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教會計達人
(1) 重置成本=750×140%/100%=1050萬元
(2) 實體性貶值率=5/10=50% 實體性貶值額=1050×50%=525萬元
(3) 功能性貶值額=40000×0。6×3。7908×0。67=60956。06元3
(4)評估價值=10500000-5250000-60956。06=5189043。94元
希望採納
2. 固定資產的重置成本如何確定
房屋建築物資產按概算、預算或決算重新計算某一時間點的重置價值;
機器設備類資產按某一時間點的市場價值確定重置價值(一般納稅人需要考慮增值稅的扣除)。
3. 重置成本法的公式
重置成本法的基本公式為:
評估價值=重置成本-實體性貶值-功能性貶值-經濟性貶值
評估價值=重置全價×成新率
設備實體性貶值與重置成本之比稱為實體性貶值率,功能性貶值、經濟性貶值與重置成本之比稱為功能性貶值率與經濟性貶值率。實體性貶值率、功能性貶值率與經濟性貶值率之和稱為總貶值率或綜合貶值率。因此有
評估價值=重置成本×(1-綜合貶值率) (1-2)
評估中,通常將(1-綜合貶值率)稱為成新率。所以,上述公式可寫成
評估價值=重置成本×成新率(1-3)
①實體性貶值。設備的實體性貶值是指資產在存放或使用過程中,由於使用磨損和自然力的作用,造成實體損耗而引起的貶值。實體性貶值的估算,一般由具有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對設備的主要部位進行技術鑒定並綜合分析其使用、維護、修理、改造等情況,並考慮物質壽命等因素,將評估對象與全新狀態相比較,考慮由於使用磨損和自然損耗時設備的功能、使用效率的影響程度,判斷設備的成新率,從而估算實體性貶值。計算公式
設備實體性貶值=重置成本×(1-成新率) (1-4)
或
式中 殘值―指被評估資產在清理報廢時收回的現金凈額;
預計使用年限―綜合考慮經濟和物質壽命,即設備的有效使用的壽命。
②功能性貶值。由於無形損耗而引起價值的損失稱為功能性貶值。估算功能性貶值時,主要根據設備的效用、生產能力和工耗、物耗、能耗水平等功能方面的差異造成的成本增加和效益降低,相應確定功能性貶值額。同時,還要重視技術進步因素,注意替代設備、替代技術、替代產品的影響,以及行業技術裝備水平現狀和資產更新換代速度。
通常功能性貶值的估算步驟。
i.被評估設備的年運營成本與功能相同、但性能更好的新設備的年運營成本比較。
ii.計算兩者設備的運營成本差異,確定凈超額運營成本。凈超額運營成本是超額運營成本扣除所得稅以後的余額。
iii.估計被評估設備的剩餘壽命。
iv.以適當的折現率將評估設備在剩餘壽命內每年的超額運營成本折現,這些折現值之和就是被評估設備功能性損耗(貶值)。其計算公式為
被評估設備功能性貶值=Σ(被評估設備年凈超額運營成本×折現系數)
③經濟性貶值。由於外部環境變化造成的設備貶值稱為經濟性貶值。計算經濟性貶值時,主要是根據由於產品銷售困難而開工不足或停止生產,形成資產的閑置,價值得不到實現等因素,確定其貶值額。評估人員根據具體情況加以分析確定。還有其他一些因素如:競爭增加、通貨膨脹、原材料供應變化、利率提高和國家經濟政策的影響等等。當設備使用基本正常時一般不計算經濟性貶值。
根據式(1-3),這里主要討論如何確定重置成本及成新率。
4. 機器設備的重置成本包括什麼
機器設備的重置成本一般包括設備購置成本、運雜費、安裝費和資金成本。
機器設備的重置成本一般包括重新購置或建造與鑒證標的相同的全新機器所需的一切合理直接費用與間接費用,如設備購置成本、運雜費、安裝費、基礎費(構建或建築設備發生的人工、材料、機械費)、其他間接費用、稅金、資金成本、人員培訓費等。維護保養費屬於機器在購買後運營過程中所發生的成本費用,不屬於重置成本。
(4)如何由賬面原值確定設備重置成本擴展閱讀:
重置成本法的優點。
重置成本法每一項目的的評估計算表都有自己的標准,及標準的計算公式,這樣會使評估的時候有統一性和可比較性,並且使用重置成本法的公式都很簡單,評估的成新率可以由專家來提供,重置的價值可以通過市場提供。
