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进餐中蕴含的教育资源有哪些
扩展阅读
山西有什么特产资源 2025-07-26 20:13:07
怎么获得送礼物的钻石 2025-07-26 20:12:09
玉兰油是哪里产品 2025-07-26 19:51:26

进餐中蕴含的教育资源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2-06-07 04:30:07

⑴ 中国式餐桌教育,都有哪些内容

里面的内容就是,在选择座位的时候,是有一些说法的,一般长辈会在中间的位置当中,而且在吃的过程中,不可以随意乱窜,也不可以吧唧嘴。

⑵ 如何挖掘幼儿进餐环节的教育价值

幼儿在园进餐时,我们会进行餐前教育,比如, 1.让他们在吃饭前听古诗《悯农》,或者是和吃饭有关系的一个小故事,让孩子们知道他们吃的东西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的,不能浪费。再在他们吃饭的时候放点轻音乐,让他们在一个优美的坏境中用餐。 2.我们还会在饭前对孩子讲饭菜对身体有什么好处,可以使我们的身体越来越强壮,尤其是多吃菜可以补充身体里的好多维生素,可以增强我们的抵抗力,我们就不会生病了,就不用去医院打针吃药了。 3.在幼儿进餐时,我们会随时表扬平时不是很爱吃饭的孩子,比如说我们班果果小朋友,平时不爱吃的东西她都会捡出来,要不就说:“老师你把这碗饭给我倒了吧,我不爱吃。”我说:“不行,不能不吃饭,要不就该生病了。”她就会眼镜红红的看着我然后就哭了。尤其是,菜里有青椒,油菜,青菜之类的,她不爱吃,都给挑出来了,非说苦,我说不行,不可以不吃青菜,她就哭了,我就拉着她坐到大组孩子吃饭的桌子上坐下,让她看大组的哥哥姐姐是怎么吃饭的,她就坐在那看着哥哥姐姐吃饭,我就问她:“果果,你看哥哥姐姐吃饭有把青椒挑出来的吗?是不是都是大口大口的都给吃了啊?”她说:“是。”我说:“你看你这两天是不是咳嗽生病了啊?就是因为不爱吃菜,才会生病的,你看哥哥姐姐是不是都不生病啊,就是因为他们都不挑食,特别爱吃青菜,果果和哥哥姐姐一样也大口大口的吃饭好不好?”她说:“好,那老师你陪着我好吗?”我说:“好,我陪着你,你把饭都吃完好不好?”她说:“好。”然后自己就拿起勺子学着哥哥姐姐吃饭的样子大口大口的吃起来,她一边吃我一边表扬她说果果,真棒,你真厉害等等,她听了以后吃的更开心了,不一会一碗饭就被她吃完了,她还说:“老师你看我都不用你喂我,我自己就吃完了,我棒不棒。”我赶紧说果果你最棒了!她特别开心。 4.在幼儿吃饭的时候我们还针对小组的幼儿有奖励的办法,比如说谁是自己动手吃的,吃的又好又快又干净,就奖励给他们小贴贴或者是小书签之类的一些小奖品,来鼓励他们。 总之,通过我们这学期的努力,孩子们在吃饭问题上的不好习惯不能说完全改变了,但是不像刚来幼儿园时,一到吃饭就座在那等着老师去喂,不喂自己就不动,或者是把只要是一点不对口的饭菜全部挑出来,现在基本都能吃掉和自己动手吃饭,除了个别一两个年龄小的吃饭特别慢,我们有时候因为天冷怕孩子吃了肚子难受便会喂喂他,其他的孩子基本上在吃饭的环节上没有什么问题了。而且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和认可。

⑶ 幼儿进行餐桌上的教育,有哪些作用呢

可以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还可以让孩子把握住教育的时间,注意孩子进餐的情况,让孩子学会餐前洗手,培养孩子的餐桌礼仪。

