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收入成本利潤是什麼等式
擴展閱讀
物流企業成本構成有哪些 2025-05-18 04:16:36
直接人工費用怎麼分配 2025-05-18 04:12:06

收入成本利潤是什麼等式

發布時間: 2022-08-17 04:47:46

『壹』 收入、費用和利潤的關系

收入費用利潤三者關系:利潤=收入-費用,利潤表是根據「收入-費用=利潤」的基本關系來編制的,其具體內容取決於收入、費用、利潤等會計要素及其內容,利潤表項目是收入、費用和利潤要素內容的具體體現。
收入、費用和利潤是反映企業經營成果的三大會計要素,利潤表中各個具體項目正是三者的具體表現。宏觀上,三者有一個恆等式:利潤=收入-費用。
收入即為企業日常活動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資產負債表要素)增加的,但是與所有者(股東)投入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在利潤表中,具體項目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公允價值表東收益等。
費用和收入相反,是企業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包括成本費用(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和稅金及附加)、三大期間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所得稅費用等。
利潤就是企業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利潤一般有四個層次,毛利潤,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和凈利潤,這四個層次的利潤和收入費用均滿足等式(利潤=收入-費用),但是每個層次涉及的具體收入項目和費用項目不同。
毛利潤是指銷售收入扣除主營業務的直接成本後的利潤。
毛利潤=不含稅收入-主營業業務成本
營業利潤=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投資收益等
利潤總額=營業利潤+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
從上面可以看出,利潤和收入成正比,和費用成反比。

『貳』 收入-費用=利潤這一會計等式,是復式記賬法的理論基礎,也是編制資產負債表的依據是對還是錯

說法不對。
正確的應該是:收入-費用=利潤」這一會計等式,是復式記賬法的理論基礎,也是編制利潤表的依據。
是編制利潤表的依據,不是編制資產負債表的依據,要分清楚。
拓展資料:
復式簿記(又稱為復式記賬法)是商業及其他組織上記錄金融交易的標准系統。
該系統之所以稱為復式簿記,是因為每筆交易都至少記錄在兩個不同的賬戶當中。
每筆交易的結果至少被記錄在一個借方和一個貸方的賬戶,且該筆交易的借貸雙方總額相等,即「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
例如,如果A企業向B企業銷售商品,B企業用即期支票向A企業支付貨款,那麼A企業的會計就應該在貸方記為「銷售收入」,在借方記為「現金」。
相反地,B企業的會計應該在借方記為「進貨」,並在貸方記為「銀行存款」。
借方項目通常記在左邊,貸方則記在右邊,空白賬簿看起來像個T字,故賬戶也被稱為T字帳。

『叄』 收入、支出、費用、成本之間的關系

支出是包括了費用支出和成本支出的。
你可以這樣去理解他們的關系
收入-費用-成本=利潤。這個是會計等式的其中一個。

『肆』 收入-費用=利潤屬於什麼等式

收入—費用=利潤,對。
因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這個公式可以用於說明資產負債表的試算平衡,兩邊不相等的話,說明帳有錯誤。所以叫最基本的會計等式。
收入—費用=利潤又叫本量利分析公式。

『伍』 會計所有常用等式.

資產=負債 + 所有者權益-------------基本會計等式
利潤=收入 - 費用---------動態會計等式
資產 + 費用=負債 + 所有者權益 + 收入---------擴展的會計等式
營業利潤=營業收入 - 營業成本 - 營業稅金及附加 - 銷售費用 - 管理費用 - 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 +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 投資收益
營業外收支凈額=營業外收入 - 營業外支出
營業收入=主營業務收入 + 其他業務收入
營業成本=主營業務成本 + 其他業務成本
凈利潤=利潤總額 - 所得稅費用
應付賬款=應付賬款明細賬期末貸方之和 + 預付賬款明細賬期末貸方之和
預收賬款=預收賬款明細賬期末貸方之和 + 應收賬款明細賬期末貸方之和

