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晋控电力长治有哪些资源
扩展阅读
地球上水资源怎么分 2025-07-26 18:58:35
abs修理工具哪个好用 2025-07-26 18:47:24

晋控电力长治有哪些资源

发布时间: 2022-06-04 02:32:23

A. 长治市煤炭工业局的资源概况

长治市物华天宝 ,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额:煤、铁、锰、铝、硫磺、石灰石、石膏、石英、大理石等40余种。煤炭资源遍布全市10个县区,预测总埋藏量906亿吨,探明储量为242.14亿吨,占山西省探明储量的12%。煤炭种类较为齐全,有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和泥煤。北部的沁源县、武乡县东部等地分布有焦煤、瘦煤和贫煤,其中炼焦煤比重较大。中部的襄垣县、城区、郊区,潞城市西部、长治县和屯留县的东北部为瘦煤、贫煤和无烟煤分布区,煤层厚度平均为15米,含煤系数为7.5米%,而且煤 层稳定,结构简单,煤质优良,易于开采。丰富的地下资源,为长治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物质基础。早在春秋时期,就开始手工挖取煤炭、铁矿,并生产土铁。战国时期,长治地区不仅能生产铁制农具,而且能锐利的兵器、甲仗和手工艺品。唐宋时期,长治的冶炼业已颇为发达。明清时,酿酒业,铸造业,纺织业都 有很快的发展。近代工业始于1923年潞安镇守使和当地绅商集资,在长治峙峪村创办的机器煤矿。但在旧中国,工业发展缓慢,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长治的现代工业少得可怜,而且集中在市区。有电力、自来水、铁工厂、皮毛制革、棉丝线业、肥皂、印刷、卷烟等 。全部工业产值只有4218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9.8%。建国以后,工业生产迅猛发展,一个以煤炭、电力、冶金、化工、机械、建材为主,包括家电、食品、轻 纺工业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已基本形成。1998的上,全市拥有工业960多个,工业总产值256.50亿元。长治以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比较雄厚的重工业基础,成为我省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轻工业比较发达的城市之一。长治工业布局因受地理位置、资源条件、交通条件、工业基础等自然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大中型企业大都集中在经济基础好、交通发达的市区周围以及资源丰富、开发条件较好的地区。煤炭工业是长治最重要的工业部门,已有千年开采史。从1923年长治建成峙峪机器煤矿到1945年长治解放的20多年中,全市只生产了860万吨煤。煤矿设备简陋、技术落后,生产水平很低。1949年原煤产量仅有61万吨。解放后,长治煤炭工业不断发展,煤炭开采逐步实现机械化和现代化。70年代末,潞安矿务局王庄煤矿率先实现了综合采煤技术的突破,到80年代中期,全局有煤机械化程度达95.15%,并建成了中国煤炭工业现代化矿区。1997全市原煤产量3032.68万吨,其中潞矿生产1283.68万吨。全市煤炭工业布局趋向合理,形成了潞安、长治武乡、襄垣、霍东、高平和陵川7大矿区。潞安矿区无论储量、产量都居首位。以生产贫煤为主,瘦煤和无烟煤为次;长治矿区以生产瘦煤 为主,贫煤为次;襄垣矿区主要生产贫煤;武乡矿区以瘦煤为主,焦煤为次;霍东矿区贫煤和焦 煤各占一半;高平和陵川矿区为本市与晋城市跨界矿区,主要为无烟煤和贫烟。改革开放以后,一批乡村办小煤矿迅速崛起,成了当地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1997年,乡村办矿的原煤产量达1095.38万吨。进入90年代后期,市场能源结构发生很大改变,单一的原煤 生产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煤炭生产的结构调整已不可避免,限产压井和治理地方小煤矿已提上日程。1998年,我市原煤产量2916.3万吨,是1949年的47.8倍,1978年的3.6倍,但比上年下降了3.8%。
1998年,长治公路“四纵四横”的主骨架已经形成。208国道纵贯南北,309线横穿东西,北接太旧高速公路,缩短了与沿海发达地区的距离,西连大运路,直达西部腹地,南下晋焦高速公路挺进中原。邯长高速公路已经开工,长晋高速路列入议程。改革20年来,全市新建和拓宽县乡公路2422公里,新增公路通车里程690公里,基本实现了镇镇通油路、乡乡通公路、行政村通机动车的目标,形成了以长治为中心,干支结合,纵横交错的公路网。公路客运可从长治直达北京、太原、石家庄、西安、郑州、武汉、济南等省会城市,以及邯郸、新乡、安阳、洛阳、临汾、晋城等周边城市。长治民航已开通了长治直抵北京、郑州、武汉等地的航班,使长治由一个原先封闭的山城成为交通便捷的现代化开放城市。

B. 山西长治的发展情况怎样外地人在这里有发展前景吗请熟悉此地情况的朋友进来帮忙!!

长治发展很不错
环境很好
冬天不会太冷夏天也不热三十五六度左右最高
外地打工者相对较多
消费不高
房价大约3000~5000之间(市区)
市民容易相处 有少数民族回族
不会每天以面为食的
我也是南方人
江苏启东的 离你们上海就一江之隔
现在在长治发展
还有 长治非常适合定期居住
环境相对南方简直舒适的很
根本不用装空调

