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推进整合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意见
8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由于之前该《方案》已经多年酝酿、广泛讨论、数次征求意见,因此《方案》的正式出台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一、《方案》的积极意义和作用
首先,《方案》的出台表明中央高度关注自“十一五”以来部分地方的改革实践,也是对部分城市整合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的认可和肯定。其次,《方案》明确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发展方向,就是形成规则统一、公开透明、服务高效、监督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并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电子化。第三,《方案》明确提出了信息公开共享的工作要求,特别是要建立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库,以及加强交易数据的统计和利用,这些也是进一步明确了平台为市场服务的具体方式。
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看,规范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规范交易活动的组织。二是规范实施有效监管。规范交易活动的组织可以通过平台建设实现,规范实施有效监管则需要对监管体制和机制作深入的研究和改革。 《方案》提出的建立电子监管平台是一个有效的措施,需要对监管工作的抓手、执法行为的标准、自由裁量权的实施等环节进行规范。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最终形成规范的平台体系和规范有效的监管体系。
二、贯彻落实《方案》的关键举措
结合合肥市的改革经验,大力推进平台的整合和平台建设,关键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推进平台的信息化建设。除了实现电子招投标、电子监管等功能以外,还应该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应公开的信息全公开、应屏蔽的信息全屏蔽,切断围标串标渠道,从源头预防腐败。
二是开展平台的标准化建设。作为服务性场所,推进交易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是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展的必由之路。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自2012年以来就开展了标准化建设,制订了“服务提供、服务保障、服务评价与改进”三大类近200条标准,并在各环节工作中严格按标准执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正在打造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
三是推进市县一体化建设。 《方案》中明确提出县级不再新设交易平台,已设立的要整合为市级平台的分支机构,因此在已建县级平台的地区开展市县一体化建设应属当务之急。合肥市自 2012年就开展了市县一体化建设,统一了工作标准、项目分级操作、统筹实施监管,不仅实现了县级申报、市级操作、远程异地评标的便捷功能,也走出了一条全市整体发展的路子。
四是加强交易数据的统计和应用。加强公共资源交易数据统计分析可及时研判市场行情、掌握市场动态,进而为管理市场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将交易数据公开发布更可有效引导市场行为,避免盲目竞争、恶意竞争。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自今年 4月份起开展了中标价经济指标分类统计发布制度,利用大数据不断提高市场管理水平,更实现了交易数据为市场主体服务的功能。
❷ 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校友资源
校友资源是高等学校办学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的一笔宝贵财富。近年来,校友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已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并越来越受到高校和社会的重视和关注。大学校友会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凡有大学就会产生校友会。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大学校友会如何适应学校发展需要,在促进校友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发挥其积极作用。这将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校友资源的内涵和特征
校友资源的涵义
关于校友的概念和范畴,目前有多种不同的表述,一般认为,校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校友是指曾经在学校学习过的各种层次和各种类别的学生,以及在学校工作过的教授、兼职教授和教职员工等人员。狭义的校友是指曾经在同一所学校接受过系统教育的学生。其实,校友的范围还可以包括那些对某所高校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的人士,只要他认同,他便可以成为该高校的校友或荣誉校友。本文所述的校友主要是指广义的校友。校友对母校有一种天然学缘联系,有特别强烈的认同感。事实上,对一个人一生影响最大的应该就是母校,学校对每一个人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校友在学校生活和成长的历程一般都会使校友对母校产生深厚的感情。基于这种关系,校友自然会产生一种关心和支持母校发展“, 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母校意识。正是这种母校意识的存在、传承和不断积累,使蕴藏在广大校友中的资源能够转化为现实的为母校发展所用的宝贵财富。校友观念、母校意识,并非今日始,古已有之。但把广大校友自身拥有的价值作为校友资源提出,并不断得到高校和社会的普遍认可和重视,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必然结果。所谓校友资源是指校友自身作为人才资源的价值,以及校友所拥有的财力、物力、信息、文化和社会影响力等资源的总和[1] 。加强对校友资源主要类型和基本特征的探讨与研究,充分发展校友资源的巨大作用,必然对学校的发展产生重大的推进作用。
校友资源的主要类型
