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叫邊際成本=邊際收益
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時利潤最大,邊際理解為「變化的」
例如加班,平時工作,每工作1小時,報酬是20元。
1.加班1小時,報酬增加30元。那麼1小時就是邊際成本,30元就是邊際收益,此時邊際成本<邊際收益
2.繼續加班,又加班1小時,報酬增加20元,此時邊際成本=邊際收益
3.繼續辛苦加班,又加班1小時,報酬增加10元,此時邊際成本>邊際收益
加班時間越長,報酬越低,這叫邊際收益遞減。如果時間越長,報酬越高,這叫邊際收益遞增。
(1)邊際收益怎麼算成本擴展閱讀
邊際收益(Marginal Revenue)是指增加一單位產品的銷售所增加的收益,即最後一單位產品的售出所取得的收益。它可以是正值或負值。邊際收益是廠商分析中的重要概念。利潤最大化的一個必要條件是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此時邊際利潤等於零,達到利潤最大化。
在完全競爭條件下,任何廠商的產量變化都不會影響價格水平,需求彈性對個別廠商來說是無限的,總收益隨銷售量增加同比例增加,邊際收益等於平均收益,等於價格。
在經濟學和金融學中,邊際成本指的是每一單位新增生產的產品(或者購買的產品)帶來的總成本的增量。 這個概念表明每一單位的產品的成本與總產品量有關。
比如,僅生產一輛汽車的成本是極其巨大的,而生產第101輛汽車的成本就低得多,而生產第10000輛汽車的成本就更低了(這是因為規模經濟帶來的效益)。 但是,考慮到機會成本,隨著生產量的增加,機會成本也可能會增加。還是這個例子,生產新的一輛車時,所用的材料可能有更好的用處,所以要盡量用最少的材料生產出最多的車,這樣才能提高邊際收益。邊際成本簡寫為MC或MPC。
Ⅱ 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怎麼算,詳細點
邊際成本(Marginal Cost)是指廠商在短期內增加一單位產量所引起的總成本的增加。一般而言,隨著產量的增加,總成本遞減的增加,從而邊際成本下降,也就是說的是規模效應。邊際成本計算公式:TC(Total Cost)總成本,MC(Marginal Cost)邊際成本邊際成本是指在一定產量水平下,增加或減少一個單位產量所引起成本總額的變動數。通常只按變動成本計算。邊際成本用以判斷增減產量在經濟上是否合算。它是在管理會計和經營決策中常用的名詞。例如,生產某種產品 100個單位時,總成本為5 000元,單位產品成本為 50元。若生產 101個時,其總成本5 040元,則所增加一個產品的成本為 40元,即邊際成本為40元。當實際產量未達到一定限度時,邊際成本隨產量的擴大而遞減;當產量超過一定限度時,邊際成本隨產量的擴大而遞增。因為,當產量超過一定限度時,總固定成本就會遞增。由此可見影響邊際成本的重要因素就是產量超過一定限度(生產能力)後的不斷擴大所導致的總固定費用的階段性增加。當增加一個單位產量所增加的收入(單位產量售價)高於邊際成本時,是合算的;反之,就是不合算的。所以,任何增加一個單位產量的收入不能低於邊際成本,否則必然會出現虧損;只要增加一個產量的收入能高於邊際成本,即使低於總的平均單位成本,也會增加利潤或減少虧損。因此計算邊際成本對制訂產品決策具有重要的作用。微觀經濟學理論認為,當產量增至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入時,為企業獲得其最大利潤的產量。邊際成本的作用:邊際成本作用就是研究成本變化規律,配合邊際收入,計算邊際利潤。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可行。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不可行。 "邊際收益" 在學術文獻中的解釋 1、我們先引入邊際收益的概念、所謂邊際收益,是指銷售收人減去總變動成本後剩下的余額,即邊際收益,銷售收入一總變動成本邊際收益也等於固定成本加上利潤.如果邊際收益不能補償固定成本時
2、所謂邊際收益,是指在生產過程每增加一個單位的銷售量所帶來的總收益增量.邊際收益「遞減」是工業社會物質產品生產過程的普遍現象,而在網路經濟中,邊際收益是「遞增」的,這一結論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證明
3、邊際收益是指廠商每增加銷售一單位產品所增加的收入.人民法院的性質是指它的階級性和職能性質的統一.人民法院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工具同時也是為人民服務的工具
