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代画家用来拨画的工具叫什么
画师--指对文人画家、宫廷画家的尊称,如扬州画师郑板桥、宫廷画师举烂郎团蔽世宁等
画工--指对普通民间会画画的人的称呼,一般是神仙像、年画之类的。
画正或漏匠--指对民间搞建筑、园林装饰绘画的人的称呼。一般是墙壁,走廊的彩绘故事画等
② 画中国画需要哪些工具
一、宣纸:
分生宣与熟宣,熟宣加了矾水,不容易受水,适宜画工笔画;生宣容易受水,适宜写意派的中国画。
二、毛笔:
分狼毫和羊毫,羊毫质地较软,狼毫较硬。必备大、中、小号。长锋容易画出婀娜多姿的线条,短锋落纸易于凝重厚实,中锋、短锋则兼而有之,画山水以用中锋为宜。又根据笔锋的大小不同,毛笔又分为小、中、大等型号。
三、国画颜料:
我国的绘画发展到唐代,以重彩设色为主流,自从宋代水墨画盛行以来,在文人标淡雅的趋势下,色彩的运用有逐渐 衰退的倾向;然而习画者应该对传统的绘画颜料有所认识,作多面性的发展,或与水墨作更佳的结合。
传统中国画颜料依其制色原料,主要可分为矿物颜料、植物颜料、金属颜料、动物颜料、人工颜料矿物性颜料从矿石中磨炼出,色彩厚重,覆盖性强
四、墨汁,砚台,洗盘,调色盘:
墨汁是不可少的,较好的墨汁例如一得阁墨汁,芳香,书写便利,不会发臭。洗盘也可以用其他盛水的物体代替。 砚台我国最有名的砚是歙砚和端砚。歙砚产于安徽歙县,端砚产于广东高要县。好的砚台。
一般书画选择各地产的砚台可以了,选择砚台主要择其石料质地细腻,湿润,易于发墨,不吸水。砚台使用后要及时清洗干尽,保持清洁,切忌曝晒、火烤。
五、毡子:
垫在纸张下画起来更干净。
③ 古代中国的作图工具有哪些
我国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得相当早而且成熟。先进的农业和手工业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其中不少包含着图形知识。包括测绘工具的制造和使用,图形概念的表现形式,土地等平面面积和粮仓等立体体积的计算等。
我国古代数学中的几何知识具有一种内在逻辑,这是以实用材料组织知识体系和以图形的计算作为知识的中心内容。
规、矩等早期的测量工具的发明,对推动我国测量技术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大禹在治水时,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穿着钉子鞋,经风沐雨,非常辛苦。他左手捏着准绳,右手拿着规矩,黄河、长江到处跑,四处调研。
大禹为了治水,走在树梢下,帽子被树枝刮走了,他也不回头看;鞋子跑丢了,也不回去拣。其实他不是不知道鞋子丢了,他是不肯花时间去捡。
正如有一句鞭策人心的名言:大禹不喜欢一贺友尺长的玉璧,却珍惜一寸长的光阴。
大禹手里拿的“准”、“绳”、“规”、“矩”,就是我国古代的作图工具。
原始作图肯定是徒手的。随着对图形要求的提高,特别是对图形规范化要求的提出,如线要直、弧要圆等,作图工具的创制也就成为必然的了。
“准”的样式有些像现在的丁字尺,从字义上分析,它的作用大概是与绳结合在一起,用于确定大范围内的线的平直。
“规”和“矩”的作用,分别是画图和定直角。这两个字在甲骨文中已有出现,规取自用手执规的样子,矩取自它的实际形状。矩的形状后来有些变化,由含两个直角变成只含一个直角。
规、矩、准、绳的发明,有一个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过程。这些作图工具的产生,有力地推动了与此相关的生产的发展,也极大地充实和发展了人们的图形观念和几何知识。
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了很好的技术平面图。在一些漆器上所画的船只、兵器、建筑等图形,其画法符合正投影原理。在河北省出土的战国时中山国古墓中的一块铜片上有一幅建筑平面图,表现出很高的制图技巧和几何水平。
