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传统扎染手工和现代扎染手工的不同
传统扎染手工几乎是纯手工的“扎”,工具简单,“染”几乎是靛蓝、土黄等单调天然色,且手工搅拌上色,日晒固色。现代扎染手工是随着设备、工具等的重大进步形成的,比如说呗绞,采用电动设备,与传统手工呗绞相比,效率提升了很多。现代扎染的”染“,除了染料更丰富,有活性染料、阳离子染料、涂料等化工合成染料,不仅可用于棉、麻、丝绸,还可用于涤纶、锦纶、粘胶纤维等。“染”的手工不再去手工搅拌,而采用桨叶染色机、烘干机等染色和干燥设备。总的来说,现代扎染手工和传统扎染手工相比,更省时、省力、高效,品类更丰富。
㈡ 扎染图案和折叠法是什么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汉族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
扎染:
1、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
2、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
3、其工艺特点是用线在被印染的织物打绞成结后,再进行印染,然后把打绞成结的线拆除的一种印染技术。
4、它有一百多种变化技法,各有特色。如其中的“卷上绞”,晕色丰富,变化自然,趣味无穷。更使人惊奇的是扎结每种花,即使有成千上万朵,染出后却不会有相同的出现。这种独特的艺术效果,是机械印染工艺难以达到的。
㈢ 扎染各种捆法图案图解
将已设计好的图案纹样用画粉在布上做记号或用绘稿液描上,然后捆扎或缝结布料。完成后浸入水中湿透,取出稍晾,待不滴水后放入已备好的染液中或浸染或煮染一定时间,然后用清水冲洗、晾干。
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其目的是对织物扎结部分起到防染作用,使被扎结部分保持原色,而未被扎结部分均匀受染。从而形成深浅不均、层次丰富的色晕和皱印。织物被扎的愈紧、愈牢、防染效果愈好。
(3)扎染手工具有哪些扩展阅读
扎染采用民间图案,通过对传统的扎染工艺进一步渲染和艺术加工,使之成为艺术化、抽象化和实用化融为一体的工艺品。其工艺由手工针缝扎,用植物染料反复冷染制而成,产品不仅色彩鲜艳、永不褪色,而且对皮肤有消炎保健作用,克服了现代化学染料有害人体健康的副作用。
大理白族扎染以纯绵布、丝绵绸、麻纱、金丝绒、灯芯绒等为面料,目前除保留传统的土靛染蓝底白花品种外,又开发出彩色扎染的新品种。产品有匹色布、桌巾、门帘、服装、民族包、帽子、手巾、围巾、枕巾、床单等上百个品种。
㈣ 请问扎染一般用什么布料
扎染一般用纯棉布。因为纯棉布的染色效果最好,麻布和混纺布料染色性要稍微差点。
如果选择的布料是棉布上面带有呢绒花纹的面料,棉布会上色,其中呢绒部分上色性差甚至不上色,会出现更好的视觉效果。
要注意的是,颜色搭配很重要,几种相同的颜色搭配在一起根据各个颜色面积大小不同出现的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而且如果要做围巾,颜色应该根据肤色来选择。
(4)扎染手工具有哪些扩展阅读:
挑选扎染注意事项:
1、注意扎染配色
如果第一次尝试扎染元素,为了保险起见,尽可能选择浅色系扎染配色,或者饱和度,明度较低的颜色,比如浅蓝色,或者橘调偏浅等,以白色打底,不会给人眼花缭乱的感觉还十分耐看,即便搭配牛仔裤或者阔腿裤,驾驭起来毫无压力,文艺又温柔。
2、注意扎染面积
除了注意扎染配色外,最低调最安全的方式就是挑选扎染面积较小的单品,比如包包,帽子,袜子,鞋子之类的单品。小小的配饰在全身的占比较小,无论什么年龄段的人都可以驾驭。如果你是时尚小能手,那就不妨尝试一下扎染面积比较大的单品,比如连衣裙,或者扎染套装。
3、扎染单品的版型or材质
一般来说,扎染图案没有特别统一的标准,扎染配色也单单只有一种,所以为了缓解视觉上的压力,我们还可以利用版型来约束扎染元素的复杂。我们在挑选扎染时,尽肯能选择版型挺阔,剪裁有线条感的单品,比如西装或者夹克最合适不过了。
㈤ 扎染需要什么材料
制做扎染一般需三个步骤:染前处理,捆扎染色,染后处理
染前处理
为保证扎染制作过程中染色均匀,需对织物进行染前处理。因为织物上常带有浆料、助剂及一定成份的天然杂质。染前处理有:
退浆:目的是除支浆料,可用碱液、氧化剂或淀粉酶等药剂加水沸煮布料退浆。
用量:药剂为布重的3%,水为布重的30倍左右。
精炼:目的是除去纤维上的天然杂质及残留浆料,右用烧碱加水沸煮。用量:烧碱为布重的3%,水为布重的30倍左右。