重置成本法在對實體性和經濟型的貶值考慮十分充分,並且重置成本法在科學性和可行性上都很嚴謹,對於小資產,確定新的成本,損耗的貶值,和個別參數的資料那麼就可以輕松容易的評估,這種方法對資產評估的影響是很大的,比較適合沒有收益單向的資產,並且又很難找到評估的參照對象。
5. 這個資產評估題怎麼做。。。某型號壓力機購置於2000年12月,賬面原值為40萬元,其中,壓力機的購
重置成本=35*(150%/130%)+4.5*(1+100%)+1.1
實體性貶值=10/13
功能性貶值額=2萬/人*2*(1-25%)*(p/a,12%,3)
例如:
(1)9.5+0.4*1.4+1*1.3+0.6*1.2=12.08萬元
(2)2*2*(1-33%)*4.111=11.02萬元
(3)12.08*10*0.9/(10*0.9+6)=7.248萬元
(4)12.08*6/(10*0.9+6)=4.832萬元
(5)如何由賬面原值確定設備重置成本擴展閱讀:
重置成本與歷史成本一樣,也是反映資產購建、運輸、安裝、調試等建造過程中全部費用的價格,所不同的是重置成本是按該項資產的原設計方案套用現行的費用標准和定額計算確定的購建價格。資產在全新的狀態下,如果物價不變,其重置成本與歷史成本是一致的。但是由於資產在企業中存在一個或長或短的時期,因此,在這個時期由於價格、損耗、技術等的變化,使資產的重置成本與歷史成本發生差異。
6. 如何運用成本法評估機器設備
重置成本法是機器設備評估最常用的方法。成本法是從成本的角度來衡量資產的價值,它首先估算與評估對象完全相同或功能相同的全新資產的成本。如果被評估對象是一台全新的設備或一個全新的工廠,則被評估對象的價值為它的重置成本。根據替代性原則,在進行資產交易時,購買者所願意支付的價格不會超過按市場標准重新購置或構建該項資產所付出的成本。如果被評估資產已經使用過,則應該從重置成本中扣減在使用進程中的自然磨損、技術進步或外部經濟環境導致的各種貶值。因此,成本法是通過估算被評估資產的重置成本和資產實體性貶值、功能性貶值、經濟性貶值,將重置成本扣減各種貶值作為資產評估價值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為:
P=RC-DP-DF-DE
式中:P——評估值
RC——重置成本
DP——實體性貶值
DF——功能性貶值
DE——經濟性貶值
設備實體性貶值與重置成本之比稱為實體性貶值率,用αp表示;功能性貶值、經濟性貶值與重置成本之比稱為功能性貶值率和經濟性貶值率,分別用αF和αE表示。因此以上公式可寫成:
P=RC-RC×αP-RC×αF-RC×αE
=RC×[1-(αP+αF+αE)]
公式中的(αP+αF+αE)稱為總貶值率或綜合貶值率, 用α表示。因此有:
P=RC×(1-α)
在評估中,通常將(1-α)稱為成新率,用β表示。上述公式也可寫成為:
P=RC×β
使用成本法評估機器設備的核心問題有兩個方面:一是正確估算重置成本;二是合理確定各種貶值的因素,並量化貶值。
機器設備的重置成本包括購置或購建設備所發生的必要的合理的直接成本費用、間接成本費用和資金成本。
其中:
1、外購機器設備的重置成本主要包括:設備自身的購置價格,運雜費和安裝調試費。對設備安裝調試較長的,還需要考慮是否需要計算設備購置及安裝調試佔用資金成本。
2、進口機器設備的重置成本主要包括:現行國際市場的離岸價格(FOB)、境外途中保險費、境外運雜費、進口關稅、增值稅、消費稅、銀行及其他手續費、國內運雜費、安裝調試費等。如果是到岸價格(CIF),其中已包含了境外途中保險費和境外運雜費。在評估時要注意兩種價格內涵的差別。
3、自製設備的重置成本主要包括「製造成本和相配比的期間費用(如應攤的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大型設備的合理製造利潤;其他必要的費用(如設計、論證等前期費用);安裝調試費用等。目前工廠產品成本計算是按照《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採用製造成本法,產品的成本是製造成本。而重置成本法評估機器設備要求估算的是該項機器設備的完全成本。忽視兩者差別,在評估時如直接以企業自製設備的賬面成本作為評估值,而漏計了應包含的相配比的期間費用,勢必低估機器設備的評估值,帶來風險。
