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先进的传播工具
互联网是一种信息传播工具,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伟大的传播工具。
生产力的发展史,一定意义上也是生产工具的发展史。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工具,正在全面推动人类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性进步。传统媒体,作为大众传播工具,面对互联网这种全新的信息传播工具,冷静观察、积极应对,创办媒体网站、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试水与新媒体互动,提出与新媒体融合,认识在加深,行动在加快,力度在加大。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起步阶段,常常是创办一两个新媒体平台,或是通过搬运媒体内容,或是通过网上文章报上落地,或是通过双方互动,来切入网络舆论场。严格地说,这是一个物理阶段。第二阶段,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人力资源和新闻资源,重组生产流程,制作不同的新闻产品,在新老媒体上分别发布。许多传统媒体早已进入但一直停留在起步阶段。少数具有战略眼光和职业担当的传统媒体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开始整合资源重组生产流程。然而,即使少数传统媒体开始与新媒体进行整合重组,这种融合还是初步的、表象的。工具理性,融合在人!生产工具虽然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但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发明创造工具的是人,使用工具使其发挥最大效用的也是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最重要的是人的融合,即职业传播者与受众的融合。互联网彻底颠覆了传播者与受众的传统关系,每位网络用户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可能是信息的发布者。互联网塑造了传播者与受众的新颖关系,把传播者与受众融合为一体,集成了古老的人际传播方式和以传统媒体为代表的大众传播方式,既有一对一的传播、一对多的传播,也有多对一的传播、多对多的传播。实现职业传播者与受众的融合,就是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既充分发挥职业传播者对信息选择、核实、整合和分析解读的专长,又能够让身在第一现场的网络受众作为业余传播者在第一时间利用权威平台发布信息。互联网创造了受众可以随时随地发布耳闻目见信息的机会,即“人人拥有麦克风”的时代,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发布平台,这种个人发布的信息,即使比较重要,仍然可能淹没在网络海洋中,如原始的人际传播一样,知晓人数极其有限、知晓范围十分狭窄。如果网络信息平台发布的都是家长里短、真假难辨的信息,这种平台也会很快被大浪淘沙。传统媒体利用其公信力和权威性,搭建能够受到广泛关注的信息发布平台,让业余传播者发布的信息达到传播效用最大化。这是实现人的融合的重要一环。目前网络播出的外语影视剧,其字幕的翻译,采取了一种全新的方式——“众包”翻译,即把外语影视剧的语言翻译工作,分发给网友,让众多网友利用外语特长,一人承包一部分翻译成中文,然后由网站集成,统一润色。这种方式将过去专业影视剧翻译单位需要几个月甚至一二年才能完成的字幕翻译工作,一二天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就可以由众多网友完成。新闻报道的事件调查、数据分析、档案查找、文献解读等工作,也可以用“众包”的方式,请网友分担完成。新闻机构在网友完成工作以后进行把关审核即可。职业传播者与网络受众的这种融合,既可以利用网友人多量广、专业门类多样的优势,对事件、数据、档案、文献进行全方位、高速度的调查和分析解读,提高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还能够降低人工成本,扩大受众群体。按照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受众对媒体付出得越多,对媒体的忠诚度会越高。受众参与了媒体组织的报道工作,就会把媒体当成自己的事业,对媒体更加信任、更加忠诚。用网络语言来说就是对媒体的黏度会提高。职业传播者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其权威性和公信力,首先来自所发布信息的真实性、重要性、及时性和广泛性。信息传播平台对重要信息视而不见,受众就会对信息传播平台视而不见;信息发布姗姗来迟,受众就会不告而辞;信息发布量少面窄,受众群体也会量少面窄。更重要的是,如果信息传播平台没有及时准确地对所传播的信息进行选择、核实、分析解读,所发布的信息真假莫辨、鸡零狗碎、不知所云,那么,这个信息传播平台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也会轰然瓦解。实现职业传播者与受众的融合,就是在网络时代媒体融合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开门办报办台的优良传统。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新媒体思维或者叫做互联网思维,而且更需要新的媒体思维,或者说是媒体新思维,即从全新的视角来思考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发展的思维方式。
2. 主要大众传播媒介有哪些
主要大众传播媒介有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
1、报纸
报纸newspaper(s)是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出版物或电子类报纸。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具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
2、杂志
“杂志”的形成来源于罢工、罢课或战争中的宣传小册子。这种类似于注重报纸的时效的手册,兼顾了更加详尽的评论,一种新的媒体也就因这样特殊的原因而产生了。最早出版的一本杂志是于1665年1月在阿姆斯特丹由法国人萨罗出版的《学者杂志》。
