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如何計算一家公司的加權平均成本
擴展閱讀
鑽石的afab怎麼講 2025-05-16 05:13:32
浪琴保養費用怎麼計算 2025-05-16 05:09:44

如何計算一家公司的加權平均成本

發布時間: 2022-08-24 05:31:45

Ⅰ 加權平均怎麼計算成本可以舉例嗎

加權平均法可根據本期期初結存存貨的數量和金額與本期存入存貨的數量和金額,在期末以此計算本期存貨的加權平均單價,作為本期發出存貨和期末結存存貨的價格,一次性計算本期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


加權平均法成本,就是按庫存包裝物,原材料庫存表設好結存平均價,在本月出庫領用生產數量*平均價得出的生產成本額。

不過早要設好包裝物,原材料生產領用成本表每個欄目,設在包裝物,原材料這二個庫存表下,工作表2設入庫統計表1號至31號止等內容;工作表3設出庫統計表1號至31號止等內容;工作表4設成本表,設好表格和函數,成本表格中設,品名,規格,單位,平均單價,生產領用數量,金額,非生產領用的數量,金額,最後合計數量,金額。最後合計數量,金額欄自然總和包裝物和原材料庫表的本月出庫數量和金額。這樣在統計完畢時,這二種成本表就好了(頂端標題行設:包裝物生產領用成本表,原材料生產領用成本表,)把工作表二張成本表可列印出作分錄: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包裝物

貸:包裝物—詳見成本表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原材料

貸:原材料—詳見成本表


非生產領用的數量,金額作分錄

借:有關科目

貸:包裝物—詳見成本表

貸:原材料—詳見成本表


總的會計工作各個所應用的表格設好,月終工作就輕鬆了,按時上交報表。

Ⅱ 商品銷售成本的加權平均法怎麼計算

加權平均法又稱「綜合加權平均法」、「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存貨成本,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以此為基礎計算一個月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的一種方法。

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結存存貨成本+購入存貨成本)/(結存存貨數量+購入存貨數量);

庫存存貨成本=庫存存貨數量×存貨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本期發出存貨的成本=本期發出存貨的數量×存貨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或本期發出存貨的成本=期初存貨成本+本期收入存貨成本-期末存貨成本。

例:甲企業採用月末一次加權平均發計算發出材料成本。2018年3月1日結存A材料200件,單位成本40元,3月15日購入A材料400件,單位成本35元,3月20日購入A材料400件,單位成本38元,當月共發出A材料500件。3月份發出A材料成本

材料單價=(200*40+400*35+400*38)/(200+400+400)=37.2(元/件)

3月份發出A材料成本=500**37.5=18600(元)

結存材料成本=(200+400+400-500)*37.2=18600(元)

(2)如何計算一家公司的加權平均成本擴展閱讀

庫存數量加權平均法i根據每種商品的月末結存數量,加權平均計算結存商品價值,倒擠商品銷售成本。其計算方法是:

1、月末結存商品數量相等於或小於最後一次收入數量時,月末結存商品價值等於月末結存商品數量乘最後一次購進商品的單價。

2、月末結存商品數量大於最後一次收入數量但小於全月收入數量時,從最後一次收入數量起,依次向前推算,直司相等於結存數量為止,將相等於結存數量內逐次金額相加,它的總和就是月末結存商占價值。

3、月末結存商品數量超過全月收入數量時,月末結存商品價值等於本月收入;品總金額加超過數量乘以上月結存商品平均單價之和。

其公式如下:本月商品銷售成本=月初結存品金額+月內收入商品金額-月內非商品銷進價金額-月內結存商品金額庫存數量加權平均法既符合先生先出精神,又具備加權平均法的優點。

Ⅲ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計算方法

計算方法為每種資本的成本乘以占總資本的比重,然後將各種資本得出的數目加起來

WACC=(E/V)×Re+(D/V)×Rd×(1-Tc)

其中:

WACC=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Re =股本成本

Rd =債務成本

E =公司股本的市場價值

D =公司債務的市場價值

V = E + D

E/V =股本占融資總額的百分比

D/V = 債務占融資總額的百分比

Tc = 企業稅率

(3)如何計算一家公司的加權平均成本擴展閱讀: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的評估方法

