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节约资源有好处吗 为什么
资源是增加社会生产和改善居民生活的重要支撑,节约资源的目的并不是减少生产和降低居民消费水平,而是使生产相同数量的产品能够消耗更少的资源,或者用相同数量的资源能够生产更多的产品、创造更高的价值,使有限资源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只有通过资源的高效利用,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因此,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推动资源高效利用,是节约利用资源的根本途径。要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深入挖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等资源消耗强度,真正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努力用最小的资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节约资源的有效形式和重要途径。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注重从源头上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以及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重新变成再生资源,加强资源循环利用的技术研发,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加快形成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Ⅱ 为什么说矿物资源对人类有重要意义举例说明
首先矿物可为人类提供能源,如光、热、动力等,矿物能源,指赋存于地表或者地下,由地质作用形成,呈固态、气态和液态,具有提供现实意义或潜在意义能源价值的天然富集物。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石煤、油页岩、铀、钍、油砂、天然沥青、煤层气、地热、可燃冰等。能源矿产是矿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物资保证。
其次,各种矿物质也是人体组成的重要元素,如钙,镁,铁等,虽然人体对这些物质的需要量较少,但缺少任何一种,都会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社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矿产资源。
Ⅲ 谈谈珍惜资源的重要性
我们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不到平均数的1/4,600多个城市里有400多个供水不足,但我们珍惜水了吗?
农业是水资源的用水大户,也是水资源的浪费大户。在我国,“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的农业灌溉方式仍在普遍沿用,灌溉用水的一半在输水过程中就渗漏了,利用率仅为40%左右,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水平。
因为现有用水设施技术落后,目前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3立方米、美国是8立方米、日本只有6立方米;我们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55%左右,而发达国家平均为75%—85%。
生活中人们对水资源的浪费同样肆无忌惮。实验表明,一个水龙头如果一秒钟漏滴一滴水,一年便滴掉360吨水,而我国多数城市输配水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水损失高达20%以上,仅城市便器水箱漏水一项每年就损失上亿立方米。全国每年浪费水资源更在100亿立方米以上。北京市仅一年的洗车耗水量,就相当于一个多昆明湖或6个北海的蓄水量。
我们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5,我们要用不到世界耕地面积1/10的土地,养活世界1/4的人口。但各种名目的“圈地运动”却使我们的耕地锐减,光是小小的实心黏土砖,就能一年毁掉8万—10万亩良田,仅砖厂侵占土地就达400万亩。
在粗放使用、无端浪费中,能源也进入了紧缺时代。石油、天然气、铜、铝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的最低值,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25。目前中国每万元工业生产值比发达国家多消耗近40%的能源和矿产资源,除了科学技术落后的因素外,人为浪费是一个大漏洞。
无论是亚洲金融危机,还是非典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都未能阻挡我国经济高歌猛进的态势。但是,从去年席卷全国的能源紧张、原材料价格全面上涨开始,人们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我国经济正饱受资源约束之痛。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重要资源紧缺必将受制于人,关键时候,资源可能是用钱也买不到的。
因为不珍惜资源人类将无法生存下去,因此我们应该从小做起,爱护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
1.节约用水。为珍惜水资源,不让水龙头空流,缩短淋浴时间;安装节水龙头;用节水型抽水马桶。
2. 节约用电, 尽量少使用电器,随手关灯。随时关紧电冰箱的门;使用节能灯具;购
买高效低能耗电器。
3. 节约用纸纸浆需求量的猛增是木材消费增长的原因之一。全国年造纸消耗木材1000
万立方米,进口木浆130万 吨,进口纸张的大量消费不仅造成森林毁坏,而且因生产纸浆排放污水江河湖泊受到严重污染(造纸行业所造成的污染占整个水域的30%以上。),用过一面的纸可以翻过来做草稿纸、便条纸,或自制成笔记本使用;过期的挂历可以包书皮。
4. 废物利用,如:糖纸可折成灯饰或门帘,旧衣服可做成拖把等等。支持和参与废纸、
废玻璃、废塑料和废金属的回收利用。
5. 减少生活垃圾,自觉将垃圾分类。
6. 少用化学制剂,购买使用无磷、生物可降解的洗涤用品;
7. 尽量不使用个人轿车。为减少空气污染,节约能源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自行车或
步行;使用无铅汽油,购买小排气量的轿车。
8. 购物时自备购物袋。
9. 如觉得抽水马桶耗水太多,可以在水箱里放一个装过水的瓶子,会减少用水。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们珍惜、节约资源时喊的一个口号。可是,又该怎样才能真正做到节约资源呢?为什么要大力推荐节约呢?下面请听听我的心声吧!
