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具五金 » 古代冷门工具有哪些
扩展阅读
无息发行债券价格怎么算 2025-05-10 06:59:36
石油天然气属于什么属性 2025-05-10 06:50:46

古代冷门工具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3-04-07 04:13:07

⑴ 古代兵器大揭秘冷兵器都有哪些

中国古代的传统兵器是相当的繁多、复杂,通常大家都听说过各种兵器,诸如刀、枪、剑、戟、斧等。在中国 历史 上各个时期虽然兵器的命名有所不同,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冷兵器都有哪些,欢迎阅读!

古代兵器冷兵器
(1)指“刀、枪、剑、镗、棍、叉、耙、鞭、锏、锤、斧、钩、镰、扒、拐、弓箭、抓、矢”。

(2)指“刀、枪、剑、镗、棍、叉、耙、鞭、锏、锤、斧、钩、镰、扒、代、抉、弓、矢”。

(3)指“枪、戟、棍、钺、叉、镗、钩、槊、环、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杵”。简称为“九长九短”(前九个为九长,后九个为九段)。

(4)指近代戏曲界有人称之为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镋、棍、槊、棒、拐、流星锤等十八种兵器。
古代十八般兵器详解
刀:刀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兵器之一,在原始社会时期,刀被用来切、砍、刮,或者割兽皮。宋代所用的环首长刀还被传至日本、朝鲜。

枪:枪是古代战场上使用最广的长形武器,它在历史上的发展趋于完善与简单,便于使用,到了21世纪,流行的枪有很多种,比如大枪、花枪、双头枪等。



剑:剑被尊为古代的圣品,是短兵器的一种,特点是刚柔相济,它的大小必须根据人为标准来制定。

镗:镗由枪发展而来,自隋朝就有长1尺半,多为力大身高者使用。

棍:棍有“百兵之首”的美称,长约1.3至2.6米,是一种没有刃的武器,古代多称棍为“棒”。

叉:叉较于其他兵器来说较晚出现,属于中国 武术 中的长兵器,毕冲被称为猎手之首。

耙:耙出现的时期同弓弩矛盾相近,历史非常悠久,准确的来说它为农具,并非兵器。

鞭:鞭是短兵器的一种,有单、双、软、硬之分,鞭的使用者奥球协调性强,既要有击打的速度,也要有灵活的方法。

锏:锏没有刃,属于短兵器,出现的时期和剑大致相同,因为使用不如刀、剑广泛,被称为杂兵。

锤:锤是古代兵器,属于一种比较重的武器,大致的分类是长柄锤、短柄锤、链子锤等。锤的 使用方法 要根据锤的特点而异,只能钝击,造成的伤害远不及枪、刀致命。

斧:斧的起源很早,早在远古时期原始人类就用利器作为劈东西的工具,它的用法很多,可以劈、砍、剁、抹、砸、搂、截等。

钩:钩由弋演变而来,带有多刃,武术中所用的钩分为单钩和双规钩,在春秋时间,钩和弋、戟同用。

镰:镰的形状和镰刀相似,但长短大小不一。

棒:帮属于棍种,长约五尺,种类很多,如钩棒、抓子棒、大棒等。

拐:拐俗称“拐子”,由铁或木制成,分为两类,尘数没分别是长拐和短拐,长拐一般长四尺,而短拐不足三尺。

抓:抓又被称为挝,分为长械和软械,杆长约为两米。

槊:槊属于重型兵器,多用于马上作战,分类很多,结构复杂,多为力气大的人使用。

戟:戟始于弓箭之后,形状和弋相似,两边皆有横刃。

索套棉绳:准确的来说索套棉绳不属于兵器,归为暗器,用法虽然简单,但是要求使用的人武功必须高强。

俗话说“三百六十 五行 ,行行出状元”,十八般武器在中国在各个时期各显神通,象征和代表了中华武艺和武派纳器,为中国的 文化 添上了宝贵的一笔。十八般兵器后来还演变为十八般武艺,代表了能使用十八般兵器的本领,是中国宝贵的文物和文化。
世界着名冷兵器
中国冷兵器



中国古代对兵器的总称。如弓、丈、矛、戈、戟称五戎。《礼记·王制》:戎器不粥于市。郑玄注:“戎器,军器也。”