採用收益途徑評估公司價值時,評估師廣泛使用的有兩種方法——即權益法和投資資本法(有時候也叫直接法和間接法)。

權益法是通過折現公司的紅利或股權現金流來評估公司股權的價值,這個折現率應該是反映權益投資者所要求 的回報率。

而投資資本法主要是關注並評估出公司整體的價值,不像權益法只評估權益。投資資本法的評估結果就是所有權利要求者所要求的價值,包括債權人和股東。

此時要求權益的價值就只能是把公司整體價值減去債權的價值(所以被稱為間接法)。求取公司價值最普通的做法就是把公司所有投資者的現金流。

包括債權人 和股權投資者的現金流折現,而折現率則是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即權益成本和債務成本的加權平均值。

英文簡寫為WACC.所以,WACC是投資資本價值評估(間接)或公司權益價值評估(直接)的一個重要的計算參數。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法在個別項目評估中的應用

運用WACC 方法對個別項目價值進行評估時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要根據具體情況對個別項目的風險進行調整,因為資本加權平均成本是就企業總體而言的,一般用於公司整體資產價值的評估。

然而在現實當中,絕大部分企業進行的都是多角化經營,如一個生產型企業可能同時兼營商業或房地產,因而不同類型的投資項目就有著不同的風險。

如果簡單的將公司平均資本成本用於公司所有部門和所有投資項目的評估,顯然是不妥的。因此在運用WACC方法對個別風險項目進行價值評估時需要對加權平均資本成本進行調整。

對於不同風險的項目,要用不同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去衡量,為有關特定項目確定一個具體的接受標准。

根據公式rWACC= (S/B+S)×rs+(B/B+S)×rB×(1-TC)可以看出,要用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法計算項目的資本成本,需要確定的因素有:

⑴權益融資比例:S/B+S;

⑵債務融資比例:B/B+S;

⑶稅後債務融資成本:rB×(1-TC);

⑷有杠桿(債務)下的權益資本成本rs。如果這四個要素分別確定了,即可用WACC法對採用混合融資的個別項目進行價值評估。

假設條件:

企業的經營風險可以用息稅前收益X的標准差來表示,並據此將企業分成不同的組。若不同企業的經營風險程度相同,則它們的風險等級也相同,因而應屬於同一組。

資本市場是完全的。其表現主要為第一,不存在交易費用;第二,對於任何投資者,無論是個人投資者還是機構投資者,其借款利率與貸款利率完全相同。

企業的負債屬於無風險型,且永久不變,其利率等於無風險的市場基準利率。企業所承擔的財務風險不隨籌資數量與結構的變動而變動,且不存在破產的可能性。

企業新的投資項目的風險與企業原有水平一致。即新項目的投入不會改變企業整體的經營風險水平。企業的息稅前收益X是個恆定的常量。

Ⅳ 怎樣算加權平均價

加權平均法對於普通人來說可能比較陌生,但對於我們在財會人員來說,這可是每月都要進行一次的操作。因為在會計工作中,加權平均法一般會被用來計算月末的成本結算。

加權平均法就是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對於貿易型公司來說,最普遍的應用就是將當月全部進貨數量加上月初存貨數量作為權數,去除當月全部進貨成本加上月初存貨成本,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以此為基礎計算當月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的一種方法。

用公式來表示就是

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月初結存貨成本+本月購入存貨成本)/(月初結存存貨數量+本月購入存貨數量)

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末庫存存貨數量×存貨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本期發出存貨的成本=本期發出存貨的數量×存貨加權平均單位成本或

=期初存貨成本+本期收入存貨成本-期末存貨成本

我們舉個例子來學習一下:

A企業的商品成本是30元,購買了10個,B企業商品的成本是20元,購買了20個,那我們買A企業商品和B企業商品的平均價格是多少呢?

