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国画工具与材料
国画工具与材料:笔、墨、纸、砚、颜料、笔帘、笔洗、调色碟子、乳钵、垫毡、镇尺、界尺等等。
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在我国发现的两幅两千多年前的帛画,是用毛笔、黑墨画在帛上的。现在有人考证,那时用的毛笔是用木管和兔子毛做成的;而墨呢,可能是用天然的石头或者是经过火烧的黑炭制成的。至于帛,是一种半透明的柔软的丝织品。两千多年来,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由我国勤劳的劳动人民不断地在改进。但是,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还是这些种类。所谓的“文房四宝”,就是笔、墨、纸、砚。
笔
毛笔是我国一种独特的书写绘画工具。笔的起源很早,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湖南、河南,70年代在湖北、甘肃以及新疆等地先后出土了战国时期、汉唐时期的毛笔。毛笔名称和种类很多,归纳起来不外硬毫、软毫和软硬兼备的兼毫,或称为软性笔、硬性笔、中性笔三大类。
软毫笔是指用羊毛制成的,多用于渲染、着色。它含水量较多,用它打墨底或着色时易于由深到浅将墨或色染匀而不见笔痕。尤其是大面积的渲染、泼墨及画大叶植物等非羊毫不可。如大、中楷羊毫以及各种排笔均属于软毫笔。
硬毫笔是用狼毫、兔毫做成,也有用獾毫、豹毫以及用貂、鼠、鹿毛做的,但均不如狼毫好用,如工笔白描人物勾线,花鸟画勾挺拔的叶脉等,均以用狼毫为宜。如衣纹、叶筋、大中小书画,中、小红毛等均属狼毫笔。
兼毫笔是画半工笔半写意的常用笔,它软硬适度,性能介于软、硬毫之间,刚柔相济,取长补短,能勾能染,这种笔中间用狼毫,外层用羊毫,轻轻落笔用毫尖作画,似狼毫的硬挺和锐利,若稍用力下压,用其腰部或根部,则能发挥羊毫的优点。如七紫三羊、五紫五羊、三紫七羊以及大、中、小白云均属兼毫类。
除毛笔外,炭条和铅笔也是起稿不可缺少的工具。
墨
墨大体上可分为松烟墨、油烟墨和漆烟墨三种。
松烟墨的特点是黑而无光,一般运用于画工笔人物的乌发、画鸟的翎毛,多染几遍也不会产生胶质反光,如用油烟、漆烟墨的次数多,反光太亮,可以罩一二遍松烟墨来弥补。但松烟墨缺少浓淡层次的变化,宜浓不宜淡,多用于书法。
油烟墨是用于绘画的主要墨种,它的特点是既黑又有光泽,能画出细致的浓淡变化、深浅层次,最浅的淡墨,清而有神采,反复渲染不渗化。
漆烟墨是墨中最黑的一种,如用饱满的焦墨画在矾纸上,干后墨色黑如磁漆,但反光较强,不宜重复次数过多。
此外,油漆烟混合制的墨效果很好。
为了方便起见,平时练笔或外出写生,也可选用质量好的墨汁,但正式作画时,最好还是手研佳墨为好。着名的书画大家用墨非常讲究,尤其喜用古制旧墨,不过价格昂贵而且不易买到。但胶质过多又有臭味的劣质墨最好别用。
纸、绢
战国时候的画是画在帛上的,以后改画在绢上。画画用的绢是特制的,现在有一些工笔画家还喜欢用绢作画。一般地说,到了元代才开始大量地用纸作画。毛笔在这些材料上画画,容易表现出笔墨和色彩的变化。只是帛和绢是丝织品,纸是植物制品,笔墨画在帛、绢上,要比画在纸上感到光洁一些。我们现在主要是用纸,一般是宣纸。宣纸分熟宣和生宣两种。熟宣是用矾水加工过的,水墨不容易渗透,在上面可以工整细致地描绘,反复地上颜色,因此适合于画工笔画。生宣是没有经过矾水加工的,水墨容易渗透,落笔为定,无从改易,而且渗透开来,能产生丰富的笔墨变化。
初学中国画的朋友,可先用熟纸或者半生纸练习临摹和写生。