规、矩等早期的测量工具的发明,对推动我国测量技术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秦汉时期,测量工具渐趋专门和精细。为量长度,发明了丈杆和测绳,前者用于测量短距离,后者则用于测量长距离。还有用竹篾制成的软尺,全长和卷尺相仿。矩也从无刻度的发展成有刻度的直角尺。
另外,还发明了水准仪、水准尺以及定方向的罗盘。测量的方法自然也更趋高明,不悄咐仅能测量可以到达的目标,还可以测量不可到达的目标。
秦汉以后测量方法的高明带来了测量后计算的高超,从而丰富了我国数学的内容。
据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的《周髀算经》记载,西周开国时期周公与商高讨论用矩测量的方法,其中商高所说的用矩之道,包括了丰富的数学内容。
商高说:“平矩以正绳,偃矩以望高,复矩以测深,卧矩以知远……”商高说的大意是将曲尺置于不同的位置可以测目标物的高度、深度与广度。
商高所说用矩之道,实际就是现在所谓的勾股测量。勾股测量涉及勾股定理,因此,《周髀算经》中特别举出了勾三、股四、弦五的例子。
秦汉时期以后,有人专门着书立说,详细讨论利用直角三角形的相似原理进行测量的方法。这些着作较着名的有《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数术记遗》、《数书九章算术》、《四元玉鉴》等,它们组成了我国古代数学独特的测量理论。
图形的观念是在人们接触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中形成的。人类早期是通过直接观察自然,效仿自然来获得图形知识的。
这里所谓的自然,不是作一般解释的自然,而是按照对人类最迫切需要,以食物为主而言的自然。人们从这方面获得有关动物习性和植物性质的知识,并由祈求转而形成崇拜。
几乎所有的崇拜方式都表现了原始艺术的特征,如兽舞戏和壁画。可以相信,我们确实依靠原始生活中的生物学因素,才有用图表意的一些技术。这不但是视觉艺术的源泉,而且也是禅运槐图形符号、数学和书契的源泉。随着生活和生产实践的不断深入,图形的观念由于两个主要的原因得到加强和发展。
一是出现了利用图形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专职人员。从旧石器时代末期的葬礼和壁画的证据来看,好像那时已经很讲究幻术,并把图形作为表现幻术内容的一部分。
幻术需要有专职人员施行,他们不仅主持重大的典礼,而且充当画师,这样,通过画师的工作,图形的样式逐渐地由原来直接写真转变为简化了的偶像和符号,有了抽象的意义。
二是生产实践所起的决定性影响。图形几何化的实践基础之一是编织。据考证,编篮的方法在旧石器时代确已被掌握,对它的套用还出现了粗织法。
编织既是技术又是艺术,因此除了一般的技术性规律需要掌握外,还有艺术上的美感需要探索,而这两者都必须先经实践,然后经思考才能实现。这就为几何学和算术奠定了基础。
因为织出的花样的种种形式和所含的经纬线数目,本质上,都属于数学性质,因而引起了对于形和数之间一些关系的更深的认识。
当然,图形几何化的原因不仅在于编织,轮子的使用、砖房的建造、土地的丈量,都直接加深和扩大了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成为激起古人建立几何观念的基本课题。
如果说,上述这些生产实践活动使人们产生并深化了图形观念,那么,陶器花纹的绘制则是人们表观这种观念的场合。在各种花纹,特别是几何花纹的绘制中,人们再次发展了空间关系,这就是图形间相互的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
考古工作者的考古发现证实,早在新石器时期,我国古人已经有了明显的几何图形的观念。在西安半坡遗址构形及出土的陶器上,已出现了斜线、圆、方、三角形、等分正方形等几何图形。
在所画的三角形中,又有直角的、等腰的和等边的不同形状。
