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比针眼还细的钻头是怎么生产的
一个直径0.01mm的钻头是一家日本企业的产品其实在手机、钟表等行业精密的小孔加工
,微钻还是用的蛮多的。
拓展资料:钻头
在钻井过程中钻头是破碎岩石的主要工具,井眼是由钻头破碎岩石而形成的。一个井眼形成得好坏,所用时间的长短,除与所钻地层岩石的特性和钻头本身的性能有关外,更与钻头和地层之间的相互匹配程度有关[1]。钻头的合理选型对提高钻进速度、降低钻井综合成本起着重要作用。
钻头是进行石油钻井工作的重要工具之一,钻头是否适应岩石性质及其质量的好坏,在选用钻井工艺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钻井质量、钻探速度、钻井成本方面产生着巨大的影响,PDC钻头是当今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行业广泛使用的一种破颜工具,它有效地提高了机械钻具,缩短了钻井周期。
㈡ 钻头 是怎么生产的 锻、 铸具体是怎么来
钻头毛坯是锻出来了,用
圆钢
,把圆钢一部分锻成截面8字型的长条,锻后绕轴线扭转成钻头毛坯.磨出切削刃,钻头就做好了.
㈢ 微型钻头是怎么造出来的
直径小于3.175mm的钻头,通常称为微型钻头,简称微钻。要使微钻在使用中发挥高效率,必须考虑一系列因素:如钻头本身的各项要素、加工参数、孔深、安装的完善性及工件的结构等。高速钢钻头容许有一定的挠度并能承受相应的弯曲力,但是,高速钢具有的这种弹性变形能力和较低的硬度,也使其耐磨性降低,从而限制了刀具的寿命。而硬质合金则具有高刚性和高硬度。
从几何参数的角度来看,线路板钻头通常采用较大的螺旋角,沟槽截面尺寸也较其它微钻薄。而对于加工不锈钢和其它难加工材料的微钻,则采用较小的螺旋角和较厚的沟槽截面尺寸。他还指出,为了减小微钻上的应力,制成倒锥——直径向柄部方向减小——是十分必要的。倒锥量一般为0.005~0.127mm。因为钻头槽长常小于25.4mm,所以每25.4mm长度上的倒锥通常为0.0127~0.0254mm。
㈣ 钻头制造工艺
如果说本章前述钻头都是用浸渍工艺生产的话,那么这批钻头则是采用热压法制造工艺。
钻头胎体孕镶层中采用粒度1600/1250~630/500的АРК-4型金刚石,浓度为50%~100%。采用粒度2000/1600的АРК-4型金刚石作为保径金刚石。钻头结构如图5-32所示。
为了烧结钻头,首先制造石墨模具,其中嵌入水口条,并按设计图铺设了保径金刚石,在每个含金刚石的扇形块上装填金刚石粉料和专用粘结材料,插入钻头钢体,然后在400kN压机上压制组装好的套模。再经过1.5GPa压力和1000℃高温烧结之后,进行坯料的机械加工,使其符合设计的尺寸。
为了简化组装钻头套模的工艺,主要是使金刚石颗粒在孕镶层分布更均匀,研制了专用粒化器,使АРК-4型金刚石能在其中完成颗粒化的工艺过程。颗粒化过程的实质在于,形成由АРК-4型金刚石微粒和其表面的粘结剂覆膜组成的均质颗粒。在进行颗粒化的同时,还可以往贴近金刚石颗粒的胎体区域有目的地加入其他添加剂。这时,可以通过加入列立特硬质合金颗粒和其他耐磨材料来控制这个区域的耐磨性,又不会减弱金刚石钻头胎体主要部分的强度性能。
这批钻头的颗粒化过程是逐个钻头单独进行的,以便准确保证孕镶层的金刚石浓度达到设计要求。粘结剂是ПНК-ОТ4镍金属粉和硬质合金YG15或钛(铬)硼化物的混合物。粘结剂的硬度在20~35HRC之间变化。同时,随着烧结的完成,钻头胎体也与钢体焊固在一起了。
图5-32 用АРК4人造金刚石制造的КСК-59绳索取心钻头
㈤ 请教,平时我们常用的麻花钻头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麻花钻分直柄和锥柄的
直柄现在主要是轧制的。生产工艺是,冲断-无心磨-倒角-四棍轧机轧制-淬火-回火-清洗-喷砂-切尖-精磨-标志-氧淡化。锥柄麻花钻分小于20轧制、挤压、铣刀。工艺:锯断-焊接-车外圆-车柄-铣沟-铣背-淬火-喷沙等很繁琐的。
查看原帖>>
㈥ 麻花钻头的生产工艺是什么
从下料,到粗磨,再到精磨,开槽,磨钻尖,再精磨一遍,直到打包贴标签出货等等!不同种类的钻头所生产麻花钻头是有不一样的效果的,至佳刀具十余年专注麻花钻头研发与定制!