大学校友是作为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群体,是一个信息丰富、知识密集,与母校有着特殊感情联系的群体,是潜藏在母校之外为其独有的重要资源。校友资源既包括物质资源即有形的资源,也包括精神资源即无形的资源。校友资源的具体类型有:1. 公共关系资源。校友既是高校公共关系的客体,也是高校公共关系的重要资源。高校公共关系,是高校为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通过公关活动,在学校和社会公众中,形成便利于完成和实现学校工作奋斗目标的影响力,是促进学校发展的一种社会公关。高校校友是高校公共关系中的重要外部公众,他们既是学校的“人才产品”,也是学校的“品牌形象”,是学校公共关系的宝贵资源;校友的人格魅力、工作业绩与社会贡献,标志着学校的教育质量;校友在社会上赢得的荣誉,代表着母校的形象;校友的社会赞誉度越高,母校的社会知名度也就越高[2] 。同时,校友队伍又是学校拓宽公共关系的重要媒介,
通过校友的帮助,将更有利于学校更广泛宣传其建设和发展成就,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与此同时,使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理解学校发展规划和面临的困难,争取政府良好的发展政策和社会对学校办学的支持,能够更好地拓展学校发展的空间。学校要转变观念,增强校友是公共关系资源的意识,加强与校友的联系与沟通,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友公共关系资源,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
信息资源。在信息社会,信息就是财富。分布在各行各业、各个地区,包括在海外的校友,组成了母校在海内外的庞大的信息网。在科技、教育、产业和人才引进等方面,他们能够及时提供各种成为学校决策重要依据的信息,重视校友信息资源的收集、组织、开发和利用等管理工作,不仅要从社会中挖掘校友信息资源、开拓渠道、建立信息库、促进交流,而且还要对已有的校友信息进行重新整理加工,对有价值的信息加以利用,使校友信息产生更大的价值。
智力资源。广大校友活跃在科技、企业、教育和文化界,很多校友在一定领域中卓有成就。这些校友以真知灼见创造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为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重要贡献。他们是母校发展壮大所需要的宝贵的智力资源。广西大学建校近80 年来,培养了19 万余毕业生。他们在科技、企业、教育和文化界的各自岗位上建功立业,涌现出一批出群拔萃的优秀人才,其中有不少知名学者和优秀专家。他们曾对母校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训和引进等方面给予过很大的帮助和支持。
育人资源。广大校友以对社会的贡献为母校增添光彩,他们的业迹、思想品格和人生经历构成育人资源。他们对在校大学生而言是师长,是不在编的教师。在校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历,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面对未来人生道路如何选择,往往带有某种片面性的认识。校友的社会阅历、创业历程与人生体验,在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上,既是在校大学生的极好教材,又是他们学习的好榜样。近年来,广西大学校友总会通过举办《校友论坛》,邀请许多在科技、企业、教育和文化界的优秀校友回校给在校大学生作报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物质资源。是指潜藏在广大校友中的财力和物力资源。在高等教育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除了政府的教育投入外,如何更多地筹集到学校发展的资金和争取外界更多的财力支持,是各高校面临的一道难题。在从事经济、科技、产业、贸易等方面工作的校友中,不乏具有相当雄厚经济实力的知名企业家和实业家,也有不少人与海内外有实力的企业家、金融家有着良好的联系。这种校友自身拥有的财力和物力资源,可以通过合理有效的开发成为学校拓宽办学经费渠道、增加资金来源的重要组织部分。
校友资源的特征
校友资源是一所大学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与其他办学资源相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丰富性。校友资源的丰富性,主要源于校友特殊群体具有的层次性、分散性和多变性。任何一所大学都有成千上万的毕业生,办学历史越长校友数量越多,是个庞大的知识群体。校友的年龄、地域、职业等方面分布广泛。从地域上看,他们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甚至海外;从行业上看,他们遍及党、政、军、农、工、商、以及文化和教育等社会各界。这种地域与行业的广泛性很容易促使各类人才的出现,并且是一个层出不穷、连续涌现的过程,校友资源会越来越丰富。
潜在性。校友资源的潜在性,是校友资源未被有效开发前具有的一种基本特征。校友中,有治国栋梁、学术大师、兴业之才,有丰功业绩者,更有在祖国四面八方的平凡岗位上无私奉献、默默耕耘者。校友资源永远是国家、社会的宝贵资源。但是,校友资源对一个学校来说,只是一种“潜在资源”,如果不重视校友工作,不重视校友会建设,不重视与校友的联络,校友资源就会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应该说这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可持续性。校友资源的可持续性,首先体现在校友与母校之间存在着真挚的感情联系,关心教育、关心母校,这是广大校友内心深处延绵不断的情结;其次,校友人数与年俱增,永不枯竭,而且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校友与母校之间无时不在的精神和物质交往是永存的,校友资源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但不会消失,而且将会越来越壮大,能够为学校建设发展长久地发挥作用。
多元性。校友资源的多元性是指校友群体拥有资源的价值作用不是唯一性的,校友资源的作用在国家、学校、个人的社会关系中应该是多元的。校友资源既是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母校建设发展的宝贵资源,还是校友促进自身事业发展的宝贵资源。校友资源在上述“三个发展”中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的、统一的。学校重视、关心、支持鼓励校友成长,校友能够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做出更多贡献,本身就是为学校争光,为学校添彩。校友支持母校建设发展事业,母校能够培养出更多人才和科研成果,也就是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学校与校友、校友与校友之间相互联系、互通信息,事业发展互相支持和帮助,所产生的效益是多元的,是互利共赢的局面。
高校校友会的性质和职能
