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具五金 » 木牛流马工具多少钱
扩展阅读

木牛流马工具多少钱

发布时间: 2022-05-06 01:24:06

㈠ 木牛流马是什么东西

木牛与流马是同一种运输工具,以称作木牛较为适宜。它是由人力推动的四足行走的木质运输工具,自重约 50公斤,载重约200公斤。利用杠杆原理省力,人肩负重在0-75公斤左右有规律地变化。它能在山地和泥泞路面等真牛可以通行的路面上行走,这是圆轮车不能相比的。在路况较好时,圆轮车比木牛流马要实用得多,这是木牛流马不能普遍使用以至失传的一个主要原因。

关键词

三国志通俗演义 木牛流马 运输工具 四足步行 杠杆原理

⒈ 木牛流马概述

木牛流马是否存在,古籍记载的木牛流马是否真实,对此争论颇多,笔者以《三国志通俗演义》卷之二十一记载的木牛流马造法为主,结合《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等有关资料进行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绘出了图纸并造出了模型。认定木牛流马真实可信。笔者自信已揭开了木牛流马之谜。请有关专家学者等同志给予审阅鉴定,欢迎赐教。

1.1 根据古籍记载可以制造出真正的木牛流马

笔者根据《三国志通俗演义》卷之二十一“孔明造木牛流马”原文,可以造出木牛流马,而且有大同小异的几种模式。本文优选一种模式,根据原文提供的名称和数据绘制了木牛流马轮廓图、名称图、尺寸图和行走示意图,另外制作了模型。这个模型可以载重并进退自如。

这个木牛流马模型是根据《三国志通俗演义》原文描绘的外貌和提供的数据制造出来的,各主要部分名称和尺寸完全出自原文,只为本文说明的需要增添了几个名称,并推算出几个尺寸。模型与原文的吻合,有力地证实了木牛流马的真实性。请参见图1《木牛流马外貌示意图》,图2《木牛流马步行示意图》,图3 《木牛流马部件名称图》,图4《木牛流马尺寸图》,图5《木牛流马脚孔轴孔尺寸图》。

1.2 木牛流马有实际应用价值

本模型的木牛流马是四足行走的酷似真牛的运输工具。由于是四足行走,用于不平坦路面和泥泞路面都能行进,这是圆轮(独轮或四轮)车难以行进或不能行进的路面,由于是四足行走,不易滑倒,在坡上停住后可以自动“刹车”,这些优点使它适宜于山地运输。

木牛流马的使用能做到“牛不饮食”是又一大优点,在战争中运输粮草,真牛真马要消耗粮草,使得运输的粮草没有运到目的地,就消耗了一部分。而且真牛真马在没有运输工作时照常消耗粮草,这是真牛真马运输粮草的一大缺点。运输时间越长则耗粮越多,这个缺点更为突出。用木牛流马运输粮草,它本身不消耗粮草,很好的克服了真牛真马这方面的缺点,这是木牛流马取代真牛真马运输粮草的又一依据。

由于木牛流马*人力驱使,驾牛人是要消耗粮草的,这是人力运粮草的一个缺点。但人力运粮有其优点:一是驾牛人也是战士,可以保护粮草,减少专门的护粮队伍。二是驾牛人在没有运粮任务时可以调往战斗部队;三是利用休闲的战斗部队去运粮,非常经济合算。

木牛流马能使“人不大劳”,是又一优点。木牛流马的设计应用了杠杆省力原理,驾牛人肩负重量为总重量的0-30%。当总重量为250公斤时,驾牛人肩负重量为0-75公斤。这个负重量对于古人来说是不难的,的确是“人不大劳”。但相对于圆轮车在平地行进的负重量来说,还是显得过重,这是木牛流马不能普及以至失传的又一原因。

以上说明,木牛流马在山地运输粮草能够“进退自如”、“人不大劳”、“牛不饮食”。因此在山地运输方面有实际应用价值。

1.3 木牛流马是一种而不是两种运输工具

理由之一是,在古籍中很少单独提到木牛或流马,多是合称木牛流马。理由之二是,原文中单独列出了造木牛之法和造流马之法,但造木牛之法只描绘了木牛的外貌,没有提到制造数据。正好相反,造流马之法只有制造用的数据,而没有外貌的描绘。如果将它们合二为一,正好组成一个整体,既有外貌的描绘,又有制造的数据。也只有将木牛和流马的造法看成是同一种运输工具的造法,才能证实木牛流马的真实性。《三国志》有“流马尺寸之数”一句,更能说明后段只是“尺寸之数”。

