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名貴手錶它是真正值這個價還是品牌要錢 奢侈品我認為上百萬的手錶它用什麼製造才值那個價納悶
名表的昂貴包括很多方面的因素,品牌價值,材質,製造工藝,設計理念等等。
當今社會,手錶早就不只是單純用來看時間的生活用品了,大家都有手機,要看時間的話直接拿出手機看看就可以了,那為什麼還有很多人喜歡戴手錶呢。這是因為手錶在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個人身份和品位的象徵,高端手錶也已經完全脫離了原本計時器的屬性,成為一種奢侈的收藏品,甚至藝術品。
對於普通百姓來說,一塊手錶好不好,主要看是不是價廉物美,是不是走時精準,是不是性能穩定,質量好不好,一塊價格親民,走時精準,性能良好穩定的手錶,就算是一塊適合日常佩戴的手錶了,但是對於鍾表愛好者來說,一塊好表的評判標准就要遠遠高於生活所需了,品牌看是否過硬,品牌歷史,品牌背後的故事,設計是否新穎,使用的材質是否名貴,使用的機芯是否是自產機芯並且經過精心打磨和改良,機芯是否帶有比較復雜的工藝和技術,等等等等。
一塊上百萬的手錶,你說它到底值不值這個價格,這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了,好比一塊美玉,動輒幾十萬上百萬的價格,對於收藏家來說,這個價格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對於一些不懂中國文化的老外來說,花幾十萬上百萬買塊石頭,是不是有些匪夷所思呢。鍾表也是這樣,如果只是普通老百姓,工薪階層,這些上百萬的手錶肯定是不值得購買的,因為我們看到的是它作為計時器的普通屬性,即使是金錶鑲鑽的,這些材料的成本也要不了上百萬,如果光看材料,肯定是不值得。但之前說了,手錶的價值,除了體現在材料成本上,更多的是體現在其品牌價值,製造工藝,設計理念上。
比如當今機械表技術中公認的三大高端技術,萬年歷,三問和陀飛輪。
萬年歷,眾所周知,一年中12個月份,有的是30天,有的是31天,普通年和閏年還有2月28天和29天的差別,一般的腕錶帶有日歷的,統統是每月31天,這就造成一個結果,當一個月實際只有30天的時候,到下個月1號的時候,手錶的日歷就會慢了一天,2月就會慢3-4天,需要手動調整。而萬年歷則是自動識別了是否閏年,還有大月小月的區別,省去了手工調整時間的麻煩。
三問,通過發條動力,帶動機芯中的小音錘子敲擊簧片,用三組響聲的響數來報出時刻分,類似於,聲音悅耳動聽,同時在腕錶表殼這種空間狹小的情況下,還要使聲音有共振,難度可想而知。
陀飛輪,是著名腕錶大師寶璣先生最早發明的。普通機械腕錶在佩戴過程中,由於角度不同,其擒縱構件受到的重力影響就不同,從而造成腕錶的走時誤差。而陀飛輪是將整個擒縱機構設計在一個可以自轉的框架中,大部分是60秒繞一圈,類似於現在航空上用的陀螺儀,以此來最大限度地抵消地心引力對手錶走時誤差的影響。