C. 山西长治除了煤矿,还有什么其他什么比较多的矿产资源

平顺县,襄垣县铁矿铁矿石,石膏矿鹿城

D. 长治市有哪些煤矿

长治市的煤炭资源比较多,所以煤矿也比较多的。

E. 国家电投旗下上市公司有哪几个

吉电股份、漳泽电力、上海电力、东方能源、露天煤矿、中电远达

F. 山西长治市概况

1、短的

长治市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于1945年10月建市。曾当选2004年度中国十大魅力城市。长治市,地处北纬35°50'--37°08',东经113°01'--113°40',东倚太行山,与河北、河南两省为邻,西屏太岳山,与临汾市接壤,南部与晋城市毗邻,北部与晋中市交界。为太行山,太岳山所环绕,构成高原地形,通称“沁潞高原”,又称“上党盆地”。境内山地、丘陵、盆地纵横交错,海拔大都在800--1500米之间,最高的太岳山北台顶,海拔2453米。长治市现辖10个县2个区1个县级市。

2、长的——长治概况

长治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处,东倚太行山与河北、河南两省为邻,西屏太岳山与临汾地区接壤,南部与晋城市毗邻,北部与晋中地区交界。全

市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区域总面积为13896平方公里,总人口307.6万,其中市区面积为33平方公里,人口55万。

长治地处黄土高原东南部,群山环绕,地形复杂,海拔较高。按我国气候大划分标准,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其基本特征是:四季分明,冬长夏短,春略长于秋;气候温和始终雨热同季,大陆性季风强盛持久,海洋性季风的作用相对较弱。年平均气温5oC度到11oC,年平均降雨量为600毫升以上无霜期155-184天,现有耕地37.2万公顷,十分适合北方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境内各种植被种类较多,有林面积达到30.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2%,林木蓄积量1062万立方米各种牧草200余种,野生植物500多种,玉米、谷子,小麦、薯类等是本地的主要粮食作物,素有“米粮川”之称,是山西农业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

长治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公路、铁路纵横交错。境内有太焦和邯长两条国家铁路干线,贯穿南北西东,新修建两条地方铁路,铁路专用线24条,年货运能力在3千万吨以上。公路有国道四条,以208国道、长邯二级公路为骨干,与地方公路14条,组成“丰”字型公路网络,全长2681公里,与县城通油路的乡镇104个,村846个,油路长1000公里。开往北京、上海、天津、武汉、石家庄等地的长途客车线路200多条。如今的的长治市,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四通八达,208国道纵横南北,309线横穿东西,“四纵四横”的公路主骨架北接太旧高速公路,西连大运路,直达西部腹地,南下晋焦高速公路,则可挺进中原,一个干支协调、点线配套、地空结合的现代化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初见雏形。长治飞机场可起降中小型客机,并开通了直达北京、郑州、武汉和太原等地的航线,大大方便了长治同首都及省内外的联系和经济交往。

长治市现辖10个县2个区1个县级市:长治县、长子县、屯留县、壶关县、黎城县、平顺县、襄垣县、武乡县、沁县、沁源县和城区、郊区及潞城市.全市共有146个乡镇、3507个行政村。长治总人口3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2万人,非农业人口70万人,男性人口161万人,女性人口151万人,2000年人口出生率为千分之十七,自然增长率为千分之十,市区人口61万人。绝大多数人口为汉族,少数民族以回族为主,回族人口为1.94万人,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0.6%。

矿产资源:长治现已探明的矿藏有煤、铁、锰、铝、硫磺、石灰石、石膏、石英、大理石等40余种,其中有开采价值的20余种。尤其是煤炭、预测总埋藏量为906亿吨,已探明储量346亿吨,占山西省探明储量的12%,具有煤种多、埋藏浅、煤质优、易开采等特点。全市还有相当储量的硫铁矿,硅铁矿、铝土矿、石英、耐火粘土、大理石、油岩、陶土等,均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水利资源:

长治是华北地区相对富水区,主要河流有海河流域的浊漳河、清漳河、卫河,以及黄河流域的沁河、汾河支流。全市水资源总量为22.9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量为19.86亿立方,地下水量为10.83亿立方米,重复水量为7.73亿立方米。全市现有漳泽、后湾、关河3座蓄水一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库和105座中小型水库,总库容量10亿立方米.这些水资源为长治的工农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提供了保障和便利。

农林资源:

长治市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谷子、豆类、薯类等;主要经济作物有党参、潞麻、苹果、核桃、柿子、花椒等;主要名优特产有:沁州黄小米、潞麻、潞党参、黄芪、连翘、木耳、沁源松磨菇、黄花菜、花坡蕨菜、黎城柿饼、绵核桃、平顺大红袍花椒、马铃薯、长子青椒等;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的绿色农产品已达81种。林业资源有宜林面积735万亩,实有林地585万亩,其中天然林173万亩,经济林165万亩,林木蓄积量达11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23%。牧业资源有宜牧面积480万亩,已开发草场271万亩。

