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綠色建築的初始成本為什麼比傳統建築高
「築訊中國」網為你解答:
綠色建築初始成本與傳統建築初始成本的比較據相關資料顯示, 同一建築物在施工過程中, 綠色建築費用額外增加費用占總投資的2%, 初始成本比傳統建築高 5%~20%, 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節能的維護結構節能維護結構的成本主要有外牆、 門窗、 屋面保溫體系以及遮陽系統的成本, 另外還有一些其它的綜合性的措施, 如種植屋面、 呼吸式幕牆等的成本投入。
2、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綠色建築中可利用的再生能源主要有熱能和生物能的措施成本投入,地熱技術主要是通過地源熱泵或者地下鋪設通風管的形式, 技術比較成熟, 成本也很高; 風能和生物能建造技術的成本更高。
3、節水措施的採用中水利用: 把小區居民的生活廢水集中起來, 對其進行恰當處理使其達到一定的標准, 然後再回用於家庭坐便器沖洗、 小區的綠化灌溉、 道路沖洗以及車輛沖洗等方面, 達到節約用水的同時也節約了 成本。 雨水收集利用: 雨水是優質水, 收集成本和處理成本都不高, 屬於可以加大力度推廣的技術。 城市雨水利用在我國起步比較晚, 目前, 部分缺水地區有已經有一些小型、 局部的非標准性的應用。
4、室內環境的改善室內環境改善措施成本主要有: 室內通風裝置, 室內除塵措施, 垃圾 處理回收裝置, 分質供水、 建築隔音等措施的增量成本。
5、建築智能化體系建築智能化成本主要有居住建築的智能家居系統、 智能物業系統以及智能安保系統等。 公共建築主要指的是 BM 建築智能化系統以及各個專業的自控系統。
雖然綠色建築造價相較於傳統建築造價要高出一些,然而綠色建築實現的卻是可持續的發展目的,其潛在的價值將是傳統建築所無法比擬的。 之所以綠色建築的初始階段造價會相對於傳統造價高出少許,完全是因為綠色建築在施工時所採用的材料特殊,並且其施工技術相對復雜,材料受到一定限制性影響,同時還受到一些 各類附加因素的影響。但是綠色建築可以對材料反復進行使用,並且其對材料的利用效率極 高,從而使後期整體資金的投入風險有所降低,同時令其維修資金的投入大大減少,進而在一 定程度上極大的縮減了綠色建築後期回收資金的周期。
B. 工程項目運營期成本費用的構成包括哪些內容
建築工程費用直接費、間接費、稅費、利潤四大部分組成;
直接費包括工程建造所需要的材料、人工、機械費以及措施費;
間接費包括規費及企業管理費;
措施費由文明施工費、臨時設施費、夜間施工、材料二次搬運、竣工清潔,腳手架等組成;
規費由政府部門規定收取的費用:工程排污費、社會保障、工程測量費組成
C. 運營成本包括哪些
運營成本
也稱經營成本、營業成本。是指企業所銷售商品或者提供勞務的成本。營業成本應當與所銷售商品或者所提供勞務而取得的收入進行配比。營業成本是與營業收入直接相關的,已經確定了歸屬期和歸屬對象的各種直接費用。營業成本主要包括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
營業成本
商品和提供勞務的營業成本,是由生產經營成本形成的。工業企業產品生產成本(也稱製造成本)的構成主要包括:
1.直接材料
直接材料包括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實際消耗的直接用於產品的生產,構成產品實體的原材料、輔助材料、備品備件、外購半成品、燃料、動力、包裝物以及其他直接材料。
2.直接工資
直接工資包括企業直接從事產品生產人員的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
3.其他直接支出
其他直接支出包括直接從事產品生產人員的職工福利費等。
4.製造費用
企業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對成本構成項目進行適當調整。
2核算
賬戶設置
主營業務成本