我国最早的中医杂志——《吴医汇讲》,创刊于清干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停刊于清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前后历时10年,共刊出11卷,每卷均合订为一本,是类似年刊性质的中医杂志。
3、广播
广播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广播的优势是对象广泛,传播迅速,功能多样,感染力强;劣势是一瞬即逝,顺序收听,不能选择,语言不通则收听困难。
广播(Broadcasting)是多点投递的最普遍的形式,它向每一个目的站投递一个分组的拷贝。它可以通过多个单次分组的投递完成,也可以通过单独的连接传递分组的拷贝,直到每个接收方均收到一个拷贝为止。
4、电视
电视用电的方法即时传送活动的视觉图像。同电影相似,电视利用人眼的视觉残留效应显现一帧帧渐变的静止图像,形成视觉上的活动图像。
电视系统发送端把景物的各个微细部分按亮度和色度转换为电信号后,顺序传送。在接收端按相应几何位置显现各微细部分的亮度和色度来重现整幅原始图像。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电视迅速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
5、网络
网络会借助文字阅读、图片查看、影音播放、下载传输、游戏、聊天等软件工具从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方面给人们带来极其丰富的生活和美好的享受。
3. 现代信息传播有哪些工具它们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古代:烽火、驿传
现代:电话、信、电子邮件
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
1.用候鸟,特别是鸽,雁等作传输工具
2.作内馅的方式,如藏在鱼肚,饼类,包子等
3.以特殊声音,如钟声,鼓声,鞭炮声等
4.以灯光,火光,如孔明灯.烽火台等
5.还有其他记号,摆设等,如诱敌的记号
现代信息传递的方式:
1.有线通讯传输,如电话,传真,电报,电视等
2.无线通讯传输,如对讲机,BP机(以淘汰),移动电话,收音机
3.数字通讯传输,最熟悉的,连网的电脑,数字电视
4.纸张通讯传输,如书信,报纸等
王命传龙节
战国时楚国的信节。青铜制,长条形,首端刻铸龙形纹饰。正背两面分镌“王命、命传、赁一棓、饮之”,共九字。此种铜节已发现多枚,凡因公事往来之持之可以宿止驿传,并得饮食。
十万火急将军令
西夏铜牌有信牌、内宿待命铜牌、守御牌三种形式。图中铜牌为信牌,也称军令牌,为铜质合套式,由上盖和下底两部分组成。整体为上方下圆,上方有长方形穿孔,可系绳或用皮带固定在身上,使行军或传递命令时不易丢失。
圆形部分直径15厘米,圆盖边有0.6厘米的半圆边圈,中间镌有正楷西夏文“敕然马焚”(汉字释为“火急驰马”)4字,圆盖下边部分平展光滑,牌的另一面上半部分外圈也有一个宽0.6厘米的半圆圈,牌中刻有四连忍冬花卷草饰纹,可插入有文字的铜牌中。铜牌的制作工艺相当精致,铜质密度很好,没有砂眼,外表规整美观。据考证,西夏人着《文海》对“信牌”释曰:“迅速紧急之燃马上用,故名信牌”,说明此牌为紧急军务即十万火急时传达军令的专用符牌,是西夏军队中官职级别较高者才使用的。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宋军在元丰五年(1082年)六月同西夏的战争中,斩西夏“统军威明墨沁威,副统军阿布雅,得铜印,起兵符,兵马军书,并获蕃丁头凡三十八级,诏以印符契兵马军书来上”。这里所说的“兵符”即为“符牌”或为调军专用的“军令信牌”。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系统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信息传递就已见诸记载。乘马传递曰驿,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位于嘉峪关火车站广场的“驿使”雕塑,它取材于嘉峪关魏晋壁画墓,驿使手举简牍文书,驿马四足腾空,速度飞快。此砖壁画图于一九八二年被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作为小型章邮票主题图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关是中国信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秦汉时期,形成了一整套驿传制度。特别是汉代,将所传递文书分出等级,不同等级的文书要由专人、专马按规定次序、时间传递。收发这些文书都要登记,注明时间,以明责任。
隋唐时期,驿传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唐代的官邮交通线以京城长安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直达边境地区,大致30里设一驿站。据《大唐六典》记载,最盛时全国有1639个驿站,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共二万多人,其中驿兵一万七千人。邮驿分为陆驿、水驿、水路兼并三种,各驿站设有驿舍,配有驿马、驿驴、驿船和驿田。
唐代对邮驿的行程也有明文规定,陆驿快马一天走6驿即180里,再快要日行300里,最快要求日驰500里;步行人员日行50里;逆水行船时,河行40里,江行50里,其它60里;顺水时一律规定100到150里。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诗中写到“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幕及陇山头”。在这里他把驿骑比做流星。天宝十四载十一月九日,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当时唐玄宗正在华清宫,两地相隔三千里,6日之内唐玄宗就知道了这一消息,传递速度达到每天500里。由此可见,唐朝邮驿通信的组织和速度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宋代将所有的公文和书信的机构总称为“递”,并出现了“急递铺”。急递的驿骑马领上系有铜铃,在道上奔驰时,白天鸣铃,夜间举火,撞死人不负责。铺铺换马,数铺换人,风雨无阻,昼夜兼程。南宋初年抗金将领岳飞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从前线强迫召回临安,这类金牌就是急递铺传递的金字牌,含有十万火急之意。
1.用候鸟,特别是鸽,雁等作传输工具
2.作内馅的方式,如藏在鱼肚,饼类,包子等
3.以特殊声音,如钟声,鼓声,鞭炮声等
4.以灯光,火光,如孔明灯.烽火台等
4. 请你列举出三种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______、______、 ______.