設備成新率反映評估對象時的新舊程度,也就是機器設備的現時狀態與設備全新狀態的比率。設備成新率求取通常採用使用年限法、觀察分析法和修復費用法等方法。
其中:
1、運用使用年限估測設備成新率時應注意:設備的總使用年限為正常負荷情況下的使用所限,而非自然使用年限,超負荷運轉或負荷不夠,都應在自然使用年限上結合生產環境進行科學合理的增減。設備的尚可使用年限為正常負荷下使用年限。
2、運用觀察分析法特別要注意的是要多聽取實際操作人員和設備維修人員介紹設備的實際使用狀況和技術狀況。
3、運用修復費用法應注意:可修復機器設備是指設備經修理後能夠達到正常工作狀態;修復後機器設備成新率是指在設備達到正常工作狀態下的成新率。
7. 重置成本估算方法有什麼
重置成本估算方法有:
(1)直接法
也稱重置核演算法、細節分析法。它是按照物品的成本構成,把以現行市場價格計算的全部構建支出按都計入成本的形式,將總成本區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來估算重置成本的一種方法。比如組裝電腦
直接成本是可以直接構成物品成本的支出部分
間接成本是購買資產而發生的管理費。
(2)價格指數調整法
它是在物品原始成本基礎上,運用價格指數確定其重置成本的方法。
或者重置成本=原始成本×(1+價格變動指數)
原始成本要准確,價格指數採用物品的個別價格指數或者分類價格指數
(3)功能價值法
也稱生產能力比例法,這種方法的依據是一項資產的生產能力與製造成本是簡單的線性關系。
這種方法的前提是:生產能力與成本之間成線性關系,生產能力越大,成本越高,而且成正比例關系。
(4)規模經濟效益指數法
規模經濟效益指數是指根據設備的生產能力與價格的比例關系來確定重置成本的方法。
被估計設備的重置成本=參照物設備的重置成本*(被評估設備的產量/參照物設備的產量)^規模指數。
8. 設備重置價格如何計算
國產機器設備重置成本的確定
(一)在價格鑒證基準日還在生產和銷售的單台(件)機器設備我們以市場價為基礎來確定在價格鑒證基準日還在生產和銷售的單台(件)機器設備的重置成本時,市場價格資料的取得,可以採取直接向製造商或銷售商詢價,也可以參考商家的價格表、正式出版的價格資料、廣告、計算機網路上公開的價格信息等。通過各種渠道獲得的市場價格信息,可能與設備的真實價格有一定的差異,要進行分析後方可使用。價格鑒證人員一般應考慮下列因素: 1.市場價格的多樣性。機器設備的市場價格,製造商與銷售商或不同的銷售商的售價可能是不同的。 2.報價與成交價的差異。設備的報價和成交價往往存在一定差異,特別對一些特殊的、大型的機器設備,市場資料很難獲得,市場透明度較差,生產廠家的報價和實際成交價往往存在較大的差異。剔除報價水分的一個方法,就是向近期購買該廠同類產品的其他客戶了解實際成交價。 3.折扣因素。設備銷售商對購買者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有時會給予一定的折扣,如對大批量產品購買者。價格鑒證人員應注意折扣因素對重置成本的影響。 4.市場價格的時間性與地域性。價格鑒證人員使用的價格資料及市場信息一定要反映價格鑒證基準日時的價格水平,一些過時的價格資料可能對價格鑒證結果的准確性產生重大影響。另外,同類型的機器設備,在不同地區售價可能是不同的。設備的重置成本應該使用價格鑒證標的所在地的市場售價。 5.替代產品與價格鑒證標的品質、性能的差別。對一些老舊機器設備,製造廠家可能已經停產多年,往往無法查到價格鑒證基準日的市場價格,對這一類機器設備,我們可以使用其替代產品的現行市場價格作為其更新重置成本。 6.同類型設備的品質差別。有些同類型的機器設備,由於製造廠家不同,設備的製造品質也存在差別,其售價也是不同的。單台(件)設備的運雜費,主要包括運費、裝卸費、保險費用等。價格鑒證人員一般可以根據設備的重量、體積、運輸距離、運輸方式確定。計費標准可以向有關運輸部門,如:鐵路、公路、船運、航空等部門查詢得到。單台(件)設備的基礎費、安裝費,價格鑒證人員可以通過逐項測算基礎和安裝工程的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等來確定。