㈦ 钻头是怎样制造出来的
钻头的成形国内普遍采用轧制工艺。该工艺的最大优点是生产效率高,能充分利用原材料;加工出的钻头坯体内部组织具有纤维连续性,且晶粒细化,碳化物分布均匀,红硬性高。但轧制工艺也有着明显的缺陷,即钻头坯体极易轧裂。在通常情况下,钻头的轧裂率为5%~10%,有时高达20%~40%,每年仅因钻头轧裂就使企业损失数十万元。尤其在当前高速钢材料价格较昂贵的情况下,解决钻头轧裂问题,降低轧裂率,将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1 轧沟磨背工艺的提出
导致钻头轧裂的因素很多,针对不同轧裂原因,可采取不同的方法降低轧裂率。但已有的方法效果均不理想,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轧裂问题。通过观察发现,98%以上轧裂钻头的裂纹均出现在刃带与刃沟的交汇处。由此看来,裂纹的产生与刃带的形成直接相关。普通的轧制工艺是在四辊轧机上同时轧出钻头的刃沟、刃背和刃带,即轧沟与轧背同步。针对这一特点,我们提出刃沟和刃带分别成形的工艺方案,即先在四辊轧机上轧出钻头的刃沟,然后在专用磨床上磨出钻头的刃背外圆(刃带也同时形成)。这就是本文拟介绍的轧沟磨背工艺,其主要工艺路线为:轧沟→通磨外圆→ 切尖倒棱→热处理→通磨外圆→精磨外圆→磨背→磨钻尖。
2 轧沟磨背工艺原理
采用轧沟磨背工艺轧沟时,可仍采用原有四辊轧机,只是两个刃背扇形板的截形有所变化,即没有刃带槽。此时,两个刃背扇形板的作用只是固定钻头截形,调整刃背充起量。两种轧制工艺的四辊轧机孔型示意如下图。由图可见,采用轧沟磨背工艺时,由于刃背扇形板不存在刃带槽,钻头截形简单,因此避免了刃带处裂纹的产生。
引起裂纹的原因如下:轧沟轧背时,由于不同规格的钻头刃带尺寸各不相同,因此刃背扇形板上刃带槽的宽度和深度也不同,通常宽度为0.45~0.95mm,深度为0.55~1.15mm。进行热轧时,钻头坯件在扇形板的滚压作用下,加热到临近熔化状态沿轧机孔型流动、延伸,流入刃带槽内的金属便形成钻头刃带。但狭窄的刃带槽使金属不易顺利流动,因而容易产生刃带缺陷。特别是当坯体冷却时,窄而高的刃带处于钻头坯体的边缘,冷却速度最快,易产生应力集中。由于受材料、加热温度、时间和速度、扇形板加工精度等的影响,极易在刃带处产生裂纹。而采用轧沟磨背工艺轧沟时,轧机孔型简单, 结构合理,符合金属流动特性,因此可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同时由于刃带单独成形,也极大地降低了四辊轧机的调整难度,提高了钻芯对称度(麻花钻重要检查项目之一)的精度。
规格(mm) f3 f4.2 f5 f6 f6.8 f8.5 f9 f10
加工方法 轧裂率(%)
轧沟轧背 9 30 12 20 15 27 18 40
轧沟磨背 0 2 0 1 0 2 0 3
采用新工艺轧沟后的钻头坯体经热处理、精磨外圆等工序,然后在专用磨床上磨出刃背。这一工艺过程也可提高钻头工作部分的径向圆跳动精度(也是麻花钻重要检查项目之一)。
3 轧沟磨背工艺的应用效果
是否采用新工艺应视生产中的实际情况而定,如试轧后轧裂率低于5%,而且生产批量较大时,仍可采用轧沟轧背工艺加工直柄麻花钻。但当轧裂率高于5%时,则应采用轧沟磨背工艺。下表所示为我厂部分规格钻头用两种不同工艺方案加工时轧裂率的对比。由表可知,轧沟磨背工艺对降低钻头轧裂率效果非常明显。采用此项工艺后,我厂钻头钻芯对称度合格率由75%提高到80%,径向圆跳动合格率由 85%提高到90%。
望采纳
㈧ 整体硬质合金钻头是采用什么方法加工制造的
我想你只是想了解一下整体硬质合金的加工流程,所以在这我就不给你介绍粉末冶金这块了.