代传递信息的工具有:万里长城上的烽火台,古代传递官文的驿站,贝尔制作的早期电话等;
故本题答案为:万里长城上的烽火台,古代传递官文的驿站,贝尔制作的早期电话
5. 数字化市场营销的传播与促销的工具与平台有那些
加推、微信、抖音等等。
加推的系统装备到销售手机里,自动生成每个人的名片、宣传册、案例库、文件夹等展示物料,不断推送文章、海报、视频、直播等传播物料等工具;还可以通过微信、抖音等方式。
数字化营销,便是指借助于互联网网络、电脑通讯技能和数字交互式媒体来实现营销意图的一种营销方法。
6. 今天我们生活中的传媒工具有哪些说说他们的特点
纸媒、电脑、手机、电视。
纸媒公信力高容易被大众认可。
手机媒体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最大的优势是携带和使用方便。广播电视在传播手段上呈现出更为生动丰富和快捷方便的特点。
7. 我们生活中的传媒工具有哪些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有是什么
报纸,网络,杂志。。。
共同点:传播消息
不同点:价值,费用,传播速度不一样.
利用 手势、旗语、烽火,等直接简捷直观的互动方法
包括信件、绘画,文字、符号、印刷品、和摄影作品等。
电话,唱片,电影,广播,电视,手机通讯,等等。
互联网传媒
共同点:1、监测社会环境 2、协调社会关系 3、传承文化 4、提供娱乐
不同点:传播速度 价值 费用
8. 中国历史上从古至今的传播工具是什么
从古至今最重要的传播工具是文字,声音、图像等媒体传播手段的出现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9. 情感接触类的主要传播工具是
情感传播和理性传播。
理性传播是传播的一种形态,是指传播主体采用理性思维,以理性思维逻辑为架构的传播活动,所有传播活动均按理性认知和模式来建构。与理性传播的理智、客观相比,情感传播的活动主体的思维采用情感逻辑的结构和指向方式,通过情感传播主体活动影响传播受体,以情感为基础和传播纽带力求达到传播活动的目的和需求。
传播主体的主观意志和情绪色彩决定了情感传播内容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能够依据传播活动现场重新调整语境及传播内容,使诗性(形象)语言的传播更为直接,也更为随心、随性、率真,更具审美情怀。为了拉近与受众的情感,可在传播时有限度地阐发自己的主观意识。
10. 人与人沟通传播器包括哪些
人与人沟通传播器包括哪些?
当我们的问题涉及“模糊不明”的情况,或触及敏感地带的时候,对方可能因为固有的习惯而沉默下来,变得抽离并停止沟通,甚至变得烦躁。以下为大家提供四种奇妙的工具,无论你的客户对这个问题如何抗拒,都能够打开沟通的川流。
工具一:语言柔顺剂
我们之前说过,当一个人感觉你对他是真诚的关心、理解和尊重的时候,最深层的亲和就建立起来了。在沟通中,一个挑战性的问题,或者直接的提问,会破坏已经建立的亲和和信任关系。
例如,想象你正在参加一个聚会,结识新朋友,找点乐子。一个你并不太认识、只说了几分钟话的男士突然问:“你明年的愿景是什么?”你会对他说什么?对这个问题你会有什么感觉?你会跟他分享最深层的事实吗?如果你有点像我,可能会寻思:他为什么会问这种问题?可能你会想:“这是谁啊?他打算干什么?他想向我推销什么吗?”你可能只会防备起来,而不会对一个刚刚认识的人开放,不会诚实而直截了当地回答这样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在问出一个有挑战的、刺激性的,或者可能被当作冒犯的问题的时候,如果你在对话中使用语言的“柔顺剂”,就会继续保持并增强亲和关系。例如,不要像上文中的男士那样直白地问“你明年的愿景是什么?”,换种说法,可以这么问:“你知道,我很好奇,你看起来是个很有趣的人,跟你讲话真的很享受。我在想,你介不介意告诉我你明年的愿景呢?”
