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國內油價或將迎來年內首個兩連降,油價下降會如何影響我們生活
油價下降對於我們的生活是密切相關的,那麼直接就意味著我們的出行成本會有所降低,而對於一部分原油工業企業他們的生產成本也會下降,進而進一步的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
1、油價下調,日常出行成本降低
對於開車出行的上班族來說,油價下降就意味著他們每天的出行成本將會有所降低,雖然說在這次油價下調的過程當中,下降的幅度並不是很大,但是和之前相比樓價下調也會小幅度的降低我們的出行成本,而對於那些貨車司機來說,他們跑運輸的重要成本之一就是汽油成本,那麼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油價下降,那麼就意味著他們能夠降低自己的運營成本,他們能夠賺到的錢也就更多了。
⑵ 油價大跌不是有利於降低生產成本嗎
油價大跌對有的企業是有好處的,比如航空公司,遠洋航運公司,運輸公司可以降低成本,對採油勘探企業的業績是有影響的。
⑶ 油價不停漲,有車族傷不起啊,誰能幫忙想想轍,怎麼在用油上降低成本
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換台車——自行車。哈哈,開個玩笑,我也是車友,也在經歷你在經歷的苦惱。雖然咱買車了肯定能用得起,但是誰都想降低成本,這是正理。那天在微博上見到有人說油聯石化正在做一款什麼油聯卡,能夠鎖定油價的,好像是說車主在卡內以固定的價格存儲一定噸數的油,以後不管油價怎麼漲,都不受影響。
⑷ 國際原油價格一路不斷往上漲,有什麼方式可以節約用車成本嗎
受到國際一些特殊事件的影響,國際原油價格一路不斷往上漲,目前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已經飆到120美元以上,而且未來還有可能繼續上漲,甚至有一些機構預測未來原油價格可能達到180美元每桶以上。那有什麼方式可以節約用車成本嗎?
4、在高速公路上行駛不要開窗,而是要開空調,因為開窗車的阻力比較大,耗的油更多。
5、經常給發動機做一些保養,提高發動機的效率降低油耗。
6、沒事不要在車上放一些沒用的東西,減少車載重量也可以省下不少油。
7、胎壓要合適,經常檢查胎壓,要不讓胎壓太低,胎壓過低會讓輪胎產生很大摩擦力,費油比較大。
大家可以參考以上幾個小技巧,在開車過程當中養成一個好的習慣,其實是可以省下不少油的,說不定剩下的油都可以抵消油價上漲帶來的成本了。
⑸ 多重利空致國際油價連續大幅下跌,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機制如何運行
首先國內成品油價格首先以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為基礎。綜合考慮國內平均加工成本、稅收、合理流通成本和適當利潤,共同形成國內成品油零售基準價格。其中,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主要以布倫特、迪拜、米納斯三個國際油價的加權平均價格計算。這就是為什麼每次油價漲跌時,根據近期國際市場油價的變化,根據當前成品油價格的形成機制確定。
我國不僅是石油進口和消費大國,還是石油生產大國,油價過高或過低都會對經濟產生不利影響。過高的油價會增加石油行業和消費者的負擔,影響國民經濟的平穩運行。低油價可以在短期內降低石油進口和供應成本。但由於我國石油資金來源稟賦差,生產成本高,長期來看,國內原油產能將萎縮,我國石油自給能力將減弱。對外依存度快速急劇上升,不利於保障能源安全。
⑹ 小車班在低油價形勢下,為降本增效我能做什麼
減少車輛損耗,做好車輛保養,而且小車出車的時候做好路線計劃,不要多跑路,有事可以一起拼車出行。
⑺ 伊朗的油價比中國的便宜嗎,怎麼運回國內成本低
伊朗是原油的出產國,自然價格低,運回國內的成本降低最好是通過海運,裝載量大而且便宜
採納哦謝謝
⑻ 油價下降對經濟影響
油價的變化毫無疑問會在石油凈進口國和石油凈出口國間出現分配效應。全球油價的數據固然重要但是這無法表達國家之間的非對稱影響。一句話,當油價下跌時,石油凈進口國是贏家。原因有實際收入增加和最終商品生產成本的下降。石油凈出口國會受到負面影響因為實際收入下降和石油生產利潤的下降。但是對於石油凈出口國的GDP的影響取決於其對於石油出口的依賴程度。
中國是石油凈進口國並且因為能源強度可以從油價下跌中獲得相對較大的收益。油價下降會造成中國實際產出增加,CPI下降。通脹下降了,央行貨幣政策的可以有更多的操作空間。
中國的原油進口在2018年12月1日達9,261.414千桶/日,相較於2017年12月1日的8,425.684千桶/日有所增長。2019年的中國還從國際上進口了約5億噸石油(進口量全球最高)。因此油價下跌將減少中國支出。
但是當石油進口國嚴重依賴石油出口國時,其從油價下跌中獲得的收益可能會更少。因為貿易雙方會受到對方經濟不景氣時產生的負面溢出影響。而經濟日報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原油和石油對外依存度雙破70%。希望能源結構可以被優化。