稍晚期的陶器,更表现出一种发展了的图形观念,如江苏省邳县出土的陶壶上已出现了各种对称图形;磁县下潘汪遗址出土的陶盆的沿口花纹上,表现了等分圆周的花牙。自然界几乎没有正规的几何形状,然而人们通过编织、制陶等实践活动,造出了或多或少形状正规的物体。这些不断出现且世代相传的制品提供了把它们互相比较的机会,让人们最终找出其中的共同之处,形成抽象意义下的几何图形。今天我们所具有的各种几何图形的概念,也首先决定于我们看到了人们做出来的具有这些形状的物体,并且我们自己知道怎样来做出它们。其实这也是实践出真知的例证。我国古代也对角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能加以应用。据战国时期成书的《考工记》记载,那时人们在制造农具、车辆、兵器、乐器等工作中,已经对角的概念有了认识并能加以应用。《周礼•考工记》中说,当时的工匠制造农具、车辆等,“半矩谓之宣,一宣有半谓之,一有半谓之柯,一柯有半谓之磬折。”其中,“矩”指直角,即90度。由此推算,“一宣”是45度,一是67.5度,一“柯”是101度15分,而一“磬折”该是151度52.5分。不过这不是十分确切的。因为就在同一本书中,“磬折”的大小也有被说成是“一矩有半”,这样它就该是135度了。
各种角的专用名称的出现,既表现了在手工业技术中对角的认识和应用,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对角的数学意义的重视。它使我国古代数学以另一种方式来解决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
至于面积和体积计算知识的获得,与古代税收制度的建立和度量衡制度的完善有直接关系。
先秦重要典籍《春秋》记载鲁宣公时实行“初税亩”,开始按亩收税,“产十抽一”。《管子》也记载齐桓公时“案田而税”。这些税收制度的实施,首先要弄清楚土地面积,把土地丈量清楚,然后按照亩数的比例来征税。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经有丈量土地和计算面积与体积的方法。
先秦时期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后来集中出现在西汉时期的《九章算术》一书中,成为了数学知识的重要内容之一。
另外,从考古工作者在居延汉简中,也可以得到证明。这些成就在数学知识早期积累的时候已经逐步形成,并成为后来的面积和体积理论的基础。
④ 绘制国画的工具有哪些
国画是我国特有的一门民族艺术,宣纸则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国画除了可以绘制在宣纸上,还可以绘制于绢、帛、扇、陶瓷、碗碟和镜屏等物之上。其中绢本是将国画绘制在绢、绫等丝织物上。
毛笔是国画重要工具之一,毛笔以其笔锋长短可以分为长锋、中锋和短锋,其性能各异,绘画时要区别使用。除了笔以外,墨也是国画常用工具之一。我国古代制墨原料有油烟、松烟两种,制成的墨称“油烟墨”和“松烟墨”。
国画颜料是国画重要工具之一,是用来画国画专用颜料。传统国画颜料,一般分成矿物颜料与植物颜料两大类。
⑤ 古代作画有很多奇怪的用品比如熨斗,那还有什么其它有趣的用品
我们喜欢欣赏古代绘画,不仅因为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趣味。而且还能通过看画弄清楚作者的意图来理解诗歌和绘画并培养情趣。
床榻,在《韩熙载夜宴图》 中,我们可以看到宋代的床与榻。图中画的是帐床,三面环绕,床单覆盖,窗帘卷起,露出被子和角被,榻上有黑色行亩漆面被子,墙上装挂着肆颂装饰画,床上面坐着主人韩熙载与一位红衣客人。
⑥ 画国画需要哪些工具
1、笔。毛笔以其笔锋的长短可分为长锋、中锋和短锋笔,性能各异。长锋容易画出婀娜多姿的线条,短锋落纸易于凝重厚实,毛笔又分为小、中、大等型号。
2、墨。常用制墨原料有油烟、松烟两种,制成的墨称油烟墨和松烟墨。油烟墨为桐油烟制成,墨色黑而有光泽,能显出墨色浓淡的细致变化,宜画山水画;松烟墨黑而无光,多用于翎毛及人物的毛发,山水画不宜用。