注意,提问之前所有这些话都是为了创造一个放松的环境,将问题变柔软。这种提问的方式不会激起他人的自我保护反应。实际上,让客户感觉到,你希望与对方真诚地分享一些东西,而不要让对方怀疑有暗藏的意图,或在兜揽生意。
在提任何有关个人的,或者带有侵入性问题的时候,语言柔顺剂会表达我们对对方的尊重。就像我们在请求对方的允许,看是否可以提问这个问题。高效的沟通者会采用教练的方法,使用语言柔顺剂,并关注结果。通常,如果柔顺剂使用得当的话,对方会放松下来,感到教练是真正对他们感兴趣,而不是为了挑战或是操控他们。
情绪脑和大脑网状结构会非常迅速地察觉出危险和威胁,包括警惕人们声音、语调和词语中的威胁。使用语言柔顺剂,会减轻甚至消除问题中包含的威胁感。一个转化式的沟通者会有技巧地使用语言柔顺剂,这时对方就会放松下来,对话就会开始顺畅。
柔顺剂举例:
·你介不介意我问一下你对……的看法?
·我很想听你的看法,你对……是怎么想的呢?
·我能不能问问你……?
·我很好奇,你介不介意告诉我……?
·你能不能告诉我,我真的很想知道……
·如果我说错了,就请你纠正,不过……
·我在想你能否告诉我……
·你跟我说话的时候,我想到……
·你有没有注意到……
·你有没有意识到……
·这很有意思,你认为……
·你介不介意告诉我……
·我有个问题,能问问你吗?
工具二:回放的精致艺术
回放就是给对方反馈或者总结收到的信息,由此找出关键点。它是复述关键点的技巧,通常使用对方用过的一些词语,并配合声调的变化和身体语言。
回放能建立亲和感,因为对方会感受到你尊重他/她的时间,感觉到你很想听到他/她说的关键信息。一个人无意识的语言会准确无误地告诉我们他/她的感受。当我们回放给对方时,要用他们自己的词,再说一遍他们说过的话,匹配各种音调,总结对方的关键点,都会表明你理解他们,理解他们的感受。
回放与演绎或概括类似,但又有不同。当你使用对方的价值观词汇,表明你理解他们的主要意思时,人们会特别高兴。人们会用一些特定的词汇,将他们内在的世界用语言表达出来。聆听对方的关键词,准确使用这些词。使用对方强调最多、感受最深的词。如果你还没清楚地了解这个人,就依据对方的回应,不断调整你自己的反应。
如果你对这个人的观点感到迷惑,或是不清楚对话的方向,那么,回放这些话来澄清,或者让对方来给你回放。在对话中,回放能给你几分钟来重新组织想法,回想说过的话,同时发现下一个重要的问题。
回放短语举例:
·那么对你来说……
·换句话说,就是……,对吗?
·那么你告诉我的是……,我说得对吗?
·那么你说的是……,我的理解对吗?
·看看我理解对了没有……
·现在能让你清晰的是……,对吗?我说全面了吗?
·你告诉我的是……,如果我说错了,请纠正我。
·让我们回放一下……
工具三:提前说明目的
如果你跟对方解释一下问这个问题的原因,那么即使是问刺激性、挑战性的问题,也可以保持住深层的亲和关系。在提问之前告诉客户你提这个尖锐问题的原因,这是很适当的,也显示出你对对方的尊重。这样一来,客户就会放松下来,理解为什么问这个问题是合适的,这个问题又如何能够支持他/她得到想要的成果,这样他们就不会困惑、紧张,或激起防卫意识,感到被冒犯。
如何说明目的举例:
·为了让你能够在对话中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我可以问一下……?
·为了解决你当下的顾虑,你能否告诉我……?
·为了找到问题的核心,我能否问一下……?因此……
·能不能请你跟我说一下……以便你能很快找到解决方法?
·我能不能问一下……以便你能做出决定?
有效沟通的四大工具
工具四:进入教练位置的广阔空间
第四个工具是教练位置,这意味着你要从谈话的内容里抽身出来,进入抽离位置。在这个位置上你是放松的,能纵览对话的全局,而且放弃控制的念头。在教练位置上,你概览对话的语境,放弃从特定的对话内容中取得结果的想法。这是最综合、最重要的一个亲和技巧,因此,在《教练的艺术与科学:流动》(第三本书暂定名)中有一章专门来讲它。
现在,我们要看看教练位置所带来的力量,它能生成温和的语调,令人放松的尊重,以启动真正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