大学校友会的出现与成长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产物。大学自建校开始就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各类高级人才,逐渐形成一个校友群体。在学校发展和校友自身发展的双向需求的推动下,校友会组织就由此诞生。校友会为校友与母校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提供了舞台,起了纽带与桥梁的作用。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的今天尤为明显。事实上,国内许多大学都比较重视校友会工作,已相继建立起大学校友会组织,并且程度不同地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关于高校校友会的建设与实践却甚少研究,远远滞后于发达国家。下面将对校友会的性质及其职能进行简要的分析。
高校校友会的性质
高校校友会是一个在大学领导下的群众性、非营利性联谊组织,是以联系校友、服务校友、宣传母校、服务母校为宗旨,既适应大学发展需要,又满足广大校友自身发展需求的社会团体。在目前的社团组织和法规体制下,我国大学校友会要作为独立社团法人存在,需要制订校友会章程,落实机构、人员、场地和经费,经过民政部门批准,这样的校友会才有合法地位和法律保障保护校友的合法权益。从大学、校友会、校友三者关系之间考察校友会的地位,校友会是由于校友的存在与需求而存在和发展的,如果校友会只考虑满足于学校的需要,忽视校友这个服务对象,那么校友会会不会是一个充满激情和创造力的社团,而纯属成了大学的行政附属机构,校友会将失去凝聚力,校友变成散落在社会中的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校友与母校、校友会发生联系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但同时,校友会又是由于学校的需要和支持而存在和发展的。如果校友会不依附于大学
作为完全独立的社团组织,则很难获得学校的支持。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对校友会工作关注越多,表示大学对校友会的工作的重视程度越高,也更有利于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做好校友会的工作。有学者建议,大学校友会在不触及其与大学关系现状的前提下,能够将零散的校友凝聚起来,成为校友群体的粘合剂。校友会应该在“服从大学”和“沟通、服务校友”之间“适度发展”,校友会必须要在自己“自主生存的空间”,充分发挥组织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实现大学、校友会、校友三者之间和谐与融合地发展[3] 。
高校校友会的职能
校友会既然作为一个在大学领导下的社会团体组织,就必须具备能够联络校友、服务校友、服务母校的组织机构和相应职能。大学校友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职能:
组织协调职能。根据大学的需要和校友的需求以及校友会章程赋予的职能,校友会应具有开展校友工作,开发校友资源,进行校友活动的组织、协调的能力。校友会应能为做好全校性校友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做好参谋,并指导校内外的校友分会开展工作。
联络沟通职能。一个大学,校友人数众多,分布面广,校友与母校、校友与校友之间要取得联系和保持联系,这就需要校友会搭建一个平台,并具备能够联络沟通的职能。校友会要有专职人员、专门的载体、专门的网络,保持联络的畅通。
咨询服务职能。当校友关心母校发展,为母校出谋献策,提供智力、财力和物力帮助,母校为了帮助广大校友进步,会创造条件为校友提供培训、教育、交流。校友会作为“双向”服务的载体,能够提供各种咨询服务是其基本的职责和义务。提高咨询服务能力必须从抓好硬件和软件方面入手,在服务设施、技术手段、服务态度等方面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宣传教育职能。要提高大学的知名度和提高在校大学生的校友意识,必须加强宣传知名校友典型事迹和创业精神,这也是校友会的基本职能。为此,大学校友会要有能力设立校友网站,办校友会刊,举办校友论坛,通过校友研讨会、交流会、报告会、参观考察等各种形式,教育在校大学生,发挥优秀校友的教育示范作用。
开发校友资源职能。校友资源对于国家、大学、校友个人发展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资源。开发和利用好这一特殊的办学资源是大学校友会的一个重要职能,一项长期的任务。国内大学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借鉴国外大学的成功经验,不断增强校友会开发校友资源的能力。开发和利用校友资源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系统工作,大学校友会要依靠学校支持和广大师生参与有计划、有措施、有步骤地推进此项工作。
开拓招生、就业市场的职能。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高校规模不断扩张,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成为社会、家庭和高校面临的一道难题。按照这种发展趋势,一个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水平将决定着该大学今后的生存和发展前景。大学生校友会凭借着与校友的广泛联系和掌握丰富的信息资源的优势,将能够为学校开拓招生、就业市场有一番作为。学校方面应支持校友会与有关部门一起共同整合就业方面的资源,促进本校毕业生的就业。
国外高校校友会与校友资源的开发利用
校友群体是发达国家高校办学的财力资源
世界各国高校,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的世界一流大学,都很重视校友工作,视校友这个庞大的群体为学校宝贵的公共资源和财力资源。剑桥大学校长认为,剑桥大学几百年来一直站在学术和先进教育的最前沿,这是由剑桥人本身的品质以及剑桥众多拥护者的慷慨共同达成的,剑桥的未来就在他们的支持当中[4] 。美国、加拿大、韩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政府财政拨款,二是学生交费,三是社会捐助。从发展趋势看,大多数发达国家在不断削减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拨款,而给教育机构更多的自主权,让其自我完善和发展,筹措办学经费有可挖掘潜力的大部分是来自社会募捐, 面向校友募捐是高校自筹资金中一条很重要的渠道。哈佛大学是美国的王牌高校,尼尔·鲁登斯坦担任哈佛大学校长6 年内向17. 5 万人募到26 亿美元,平均每天100 万,突破了美国高校教育史上的记录,而捐赠者、支持者多数是哈佛的校友[5] 。据斯坦福大学1997 年所公布的校友捐款数额(见1997“Stanford SACTS”第51 至52页) ,见表1 。
表1 斯坦福大学1997 年所发表的校友捐款数额[6]
年度 捐款数额(美元) 年度 捐款数额(美元)
1971 29 ,200 ,000 1993 182 ,400 ,000
1981 79 ,500 ,000 1994 226 ,100 ,000
1991 181 ,900 ,000 1995 240 ,800 ,000
1992 185 ,300 ,000 1996 312 ,900 ,000