(二)難以直接取得在價格鑒證基準日的市場價格的單台 (件)機器設備對於難以直接取得價格鑒證基準日市場價格的機器設備,價格鑒證人員可採用下列方法計算重置成本。 1.功能比較法。功能比較法是根據設備的生產能力與價格的比例關系來確定重置成本的方法。其前提條件是,設備的生產能力與價格存在一定的比例關系。當X=1,被鑒證的機器設備的價格與生產能力呈線性關系; 當x>1,機器設備的生產能力與設備價格呈非線性關系,設備的價格上漲速度大於設備生產能力上漲速度;當X<1,機器設備的生產能力與設備價格呈非線性關系,設備的價格上漲速度小於設備生產能力上漲速度。例:某石油設備,生產能力為年產180噸某石油產品,在價格鑒證基準日,市場上已沒有相同生產能力的設備出售。生產能力為年產250噸的同類型設備,市場售價為550萬元。經測算,該類型設備的規模經濟效益指數為0.65,求該石油設備的重置成本。這種方法並非適用於所有機器設備,對於某些特定的加工設備可能是比較合適,如化工設備、石油設備等。但用它來對車床、汽車之類的設備進行價格鑒證則不太合適。 2.物價指數法。這種方法是以設備的原始購買價格為基礎,根據同類設備的價格上漲指數來確定機器設備重置成本。使用物價指數法的兩個要素是設備的歷史成本和價格指數。例:某型號軋鋼機,1987年1月1 13購置,價格鑒證基準日為l997年1月1日。該設備帳面原值868000元,其中.設備購價810000元,基礎及安裝費50000元,運雜費8000元。已知:l987年和l997年該類設備的定基物價指數分別為120%和 180%,基礎及安裝費的環比物價指數為l50%,按價格鑒證基準13標准,運雜費為20000元。計算該軋鋼機的重置成本。解:重置成本=810000X(180%÷l20%)十50000X 150%+20000 =1215000+75000+20000 =1310000(元) 用物價指數法計算重置成本,一般用在對一些無法獲得基準 13購置價格或建造成本,也無法取得同類設備的重置成本的機器設備的價格鑒證中。這種方法通常只適用於技術進步速度不快,技術進步因素對設備價格影響不大的設備的重置成本的確定,而技術進步速度較快,技術進步因素對設備價格影響較大的設備,不宜採用物價指數法確定其重置成本。在使用物價指數法時,價格鑒證人員應當注意以下問題: (1)使用物價指數法計算機器設備的重置成本,我們所使用的物價指數一般為分類產品的物價指數,避免使用綜合物價指數。分類產品的物價指數是這一類產品的綜合物價指數,它反映的是一類設備綜合的物價變化水平,反映不了個別設備價格變化。其中某種具體產品的價格變動指數與該類產品的綜合物價指數可能存在一定差異。 (2)設備的歷史成本是計算設備重置成本的基礎,物價指數法適用的前提條件是歷史成本真實、准確,並符合社會平均、合理成本。價格鑒證人員應注意審查歷史成本的真實性。在我國, 90年代之後,國有企業一般都進行了清產核資,設備的帳面原始成本也進行了相應調整。企業的帳面價值已不能反映設備真實的歷史成本。 (3)企業帳面的設備原始成本一般還包括運雜費、安裝費、基礎費以及其他費用,上述費用的物價變化指數與設備價格變化指數往往是不同的,應分別計算。特別是對鍋爐、鍛壓機械等,運雜費、安裝費、基礎費所佔比例很大,有的可能超過設備本身的價格,價格鑒證人員應特別注意。 (4)我國在80年代之後,國家逐步實行了提高燃料、原材料價格的方針,機械工業進入調整時期,國家逐步放開機械產品的價格,機械產品的價格隨市場需求變化逐步上漲,80年代機械產品的價格有一段時間是雙軌制,特別是1987年至l989年,某些機械產品供不應求,計劃外產品價格放開,企業採用議價原材料生產,因而計劃外產品價格一般比計劃內高50%,有一些高到一兩倍。價格鑒證人員在用物價指數法時,要特別注意這個時期購置的設備,所用的物價指數與設備歷史成本要保持一致。 3.重置核演算法。非標准、自製設備的市場價格資料一般難以獲得,價格鑒證時經常使用重置核算的方法來確定其重置成本。對於單位價值較小的自製設備也可採用物價指數法,根據設備的原料、工、費記錄,考慮價格鑒證基準日技術條件,參照基準日的各項費用變化比率,調整計算出設備的重置成本。當然也可以採取一攬子調整方法確定整機的重置成本。