先说水资源。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平方米左右,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水量为2100多立方米,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属于缺水国家,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就有400多座缺水。特别是西部地区缺水非常严重,一些山区地方连人、畜饮水都非常困难。
我国的用水面临着严峻的问题,所以我们要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比如:用完水后,要拧紧水龙头,以免造成“一江清水向东流”的浪费现象,如果发现水龙头坏了,要及时修理,避免损失大量的水,大家也别小看废弃的电池,因为一粒纽扣电池会污染600吨的水,如果你把它扔到水里,水将无法饮用。我们应该把电池收集起来,送往回收站,这样既可以避免污染水源,又使电池得到回收,一举两得。大家不能只是口头说说而已,要行动起来呀!
不仅仅要节约用水,还要节省森林资源。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森林覆盖率只有18.21%,相当于世界森林平均覆盖率的61.52%;全国人均森林面积和人均森林蓄积分别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和六分之一。森林质量不高,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只有84.73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4.86%。
这就是森林资源向我们发出的警报!我们要节约利用森林资源,首先,不能乱扔稿纸,也不拿没写过的纸张折飞机之类的小工艺品,更不要乱砍乱伐,任意践踏花草树木,要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不使用一次性的东西,如纸杯、木块等等。在学校,我们要建立“绿色银行”,捡起以前丢弃的纸屑、小手帕等。外出就餐时,自带勺子、筷子。同学们,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节约利用我们有限的森林资源。
我们生活中到处都离不开电。电,给我们带来各种便利,但是我们要节约用电,因为电几乎是由烧标准煤产生的,而在我国储藏的煤只够开采100年了!大家想想,100年以后,我们的子孙后代该怎么办呢?所以,我们要节约用电。首先,从自我做起,我牢记“人来灯开,人走灯灭”,盛夏时节,开空调时,不要把温度调得太低,适合就可以了。平时的照明灯,尽可能用节能灯,因为普通灯泡把大量的电能转化为了热量,只有小数转为光线,而节能灯把电能几乎转化为了光明。
“珍惜资源,崇尚节约”,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为了我们的明天更美好,请快快行动起来吧!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是地球母亲,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春天。4月22日,当第37个“世界地球日”踏着春天的舞步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想一想:我们应该如何善待地球母亲,应该怎样珍惜地球母亲赐予我们的万里春光。
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是这个春天的主旋律。
但是,当前在我国,无论土地资源还是矿产资源,其保护、利用和永续利用的形势,都不容我们乐观。我们不得不问一问:地球的春天,是永远的吗?
尽管我们实行的是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可在一些地方,乱占乱用农地和基本农田的事,还时不时地发生;我们大大小小的城市,由钢筋混凝土铺就的“大饼”,仍在一个劲儿地向四面八方扩张,吞噬着周围的万顷粮田……
尽管矿产资源供给已经成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制约瓶颈,可在一些地方,以浪费和破坏资源为标志的无证小矿山,仍在不停地乱采滥挖;即使在大矿山,“吃一半扔一半”的粗放开采方式也还在继续;乱堆乱放的尾矿,不但使本来可以利用的矿产资源惨遭抛弃,还可能在雨季形成泥石流,变为摧毁田地、庄稼和百姓生命财产的杀手;矿山采空区的地面塌陷和地裂缝,不但使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也威胁着他们的居住安全;我们本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可生产和生活用水还在被随意地挥霍着,珍贵的地下水被过量开采或者污染着;我们的能源已经十分短缺了,可雨后春笋般新建住房的粗放供暖,仍在浪费着油和煤炭资源……
在土地、矿产资源供求全面紧张的今天,我们必须改变国土资源利用粗放、效率低下、浪费严重的现状。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要求我们在战略机遇与矛盾凸显并存的关键时期,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广阔的世界眼光,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十一五”期间国家立下了几个必须达到的约束性硬指标:耕地保有量保持1.2亿公顷,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预期性)。现在,各级政府和企业正在为实现这些目标努力,我们每一个公民都要为实现这些目标努力。资源短缺、能源危机就在我们身边,“电荒”、“油荒”、“煤荒”、“水荒”等等,正无时不刻在困扰着我们。珍惜资源靠你我他。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使我们摆脱快速发展中的资源困境,走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社会。
珍惜资源,保护资源,节约资源,人人有责。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珍惜地球母亲赐予我们的一切自然资源,使我们的家园年年春光灿烂……
相关报道:
云南整顿矿产资源开发 初步遏制"六乱"蔓延势头
记者日前从云南省国土资源厅了解到:自去年9月以来启动的全省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取得实效,初步遏制了乱占、乱采、乱卖、乱批、乱收、乱管“六乱”蔓延的势头。
据介绍,通过对违法违规开采行为进行全面排查和处理,全省共清理出无证非法采矿行为2240起,越层越界开采110起,责令停产整顿588个,取缔非法采矿点2545个,追缴矿产资源补偿费11.8万元,处以罚款278万元,没收矿产品1.5万吨,注销和吊销采矿许可证89个,给予行政处罚1661人,追究刑事责任67人,严厉打击了乱挖滥采、破坏环境、无证非法采矿行为。通过全面核实证照,全省现设置有效探矿权2824个,登记总面积6.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6.5%。各州、市、县政府通过组织联合执法,对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中的徇私舞弊、失职渎职、公职人员参与或变相参与办矿的行为进行了初步清查。到目前为止,共查出41人涉嫌参与办矿、入股分红。针对去年出现的矿产勘查“虚热”现象,有关方面按照“六条原则”和“十个不批”的办法,组织力量,进行集中甄别处理,迄今已处理发证近千件。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资源消耗40年内翻一番
4月19日上午世界自然基金会(WFF)公布了《亚太区2005生态足迹与自然财富报告》。报告显示亚太区人民耗损资源的速度接近该地区自然资源复原速度的两倍。从1961年到2001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的增长几乎超出了原来的一倍。这也就意味着中国消耗的资源在40年中翻了一番。报告的发布者表示,尽管如此,中国的国家生态足迹却比较稳定。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节约?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习惯了大白天办公室里灯火通明,习惯了居室中空调大开四季如春,习惯了洗碗时的长流水,复印机旁的废纸张……还有,习惯了这一切方便舒适背后的大手大脚、随心所欲。
因此,当国务院提出2004年到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当隔膜已久的“节约”二字不断重复于我们的耳边时,一些人觉得“不习惯”。
有人说,节约是生产力低下的自然经济时代的产物,在物质丰富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重提节约是否不合时宜?有人说消费是生产的牵引机,是现代化列车不可缺少的车轮,倡导向节约型社会转型是否守旧落伍?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节约?