在发达国家,校友资源受到高度重视和能够成功开发利用,是高等学校有自己历史传统和社会特性的。从世界范围来看,大学作为一个具有特殊使命和功能的社会组织,在人类历史上是最古老而伟大的组织之一,而她在传统上一直保留至今的“非营利”组织特征,决定了她在生存和发展资源上具有外部依赖性,从这个角度而言,一部大学的历史,也是大学接受外部支持和馈赠的历史。而校友“支持母校”的行为贯穿了大学发展的历史,校友对母校的支持包含着“回馈”和“反哺”的意义,“反哺”虽是一种生物现象,在人类理解中,这是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和情感表达[7] 。
开发校友资源是国外高校校友会的重要职能
国外高校在学校自主发展、提高效益的办学道路上,在开发校友资源、挖掘校友潜力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其中之一,是大学重视校友会的建设,把研究与开发校友资源的职能赋予校友会。据资料介绍,美国大学建立有规范的校友组织机构和完善的校友网络,校友会拥有庞大的专职和兼职的校友工作队伍。部分美国大学校友会专、兼职工作人员数,见表2 。
表2 美国部分大学校友会工作人员数目表[3]
序号 大学校友会 专职人员 兼职人员
1 哈佛大学校友会 270人 大量
2 霍普金斯大学校友会 174 人 169 人
3 哥伦比亚大学校友会 200多人 大量
4 斯坦福大学校友会 149人 大量
5 加丹帕克利大学校友会 80多人 大量
6 戴堪斯大学校友会 15人 近千名
在发达国家,许多大学校长亲任校友会会长,主动出击找校友捐赠、筹措经费,其例子不胜枚举;一些大学的校友会还拥有校友捐赠活动中所得资金的控制权,使校友对大学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校友会不会忘记给为母校做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授予荣誉,那些关心教育、回报母校的企业和个人总会得到扬名和赞誉。许多大学在实验室、教学楼、图书馆、陈列室等标志性建筑物上刻录着捐献者的名字,让校友的美德代代承传。
高校校友会在促进校友资源有效开发中的作用
大学校友会是一个经当地政府批准成立的依附于大学体制内的社团组织,是联系大学与校友的纽带和桥梁。其在促进校友资源综合开发中具有其他职能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其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规范管理的作用
在目前高校管理体制下,许多高校通过不同方式赋予校友会科学管理校友工作的职能,统一负责全校校友工作的组织、联系、协调等管理工作。校友会则把开发和利用校友资源纳入其工作职能的范畴,并建立一套符合本校实际的开发校友资源的工作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校友会专职工作人员比较熟悉我国社团组织的管理法规和具有较高的校友工作水平。因此,大学校友会在促进校友资源开发中起到组织管理、规范管理的作用,并能够保证开发和利用校友资源的合法性、可行性和稳定性,避免片面开发、盲目开发和过度开发的恶性现象发生。
信息化服务作用
大学校友会由于大学对校友工作信息化的投入和赋予信息服务的职能,拥有丰富的大学校友的信息资源,这是校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条件。大学校友会建立校友网站、校友信息库,并且有收集、检索、选择有价值的校友信息的能力,因此,校友会在促进校友资源开发中提供的信息化服务可能是最准确、最及时、最有效的校友信息。例如,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的大部分校友捐赠是通过其校友会提供信息的。
公关作用
大学校友会与各地的校友会共同构建校友网络,长期保持与广大校友的沟通和联系,拥有丰富的校友公关资源,以及大学校友会本身在履行公关职能的过程中,形成了开展公关的能力,能够在促进校友资源的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国内某大学校友会在得知一位海外校友在上海期间得了重病,就建议校领导去看望这位校友,并安排最好的医院给他治疗,这位校友病愈后为感谢母校关怀,捐赠100 多万美元给母校。
调研反馈作用
能够使大学、校友会、校友三者之间处在一个良性的互动循环之中,这是有效开发校友资源的基础条件之一。校友对母校怀有深厚的感情,广大校友在取得成功的时候,总是难以忘记母校的培养和教育,他们会用不同方式“回馈”母校、支持母校建设。但一些大学在开发和利用校友资源当中,有时没有认真做事前和善后工作,致使一些曾经为母校作了贡献的校友心里反感,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作为校友之家的校友会应该在促进校友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认真做好事前的调研,以及事后的追踪和意见反馈工作,为加强与有关校友的联系沟通,采取适当措施,友好和谐地解决好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❸ 如何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校园
一、两型校园建设“节约”是关键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全国各高校已有许多积极的行动和成功的经验。主要做法归纳起来有: 1、强化观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节约提高到关系全校师生素质、学校管理水平、学校发展质量的高度,加强组织保证和责任分担,形成领导主抓、分级负责、全员参与的责任体系。 2、加强制度建设,把节能节水落到实处。浪费的行为往往源于制度的缺失。多数高校建立了强有力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包括节能降耗指标体系、监管体系、考核体系和目标责任制等,推行“水电承包,计量收费”、“定额使用、超额自理、谁使用谁付费,收支两条线”等管理机制,把水电使用置于制度管理之下。 3、加强整体规划和建设,改造和完善节能减排设施。一是把节能减排工作纳入新建工程项目的规划和设计体系。新落成的建筑在供电、供暖、上下水系统等方面均选择了低耗、低排、高效节能设备和器具;二是加强科技改造,减少资源浪费和污染排放。4、强化精确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严格按定额配置资源,倡导节约,杜绝人为浪费行为。后勤管理部门加强维修管理,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减少资源浪费。有的高校还建立了校园电能计量管理系统、校园给水管网监测系统、网络预付费水电管理系统、校园路灯智能管理系统、校园关键设备监控系统等水电管理系统,实现了校园数字化水电管理。 二、“环境友好”是两型校园建设的更高目标 首先,学校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良性的发展态势。在这个环境中,全校师生员工与环境良性互动,共荣共生。每个个体和组织都能在这个环境中寻求合理定位和满足,个体和组织的发展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空间,并支撑和带动学校的整体发展。这样环境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规则,有一套制度和机制,特别是需要科学规划,全面统筹。如何处理好发展与公共资源合理有效利用、处理好学校生产及生活服务中的污染排放、清洁生产、绿色科技等问题 其次,环境友好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倡导好的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提倡重视环境要素,反对铺张浪费和生态破坏 再则,环境友好型校园建设,不仅在观念层面、文化层面体现环境友好,更重要的是生态层面,学校建设和发展能呈现新的面貌,校园环境得到改善和维护,广大师生员工得到更多实惠。