4、所渭邊際成本,乃是指使用最後一單位變動農業生產要素所支出的費用.所謂邊際收益,乃是指使用最後一單位變動農業生產要素所能增加的收益.而為了達到最大收益點,邊際成本應當等於邊際收益
5、3.4邊際收益率所謂邊際收益是指競爭情報的期望價值與相應的競爭情報的變動成本的差額,或稱邊際貢獻.邊際收益率是指競爭情報的邊際收益與總收益的百分比
6、3.網路經濟的福利效應:邊際收益遞增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邊際收益是指在生產過程增加一單位的產出所帶來的收益.邊際收益隨生產規模的擴大呈現出三種不同的趨勢
7、邊際收益是指人們在某個數量水平下願意為單位產品支付的價格,而文山會海的成本遠遠高於老百姓願意為這樣的產品買單的價格,因此這樣的產品和服務提供是效率缺失的
Ⅲ 邊際成本怎麼算
圖解:
拓展資料:
邊際成本(Marginal cost):增加一單位的產量(Output)隨即而產生的成本增加量即稱為邊際成本。由定義得知邊際成本等於總成本(TC)的變化量(△TC)除以對應的產量上的變化量(△Q):總成本的變化量( Changes in Total Cost)/ 產量變化量( Changes in Output) 即:MC(Q)=△TC(Q)/△Q或MC(Q)=lim=△TC(Q)/△Q=dTC/dQ(其中△Q→0)。
Ⅳ 請高人解答微觀經濟學中的邊際成本和收益的計算方法
首先,所謂邊際的,就是額外增加的,簡單地說,邊際利潤就等於邊際收益減去邊際成本。
具體點說,邊際收益就是額外增加產量的銷售額,邊際成本就是為了增加產量而支付的所有成本,包括廠房、設備、庫存等資本品投入,額外僱傭的工人薪水,取得銀行貸款所支付的所有利息,以及支付給國家的稅收等等。
根據經濟學的理論,廠家會增加產量直到邊際利潤為零,原因是在那之前,繼續投入可以獲得更高的總利潤,在那之後投入會減少總利潤。
根據你的案例來說,330萬台產量的總利潤是已知的,那麼,其實,依我看來,很簡單,如果300萬台的總利潤小於1億美元,那麼這額外的30萬台就是增加了邊際利潤,就是值得投入的,如果等於或者大於1億美元,就是不值得的。
樓主如果覺得我的回答過於簡單,那麼在我看來,問題在於,樓主把最復雜的問題設為已知了。在現實中,擴產後的總利潤是最難估算的,原因如下:
1 各項成本的累加。一個如案例所說的大型企業,增加產量往往會使成本不是簡單的相加,而是被更多的放大,規模經濟當然是存在的,但也不是沒有限度的。
2 如果是一個對市場有影響的大企業,產量的增加,也就是整個市場在假設需求不變的情況下供給明顯增加,會使產品的總體價格下降,導致總收益下降,從而減少總利潤,這也是為何很多時候邊際利潤為負的主要原因:增加產量獲得的額外利潤,被所有產品因為價格下降而導致的利潤減少所抵消了。
3 在現代社會,根據商業周期,經濟在供不應求時,廠家會擴大產能來滿足需求,但是資本品等的投入需要時間,如果周期過短,等到產能擴大了,銷量未必能達到之前預估的水平。所以,應該通過對產能實際增加後的時間上的市場情況來決定現在是否擴大生產。
另外,還有貨幣政策導致的利息,也就是投資成本變化,以及對外貿易(如果有的話)的影響,等等。我不是高手,囫圇吞棗看來的東西,希望對樓主有所幫助,呵呵。
Ⅳ 邊際收益的計算實例
邊際收益(Marginal Revenue)是指增加一單位產品的銷售所增加的收益,即最後一單位產品的售出所取得的收益。它可以是正值或負值。
計算公式:邊際收益=售價-變動成本
案例:
一個航空公司的邊際問題是決定對等退票的乘客收取多高的價格。
假設每個座位的平均成本是500元。飛機即將起飛時仍有10個空位。在登機口等退票的乘客願意支付300元買一張票。那麼這300元就是售價。
飛機有空位,多增加一位乘客的邊際成本是一包花生米、一杯咖啡、一罐飲料,為20元。那麼這20元就是變動成本,不管這位乘客是否上飛機,固定成本是不變的。
根據公式計算:邊際收益=300(售價)-20(變動成本)=280元。
(5)邊際收益怎麼算成本擴展閱讀:
1、利潤最大化的一個必要條件是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此時邊際利潤等於零,達到利潤最大化。
2、邊際收益遞減規律:指在短期生產過程中,在其他條件不變(如技術水平不變)的前提下,增加某種生產要素的投入,當該生產要素投入數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後,增加一單位該要素所帶來的效益增加量是遞減的。
3、邊際收益可以用來補償生產中的固定成本,甚至超過固定成本,為企業帶來利潤,邊際收益可以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當銷售收入低於保本點時,收益不足以補償固定成本。
當銷售收入等於保本點時,收益剛好補償固定成本。
當銷售收入高於保本點時,收益除補償固定成本外,產生利潤。
4、邊際成本作用就是研究成本變化規律,配合邊際收益,計算邊際利潤。