普通人可能會直接用(30+20)/30,但這種方法其實是不對的,因為數量不一樣,價格也不一樣,而加權平均法裡面涉及到的「權」,其實就是指數據出現的次數,在這個例子中,就是指購買的數量了。只有當各項數據一致的時候,他們的權重一樣,則加權平均數就等於算術平均數,但在這個例子里顯然不是,所以我們要用加權平均法來算,用所買的數量作為權數,進行加權平均,具體的計算方法是:

(30*10+20*20)/(10+20)≈23元/個

Ⅳ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怎麼計算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計算時將每種資本的成本(稅後)乘以其占總資本的比例,然後加總;公式為WACC=E/V×Re+D/V×Rd×(1-Tc)。

其中,Re =股本成本,是投資者的必要收益率;Rd =債務成本;

E =公司股本的市場價值;D =公司債務的市場價值;V = E + D 是企業的市場價值;

E/V =股本占融資總額的百分比,資本化比率;D/V = 債務占融資總額的百分比,資產負債率。

Tc = 企業稅率

(5)如何計算一家公司的加權平均成本擴展閱讀:

使用加權平均成本法進行項目評估時的重點和難點所在,也就是有杠桿(債務)下的項目的權益資本成本(rs)該如何確定。

即使存在一個公開有效的資本市場,由於企業通常沒有針對個別項目公開上市的股票,權益資本成本也無法直接獲得,只能通過間接途徑轉換後取得。而根據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可知,確定rs的關鍵是要求出權益資本的有杠桿的貝塔系數βL。

Ⅵ 加權平均法計算公式是

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結存存貨成本+購入存貨成本)/(結存存貨數量+購入存貨數量)。

加權平均法在市場預測里,就是在求平均數時,根據觀察期各資料重要性的不同,分別給以不同的權數加以平均的方法。

但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與移動加權平均法有所不同。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不必考慮企業在一個月內進貨幾次,都只是在月末加權平均當月存貨成本一次,從而使得一個月內的存貨單位成本是一樣的。

(6)如何計算一家公司的加權平均成本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考慮到計算出的加權平均單價不一定是整數,往往要小數點後四捨五入,為了保持賬面數字之間的平衡關系,一般採用倒擠成本法計算發出存貨的成本。

採用加權平均法只在月末一次計算加權平均單價,比較簡單,有利於簡化成本計算工作,但由於平時無法從賬上提供發出和結存存貨的單價及金額,因此不利於存貨成本的日常管理與控制。

Ⅶ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怎麼算公式是

公式:WACC=(E/V)×Re+(D/V)×Rd×(1-Tc)

其中,Re =股本成本,是投資者的必要收益率;Rd =債務成本;

E =公司股本的市場價值;D =公司債務的市場價值;V = E + D 是企業的市場價值;

E/V =股本占融資總額的百分比,資本化比率;D/V = 債務占融資總額的百分比,資產負債率。

Tc = 企業稅率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WACC)的計算方法包含所有資金來源,包括普通股、優先股、債券及所有長期債務。計算方法為每種資本的成本乘以占總資本的比重,然後將各種資本得出的數目加起來。

(7)如何計算一家公司的加權平均成本擴展閱讀

公司的WACC是利用債務、優先股和普通股的資本成本率計算加權平均數。公司債務、優先股的資本成本率比較容易確定,而股權資本成本率則不是非常明確。

接下來舉一個例子,假設某上市公司,長期債務占資本權重比例為50%,短期債務佔比10%,優先股佔比5%,普通股佔比35%;其中長期債務資本成本率5%,短期為3.5%,優先股為6%,普通股為8%,企業稅率為35%,計算改上市公司的WACC值。

那麼,依據公式可得:WACC =50%*5%*(1-35%)+10%*3.5%*(1-35%)+5%*6%+35%*8% = 4.9525%。

由此可得該公司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為4.9525%。換一個思維方向,把公司的WACC和我們所擁有的投資組合的加權平均收益率聯系起來,那麼WACC就是預期投資加權平均收益率。

Ⅷ 加權平均法計算公式

綜述:加權平均法計算公式: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結存存貨成本+購入存貨成本)/(結存存貨數量+購入存貨數量);庫存存貨成本=庫存存貨數量×存貨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本月發出材料的加權平均單價=(9000+14000*5+4000*6)/(2000+10000+1000)=7.923元/公斤,短缺的100公斤計入管理費用,在算加權平均單價的時候,還是得算購進的實際數量。

