有順算和倒算兩種方法:
1、順演算法:先計算商品銷售成本,再據以計算期末結存金額; 計算公式:銷售成本=銷售數量×進貨單價期末結存金額=期末結存數量×進貨單價
2、倒演算法:先計算期末結存金額,再據以計算銷售成本; 計算公式:期末結存金額=期末結存數量×進貨單價銷售成本=期初結存金額+本期增加金額-本期非銷售減少金額-期末結存金額。
拓展資料:
銷售營業費用:
一是根據「營業費用」的借方發生額,對照有關憑證,稽查開支是否真實合理,有無超過標准列支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
二是將本期營業費用與上期營業費用進行比較,並將本期各月的營業費用比較,如有重大波動和異常情況應查明原因作出處理。
三是選出重要或異常的營業費用檢查其原始憑證是否合法,會計處理是否正確,檢查有無跨期入賬的現象。
四是核對營業費用有關項目金額與累計折舊、應付工資、預提費用等項目相關金額的勾稽關系,如有不符,要查明原因。
五是檢查營業費用的結轉是否正確、合規,有無多轉、少轉或不轉營業費用,人為調節利潤情況。
商品銷售成本是指已銷商品的進價成本,即購進價格。由於批發商品的進貨渠道、進貨批量、進貨時間和付款條件的不同,同種規格的商品,前後進貨的單價也可能不同。除了能分清批次的商品可以按原進價直接確定商品銷售成本外,一般情況下,出售的商品都要採用一定的方法來確定一個適當的進貨單價,以計算商品銷售成本和確定庫存價值,據以核算商品銷售損益,以反映經營成果。

Ⅳ 零售價法計算商品成本

30000-6000+20000-16000

Ⅳ 怎樣核算零售價

按照商業的慣例,批發業採用的是順加作價法,例如進價100元,毛利10%,則批發價為100×(1+10%)=110元;零售業採用的是倒扣作價法,零售價=進價÷(1-毛利率),以你所說為例,零售價=49.5÷(1-60%)=123.75元。
之所以採用不同的演算法,是為了方便作價和核算,批發業討價還價的情況較多,作價時只要掌握最低毛利率就可方便算出賣價,零售一般不還價,用每天的營業額乘以毛利率就可算出當天毛利。
拓展資料
零售價指商業零售單位向個人或集團消費者出售商品的價格,一般也稱市場價或市值、零售價格。
"零"與"整"相對,"零售"與"批發"相對,是把批發來的貨物再"化整為零",一件一件地賣給最終消費者,即零售。
零售價就是相對批發這個概念來說的,代理商或者銷售商和生產廠商協商、簽約、例行法力程序後,產品和服務享有特權,那麼代理商或者銷售商所持有的產品和服務再和消費者交易的過程中,代理商或者銷售商要謀取一定的利潤,這利潤涵蓋代理商或者銷售商在產品銷售的過程中所支付的"成本費用",和勞動,那麼這個產品在出廠的價格上提高一部分,調整的空間就是代理商或者銷售商獲得利潤。這種賣給最終消費者把成本和銷售利潤算在一起的價格就是"零售價"。
零售價格可按多種標准劃分:
按產品部門劃分,有工業品零售價格、農產品零售價格、飲食業零售價格、服務收費價格和運輸價格;
按消費性質劃分,有消費資料零售價格和生產資料零售價格;
按價格管理方式劃分,有國家規定的零售價格、國家指導的零售價格和由市場調節的零售價格;
按零售價格的適用范圍劃分,有全國統一零售價格和地區零售價格。
零售價格由以下要素構成:
當地批發企業的批發價格,即進貨價格;
從批發企業到零售商店的市內搬運費;
資金佔用利息、零售商品損耗、零售企業的經營管理費,即流通費用;
零售企業營業稅;零售企業利潤。
零售價的特點:
①零售價格處於流通和消費兩個領域的接合部,體現國家、企業、消費者之間的關系,涉及國家、集體和個人之間的經濟利益;
②處於價格體系的末端環節,工農業生產部門創造的價值最終要通過零售價格來實現;
③在勞動者貨幣收入一定的條件下,零售價格的高低決定著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它直接關繫到人民生活的安定和政治經濟的大局。

Ⅵ 零售企業用進價核算商品成本的核算方法

摘要 即企業存貨入庫每次均要根據庫存存貨數量和總成本計算新的平均單位成本,並以新的平均單位成本確定領用或者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