在造木牛之法的原文中,提到了牛的特征——牛角,加之行进速度如牛之慢而无马之快,可以认为原始设计为木牛,只是后来才称为流马。
参考资料:网易

㈡ 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究竟是什么样的运输工具

诸葛亮从汉中北伐华夏,时期需求经历秦岭九道,路途遥远运粮不容易。经历三次北伐后,诸葛亮创造了木牛流马,很好的处理了运粮麻烦,支持起了第四次和第五次北伐。那末木牛流马究竟是什么样的运输工具,可以起到云云巨大的影响?

据中科院专家考据,诸葛亮创造的木牛流马实在就是独轮车

你好,我是木牛流马!

作为一个理工科大叔,听到这个专家论证,我的心里是解体且拒绝的。

《三国志·诸葛亮传》:“亮性善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三国志·后主传》:“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十二年春,亮悉群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关于渭南。”

从《三国志》纪录来看,木牛流马应该是两样工具:陈寿撰《三国志》笔墨明晰,一针见血,若都是独轮车没需要冠以“木牛”、“流马”区别对待。诸葛亮北伐那末屡次,加起来也不外二百来字,三国很多人连传都没有,木牛流马的描绘笔墨比陈到都多。假如木牛流马真是独轮车,陈寿不会纪录这个事,要晓得秦代时就有独轮车的纪录——鹿车,即便是改进版的鹿车也不会特地去纪录,最多在地方志或许县志纪录下。

并且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用新科技木牛运粮,曹魏一方以至发作误判:诸葛亮没有辎重,不久就会退军。以至一些重臣煽动曹睿烧上?的麦子,烧完诸葛亮抢不到麦子就会退了。

裴松之注《三国志·明帝纪》引魏书曰:初,亮出,议者以为亮军无辎重,粮必不继,不击自破,有为劳兵;或欲自芟上?附近生麦以夺贼食,帝皆不从。前后遣兵增宣王军,又敕使护麦。宣王与亮对峙,赖得此麦以为军粮。

魏国那末多重臣,没有人认得独轮车(某些人嘴里在工程学成就超越诸葛亮一百倍的马钧现在就在朝中啊)?就算不晓得鹿车,固然这个运输安装只有一个轮子,可是轮子板子麻袋人力推进,我以为魏国斥候仍是能判别出来那是运粮的辎重。固然专家们能不能判别出来,我就判别不出来了。

来转我舌头啊

裴松之注《三国志·诸葛亮传》引魏氏年龄曰:亮作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皆有条章,以训厉臣子。又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

比照诸葛亮的另外一创造——损益连弩,陈寿的描绘和定名十分到位:损益者,增减也;连,相接而不时。也就是说陈寿把这类弩弓定名为可以增减的接连不时发射的弩。固然古人对诸葛连弩的道理还在争辩,对“损益”为什么解还在争辩,但至多可以一定这是一种弩——固然诸葛亮事先叫这类弩为元戎,但陈寿仍然称谓为损益连弩。

也就是说,即便木牛流马真的是独轮车,且魏国无人看法独轮车,且陈寿晓得这是独轮车了以后还保持要纪录,那末我置信陈寿会纪录相似:XXX车。有轮有板,鹿车在前,依陈寿行文作风,一个“车”字一定跑不了。

终极陈寿以“木牛流马”来纪录,置信只会有一个缘由:道理太庞大了且不是以复杂的滑动来省力,陈寿搞不懂,只能以原文定名。说木牛流马是“独轮车”,“扁担车”,“滑轮飞盘”的,我以为仍是歇歇吧;不只小看了诸葛亮,也蔑视了陈寿,更未曾分离史实——没有一处有“轮”,也无一处有“车”,却是行走用“步”,满篇“足脚”!