不加节制的资源浪费撼动生存根基
节约与浪费是相对的,今天我们重提节约,是因为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浪费正在撼动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
我们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不到平均数的1/4,600多个城市里有400多个供水不足,但我们珍惜水了吗?
农业是水资源的用水大户,也是水资源的浪费大户。在我国,“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的农业灌溉方式仍在普遍沿用,灌溉用水的一半在输水过程中就渗漏了,利用率仅为40%左右,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水平。
因为现有用水设施技术落后,目前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3立方米、美国是8立方米、日本只有6立方米;我们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55%左右,而发达国家平均为75%—85%。
生活中人们对水资源的浪费同样肆无忌惮。实验表明,一个水龙头如果一秒钟漏滴一滴水,一年便滴掉360吨水,而我国多数城市输配水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水损失高达20%以上,仅城市便器水箱漏水一项每年就损失上亿立方米。全国每年浪费水资源更在100亿立方米以上。北京市仅一年的洗车耗水量,就相当于一个多昆明湖或6个北海的蓄水量。
我们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5,我们要用不到世界耕地面积1/10的土地,养活世界1/4的人口。但各种名目的“圈地运动”却使我们的耕地锐减,光是小小的实心黏土砖,就能一年毁掉8万—10万亩良田,仅砖厂侵占土地就达400万亩。
在粗放使用、无端浪费中,能源也进入了紧缺时代。石油、天然气、铜、铝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的最低值,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25。目前中国每万元工业生产值比发达国家多消耗近40%的能源和矿产资源,除了科学技术落后的因素外,人为浪费是一个大漏洞。
无论是亚洲金融危机,还是非典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都未能阻挡我国经济高歌猛进的态势。但是,从去年席卷全国的能源紧张、原材料价格全面上涨开始,人们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我国经济正饱受资源约束之痛。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重要资源紧缺必将受制于人,关键时候,资源可能是用钱也买不到的。
迫在眉睫的资源危机敲响自然警钟
乘坐在高速发展的经济列车上,面对越来越丰富的物质生活,我们时常感到一种满足:捉襟见肘的日子过去了,生活越来越红火。
但当我们知道,今天的富裕生活是要靠过度耗用资源来实现,今天的发展是要用子孙后代的生存权利来换取时,我们还能如此坦然地粗手大脚地生活吗?
“原以为你无限宽广,不在乎失去一片荫凉。原以为你有无穷宝藏,不在乎掠走一点安详。原以为你无比坚强,谁知你的泪在流淌。原以为你母爱无疆,谁知你渐渐失去力量。”
现存资源的匮乏与穷绝,未来发展的需求与压力,让我们必须静心聆听自然的警示。在接连遭遇“煤荒”、“电荒”、“油荒”之后,国人初尝资源短缺的苦涩。在排队购买蜡烛的烦躁中,在忽然陷入黑暗的恐慌中,警钟其实已经敲响!
