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會計分錄時用的實際成本法和計劃成本法在具體分錄時有什麼不同
計劃成本法:
無論是商業企業還是工業企業均需要設置會計科目:材料采購、原材料、庫存商品
實際成本法:
1.工業企業:移動加權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先進先出法、個別計價法
需要設置會計科目:在途物資、原材料、庫存商品
2.商業企業:毛利率法、售價金額核演算法
需要設置的會計科目:在途物資、庫存商品、商品進銷差價
Ⅱ 行政單位的會計分錄和企業的有什麼不同
行政單位會計和企業會計不同在於:
一、所用會計科目不同
在處理同一業務時,事業和企業單位所做的會計分錄形式相同,借貸方向相同,但因不同制度所規定的會計科目名稱不同而將有關內容分別記入不同的賬戶。如借款的核算,在借入時,企業按期限長短分別記入「短期借款」或「長期借款」科目,而事業單位則不分長期或短期借款,一概記入「借入款項」科目。
二、因單位性質不同存在賬務處理差異
1、因是否從事產品生產而導致的差異。這類差異應分兩種情況,一是要區別從事產品生產的事業單位和不從事產品生產的事業單位在賬務處理上存在差別,要區別對待。二是同樣從事產品生產,事業單位與企業單位在賬務處理上仍有差異。以材料采購業務為例。企業的做法分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兩種,前者在購入時採用不含稅進價,以區分進項稅額;後者則採用含稅進價。會計分錄為:
(1)一般納稅人企業:
借:材料采購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
(2)小規模納稅人企業:
借:材料采購貸:銀行存款事業單位在該項業務上的會計處理不僅要區分一般納稅人與小規模納稅人,還要針對自用或非自用作不同的處理。除一般納稅人事業單位購入非自用材料採用不含稅進價核算以外,其餘情況即:一般納稅人購入自用材料、小規模納稅人購入自用材料和非自用材料均採用含稅進價核算。會計分錄為:
(1)一般納稅人事業單位購入非自用材料:
借:材料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
(2)其餘情況;
借:材料
貸:銀行存款
2、因是否實行內部成本核算而導致的差異。眾所周知,企業每期都必須對產品成本進行核算,並和當期的收入相配比,以最終確定經營利潤。而事業單位則分以下情形:實行成本核算的事業單位在發生領用材料等支出時,記入「成本費用」賬戶,不實行成本核算的事業單位在發生同類支出時,則記入「事業支出」等賬戶。同時,以此為開端,還會發生一系列的結轉,該結轉過程圖示如下:
企業:
「材料」→「生產成本」→「產成品」→「產品銷售成本」→「本年利潤」→「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事業:
1.(實行成本核算的)「材料」→「成本費用」→「產成品」→[「經營支出」→「經營結余」、「事業支出」→「事業結余」]→「結余分配――未分配結余」
2.(不實行成本核算的)「材料」一「事業支出」一「事業結余」→「結余分配――未分配結余」
3.因事業單位業務活動的可分性而導致的差異。由於事業單位的活動根據其是否屬於專業業務活動或輔助活動可劃分為事業活動和經營活動兩種。相應地,事業單位有關業務活動的收入和支出也包含了事業收入、事業支出、經營收入、經營支出等。這部分內容的核算,是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和企業會計制度的一大區別。以支出的核算為例,如支付行政部門辦公用品費用,企業的做法為:
借:管理費用
貸:銀行存款
而事業單位則作為專業業務活動支出:
借:事業支出
貸:銀行存款
又如:結轉已銷產品成本,企業的做法為:
借:產品銷售成本
貸:產成品
而事業單位則作為專業業務活動之外的支出處理:
借:經營支出
貸:產成品
三、和企業單位相比,事業單位在同一業務的處理上,增加了核算步驟這類差異一般多出現於有關基金的核算。以購入短期有價證券為例:
企業的做法:
借:短期投資
貸:銀行存款
事業單位的做法:
借:對外投資
貸:銀行存款
同時,
借:事業基金――一般基金
貸:事業基金――投資基金
同為有價證券購入業務,企業只需用增加短期投資,減少銀行存款一筆會計分錄就可以表示清楚,而事業單位則因為對外投資引起事業基金內部結構發生增減變化,必須通過兩步分錄予以反映。又如:購買固定資產
企業的做法:
借:固定資產
貸:銀行存款
事業單位的做法:
借:事業支出等科目
貸:銀行存款
同時,
借:固定資產貸:固定基金
同一筆業務,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相比,既要反映支出的增加,又要反映固定資產和固定基金同時增加。因此,其賬務處理相對復雜一些。