❹ 如何改善教育资源与社区资源的共享机制各抒己见哈
教育资源与社区资源共享机制探讨
金 单
(义乌工商学院旅游系,浙江义乌322000)
摘 要:社区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社区资源和教育资源的有效共享。目前制约教育资源与社区资源实现共享的因素主要有应试教育盛行、社区意识淡漠、缺乏统筹协调机制等,因而影响了共享的效果。为此,要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终生教育,增强社区意识,完善统筹协调机制,提高教育资源与社区资源的整合效果。
关键词: 教育资源;社区资源;社区教育;共享。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终生教育及“建设学习型社会”口号的提出,社区建设和社区教育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开展并日益受到重视。社区建设和社区教育的开展离不开社区资源及教育资源的支撑,为了使社区内的教育资源及其他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以便在资源整合的情况下更好地开展
社区教育,有必要对教育资源与社区资源共享机制进行探讨。
一、社区资源、教育资源、社区教育资源关系分析
目前对于社区资源的概念没有统一的界定,但一些地方政府在进行社区建设过程中以及一些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对社区资源的概念做出了相应的界定,如认为“社区资源是指社区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区属部门特别是学校拥有的文化、教育、体育、娱乐设施和场地、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要素”;“社区资源是指社区范围内可用来提供服务的资源”;“社区资源是一切可供社区需求的资源”;“社区资源是一种特定的社会资源,是一个具体社区能够掌握、支配和动员的各种现实的社会资源”等。从这些概念中可以看出社区资源内容丰富。实际上社区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普教、职教、成教和高教等各类学校教育资源,各类社会公共教育资源,各类企事业单位个人掌握的教育资源,以及一切能够起到教
育作用的资源因素,而丰富的教育资源渗透在各类社区资源当中。随着社区教育的开展,社区教育资源这一概念逐渐被人们所提及。社区教育资源不同于教育资源,并不是所有的教育资源都是社区教育资源,如一所高校如果它的教育资源不对社区开放,那么这类教育资源就不能称为社区教育资源。社区教育资源应该是社区资源中能够被社区掌握、支配和动员以开展社区教育的各种现实的社区资源。要实现教育资源与社区资源共享,就要整合教育资源和社区资源,从而形成社区教育资源。
二、社区教育的两大主要板块
实现教育资源和社区资源共享的目的就是整合更多的社区教育资源以开展社区教育。社区教育以社区为依托,以全体社区成员为对象,以提高居民整体素质为宗旨,是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的统一。社区教育从内容分类,可分为文化基础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科学普及教育、生活情趣教育、法制宣传教育、市民文明教育等;按年龄层次又可分为未成年人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老年人教育等。除了上述分类外,为了更好地研究社区教育,可从受教育对象主要是系统教育序列中的学生为主,还是以社区居民为主,将社区教育分为两大板块:学校本位的社区教育和社区组织本位的社区教育。学校本位的社区教育是按学校的条件及需要,发展与社区的教育合作,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社区归属感、公民责任等教育目标,致力培养在校学生和年轻一代的品德、学养、技能和对社会的归属感,鼓励青年人不断追求新知识,勇于创新,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同时也让社区人士有享用学校设施及活动的机会,学校也为社区提供切合时宜的教育活动。社区组织本位的社区教育则以建立与市民互助的关系为基础,鼓励市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提高市民的觉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建设一个互相尊重和团结的社区。
三、目前制约教育资源与社区资源实现共享的因素
1.应试教育盛行及社区意识淡漠使社区教育不能深度开展
要实现教育资源与社区资源的共享,必须有社区教育的推动。然而,社区教育的两大板块,即学校本位的社区教育和社区组织本位的社区教育的开展,都有各自的制约因素。应试教育盛行使学校本位的社区教育难以深入开展。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市场经济竞争机制的选拔手段,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是一个严酷的生存法则,影响到教育领域,便加剧了考试的应用。近年来,由于深厚的社会背景和客观环境,应试教育在中国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日益盛行,所以出现了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而应试教育却大行其道的现象。应试教育的盛行使学校过分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学生的个人兴趣被抹杀了,每天陷入各种各样的、题型怪异的题海中,对于学生的品德如何、修养怎样、生存能力大小、自立能力强弱等这些关系孩子生命的宝贵知识全都被忽视了。学校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往往忽视甚至不屑开展以育人为目标,充
