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農產品成本由哪幾部分構成
農產品成本一般由兩部分構成,這是農產品價格的底線,只有定價足以彌補這兩部分以後,才會有利潤可得。
農產品價格
(1)彌補成本。農產品成本是價格的最低界限,如果按照這個數額銷售農產品,那麼農民出售農產品所獲得的收入僅能補償農產品成本消耗。
在正常情況下,農產品價格要高於成本,即農產品價格不僅要能夠補償農民的成本消耗,而且能夠提供贏利。
(2)稅收和利潤。農產品價格不應低於含稅成本。如果低於含稅成本,農業就不能維持簡單再生產。如果價格只能補償含稅成本,而不能使農民得到一定的利潤,農業擴大再生產就不能正常進行,所以,農產品價格應高於含稅成本,使農民能夠獲得一定數額的利潤,農民有利可圖,農業生產活動才能正常進行。
❷ 農產品成本怎麼計算
摘要 農產品生產成本的計算方法是生產單位農產品所消耗的物質費用和人工費用相加。其中,物質費用=直接生產費用+間接生產費用;人工費用=直接生產用工+間接生產用工。
❸ 零售中葯如何核算成本
零售中葯和其他零售業一樣進行成本核算。
采購
借:庫存商品
貸:庫存現金 / 銀行存款 / 應付賬款
銷售
借:庫存現金 / 銀行存款 / 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結轉收入
借:本年利潤
貸:主營業務收入
同時
借:本年利潤
貸:主營業務成本
應交稅金及附加
銷售費用 等
❹ 開一副中葯如何計算成本
中葯成本價占葯價的三分之一。
主要看葯品質量,一般醫院都是統貨的多,價格比較便宜,中葯本事的成本如果是大醫院,吞吐量大的話,大概成本是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
醫院賺多少這個就不好算了,畢竟你不可能只看到中葯的成本,中葯的養護成本,人工成本等。
❺ 影響農產品定價的因素是什麼
影響農產品定價的因素
為產品制定一個既能為消費者接受,又符合經營者利益的價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站在整體的角度,考慮各方面因素,才能制定出具有一定市場競爭力,為各方所接受的價格。
1.產品成本
產品成本是指生產經營者為某產品所投入和耗費的費用總和。它是構成產品價格與價值的主要組成部分,所以產品成本是價格制定的下限,除非處於非常惡劣的價格競爭或其他特殊情況下,定價是不會跌破成本的。只有清楚地了解產品成本結構,定價時才能胸有成竹。產品成本包括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之和,具體可分為生產成本、儲運成本和銷售成本三部分。
2.市場供求關系
市場供求狀態是引起產品價格變化的外在主要因素。一般認為,價格與供給量成正比關系,價格越高,供給量越大;反之,價格越低,供給量越小。價格與需求量成反比關系,價格越低,需求量越大;價格越高,需求量越小。
農產品市場供求與價格的關系同樣遵循一般產品市場的規律,當市場上供大於求時,農產品價格就趨於下降;當市場上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時,農產品的價格就會自然上升。這在蔬菜、水果市場上表現得特別明顯。
3.需求價格彈性
所謂需求價格彈性是指單位價格變化引起的需求量的變化程度。需求量受價格變化影響大的,叫做需求價格彈性大,又稱為富有彈性;反之則叫做需求價格彈性小,或稱為缺乏彈性。產品需求價格彈性的大小,可以通過價格彈性系數來表示,即:
需求彈性系數一需求量變動百分比/價格變動百分比
例如某種商品價格增加了10%,.需求量相應減少了5%,則這種商品的需求彈性為-0.5,負號只表示需求量與價格變動方向相反,因此,通常將負號省去,只取正值。需求彈性系數非常有用,它能告訴我們市場需求量對價格變化的敏感程度,是制定和調整價格的重要依據。需求彈性系數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是需求彈性系數等於0,表示不管價格如何變化,需求量都不會發生任何變化。如貴重葯材,因為其稀缺性和不可替代的治療作用,如果人生了病,無論價格多高也要買,如果沒有病,降價也沒人要。此類產品的價格一般都定的比較高。
二是需求彈性系數等於1,表示價格變化百分比是多少,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也是多少。這類產品價格無論如何變化都不會影響盈利,比較穩定。
