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5克茶叶相当于多少勺(家里用的不锈钢勺)
乌龙茶就是常说的铁观音、大红袍等半发酵茶,是中国功夫茶的代表。5克铁观音也就是1勺。铁观音比较沉。
高档的绿茶通常用85℃左右的水来冲泡,过热的水易使茶汤鲜爽味下降。铁观音等乌龙茶最好用沸水泡,茶香更好;紧压黑茶如普洱饼茶也可以考虑煮茶,这样可以使普洱茶中特色的品质成分充分浸出。
泡花茶和乌龙茶时盖盖较易泡出茶香,泡绿茶时盖盖反而会影响到香气的纯正。
(1)一般取茶叶的工具是多少克扩展阅读
品饮乌龙茶不仅对人体健康有益,还可增添无穷乐趣。但有三忌:
一是空腹不饮,否则感到饥肠辘辘,头晕欲吐,人们称是“茶醉”。
二是睡前不饮,否则难以入睡。
三是冷茶不饮,冷后性寒,对胃不利。
这三忌对初饮乌龙茶的人尤为重要,因为乌龙茶所含茶多酚及咖啡碱较其他茶多。
❷ 茶叶盒装一般多少克
买茶叶一般送人的克数没有固定标准,不过市场上常见的茶礼包装一般为200g(一盒)、250g(两盒)、500g(两盒),在选择时一般可参考双数,即两盒或两罐,在克数上可选择250g、500g等,另外对于普洱茶、白茶一般为饼状,可选择双饼装。
送礼茶,虽然品质也要讲究,但一般更注重包装,但两者都不可忽略,以自己的实际情况为参考,其次在选择茶叶时,我们也可以参考以下需求:
1、可以根据具体的季节来送。例如春茶上市时节,可以送一些刚刚上市的新鲜绿茶;冬天较为寒冷,可以送一些红茶、黑茶之类的。
2、根据送礼对象的喜好,这个得自己去了解。例如有些人只喝某种茶,你要是送另外一种茶,即使再名贵,他也不会去喝的。
3、根据送礼的用途或与送礼对象的关系而定。例如只是亲朋好友间的轻送礼,就不要在包装上花太多金钱,买些好茶,简单包装就行;而如果是送领导或重要客户,可能就得“内外兼修”了,除了茶叶好,还得找个高大上的包装。
4、如果是送给对方喝的,可以多送散茶;而如果是给对方长期保存,那么可以送一些饼茶、砖茶之类的紧压茶,便于存储。另外不是所有茶都可以长期保存的,除了黑茶和白茶之外,其他茶类只有少数茶可以长期保存或越陈越香
❸ 沏茶的步骤,工具是什么
不很讲究的话,只需3样:杯子 茶叶 80度以上的滚水或沸水 把茶叶放入杯子,加入80度以上的滚水或沸水,这是比较大众化的沏茶的步骤.
讲究的话,那就得讲点茶道了,
中国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三种。
①煎茶
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最早记述于宋代,有“吃茶”之说。流行于唐代。 法门寺出土的金质茶具,展现了唐代人“吃茶”的情形。茶叶经烘干后碾成粉末,和水一起煮,在煮茶时有时会加入盐等调料,喝茶时与茶叶一起喝下,所以又叫“吃茶”。 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②斗茶
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其最终目的是品尝,特别是要吸掉茶面上的汤花,最后斗茶者还要品茶汤,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斗茶的最后胜利。
③工夫茶
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后来在安徽祁门地区也有盛行。工夫茶讲究品饮工夫。饮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两种,特别是待客,更为讲究。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反之,是为“三不点”。明代为十三宜与七禁忌。“十三宜”为一无事、二佳客、三独坐、四咏诗、五挥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会心、十二鉴赏、十三文僮;“七禁忌”为一不如法、二恶具、三主客不韵、四冠裳苛礼、五荤肴杂味、六忙冗、七壁间案头多恶趣。
茶道用具