地质学家经过几十年的勘测证实,因为巨大的人口基数,因为飞速的经济发展,中国已成为“资源弱国”。50年后中国除了煤炭外,几乎所有的矿产资源都将出现严重短缺,其中50%左右的资源面临枯竭。有识之士警告,2010年中国将进入严重缺水时代,我们的孩子将不得不为我们今天的挥霍付出沉重的代价。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资源不足将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最大困难,也将成为损坏我们美好生活的最大隐患。
其实,在发展的车轮下,如何应对资源短缺的挑战已经是一个世界性课题。在世界各国,节约已经成为一种风潮,不少国家的资源节约保护意识已经融入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那是一些远比我们富裕得多的国家,但他们对于资源利用的精打细算,让我们汗颜。
美国是资源大国,他们的国民消费水平位居世界之首。但美国学生的课本是重复利用的,一本教科书要至少用8个学生,平均使用寿命5年。我国课本的使用寿命却只有半年!我国现有在校中小学生2.2亿人,目前人手一册的课本若能连续使用5年,扣除成本,可节约的资金便相当可观!而在课本循环使用过程中,又将有多少森林可以幸免于难!
我们的近邻韩国人已经节约到牙齿了,因为珍惜资源,他们研制出以薯仔淀粉或江米面为原料的食品牙签。像餐馆用的一次性台布、旅馆用的一次性洗漱用品等,在韩国早已没了踪影。
一次性筷子本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但他们却严禁砍伐自己国土上的树木来做一次性筷子,他们使用的这种木筷都是从中国进口的,用过之后,又将筷子加工生产成纸浆出口中国换取外汇。
惠普是世界知名的大公司,实力雄厚财大气粗,但他们却在办公室里设了“备用箱”和“再生箱”,只用过一面的纸张都放在备用箱中,其他人可以再利用那纸的背面,两面都用过的纸则放入再生箱中回收。在全球的爱普生任何一家公司里,所有双面用的打印纸在用完之后还必须用于粘贴各种报销票据。
这些看起来锱铢必较甚至有些精细琐碎的行为背后,是一个越来越得到认同的共识:再富裕也没有权利浪费资源。
节约资源依赖每个人的行动
积羽沉舟,在我们这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果每个人都不注意节约资源,那么我们的资源储备将无法承载中华民族的发展之舟;
滴水成河,如果13亿人口的中国真正做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它所汇集的力量将不仅是我们国家走向未来的支撑,也是我们民族对于地球和人类的馈赠。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生活中杜绝浪费之事人人可为,可以节约之处俯首即是。
淋浴擦肥皂时关掉水龙头,洗一次澡可以节约60升水;用口杯接水刷牙,只有0.5升水,如果让水龙头开着5分钟,则要浪费45升水;厕所使用节水型器具,每次可节约4—5升水;洗菜时用盆接水洗,而不是开着水龙头,一顿饭可节省100升水……
全国13亿人口每人少用一双一次性木筷,意味着成千上万亩森林免遭砍伐厄运。全国每个家庭每天少用一个塑料袋,可以节省大量的石油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回收1吨废纸能生产好纸800千克,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省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场空间,还可以节约一半以上的造纸能源,减少35%的水污染。
如果采用节能光源,我们的照明用电量将下降60%,一年可节约740亿千瓦时电能,相当于节约2989万吨标准煤。如果把国内现有的1.3亿台冰箱全部换成节电冰箱,每年可节电431.32亿千瓦时,相当于半个三峡水电站的发电量……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每个人的手里都紧握着珍贵的“资源”,掌握着对这些民族发展“命脉”生杀予夺的权力,成之毁之、爱之损之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行动。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党和政府曾经大力倡导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滴油、一斤煤、一寸布的精神。现在经济发展了,收入增加了,日子好过了,但那种节俭精神不仅没有过时,反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更加丰富的意义。
“俭以养德”,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一直以节俭为值得彰扬的美德。今天,我们的20字公民道德纲要也将勤俭节约大书其中。
选择节俭,不仅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追寻一种精神品质,更是确立了一条走向未来的道路。
它的名字叫可持续发展。
它需要13亿国人同心协力、身体力行。
1.自然资源大都是不可再生的,如果人类要可持续发展需要合理使用资源
2.破坏自然资源常常会破坏环境,会恶化人类生活的环境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们珍惜、节约资源时喊的一个口号。可是,又该怎样才能真正做到节约资源呢?为什么要大力推荐节约呢?下面请听听我的心声吧!
先说水资源。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平方米左右,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水量为2100多立方米,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属于缺水国家,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就有400多座缺水。特别是西部地区缺水非常严重,一些山区地方连人、畜饮水都非常困难。
我国的用水面临着严峻的问题,所以我们要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比如:用完水后,要拧紧水龙头,以免造成“一江清水向东流”的浪费现象,如果发现水龙头坏了,要及时修理,避免损失大量的水,大家也别小看废弃的电池,因为一粒纽扣电池会污染600吨的水,如果你把它扔到水里,水将无法饮用。我们应该把电池收集起来,送往回收站,这样既可以避免污染水源,又使电池得到回收,一举两得。大家不能只是口头说说而已,要行动起来呀!