三是需求彈性系數小於1,表示需求量對價格的變化比較遲鈍,提高價格對需求量影響不是很大,例如作為生活必需品的大米,人們不會因為降價而增加消費,也不會因為提價而減少消費。此類產品宜採取提價措施增加農民收入。
四是需求彈性系數大於1,表示價格變化對需求量的影響較大。價格發生較小的變化,就會引起需求量較大的變化。這類產品主要是高檔商品農產品如高檔茶葉,價格提高人們就減少消費,價格降低人們就增加消費。此類產品宜採取降價措施擴大銷售,增加利潤。
需要注意的是,前兩種情況在現實生活中極少見到,常見的是後兩種情況。
4.目標投資收益率
在正常情況下,每一個生產經營者都會追求一定的利潤目標,這些目標通常是以投資收益率或資產收益率來評估的。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可供選擇的利潤目標一般有三種:一是長期利潤目標。此時生產經營者制定正常的行業價格,但卻生產優質的產品,將來可滲透打入到競爭者的市場中去。二是最大當期利潤目標。指根據已知的需求和成本情況,制定一個在當季或當年可獲得最大利潤的價格。三是固定利潤目標。農產品經營者在投資前制定一個具體的利潤目標,以保證獲得固定的投資收益。
5.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
消費者對產品所持有的認知價值,對他們所能接受的價格有重大影響。當他們對產品的認知價值較高時,就能接受一個較高的價格;相反,價格高時,他們會拒絕接受。一個產品的認知價值的建立需要經營者做好營銷工作,只有建立其良好的產品形象,才能提升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價值。如壽光的綠色蔬菜在這方面的成功經驗值得借鑒。
❻ 農產品加工成本核算
農產品加工成本核算可分以下幾個步驟來進行:
一、采購入庫:
借:原材料一甲原料
借:應交稅費一待抵扣進項稅額(農產品扣除率計算抵扣額)
二、原料進入加工車間結轉產成品原料成本:
借:產成品一原料成本
貸:原材料一甲原料
三、加工後產品進入成品庫,計算本批次加工耗費成本(如電費、人工費等):
借:產成品一甲原料加工成本
貸:待攤費用一A批次加工成本(電費、人工費等)
❼ 企業收購農產品如何計算成本
一般納稅人企業收購農產品,按照農產品收購發票註明的農產品買價和13%的扣除率計算的進項稅額。另外的87%計入存貨成本。成本=20*87%=17.4
❽ 做中葯材生意起步成本大概多少錢
這要看你選擇的設備的檔次。1.營業執照的辦理,注冊資金需要三十萬.2.是店鋪的租金,倉庫可以選擇自用房.3.開辦費的投入(店鋪的設備等.)4.原材料的儲備,也就是你經營的葯材拉,無論是做零售還是批發,開始進貨一定不要貪多,這樣你可以少壓資金.以利資金的周轉.5.開辦費.原材料用你的注冊資金就可以拉. 成本與費用是兩個既有相互聯系又存在重大區別的會計概念,就一般意義而言,成本費用泛指企業在生產經營中所發生的各種資金耗費。企業的成本費用,就其經濟實質來看,是產品價值構成中c+v兩部分價值的等價物,用貨幣形式來表示,也就是企業在產品經營中所耗費的資金的總和。成本費用是指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為了取得營業收入而發生的費用,分為基本業務費用、其他業務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 確認成本費用應考慮兩個問題:一是成本費用與收入的關系;二是成本費用的歸屬期。具體來說,確認成本費用的標准有以下幾種:①按其與收入的直接聯系確認成本費用。②按一定的分配方式確認成本費用③在耗費發生時直接確認為成本費用。
❾ 中葯飲片品種多,成本如何核算
根據實際情況,可以採用分產品類別來作為成本歸集對象,類別內各產品綜合市場銷售的情況、歷史成本情況、企業管理要求等因素分別賦以一定比例系數,分別確定各產品的成本;另外也可以按照公司生產工單(分批法)來歸集產品的生產成本。總之,要全面考慮企業的生產組織形式、企業管理要求等因素考慮成本歸集對象。成本歸集對象確定後,即可按照料、工、費三大塊分別成本對象進行歸集、核算。
❿ 為啥中醫葯如此昂貴中葯成本真的高嗎
為什麼看中醫的人越來越少,中葯卻越來越貴?原因其實很簡單。
中醫葯是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不過隨著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不相信或者是徹底否決這種傳統醫學,但是,不論這種爭議如何發展,中葯的價格貌似沒有受到任何影響,仍然一路高歌,拿幾服葯,動輒幾百,甚至上千是非常常見的現象,這是為什麼呢?
