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成本差異的成本差異的計算
1.直接材料成本差異的計算分析
直接材料成本差異
=實際產量下直接材料實際總成本-實際產量下的直接材料標准總成本
=實際用量×實際價格—標准用量×標准價格
=(實際產量下實際用量—實際產量下標准用量)×標准價格+(實際價格—標准價格)×實際用量
=直接材料用量差異+直接材料價格差異
(1)直接材料用量差異
直接材料用量差異=(實際產量下實際用量 -實際產量下標准用量)×標准價格
直接材料用量差異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生產部門的原因,也有非生產部門的原因。材料用量差異的責任需要通過具體分析才能確定,但主要責任往往應由生產部門承擔。
(2)直接材料價格差異
直接材料價格差異=(實際價格—標准價格)×實際用量
材料價格差異的形成受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較為復雜。但由於它與采購部門的關系更為密切,所以其主要責任部門是采購部門。
2.直接人工成本差異的計算和分析
直接人工成本差異
=實際產量下的直接人工實際成本-實際產量下的直接人工標准成本
=實際工時×實際工資率-標准工時×標准工資率
=(實際產量下的實際人工工時-實際產量下的標准人工工時)×標准工資率+(實際工資率-標准工資率)×實際人工工時
=直接人工效率差異+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
(1)直接人工效率差異――量差
直接人工效率差異
=(實際產量下實際人工工時- 實際產量下標准人工工時)×標准工資率
直接人工效率差異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工人技術狀況、工作環境和設備條件的好壞等,都會影響效率的高低,但其主要責任部門還是生產部門。
(2)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價差
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實際工資率—標准工資率)×實際產量下實際人工工時
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的形成原因亦較復雜,工資制度的變動、工人的升降級、加班或臨時工的增減等,都將導致工資率差異。一般而言,這種差異的責任不在生產部門,勞動人事部門更應對其承擔責任。
3.變動製造費用成本差異的計算和分析
變動製造費用成本差異
= 實際產量下實際變動製造費用-實際產量下標准變動製造費用
=實際工時×變動製造費用實際分配率-標准工時×變動製造費用標准分配率
=(實際工時-實際產量下的標准工時)×變動製造費用標准分配率+(變動製造費用實際分配率-變動製造費用標准分配率)×實際工時
=變動製造費用效率差異+變動製造費用耗費差異
(1)變動製造費用效率差異――量差
變動製造費用效率差異
=(實際產量下實際工時-實際產量下的標准工時)×變動製造費用標准分配率
式中,工時既可以是人工工時,也可以是機器工時,這取決於變動製造費用的分配方法;標准工時是指實際產量下的標准總工時。
(2)耗費差異――價差
變動製造費用耗費差異
=(變動製造費用實際分配率-變動製造費用標准分配率)×實際產量下實際工時
4.固定製造費用成本差異的計算分析
固定製造費用成本差異,是指實際產量下固定製造費用與實際產量下標准固定製造費用的差異。其計算公式為:
固定製造費用成本差異
= 實際產量下實際固定製造費用 - 實際產量下標准固定製造費用
= 實際分配率×實際工時-標准分配率×實際產量下的標准工時
標准分配率=固定製造費用預算總額÷預算產量標准總工時。
(1)兩差異法
兩差異法是將固定製造費用總差異分解為耗費差異和能量差異兩部分
①耗費差異
=實際產量下實際固定製造費用—預算產量下的標准固定製造費用
=實際固定製造費用—預算產量×工時標准×標准分配率
=實際固定製造費用—預算產量標准工時×標准分配率
②能量差異
=預算產量下的標准固定製造費用—實際產量下的標准固定製造費用
=(預算產量下的標准工時—實際產量下的標准工時)×標准分配率
(2)三差異法
三差異法將固定製造費用總差異分解為耗費差異、能力差異 (又稱產量差異)和效率差異三種,其中,耗費差異與兩差異法中的耗費差異概念和計算都相同。兩差異中的能量差異進一步分解為:能力差異和效率差異
能量差異
=預算產量下的標准固定製造費用—實際產量下的標准固定製造費用
=(預算產量下的標准工時—實際產量下的標准工時)×標准分配率
=(預算產量下的標准工時-實際產量下的實際工時+實際產量下的實際工時-實際產量下的標准工時)×標准分配率
=(預算產量下的標准工時-實際產量下的實際工時)×標准分配率+(實際產量下的實際工時-實際產量下的標准工時)×標准分配率
=產量差異+效率差異
即:能量差異可以進一步分為產量差異和效率差異
產量差異=(預算產量下的標准工時-實際產量下的實際工時)×標准分配率
效率差異=(實際產量下的實際工時-實際產量下的標准工時)×標准分配率