實話實說,這三個技術在當今的電子科技如此發達的時代,不算什麼,萬年歷和三問功能,通過電路板晶元,加上一定的程序設計,很容易就可以實現,很多電子表也有萬年歷和報時功能,而最初設計用來提高腕錶精準性的陀飛輪手錶,也被現在一些電子手錶的電波對時功能完爆。但是要知道,這三個功能問世之初,是只有機械表的年代,通過發條的動力,帶動一系列微小的純機械的部件來實現的,而且大多數是工匠手工製作的,難度可想而知。因此這三個功能的機械腕錶,其對應的功能也已經脫離了原本的設計目的,而成為了各個鍾表廠商彰顯自己實力和技術的標准,也成為了鍾表收藏家用來把玩的功能。而對於這三個功能的設計和體現,各個廠商可謂極盡能巧,出現了驚為天人的三軸陀飛輪、恆定重力陀飛輪、天體陀飛輪、球形陀飛輪、天體萬年歷、教堂鍾聲三問等等非常逆天的設計,當然價格也就隨之上去了。
而從材料上來看,貴金屬和鑽石的使用,在腕錶界早就已經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了,現在的一些腕錶對於材料的使用更是挖空心思。除了貴金屬和鑽石,相繼出現了高科技的陶瓷材料,鈦金屬材料等等。而傳統的貝母,琺琅,掐絲,瓷面,手繪等,由於其手工製作的人工成本極高,廢品率極高,因此也都是價值不菲。
而作為消費品,手錶的價格也受到市場的影響,一塊量產的手錶,都會有公價,這個價格是基本不變的,當你去專櫃購買,這個價格是標准,當然折扣另算。而對於一些定位高端奢侈品,收藏品,藝術品的腕錶來說,它的公價就是毫無意義的了。一些限量款的腕錶,在錶行是買不到的,這些全球限量幾十塊甚至十幾塊的表,出廠不久就會被實力雄厚的腕錶收藏家收入囊中,而普通人想要買到是非常困難的了,除非參加一些高端的拍賣會,而價格也遠遠不止當初表商為其定出的公價了。打個比方,限量的百達翡麗6002g腕錶,全世界存於市面的也就那麼十幾塊,公價是1700萬人民幣左右,但你想想,你有1700萬人民幣,就真的能買得到了么?即使有幸在某場拍賣會上見到了,你認為最後的成交價會僅限於1700萬元么?
⑵ 手錶的表殼用什麼材料做的
比較常見材質的表殼,如:不銹鋼表殼、鎢鋼表殼、陶瓷表殼、鈦合金錶殼、鋁質表殼、鋅合金錶殼、塑料表殼等等。
1、 黃金錶殼
由於純金太軟,難以定型,所以金都要混合其他的材質,絕對的純金錶是不存在的,目前市場上主要為18k金,75%是純金。18K金又分為好多種,常見的有3N的18K黃金、4N的18K玫瑰金及5N的18K紅金(4N和5N代表銅量的高低,顏色由淺入深)。「金勞」最為有名,是很多人對勞力士的稱呼,戴金勞是身份的象徵,含金量通常要比常規18k偏高。
2、 白金錶殼
一般所說的白金,其全稱應為「白色K金」,也叫做White Gold。在製表業里,白金仍是黃金的一種,主要成分為黃金(含量最多為75%),是由黃金與其它白色金屬一起熔煉而成的一種不含鉑的白色合金。白金手錶有很多款式均為限量款,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3、 碳釺維表殼(鍛造碳)
這種材質最大的優點便是"質輕,強度大,非常有韌性",對於腕錶而言,是十分合適的選擇。但是這種材質製作不易,所以唯一的缺點便是貴!