⑷ 进餐过程中的教育资源有哪些

教育资源亦称“教育经济条件”。
教育过程所占用、使用和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即教育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的总和。人力资源包括教育者人力资源和受教育者人力资源,即在校生数、班级生数、招生数、毕业生数、行政人员数、教学人员数、教学辅助人员数、工勤人员数和生产人员数等。

⑸ 如何培养幼儿进餐

一、创设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良好的环境,对幼儿的行为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1.营造良好的进餐氛围,引导幼儿愉快进餐
幼儿进餐时要讲究秩序和纪律,不要拥挤,应从小学习饮食礼仪,不影响别的小朋友进餐,养成专心用餐,礼貌进餐的好习惯。幼儿进餐时是否有食欲与情绪好坏紧密相关,而宽松和谐的精神环境、平等亲切的师生关系,能使幼儿身心愉悦、放松。经常保持进餐时的愉快情绪,有利于增进幼儿食欲。幼儿进餐时,营造轻松、和谐、愉快的气氛,能使幼儿愉快的进餐。
我们采取的方法是:一播放音乐。就是在幼儿进餐时,有选择地播放一些优美悦耳的旋律,使幼儿边欣赏音乐,边愉快的进餐;二是对进餐表现良好的幼儿,给予鼓励,用亲切的摸头等形式表示赞扬,这会激励他们更加积极用餐;三是对进餐中有过失的幼儿宽容。如:进餐过程中出现有的幼儿掉饭菜,有的剩饭,还有的把饭扣在地上等现象,这时我们不能训斥、命令、批评,而是要采用亲切、关心的态度, 给他们鼓励,这样他们才会越做越好。
2.创设丰富的进餐主题墙饰,引导幼儿与环境互动
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和探究的中介和桥梁。我们通过开展丰富的主题墙饰活动,引导幼儿与环境互动。在互动中学会科学进餐的知识,懂得进餐时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误的,增强幼儿科学进餐的自觉性。
通过家长的反馈表中了解到,绝大多数幼儿存在着挑食、偏食、边吃饭边玩耍,甚至个别幼儿进餐不吃一点菜等一些不良习惯。针对这些不良习惯,我们首先创设了“我是爱吃饭的好宝宝”主题墙饰。接着创设第一个子栏目“我会这样做”。把幼儿吃饭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拍下来,贴在主题墙上,让幼儿边观察边讨论,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一起看图编成了朗朗上口的儿歌。进餐时,如果哪个孩子做的不好,我们会说出儿歌中的某一句,提醒他,孩子会很快就调整过来。
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擦嘴等也是科学进餐的重要内容。为了使这些内容深入每个幼儿心里,我们和孩子一起把每一项步骤图展示在主题墙上,编成儿歌,照着去做。从而大大减少了教师用生硬的语言、命令等形式去教育幼儿,而是采用物化的教育目标,通过表扬、暗示、提醒儿歌等生动活泼的形式,教育幼儿,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每天离园时,进餐表现良好的小朋友就会奖励一朵小红花。激励的效应是神奇的,孩子之间也互相提醒,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
二、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幼儿的生活环境、身体状况、家庭教育不同,对食物的偏好也必然不一样。教师要善于观察孩子的饮食习惯,进餐多少等,掌握每个幼儿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做到因人而异。
1.逐渐加量法
面对太多、太满的饭菜会加重幼儿的心理负担,使幼儿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在给幼儿盛饭时,要留有余地。这样幼儿会很轻松地吃完一碗。然后教师及时鼓励:“真棒!再盛点吧!” “今天,你吃了两碗,真了不起。”在老师的反复鼓励下,激起幼儿的食欲,达到逐渐增加饭量的目的。
2.情绪感染法
幼儿的情绪极不稳定,极易受大人的情绪感染。因此,我们会用积极地情绪去感染幼儿,激起幼儿食欲。面对不爱吃蔬菜的小朋友,我们会神秘地说:“你一边吃蔬菜,一边还能听到蔬菜咯吱咯吱地为你唱歌呢!”面对食欲不佳的幼儿我们会认真地说:“你这个勇敢的奥特曼,快吃吧,补充能量才能打败怪兽。”用集体氛围的渲染,用积极的情绪感染他们,激起幼儿主动进餐的愿望,有效地解决幼儿偏食、挑食的习惯。幼儿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争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起来。
3.榜样示范法
模仿是孩子们的天性。同伴的榜样能引起幼儿注意,更能激发幼儿模仿的兴趣。进餐时,我们要为幼儿树立正面榜样。对不挑食,一口菜一口饭,不掉饭粒,细嚼慢咽的幼儿当作典型榜样,让孩子们主动调整自己的不良行为。同时,有意地把进餐表现好的幼儿与偏食、吃得慢的幼儿座位安排在一起,用身边的榜样影响带动他们,渐渐地让他们在正确进餐的轨道上迈进。
4.观察法
针对幼儿进餐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并给予针对性的引导。如:有的孩子吃饭慢,是因为身体不适,我们会更加关心,鼓励他适量进餐;有的孩子是因为不爱吃,我们会用游戏口吻激励他,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
5.亲身实践法
亲身实践法就是教师与幼儿一起亲自实践,有地放矢的进行教育,改变幼儿的不良进餐习惯。进餐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幼儿不喜欢吃青菜,尤其是菠菜。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和幼儿一起收集菠菜种,种在种植区,经常带领孩子们去观察,给菠菜浇水、松土、除草。菠菜成熟了,我们共同把收获的菠菜带回活动室,通过择、洗,再送伙房。带领幼儿参观伙房师傅烹饪菠菜的过程。进餐时,孩子们个个都吃得津津有味。
三、家长与幼儿园积极配合,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不是幼儿园单方面可以独立完成的,也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完成的。这需要家园同步,统一行动,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1.多渠道与家长沟通,实现家园互动
为了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具体表现,实现家园共育。我们利用多种渠道,及时有效的与家长进行沟通。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家园联系栏》是幼儿园与家长双向沟通的一个重要窗口。我们在家园联系栏向家长介绍从小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重要性,家长如何以身作则科学喂养幼儿等知识。通过qq群、微信、手机短信、电话等平台,与家长进行沟通。针对偏食、挑食等现象介绍一些小窍门、小方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科学育儿的自觉性。
2.召开家长座谈会
家长会是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有效方式之一。我们打破由原来家长是被动的倾听者,变为主动参与者。教师针对孩子近阶段饮食习惯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讨论。请进餐习惯良好的家长说说自己育儿经验;鼓励家长说出自己育儿困惑;大家互相讨论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满足家长的需求。家长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大家经验共享,不仅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双向沟通,也各自在活动中积累了教育经验,提高了教育水平。
总之,对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有趣、直观、形象的、能为幼儿所接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那肯定能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使幼儿的身心进一步得到健康的发展。