加工制造的主要工艺流程有:硬质合金毛坯棒料(切断,一般是快走丝线切割,将棒料切到需要的长度),无心磨(将棒料磨至要求尺寸,主要是加工柄颈部分到位)外圆磨(将刃长部分加工BT),当然,也可以在外圆磨上将毛坯磨至要求尺寸。这几步完了以后就可以上工具磨加工了,首先是开槽,然后是磨钻尖,最后修磨横刃。到此,一把钻头就基本成型,有的类型的钻头然后需要对刃口倒钝。结束后镀膜涂层。
㈨ 钻头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麻花钻头的材料一般为高速工具钢或硬质合金。
麻花钻是通过其相对固定轴线的旋转切削以钻削工件的圆孔的工具。因其容屑槽成螺旋状而形似麻花而得名。螺旋槽有2槽、3槽或更多槽,但以2槽最为常见。麻花钻可被夹持在手动、电动的手持式钻孔工具或钻床、铣床、车床乃至加工中心上使用。
(9)钻头工具怎么生产扩展阅读:
一、加工影响
1、麻花钻的直径受孔径的限制,螺旋槽使钻芯更细,钻头刚度低;仅有两条棱带导向,孔的轴线容易偏斜;横刃使定心困难,轴向抗力增大,钻头容易摆动。因此,钻出孔的形位误差较大。
2、麻花钻的前刀面和后刀面都是曲面,沿主切削刃各点的前角、后角各不相同,横刃的前角达-55°。切削条件很差;切削速度沿切削刃的分配不合理,强度最低的刀尖切削速度最大,所以磨损严重。因此,加工的孔精度低。
3、钻头主切削刃全刃参加切削,刃上各点的切削速度又不相等,容易形成螺旋形切屑,排屑困难。因此切屑与孔壁挤压摩擦,常常划伤孔壁,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很低。
二、操作口诀
口诀一:“刃口摆平轮面靠。”
这是钻头与砂轮相对位置的第一步,往往有学生还没有把刃口摆平就靠在砂轮上开始刃磨了。这样肯定是磨不好的。这里的“刃口”是主切削刃,“摆平”是指被刃磨部分的主切削刃处于水平位置。“轮面”是指砂轮的表面。“靠”是慢慢靠拢的意思。此时钻头还不能接触砂轮。
口诀二:“钻轴斜放出锋角。”
这里是指钻头轴心线与砂轮表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锋角”即顶角118°±2o的一半,约为60°这个位置很重要,直接影响钻头顶角大小及主切削刃形状和横刃斜角。
口诀一和口诀二都是指钻头刃磨前的相对位置,二者要统筹兼顾,不要为了摆平刃口而忽略了摆好斜角,或为了摆好斜放轴线而忽略了摆平刃口。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很会出这些错误。此时钻头在位置正确的情况下准备接触砂轮。
口诀三:“由刃向背磨后面。”
这里是指从钻头的刃口开始沿着整个后刀面缓慢刃磨。这样便于散热和刃磨。在稳定巩固口诀一、二的基础上,此时钻头可轻轻接触砂轮,进行较少量的刃磨,刃磨时要观察火花的均匀性,要及时调整压力大小,并注意钻头的冷却。
当冷却后重新开始刃磨时,要继续摆好口诀一、二的位置,这一点往往在初学时不易掌握,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改变其位置的正确性。
口诀四:“上下摆动尾别翘。”
这个动作在钻头刃磨过程中也很重要,往往有学生在刃磨时把“上下摆动”变成了“上下转动”,使钻头的另一主刀刃被破坏。同时钻头的尾部不能高翘于砂轮水平中心线以上,否则会使刃口磨钝,无法切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