不仅仅要节约用水,还要节省森林资源。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森林覆盖率只有18.21%,相当于世界森林平均覆盖率的61.52%;全国人均森林面积和人均森林蓄积分别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和六分之一。森林质量不高,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只有84.73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4.86%。
这就是森林资源向我们发出的警报!我们要节约利用森林资源,首先,不能乱扔稿纸,也不拿没写过的纸张折飞机之类的小工艺品,更不要乱砍乱伐,任意践踏花草树木,要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不使用一次性的东西,如纸杯、木块等等。在学校,我们要建立“绿色银行”,捡起以前丢弃的纸屑、小手帕等。外出就餐时,自带勺子、筷子。同学们,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节约利用我们有限的森林资源。
我们生活中到处都离不开电。电,给我们带来各种便利,但是我们要节约用电,因为电几乎是由烧标准煤产生的,而在我国储藏的煤只够开采100年了!大家想想,100年以后,我们的子孙后代该怎么办呢?所以,我们要节约用电。首先,从自我做起,我牢记“人来灯开,人走灯灭”,盛夏时节,开空调时,不要把温度调得太低,适合就可以了。平时的照明灯,尽可能用节能灯,因为普通灯泡把大量的电能转化为了热量,只有小数转为光线,而节能灯把电能几乎转化为了光明。
“珍惜资源,崇尚节约”,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为了我们的明天更美好,请快快行动起来吧!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是地球母亲,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春天。4月22日,当第37个“世界地球日”踏着春天的舞步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想一想:我们应该如何善待地球母亲,应该怎样珍惜地球母亲赐予我们的万里春光。
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是这个春天的主旋律。
但是,当前在我国,无论土地资源还是矿产资源,其保护、利用和永续利用的形势,都不容我们乐观。我们不得不问一问:地球的春天,是永远的吗?
尽管我们实行的是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可在一些地方,乱占乱用农地和基本农田的事,还时不时地发生;我们大大小小的城市,由钢筋混凝土铺就的“大饼”,仍在一个劲儿地向四面八方扩张,吞噬着周围的万顷粮田……
尽管矿产资源供给已经成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制约瓶颈,可在一些地方,以浪费和破坏资源为标志的无证小矿山,仍在不停地乱采滥挖;即使在大矿山,“吃一半扔一半”的粗放开采方式也还在继续;乱堆乱放的尾矿,不但使本来可以利用的矿产资源惨遭抛弃,还可能在雨季形成泥石流,变为摧毁田地、庄稼和百姓生命财产的杀手;矿山采空区的地面塌陷和地裂缝,不但使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也威胁着他们的居住安全;我们本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可生产和生活用水还在被随意地挥霍着,珍贵的地下水被过量开采或者污染着;我们的能源已经十分短缺了,可雨后春笋般新建住房的粗放供暖,仍在浪费着油和煤炭资源……
在土地、矿产资源供求全面紧张的今天,我们必须改变国土资源利用粗放、效率低下、浪费严重的现状。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要求我们在战略机遇与矛盾凸显并存的关键时期,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广阔的世界眼光,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十一五”期间国家立下了几个必须达到的约束性硬指标:耕地保有量保持1.2亿公顷,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预期性)。现在,各级政府和企业正在为实现这些目标努力,我们每一个公民都要为实现这些目标努力。资源短缺、能源危机就在我们身边,“电荒”、“油荒”、“煤荒”、“水荒”等等,正无时不刻在困扰着我们。珍惜资源靠你我他。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使我们摆脱快速发展中的资源困境,走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社会。
珍惜资源,保护资源,节约资源,人人有责。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珍惜地球母亲赐予我们的一切自然资源,使我们的家园年年春光灿烂……
相关报道:
云南整顿矿产资源开发 初步遏制"六乱"蔓延势头
记者日前从云南省国土资源厅了解到:自去年9月以来启动的全省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取得实效,初步遏制了乱占、乱采、乱卖、乱批、乱收、乱管“六乱”蔓延的势头。
Ⅳ 哪些矿物资源在大大减少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急求答案,越快越好。