中国画最常用的宣纸是产于安徽的宣城,故名为宣纸。宣纸主要原料是檀树皮和稻草,经过多道工序制造出来,好的宣纸洁白得像白雪一样,厚薄非常均匀、绵软又坚韧、纹理美观大方,着墨牢固,着色也不绉,能常久的收藏,有“纸寿千年”之说。
由于西洋画的传入,中国画不断吸收西画的技法,在用纸上也日趋多样,除了用皮纸、高丽纸、元书纸、毛边纸以及粉连纸以外,也有在水彩纸和绘图纸上画中国画的,如画工笔重彩的年画、连环画多用水彩纸和绘图纸。
在绢上画工笔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已形成完整的体系。它给人以典雅、高贵的审美情趣,新织成的绢不加锤压,也不进行胶矾的叫生绢。用生绢作画时要刷水绷平,用纸条、图钉钉在画板上(也有用木框的)刷上一层淡胶水,伸平后即可作画。熟绢是把圆丝的生绢锤压成扁丝绢后,再上胶矾水,使之成为熟绢。绢的颜色雅致,一般为浅黄色,也可染成土黄色或深棕色、深褐色。绢有粗细之分,均以厚重者为好,胶矾不能太重,胶矾过重绢燥易碎裂,胶矾不匀,画时漏矾会斑斑点点地漏色,很难弥补,影响画面效果。绢也不宜存放太久,过于陈旧的绢性脆也容易漏矾。由于绢比纸的价格高得多,现在画家用得比较少。
砚
砚是用于研墨的器具,多为石质、方形、圆形、长方形等多种形式。砚的品种很多。砚不仅有实用价值,而且还有观赏和作为文物的收藏价值。年代久远的古砚的价值尤为可观。我国有四大名砚,即端砚、歙砚、洮砚和澄泥砚。端砚产于广东肇庆东部的端溪。端砚称为“群砚之首”,它石质细腻、滋润、发墨而不损毫。端砚下墨快,墨液发挥慢,墨磨得细、磨得稠,而且雕刻精美。歙砚产于安徽歙州(今歙县)。歙砚石质坚韧、润密、纹理美丽,敲击时有金属声,贮水不耗、历寒不冻。洮砚又称“洮河砚”,产于甘肃南部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古称洮州)。洮砚质地细腻,有绿洮和红洮两种。绿洮色泽青蓝,红洮为土红色,纯净甘润,比较罕见。澄泥砚产于山西绛县,它是用泥土烧制的砚台,质地坚硬耐用,发墨细润,贮墨贮水耐久,色泽深沉,具有发墨快、不渗水等优点。
砚台不止上述四大名砚,其他的还有青州的红丝石,柳州的龙壁石,温州、苏州、庐山等地各有当地出产的砚石,历史上都有记载。
颜料
中国画的颜料可分为矿物色类和植物色类。
矿物色也称石色,为天然矿石研磨而成的粉末状。使用时放在乳钵中渐渐加胶研磨,加胶要适度,以干后不脱落为好。胶大则色泽灰暗,矿物颜料具有覆盖能力,但大多没有渗化的性能。真石色虽然贵些,但很稳固,不会变色。
赭石属于赤铁矿石,近似朱,色泽鲜明的为正色,也有近于棕色和近于赭色的,赭石质细而透明,能随水渗开而不沉滞,用途之广泛仅次于墨,如画人物面部、山石、树干等均离不开赭石。
朱砂产于我国湖南、贵州等地,以表层光滑的镜面朱砂为最好,姜思序制作的纸包朱砂粉和锡管装的都可以用。
朱是对朱砂进行研漂后,漂在上层最浅的叫朱,颜色发黄,近于油脂状,容易涂得匀细,朱砂类硫化汞颜料不能与石青石绿等含铜颜料混用,年久易变黑。
石青是从铜矿石中加以提炼、研漂而成的,由于深浅不同,又分为头青、二青、三青,头青粗而色深,二、三青逐步浅细,它是青绿山水的主色。
石绿采自铜矿的不同岩石之中,以深翠绿的色泽为好,也分为头、二、三、四绿。头绿色调鲜艳,其余逐步渐淡。石绿一次难以涂匀,可晕湿以后再涂两三次。
石黄是粉状颜料,一般用它画秋景点苔或黄叶等,大片成熟的庄稼可用赭石、藤黄染湿后再点石黄,以示成熟。画重彩或年画时多用黄丹。黄丹产于福建漳州,颜料店称为樟丹,它颜色鲜艳,但太火气,较少用于国画。
白粉,古代称为蛤粉,它是用蛤贝研成,历时越久越白,但太糊笔。铅粉也是白粉的一种,但铅粉遇潮后容易“反铅”(变黑),现在常用锡管装的锌白和钛白,锌白覆盖力较差而且发青,不如钛好用。