五兵

一组兵器的合称。关于五兵的记载,最早见于《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 515 年),“楚国的子恶清令尹子常,曾。取五甲五兵……惟诸门左”。五兵又有车兵五兵与步兵五兵之分。据《考工记·庐人》记载,车兵五兵为戈、支、戟、酋矛、夷矛;这五种兵器都插放在战车的车舆上,供甲士在作战中使用。步兵五兵,据《周礼·夏官·司右》郑玄注所引《司马法》文记载,包括弓矢、支、矛、戈、戟,中国西周和春秋时期军队配置的伍的兵器装备。当时认为,步兵的这五种杀伤方式是当时步兵的一个基本编制单位和杀伤距离各不相同的兵器所构成的梯次配置的组合体,可以充分发扬多种兵器协同的威力,即《司马法》所阐明的“兵惟杂,兵不杂则不利"的原则。此词渐渐流为对兵器的泛称。

十八般兵器

中国民间对古代兵器的泛称。源于"十八般武艺"之说。十八般武艺是指使用兵器的技艺,由于多是兵器名称,久之,便演化出"十八般兵器"一说,其具体说法有八、九种之多,较为常见约有两种,一种是指刀、枪、剑、哉、棍、棒、梁、镜、斧、饿、铲、镀、鞭、锏、锤、叉、戈、矛十八般。另一种说法,出于明代谢肇制《五杂组》和朱国帧《涌幢小品》中,是指弓、鸳、枪、刀、矛、剑、盾、斧、饿、戟、鞭、锏、挝、受、叉、爬头、绵绳、自打。前 17 种是兵器名称,第 18 种是徒手拳术。

古代作战器械

古代用于作战工程保障的器材的统称。按尺寸可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器械;按作用可分为攻击型、防守型、机动保障型、维修保障型等;按使用范围可分为步骑战阵器械、攻守城器械、水战器械,车战器械等。

印度古兵器

珂罗摩迦

印度古籍记载的一些尖端锋利的劈刺武器。其中有:镊积底,有 4 臂长,金属制的手执武器;帕罗斯,24 安古尔(安古尔相当于 1 英寸)长的双柄铁制武器;恭特,长约 7 臂,或 6 臂,或 5 臂的 标枪 ;哈特邀,三角矛;米底帕拉,巨型标枪;首罗,尖角矛;达摩罗,前端如箭形,长 4 臂、或 4 臂半、或 5 臂的木棍;猪耳,顶端如猪耳形,锋利的木棍;逝那那,铁制武器,两端各有三角,长有 20、22、24 安古尔,中间有双柄;迎罗帕那,手中投掷物,即矛,重量分别为 7、8、9 邀尔沙(1 邀尔沙等于 16 克),可投出一石驮努沙(1 驮努沙即 l 弓的长度);特拉悉迎,尖端锋利的铁制武器。

盔甲

冷兵器时代头部和躯干各部位防护装具的统称。它的名称繁多,但基本上分为护头的盔和护身的甲两部分。甲又可分为甲身、甲裙、甲袖和配件几部分。早期,人们用兽皮柳条,有垫衬材料的布套,木头等固定在躯干上用以防护兵器的攻击。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逐步出现了皮盔甲、膝盔甲、铜(青铜)铸盔甲。整块金属锤炼而成的板甲、金属 编织 的锁子甲等等。较早的铜制盔甲出现于亚洲。公元前 2600 年左右的两河流域、殷周时代的中国、吠陀时代的印度都已出现了铜盔甲。最早大量使用铁制盔甲是中东的亚述人。在盔甲的普及过程申,还出现了颈甲、面甲、腕甲、胸甲、手套等防护特定部位的配套甲具。封建时代的亚洲一些国家和中世纪的欧洲盔甲倍受重视,制作极为完善精美,也较昂贵,还出现了金银、稀少皮革制作的盔甲。随着近代火器的广泛使用,古代盔甲茬战场上的防护作用逐渐降低,最终被以现代技术制作的防弹背心、钢盔等取代。
猜你喜欢:

1. 冷兵器史话之“刀”

2. 冷兵器史话之“枪”

3. 冷兵器史话之“剑”

4. 冷兵器史话之“锤”

5. 冷兵器史话之“戟”

6. 冷兵器史话之“斧”