裴松之注《三国志·诸葛亮传》引亮集载作木牛流马法曰:“木牛者,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着于腹。载多而行少,宜可大用,不成小使;特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也。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脚,横者为牛领,转者为牛足,覆者为牛背,方者为牛腹,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细者为牛鞅,摄者为牛?轴。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载一岁粮,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流马尺寸之数,肋长三尺五寸,广三寸,厚二寸二分,附近同。前轴孔分墨去头四寸,径中二寸。前脚孔分墨二寸,去前轴孔四寸五分,广一寸。前杠孔去前脚孔分墨二寸七分,孔长二寸,广一寸。后轴孔去前杠分墨一尺五分,巨细与前同。后脚孔分墨去后轴孔三寸五分,巨细与前同。后杠孔去后脚孔分墨二寸七分,后载?w去后杠孔分墨四寸五分。前杠长一尺八寸,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后杠与等版方囊二枚,厚八分,长二尺七寸,高一尺六寸五分,广一尺六寸,每枚受米二斛三斗。从上杠孔去肋下七寸,前后同。上杠孔去下杠孔分墨一尺三寸,孔长一寸五分,广七分,八孔同。前后四脚,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形制如象,?长四寸,径面四寸三分。孔径中三脚杠,长二尺一寸,广一寸五分,厚一寸四分,同杠耳。

看累了吧,来一段笑话让你开心乐一下:

我们还是离婚吧

老李嗜酒如命,而且每喝必醉。妻子生气地说:“你再喝酒,咱就离婚,看我说话算数不!”老李真的两天没有喝酒,第三天晚上,妻子下班回来,见丈夫在屋里踱来踱去,便问:“你不做饭,又想啥呢?”老李说:“我想,我们还是离婚吧!”

㈢ 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有什么用途

木牛牛马就是一种交通运输工具,关于他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单轮木板车,还有一种就是轮式车,它的作用主要就是运输粮草。在那个交通运输非常困难的时期,诸葛亮能创造出这种东西,简直就是奇才。

诸葛亮可以说是才智多谋,非常的聪明,其实脑洞也特别的大,但是在那种情况下,这种交通工具,是否是真的好用,还不得而知,但是能发明出这种东西,已经是非常厉害了。

㈣ 诸葛亮发明的交通工具“木牛流马”到底是什么

三国时代,诸葛亮的蜀军与曹军在祁山对峙,山区险峻,运输粮草不易,诸葛亮利用木牛流马,作为运输粮草的工具,解决运粮的困难。



是否有轮无轮,在下以为有轮!因在西汉末期,已有独轮车的出现,称之为“鹿车”。至三国时期,诸葛亮加以改进,便成了“木牛流马”。

㈤ 诸葛亮发明的交通工具“木牛流马”到底是什么呢

《三国演义》中的木牛流马一直是个谜,让无数人为之痴迷。这种独特的运输工具,是诸葛亮在北伐时,为解决大军粮草的运输而发明的,其载重量在四百斤以上,行程可达三十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运输工具失传了,至于木牛流马究竟是种什么样的工具,千百年来人们看法各异,争论不休。

第三种意见认为,木牛流马是种独轮车和四轮车。木牛有前辕,一脚四足,一脚便是指一个大车轮,四足是前后两旁所装的四根木柱;流马前后四脚,即改良的人力四轮车。结合蜀地的环境,从川西到秦陇地区,沿途既有平原又有山地,尤其是出川的蜀道,又窄又险。木牛载重量大,行进缓慢,比较适合在平缓的道路上运行;流马有四轮,专门用于山区的运输,尤其是过栈道时,方便通过。

如今民间制作的木牛流马多种多样,各学者对木牛流马的解释也不尽相同。只是有一点疑问,假如木牛流马真的如此好用,应该被大力推广而广泛流传,却为何会失传。看来木牛流马的使用也是有相当的局限性。

㈥ 独特的运粮工具木牛流马是谁发明出来的,具体是这么用的

众所周知,神算子诸葛亮还是三国时期着名的发明家。他独创的“八阵图”,被誉为神奇的阵图。同时,他还发明的连发的弩弓,成了战场上神武器。而他在北伐曹魏时发明的木牛流马同样是他的成名作,因为他解决了蜀中长途跋涉运粮难的问题。



至于为什么会在后来没有全面推广下去,那是因为后来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朝廷和百姓对道路的重视,修的道越来越宽越来越平,同时又发现圆的车轮更实用更快,农村普遍使用的独轮车和两轮板车就是后来的改进版和创新版。木牛流马因为极其“笨重”,后来便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㈦ 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到底是一种什么玩意干什么的

诸葛亮,绝代风华,上知天文下小地理,神机妙算,博古通今,更因赤胆忠心而流芳千古,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是为后人所称赞,所传颂。