金色,市场上有两种金色,一种是用真金的金箔加工而成。佛赤泥金、青赤泥金都是用金箔研成细泥状,佛金色正偏暖,青金发青色偏冷。另一种是进口的金粉,但它不能持久,容易褪色。
银色制法同于泥金,具有装饰性,用于古代盔甲,近来装饰性绘画也常用银色。
植物色颜料与矿物色颜料性能相反,色彩透明,容易渗化,过去称为草色。
胭脂,是用植物的红花或茜草制成,是我国最早使用的一种红色颜料,用它罩染妇女的面部、服装、画红色花卉翎毛等。颜色沉稳。现在用者较少,大多改用锡管装的曙红或大红。
藤黄,是热带植物海藤树的胶液,它是用量较大的一种颜料,用它配合花青便是草绿,与赭石或与墨配合颜色不灰,色泽透明,但藤黄有毒不可入口。
花青,又称靛青,用草木植物蓼兰的叶子加水发酵而成,俗称靛兰。花青在国画中用量较大,染天、水,画远山、树叶都用花青,与藤黄相配为草绿,与墨相配为螺青,色透明、易渗化。根据所需多少,随用随泡,泡多了容易腐臭变质。
目前中国画所用的颜料多为成品颜料,不须自己研制。苏州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厂的小盒包装的块状和粉末状的,色调都比较纯正。上海、天津、苏州等地生产的锡管装的中国画颜料,随用随挤更加方便,但色质不如盒包装的纯正。
西画颜料被中国画吸取采用已有较长的历史,近年来不仅采用水彩、水粉颜料和广告色,而且也有人用丙烯颜料和其他西画颜料。随着艺术风格多样化和中国画的改革与创新,将会有多种多样的工具和材料为中国画所采用。
除笔、纸、墨、砚、颜料以外,还有一些不可少的工具,如笔帘(用细竹编成长约30公分的小帘子,便于外出携带,使用时将笔卷入笔帘内,笔毛不受损坏)、笔洗(瓷制品)、调色碟子(有散碟、梅花碟、梅花盖碟、笼碟等)、乳钵(研磨矿物颜料用)、垫毡(白毛毡子,用以防止渗下的墨水与桌面贴住,初学者也可用高丽纸旧报纸代替)、镇尺(压纸用,质地有铜、木、玉、石等)、界尺(硬木制作,尺的一边有界槽,画长直线用)等等。
② 《篆刻》需要用哪些工具
学习篆刻,必须具备一定的工具、材料及工具书,否则就无法进行:为此。我们首先谈学习篆刻所必备的工具和材料:
工具
1.刻刀
刻刀是篆刻最主要的工具。由于印章材料的质地不同,使用的刻刀也各异,有的要用平口刀.有的要用斜口刀,还有的要用单头刀、双头刀等等一作为篆刻艺术的主要取材是石章.故通常采用的是单头平口式刻刀二
单头平口刻刀简称平口刀:市场上有专门的规格.分大、中、小三种,

印规是钤印时使用的辅助工具。印规犹如木工的”角尺”,内角为正90度钤印时,将印规放在需钤印的位置上然后将印紧靠内角按下,把印取起时,印规不可移动,如果所钤的印不清楚.可以倚印规重钤第二次或第三次,以求得印文的完整初学者钤印,常常不易钤正或钤出的印清晰度小够。使用印规就可以克服上述的弊病印规以金属材料制成的较好.闺为金属分量较重.不易移动一印规一般内角边长4公分左右,厚约0.8公分左有钤印熟练后,便可不用印规了。
11.印筋
印筋.渊拌印泥之用:印泥经常使川后.会导致印油于润不匀,影响钤印的质量此时需用印筋加以调拌这样不仅可以使印油润匀,而且还可以使印泥中的植物纤维得到保护。印筋有出售,亦可自制。自制取骨或竹,稍加削磨加工。
③ 请教如何制作砚台
1、易水砚
制作易水砚的过程主要分选料、制坯、设计、雕刻、打磨、上蜡、亮光七道工序。
选料。将拣出的石料用铁凿轻轻敲击,发音如铜声即为上品,发音低沉者次之,发音如瓦者即有石病,不宜琢砚。砚石硬度要适中,断面硬度与版面硬度相差不能大于一级,构成砚面纹饰的各种矿物质与砚面基本硬度也不能超过5级。选好的石料用水洗净,进入下道工序。