⑵ 古代用过什么工具

古代生产工具:商和西周时,农具绝大部分是木,石和骨,蚌所制,仅有极少量青铜器
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战国是,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牛犁耕
两汉时期,二牛抬杠牛耕,后变为一牛抬杠牛耕
魏晋南北朝是,改进翻车,水磨用于谷物加工
唐朝时,筒车,曲辕犁
宋元时期,犁铧和踏犁
明清时期,纱绸机(用于手工业)
古代交通工具:黄帝时已有车服,故谓之轩辕”。轩,就是古代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帐幕的车子,供大夫以上乘坐。夏朝交通工具的种类很多,如“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撬”。到了汉代,四川民间出现了“鸡公车”系用硬木制造,长4尺,车架安设在独轮两侧,由一人掌扶两个车把推行,有时也可前拉后推,载人载物均可。到了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时在陕西县黄河镇发明了“木牛流马”的交通工具,它比“鸡公车”进了一大步,可以爬坡上坎。“鸡公车”的第二次变革是在宋代,变一人推动为前后两人把架、两旁两人扶拐,前用驴拉,称“串车”。第三次变革是在明代,在“串车”的基础上加拱形席作顶,用来拉客,称为“双缱独轮车”。第四次变革是在清代,增加了风帆,巧妙地利用风力。“鸡公车”后来跨江越淮,传到中原大地。到了20世纪初,城市里出现了双轮的人力黄包车,作为主要的“客运”工具。黄包车又分“路车”和“街车”两种。“路车”的任务是“长途客运”;“街车”专门在城内“行驶”跑“短途客运”,可以全城跑,但也设有“站口”,相当于现在工交车的车站。人力客三轮历史并不悠久,解放初期才出现的,它比黄包车又进了一大步,也可以说翻开了城市客运的新篇章,至今仍然是城市客运的一道亮丽的风景,通行便捷,观市井浮华闹市,比小汽车更悦目爽心,颇受旅游者青睐。
古代盗墓工具:明代之前,民间盗掘工具大多为锹、镐、铲、斧和火把、蜡烛等。洛阳的凹形探铲,明代中叶即流传于民间。
古代计时工具:圭、日晷、苏颂水运仪象台、千章铜漏、延佑滴漏、龙舟香漏、火龙出水、赤道式日晷、赤道经纬仪、浑仪
古代书写工具:笔、墨、纸、砚、刻刀、剞劂

⑶ 双锤属于古代的一种兵器,古代有哪些名人用过

双锤这种古代冷兵器,相较于长枪,大刀还是比较的冷门的,因为自身的重量太重,想要将双锤使用得非常的好还是比较的难的。虽然说想要用好双锤比较的难,但是历史上也不是没有人使用过,就比如说隋唐演义里面的李元霸,裴元庆,沐英,岳云等等,他们的武器都是双锤。

还有岳飞的儿子岳云也是双锤的使用者,俗话说的好,虎父无犬判谈子,岳飞在战场上让金人感到胆寒,身为岳飞之子的岳云没有落下岳飞的微风。在岳云十二岁之时就踏上战场,手持一对铁锤,将金人杀得片甲不留。带着岳家军让金人不敢上前征战。

