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為什麼俄羅斯發射火箭成本低
擴展閱讀
王者一天能積攢多少鑽石 2025-05-16 07:40:07

為什麼俄羅斯發射火箭成本低

發布時間: 2022-09-04 19:39:03

⑴ 發射衛星的火箭用什麼燃料成本低而且環保無毒

正如汽車有的燒汽油、有的燒柴油、有的燒天然氣一樣,空間運輸大卡車運載火箭也可以有不同的選擇。我國現役長二系列、長三甲系列、長四乙系列以及俄羅斯的質子號主要依靠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提供飛行所需能量,而美國太空梭大橙罐、德爾塔IV芯級、歐洲阿麗亞娜五號芯級、日本H-2系列火箭芯級、還有即將復飛的胖五芯級,依賴的則是液氫液氧,早年享譽全球的土星五號基礎級、近年蜚聲太陽系的獵鷹系列、蘇聯能源號助推、烏克蘭天頂號、俄羅斯安加拉號、聯盟號、以及我國新一代長六、長七、胖五助推仰仗的都是液氧煤油。當然,如果運載火箭的投資方和設計師願意,也可以選用固體丁羥、液氧甲烷、液氧乙醇等等。


如果用了液氧煤油,運載火箭射前加註將變得和加油站加油一樣容易。美俄在這方面有著無與倫比的成功經驗。

1950年代,美國在數千種推進劑配方中優選出了液氧煤油組合,可觀的比沖,低廉的成本,便捷的操作,洛克達因公司研製的F-1液氧煤油發動機以五機並聯的方式成為阿波羅計劃中土星五號的核心動力,太空探索公司研製的Meilin 1D液氧煤油發動機以九機並聯、深度節流的方式實現獵鷹九號系列火箭通用芯級的垂直回收。

美蘇爭霸期間,蘇聯優化了高能煤油合成配方,實現了液氧液氧煤油推進效率的提升,動力機械科研生產聯合體研製的RD-107/108系列液氧煤油發動機為聯盟號系列火箭提供了上千次可靠保障,RD-170/171M/180/191系列液氧煤油發動機為能源號、宇宙神、安加拉、安塔瑞斯200等多型運載火箭提供可靠動力;庫茲涅佐夫科技綜合體研製的NK-33發動機也為安塔瑞斯100、聯盟2.1v提供高效基礎級動力。

⑵ 發射一次火箭大概要多少人民幣

現在國際市場價,發射到同步轉移軌道每公斤大約2萬美元。
天宮一號只發射到200多公里的近地軌道,基本上是半價。因此,單單把8.5噸重的天宮1號它發射上去,市場價滿打滿算不超過1億美元。
考慮到是國內發射的成本較低,而且整個發射,測控和保障系統以及火箭本身已經很成熟,盡管為了保障成功率做了很多改裝和額外的保障工作,但對成本的拉動仍然有限。
所以,不考慮天宮1號本身的造價和研製費用,單是發射費用,最多5億人民幣。 不惜資本。。。。。。。。

⑶ 車庫中拼出「劣質」發動機,讓俄羅斯吃了大虧,到底怎麼做到的

馬斯克的火箭曾經是「劣質」的代名詞, SpaceX推出默林(又稱梅林,我喜歡稱為默林)發動機時,歐洲空間局稱這是一款在自家後院車庫里拼出來的發動機。

那時候的默林發動機僅有34噸推力,我們不應該說有什麼發動機推力比它高,而是有什麼發動機推力比它低。 裝備了默林發動機的「獵鷹1號」三次試射全部失敗,但是都不關默林發動機的事。直到第4次發射才獲得成功,讓SpaceX免於一死。為什麼會死?三次火箭爆炸賠得誰承受得住啊。

後來推出了「獵鷹9號」運載火箭,一下子塞了9台發動機因此得名。「獵鷹9號」最初的性能也平平,因為發動機就是那樣嘛。但是,「獵鷹9號」裝配的默林與「獵鷹1號」裝配的有區別,前者進行了大幅度的改善。

猛禽發動機的室壓非常高,猛禽發動機測試時的燃燒室內壓力已經達到了驚人的330個大氣壓。什麼概念?中國推力最大的發動機是YF-100,室壓180左右,央視給你解釋的話,就是可以把海平面的水射到珠穆朗瑪峰上。那猛禽這330多的室壓,可以射到哪去呢? 盡管現在猛禽只有200多噸的推力,但是其先進的循環方式加上超高室壓,改進的空間是不小的。萬一老馬又發燒把它像梅林發動機一樣改呢。