长治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自秦开始,为历代郡、州、府所在地。境内她那山河壮丽气势磅礴的锦绣山河与历代古物交辉息息相印,有其独特的文化神韵。全s市有大量的不同时代历史古迹文化和古建筑艺术珍品。壮丽的山川和悠久的历史,淳朴的民风和光荣的传统,构成了长治市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作为长治市象征的上党门,钟鼓二楼左右对峙,风驰云动,蔚为壮观;分水岭出土的大批战国时期车马文物,多系上乘精品;观音堂殿内的明代悬塑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玉皇观的琉璃塔,飞阁流丹,金壁辉煌;五凤楼斗拱莲柱,匠心独具;原起寺的八角七层大雄宝塔,巧夺天工;南涅水北魏石刻,技艺精湛;位于沁源县的灵空山,松林密布,古树参天既有五龙池、益海洞等“灵空十景”更有“三柱重”、“九杆旗”等珍贵古松,实为旅游避暑之胜地。壶关县的天然紫团溶洞,洞内怪石嶙峋,千姿百态,洞外山雾缭绕,郁郁葱葱,确属人间奇景,使游人流连忘返。除此之外,还有长子县的法兴寺和崇庆寺、襄垣县的仙堂寺、壶关的二仙庙、以及相传女娲补天采石的黎城县广志山、精卫填海采山的长子县发鸠山,神农氏炎帝尝百谷的老顶山等。此外,还有革命纪念地八路军总部旧址、上当战役主战场、黄崖洞保卫战旧址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等处,更吸引着中外游客驻足观瞻,深沉思虑,流连忘返.

人居环境:

长治近年来围绕建设北方山水园林文化大城市的目标,加快了城市绿化、美化、香化、亮化和旧城改造的步伐。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5%,绿地率达到15%,并全部建成烟尘控制区,城建、环保年投入资金2亿多元。长治的人居环境日臻优良。

居民收入与消费:

2000年城镇居民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70元,比上年增长9.6%,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3509元,比上年增长18%,平均每人居住面积为11.5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2203元,比上年增长6%。

居民储蓄:

随着人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全市储蓄存款持续增长,200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89亿元,比年初增加17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9亿元,比年初增加14亿元。

商业网点:

长治200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0亿元。现有各类商业企业1.8万个,商业网点5万余个,从业人数12万余人。市区主要购物中心有金威商场、东南购物中心、长治商厦、八一百货大楼、九龙商厦等30多家。

社会保障:

长治社会保障制度日趋完善,人身保险、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已在全市普遍开展到2000年底全市参加人身保险约60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统筹的职工15.6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19.63万人,覆盖面达95.29%,参加工伤保险职工8.53万人.实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离退休人员4.43万人,社会化发放面达99.34%。全市建立再就业中心472个,吸纳培训职工4.7万人,重新再就业3.9万人。

3、市政府网站上——

1945年10月建市

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北纬35°50'--37°08',东经113°01'--113°40'。东倚太行山,与河北、河南两省为邻,西屏太岳山,与临汾市接壤,南部与晋城市毗邻,北部与晋中市交界。

全境东西最长处150公里,南北最宽处140公里,总面积13896平方公里,其中,平川2213平方公里,丘陵4641平方公里,山地7042平方公里。

为太行山,太岳山所环绕,构成高原地形,通称“沁潞高原”,又称“上党盆地”。境内山地、丘陵、盆地纵横交错,海拔大都在800--1500米之间,最高的太岳山北台顶,海拔2453米。

辖城区、郊区、潞城市、长治县、长子县、屯留县、沁源县、沁县、武乡县、襄垣县、黎城县、平顺县、壶关县等13个县、区(市)。

全市常住人口为3334564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138991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95573人,增长6.23%。年平均增长率为0.61%。其中,男性人口为1710680人,占51.30%;女性人口为1623884人,占48.70%。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86下降为105.34。

全年民航客运量39.1万人,比上年增长15%,旅客周转量34877万人公里;货邮运输量2100吨,货邮周转量187.32万吨公里,运输总周转量437.92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3431.5万人,比上年增长4.6%,旅客周转量22.75亿人公里;货运量5437.37万吨,比上年增长4.2%,货物周转量76.56亿吨公里。

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920.2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2亿元,增长8%;第二产业增加值601.7亿元,增长16.7%;第三产业增加值278.3亿元,增长9.8%。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4.5:62.8:32.7调整为4.4:65.4:30.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4%,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7.9%。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8.3%。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98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77.9亿元,增长12.0%。全市一般预算支出135.9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3.4%,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4.9%,科技、教育、农业支出比上年分别增长22.3%、17.3%、28.4%。

红色旅游线路、太行山自然风光及炎帝文化等旅游资源在全市形成24条旅游线路。着名景区太行山大峡谷,位于晋豫两省交界的壶关县,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珠联璧合,相映成趣,集雄、奇、险、幽、美于一体,共有景观400余处,景点4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