⑷ 古代有哪些工具

1.风车。吹去稻谷麦类粮食的草屑瘪粒等杂质的工具。上方朝一边的出口的出杂质,下方的朝下的出口的出粮食。
2.石磨。石制的磨干粉、水糊的工具。下盘固定,上盘旋转,上盘的圆洞添原料,下盘的周围出干粉、水糊。
3.木犁。耕地的农具。用畜力、人力或机器等牵引。因主部件为木材,故称木犁或土犁,以别于后来铁制的双铧犁等。
4.耙。有钉齿耙和圆盘耙等。用于碎土、平地和消灭杂草的整地农具。
5.蓑衣和连枷。蓑衣用竹叶或草、棕编成的雨披。连枷是农具,由一个长柄和一组平排的竹条或木条构成,用来拍打谷物,使子粒掉下来。也作梿枷。
6.纺车。手摇或脚踏的有轮子的纺纱或纺线工具。此图是手摇的。
7.草鞋器。用稻秆或草茎等编制的鞋用的工具。
8.轧籽机。轧出棉花籽的工具。
9.碓。舂米的工具。用脚连续踏动木杠后端,前端石头一起一落,舂砸下面石臼中的米粮(使谷成米或使米成粉)。此图是简单的碓。只是一个石臼,外加一根杵或木槌。
10.水车。利用带刮板的链带(条)或系汲筒的水轮,将水从低处提升到高处的一种提水工具。通常由人力、畜力、水力、风力或电力带动旋转。有龙骨水车、风力水车、管链水车等。此图是龙骨水车的车槽、刮板部分。龙骨水车一种由车槽、刮板、木链、木齿轮等组成的水车。公元168-189年逐渐应用,流传至今。用人力、畜力或风力带动,能连续提水,提水高度一般为1~2米。
11.箪和笼。箪是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白居易《观刈麦》诗“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桨”。笼是用竹片编成的盛物的器具。
12.油篓和木桶。油篓是盛东西的器具,用竹或荆条等编成。木桶是盛东西的器具,多为圆形,大多有提梁。
13.石臼和舂米杵。石臼用石凿成的舂米谷等物的器具。舂米杵都在一米左右长,两头粗中间把手处较细,每个重约三公斤。把东西放在石臼或钵里捣去皮壳或捣碎压米粉的动作叫舂。是黎族人特有的一种劳动方式。
14.打谷板。打谷子用的农具。
15.畚箕。用柳条、蒲草或竹篾编织的盛物器具。也可作簸箕用。盛粮食等上下颠动,扬去糠粃尘土等物的器具。