⑹ 如何引导幼儿餐后整理

1.组织幼儿看图书讲故事。幼儿进餐后,围坐在一起,安静的看看图书,然后让幼儿说说自己看到的故事,培养幼儿爱好文学及认真听的好习惯。
2.组织幼儿去室外散步。散步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带领幼儿在园内散步或者参观其他班级,看看他们吃完中饭都玩什么游戏?有时在操场上,和孩子们围坐成一个圆圈,互相谈一谈自己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有趣的事儿。
3.组织幼儿进行适宜的区域活动。充分利用教室里的区域,只要不带有剧烈性或不利于消化的活动,都可以参加。让孩子们自由选择,广泛交际。如:益智区里,让幼儿玩一玩积木;在美工区中让幼儿进行绘画、粘贴、捏泥、撕纸等活动。
4.组织孩子们看电视。一个星期一次,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动画片的诱惑力是很大的,往往在看电视时活动室里听到的只有电视机发出来的声音。
5.组织幼儿进行安静性游戏。如:跟我学、和好朋友谈心、办家家等游戏,孩子们都比较喜欢。不仅使孩子们玩的有趣,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或物,和同伴说说讲讲,和师生互动交谈,这样通过幼幼互动、师生互动,融洽之间的感情,创造愉快氛围。
6.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幼儿拿自己的玩具独自或结伴玩,鼓励幼儿愿意把自己的玩具给别人玩,懂得和学会互相共享着交换着玩的。
总之,饭后科学性的安排好孩子们的活动,需要多探究和尝试改进,做任何事情尽量要多虑多思,所组织的活动形式可根据季节特点、场地的安置、幼儿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安排,充分利用这段时间,组织幼儿喜爱的有益活动,才能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⑺ 幼儿园进餐环节出现问题老师应该怎么引导