[1]1、置茶器 ① 茶则:由茶罐中取茶置入茶壶的用具。 ② 茶匙:将茶叶由茶则拨入茶壶的器具。 ③ 茶漏(斗):放于壶口上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散落壶外。 ④ 茶荷:属多功能器具,除兼有前三者作用外,还可视茶形、断多寡、闻干香。 ⑤ 茶擂:用于将茶荷中的长条形茶叶压断,方便投入壶中。 ⑥ 茶仓:分装茶叶的小茶罐。 2、理茶器 ① 茶夹:将茶渣从壶中、杯中夹出;洗杯时可夹杯防手被烫。 ② 茶匙:用以置茶、挖茶渣。 ③ 茶针:用于通壶内网。 ④ 茶桨(簪):撇去茶沫的用具;尖端用于通壶嘴。 3、分茶器 ① 茶海(茶盅、母杯、公道杯):茶壶中的茶汤泡好后可倒入茶海,然后依人数多寡平均分配;而人数少时则倒出茶水可避免因浸泡太久而产生苦涩味。茶海上放滤网可滤去倒茶时随之流出的茶渣。 4、品茗器 ① 茶杯(品茗杯):用于品啜茶汤。 ② 闻香杯:借以保留茶香用来嗅闻鉴别。 ③ 杯托:承放茶杯的小托盘,可避免茶汤烫手,也起美观作用。 5、涤洁器 ① 茶盘:用以盛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盘子。 ② 茶船(茶池、茶洗、壶承):盛放茶壶的器具,也用于盛接溢水及淋壶茶汤,是养壶的必须器具。 ③ 渣方:用以盛装茶渣。 ④ 水方(茶盂、水盂):用于盛接弃置茶水。 ⑤ 涤方:用于放置用过后待洗的杯、盘。 ⑥ 茶巾:主要用于干壶,可将茶壶、茶海底部残留的杂水擦干;其次用于抹净桌面水滴。 ⑦ 容则:摆放茶则、茶匙、茶夹等器具的容器。 6、 其它 ① 煮水器:种类繁多主要有炭炉(潮汕炉)+玉书碨、酒精炉+玻璃水壶、电热水壶、电磁炉等。选用要点为茶具配套和谐、煮水无异味。 ② 壶垫:纺织品。用于隔开壶与茶船,避免因碰撞而发出响声影响气氛。 ③ 盖置:用来放置茶壶盖、水壶盖的小盘(一般以茶托代替) ④ 奉茶盘:奉茶用的托盘。 ⑤ 茶拂:置茶后用于拂去茶荷中的残存茶末。 ⑥ 温度计:用来学习判断水温。 ⑦ 茶巾盘:用以放置茶巾、茶拂、温度计等。 ⑧ 香炉:喝茶焚香可增茶趣。
·1.水与茶的比例 直接的反应就是茶的浓淡。浓淡要合适才好,使我们能够品赏到茶的色和香,同时,适当的浓淡对于茶叶中的 物质的浸出是有影响的,这不但影响到茶水的色、香,也影响到茶水对人体的影响作用。浓淡可以科学计测,但是平时没人去理会这一指标的,还是要靠自己把握,一般是宜淡不宜浓。大致上说,一般红绿茶,茶与水的重量比为1∶80。常用的白瓷杯,每杯可放茶 叶3克;一般玻璃杯,每杯可投两克。 2.泡茶的水温 对不同的茶要求用不同的水温,应视不同类茶的级别而定。但是我们经常不注意这一点,总喜欢用很烫的水来冲泡。一般说来,红茶、绿茶、乌龙茶用沸水冲泡还是较好的,可以使茶叶中的有效成分迅速地浸出。某些嫩度很高的绿茶,如龙井茶,应用80℃~85℃的开水冲泡,使茶水绿翠明亮,香气纯正、滋味甘醇。 3.浸泡的时间长短 一般也就是3到10分钟左右,不宜久泡。红茶要比普通的茶泡得更短一点。 4.杯子的用法 红茶一般有玻璃杯,其他常用白瓷杯。
具体按茶道的沏茶的步骤根据茶道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这方面我也并非专家,
请参阅>http://ke..com/view/47991.htm
❹ 茶叶的审评器具都有哪些
茶叶审评器具如下:
1、湿评台
等等。
❺ 25克茶叶大约是多少用什么容器来衡量
一泡铁观音茶叶一般是7克左右,差不多是4泡铁观音茶叶茶叶的量,一般都是用天平称的会精确点。希望能帮到您。
❻ 评茶用具专用的包括哪些
是品茶还是评茶。。估计楼主说的应该是评茶,品茶的用具很多很杂有品位的数不胜数,但评茶用具是专用的,质地要良好,规格要一致,力求完美,以尽量减少客观上的误差,评茶常用的用具,有下列各项。
审茶盘
供盛放茶样,便于取样冲泡及审查茶叶外观,形状及色泽,一般使用长方形及正方形,亦有使用圆形者,黑色容器,以无臭,无味的薄木板,塑料或金属制成,一般正方形的长,宽,高,分别为23,23,03公分,长方形的长,宽,高,分别为25,16,03公分,可盛放茶叶150-200公克,审茶盘亦有涂成白色者。
审茶杯
供茶叶冲泡开汤及评审茶叶香气用,一般使用白瓷制长筒型,有把手,有杯盖之茶杯,杯盖上有一小孔,在背柄对面的杯口上,有一小缺口成弧形或锯齿形,使审茶杯横搁在审茶碗上,仍易滤出茶汤,国际标准ISO 3103-1980 (E)所规范的标准审茶杯,规格为内径6.2公分,外径6.6公分,杯高6.5公分,误差范围6.1公分,杯盖上有一小孔,审茶杯的容量150+-4cc。