總體比較事業單位會計按照收付實現制記帳核算較為簡單,企業會計人員熟悉一下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就可以做事業單位會計,如果工作上有時間,兩者是可以兼職的。 參考的行政單位的會計分錄: http://www.rxyj.org/html/2010/0218/26970.php
Ⅲ 會計分錄問題生產成本和主營業務成本有什麼區別
生產成本與主營業務成本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兩點:
1、生產成本是為了生產某個產品而發生的材料、人工、動力或其他相關的製造費用,比如,生產一瓶酒,所花費的糧食、曲葯、生產工人工資、水電費、車間管理人員工資、機器設備折舊等,月底通過計算出一瓶酒的成本為258元(此時叫生產成本)。
2、主營業務成本是銷售一件產品所對應的銷售成本,如賣一瓶酒888元(在此時叫主營業務收入),而其成本來為258元(在這時就叫主營業務成本)。
3、綜上,生產成本是生產過程中的概念,而主營業務成本是銷售產品對應的成本。
Ⅳ 原材料日常收發結存採用的計劃成本核算和實際成本核算的會計分錄的區別是什麼
一、原材料日常收發結存採用的計劃成本核算和實際成本核算的會計分錄的區別見下:
1、在購貨環節:
用實際成本核算的分錄為:
借: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或應付賬款、應付票據等)
用計劃成本核算的分錄為:
借:材料采購(用實際成本)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或應付賬款、應付票據等)
驗收入庫後,再:
借:原材料(計劃成本)
貸:材料采購(用實際成本)
材料成本差異(差額,借方或貸方)
2、在領用環節:
用實際成本核算的分錄為:
借:生產成本
貸:原材料
用計劃成本核算的分錄為:
借:生產成本(用計劃成本)
貸:原材料(用計劃成本)
3、採用計劃成本核算的需要在期末結轉差異,分錄為:
借:生產成本等
貸:材料成本差異(結轉超支差)
或者,借:材料成本差異(結轉節約差)
貸:生產成本等
二、例題解析
1、購入甲材料時,應該按實際成本入賬,所以要按200 000入賬,會計分錄是:
借:材料采購—甲材料 20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34 000
貸:銀行存款 234 000
2、驗收入庫時,按計劃成本記入「原材料」的借方,實際成本記入「材料采購」的貸方,兩者的差記入「材料成本差異」。因此,會計分錄是:
借:原材料—甲材料 220 000
貸:材料采購—甲材料 200 000
材料成本差異—甲材料 20 000
Ⅳ 會計問題,生產成本和製造費用這兩個會計分錄有什麼區別嗎,每次都不太搞得清楚。比如車間產品設計圖紙費
書面解釋
製造費用:是企業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間接成本。
生產成本:是生產單位為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包括各項直接支出和製造費用。
直接支出包括直接材料(原材料、輔助材料、備品備件、燃料及動力等)、直接工資(生產人員的工資、補貼)、其他直接支出(如福利費);
製造費用是指企業內的分廠、車間為組織和管理生產所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分廠、車間管理人員工資、折舊費、維修費、修理費及其他製造費用(辦公費、差旅費、勞保費等)
簡單點說,製造類企業的生產成本就是與生產直接相關的費用,分三大塊: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製造費用是與生產間接相關的各項費用,發生時計入製造費用,月末結轉至生產成本)。
例:企業當月工資,其中辦公室人員計入管理費用-工資,生產車間管理人員計入製造費用-工資,生產車間操作員、技術員計入生產成本-直接工資
Ⅵ 什麼是成本成本類的會計科目有哪些和費用的區別是在會計分錄中有什麼不同
1.成本是商品經濟的價值范疇,是商品價值的組成部分。人們要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或達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須耗費一定的資源(人力、物力和財力),其所費資源的貨幣表現及其對象化稱之為成本。 並且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成本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都處於不斷地變化發展之中.