加權平均法,利用過去若干個按照時間順序排列起來的同一變數的觀測值並以時間順序變數出現的次數為權數,計算出觀測值的加權算術平均數,以這一數字作為預測未來期間該變數預測值的一種趨勢預測法。

優點:

只在月末一次計算加權平均單價,比較簡單,而且在市場價格上漲或下跌時所計算出來的單位成本平均化,對存貨成本的分攤較為折中。

Ⅸ 加權平均資金成本 怎麼算的

加權平均資金成本從一個企業的全部資金來源看,不可能是採用單一的籌資方式取得的,而是各種籌資方式的組合。因此企業總的資金成本也就不能由單一資金成本決定,而是需要計算綜合資金成本。計算綜合資金成本的方法是
根據不同資金所佔的比重加權平均計算所得。加權平均資金成本的計算公式為:
n
Kw=ΣWjKj
j=1
其中:Kw--加權平均資金成本率;
Wj--第j種資金來源佔全部資金來源的比重;
Kj--第j種資金來源的資金成本率;
n--籌資方式的種類。
例:某企業的資金來源及其成本資料如表4。
表4 各種來源資金的成本
資金來源 金額(萬元)(賬面價值) 資金成本
長期借款 1500 6%
債 券 2000 7%
優 先 股 1000 11%
普 通 股 3000 16%
留存盈餘 2500 15%
合 計 10000
則加權平均成本為:
Kw=1500/10000×6%+2000/10000×7%+1000/10000×11%+3000/10000×16%+2500/10000×15%=11.95%
上述計算過程也可以通過表5來完成:
表5 加權平均資金成本計算表
資金來源 金額(萬元) 所佔比重 個別資金成本加權平均資金成本
長期借款 1500 15% 6% 0.9%
債 券 2000 20% 7% 1.4%
優先股 1000 10% 11% 1.1%
普通股 3000 30% 16% 4.8%
留存盈餘 2500 25% 15% 3.75%
合 計 10000 100% 11.95%
該例中加權平均資金成本的計算中的權數是根據賬面價值確定的。使用賬面價值易於從資產負債表中獲得有關資料,但是如果企業債券、股票的市場嚴重脫離其賬面價值,就會誤估加權平均資金成本,可能因此而作出錯誤的籌資決策。因此,在籌資決策實踐中,還經常使用市場價值權數和目標價值權數作為加權平均資金成本的權數。
市場價值權數是指以債券、股票的現行市場價格確定權數,從而計算加權平均資金成本。它能反映企業目前的實際綜合資金成本,有利於籌資決策。但由於證券的市場價格處於經常變動之中,因而不易確定市場價值權數。此外,市場價值權數和賬面價值權數反映的是企業過去和目前的資本結構,據此確定的綜合資金成本不一定適合於面向未來的籌資決策。
目標價值權數是指以債券、股票等的未來預計的目標市場價格確定權數,從而計算加權平均資金成本。它能體現期望的資本結構,適用於企業籌集新資。但是債券、股票等的未來的目標市場價格難以合理地估計。因此通常選擇現行市場價值作為權數,採用期望的資本結構計算加權平均資金成本。

Ⅹ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計算公式是什麼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計算公式:WACC=(E/V)×Re+(D/V)×Rd×(1-Tc)。

其中,Re = 股本成本,是投資者的必要收益率;Rd = 債務成本。

E = 公司股本的市場價值;D = 公司債務的市場價值;V = E + D 是企業的市場價值。

E/V = 股本占融資總額的百分比,資本化比率;D/V = 債務占融資總額的百分比,資產負債率。

Tc = 企業稅率。

平均資本成本的計算

平均資本成本的計算,存在著權數價值的選擇問題,即各項個別資本按什麼權數來確定資本比重。通常,可供選擇的價值形式有賬面價值、市場價值、目標價值等。

使用加權平均成本法進行項目評估時的重點和難點所在,也就是有杠桿(債務)下的項目的權益資本成本(rs)該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