(三)機組(成套)設備機組是指由多台(件)機器設備所組成的,具有相對獨立的生產能力和一定收益能力的生產裝置。對於機組(成套)設備重置成本的確定可採用一般單台(件)設備重置成本的確定方法。首先計算出構成機組(套)設備的所有單件設備的重置成本,然後加和得到機組的重置成本。但是實際工作中應注意機組在建設過程中所發生的一些整體性費用,即難以計入各單台(件)設備中的費用,如機組的設計費用、建設期的投資利息等等。特別是對於那些大型連續生產系統,這些機組中包括的機器設備種類和數量都很多,這些設備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可能幾經更新改造或維修,而且機組的整體費用也十分復雜。這些都使得採用分項鑒證再加總的方式存在某些不足。因此,把機組作為一個完整的生產系統,以整體方式進行價格鑒證更合適。首先要以整體方式求取機組的重置成本。除了可以採用詢價法確定價格鑒證標的的復原重置成本或更新重置成本外(如果可以直接獲取這些數據資料),可利用同類機組建造價格信息,即建設時間接近價格鑒證基準日,工藝水平和生產能力與被鑒證標的相似的機組的有關數據,通過將鑒證標的與所選擇的參照機組的比較,在對生產能力、技術層次、使用地點以及時間等因素進行合理調整後得到鑒證標的的重置成本。 (1)生產能力因素調整。生產能力是影響機器設備價值的重要因素,在利用參照物確定鑒證標的的重置成本時,當參照物的生產能力與鑒證標的不同時,需要利用規模效益指數調整參照物與鑒證標的之間因生產規模和生產能力不同而引起的價值偏差。調整的過程可用下列公式表示:鑒證標的重置成本=參照機組的重置成本X(鑒證標的生產能力÷參照機組生產能力)x 其中,X為規模經濟效益指數。一般大型機組、生產線等的規模效益指數可以在相應的專業工程造價書籍中尋找,或向有關部門查詢。 (2)時間空間因素調整。在選擇參照物時應盡可能考慮參照物的所在地點、購建時間與鑒證標的所在地點價格鑒證基準日相同。但是事實上在實際工作中上述兩項要求難以同時得到滿足。由於鑒證標的與參照機組所在地區的不同,參照機組的購建時間也不可能就是鑒證基準日。因此,還必須對時間和地點因素作必要的調整。時間因素的調整通常是利用價格變動指數法進行,能夠搜集到整個機組價格變動指數的,直接利用價格變動指數調整解決時間差異問題。沒有整個機組價格變動指數的,也可嘗試將機組適當劃分為若干項目,如主要生產裝置、工藝管道、輔助生產裝置、儀器儀表、建築安裝、管理費用等項目,分項目按照對應的價格變動系數、費用調整系數分別調整計算,加權得到整個機組設備造價。地點差異主要要考慮是否存在運輸費或其他費用方面不同。如存在這方面差異據實作出調整即可。例:某企業1990年購建一套年產50萬噸某產品的生產線,帳面原值l000萬元,1995年進行價格鑒證,選擇了一套與價格鑒證標的相似的生產線,該生產線1994年建成,年產同類產品 75萬噸,造價為3000萬元,經查詢該類生產線的規模經濟效益指數為0.7,根據鑒證標的與參照物生產能力方面的差異,調整計算l994年鑒證標的的重置成本為:重置成本=3000×(50+75)0·7 =2259(萬元) 由於無法獲取基準日該生產線的價格指數,不能直接將生產線的l994年重置成本調整為l995年基準日的重置成本,採用了將該生產線適當劃分為主要裝置、輔助生產裝置、工藝管道、儀器儀表、建築安裝費和管理費六大項,並按鑒證標的原始成本中上述六項各佔比重作權數,以及l994年至l995年上述六項的價格變動系數加櫻求取生產線價格調整系數。上述六項在生產線原始成本的比重:主要裝置70%,輔助裝置5%,工藝管道5%,儀器儀表5%,建築安裝費10%,管理費5%。l994年至l995 年上述六項價格及費用變動率為:主要裝置5%,輔助裝置3%,工藝管道l0%,儀器儀表2%,建築安裝費15%,管理費10%。重置成本=2259×(1+70%×5%+5%×3%+5%×l0% 十5%×2%+10%×l5%+5%×l0%) =2259 X(1+3.5%+0.15%+0.5%+0.1%+ 1.5%+0.5%) =2259×(1+6.25%) =2400(萬元) 另外,由於參照物的重置成本為建造重置成本,地區因素對其影響不大,故地點因素可以忽略不計。