3、纸。中国画在唐宋时代多用绢,到了元代以后才大量使用纸作画。中国画用的纸其它画种不同,它是青檀树作主要原料制作的宣纸,宣纸产于安徽泾县,古属宣州,故称宣纸。
4、砚。一般书画选择各地产的砚台可以了,选择砚台主要择其石料质地细腻,湿润,易于发墨,不吸水。砚台使用后要及时清洗干尽,保持清洁,切忌曝晒、火烤。
5、颜料。我国的绘画发展到唐代,以重彩设色为主流,自从宋代水墨画盛行以来,在文人标淡雅的趋势下,色彩的运用有逐渐 衰退的倾向;然而习画者应该对传统的绘画颜料有所认识,作 多面性的发展,或与水墨作更佳的结合。
传统中国画颜料依其制色原料,主要可分为矿物颜料、植物颜料、金属颜料、动物颜料、人工颜料。
6、调色工具:以白色的瓷器制品较佳,调色或调 墨应准备小碟子数个,除色以梅花盘及层碟较理想,不 同的颜料应该分开储放。
7、贮水盂:盛水作洗笔或供应清水之用,亦以白色瓷器制 的较佳。
8、薄毯:衬在画桌上,可以防止墨渗透将画沾污,铺纸后 画面也不易被笔将纸擦坏。
9、胶和矾:上石青、石绿、朱砂等重色时为防止颜色脱落 ,可用胶矾水罩上,矾有粉末状和块状,胶则有瓶装的 液状鹿胶与条状或块状的牛胶、鱼胶、鹿胶等,最好备 置一套杯、酒精灯,以便融胶调兑清水。
10、乳钵:粉状颜料粒子太粗时,需用乳钵研磨再置于烧杯中。此外挂笔的笔架、压纸的纸镇、裁纸的裁刀、 起稿的炭条、吸水的棉质废布、以及钤印用 的印泥、印章等皆可酌情备置。
(6)古代拨画的工具有哪些扩展阅读:
国画分类:
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按其题材和表现对象大致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界画、花卉、瓜果、翎毛、走兽、虫鱼等画科。
按表现方法有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设色又可分为金碧、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淡彩、浅绛等几种。
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以钩、皴、点、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表现手法,来描绘物象与经营位置。
取景布局,视野宽广,不拘泥于焦点透视;按表现形式有壁画、屏幛、卷轴、册页、扇面等画幅形式,辅以传统的装裱工艺装潢之。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
中国画的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等。
参考资料:
网络--国画
⑦ 古代画画的工具有哪些
问题一:古代绘画的工具有哪些啊,用于哪里,能具体点吗 中国绘画的发展与中国画材料、工具的关系并不像两条无变化的平行线,二者的关系时近时远.绘画工具、材料的发明、使用,演进变化除经验的积累外,绘画的变迁也产生了客观的影响;而绘画工具、材料的改进又会对绘画的发展,变迁产生反作用.二者可以说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关于绘画工具、材料的着述古已有之,北宋苏易简的《文房四谱》讲述了笔、墨、纸、砚的原委及故帆告事;单论纸、笔、墨、砚的着述,如宋晁贯之的《墨经》,米芾的《砚史》,元费着的《蜀笺谱》等.今人蒋玄獭⒂诜情都曾写过绘画材料史,资料相对丰富.但对于绘画与绘画工具、材料的关联性没态野明有作专门的探讨.纸首先..d.wanfangdata/Thesis/Y613591.《中国古代绘画技法、材料、工具史纲》,系业师陈绥祥先生选定题目,命为博士 学位论文,承三年来悉心督导,遂成本篇。全文计约一十五万余言。 本文所述,始于史前,终于清末,依通史常例,序为十章,各章分述绘画技法与 材料工具的发展状况,并于行文中兼顾二者关系。技法所述,以章法、笔法、墨法为 要点,兼及画法步骤、技法着述。