⑸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哪些出名的冷兵器

0)轩辕剑 黄帝所铸。首山之铜,天文古字。<广黄帝东行纪>云:帝崩葬乔山,五百年后山崩室空,惟剑在焉。一旦,亦失去画影。
(1)腾空 颛顼所有。<拾遗记>曰:颛顼高阳氏有此剑,若四方有兵。此剑飞赴指其方则克,在匣中常如龙吟虎啸。
(2)禹剑 夏禹所铸。腹上刻二十八宿,面文明星晨,背记山川,藏之会稽山。
(3)启剑 夏王启铸。铜,三尺九寸。后藏之秦望山。
(4)太康剑 夏王太康铸。铜,三尺二寸。太康在位二十九年辛卯三日铸。
(5)夹剑 夏王孔甲铸。牛首山之铁,铭曰:夹,四尺一寸。孔甲在位三十一年,以九年甲辰铸一剑,铭曰:夹。
(6)定光 殷太甲铸。文曰:定光。古文篆书,二尺。太甲在位三十二年,以四年甲子铸一剑,曰:定光。
(7)照胆 殷武丁铸。铭曰:照胆。古文篆书,三尺。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以元年戊午铸一剑,曰:照胆。
(8)含光、承景、脊练 殷代。<列子>曰:卫周孔其得殷之宝剑,童子服之,却三军之众。一曰:含光,二曰:承景,三曰:脊练。
(9)镇岳尚方 周昭王铸。铭曰:镇岳尚方。古文篆书,五尺。昭王在位五十一年,以二年壬年铸五剑,各投五岳,铭曰:镇岳尚方。
(10)昆吾剑 周穆王时西戎献。链钢,长欠有咫。用之切玉如泥。
(11)骏 周简王铸。铭曰:骏。大篆书,三尺。简王在位十四年,以元年癸酉铸。
(12)干将、莫邪 吴人干将、莫邪所造。铁。<吴越春秋>载:吴王阖庐(阖闾)使干将作二剑,其妻莫邪断发翦爪,投炉中,剑成。雄号干将,雌号莫邪。
(13)越五剑 越欧冶子造。铜锡。<越绝书>载:欧冶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铸成五剑。一曰:湛卢,二曰:纯钧,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阙。
(14)越八剑 越王使工人所铸。采金。<拾遗记>载:越王以白牛白马祀昆吾之神,以成八剑。名曰:掩日、断水、转魄、悬翦、惊鲵、灭魂、却邪、真刚。
(15)龙渊 楚命欧冶、干将所造。铁英。<越绝书>载:楚王闻吴有干将,越有欧冶子。命风胡子往见之,使作铁剑。因成“龙渊”。
(16)太阿工布铁剑三枚 <太阿工布诫>秦昭王铸。铭曰:诫。大篆书,三尺。昭王在位五十二年,以元年丙午铸。
(17)定秦 秦始皇铸。采北祗铜,铭曰:定秦。小篆书李斯刻,三尺六寸。始皇在位三十七年,以三年丁巳铸。
(18)神剑 汉太公所得。<命诀>载:太公微时,有冶为天子铸剑,指太公腰间佩刀,曰:若得杂冶,即成神剑,可以克天下。太公解投冶中,剑成授太公。
(19)赤霄 汉高帝所得。铁,铭曰:赤霄。大篆书,三尺。高帝以秦始皇三十四年,得于南山。及贵常服之,斩蛇即此剑。
(20)神龟 汉文帝铸。三尺六寸。同时铸三剑刻龟形。故名。帝崩,命入剑玄武宫。
(21)八服 汉武帝铸。铭曰:八服。小篆书,三尺六寸。以元光五年铸,凡八剑,五岳皆埋之。
(22)茂陵剑 汉昭帝所得。上铭:直千金寿万岁。昭帝时,茂陵人献一宝剑,故名。
(23)毛 汉宣帝铸。二剑铭皆小篆书,三尺。以本始四年铸。一曰:毛,二曰:贵,以足下有毛故为之贵。
(24)衍 汉平帝所得。上有帝名。大篆书。平帝在位五年,以元始元年辛酉掘得。上有帝名“衍”,因服之。
(25)乘胜万里伏 王莽铸。铭曰:乘胜万里伏。小篆书, 三尺六寸。 莽造威斗及神剑,皆链五色石为之。
(26)更国 更始刘圣公铸。铭曰:更国。小篆书。
(27)秀霸 汉光武所得。铭曰:秀霸。小篆书。未贵时,在南阳鄂山得之。
(28)玉具剑 光武以赐冯异。七尺。<冯异传>:赤眉暴乱三辅,以冯异为征西将军讨之。车驾送至河南,
赐以乘舆、七尺玉具剑。
(29)龙彩 汉明帝铸。永平元年铸,上作龙形。沉之洛水中,水清时常有见之者。
(30)金剑 汉章帝铸。金质。建初八年铸,投入伊水中。
(31)安汉 汉顺帝铸。铭曰:安汉。小篆书,三尺四寸,永建元年铸。
(32)中兴 汉灵帝铸。文曰:中兴。小篆书,建宁三年铸。同时铸四剑,铭文皆同。后一剑无故自失。
(33)孟德 曹操所得。上有金字,铭曰:孟德。三尺六寸,献帝建安二十年,操于幽谷得之。
(34)思召 袁绍所得。上铭曰:思召。<古今注>:袁绍在黎阳,梦神人授一宝剑。及觉,果在卧所。铭曰:思召。
解“思召”为“绍”字。
(35)蜀八剑 蜀昭烈帝铸。采金牛山铁,三尺六寸。一备自服,余赐:太子禅,梁王理,鲁王永。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各一。
(36)镇山剑 蜀后帝禅造。一丈二尺。廷熙二年造此巨剑,以镇剑口山,故名。
(37)倚天 其利断铁如泥,一自佩,一赐夏侯恩,青虹。魏武帝铸魏。
(38)三剑 魏太子丕造。一曰:飞星,一曰:流采,一曰:华铤。
(39)文士剑 杨修献魏文帝。<文士传>:杨修以宝剑与魏文帝。帝佩之,语人曰:此杨修剑也。
(40)吴六剑 吴大帝所有。<古今注>载:吴大皇帝有宝剑六。一曰:白虹,二曰:紫电,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
(41)大吴 吴大帝孙权铸。采武昌铜铁。文曰:大吴。小篆书,各三尺九寸。黄武五年,共作剑千口。
(42)流光 吴王孙高铸。文曰:流光。小篆书,建兴二年铸。
(43)皇帝吴王 吴主孙皓铸。文曰:皇帝吴王。小篆书, 建衡元年铸。)
(44)步光 晋怀帝铸。铭曰:步光。小篆书,五尺,永嘉元年铸。
(45)五方单符 晋穆帝铸。铭曰:五方单符。
(46)隶书 以永和五年,于房山,造剑五口。 神剑,晋孝帝铸。铭曰:神剑。隶书,以太元元年,埋此于华山顶。
(47)定国 宋武帝铸。铭曰:定国。小篆书,永初元年铸此剑,后入于梁。
(48)永昌 宋废帝昱造。铭曰:永昌。篆书,元徽二年,造于蒋山之巅。
(49)梁神剑 陶弘景造。金银铜锡铁五色,合为之。文曰:服之者永治四方。小篆书,长短各依剑术法,梁武帝依普通中庚子,命弘景造神剑十三口。(镇山 北魏道武帝造。隶书,登国元年,帝于嵩阿,铸此二剑。)
(50)沉水龙雀 夏赫连氐造。铭曰:大夏龙雀。<魏志>:赫连百链为剑号曰:大夏龙雀。铭其背。
(51)太常 北魏明元帝造。铭背,曰:太常。
(52)四尺千金剑 唐晋公王铎所有。<剑侠传>:唐晋公有千金剑,以获李龟寿。
(53)火精剑 唐德宗所有。<杜阳杂绵>载:夜见数尺光明,斫铁即碎。
(54)酉蕃宝剑 宋。<宋监>载:右相都督张浚,请御前降西蕃宝剑。给赐有功将士,以为激劝。
(55)古铜剑 宋苏轼所得。<东坡集>载:郭祥正遗古铜剑,东坡谢以诗云:一双铜剑秋水色,两首新诗争剑。
(56)楚铜剑 宋郑文所得。<方舆志>载:宋奉官郑文尝官楚武昌,江岸裂,出古铜剑,文得之。冶铸精巧,非人工所能成者。
(57)安定剑 明初安定王所贡。<咸宾集>载:洪武甲寅安定王,遣使贯异剑。赐以织金文绮,命其酋长立为四部,岁入贯为常。