现代版木牛流马。

但这一工艺已基本失传,诸葛亮的智慧少有人能及,以致在不全的制作方法中少了精髓,因而难以复制。当然,因此也多了很多的遐想与创造的空间,留给世人去探索专研。也由此可见,古人的智慧是令人佩服的,少了科技,多了技巧,但同样的,其中意义便让人觉得非凡。致敬。

㈧ 木牛流马

木牛流马之谜

1700多年前,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可是,木牛流马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运输工具呢?千百年来人们提出各种各样的看法,争论不休。

查考史书,《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三国志·后主传》记载:“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上述记载明确指出,木牛流马确实是诸葛亮的发明,而且木牛流马分别是两种不同的工具,从木牛流马使用的时间顺序来看,先有木牛,后有流马,流马是木牛的改进版。

给《三国志》作注的南北朝时期的裴松之,在注中引用了现在已经失传的《诸葛亮集》中有关木牛流马的一段记载,对木牛的形象作了描绘,对流马的部分尺寸作了记载,但是因为没有任何实物与图形存留后世,使得后人对木牛流马的认识始终是凤毛麟角、云山雾罩。

诸葛亮造出木牛流马200年后,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天才祖冲之据说造出了木牛流马。《南齐书·祖冲之传》说:“以诸葛亮有木牛流马,乃造一器,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他同样也没有留下任何详细的资料。

但是关于祖冲之造出木牛流马的记载为自动机械的观点提供了佐证,这是关于木牛流马的一个主要观点,认为三国时利用齿轮制作机械已为常见,后世所推崇的木牛流马,应该是一种运用齿轮原理制作的自动机械。

在陕西省汉中市勉县的黄沙镇,史料记载这里是诸葛亮当年造木牛流马的地方。据考证,诸葛亮当年在8年北伐中,木牛流马总共用过3次,木牛流马就是从这里出发,走过250公里的栈道,到达前线祁山五丈原。

当地的老人向我们描绘了传说中的木牛流马:“木头做的马头,再有其他零星的小块组成马身子,再组上马腿,肚子中间安上齿轮,木马后边有一个扳手,操作时一压走一步,再一压走一步。”从这个传说中可以看出,木牛流马是有齿轮的,而且似乎也运用了杠杆原理。

前不久,在河北省泊头有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梁国君说他自己就复原了木牛流马,而且非常成功。我们的记者抱着极大的兴趣专程去那里看了看。

梁国君做的木牛流马形状都是四条腿,肚子中空,可以载重物的木制机械。按下和抬起马的脖子,流马就会迈开腿行走;木牛是通过按压后面的双辕行走。据梁国君介绍,他做的木牛流马在原理上与史料记载相符:“‘木牛牛仰双辕,流马形制如象。’木牛后面有一个长长的省力臂,就是双辕;流马的省力臂就是它长长的马脖子,就是形制如象。”更为巧妙的是,梁国君在他的流马上实现了暗锁功能,把舌头扭转,马头就被锁住,就无法行走,这一点跟《三国演义》中的描绘非常吻合。
但是梁国君复原的木牛流马遭到另一派的反对,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博物馆馆长、陕西省三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郭清华认为,木牛流马不可能是四条腿的:“栈道是木板铺的,中间的缝隙宽窄不一,四条腿怎么能在带缝隙的板上走呢?就是在非栈道的道路上行走,它也是爬坡的,需要前面拉,后边推,四条腿没办法拉也没办法推。所以木牛流马肯定是带轮子的。”

郭清华为什么认为木牛流马应该是带轮子的呢?这也能从史料记载上找到依据。郭清华认为,木牛流马应该是四轮小车:“制木牛流马法里,介绍流马的时候说,流马有前轴和后轴。大家都知道装轮子的才叫轴,一个轴装两个轮子,所以我认为它应该是四轮。”

木牛流马究竟是带轮子的还是四条腿的呢?北宋的陈师道有下面一段文字记载:“蜀中有小车,独推载八石,前如牛头;又有大车,用四人推,载十石,盖木牛流马也。” 宋代高承写的《事物纪原》中也有记载:“木牛即今小车之有前辕者;流马即今独推者。” 清代满族水利专家麟庆也把当时水利工程中使用的土车说是陈师道记载的木牛流马:“土车,独轮料土,兼载稗编。蜀相诸葛亮出征,始造木牛流马,以运饷。今之土车独推,犹存储葛遗制。”木牛是有前辕的独轮车,流马是没有前辕的独推小车,这也是一种关于木牛流马的主要观点。但是即使是宋代的记载,也离三国时期有了1000多年,这种观点究竟有多大的可信度呢?