制坯。分锯坯和磨坯两步。画线后的石料分圆形、方形和不规则形三种。锯时应确保截面与砚面垂直。带盖的砚台要先将锯好的砚盖用钢锉定型为圆、方、或是随形 之状,然后用粗沙在石板上平磨,平整后改用磨刀石粉加水磨,最后使其四面平整。制成砚坯以见不到节理裂隙或次生充填物的矿物细脉者为上品。
设计。按砚坯大小、质地优劣、形状方圆等赋以不同图案,将图描于砚坯上,循图雕刻。
雕刻。雕刻是一种艺术创作,与书法、绘画同理。步骤分凿形、抢平、片光、走细,刀法分平雕、圆雕、浅雕、微雕、镂空、阴雕阳刻、阳刻阴雕刚柔相济。图案布局得当,疏密相间。
打磨。雕刻完成后,砚面和图案必须磨光。先用细石将砚通磨一遍,再用细沙纸水磨。图案部分可撒些细磨石粉,用牙刷磨光,有的需故意显示刀痕者例外。
上蜡。将雕刻好的砚台水洗干净放入布置好的大铁锅内,沸水蒸半小时至一小时左右,看火候使砚石热透再取出,要做到纤尘不染。然后将蜂蜡或是白蜡放于砚池内融化,再用毛刷均匀地将整个砚体刷遍,待温度降到蜡在砚上固化如漆即可。
亮光。用薄麻布缠于手指上,在上好蜡的砚台上或擦或蹭,手指灵活掌握力度,将砚台的光亮度擦到最佳的效果为止。
2、澄泥砚
陕州澄泥砚是唐宋时期的澄泥贡砚,也是明清时期的重要砚种。澄泥砚有着极其复杂的工艺流程,大小工序四十八道,其中澄泥、压实砚坯、柴窑火候三个最为重要。
在这四十八道加工工序中,首当其冲的“澄泥”至关重要。制作澄泥砚的泥土取自陕州火烧阳沟,因为只有这里的泥细腻异常,少有杂质。取回的粘土块经风吹日晒两三年,用锤子敲击成粉末状,再用箩筛去除杂质。
从一捧杂土到一团“筋道”的细泥,不知要经过多少次的揉搓和摔打方可使用,在澄泥砚加工过程中,尤其是细节部分容不得马虎。一团质地上好的细泥是制作澄泥砚的基础和关键所在。一块泥土经过王驰先生的反复摔打基本成型,从外观看光滑细腻粘性十足。
真正的好泥,质地细腻,如婴儿皮肤般油润光滑,做出来的砚台,贮水不涸,历寒不冰,光泽滋润,发墨而不损毫。也只有这样的泥土烧制成品后,观若美玉,击若洪钟。
澄泥砚的制作分为手工捏塑和模具成型两种。就模具成型而言,根据要加工成品的大小,在方形泥块上用钢丝切取需要的泥块。
把钢丝切取后的泥块放在木板上,用一光滑的木棒反复碾压,把泥块碾压成泥饼,目测泥饼厚度达到所需要求时,即可停止。把厚薄均匀的泥饼放入模具中,双手不停按压泥饼让其和模具充分接触而不能留有间隙。把刚刚压实了砚坯的模具反扣在木板上,用钢丝在底部切除没用的多余部分。
钢丝切割多余部分后,再用手反复按压并保证力度均匀,使砚坯内侧光滑细腻没有裂口。这一步看似简单,却是三个最重要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如果砚坯和模具中间按压不实有间隙,烧制后的砚台多有裂口或外观粗糙成废品。
压实以后,要用手慢慢把成型后的砚坯从模具中取出来,这个过程需要有耐心且不可用力过猛。从模具取砚坯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最初摔打揉搓泥巴的重要性,如果泥巴太柔软则取不出来砚坯,如果泥巴太硬取出砚坯时则易破碎。
从模具中取出来的砚坯,要放在阴凉处阴干,在砚坯半干时,要用利刀对砚坯底部四周进行削刻修整,以保证工艺的完美性。小一点的砚坯要阴干半个月,大一点的砚胚甚至需要一个月的阴干时间,在阴干期间绝不能见太阳暴晒。
精修干透后的砚坯放在阳光下稍稍晒一下,然后放入柴火窑里,焙烧七八天后方能出窑。澄泥砚的色泽由窑变而来,古人以黑为最美,常常称之为“呛窑”,也就是熏黑的意思,黑色的澄泥砚烧制过程尤其复杂。
柴火窑的温度掌控在1000度左右,不同温度下窑变出来的颜色也各不相同,陕州澄泥砚常见的颜色有朱砂红、鳝鱼黄、绿豆砂、檀香紫。澄泥砚烧制过程中控制火候最为关键,其中以朱砂红和鳝鱼黄最为名贵。
