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具五金 » 普通人如何用好复利复利工具
扩展阅读

普通人如何用好复利复利工具

发布时间: 2022-09-05 08:06:24

⑴ 如何用普通计算器计算复利

用普通计算器计算复利:


具体如下:

拿出你的计算器,随便输入一个数字,比如2,然后按一下乘号键,再按一下等号键,是否变成了4?再按一下等号键则变成了8,再按一下等号键……同样输入2,然后按一下除号键,再按一下等号键,是否变成了0.5?再按一下等号键则变成了0.25,再按一下等号键……

若能通过上面的测试,则说明你的计算器具有这样的功能,并且可以因此得出一个规律:

一、任何数的n次方,等于“按一下乘号,再按n-1次等号;

二、任何数的-n次方,等于“按一次除号,再按n次等号”。

下面则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比如:

1、计算复利终值系数,假设年利率为16.68%,期间为10年,等于“输入1.1668,按一下乘号,再按9次等号”即可得;

2、计算复利现值系数,假设年利率为8%,期间为5,等于“输入1.08,按一下除号,再按5次等号”即可得。

拓展资料:

复利是指一笔资金除本金产生利息外,在下一个计息周期内,以前各计息周期内产生的利息也计算利息的计息方法。

复利的计算是对本金及其产生的利息一并计算,也就是利上有利。

复利计算的特点是:把上期末的本利和作为下一期的本金,在计算时每一期本金的数额是不同的。复利的计算公式是:

其中:P=本金;i=利率;n=持有期限

⑵ 怎么利用复利来投资理财

所谓复利就是利滚利,你只要每年理财的收益不提取,来年继续理财就是利用复利了。

你是问这个问题吗?
复利的威力有三个因素:本金额,年化利率,年头长度。
假设本金都是10万,如果年年买国债,利率是4%,10年后是14.8万,20年后是21.9万,所以年头长收益大。
假设本金10万,投资p2p,年利率12%,20年后是96万;改投资一组成长股票,平均年增长25%,则20年后是867万。这个说明,收益率是三者中最重要的因素。

⑶ 普通人如何利用复利赚钱

⑷ 怎么利用复利创造财富

2009-07-27 20:36无论是证券资产类的投资、房产投资,还是黄金投资,最关键的要素是时间。大家选择一个投资品种之前,一定要考虑到所投入的资金有一定宽泛的时间范围来选择这样的投资品种,也就是要先过好时间配置,比如资金不论是拿去买房子还是买股票,如果说十年五年我都可以不用这个钱,那么这个选择余地就比较大。如果这个钱明天就要用,或者后半年就要用,再拿它再来做这些投资的转换配置来讲,风险反而会加大。复利是发财的核武器,但是它到底怎样引爆?关键要有耐心,因为财富积累需要很长时间,而且刚开始增长速度非常慢。耐心就是不要急着发财,整天想着十万块钱变成一百万,那结果就可能刚好是减了个零变成一万而不是加了个零变成一百万,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个财富的原子弹能让你的财富爆炸性增长,但是你要用很长的引线,你要在很远的地方点完,等火烧过去,这炸弹才不会伤到你,如果你在很近,就是说你很急于让你这个财富迅速膨胀,跑到这个爆炸区中心去引爆原子弹,那结果必然是首先炸到了自己。李驰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证券市场像提款机一样,如果整天想提那肯定就提不出钱来了,慢慢地提,每隔几年提一次,比如19年你就提个4次,10万块已经搞到800多万,还有更大的更夸张的把10万变成多少个亿了,这些都能实现,关键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减少交易才能增加收益。复利的应用有三个方面:首先是本金,本金足够大效果才好,如果一开始没有那么大的本金怎么办呢,那就要坚持,每个月都放1000块进去;其次是收益率,在能够承受的风险范围内选择高的收益率;最后是时间的积累。

⑸ 如何利用复利投资理财

1、理财产品期限组合
投资的理财产品可根据投资期限,分短、中、长期搭配。这样,一旦有理财产品到期,就可将到期的理财产品投入到其它产品中。在降低整体投资风险的同时追求投资收益最大化。

2、小钱闲钱用于长远投资的资金

想要用复利效应给你带来更多的财富,就要及早设立一个长期可行的投资方案,并努力学习理财知识。你的财务管理能力,自制能力学习能力等的综合体现。

3、“72法则”计算资金翻番时间

所谓的“72法则”,就是以1%的复利来计息,经过72年以后,你的本金就会变成原来的一倍。比如,年利收益率是10%,那么本钱翻一番的时间就是7.2年(72÷9=7.2)。

4、建立复利账本

可建立一个投资账本,利用Excel表格的计算投资收益列举各项数据,这样就可以很简单的计算出复利利息了。

⑹ 如何才能复利理财

复利是计息方式当中的一种,复利投资即产品计息后,将所得利息归入本金继续参与投资,从而在下一个计息周期内获得利息预期收益,也就是俗称的“利滚利”。

复利计息是日常投资中提高投资预期收益的一种常用方法,虽然从单笔来看复利投资的基数较小,但长期累计后预期收益也是相当可观的。

复利的计算公式为:

本息=本金x(1+利率)^n,其中n代表计息期数。

例如:投资本金为100000元,投资期限为10年,利率为5%,按照单利计算,10年后的利息预期收益为:100000*5%*10=50000元。

如果按照复利计算,10年后的利息预期收益为:100000×(1+5%)^10≈62889.46元。

如果想复利理财,可以选择以下几种理财方式:

1、基金

货币基金、债券基金以及股票基金都属于复利产品。

例如目前用户群体较广的货币基金都是每日计息,日日复利的。

2、股票

股票的投资风险较高,不过也是复利效果比较明显的一类投资方式。

3、保险产品

某些投资期限较长的万能型保险产品也是按日复利按月计息的。买保险产品还需慎重,可以学习一下保险理财知识。

4、投资者自行构建

即投资者在购买的理财产品到期后,立即将本金和利息赎回,并一同作为本金开始新一期的理财。

⑺ 怎么充分利用复利

在投资理财中,有一个重要因素往往被忽视,即“时间的复利”。如果对比两个目标一致的理财方案,就不难发现其中的奥妙。第一个理财方案是:从20岁开始,每年存款10000元,一直存到30岁,在60岁时取出作为养老金;第二个方案是:从30岁开始每年存款 10000元,一直存到60岁,然后在60岁时取出作为养老金。对此,相信绝大多数人会不假思索地选择后者————毕竟到60岁时,第一个理财方案的本金只有10万元,而第二个方案却有30万元之多。然而,据专业理财公司的计算数据显示,在年理财收益率为7%的情况下,从20岁开始每年存款10000元一直存到30岁,那么60岁时可以拿到的金额为70多万元,而从30 岁开始每年存款10000元一直存到60岁,最终能够拿到的金额却只有60多万元————尽管后者的本金是前者的3倍。这就是被理财行业内称之为“时间的复利”效应。由此不难发现,对于个人而言,越早开始理财,未来会越轻松。所谓理财,实际上就是对财富的有效管理,主要包括现金管理、资产管理、债务管理、风险管理、投资管理等。现金管理是理财的基础,包括各项收入的筹划和管理,各项税费的管理,各项日常支出的管理,以及现金的积累和短期储蓄等,具体的管理工具和形式有各式各样的银行卡片,各式各样的储蓄方式,各种各样的支出方式,包括各种各样的节俭手段等。资产管理是理财的重心,包括对房产、面铺等固定资产,以及储蓄资产、投资资产、保险资产等流动资产的管理。债务管理是理财的关键,主要是把债务控制在一定的合理范围之内,起到优化财务结构的作用,比如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按揭买房,从而提升家庭生活的品质。风险管理是理财的关键,即要正确认识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确保家庭财务状况处于良性发展之中。投资管理是理财的重点,即通过投资不同种类的理财产品,实现财富的保值和增值。总之,理财就是个人和家庭各种与财富有关的活动的总称,是一生的财富规划,是现代人追求更高品质生活的必要素质之一。

⑻ 如何利用复利进行投资理财

在投资理财中,有一个重要因素往往被忽视,即“时间的复利”。如果对比两个目标一致的理财方案,就不难发现其中的奥妙。第一个理财方案是:从20岁开始,每年存款10000元,一直存到30岁,在60岁时取出作为养老金;第二个方案是:从30岁开始每年存款
10000元,一直存到60岁,然后在60岁时取出作为养老金。
对此,相信绝大多数人会不假思索地选择后者————毕竟到60岁时,第一个理财方案的本金只有10万元,而第二个方案却有30万元之多。然而,据专业理财公司的计算数据显示,在年理财收益率为7%的情况下,从20岁开始每年存款10000元一直存到30岁,那么60岁时可以拿到的金额为70多万元,而从30
岁开始每年存款10000元一直存到60岁,最终能够拿到的金额却只有60多万元————尽管后者的本金是前者的3倍。这就是被理财行业内称之为“时间的复利”效应。由此不难发现,对于个人而言,越早开始理财,未来会越轻松。所谓理财,实际上就是对财富的有效管理,主要包括现金管理、资产管理、债务管理、风险管理、投资管理等。
现金管理是理财的基础,包括各项收入的筹划和管理,各项税费的管理,各项日常支出的管理,以及现金的积累和短期储蓄等,具体的管理工具和形式有各式各样的银行卡片,各式各样的储蓄方式,各种各样的支出方式,包括各种各样的节俭手段等。资产管理是理财的重心,包括对房产、面铺等固定资产,以及储蓄资产、投资资产、保险资产等流动资产的管理。债务管理是理财的关键,主要是把债务控制在一定的合理范围之内,起到优化财务结构的作用,比如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按揭买房,从而提升家庭生活的品质。风险管理是理财的关键,即要正确认识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确保家庭财务状况处于良性发展之中。投资管理是理财的重点,即通过投资不同种类的理财产品,实现财富的保值和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