幼儿园进餐环节出现问题,老师应该进行积极的引导,对对于出现问题的环节,就是要给及时的更正和支出出现问题的原因,希望下一次能够努力改正,不发生类似的错误。

⑻ 如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论文

目前不少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发现许多幼儿存在吃饭挑剔、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的饮食习惯,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如果没有形成与之相应的良好的进餐习惯,光有丰富可口的食物也是徒然的。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意义重大。那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呢?
一、创设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良好的环境,对幼儿的行为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1.营造良好的进餐氛围,引导幼儿愉快进餐
幼儿进餐时要讲究秩序和纪律,不要拥挤,应从小学习饮食礼仪,不影响别的小朋友进餐,养成专心用餐,礼貌进餐的好习惯。幼儿进餐时是否有食欲与情绪好坏紧密相关,而宽松和谐的精神环境、平等亲切的师生关系,能使幼儿身心愉悦、放松。经常保持进餐时的愉快情绪,有利于增进幼儿食欲。幼儿进餐时,营造轻松、和谐、愉快的气氛,能使幼儿愉快的进餐。
我们采取的方法是:一播放音乐。就是在幼儿进餐时,有选择地播放一些优美悦耳的旋律,使幼儿边欣赏音乐,边愉快的进餐;二是对进餐表现良好的幼儿,给予鼓励,用亲切的摸头等形式表示赞扬,这会激励他们更加积极用餐;三是对进餐中有过失的幼儿宽容。如:进餐过程中出现有的幼儿掉饭菜,有的剩饭,还有的把饭扣在地上等现象,这时我们不能训斥、命令、批评,而是要采用亲切、关心的态度,
给他们鼓励,这样他们才会越做越好。
2.创设丰富的进餐主题墙饰,引导幼儿与环境互动
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和探究的中介和桥梁。我们通过开展丰富的主题墙饰活动,引导幼儿与环境互动。在互动中学会科学进餐的知识,懂得进餐时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误的,增强幼儿科学进餐的自觉性。
通过家长的反馈表中了解到,绝大多数幼儿存在着挑食、偏食、边吃饭边玩耍,甚至个别幼儿进餐不吃一点菜等一些不良习惯。针对这些不良习惯,我们首先创设了“我是爱吃饭的好宝宝”主题墙饰。接着创设第一个子栏目“我会这样做”。把幼儿吃饭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拍下来,贴在主题墙上,让幼儿边观察边讨论,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一起看图编成了朗朗上口的儿歌。进餐时,如果哪个孩子做的不好,我们会说出儿歌中的某一句,提醒他,孩子会很快就调整过来。
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擦嘴等也是科学进餐的重要内容。为了使这些内容深入每个幼儿心里,我们和孩子一起把每一项步骤图展示在主题墙上,编成儿歌,照着去做。从而大大减少了教师用生硬的语言、命令等形式去教育幼儿,而是采用物化的教育目标,通过表扬、暗示、提醒儿歌等生动活泼的形式,教育幼儿,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每天离园时,进餐表现良好的小朋友就会奖励一朵小红花。激励的效应是神奇的,孩子之间也互相提醒,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
二、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幼儿的生活环境、身体状况、家庭教育不同,对食物的偏好也必然不一样。教师要善于观察孩子的饮食习惯,进餐多少等,掌握每个幼儿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做到因人而异。
1.逐渐加量法
面对太多、太满的饭菜会加重幼儿的心理负担,使幼儿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在给幼儿盛饭时,要留有余地。这样幼儿会很轻松地吃完一碗。然后教师及时鼓励:“真棒!再盛点吧!”
“今天,你吃了两碗,真了不起。”在老师的反复鼓励下,激起幼儿的食欲,达到逐渐增加饭量的目的。
2.情绪感染法