2、成本類 會計科目:
122 5001 生產成本
123 5101 製造費用
124 5201 勞務成本
125 5301 研發支出
126 5401 工程施工 建造承包商專用
127 5402 工程結算 建造承包商專用
128 5403 機械作業 建造承包商專用費用:是企業為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日常活動所發生的經濟利益的流出。
3.成本與費用的區別:
成本:是按一定的產品或勞務對象所歸集的費用。
兩者有如下區別:
1)、內容不同。費用包括生產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等。工業企業產品成本只包括為生產一定種類或數量的完工產品的費用。不包括未完工產品的生產費用和其它費用。
2)、計算期不同。費用的計算期與會計期間相聯系,產品成本一般與產品的生產周期相聯系。
3)、對象不同。費用的計算是按經濟用途分類,產品成本的計算對象是產品。
4)、計算依據不同。費用的計算是以直接費用、間接費用為依據確定。產品成本是以一定的成本計算對象為依據。
5)、帳戶和原始憑證不同。費用是以生產過程中取得的各種原始憑證,賬戶是生產成本等。產品成本是以成本計算單或成本匯總表及產品入庫單,帳戶是庫存商品等。
6)、總額不同。一定時期內,費用總額不等於產品成本總額。因為兩者的內容和價值量不同。產品成本是費用總額的一部分,不包括期間費用,和期末未完工產品的費用等。
7)、作用不同。費用指標,分析其比重,了解結構變化從而加強費用管理等。產品成本指標,一是反映物化勞動與活勞動的耗費,二是資金耗費的補償,三是檢查成本和利潤計劃,四是表明企業工作質量的綜合指標。
Ⅶ 會計科目中資產類科目和成本類科目有什麼不同
成本類科目是跟生產環節有關的,包括生產成本、製造費用、勞務成本、研發支出,是針對某個產品或者某個項目的。費用類科目是跟產生費用的會計期間有關的,包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跟特定的產品無關,只根會計期間有關。費用類科目都是損益類
Ⅷ 產成品成本和產品入庫的會計分錄有什麼區別嗎
產成品成本與產品入庫的會計分錄有什麼區別?
產成品成本是在生產某種產成品時成本,而產品入庫是某產品已完工入庫,
借:產成品—某產品
貸:產成品成本
Ⅸ 計劃成本和實際成本在會計分錄上的區別
計劃成本法和實際成本法的會計分錄的區別:
1. 購入材料:
實際成本法 計劃成本法 1.貨款已經支付,同時材料驗收入庫
借: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 貸:銀行存款 借:材料采購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 貸:銀行存款
入庫:
借:原材料(計劃成本)
貸:材料采購(計劃成本)
2.貨款已經支付,但材料尚未驗收入庫
借:在途物資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 貸:銀行存款 借:材料采購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 貸:銀行存款 (3)貨款尚未支付材料已經驗收入庫
借: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 貸:應付賬款 借:材料采購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 貸:應付賬款 入庫:
借:原材料
貸:材料采購
(4)材料已經驗收入庫,月末發票尚未收到
借:原材料(暫估價) 貸:應付賬款 借:原材料(計劃成本) 貸:應付賬款
(5)結轉驗收入庫材料的計劃成本
無此處理 借:原材料
材料成本差異(超支) 貸:材料采購
材料成本差異(節約)
2. 發出材料:
實際成本法 計劃成本法 (1)發出材料的成本
按照先進先出、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 借:生產成本 製造費用等 貸:原材料(實際成本)
借:生產成本 製造費用等 貸:原材料(計劃成本) (2)結轉發出材料的成本差異
無此處理 借:生產成本
製造費用等
貸:材料成本差異 或
借:材料成本差異 貸:生產成本 製造費用
Ⅹ 成本會計分錄和基礎會計分錄有什麼區別,難點在哪裡
成本會計涉及分攤費用、成本計算方式需要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