「主營業務成本」用於核算企業因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或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活動而發生的實際成本。「主營業務成本」賬戶下應按照主營業務的種類設置明細賬,進行明細核算。期末,應將本賬戶的余額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結轉後本賬戶應無余額。
其他業務支出
「其他業務支出」賬戶用於核算企業除主營業務成本以外的其他銷售或其他業務所發生的支出,包括銷售材料、提供勞務等而發生的相關成本、費用,以及相關稅金及附加等。「其他業務支出」賬戶下,應按其他業務的種類,如「材料銷售」、「代購代銷」、「包裝物出租」等設置明細賬,進行明細核算。期末,應將本賬戶的余額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結轉後本賬戶應無余額。
D. 綠色建築對工程造價影響有哪些
綠色建築對工程造價影響
一、成本計算模式
對綠色建築全生命周期過程中影響造價的因素進行分析,根據綠色建築自身特點應充分考慮建築物的建造成本和設施在移交後的運營成本。國內外統計資料表明,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項目運營和維護階段的成本遠遠大於其建設成本並受其建設成本的影響。美國Veterans Affairs(簡稱VA)機構負責全國172家醫療中心共2000棟建築的運營及維護,VA機構採用40年分析周期和5%的折現率進行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發現運營及維護成本是建造成本的7.7倍。因此,在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中,必須兼顧項目建造成本和運營成本。
二、綠色建築工程造價的影響因素
1.圍護體系:包括外牆、屋面、門窗、遮陽等。在牆體工程中採用加氣砼來減輕牆體的自重,會使整個房屋的承重體系得到改善,構件配筋數量會隨之減少,基礎埋深也會變淺,而且牆體表面也要比黏土標准磚平整,抹灰厚度及建築物自重也相應減少,這樣牆體的造價以及承重結構體系的造價不但不增加反而減少許多。如果採用水泥聚苯板作為外牆保溫材料,建築的單方造價會增加60元/平方米左右,節能方面的投資占整個工程投資的8.7-10%;如果採用纖維增強聚苯板作外牆保溫,建築的單方造價會增加50元/平方米左右,節能方面的投資占整個工程投資的7.4-9.6%。屋面工程採用擠塑聚苯乙烯泡抹塑料水泥聚苯板等新型保溫材料,或採用種植屋面等均能夠達到有效的節能目的。外窗採用雙玻璃塑鋼窗代替單玻璃塑鋼窗後,建築的單方造價增加50元/平方米左右,節能方面的投資占整個工程投資的8-9.6%;採用鋼束透明隔熱塗料玻璃,在冬季可有效防止室內熱氣流失,在夏季可有效抑制太陽輻射,使室內溫度底於室外溫度,以達到節省空調用電的目的。據統計分析南方地區採用通風、遮陽、建築立面綠色和屋頂綠化這三項非常簡單的技術可大大降低空調的使用,可使建築能耗降低50%以上。
2.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地熱能、風能、生物質能等。目前太陽能熱水利用技術已經較為成熟,相對成本比較底,太陽能光伏發電的增量成本因為材料及技術水平的原因,價格還屬於高位,地熱利用主要通過熱泵或者地下敷設通風管的形式,技術相對成熟,但成本較高,風能、生物質能也屬於成本很高的技術。德國建築學家製造成功的一種「向日葵」式旋轉房屋,內裝如同雷達一樣的紅外線跟蹤器,只要天一亮,房內的馬達就會啟動,使整座房屋迎著太陽緩緩轉動,始終與太陽保持最佳角度,使陽光最大限度地照進屋內;夜幕降臨,房屋又在不知不覺中慢慢復位。這種房屋既能充分利用太陽能驅動房屋運動,保證房內的日常供熱和用電,又能將明媚的光能儲存起來,供陰天和夜晚使用。納斯特大廈採用可防紫外線射入的特殊玻璃,只允許一般陽光入射,即使在冬天,也可以達到恆溫作用;兩個天然氣燃料電池足以保證夜間全部電量供應,以及白天5%的電力需求;燃料電池產生的熱水一部分用來為大樓供暖,另一部分作為日常熱水使用;屋頂的制熱和製冷設備也使用天然氣,而不用電,從而減少了電能傳遞造成的能量損耗;室內安裝了感應器,可以自動控制人少區域,比如樓梯間的電扇和照明燈具的開關;這些節能措施使得整幢大樓的能量損耗降低了35%-40%.