幼儿的情绪极不稳定,极易受大人的情绪感染。因此,我们会用积极地情绪去感染幼儿,激起幼儿食欲。面对不爱吃蔬菜的小朋友,我们会神秘地说:“你一边吃蔬菜,一边还能听到蔬菜咯吱咯吱地为你唱歌呢!”面对食欲不佳的幼儿我们会认真地说:“你这个勇敢的奥特曼,快吃吧,补充能量才能打败怪兽。”用集体氛围的渲染,用积极的情绪感染他们,激起幼儿主动进餐的愿望,有效地解决幼儿偏食、挑食的习惯。幼儿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争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起来。
3.榜样示范法
模仿是孩子们的天性。同伴的榜样能引起幼儿注意,更能激发幼儿模仿的兴趣。进餐时,我们要为幼儿树立正面榜样。对不挑食,一口菜一口饭,不掉饭粒,细嚼慢咽的幼儿当作典型榜样,让孩子们主动调整自己的不良行为。同时,有意地把进餐表现好的幼儿与偏食、吃得慢的幼儿座位安排在一起,用身边的榜样影响带动他们,渐渐地让他们在正确进餐的轨道上迈进。
4.观察法
针对幼儿进餐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并给予针对性的引导。如:有的孩子吃饭慢,是因为身体不适,我们会更加关心,鼓励他适量进餐;有的孩子是因为不爱吃,我们会用游戏口吻激励他,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
5.亲身实践法
亲身实践法就是教师与幼儿一起亲自实践,有地放矢的进行教育,改变幼儿的不良进餐习惯。进餐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幼儿不喜欢吃青菜,尤其是菠菜。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和幼儿一起收集菠菜种,种在种植区,经常带领孩子们去观察,给菠菜浇水、松土、除草。菠菜成熟了,我们共同把收获的菠菜带回活动室,通过择、洗,再送伙房。带领幼儿参观伙房师傅烹饪菠菜的过程。进餐时,孩子们个个都吃得津津有味。
三、家长与幼儿园积极配合,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不是幼儿园单方面可以独立完成的,也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完成的。这需要家园同步,统一行动,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1.多渠道与家长沟通,实现家园互动
为了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具体表现,实现家园共育。我们利用多种渠道,及时有效的与家长进行沟通。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家园联系栏》是幼儿园与家长双向沟通的一个重要窗口。我们在家园联系栏向家长介绍从小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重要性,家长如何以身作则科学喂养幼儿等知识。通过qq群、微信、手机短信、电话等平台,与家长进行沟通。针对偏食、挑食等现象介绍一些小窍门、小方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科学育儿的自觉性。
2.召开家长座谈会
家长会是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有效方式之一。我们打破由原来家长是被动的倾听者,变为主动参与者。教师针对孩子近阶段饮食习惯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讨论。请进餐习惯良好的家长说说自己育儿经验;鼓励家长说出自己育儿困惑;大家互相讨论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满足家长的需求。家长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大家经验共享,不仅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双向沟通,也各自在活动中积累了教育经验,提高了教育水平。
总之,对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有趣、直观、形象的、能为幼儿所接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那肯定能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使幼儿的身心进一步得到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