⑶ 出差名表就在奢之屋
每當我們看的一款名表的價格時,常常有感而發一塊腕錶動輒幾萬貴的幾十萬頂奢級名表要幾百萬起,憑什麼這么貴呢,真的值這么多嗎?那麼奢侈品名表真的有這么大的價值嗎?下面我們分析一下
首選不管你承認不承認名表在一定的圈層中確實代表了身份,是一張名片,這就是奢侈品背後的定義,是一種超出人們生存和發展需要范圍外的商品,具有獨特稀缺珍奇的特點,換句話說奢侈品名表是無形價值,高於商品本身價值的產品,同時佩戴者自身也能獲得優越感
其次奢侈品名表本身的品質我們換個角度思考普通腕錶一定不如奢侈品腕錶的工藝和精準度高,奢侈品名表品牌每年拿出大量的經費進行研發和維護,拿勞力士來說他的貴並非只是品牌價值還有商品本身成本高的原因,首先大家要知道勞力士在每一隻腕錶出廠前都要經過一個星期的機械手臂模擬佩戴測試,在瑞士有5座分工明確的製表工廠,你必須要把這些研發生產價值和測試成本計算在內才能衡量出腕錶本身的價值,也許一隻腕錶的製作成本只有萬元,而前期的研發和生產品控都需要消費者買單這也是名表貴的一個原因,同時腕錶屬於高精密儀器的一種,完善的售後是消費者放心使用的前提,奢侈品名表享受的是全球聯保,這就意味著要在大部分地區開設售後維護網點,每年在售後上還要投入大量的經費,而且很多品牌都實施了五年聯保,也就是說在五年內機芯有任何問題都可以無償免費維修,這也是奢侈品名表定位高的一個原因,所以我們不能只看名表售價貴,在背後有一系列服務都需要經費來維護
總結下來就是奢侈品名表是一把雙刃劍,在有錢人的眼裡他是可以增長身份拉升氣質,展示財力的一種飾品,而在窮人眼裡他是一種身份負擔,一旦佩戴就是各種負擔,您是如何評價奢侈品腕錶的呢?
⑷ 廣東一隻表的生產成本
地攤上的手錶成本不超過10元。手錶大體分3種——電子表、石英錶、機械表。不同類型的手錶成本不相同。既然說是普通手錶,應該主要是針對石英錶而言的,也分不同的檔次——幾十塊錢的手錶成本大概在10元以下;100塊錢的手錶成本大約50元之內;某寶上賣三五百的手錶,成本大約100塊左右;售價再高,基本就步入奢侈品的行列,而不能算是普通手錶了。不過總體說來,一隻表的貴與賤,不是看它用料足不足,完全是看它的品牌影響力及機芯打磨工藝,再怎麼貴的手錶本身成本並沒有幾個錢!
東莞(Dongguan),廣東省轄地級市、特大城市[98],國務院批復確定的珠江三角洲東岸中心城市。[4]東莞地處中國華南地區、廣東中南部、珠江口東岸,西北接廣州市,南接深圳市,東北接惠州市,全市陸地面積2460.1平方千米,海域面積82.57平方千米。[28]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末,東莞市常住人口為10466625人。[94]截至2020年6月,東莞市下轄4個街道、28個鎮[1],2021年全年地區生產總值為10855.35億元[112]。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並嶺南,東莞隸屬南海郡番禺縣。1988年1月,東莞市升格為地級市,直屬廣東省管轄。[23]東莞是推進與廣州的港口以及城市軌道交通一體化,[6][7]是珠三角中心城市之一、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之一[8],深圳都市圈城市之一[9]、為「廣東四小虎」之首,號稱「世界工廠」,是廣東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外貿口岸[10][11][12],中國4個不設區的地級市之一
⑸ 一塊高檔手錶的造價是多少,就像百達翡麗,江詩丹頓那樣幾十萬的
類似於名牌皮包等等的,我參觀過瑞士表廠,很多東西都是量產的,所謂的手工,只是手工拼裝,個別部分手工雕刻打磨等等,最貴的部分是鑲鑽或者白金黃金材質等等,不過說實在的,好品牌的表,他們的製作工藝和普通表差很多,他們的細膩程度和內部結構,都是幾十年幾百年不斷進化而來的,雖然某些部件的成本寥寥,但是它的細膩工藝就價值幾十萬了,所以我們真的無法以造價判斷他的價值