當邊際收益-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可行。
當邊際收益-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不可行。
網路-邊際收益
網路-邊際成本
Ⅵ 邊際收益的計算公式
邊際收益的計算公式是:公式:MR=△TR/△Q。邊際收益(Marginal Revenue)經濟學名詞,指如果再多銷售一單位的產品將會得到的投資回報率,或目前最後賣出的一單位的產品所得到的投資回報率。
邊際收益在實現利潤最大化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經濟量,一般認為當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時企業達到利潤最大化。當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時,如果再多銷售一單位產品並不增加企業的利潤。由於邊際收益遞減再增加產品的銷售量可能反而會使邊際收益小於邊際成本使企業的利潤減少。
邊際收益=售價-變動成本
總邊際收益(Total Contribution Margin,TCM)等於總銷售收入(Total Revenue,TR or Sales)減去總變動成本(Total Variable Cost,TVC):
總邊際收益 = 總銷售收入 − 總變動成本
單位邊際收益(Unit Contribution Margin,C)等於單位銷售收入(Unit Revenue or Price, P)減去單位成本(Unit Variable Cost,V):
單位邊際收益 = 單位銷售收入 − 單位成本
邊際收益率(Contribution Margin Ratio)是反映銷售收入後所得到的利益比率, 比率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法計算:
邊際收益率 = 總邊際收益/總銷售收入= 單位邊際收益/單位銷售收入
(6)邊際收益怎麼算成本擴展閱讀
1、邊際收益遞增
邊際收益遞增是在知識依賴型經濟中,隨著知識與技術要素投入的增加,產出越多,生產者的收益呈遞增趨勢明顯.這一規律以知識經濟為背景,在知識依賴型經濟中生產要素簡化成知識性投入和其它物質性投入。
2、邊際收益遞減
邊際收益遞減律, 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情況下,當把一種可變的生產要素投入到一種或幾種不變的生產要素中時,最初這種生產要素的增加會使產量增加,但當它超過一定限度時,增加的產量將要遞減,最終還會使產量絕對減少。
Ⅶ 邊際成本的計算公式
邊際成本的計算公式:邊際成本率=總成本的變化量/產量變化量。
邊際成本在任何產量水平上,增加一個單位產量所需要增加的工人工資、原材料和燃料等變動成本。
邊際成本遞增的根本原因就是邊際產品的遞減原則。邊際成本是指在一定產量水平下,增加或減少一個單位產量所引起成本總額的變動數。通常只按變動成本計算。邊際成本用以判斷增減產量在經濟上是否合算。
(7)邊際收益怎麼算成本擴展閱讀:
當增加一個單位產量所增加的收入(單位產量售價)高於邊際成本時,是劃算的;反之,就是不合算的。所以,任何增加一個單位產量的收入不能低於邊際成本,否則必然會出現虧損。
只要增加一個產量的收入能高於邊際成本,即使高於總的平均單位成本,也會增加利潤或減少虧損。
因此計算邊際成本對制訂產品決策具有重要的作用。微觀經濟學理論指出,當產量增至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入時,為企業獲得其最大利潤的產量。
Ⅷ 經濟學中邊際收益的計算方法
邊際收益=總收益的變化量/銷售量的變化量
邊際收益是最後產品售出所取得的收益。即產品的銷售所增加的收益。
邊際貢獻總額也叫做稱貢獻毛益總額或創利額,指的是各種產品的銷售收入總額與銷售變動成本總額之差。
邊際貢獻總額的計算公式為:
邊際貢獻總額=銷售收入總額-銷售變動成本總額=銷售單價×銷售量-單位變動成本×銷售量=(銷售單價-單位變動成本)×銷售量=單位邊際貢獻×銷售量。
(8)邊際收益怎麼算成本擴展閱讀
邊際效益的作用主要用於考慮生產要素的增加可以持續到何時。既然有邊際效益有就邊際成本於是相對。生產的投入的終級目的是獲利,每增加一個單位的生產要素(資本、勞動力、信息、原材料)能增加的效益在大於每增加一個要素所需的成本時,利潤才有保證,等於成本時,則利潤為零。
比如當你租用一台機器或僱傭一個老動力每天成本需要2000元,這個機器(或工人)每天能多生產200個麵包,每個麵包10元。那麼,增加這一台機器或工人就是不必要的,因為它(他)帶來的產出是200*10=2000元,恰等於每天的僱傭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