清华大学古文献研究所教授冯立升认为,木牛流马基本上可以定论是一个独轮车,因为综合各种史料和各种文献的证据来看,独轮车的可能性最大。

为了弄清三国时期栈道的情况,我们来到了褒河谷口,这里是褒斜栈道的起点,位于汉中市北20公里,1700多年前,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就是从这里起程把粮草运往前线。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古代的栈道非常平缓,并不陡峻。原来古代人开通褒斜栈道是非常聪明的,他们选择了在秦岭山中最缓的一条道路,不知不觉就上了山,然后不费劲就下去了。在这样的道路上四条腿的机械无论如何也比不上轮子的效率高,所以当时的木牛流马不太可能是四条腿的行走机械,而四轮车的可能性更小,因为四轮车作为转向控制是更难的,就是在平地上,四轮车的转弯都不是很灵便的,所以放到那个特殊的条件下可能性更小。

从栈道情况分析,似乎只有独轮车才最有可能是历史上的木牛流马。也许有人会问,如果木牛流马是独轮车的话,记载中,木牛是一脚四足,这个四足在独轮车里面怎么体现呢?还有就是一些部件的名称包括暗藏的机关如何解释呢?

《木牛流马》可能会打破常规定律:
我们都知道,《三国演义》上的木牛流马一直是一个迷,也让无数人为之痴迷。当时的生产条件简单,远不及现代,但是“木牛流马”的构造看起来简单易行,也符合当时的情况。如果当时把“木牛流马”写的神乎其神,也许我们很早就会把它当成神话的东西而弃之不顾了,但是就因为书上写的符合当时的情况,所以我们就不能不怀疑当时可能真的有木牛流马的问世。可是时代的久远和小说的戏剧性让我们又有些一筹莫展。
就现在来说,“木牛流马”如果真的象书中所描述那样可以不吃不喝还能走,这显然是不符合现在科学上的能量守恒定律的。因为如果“木牛流马”要行走,必定会消耗能量,当时当时肯定没什么石油、天然气之类的能源物质,它又不吃不喝,它从那里得到能量?这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如果要造出象小说里描述的那种木牛流马来,就必须抛弃现在的“能量守恒”定律。同样,要造出“木牛流马”也必定会打破影响我们数代的“能量守恒”定律,必定是一个另世界瞩目的事迹。历史上有无数个迷团需要我们去解决,这可能只是一个虚构的物品,但是在迷团未揭开之前,谁也不能否认它的存在。

㈨ 诸葛亮发明的神器,“木牛流马”究竟是怎样一个东西呢

诸葛亮从出茅庐到帮助刘备夺取益州,出了很大的力,建了很多的功。益州素来以天险而着称,大诗人李白曾就感慨“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因此刘备占据蜀地非常容易防守,敌军想要入侵也只有那么几条路能进来,而且都是险路。但同样有一个问题,就是从蜀地出征也是同样的艰难,特别是粮草补给特别缓慢,这极容易造成军队缺粮。后来诸葛亮深入研究,终于发明了一种神器:木牛流马!

至于时至今日为何有这么多不同的说法,很多人认为主要是诸葛亮生前毁坏了所有的木牛流马,怕别人学了去,没有留下让后人使用,这就导致只能依靠推测来研究木牛流马。但具体是什么原因,恐怕现在也不好说,毕竟过去这么长时间,考证的难度也不小。

㈩ 诸葛亮发明的独特运粮工具木牛流马究竟是如何操作的

三国距今已经一千八百年左右,因为时代久远,木牛流马的究竟是什么,它的构造是怎么样的,是如何操作的都已经失传,后代关于木牛流马制作流程有不同的说法,现在比较主流的说法是木牛流马其实就是民间常用的独轮车。

因为年代久远,史书记载的有缺失和谬误,木牛流马的制作工艺就成了一个谜,很多历史迷们根据史书中提供的一些线索来复原木牛流马,复原的工艺品各不相同,现在比较受大多数人认可的是:木牛就是前面有车辕的独轮车,流马就是前面没有车辕的独轮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