回到正題,高檔表的造價大約是售價10%-15%,超過這個標准他們根本沒法賺錢,真的,歐洲賣一塊1萬歐元的表,出去造價10%,稅務20-25%,銷售時還涉及到導購的回扣或者折扣,10%,還有表的運輸包裝等等的問題,有接近一半都進了別人的腰包了,奢侈表的稅務是提升其銷售價的一個根本問題
⑹ 不同級別機械表的機芯成本各是多少,分別是怎麼核算的
在機械表的機芯製造工業,基本可以分為兩類,代表了兩種不同的製表邏輯。
一種是」less is more「,即實用設計,以符合盡量減少手工作業的大量生產的需求。如精工、ETA等機芯製造商,通過精簡其機芯構造,降低生產成本及加工工藝難度,其生產的機芯大約在幾百美金的價格,也適用於偏商業化的中端手錶。
另一種」always do better than necessary「使用視覺上引人注目的設計,這類機芯製造需要較少的機器處理,與之相對的是大量熟練的手工精加工。
以Armin Strom獨立製作的機芯為例,將採用精心的設計,通過完美的表面處理才能獲得的出色效果。與批量生產的機芯相比,獨立製表的機芯在設計、機械加工、裝配和手工精加工需要更高的精度。
除了在機械的設計和作業上下足功夫,精細製表還需在美學上體現手錶工藝。機芯上所搭配的珠寶、高級金屬材料,一方面是質感的提升,另一方面也代表著更具挑戰的加工。
⑺ 海鷗手錶的成本是多少
不一定的。
海鷗手錶價格從幾百元到幾百萬元不等,成本也是從低到高不固定的,據我了解像明珠機芯之類的成本只有幾十元。
⑻ 一個普通手錶的成本多少
地攤上的手錶成本不超過10元。
手錶大體分3種——電子表、石英錶、機械表。不同類型的手錶成本不相同。既然說是普通手錶,應該主要是針對石英錶而言的,也分不同的檔次——
幾十塊錢的手錶成本大概在10元以下;
100塊錢的手錶成本大約50元之內;
某寶上賣三五百的手錶,成本大約100塊左右;
售價再高,基本就步入奢侈品的行列,而不能算是普通手錶了。
不過總體說來,一隻表的貴與賤,不是看它用料足不足,完全是看它的品牌影響力及機芯打磨工藝,再怎麼貴的手錶本身成本並沒有幾個錢!
⑼ 83年電子手錶成本
不超過10元。
手錶也分不同的檔次,不同檔次的成本是不一樣的,最低檔次的成本不超過10元。
幾十塊錢的手錶成本大概在10元以下,100塊錢的手錶成本大約50元之內,三五百的手錶,成本大約100塊左右。
⑽ 一塊手錶的成本大概是多少
手錶的成本在於決定了它的成色和晶元,走針准確度是挑選表時首先需要考慮的,石英錶是以石英振動器取代機械表中的擺輪,利用其正確的高速擺動來計時的手錶,而機械表由於製作品質高低不同,以及表內部的機芯易受地心引力的影響,時間誤差比較大,比起石英錶來,機械表准確度差一些。
動力方面。
石英錶的動力來源是電池,通過石英震盪器可將電能轉變為動能,驅動表針行走,比起需要上弦的機械表來說,石英錶只需要定時更換電池,相對簡單一些。但是機械表也有自動上弦的,即通過抖動手錶,便可實現自動上弦了。
使用時間方面。
一般來說,石英錶使用壽命受到電池的限制,比較短,使用5-8年後石英振盪會衰退,相對的准確度會降低,而且一般每1到2年要換一次電池;機械表不需要換電池,而且定期上油養護,可以使用20年以上沒問題。
重量方面。
石英錶戴在手上,會感到比機械表輕一些,因為石英錶的原件一般都是以電阻、電容等輕型物件為主,而機械表大多是較重的機械物件。戴在手上雖然沒有明顯的重量差別,但是時間長了能區別出來。
維修保養方面。
石英錶里含有眾多細小部件,通常維修成本很高,所以石英錶若出現大故障,通常原廠會要求直接換一個新的機芯,維修造價就很高了;機械表相對來說維修比較省事,雖然也很麻煩,但是換件容易一些,主要是不會輕易的出毛病。
價格方面。
石英錶比機械表要便宜很多,同樣式的手錶,兩者最少的差價在五六百,最多的能達到幾千。小編問過幾個手錶專櫃,發現普通的國產石英錶1500左右的居多,而機械表一般都在20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