中葯的價格持續上漲,是很多原因造成的。大體上有這幾個方面:政策對中葯企業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劣質中葯被逐漸淘汰、部分拿中醫招搖撞騙的人惡意抬價。
首先說政策對中葯企業的要求:早在十幾年前,中葯企業是非常好做的,直接從小作坊購進農戶自己加工好的中葯,然後一包裝,轉身就成了自己的產品,也不檢驗,直接就銷售到了各葯店、醫院和葯廠。但是隨著政策的不斷完善,中葯企業已經無法繼續這種不合規的操作,他們必須自己采購原葯材,自己蒸、切、煮、炒,然後還必須檢驗合格之後,才能銷售。這樣,無形中就提高了企業自己的生產成本,所以說,正規葯廠出廠的中葯價格,比小作坊的價格高很多,原因就在這。
劣質中葯被逐漸淘汰,隨著市場監管的不斷嚴格,很多的農戶小作坊逐漸的被淘汰,小作坊加工出來的中葯價格會比較便宜,但是質量得不到保證。淘汰小作坊之後,那些硫熏的、蟲蛀的、摻假的中葯就不會流入市場,這是特別好的一個現象。以前很多的小中醫特色診所,都是在市場上直接自己采購中葯,會看病但是不一定認葯,這是一個常見的現象,導致了「方對葯不對」的情況發生。但是取消小作坊,直接會導致很多診所只能從正規葯廠購葯,那麼,患者拿葯的時候,花的錢就會更多,這是個連鎖反應。
部分拿中醫招搖撞騙的人惡意抬價,現在還有一個特別不好的現象,就是很多的民間診所,有些是真的非常有效,但是有一小部分,號稱什麼病都治的一部分診所,他們的價格非常的不合理,有患者聽信謠言去拿葯,從開方到拿葯,連自己什麼病都不知道,就大包小包拿了好幾百塊錢的葯,回家一熬,濃稠的像碗粥一樣,不治病還白花錢。就是這部分人,改變了很多人對於中醫葯的認識。
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一位專家向記者介紹說,葯材價格上漲,主要有四大驅動因素:一是受中葯材產業整體周期的影響;二是政策利好惠及中醫葯全產業鏈;三是市場需求及資本驅動;四是受自然災害影響,部分中葯材有減產提價的預期。
北京同仁堂的一位葯師也向記者介紹說,中葯材不同於化學葯,它具有農產品的特性,價格波動大,易受天氣、地域、土地等因素的影響;同時,中葯產業在種植、加工炮製、交易和物流等環節中均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而去年以來,人力成本都在不斷增加,這也加大了中葯的成本。
其實隨著政策的不斷嚴格,中葯價格上漲只是一段時間而已,等所有的都完全正規起來之後,中葯的價格就會慢慢平穩下來。俗話說:葯材好,葯才好。期待我們的傳統中醫葯文化繼續的治病救人,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