⑹ 古代木匠的工具有哪些

1、锯子

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继承了埃及人的刀剑式锯子。

罗马人还研制了一种“框锯”,一个长的金属刀身插在一个3面有框的木制。

这类锯子一般用于粗加工。

框锯可做成挺大的,常常是由两个人操作,木料的两边各站一个人。

如今框锯仍然广泛地用于齐根锯断原木和贮木场的作业。

现迅物代形式的埃及锯子仍然被木匠用于较精细的活。

针对不同的制作了许多不同类型的锯子,主要区别在于锯齿的大小和齿数的多少。

齿数较少的大齿适合做活,而细齿锯则应用于较为平滑和光洁的切割。

2、刨子

明朝时由罗马传入我国,对明式家具的发展起到了重大贡献。

在刨子出现以前用的一种工具叫鐁,它就是刮削。

没有证据证明我们以前有刨子,那时只有刮削,刮削只能对付软木。

软的我们用小刀也能刮,刮硬的会跳刀。

刨子16世纪发明,而且中国的刨子是推刨,全世界的刨子都是拉刨,往怀里走的。

锯子两千年前就有了,全世界都差不多。

刨子在古罗马就有了,就是没进来过。

《清明上河图》上,大框家具都出现了,但是上面就找不着刨子亩敬液。

刨子的应用使得家具突飞猛进。

中国明末的硬木家具飞速度发展,并很快影响到宫廷。

全世界还没有一个民族稿和用这么硬的木头做家具,这是中国人与众不同的一个价值观。

咱们的硬木是入水即沉,比重大,质地非常好,光泽都是紫檀那种幽暗的。

刨子应用前的其它朝代,则很少用硬木来做家具,因为最难的是平整,所以多用漆器,用漆等来掩盖木面的不平整。

3、锤子

锤子是敲打物体使其移动或变形的工具。

最常用来敲钉子,矫正或是将物件敲开。

锤子有着各式各样的形式,常见的形式是一柄把手以及顶部。

顶部的一面是平坦的以便敲击,另一面则是锤头。

锤子是主要的击打工具,由锤头和锤柄组成,锤子按照功能分为除锈、奶头锤、机械、羊角锤、检验锤、扁尾检验锤、八角锤、德式八角锤、起钉锤等。

4、凿子

使用凿子打眼时,一般左手握住凿把,右手持锤,在打眼时凿子需两边晃动,目的是为了不夹凿身,另外需把木屑从孔中剔出来。

半榫眼在正面开凿,而透眼需从构件背面凿一半左右,反过来再凿正面,直至凿透。

5、木锉

是用来锉削构件的孔眼、棱角、凹槽或修整不规则的表面。

按其形状不同,分为平锉、圆锉、扁锉等。

木锉在使用时都装有木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