分利用社区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活动。这些社区教育活动包括政治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养成等教育系列活动,以及融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内容于一体的课外兴趣活动。学校没有推动学生社区教育的内在动力,也就不会积极参与教育资源与社区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淡漠也使社区组织的社区教育不能深入与广泛开展。目前我国社会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居民异质性较强,地域观念变得淡漠,加上城市生活的高节奏,使社区居民一般没有更多的时间与社区内居民进行交往,也很少同邻居往来,只是在涉及个人的经济利益事宜时才同他人联系。社区发展不完善,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较为淡漠,在调动社区资源促进社区教育、社区建设与发展上还比较迟缓。
2.缺乏完善的教育资源与社区资源共享统筹协调机制
目前,社区各部门、单位参与整合社区资源与教育资源的态度各不相同。由于部门和单位之间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场地设施存在一定差异,造成部门和单位在参与意识和行动上存在较大差别,资源充足的部门和单位积极性不高,而积极参与的部门和单位又缺少人、财、物和设施资源。这种认识上的差异性和动因上强弱不对称性,对社区资源与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无疑是一道障碍。为协调各部门和单位利益,有必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资源整合的统筹协调机制。但目前我国还缺乏较为完善的教育资源与社区资源共享统筹协调机制。政府在推动社区教育、实现教育资源与社区资源共享方面统筹协调的力度不够,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政府相关单位对社区教育的支持力度也不够,往往在本部门的工作方案中很少涉及社区教育。而在社区教育开展较为成功的香港,不仅有教育统筹局与民政事务局负责社区教育的整体政策及规划,而且卫生福利、规划环境及廉政公署等部门制定的施政方案中也常常涉及社区教育的提供。我国不少地方开展社区教育没有统筹规划,而实际上开展社区教育往往会涉及多个部门,若缺乏必要的统筹协调机制,开展社区教育就会遇到诸多困难,这样不利于教育资源与社区资源实现共享。
3.教育资源和社区资源共享的效果还有待提高
以学校为代表的教育资源在与社区资源实现共享开展社区教育的过程中,资源整合共享带来的效果还有待提高。如在一些城市里,科技馆、博物馆免费向学生开放,但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讲解,学生在参观过程中只不过是走马观花,收效甚微。另外,在社区针对居民开展的社区教育过程中,由于学校等教育机构派出的上课培训教师不了解社区居民的需要及特点,社区居民反映收获不多。诸如此类事例都说明,教育资源与社区资源共享的实际效果还有待提高,只有较好的资源共享效果才能进一步推动教育资源与社区资源的整合利用。
四、教育资源与社区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和完善
1.进一步倡导素质教育、终生教育及提高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
为加强学校本位的社区教育,提高以学校为代表的教育机构等参与构建社区资源和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热情,应进一步倡导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 性,提高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品质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 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素质教育的目标光靠学校教育已经无法实现,必须把眼 光投向广阔的社会,开发利用新的教育资源,在利用社区资源上作大文章。要让教育者们意识到社区教育是学科教育内容的延续和拓展,是学校育人的延续和拓展,是学生管理的延续和拓展。要加强社区组织本位的社区教育,还应强化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倡导终生教育及学习型社会的构 建。要努力改善社区环境,包括社区绿化、卫生、治安、人际关系等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一个社区绿化 搞得好,空气清新舒适;卫生做得好,处处干净整洁;治安维持得好,让人倍感安全;人际关系协调得 好,人人和睦相处,那么就会让社区居民产生清新感、舒适感、安全感、协调感,从而从内心深处萌生对 社区的美感、信任感、依恋感,而这一过程就是社区意识逐步形成及加强的过程。另外,要让社区居民意 识到终生接受教育其实是人生活的基本需要:一是生存的需要。在生存竞争日渐激烈的今天,为了能够更 好地适应这种环境,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是不被淘汰的必要条件。二是精神的需要。在保障生存的前提下, 人总是希望能有更好更多的精神享受,而这样的享受要有足够的理解与欣赏能力才行,这种理解与欣赏能力只有通过接受教育与自己的生活经历融合才能够得到。当社区居民社区意识形成以及终生教育需要产生时,就会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社区教育,需求的加强将有助于推动社区资源与教育资源的整合共享。
2.建立起完善的教育资源与社区资源共享统筹协调机制
在实施社区教育的过程中,要逐步形成政府统筹、多方参与的社区教育格局。可成立专门的社区教育领导机构———社区教育委员会,由教委、街道办、公安、团委、妇联等部门组成,各部门的负责人为委员会委员。为分清各部门的职责任务,并协调各部门的工作以开展社区教育,可制定社区教育委员会章程,以确定包括街道、妇联、团委、工会、文化、公安、司法、卫生、体育、文明委在内的社区单位在开展社区教育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为配合社区教育的开展,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社区内各个学校要确定分管教育资源与社区资源共享统筹协调工作的领导,在所在街道(镇)社区教育领导小组统筹下,共同商量制定共建、共享方案和具体管理制度,明确社区与学校各自的职责任务。要确定学校开放的场所、时间、对象、管理人员、进出要求、注意事项。使用学校资源所必须开支的人员管理费、设备损耗费、水电费等,应本着友好合作、互利互惠的精神,由学校与社区洽谈解决。
3.提高教育资源与社区资源的整合效果
深入挖掘社区资源,开展符合青少年特点的社区教育活动。利用社区资源引导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化水平,使他们真正学到许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识。避免那些形式主义的活动,使社区教育达到实际效果。合理利用教育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包括培训授课场地的提供、师资力量的支持以及为开展相关教育活动需要的帮助这些针对社区居民的社区教育活动,应符合和满足广大居民的需求,以达到社区组织本位的社区教育活动的真正目的。
作者简介:金 单(1979 ),女,浙江义乌人,讲师,从事旅游经济研究
参考文献:
[1] 叶南客.试论旅游资源所有权与经营相分离[J].学海, 2002(5).