铁矿:全国已探明的铁矿区有1834处。大型和超大型铁矿区主要有:辽宁鞍山一本溪铁矿区、冀东一北京铁矿区、河北邯郸一刑台铁矿区、山西灵丘平型关铁矿、山西五台一岚县铁矿区、内蒙古包头一白云鄂博铁锈稀土矿、山东鲁中铁矿区、宁芜一庐纵铁矿区、安徽霍丘铁矿、湖北鄂东铁矿区、江西新余一吉安铁矿区、福建闽南铁矿区、海南石碌铁矿、四川攀枝花一西昌钒钛磁铁矿、云南滇中铁矿区、云南大勐龙铁矿、陕西略阳鱼洞子铁矿、甘肃红山铁矿、甘肃镜铁山铁矿、新疆哈密天湖铁矿,等等。 锰矿:全国已探明的锰矿区共有213处,主要有:辽宁瓦房子锰矿;福建连城锰矿;湖南湘潭、民乐、玛瑙山、响涛园等锰矿;广东有小带、新椿等锰矿;广西八一、下雷、荔浦等锰矿;四川高燕和轿顶山锰矿;贵州遵义锰矿。 铬铁矿:有56处产地,主要是新疆萨尔托海、西藏罗布莎、内蒙古贺根山、甘肃大道尔吉等铬矿。 铜矿:已探明矿区910处,主要为:黑龙江省多宝山;内蒙古自治区乌奴格吐山、霍各气;辽宁省红透山;安徽省铜陵铜矿集中区;江西省德兴、城门山、武山、水平;湖北省大冶一阳新铜矿集中区;广东省石菉;山西省中条山地区;云南省东川、易门、大红山;西藏自治区玉龙、马拉松多、多霞松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舍勒等铜矿。 铝土矿:有310处产地,主要为:山西省的克俄、石公、相王、西河底、太湖石、郭偏梁一雷家苏、宽草坪;河南省的曹窑、马行沟、贾沟、石寺、竹林沟、夹沟、支建;山东省的淄博;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平果那豆;贵州省的遵义(团溪)、林歹、小山坝等铝土矿区。 铅锌矿:有产地700多处,主要为:黑龙江省的西林;辽宁省的红透山、青城子;河北省的蔡家营子;内蒙古自治区的白音诺、东升庙、甲生盘、炭窑口;甘肃省的西成(厂坝);陕西省铅硐山;青海省的锡铁山;湖南省的水口山、黄沙坪;广东省的凡口;浙江省的五部;江西省的冷水坑;江苏省的栖霞山;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大厂;云南省的兰坪、会泽、都龙;四川省的大梁子、呷村等铅锌矿。 镍矿:有产地近百处。主要是吉林省的红旗岭、赤柏松;甘肃省的金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喀拉通克、黄山;四川省的冷水菁、杨坪;云南省的白马寨、墨江等镍矿。 钼矿:有产地222处,主要是吉林大黑山;辽宁省杨家杖子、兰家沟;陕西省金堆城;河南省栾川等钼矿。 钨矿:探明产地252处,主要是江西省西华山、漂塘、大吉山、盘古山、画眉坳、浒坑、下桐岭、岿美山;福建省行洛坑;湖南省柿竹园、新田岭、瑶岗仙;广东省锯板坑、莲花山;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明山、珊瑚;甘肃省塔儿沟等钨矿。 锡矿:探明产地293处,主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厂、珊瑚、水岩坝;云南省东川;湖南省香花岭、红旗岭、野鸡尾等锡矿。 汞、锑矿:探明汞产地103处、锑产地111处。主要是贵州万山、务川、丹寨、铜仁;湖南省新晃等汞矿,湖南省锡矿山、板溪;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厂;甘肃省崖湾等锑矿。陕西省旬阳汞锑矿。 金矿:探明矿区1265处,主要有黑龙江省乌拉嘎、大安河、老柞山、呼玛;吉林省夹皮沟、珲春;辽宁省五龙;河北省张家口、迁西;山东省玲珑、焦家、新城、三家岛、尹格庄;河南省文峪、桐沟、金渠、秦岭、上宫;广东省河台;湖南省湘西;云南省墨江;四川省东北寨;青海省斑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希、哈密等金矿。 银矿,探明产地569处,主要有陕西省银硐子;河南省破山;湖北省银洞沟、白果园;四川省砷村;江西省贵溪;吉林省山门;广东省庞西洞等银矿。 稀土、稀有金属: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白云鄂博、801)、山东省(微山)、江西省(赣南、宜春)、广东省(粤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富蕴)等地 教学资源分析 工业革命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随着人类的不断开采开发,一些矿产资源已面临着枯竭。本课是在了解岩石、矿物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从资源枯竭的角度来认识岩石、矿物与我们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双刃剑作用。教材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人类对岩石和矿物的开采活动,导致矿物资源的日益枯竭。首先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矿产资源正在不断的开采,并真实地出示了开采后留下的一片废墟,让人感到心酸。接着教材中又提供了部分矿物资源的枯竭时间表(煤炭 200年 石油 40-50年 铁矿 21世纪中叶 银、锌、汞、铅、硫 20-30年),使学生认识到:矿物资源在不断地减少,是不可再生资源,今天多用一点,多开采一些,就减少一些,我们的子孙也就少用一些,从“二、三十年”中感到一种危机感,引起思想上的震憾,如果我们再不节约使用,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将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 第二部分:介绍人类为保护岩石和矿物资源做出的种种努力:放慢开采的进程,开发新能源。教材中介绍了人类利用风能、太阳能、水能的情景,使学生认识到风能、太阳能、水能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而且安全无污染,它们是最廉价的能源。最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出:作为学生,我们能为矿物资源的保护做些什么呢?引发学生的深思,把课堂延伸到课外。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调查和了解岩石和矿物与我们的关系。 能够查阅并搜集有关新型能源的资料。 科学知识: 知道人类的开采活动给资源和自然景观带来的正反面影响。 理解保护岩石和矿物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人类在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环境,消耗了资源,我们应该合理使用矿物资源,开发新能源。 教学准备: 师:岩石矿物的开采图片、部分资源枯竭时间表、风能、生物能、潮汐发电、太阳能、地热等新能源的图片。 生:搜集有关新型能源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一、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岩石与矿物的用途 1.讲述:前一段时间,我们已经学习了岩石的特征,还学习了矿物的性质,人们掌握了它们的特点,便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请同学们联系生活想一想,岩石与矿物有哪些作用呢? 2.学生联系生活谈谈岩石与矿物的作用。 (评: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入学之前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带着他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一些问题的直接的看法。