陕州澄泥砚的最后一道工艺流程是沁蜡,这里用的蜡并不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蜡,而是蜂蜜里上面结的蜡。沁蜡的作用之一可以使砚台外观油光发亮有美感,二可以使砚台少有渗水的作用,以保发墨而不损毫。
澄泥砚造型独特,其样式有“金蟾砚”、“伏虎砚”、“卧牛砚”、“荷叶砚”等。澄泥砚是历史上四大名砚之一,与端砚、鑫砚、洮砚齐名,被皇宫列为贡品,是四大名砚中唯一以泥为原材科制成的砚台。
3、洮砚
洮砚的制作过程较为复杂,主要程序有采石、选料、设计、维料、制璞、雕刻、配盖、磨光配合等。
1采行。开采砚石是洮砚制作的重要环节。砚石有坑洞之别,优劣之分,老坑质优之砚石,加上制砚高于制作,可以产出精品和珍品。洮砚名贵与否,最基本的条件在于砚石,故采行这道工序最为重要。
采石工人所使用的工具要因地制宜。根据洮砚石的成分、厚度而有别,以凿为主,又分尖嘴凿和平口凿,这些刀具长短各异,大小不一,粗细不同,但每个石工必须备三四十把,每天工作后要修理磨砺。
维料,又称选料。开采出来的砚石并非是全部可以作砚材,经过筛选后,再将其分出等级。
特别好的,纯净无瑕者为特级,稍次者为甲级,再次为乙级,将有瑕疵的、有裂痕的或烂石、石皮、统统去掉,剩下的就是“石肉”,可以预测到石品花纹的走向,凿出砚的大形,如自然形、蛋形、长方形、方形、圆形、金钟形、兰亭式、太史式等等。
制凿者同样必须懂得看石,因为要将砚石最好的地方留作墨堂,一方洮砚石的优劣都以墨堂之砚行作评价,将行品花纹亦放存墨堂之部位。
设计。洮砚的设计是洮砚制作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工序。要使一块大然朴实的砚石,成为一件精美的作品,就需要认真的构思,既考虑题材,更要留住砚池,设计得当是锦上添花,设计不当就会画蛇添足,甚至弄巧成拙,故雕刻艺人要对砚凿因材施艺,因石构图。
雕刻。洮砚的雕刻采用什么雕刻技法和刀法,要视题材和砚形、砚式而定。如要表现刚健豪放的,多采取深刀雕刻为主,适当穿插浅刀雕刻和细刻;要表现精致占朴、细腻含蓄的,则以浅浅刀雕刻,线刻、细刻为主。
总之,细刻和线刻均属“工精艺巧”之“工精”部分,细刻要求雕刻精细、准确、生动,线刻要线条细腻、婉转、流畅,繁而不乱,繁简得当。
酣盖。洮砚的传统是透空带盖,在做好的砚上配相同色泽的砚盖,是为了使贮存的墨汁不会散发,保持长久之用。
磨光。砚石磨光的工序为雕刻完毕,首先用油石加幼河砂粗磨,目的是磨去凿口、刀路,然后用滑石、幼砂纸,最好是一千目的水砂纸反复打磨,使砚台手感光滑为止,最后是“浸水润石”,过后擦干;砚石磨光的好坏,直接影响砚石的品质及使用效果。
(3)歙砚雕刻需要什么工具扩展阅读
保存方法
首先要避光:砚如果放置于窗前案头,应避免阳光直射,否则砚质会出现干燥的迹象,日晒过久砚匣也容易干裂。玩赏砚台时桌上最好铺上毛毡,砚不要接触金属和玻璃等器物,更不可以将砚重叠放置,以防碰伤。在对砚台涂蜡时,有人将蜡涂遍砚身,有的还涂抹植物油,更有的涂沫墨,以为可以养砚,但这些做法并不妥当。
蜡可以涂于砚四周,底部要薄而适中,最忌将蜡涂在砚堂磨墨的部分;砚上抹植物油的做法也是不妥的,因为植物油属慢干性油脂,砚面有油多招尘土,使砚污秽不堪,并散发出一种怪味或产生霉变。在砚匣保养时,应经常打蜡以保持砚匣光泽,防止潮气侵入。
如果遇到砚匣收缩,砚身放不下的情况,可用砂纸打磨砚匣的内侧,让它增宽易放。古砚匣如有破烂和损坏,可采用匣外配匣的方法对古砚匣进行收藏。
④ 简述什么是篆刻篆刻一般常用的材料有哪些
篆刻,可称为印字,治印,俗称刻印章。它以篆书为主的书法、美术、雕刻于一体,具有民族独特风格的综合性的传统艺术,又称为“篆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