9. 怎樣計算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法的基本公式為:評估價值=重置成本-實體性貶值-功能性貶值-經濟性貶值 ,評估價值=重置全價×成新率 ,設備實體性貶值與重置成本之比稱為實體性貶值率,功能性貶值、經濟性貶值與重置成本之比稱為功能性貶值率與經濟性貶值率。實體性貶值率、功能性貶值率與經濟性貶值率之和稱為總貶值率或綜合貶值率。因此有: 評估價值=重置成本×(1-綜合貶值率) (1-2) ,評估中,通常將(1-綜合貶值率)稱為成新率。所以,上述公式可寫成:題目評估價值=12X(10-8)/10=2.4萬元。
拓展資料:
1、重置成本是指資產按照現在相同或者相似資產所需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負債按照現在償付該項負債所需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重置成本是一種現行成本,它和原始成本在資產取得當時是一致的。之後,由於物價的變動,同一資產或其等價物就可能需要用較多的或較少的交換價格才能獲得。因此,重置成本表示當時取得同一資產或其等價物需要的交換價格。這種交換價格應該是從企業資產或勞務市場獲得的成本價格,而不是從企業正常經營過程中通常出售其資產或勞務的市場中的銷售價格。
2、重置成本是現在時點的成本,它強調站在企業主體角度,以投入到某項資產上的價值作為重置成本。在實務中,重置成本多應用於盤盈固定資產的計量等。例如,企業在年末財產清查中,發現全新的未入賬的設備一台,其同類固定資產的市場價格為40 000元。則企業對這台設備按重置成本計價為40 000元。成本法亦重置成本法,是指在資產繼續使用的前提下,從估計的更新或重置資產的現時成本中減去應計損耗而求及的一個價值指標的方法。
3、重置成本法是資產評估的一種准則 [2] ,就是選用一種價格指數,比如CPI,將資產購置年份時的價值換算為當前的價值,或者更好的辦法是分別調整每一項資產以反映各項資產真正的當前重置成本,這樣同時反映通貨膨脹和過時貶值這兩個因素。重置成本法的最大不足是它忽略了組織資本。依據重置成本評估,無論各項資產的重置成本測定得多麼完美,也會忽略這樣一種追加的協調價值。
10. 怎樣計算重置成本
資產的重置成本:簡單地說,資產的重置成本就是資產的現行再取得成本。具體來說,重置成本又分為復原重置成本和更新重置成本兩種。
①復原重置成本是指採用與評估對象相同的材料、建築或製造標准、設計、規格及技術等,以現時價格水平重新購建與評估對象相同的全新資產所發生的費用。
②更新重置成本是指採用新型材料、現代建築或製造標准、新型設計、規格和技術等,以現行價格水平購建與評估對象具有同等功能的全新資產所需的費用。檢舉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6-17 23:20 (1)重置成本計算。機器設備的重置成本包括購置或購建設備所發生的必要的、合理的直接成本費用、間接成本費用和因資金佔用所發生的資金成本。設備的直接成本一般包括:設備凈價,即購買或建造費用、運雜費、安裝費、基礎費及其他合理成本;間接成本一般包括:管理費用、設計費、工程監理費、保險費等。
①設備凈價。設備凈價的計算方法包括:直接法、物價指數法、重置核演算法、綜合估價法、重量估價法、類比估價法(指數估價法)。
A.直接法,獲得市場價格的渠道有市場詢價、使用價格資料。
B.物價指數法,物價指數可以分為定基本物價指數和環比物價指數。
採用定基物價指數計算重置成本的公式為:
重置成本=歷史成本×(當前年份指數/基年指數)
採用環比物價指數計算重置成本的公式為:
設備重置成本=原始成本×(P01×P21×......×Pnn-1)
其中Pnn-1代表n年對n-1年的環比物價指數。
C.重置核演算法,常用於確定非標、自製設備重置成本,重置成本是由生產成本、銷售費用、利潤、稅金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