[2] 吴新叶,吴洪法.配置与调适———现阶段社区资源分析[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2).
[3] 许 芸.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利用[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3).
[4] 蔡志海.社区意识与我国的社区资源动员[J].兰州学刊, 2001(1).
[5] 江汉石油管理局教育处.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大力推进社区教育[J].湖北教育, 2000(7).
[6] 李立纲,谷 禾.城市居民社区资源共享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 2001(5).
The ShareM echanism Research in Ecation and DistrictResource
JIN Dan
(Department oftourism, Yiwu commence college, Yiwu322000, Zhejiang,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take effectives steps in district ecation, itmust share district and ecation resource posi-
tively. But some problems are existing, like districtconsciousness is fain,t overall coordinationmechanics is lack,
etc. Thus, we should enhance quality and lifelong ecation, raise districtconsciousness, perfectoverall coordina-
tion system, so that to put forward the integration affection in ecation and district resource.
Key words:ecation resource; district resource; district ecation; share
〔责任编辑:杨临颍〕
世界上没有毫无价值的文章,只有不同的角度!希望你能找到关于它的价值角度!
❺ 在大学里怎样有效利用图书馆的资源
大学图书馆的资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纸质图书、期刊等,另外一种是图书馆自己购买的或者建立的电子资源。大学图书馆号称是大学里面的另外一种教授。在大学期间如何利用大学图书馆资源?给你一下几点建议:首先:你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把阅读看作是一种生活的享受。其次:你要知道如何查找图书馆的资源,这要求你要掌握图书馆的总体藏书架构,掌握图书分类规则(中国的大部分图书都是用中图法来分类的,所以你要了解下中图法),掌握信息检索的技术。再次:把与你专业相关的书籍尽可能多的涉猎。这对你未来非常有好处。接下来:广泛涉猎哲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律、文史学 、英语、计算机等方面的书籍。最后:纸质书籍和电子书籍都要看,大多数时候纸质书籍很少有的知识和资料往往在电子资源里面很丰富,如专利、研究生毕业论文、政府报告、学术报告等。另外,电子资源反映的知识往往比较新。 补充一点:以上是我个人的看法。并不是很充分,下面摘录一段如何利用图书馆的文字 图书馆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保障。图书馆是公共资源,由于高校不断大规模扩招,图书馆在高校也逐渐成为紧张资源,所以,每个同学为了保证自己的学习需要,必须科学计划使用学校的图书馆资源,尤其是非网络、非电子资源。为了帮助大家如何科学使用图书馆资源,现提出以下建议:
①有计划地阅读图书。进人大学以后,一定要制订读书计划。每学期准备读什么类型的书籍,有计划地借阅。图书馆藏书很多,有鉴别地进行阅读。
②提高资源利用率。图书借出以后,一定要尽快阅读,尽快还借,以便他人借阅。有些同学只借书,不读书,白白浪费资源。
③多用网络资源。现在的高校图书馆都实行了网络化管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使用图书馆的网络资源和电子资源,节省时间和空间,提高效率。
④利用图书馆多了解一些专业知识。很多同学泡在图书馆是看文学、地理等方面的书籍,很少涉猎专业方面的知识。大学生应该很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开拓自己的专业知识面,培养专业兴趣,为将来就业和继续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⑤正确利用图书馆的视听室。视听室是为大家学习英语提供方便的,有些同学利用有限的宝贵资源打游戏、看电影,完全是对资源的浪费。
⑧正确使用图书馆网络,不浏览不健康的网站,不玩网络游戏。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材组编着. 大学生就业指导.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05. 祝你大学期间学习愉快,学业有成!O(∩_∩)O~