編輯:陳北航

⑷ 中國火箭在發射前需要支架,那俄羅斯火箭為何不需要呢

而我國的技術人員則是專門設計了一個巨大的發射平台,加上發射台總重量將會達到800噸,近70米高,據了解,在火箭移動過程中,其所過之處的地面都會發生一定下沉現象,這也就導致火箭兩端會發生左右偏移,只要有一邊過高,火箭就很容易倒下,而當火箭位於發射台時,其所有的重量就從地面轉移到發射台,這樣一來也會更加穩定。隨後,技術人員又考慮到在運行過程中會受到風力影響,研發出一種動力減震器,一旦火箭頭部產生振動,這一裝置將可以立即阻止搖晃,保證其垂直狀態。

⑸ 長征八號一箭22星發射成功,發射的成本有多高

發射成本非常高,一般按照火箭的重量來計算,衛星平均發射價格為5000美元一公斤,而火箭的費用是衛星的百分之二十五,所以接近兩億美元。

⑹ 為什麼俄羅斯的火箭發射頻頻失敗,難道還不如中國嗎

俄羅斯航天技術目前面臨幾個問題:

一、人才流失,後備力量不足
二、資金不足,設備更新維護困難
三、管理粗放
總體上來講,俄羅斯航天技術是要高於中國的,今年也有了復甦的跡象,但是依舊付出了不菲的代價。

⑺ 發射一枚火箭,到底需要多少錢

許多東西的製造都是需要大量金錢來支撐的。一艘航母需要幾百億元的人民幣才可以製造,航母的一次出行也要幾千萬以上的費用;曾經俄羅斯有過幾艘航母,但由於國家的經濟實力在後退,他們的航母也就沒有經常性的使用,可是航母造一次可以使用幾十年,一枚火箭造價也很高卻只能短暫的使用。那麼發射一枚火箭需要多少錢呢?如果略微估算的話,許多人肯定沒有想到送火箭上天的代價居然這么大。

火箭從地球到太空的時間不過是十幾分鍾,而在這十幾分鍾內,一枚火箭就完成它的使命報廢了,火箭的使用次數也只是一次。下一次發射就需要重新再造了。十幾分鍾花費這么大筆的錢,所以說送火箭上天的代價不小。但一個國家的實力發展了,這個國家人民也就生活得更好。雖然送火箭上天代價不小,但火箭成功上天也能給這個國家帶來不少的好處。

⑻ 據說俄羅斯沒有火箭發射的平台,俄羅斯的火箭都是在其他國家發射的,請問這是不是真的

說俄羅斯沒有火箭發射的平台那真的是開玩笑了。蘇聯時代俄羅斯境內建設了不少衛星發射中心,比如阿爾格漢斯克的普列謝茨克航天器發射試驗場,阿穆爾的斯沃博德內航天器發射試驗場,伏爾加格勒附近的卡普斯丁亞爾航天器發射試驗場是主要的。

你說的那個大概是指哈薩克境內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基地。那個是蘇聯時代相當重要的航天發射基地,蘇聯解體後被俄羅斯租用了。現在拜科努爾對俄羅斯的重要性在下降,因為俄哈關系因為拜科努爾問題近年來沒少走彎路,因此俄羅斯現在正在致力於恢復甦聯時代在俄羅斯建設的幾座衛星發射中心的能力,尤其是普列謝茨克,目前是俄羅斯軍方的御用發射中心,俄羅斯軍方幾乎所有的新衛星都是在此發射的。

⑼ 俄羅斯這個航天大國,發射火箭為什麼賺不到錢

誰告訴你不賺錢的。
現在美國已經沒有太空梭了,向國際空間站運輸補給和人員全靠俄羅斯的聯盟飛船,還有俄羅斯的火箭還要承擔一些國際商用衛星的發射。

⑽ 為什麼有空間站的前蘇聯無法登月

前蘇聯只是沒能實現載人登月,不過實現了無人登月,也就是無人登月飛船降落到了月球上,並達到了取樣返回的目地。

以下是前蘇聯三次登月帶回來的月壤。

1970年的月球16號無人探測器帶回101克。

1972年的月球20號無人探測器帶回55克。

1976年的月球24號無人探測器帶回170克。

也就是說,前蘇聯三次無人登月一共帶回來了326克月球土壤。

畢竟其比沖時間比較長,比液氧煤油火箭發動機長了將近100秒。否則如今大多數運載火箭的上面級也不會選擇液氫液氧火箭發動機了。

而要俄羅斯從頭開始研發液氫液氧火箭發動機,到推力達到200噸以上,那不知道到了何年何月。所以說,還是選擇長征9號重型運載火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