漂白:用于除去色素及残留杂质,常用次氯酸钠或氧化氢加水沸煮。用量:漂白剂为布重的3%,水为布重的30倍左右。另外,丝绸的染前处理是用皂液加碳酸钠加水煮精炼。
熨平待用:用电熨斗将漂洗过的布熨平以备描绘图案及捆扎用。
捆扎染色
将已设计好的图案纹样用画粉在布上做记号或用绘稿液描上,然后捆扎或缝结布料。完成后浸入水中湿透,取出稍晾,待不滴水后放入已备好的染液中或浸染或煮染一定时间,然后用清水冲洗、晾干。
染后处理
晾后的捆所物可在不完全干透时解开扎结处,并用熨斗趁潮湿熨平整,完成。
在扎染制成品完工后,本公司的部份产品还采用了一些其它的技艺让产品更具艺术的魅力。这些技艺有手绣,手绘,刺绣,刺字,挑花。
㈥ 什么是扎染、
【概述】zā rǎn 扎染(tie dye)
[bandhnu] 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
根据设计图案的效果,用线或绳子以各种方式绑扎布料或衣片,放入染液中,绑扎处因染料无法渗入而形成自然特殊图案的一种印花方法。也可将成形的服装直接扎染。分串扎和撮扎两种方式。前者图案犹如露珠点点、文静典雅,后者图案色彩对比强烈、活泼清新。一般可用来做较为宽松服装、围巾等。多选用丝绸面料。
扎染又称绞缬,是一种古老的采用结扎染色的工艺,也是我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据历史记载,早在东晋,扎结防染的绞缬绸已经有大批生产,当时绞缬产品,有较简单的小簇花样,如蝴蝶、腊梅、海棠等;也有整幅图案花样,如白色小圆点的“鱼子缬”,圆点稍大的“玛瑙缬”,紫地白花斑酷似梅花鹿的“鹿胎缬”等。
在南北朝时,扎染产品被广泛用于妇女的衣着,在“搜神后记”中就有“紫缬襦”(即上衣)、“青裙”的记载,而“紫缬襦”就是指有“鹿胎缬”花纹的上衣。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化鼎盛时期,绞缬的纺织品甚为流行、更为普遍,在唐诗中我们可看到当时妇女流行的装扮就是穿“青碧缬”,着“平头小花草履”。在宫廷更是广泛流行花纹精美的绞缬绸,“青碧缬衣裙”成为唐代时尚的基本式样。北宋时,绞缬产品在中原和北方地区流行甚广。
扎染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工艺,大理叫它为疙瘩花布、疙瘩花。其加工过程是将织物折叠捆扎,或缝绞包绑,然后浸入色浆进行染色,染色是用板蓝根及其它天然植物,故对人体皮肤无任何伤害。扎染中各种捆扎技法的使用与多种染色技术结合,染成的图案纹样多变,具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扎染在中国约有1500年的历史。现存最早的实物是东晋年代的绞缬印花绢。唐代扎染发展到鼎盛时期,贵族穿绞缬的服饰成为时尚。北宋时期因扎染制作复杂,耗费大量人工,朝廷曾一度明令禁止,从而导致扎染工艺衰落,以至消失。但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仍保留这一古老的技艺。除中国外,印度、日本、柬埔寨、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也有扎染手工艺。20世纪70年代,扎染成为流行的手工艺,广泛应用于服装、领带、壁挂等。在同一织物上运用多次扎结、多次染色的工艺,可使传统的扎染工艺由单色发展为多种色彩的效果。
㈦ 扎染的介绍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1其工艺特点是用线在被印染的织物打绞成结后,再进行印染,然后把打绞成结的线拆除的一种印染技术。它有一百多种变化技法,各有特色。如其中的“卷上绞”,晕色丰富,变化自然,趣味无穷。更使人惊奇的是扎结每种花,即使有成千上万朵,染出后却不会有相同的出现。这种独特的艺术效果,是机械印染工艺难以达到的。22006年以及2008年,云南大理的白族扎染技艺、四川的自贡扎染技艺先后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2007年,云南大理周城的张仕绅被确定为扎染国家级传承人。42011年,海安县申请的南通扎染技艺被列入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2014年,焦宝林被评为南通扎染技艺省级传承人。6大理市周城璞真综艺染坊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