科学课上,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已知经验,并将科学课上所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已知经验融合在一起,真正地形成学生自己的东西。学生在生活中会接触到许多有关岩石与矿物用途方面的知识,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带到科学课中来,这叫从生活中来,或叫做“源于生活”,然后通过一系列的讨论、实验,把这些现象加以解释,再将所学到的运用到生活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这叫到生活中去,又叫做“高于生活”,科学课就是“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 二、 介绍岩石、矿物的开采,引发学生认识到有些矿物资源面临枯竭 1.提问:既然岩石与矿物有这么多的用途,那它们是怎么被开采出来的呢? 引导学生从煤、石油、铁矿石等的开采谈谈矿物的开采方式,教师相机出示一些图片,再补充一些矿物的开采方式,如淘金。 (注意:这部分并不是教学的重点,只要求学生了解就可以了。) 2.思考:开采过后,那些地区或地表会是什么样的呢?(第一层次的思考) 学生可能从自然环境的破坏,矿物资源的短缺进行阐述。 教师出示开采后的废墟,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地思考: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情形呢?看到这些你有一些什么想法呢?(第二层次的思考) 学生可能想到:这是由于人们过度开采造成的。 这给自然环境带来了极大地损害。 …… 3.出示部分矿物资源枯竭时间表 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思索:从这张表当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有何想说的或者有些什么好的建议?(第三层次的思考) 引发学生来自内心的呼吁:我们要合理使用矿物资源,不能过度开采。 (评:三个层次的思考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逐步深入。从开采到废墟的图片,再到一组严峻的数据,引起学生心灵上的震撼,这种震憾是触及灵魂的,而不是无病呻吟。) 三、 学生交流搜集的新型能源的资料,呼吁保护矿物资源 1.提问:我们该怎样解决人类需要与矿物资源不足的矛盾呢?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交流。 (1) 合理使用,减慢开采的速度 (2) 不断开发新能源 3.学生采用合适的方式汇报自己课前收集的新型能源的资料。 (评:《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同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具体目标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教师补充介绍一些新能源。 5.讨论:这些新能源的优点。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安全无污染 ……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对改善人类生活中所起到的具大作用。 四、 拓展延伸:我们该为保护矿物资源做些什么?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让他们为保护矿物资源出谋划策。 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节约使用矿物 出一期手抄报,宣传保护矿物资源 写一份倡议书 给本地的矿物资源管理部门写一封信,发出呼吁 …… (评:真正地把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结合实际进行,不纸上谈兵,不搞空中楼阁。) 教学片断赏析 (介绍完矿物的开采之后) 师:如果一个地区的煤或石油开采完了,会出现什么的状况呢? 生:石油开采完了,由于井架拆掉了,这个地方就会出现荒地,庄稼长不出来。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们那儿就是这样。由于地面上有一些剩余的石油,所以庄稼长不起来。 生:深山里的煤采光了,就会出现一个个的废弃的矿井,在远处看,就是一个个的黑洞,不像原来那样山是绿的了。 生:我从一本书上看到有的山因为挖空了,就蹋了,造成人身伤害。 (评:当学生的思维处在积极状态时,教师提出问题之后,他会联想起他周围的一些情形,联想起他以前看过的一些书籍。所以科学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一个民主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总评: 总的看来,这节课有两大方面的特点: 一是让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获得发展。他们需要通过上图书馆,阅览室,或者通过向老师、家长询问,或通过网络查询,在此过程中,他们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得以发展,他们的涉交能力得以锻炼,他们学会了合作,学会了与他人分享,这些都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得以培养的,而是无法通过教师的讲来代替的。 二是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联系当地实际情况,由表及里的向学生展示了矿物资源正在不断枯竭的事实,引发学生进行思考,而且提出了合适的建议。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以提升,一种责任感得以加强,也许在此基础上也激发了学生好好学习的动力,长大后要为寻找开发新能源贡献自己的力量。如果这样,那将是我们科学课发挥了具大的功效,而不再强调是学到了具体的多少条知识。
Ⅳ 为什么要节约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属不可再生资源,如果不节约利用,那么这些资源很快就会消失。矿产资源的形成要经历很长的地质历史时间,在人类生存的历史时间内,这些资源根本不可能再次出现。
为了子孙后代,所以我们要倡导节约!当然能源的节约利用也有利环境的保护!