B. 人員總成本差異率平方和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08
C. 差異率怎麼算
存貨的差異率=(月初結存存貨的成本差異+本月結存存貨的成本差異)/(月初結存的計劃成本+本月收入存貨的計劃成本)*100%,存貨的成本差異=實際成本-計劃成本
企業進行存貨清查盤點編制,「存貨盤存報告單」或「存貨盤點表」,作為存貨清查的原始憑證。
(3)同期人工成本差異率怎麼算擴展閱讀
依據「預盤時程計劃表」去進行,而且依序找定儲位區與儲位逐一進行,最好把散落在其它儲位(區)的存量找到,回歸固定的儲位。同時依照倉儲整頓的觀念,分辨出呆料與不良品(如有呆料與不良品必須移倉,則要求另立盤點單),把容器中的零星數整理補齊,棄區空容器,如此才有利於復盤作業。
盤點主持人也要每日盯緊「預盤時程計劃表」,與呈上來的「盤點單」第3聯互相勾稽,以控制進度,千萬不可以「放牛吃草」.必要時要到倉庫現場去察看確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盤點
D. 人工成本占收比如何計算
人工成本比重=人工成本總額/同期總成本*100%
人工成本是指在生產或施工過程中人工消耗或活勞動耗費的貨幣表現。人工成本是工業或建築產品價值的直接構成部分,也是工業產品成本或建築安裝工程成本的一個重要項目。
人工成本(人事費用)主要包括:職工工資總額、社會保險費用、職工福利費用、職工教育經費、勞動保護費用、職工住房費用和其他人工成本支出。其中,職工工資總額是人工成本的主要組成部分。
(4)同期人工成本差異率怎麼算擴展閱讀
科學合理的確定企業工人成本,對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有利於加強企業生產經營管理。
通過對人工成本的統計分析,可以了解到產品成本和人工成本的主要支出方向,及時有效地監督和控制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費用支出、改善費用的支出結構,節約成本,凈化消耗,從而降低產品價格、提高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能力。
2、有利於加快進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我們建立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企業作為市場的主體,要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以較少的勞動投入,獲取較大的經濟效益。就必須加強人工成本的管理和控制,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提高勞動者的素質,調動積極性。
3、有利於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尤其是消費政策的制定。
1)由於人工成本的高低可以直接反映出一個產品在國際市場競爭力的強弱,因而它對於國家制定進出口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由於人工成本大部分轉化為消費基金,對消費領域的影響是很大的。同時通過人工成本分析可以看出職工的收入狀況和居民的生活水平,有利於國家制定人民生活水平政策。
E. 直接人工成本差異的計算公式
對直接人工效率差異,如果存在不同等級工人混合使用的情況,則還可將其進一步分解,計算結構差異和效能差異,反映一定量的總工時中不同等級工人完成的工時所佔比重的變動和工作效率變動,計算公式如下:
直接人工結構差異=∑(實際工時×標准工資率)-∑(實際工時)×預定平均工資率
直接人工效能差異=∑(實際工時)×預定平均工資率-∑(標准工時×標准工資率)。
直接人工成本差異=實際產量下的人工實際成本-實際產量下的人工標准成本
1.直接人工效率差異
直接人工效率差異=(實際產量下實際人工工時-實際產量下標准人工工時)×標准工資率
直接人工效率差異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工人技術狀況、工作環境和設備條件的好壞等,都會影響效率的高低,但其主要責任部門還是生產部門。
2.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
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實際工資率-標准工資率)×實際產量下實際人工工時
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的形成原因亦較復雜,工資制度的變動、工人的升降級、加班或臨時工的增減等等,都將導致工資率差異。一般而言,這種差異的責任不在生產部門,勞動人事部門更應對其承擔責任。
例:新新機械廠加工A產品需車加工,其標准工資率為5元/工時,實際工資率為6元/工時,標准工時為500工時,實際工時為450工時,試求某產品直接人工的工資率差異和效率差異。 直接人工成本差異=實際人工成本-標准人工成本=6×450-5×500=200(元)(U)