總得來說,油價下跌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正面的。
⑼ 面對低油價倒逼,降本增效怎麼辦
從歷史來看,油價波動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若持油價波動常態化的觀點和立場,那麼石油公司決策者就有必要在公司業務結構方面做做文章。換個角度思考,石油公司擁有一個相對合理的上下游業務結構是比較明智的選擇。從五大跨國公司近百年的發展歷程看,發展到今天其業務基本都涵蓋了上游勘探開發和下游煉化等業務,公司的業務布局雖然經常發生變化,部分時段也進行了上下游業務的微調,但總體上還是保持了上下游結構的穩定。
石油公司上下游一體化業務結構的合理性與科學性是經過百年實踐所證明的。其主要功能之一是抗擊市場風險,具體表現是當油價下行時,石油公司的利潤支點向下游轉移;而在高油價時,石油公司的利潤支點又將轉移至上游,以不變應萬變。當前油價雖然下行,但油價波動的常態化決定了油價上揚的可能性完全存在。因此,石油公司若想保持經營業績的穩定,有必要保持相對穩定的上下游結構,通過一體化應對可能發生的油價波動風險。
⑽ 俄羅斯該怎麼應對原油價格下跌導致的經濟問題
現在不就是在應對而且應對的不錯嘛?用一句話就是開源節流。減少進口商品,多增加出口。
第一條措施叫發展農業。同時限制農產品進口,歐盟土耳其農產品都在此列,2013年到現在俄羅斯經濟乏善可陳,唯獨農業年增長都在5.5%以上,俄羅斯的農業是他潛力最大但又發揮的最差的部門,之前中產階級酷愛進口農產品,現在就坡下驢大力扶持本國農業,持續10年增長5~6%的話產值就快翻番了,到時候俄國經濟的基礎會比現在穩固的多。農業上去了出口也會增加,俄羅斯2016年穀物出口達到3000萬噸,好像是世界第一還是第二忘了,賣食品賺的錢超過了賣武器的,這還是賣的初級產品,如果精加工上來食品出口還能增加,畜牧業增長率更是驚人,肉類奶類俄國都潛力巨大。當然俄國也不傻,水果蔬菜這些還是要進口因為氣候不行,和土耳其恢復農業貿易就是例子。
第二條叫進口替代。鼓勵企業轉型生產以前生產不了的東西替代進口貨。這一條進展比較慢,因為生產線技術經驗都需要積累,但不得不說依然是好策略,因為俄國的薄弱環節就是蘇聯時期畸形發展的重工業,很多人吐槽90年代俄國的去工業化,可是想過沒有不大力瘦身那些畸形發展的重化工和軍工,哪有空間和資金去發展其他的產業呢?這些畸形發展的工業不僅沒有競爭力,而且耗用大量土地資金,需要很多財政補貼維持,還佔有大量優秀勞動力。當然後來的轉型道路很SB但是方向是對的,葉利欽沒那個能力。
扯遠了,俄國工業還比較脆弱,比較初級和原始,但是產權改革已經完成了,進一步的私有化大門也在開啟,這個國家原始的經濟管理模式也在慢慢改變,但恐怕會很慢,人的思想慣性是巨大的,東北轉型的困境和俄羅斯如出一轍。這方面恐怕要20~30年才能有比較好的改觀。第三條,叫鼓勵高科技創新型企業發展。俄羅斯有人才,這在以信息產業為龍頭的現代化高科技產業里是最核心2的資產,高新科技俄羅斯在歐洲都是數一數二的。但是俄羅斯高新企業私營的比較弱小,國營的又過於官僚,所以趁著外國封鎖大力扶持也是很重要,扶持小的壯大,加強國營管理和推動私有化。這裡面的扶持還包括政府簡政放權,改變經濟管理思路等等,是不是很像咱們國家的供給側改革?第四條,叫政府瘦身節約成本。俄羅斯政府規模是比較大的,怎麼辦?裁員唄,沒別的好招,今年減10%明年再減10%,同時再降薪,成本就削下去30%了不是~對比中國,中國的政府能裁員嗎?呵呵。
第五條,叫盧布貶值。對俄國來說可是大大的有利。俄國和我們不同,我國的出口企業一大部分叫做「來料加工」,也就是原材料和市場兩端在國外,所以人民幣貶值雖然降低產品成本,但是會提高原材料價格上漲,比如鐵礦石和各類金屬礦煤炭天然氣石油棉花纖維等等,所以好壞抵消。像華為這樣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還是太少。我國同時還受到非市場經濟國,各類配額和貿易保護主義的限制等,一旦貨幣貶值外國各類保護措施會立即放大,出口企業很可能反而受損,同時本幣貶值會加速外資逃離。俄國就不存在這些情況了,俄國沒有多餘的勞動力做來料加工,出口賺錢雖然少但基本都是自己賺,不用給母公司匯利潤等等,同時俄國有市場經濟國家的地位,對貿易保護措施的應對比我們有利,俄國盧布貶值也是市場交易結果(盧布已經是完全可自
自由兌換的貨幣)。所以盧布貶值工業產成品競爭力一下子放大,最近俄國冰激凌在我國走俏就有這個原因哦~
石油價格上漲對俄國而言其實沒那麼重要了,因為俄國高層的基本判斷是油價將長期低迷,但是希望不要老是維持在30多美元,最好是能在45~50美元/桶,這樣俄國財政的騰挪餘地要大點,改革的陣痛會減輕一些。
綜上所述,俄國經濟有巨大的潛力,是實打實的潛力而不是巴西印度這些被西方吹出來的潛力,制裁和本幣貶值反倒是凝聚改革共識的好機會。所以俄國從上到下幾乎沒有對制裁有過多抱怨的情況,危和機之所以在一起叫做危機,估計指的就是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