审茶碗
供茶汤之盛放,用来评审茶汤水色及滋味。一般亦使用白瓷制成。3103-1980 ISO (E) 所规范之标准审茶碗规格为外径9.5公分,内径8.6公分,碗高5.2公分,最大容量为200CC。
称量器
供秤取茶样用,一般使用秤茶专用的手秤,为一铜质衡器杆秤,一端系有半球形铜质圆盘,盘内有3.公克重的圆扁铜片一块,作为法码,另一端带尖嘴的椭圆盘,犹如小畚箕,用以秤取茶叶,若无手秤,另用天秤代用,目前亦有手携式小型电子秤可供使用。
定时器
供计量茶叶冲泡之时间,可使用定时闹钟或砂漏计。
网匙
用细密铜网或不锈钢制成,用以捞取审茶碗内的细碎茶渣。
审茶匙
供舀取茶汤品评用,一般使用银制或镍铜合金之长柄匙,容量 5-10cc.亦有使用白色瓷匙。
汤杯
可盛热水,供放置审茶匙,网匙之用。
茶渣桶〔吐茶桶〕
评茶时,用以吐茶及盛装茶渣与废弃之茶汤用,有圆形及半圆形两种,高80公分,直径35公分,半腰直径20公分,通常用镀锌铁皮制成。
烧水壶
铝制或不锈钢制,手提茶壶或电壶,〔容量5-8公升〕供烧开水冲泡茶叶用。
❼ 茶具中的一茶勺茶是多少克
标准茶道中的茶勺,对于全是芽头的茶来说,一般5克左右,比如毛尖,毛峰,雀舌,龙井一级以上,白毫,金骏眉一级以上,普洱熟茶散茶一级以上等等,这类茶都是比重比较轻的,因为茶豪比较多。
对于次级或者其他成团状的的茶来说,分量可能会更重。
对于泡功夫茶来说,不同地方的人喝茶习惯不一样,决定的是口感浓度不一致,所以取茶之前,可以询问一下客人的饮茶习惯,以便选取最适合的茶量,给客人泡出尽量适合他的口感。
❽ 如何计算茶叶的克数量
一小不锈钢勺约三克,一中勺约四克,一磁汤勺约6克,1市斤即一塑料袋包500克。
❾ 泡茶之前,你知道茶叶应取多少克重适宜吗
普通常用的盖碗,容量大约为150毫升,常规为5克的投茶量,绿茶要适当少一些,3克即可,而乌龙茶要相对多一些,7到10克为宜。但实际泡茶时没谁会去称茶叶多少克的,大多是凭感觉,因为有些茶比较细小,紧致,或者是茶饼茶砖一类的紧压茶,看起来一点点,实际分量也够了。而有些茶,比较蓬松,粗大,感觉已经放了很多了,实际上克重还不够。
不同茶的最佳投茶量用电子秤精确称量之后,放入150毫升的盖碗,大家可以直观地看到投茶量的多少。
二成满:
芽叶大,并且非常蓬松的茶,或者条索结连粗长的茶类,比如生普散茶,白牡丹散茶,凤凰单枞,大红袍一类,可以适当多放至七成满。
❿ 茶叶取样规定 取几件
取样件数按下列规定执行:1~5件,取样1件;6~50件,取样2件;50件以上,每增加50件增取1件。500件以上,每增加100件(不足100件者按100件计)增取1件,1000件以上,每增加500件(不足500件者按500件计)增取1件。
1:对一批茶叶品质的高低,关键在于取样,茶样的好坏也代表了茶叶的好坏。
取样是要从一批茶叶中,抽取代表整批毛茶或精制茶,品质特征的最低数量的茶样,作为评审茶叶品质或检验茶叶之用。取样是否正确,是否能代表整批茶叶的品质,是保证评审及检验结果,是否能正确的首要工作,由于茶叶具有不均匀性,要抽取能代表一批茶叶的茶样,需要十分谨慎
2:大包装茶在产品成件、打包、刷唛后取样时,应在整批茶叶包装完成后的堆垛中,从不同堆放位置随机抽取规定的件数。用取样工具在每件的上、中、下位置处各取出有代表性的样品约250克置于有盖的专用茶箱中,混匀。再将茶叶全部倒在洁净的塑料布上。用分样器或四分法逐步缩分至500~1000克,作为平均样品,分装于1~2个茶样罐中供审评用。
3:紧压茶 砖茶、饼茶取样时,应随机抽取规定的件数,逐件开启,再从各件内不同位置处,取出1~2个(块),除供现场检查外,单重在500克以上的留取3个(块),500克以下的留取5个(块),盛于密闭的容器中,供审评用。
4:在取样时如发现茶叶品质、包装或堆存情况等有异常表现时,可酌情增加或扩大取样数量,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必要时应停止取样。
5:采用四分法缩分茶样时,对混匀的茶样可先通过“十”字或对角划线,将茶样分为数量相当的4份,再分取相对的2份。如此重复进行缩分,直至获得需要的茶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