材料、工具方面,述其材质、工艺、性能、品相, 并略记名工和着述。文中所及绘画种类,包括壁画、帛画、卷轴画、年画等,惟版画 因技法、材料、工具与其它画种区别较大,故尚未论列。 诸端史迹,寻其大要,可知中国古代绘画技法的历史,实际是从“无法”到“有 法”,再到“无法而法”的演变过程。同时,画工画、作家画、文人画的分野,技法又 各自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则。工具、材料的历史,是由简单到精致,由完全实用,逐渐 上升到更多的品格要求。总之,中国古代绘画技法与材料、工具的演变,各有所本, 又互为动因,形成五千年发展史。cdmdki/...08
问题二:古人写字画画的工具是什么 5分 毛笔,毛笔有大有小,有粗有细。
问题三:古代画家用来拨画的工具叫什么? 画师--指对文人画家、宫廷画家的尊称,如扬州画师郑板桥、宫廷画师郎世宁等
画工--指对普通民间会画画的人的称呼,一般是神仙像、年画之类的。
画匠--指对民间搞建筑脊孙、园林装饰绘画的人的称呼。一般是墙壁,走廊的彩绘故事画等
问题四:古代人画画用什么东西 原始人是使用碳粉调制的墨或者碳棒作为黑色颜料;以天然氧化铁(赤铁)作为红色颜料在岩石上作画;出现雕刻工艺后,开始使用刻刀、斧凿等工具进行刻石作画
问题五:绘画一般用什么工具 230分 绘画的工具有很多,在我国古代就有笔、墨、纸、砚之说,绘画的种类一样所需的工具、材料也就不一样。例如,中国画、版画、水彩画、素描、油画、漫画等等,主要绘画工具有:铅笔,毛笔、油画笔、橡皮、纸张、画布、画板、调色盘、调色板、颜料等等。
中国画简称“国画”。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国画是汉族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胶矾水、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
水彩画有专用水彩画颜料、水彩纸、定画液等。水彩笔依笔的形状可区分成圆笔及平笔两种,圆笔适合勾绘与描写,平笔适合平涂及画方正的块面、线条;另外还有专门画线条用的线笔及大面积涂刷的排笔。 一般水彩笔大小尺寸共有13种,是以号数来区分,由0、1、2……至12号,12号为最大。也有特别的小号00或000,视厂牌而定。国产的水彩笔大都以偶数号来区分,即0、2、4~20、22,最大也有24号的。画者可视画面大小及描写的需求,每张作品只要4一5种不同尺寸的画笔。
版画(print)是视觉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具体是以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版画艺术在技术上是一直伴随着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的。古代版画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数铜版刻和套色漏印。
工具
1、吹塑板: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是吹塑板,其实它跟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的TK板有一点相似,但是吹塑板的质地是比较脆的,而且没有像KT板一样,表面有一层膜,这样便于我们刻画。
2、油滚:也可以叫它胶滚,在版画中,用它来滚均匀油墨。
3、木刻刀:木刻刀是用来刻画版画的图案的。
4、油墨:油墨的使用会直接关系到版画的保存期限,选购油墨的时候,最好买树脂油墨,因为树脂油墨的颗粒比较细致,有利于涂抹,使版画比较容易上色。
油画是以用快干性的植物油(亚麻仁油、罂粟油、核桃油等)调和颜料,在画布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作画时使用的稀释剂为挥发性的松节油和干性的亚麻仁油等。所需材料工具油画颜料、油画笔、调色板、松节油、上光油、油画布、油画笔、油画框、钉枪、拉码、角尺、丁字尺等。