200元的逆差由以下兩部分組成:
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 =(6-5)×450=450(元)(U)
直接人工效率差異 =(450-500)×5=-250(元)(F)
F. 平均人工成本怎樣計算
計算公式為: 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時期內人工成本總額/ 同期同口徑職工人數)。
人均人工成本,表示用人單位僱用一名職工所要支出的平均人工費用水平。這一指標可以用於一個企業,也可以用於一個行業、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的人工成本水平。
即行業平均人工成本或社會平均人工成本。國際勞工組織統計發表的各國人工成本指標,就是按行業分類的平均人工成本額。
計算公式為: 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時期內人工成本總額/ 同期同口徑職工人數) 通過這一公式,可以分析企業間人工成本的結構差異,對各自競爭潛力和用工效率產生的影響,為調整人工成本使用方向和提高使用效益提供參照。
(6)同期人工成本差異率怎麼算擴展閱讀:
人工成本分析指標體系主要分三類:一是人工成本總量指標;二是人工成本結構性指標;三是人工成本的效益指標。
1、總量指標
人工成本總量指標反映的是企業人工成本的總量水平。
由於不同企業職工人數不同,因此常用人均人工成本來反映企業人工成本水平的高低。該指標可以顯示本企業職工平均收入的高低,企業聘用一名職工大致需要多少人工成本支出,企業在勞動力市場上對於人才的吸引力有多大等。
人均人工成本能夠表示企業職工的工資和保險福利水平,也就能作為企業向勞動力市場提供的勞動力價格信號。企業要提高職工的勞動積極性、吸引高素質的勞動者到企業來,就需要建立人均人工成本指標,以便企業對人工成本水平進行更全面的分析和控制,有利於企業的生產發展。
2、結構性指標
人工成本結構指標是指人工成本各組成項目占人工成本總額的比例,它可反映人工成本投入構成的情況與合理性。其中,工資占人工成本的比重是結構指標中的主要項目。
3、效益指標
人工成本效益指標(人工成本分析比率型指標)是人工成本分析的核心指標,是進行企業人工成本分析控制常用的指標,是一組能夠將人工成本與經濟效益聯系起來的相對數。
人工成本效益指標包括勞動分配率、人事費用率、人工成本利潤率、人工成本占總成本比重指標。其中勞動分配率、人事費用率為主要指標。
(1)勞動分配率,是指人工成本,總量與增加值的比率。表示在一定時期內新創造的價值中用於支付人工成本的比例 。它反映分配關系和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產出關系。
(2)人事費用率,是指人工成本總量與銷售(營業)收入的比率。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企業生產和銷售的總價值中用於支付人工成本的比例。
同時也表示企業職工人均收入與勞動生產率的比例關系,生產與分配的關系,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產出關系。它的倒數表明每投入一個單位人工成本能夠實現的銷售收入。
(3)人工成本利潤率,是指人工成本總額與利潤總額的比率。它反映了企業人工成本投入的獲利水平。
(4)人工成本占總成本的比重=(人工成本總額/總成本)×100%
人工成本占總成本的比重,反映活勞動對物化勞動的吸附程度,這一比值愈低,反映活勞動所推動的物化勞動愈大,反之,活勞動所推動的物化勞動愈小。
該指標用於衡量企業有機構成高低和確定人工費用定額。由於各行業要素密集程度不同,有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勞動密集型,因此,不同行業人工成本占總成本的比重這一指標可能差異很大。
G. 材料成本差異率怎麼算
材料成本差異率=(期初材料成本差異+當月入庫成本差異)/(期初原材料計劃成本+當月入庫材料計劃成本)× 100%
材料成本差異率是指材料成本差異額與材料計劃成本的比例,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材料成本差異額,是指材料的實際成本和計劃成本之間的差額。正數表示超支差額率,負數表示節約差額率。
例題:
企業的存貨按計劃成本核算,期初甲材料庫存數量為50噸,其單位計劃成本為200元/噸,材料成本差異賬戶的借方余額為100元,本月以210元/噸購入甲材料50噸,計算本期甲材料成本差異率。
甲材料的材料成本差異=[100+(210-200)x50]/[(50+50)x200]x100%=3%
H. 高人,請問人工成本率如何計算是人工成本總額/總成本還是人工成本/銷售收入
一般的是人工成本總額除以總成本的比率,如果有特殊要求求銷售人工成本率就是後面的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