『陸』 利潤=收入-成本-費用嗎謝謝。

是的,總收入減成本就是凈收入
收入減成本減費用就是利潤
利潤減稅後是凈利潤
(6)收入成本利潤是什麼等式擴展閱讀:
凈收入=總收入-總支出
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包括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和凈利潤.根據我國<企業會計准則>規定,企業的利潤一般分為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和凈利潤三個部分.
1.利潤總額=營業利潤+營業外收支凈額
2.營業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投資凈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資產減值損失
3.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
凈利潤是企業當期利潤總額減去所得稅費用以後的余額,即企業的稅後利潤.
凈利潤=利潤總額-應交所得稅,也是可供企業分配的利潤。
凈利潤(收益)是指在利潤總額中按規定交納了所得稅後公司的利潤留成,一般也稱為稅後利潤或凈利潤。凈利潤的計算公式為: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凈利潤是一個企業經營的最終成果,凈利潤多,企業的經營效益就好;凈利潤少,企業的經營效益就差,它是衡量一個企業經營效益的主要指標。
1、定義不同
凈收入是指一名人士或一家公司的盈利總額,即總收入扣除業務成本、稅款及其他開支以後的個人或公司行號的所得或收入余額。
凈利潤是指企業當期利潤總額減去所得稅後的金額,即企業的稅後利潤。
2、計算方式不同
凈收入的計算公式為:營業收入-非經常性收入等非營業收入。
凈利潤的計算公式為: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
3、所反映的問題不同
凈收入反映的是企業在從事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和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經營業務過程中所形成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凈收入高低並不代表企業經營效益好壞。
凈利潤反映的是一個企業經營的最終成果,凈利潤多,企業的經營效益就好;凈利潤少,企業的經營效益就差,它是衡量一個企業經營效益的主要指標。

『柒』 計算利潤的會計等式

營業利潤=主營業務利潤+其他業務利潤-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營業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公允價值變動損失)+投資收益(-投資損失)

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

利潤總額=營業利潤+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捌』 收入—費用=利潤,對嗎

收入—費用=利潤,對。因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這個公式可以用於說明資產負債表的試算平衡,兩邊不相等的話,說明帳有錯誤。所以叫最基本的會計等式。收入—費用=利潤又叫本量利分析公式。
利潤是企業家的經營成果,是企業經營效果的綜合反映,也是其最終成果的具體體現。利潤的本質是企業盈利的表現形式,是全體職工的勞動成績,企業為市場生產優質商品而得到利潤,與剩餘價值相比利潤不僅在質上是相同的,而且在量上也是相等的,利潤所不同的只是,剩餘價值是對可變資本而言的,利潤是對全部成本而言的。因此,收益一旦轉化為利潤,利潤的起源以及它所反映的物質生產就被賺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56頁),因而就具有了繁多的賺錢形式。在資本主義社會,利潤的本質就是:它是資本的產物,同勞動完全無關,利潤是資本的生命,資本追求利潤最大化。
如果以W代表商品價值,k代表成本,以p代表利潤,那麼,隨著錢轉化為利潤,則資本主義條件下商品價值的構成,即W=c+v+m=k+m,就進一步變成W=k+p,亦即商品價值轉化為成本價格+利潤。剩餘價值這個范疇明顯地反映了資本同勞動的對立,因為它是可變資本的增殖額並被資本家無償佔有的;而利潤這個范疇,似乎意味著資本自身就能夠創造出一個新價值來。這種顛倒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必然產物。首先,因為資本家生產商品所耗費的不變資本+可變資本(c+v)轉化為成本價格,從而掩蓋了不變資本(c)同可變資本(v)之間的本質區別;其次,因為勞動力價格轉化為工資,表現為勞動的報酬,所以剩餘價值就轉化為利潤,實質上同勞動者的勞動要素無關,而只是預付總資本的產物;最後,剩餘價值轉化為利潤,以剩餘價值率轉化為利潤率為前提,即藉助於利潤率,才把已轉化為成本超過額的利潤,進一步轉化為預付成本在一定周轉期間內超過它自身價格的余額。在現實生活中,產業廠商通常也是從既定的利潤率水平出發,然後以利潤率乘預付成本得出預期的利潤量,而它並非主觀幻覺之物,而是客觀上完全有可能實現的東西。科學的論證和實踐表明:這個利潤量其實是由可變成本所帶來的增額。總之,剩餘價值是內在的本質或實體,而利潤則是外在的現象或形式。

『玖』 "收入-成本=利潤"這樣的公式是否正確

正確。會計有2
個恆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
數學老師不是會計,講的不是會計術語,意思是取得的收入除開支出(成本)就是利潤。
收入不能用賺或賠來衡量,賺或賠衡量的是利潤。賺的叫是利潤,賠的叫虧損。

『拾』 成本、收入、利潤和利潤率間的關系

動態會計報表的恆等式利潤=收入-成本費用利潤率=利潤額/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