素描,广义上的素描,涵指一切单色的绘画,素描主要所需材料工具素描纸、橡皮、铅笔。特点是简朴 作画的使用工具可分为:铅笔、炭笔、钢笔、毛笔、粉笔等。素描是由铅笔、木炭、钢笔等,以线条来画出物象明暗的单色绘画的总称。特点是简朴 单纯和便捷。也是一切绘画的基础,是一门独立的艺术,是研究绘画艺术所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常用的笔有:铅笔、彩色铅笔、炭笔、木炭条、炭精条、纸笔等,其中尤其是以铅笔为主,铅笔附着力强,容易修改,线条和色调柔和细润,层次丰富,易于把握。现今绘画使用的铅笔大多为:中华绘图铅笔,上面都印有标志性的符号,如 HB、2B、 3B 等。英文 hard(硬)及 black(黑色),两单词合一起,并缩写取二者各自拼写字头即: HB。以 HB 为中心向前向后形成绘画常用的不同特性的铅笔:6H、5H、4H、3H、2H、H、HB、B、2B、3B、4B、5B、6B、7B、8B、9B 其变化规律为从 6H 到 9B 铅芯由硬到软渐变,由细到粗渐变,色素由浅到深渐变。相反从 9B 到 6H,铅芯的变化与上述相反。根据所画内容的不同,对铅笔的使用有相对参考范 围,静物画(可选用 HB 到 5B) ,石膏像(2H 到 5B),人物像(2B 到 7B),速写(5B 到 9B),?设计制图(6H 到 ......>>
问题六:古代用来画直线的工具是什么 墨斗啊,据说是木匠鲁班发明的,不过到底怎样都不可考了,现在工程测量定位还在用。
墨斗是中国传统木工行业中极为常见工具,其用途有三个方面:1、做长直线(在泥、石、瓦等行业中也是不可缺少的);方法是将濡墨后的墨线一端固定,拉出墨线牵直拉紧在需要的位置,再提起中段弹下即可。2、墨仓蓄墨,配合墨签和拐尺用以画短直线或者做记号;3、画竖直线(当铅锤使用)。
问题七:画古风图的工具需要哪些? 其实个人认为画古风的话可以用上蘸水笔,在描绘有粗细变化的线条上很有用。
至于颜料就看个人习惯啦,但是蘸水笔的话不推荐用水粉,好像会遮住线条- -【个人都用马克笔涂人物,彩铅和水彩加效果】
问题八:中国古代书画用具除了文房四宝还有什么? 笔,墨,纸,砚,琴,棋,书,画,金石印章,书桌,书椅,书柜,如意,扇子,香炉,宝剑,灯台等
问题九:古代的人怎样绘制地图?都使哪些工具?步骤如何? 古代地图的发展――古代地图的发展历史具有东、西方各不相同的特点。 据记载:中国的黄帝同蚩尤打仗使用过地图。夏禹时期,大禹铸造九鼎图。周代的《周礼》中曾有”天下地图”、”土地地图”等记载,可见当时已有了用于生产和土地管理等方面的地图。自从黄河流域产生了农业,黄河的中下游平原便是古代东方的文化摇篮,可以说,中国地图的发展出于农业生活与战争的需要。春秋时代,出于农田水利和军事工程所需,出现了以数学计算的新方法。虽然当时的地图没有流传下来,但不难想象,地图已被广泛应用了。例如,孔子看到了从事土地测量和户口统计人员,就在车上向他们打招呼以表敬意;荆柯为谋刺秦王,假借呈献地图之名义求见。这说明当时的地图已是统治者手中的重要工具。据记载,中国古代已有土地图、行政图、军事交通图、天下大势图以及矿山、墓地分布图等。现在所能见到的中国最早的以实测为基础的古地图是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三幅图,它们于公元前168年入墓的,分别是地形图、驻军图和城邑图。图中包括的范围与湖南、广东、广西三省相仿,内容和表示法与现代地图大致相同。这些地图在地图发展史上享有极高声誉。 西方地图的发展,比较确定的是在古埃及尼罗河沿岸开始有农业时,春季的河水泛滥淹没了农田,冲毁了田块边界。为重新确定土地,便产生了具有数学意义的、用图形表示土地轮廊和数量的地图。古希腊、罗马时代,因手工业的发达使地图的发展从农业转向海上贸易和军事战争,他们学习了埃及的几何学与地理知识,编制出具有大、小比例尺寸,大范围、精确的航海图和世界地图。 在古代地图科学史上,有两位世界公认的地图学家。