Ⅵ 保护矿产资源的重要性
矿产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地球只有一定的资源,而在工业,生活==都是离不开资源的.例:煤矿,甲烷,等等.若没有了资源,不是很简单吗?
工业停产,生活无法继续.......
Ⅶ 我们应该怎么保护宝贵的矿物资源
1、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矿产资源的最优耗竭;
2、限制或禁止不合理的乱采滥挖, 防止矿产资源的损失,浪费或破坏;
3、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全过程控制, 将环境代价减小到最低限度;
4、保护矿区生态环境,防止矿山寿命终结时沦为荒芜不毛之地。
(7)节约矿物资源的好处是什么扩展阅读:
相关延伸:节约资源的必要点
第一,要确立节约资源的重要战略地位,将节约资源提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将“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我国新时期的基本国策。并以此为依据建立综合反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因素和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指标体系,彻底改变片面追求GDP增长的行为。
第二,要尽快扭转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要通过技术进步改造传统产业和推动结构升级,尽快淘汰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工艺。逐步形成有利于资源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合理的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第三,要倡导资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以资源节约型的产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在满足群众物质文化需求的同时,倡导适度、节俭、公平和绿色的可持续消费模式,尽可能减少对资源的依赖和生态的破坏。
Ⅷ 为什么要保护岩石和矿物资源
要保护岩石是因为:岩石是人类早期工具的重要来源,在人类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人类的第一个文明时期被称为石器时代。岩石一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材料和工具。
要保护矿物资源是因为:矿物资源是经过地质成矿作用而形成的,天然赋存于地壳内部或地表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呈固态、液态或气态。是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矿物或有用元素的集合体。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其储量是有限的。
(8)节约矿物资源的好处是什么扩展阅读:
矿物资源的保护方法:
1、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矿产资源的最优耗竭。
2、限制或禁止不合理的乱采滥挖, 防止矿产资源的损失,浪费或破坏。
3、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全过程控制, 将环境代价减小到最低限度。
4、保护矿区生态环境, 防止矿山寿命终结时沦为荒芜不毛之地。
岩石的应用:
1、大理岩:大理岩的岩面质感细致,常用来作为壁面或地板。由于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变质而成,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因此也是制造水泥的原料。
大理岩材质软而细致,是很好的雕塑石材,许多有名的雕像都是由大理岩作成的,如着名的维纳斯像。其他如墙面或摆饰,也常是由大理石加工琢磨而成,如花瓶、烟灰缸、桌子等家用品。
2、花岗岩:本土的花岗岩只有在金门才看得到,因此金门的老房子几乎都是用花岗岩做成的。台湾的寺庙所用的花岗岩,是来自福建,多用于寺庙里的龙柱、地砖、石狮。
3、板岩:因其容易裂成薄板状,且在山区极易取得,故原住民至今仍使用板岩作为建材,筑成石板屋或围墙。
Ⅸ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矿产资源
1、了解矿产资源。想要保护矿产资源就必须要了解矿产资源的种类,如何利用才能不浪费矿产资源,只有自己心中有了关于矿产资源的知识,我们才能去谈保护它,不然什么都不懂,光知道喊口号是没有效果的。
2、宣传矿产资源的特殊性。想让人们知道矿产资源该不该保护,就必须让人们也了解矿产资源的特殊性,让人们知道矿产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但它与国家息息相关。
3、宣传保护矿产资源的重要性。矿产资源的利用直接关系着国家矿产资源的数量,所以只有有效利用了,我们才不会浪费它,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宣传给身边的人。
Ⅹ 合理开发矿产资源的必要性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建国50多年来,我国矿产勘查开发取得巨大的成就,探明一大批矿产资源,建成了比较完善的矿产供应体系,矿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提供了我国所需要的95%的能源,80%的工业原材料和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为支持经济高速发展、满足人民物质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提供了广泛的资源保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初步建成四个现代化的宏伟战略目标,需要有充足的资源做保障,更需要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目前我国经济快速、持续、稳定增长,但是高耗费、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随着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资源消耗速度明显加快,需求迅速增长,资源供需形势日趋严峻,一批大中的矿产各类资源明显不足,供需缺口迅速扩大,进口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日益凸现,矿产资源长期粗放式的过度开发,特别是一个时期以来的乱采乱挖,使得生态环境脆弱,污染问题突出,资源短缺与严重浪费并存,人口资源和环境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制约因素。
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就要求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地考虑人口承担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和社会的承受力。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又不能够牺牲后代人的利益,既要遵循经济规律,又要遵循自然规律,既要讲究经济社会效益,又要讲究生态环境效益,要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加强生态建设,实现社会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精力全年建设惠及13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从我国面临的经济高速增长,环境状况严峻,资源相对短缺的形势出发,要完成这一目标,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发展循环经济,节约保护矿产资源是重要的战略选择。
我认为节约与保护矿产资源,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矿业的循环经济发展,建立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经济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政策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努力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矿业,基本原则是要着力保护和合理开发资源,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实现资源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它的本质就是要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