3.節水措施成本:①中水利用。中水利用是指將小區居民生活廢水集中起來,經過恰當處理達到一定的標准後,再回用於小區的綠化灌溉、車輛沖洗、道路沖洗以及家庭坐便器沖洗等方面,從而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北京等省市已經先行推廣使用,成本不高,效果明顯。② 雨水收集利用。我國城市雨水利用起步較晚,目前主要在缺水地區有一些小型、局部的非標准性應用。在德國和日本等一些發達國家,城市雨水的資源化和雨水的收集利用已有較長歷史,其經驗和方法對我國大部分城市特別是對那些嚴重缺水的城市有借鑒意義。雨水屬於優質水,收集和處理成本都不高,是可以大力推廣的技術。
4.室內環境措施成本。室內環境措施成本包括室內通風裝置、建築隔音措施、室內除塵措施、垃圾處理回收裝置、分質供水等措施的增量成本。澳大利亞悉尼市為迎接舉世矚目的2000年奧運會,特意設計了世界第一家跨世紀的綠色體育館,使人能處處體會到環保的氣息:供電——由設在館頂上的1000組太陽能電池完成;座椅——90%來自廢料製造而成;紙張——即盛會期間准備張貼或使用的所有海報、入場券等,全以再生紙印刷。
5.建築智能化成本。建築智能化成本包括居住建築的智能家居系統、智能安保系統、智能物業系統等。倫敦摩天大樓使用了很多節能招數,盡可能地利用自然條件採光和通風,大樓配備有由電腦控制的百葉窗,樓外安裝有天氣感測系統,可以監測氣溫、風速和光照強度。在必要的時候,自動開啟窗戶,引入新鮮空氣;它較同樣的建築可節能一半以上。
6.建築物的節能環保新技術、新工藝,如:①樁基礎工程中,廣泛採用液壓靜力壓樁機壓預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管樁,其壓樁過程中雜訊較小,且不容易震裂成樁附近的其他建築物。②預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管樁為成品樁,均為專業資質的廠家集中生產,不僅樁身質量相對穩定,而且與傳統的砼灌注樁相比,可以有效避免對周圍的環境造成污染。③對於深一些的基坑施工中採用噴錨護壁處理,可以避免土方大開挖中常發生的塌翻現象。由於噴錨護壁施工是邊噴錨邊開挖土方,因而不用再放坡開挖土方,從而減少了土方開挖量,保證了安全,也節約了工程造價。
綠色建築一直給人以高貴的形象,其實達到節能60%標準的建築,只是在原來建築的造價基礎上再增加5—7個百分點,而且增加的造價預計在五年到八年的時間內就可以收回,它卻能給人們提供舒適的室內環境和自然的外部環境。2012年財政部和住建部聯合下發《關於加快推動我國綠色建築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積極發展綠色生態城區;並明確財政獎勵政策,對二星級綠色建築每平方米獎勵45元,對三星級綠色建築每平方米獎勵80元,對綠色生態城區以5000萬元為基準進行補助。因此我們有理由在建設項目財政評審中對採用的節能措施予以資金的傾斜。
E. 基礎設施運行成本包括哪些
基礎設施運營費包括道路、供熱設施、供水設施、供電設施、供氣設施、通訊設施、照明設施、以及綠化(包括排污、排洪、環衛)等,這些設施發生的設備及安裝維護費都在基礎設施運營費項目內歸集。
F. 綠色建築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研究
建設部發布的信息表明,我國每年城鄉新建房屋建築面積近20億平方米,其中80﹪以上為高耗能建築;既有建築近400億平方米,95﹪以上是高能耗建築。據建築部副部長仇保興介紹,目前我國單位建築面積能耗是發達國家的2至3倍以上;實心黏土磚每年毀田12萬畝;與發達國家相比,鋼材消耗高出10﹪至25﹪,每攪拌1立方米混凝土要多消耗水泥80公斤;衛生潔具的耗水量高出30﹪以上,而污水回用率僅為發達國家的25﹪。正如建設部長仇保興在其講話中說到「當前,我們正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同時處在一個非常重要的關口。在世界范圍內,以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為特徵的傳統經濟正在逐漸失去昔日的榮耀。由資源依賴型轉向創新驅動型,真正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已成為正處於快速城鎮化、工業化和機動化的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非常迫切的重大戰略選擇。」 綠色建築是指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動的空間,同時在建築生命周期(物料生產、建築規劃、設計、施工、運營維護及拆除、回收過程)內實現高效率地利用資源(能源、土地、水資源、材料)、最低限度地破壞環境的建築物。綠色建築是以節約能源、有效利用資源的方式,建造低環境負荷情況下的安全、健康、高效及舒適的居住空間,達到人、建築與環境共生共榮、持續發展。