Ⅶ 計算產品成本的方法

存貨的計價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種存貨計價方法。即企業存貨入庫每次均要根據庫存存貨數量和總成本計算新的平均單位成本,並以新的平均單位成本確定領用或者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單位成本=存貨成本/存貨數量移動加權平均法,是指以每次進貨的成本加上原有庫存存貨的成本,除以每次進貨數量與原有庫存存貨的數量之和,據以計算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以此為基礎計算當月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的一種方法.移動加權平均法是永續制下加權平均法的稱法。移動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下庫存商品的成本價格根據每次收入類單據自動加權平均;其計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數量和金額與各次收入前的數量和金額為基礎,計算出移動加權平均單價。其計算公式如下:移動加權平均單價= (本次收入前結存商品金額+本次收入商品金額)/(本次收入前結存商品數量+本次收入商品數量 )移動加權平均法計算出來的商品成本比較均衡和准確,但計算起來的工作量大,一般適用於經營品種不多、或者前後購進商品的單價相差幅度較大的商品流通類企業。

2)、全月平均

加權平均法,亦稱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是指以當月全部進貨數量加上月初存貨數量作為權數,去除當月全部進貨成本加上月初存貨成本,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以此為基礎計算當月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的一種方法。加權單價=(月初結存貨成本+本月購入存貨成本)/(月初結存存貨數量+本月購入存貨數量)註:差價計算模塊中原來就是按這種方法處理月綜合差價率=(期初差價+入庫差價)/(期初金額+入庫金額)差價=出庫金額*月綜合差價率

3)、先進先出

物料的最新發出(領用)以該物料(或該類物料)各批次入庫的時間先後決定其存貨發出計價基礎,越先入庫的越先發出。採用先進先出法時,期末結存存貨成本接近現行的市場價值。這種方法的優點是企業不能隨意挑選存貨的計價以調整當期利潤;缺點是工作量比較繁瑣,特別是對於存貨進出量頻繁的企業更是如此。同時,當物價上漲時,會高估企業當期利潤和庫存價值;反之,會低估企業存貨價值和當期利潤。

4)、後進先出

與先進先出發正好相反。在物價持續上漲時期,使當期成本升高,利潤降低,可以減少通貨膨脹對企業帶來的不利影響,這也是會計實務中實行穩健原則的方法之一

5)、個別計價法

個別計價法是指進行存貨管理時存貨以單個價格入帳

6)、計劃成本法

計劃成本法先要制定計劃價格,按計劃價格發出材料,然後分攤材料差異(成本會計,製造業)例:物品A,計劃成本120(暫估入賬),實際成本100,計劃和實際相差20(結轉材料成本差異)

7)、毛利率法

毛利率法是根據本期銷售凈額乘以前期實際(或本月計劃)毛利率匡算本期銷售毛利,並計算發出存貨成本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銷售凈額=商品銷售收入-銷售退回與折讓銷售毛利=銷售凈額×毛利率銷售成本=銷售凈額-銷售毛利 =銷售凈額×(1-毛利率)期末存貨成本=期初存貨成本+本期購貨成本-本期銷售成本

8)、零售價法

就是庫存商品按零售價核算,零售價和實際進價的差額計入進銷差價科目,月底分配;實行"售價金額核算"的企業,年度內各月可採用"綜合差價分攤法"或"分類(櫃、組)差價分攤法"計算本期營業成本,但在年終決算前,應對各種商品的進銷差價進行核實調整。

Ⅷ 產品零售價是成本價的多少

一件商品的成本價是x元,如果利潤是成本的20℅,利潤=20℅x元,那麼 零售價=成本+利潤=120℅x元,先按零售價的七五折優惠出售,現售價=75℅×120℅x=90℅x元
零售價=(1+20℅)x=120℅x(元)
七五折優惠後,現售價=75℅×120℅x=90℅x(元)
答:零售價應該定為90℅x元,按零售價的七五折優惠的現售價是90℅x元.

Ⅸ 零售葯店的營業成本如何核算,我可以不用進銷差價核算嗎

可以的.

新制度要求葯品按實際成本核算,也就是同以前的耗材核算方式是一樣的。

購入:借:庫存商品---葯品

貸:銀行存款/ 應付賬款

葯房領葯:借:庫存商品---葯品

貸:庫存商品---葯品

售出:

借:現金/ 銀行存款/ 應收賬款

貸:醫療收入---門診收入---葯品收入

結轉成本即做:

借:醫療業務成本---葯品費

貸:庫存物資---葯品(成本價)

月底結轉結余:

借:收入

貸:成本倒擠本期結余

(9)零售商品的成本價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①平時按商品售價結轉成本的企業,月終將計算出的本月應分攤已銷商品實現的進銷差價沖減多轉銷售成本和已實現差價,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商品進銷差價

貸:主營業務成本

②平時不隨商品銷售結轉成本企業,月終應同時核銷已銷商品進銷差價和結轉成本,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主營業務成本

商品進銷差價

貸:庫存商品

Ⅹ 零售商品如何定價呢

產品定價公式 1、不含稅:進價*(1+毛利率) 2、含稅:進價*(1+毛利率)*稅率1.17 進價是指進貨成本(含運費) 「1-銷售毛利率」。 例如:一件商品的成本價是8元,規定銷售毛利率是20%,則該商品的銷售價格應該為: 銷售價格=8/(1-20%)=10元。 銷售毛利率=(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收入X100%=(10-8)/10X1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