一位是希腊的托勒密(公元90―168年),他曾研究了怎样在平面上描绘地球球面的问题,提出了两种世界地图的画法,一种是把经纬线绘成简单扇形,一种是绘成球形,叫做地图投影学。这是很重要的基础,也是早期西方对地图学最主要的贡献之一。托勒密在他的着作《地理学指南》中论述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经纬度的测定方法,并选定经过大西洋中的费罗岛的子午线。这一方法一直沿用到1884年。他是第一个用普通圆锥投影绘制成世界地图的人,他的作品在古代西方地图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称之为地图科学的奠基人。另外一位是中国西晋的裴秀(公元224―271年),他编制了《禹贡地域莆》和《地形方丈图》,前者为历史地图,后者为简缩的晋国地图。他提出的”制图六体”: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即地图绘制上的比例尺、方位、距离等方面的原则,奠定了中国古代制图的理论基础。他采用的计里画方法长期影响着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的格局,受到了后世着名的地理学家的尊重。 据上述,中国古代的地图绘制无论是实践和理论,并不逊色于西方,而且有独于西方的概念,应当发堀整理,而不应妄自菲薄,自辱于洋人.郑和是我国明代着名的航海家。他出生于1371年,原姓马,名和,小字三保。12岁时被抓入宫中给燕王朱棣当侍童。朱棣当皇帝后,被升为内宫监太监,并赐姓郑,又称“三保太监”。 朱棣为巩固他的统治地位,扩大其政治影响,恢复了元代中断的海上交通。郑和懂 *** 语,受到朱棣的重用,派他率船队七出西洋。那时所谓西洋,是泛指我国南海以西的广大地域,包括印度洋及沿海地区在内。郑和多次统率水手、军卒、医官、买办等约两万人,分乘宝船百余艘,浩浩荡荡,比起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三艘载重不到百吨的船,规模大得多。从1405年到1433年,七次航行前后用了28年时间,历经37个国家。郑和是我国第一个横渡印度洋到达非洲东岸的人,比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1471年葡萄牙人达迦马沿非洲南岸绕好望角到达印度洋,要早......>>
问题十:古代用来画圈的工具是? 圆规的发明最早可追溯至中国夏朝,《史记.夏本记》载大禹治水“左准绳,右规距,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公元前15世纪的甲骨文中,已有规、矩二字,当时称为“ 规”,即今日的圆规,《周礼.考工记.匠人》记载:“匠人建国,平地以悬,置以悬,视以景。为规,识日出之景与日入之景。昼参诸日中之景,夜考之极星,以正朝夕。”。山东嘉祥武梁祠内有“东汉伏羲女娲砖刻像”,其中女娲执规,伏羲执矩,这里的规是古式梁规,形状与甲骨文“癸”的字形相似。绘圆用的绘图工具。有两只脚,上端铰接,下端可随意分开或合拢,以调整所绘圆弧半径的大小。一只脚的末端为针尖,另一只脚的末端可装入绘铅笔线或墨线的脚。有的圆规装上延伸杆,可画出较大的圆。有梁规、弹簧小圆规和活心小圆规等。
⑧ 我国古代的作图工具的作用是什么
大禹手里拿的“准”、“绳”、“规”、“矩”,就是我国古代的作图工具。
原历乎始作图肯定是徒手的。随着对图形要求的提高,特别是对图形规范化肢兄悉要求的提出,如线要直、弧要圆等,作图工具的创制也就成为必然的了。
“准”的样式有些像现在的丁字尺,从字义上分析,它的作用大概是与绳结合在一起,用于确定大范围内的线的平直。
“规”和“矩”的作用,分别是画图和定直角。这两个字在甲骨文中已有出现,规取自用手执规的样子,矩取自它的实际形状。矩的形状尘缺后来有些变化,由含两个直角变成只含一个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