面臨世界能源利用的嚴峻形勢,推廣綠色建築已勢在必行。綠色建築的推廣和實施同時要考慮技術因素、經濟因素和社會因素,做到技術上、經濟上合理和社會上合理。 與傳統建築相比,綠色建築具有積極的外部性,並採用大量的綠色材料和綠色技術。綠色建築的初始建造成本更高(多由開發商獨自承擔),而其運行成本、能源消耗和對環境的破壞更低(使用者和社會獲益)。有必要從全社會的角度出發,對綠色建築從項目的構思、策劃、土地獲取、設計——建造——使用、維護、翻修直至拆除的整個生命周期內所發生的全部費用(即生命周期成本,LifeCycleCost,簡稱LCC)進行分析和評價。因此,對綠色建築的成本進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我們在本課題的研究中主要對綠色建築成本中的以下兩個問題進行了初步探索: ①基於特徵映射的綠色建築生命周期成本估算方法。一方面,實現從設計特徵到綠色建築生命周期成本的映射;另一方面,實現綠色建築生命周期成本對設計特徵的反饋。這一部分的主要目的是實現設計階段對成本的有效控制。 ②綠色建築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模型研究。綠色建築生命周期成本影響因素分析模型不僅是一個績效評價模型,而且可以對生命周期成本的影響因素進行辨別和確定。 在本文中,我們分六部分就所研究的問題進行論述。第一部分,對整篇文章所研究的問題、目的以及意義進行論述;第二部分,對相關的理論以及閱讀的文獻進行一個綜述性的評論;第三部分,對本文所研究的對象進行界定,並構建綠色建築生命周期成本體系。第四部分,論述基於特徵影射的綠色建築生命周期成本估算方法。第五部分,構建綠色建築生命周期成本影響因素分析模型;第六部分,對該課題研究的結論進行總結陳述,並對課題研究中的不足進行陳述,希望能夠為後面研究提供幫助。 本文由於作者能力有限,才疏學淺,對所研究的問題也只是淺嘗則止,研究之中未免有紕漏之處。敬請諒解,同時希望讀者能夠給予指正和提供寶貴的意見.
G. 請問國內綠色建築一星,二星,三星各自需要花多少增量成本各省市增量成本是否都一樣
公建項目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綠色建築的增量成本分別為40元/㎡、152元/㎡、282元/㎡,住宅項目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綠色建築的增量成本分別為33元/㎡、73元/㎡、222元/㎡。各省市增量成本是不一樣的,因為每個省份的政策都是不同的。
在建造符合《綠色建築評價標准》要求的綠色建築目標下,因採用了節地與室外環境、節能與能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室內環境質量、運營管理利用技術方案而增加的成本,稱之為綠色建築增量成本。
對此有需求的話可以聯系朗綠科技,該公司的產品理念與價值是想讓每一個人居住的更好!從客戶維度:健康舒適,提升客戶生活品質;從社會維度:節能環保,減少污染降低排放;從企業維度:創造價值,持續增加企業聲譽。
H. 工程項目運營期成本費用的構成包括哪些內容
建築工程費用直接費、間接費、稅費、利潤四大部分組成; 直接費包括工程建造所需要的材料、人工、機械費
I. 綠色建築評價標准中的七大指標是哪些
節地、節能、節水、節材、室內環境、施工管理、運營管理七大指標。
《綠色建築評價標准》,自2019年8月1日起實施。此次《標准》的修訂將原來的「節地、節能、節水、節材、室內環境、施工管理、運營管理」七大指標體系,更新為「安全耐久、健康舒適、生活便利、資源節約、環境宜居」五大指標體系。
此外,在重新設定評價階段、新增綠色建築等級、分層設置等級要求等方面進行了修改完善。
湖南:2020年三成新房將是綠色建築
2012年12月13日,在湖南省召開的2012省地節能環保型住宅國家康居示範與住宅產業技術創新大會上透露出來一個消息,「十二五」規劃期末,中國城鎮新建建築20%以上要求達到綠色建築標准要求。
3年後廈門4成新房為環保綠色建築
到2015年,廈門市新建建築中預計將有40%為綠色建築,太陽能建築應用面積將達1000萬平方米以上。2012年全國建設領域節能減排監督檢查福建省情況通報會在廈門召開。記者了解到,未來幾年,廈門將繼續推進建設領域節能減排工作,其中,綠色建築將被大力推廣。
綠色建築應漸進投資回報期10年
綠色商業地產與酒店峰會在滬舉行,多方業內專家共同探討了商業地產特別是酒店領域的建築節能以及如何促進中國商業建築提高能效,降低運營成本。同濟中歐建築節能培訓與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永明在峰會上透露,12年上海已出台相關規定,節能建築占既有建築總面積的比例應不低於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