❻ 公共场所怎样管理分配公共资源(如公园里的羽毛球场,大学里面的图书馆座位等)
先占先得,随后的轮候问题要看各人风格。
❼ 高校如何拓展社会资源
社会资源分两种,一种是你已有的资源及容易获得的社会公共资源(类似图书馆、医院、警局等),另一种是根据你的目的有意识去探求的潜在资源(包括你的人脉关系等)。
所谓的整合,首先是对社会资源的获取,而获取是伴随付出的,然后将各种资源结合到一起,去完成单人无法完成的事业。
在获取资源的过程中,学会沟通是特别重要的一方面;整合的过程,则需要一定的灵活。
社会资源
有形资源:例如人力(职员、顾问和志工等)、物力(设备、家具和用品等)、财力(私人捐献、政府补助和企业赞助等)、场地空间等。
无形资源:例如技术、知识、组织、社会关系等。
❽ 高校教育资源能否“共享”
翁美铩安涮�钡耐�В�纠此究占�摺R恍┭�=�梗灰恍├鲜�砣荨5�牵�绻�腥艘�诱庖幌窒筇岢瞿持帧敖逃�逯聘母铩钡睦硐胨咔螅�峙戮椭档萌险嫦胍幌肓恕U庵掷硐胨咔缶褪牵骸爸泄�咝SΦ本】焓迪帧�试垂蚕怼��婺切┖醚У囊约翱缧?佳械拇笱���簟�淇巍�男∶弊印!�
这是这两天湖南红网时评佳作评选中一篇文章的判断。在这里,“资源共享”不仅是解决优质教育资源不均问题的现实办法,而且是一个无可置疑的价值目标。
我对这样的判断存有疑问。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和许多教师一样,对蹭听同学取默许的态度。因为在我们内心深处,还都存着一点“有教无类”的教育理想―――这个“无类”,既包含着无论你是本校学生还是外校学生,也包含着无论你根本是不是学生。
但是,这样的教育理想,并不是当代高等教育的运行原则,也不是当代社会运行的原则。人们通过高考不同的分数进入不同的学校,也因此享受不同的教育资源。这是我们通常所见的现实,也是大家都接受的公平。尽管高校资源的不均,在现行体制下还并非真正公平,但却难以通过敞开校门的办法来加以纠正。
一位本校的同学,通过高考录取成绩和他所交纳的学费,便有权利享有一个学校的教育资源。而一个旁听外校同学,或者根本不是学生(这个界线无从划分,也没有意义),他的权利基础是什么呢?是因为他同样通过了高考,还是因为他仅仅是一名渴望知识的人呢?能够在这个基础上确立一个人对一所学校的权利吗?如果在一所高校就读的权利可以这样取得,那么,人们通过高考和学费所取得的权利又有什么价值呢?有人想从宪法中的“受教育权”来推导出这种“免费听大学”的权利。那么,我要问,我们生活中的一切具体的权利,都是这样通过“演绎法”推出来的,还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立法过程确认的呢?
“共享”这个概念,总给人一种美好、温暖的感觉。它与我们内心的理想情愫相关。在现实社会中,“共享”的也往往能够达到资源的优化利用。但是,我们能够看到的“资源共享”,其实多是在排他性权利基础上的双方或多方交易,而不是“各取所需”的人类理想。我们只要想一想,我们社会的其他资源是不是“共享”的,我们就能明白高校的资源是否能够“共享”了。
有人以中国的高校教育资源绝大部分是公共资源作为“共享”的理由。但“公共资源”的事实仍然不能得出全民共享的简单结论。实际上,何止大学,这样的公共资源还多得很,都不是无偿分享的。相反,竞争或支付所获得的权利,往往是人们享有具体的公共资源的限定性条件,高考和大学收费,就是这样的限定性条件。因为,大学也像其他公共资源一样,没有限定条件的无偿共享,就会产生经济学家哈丁所说的“公地的悲剧”―――对所有人开放的牧场必然会遭到过度放牧。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源共享”也不可能是免费午餐。
我们的心中有许多“应当如此”的价值目标,往往成为我们判断事物的标准和提出权利诉求的理由。这可以理解。没有这样的价值目标,人类就无法进步,权利就不会生长。其实,最大的“应当”就是各取所需,按需分配―――人类在认识上早就达到了,但在资源上却无从安排。所有的“应当”都受到资源和人们现实的权利的限制。教育的理想也是如此。(马少华)
❾ 如何整合社会资源
很好的问题。
社会资源在我看来分两种,一种是你已有的资源及容易获得的社会公共资源(类似图书馆、医院、警局等),另一种是根据你的目的有意识去探求的潜在资源(包括你的人脉关系等)。
所谓的整合,首先是对社会资源的获取,而获取是伴随付出的,然后将各种资源结合到一起,去完成单人无法完成的事业。
在获取资源的过程中,学会沟通是特别重要的一方面;整合的过程,则需要一定的灵活。
❿ 大学生如何合理利用学校的公共资源
教育家斯金纳曾说:“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所谓“剩下来的东西”,其实就是自学的能力,也就是举一反三或无师自通的能力。
自学能力必须在大学期间开始培养。大学生不应该只会跟在老师的身后亦步亦趋,而应当主动走在老师的前面,讲课之前就把课本中的相关问题琢磨清楚,然后在课堂上对照老师的讲解弥补自己在理解和认识上的不足。
应当充分利用学校里的人才资源,从各种渠道吸收知识和方法。除了资深的教授以外,大学中的青年教师、博士生、硕士生乃至同班同学都是最好的知识来源和学习伙伴。
应该充分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培养独立学习和研究的本领。首先,一定要学会查找书籍和文献,以便接触更广泛的知识和研究成果。读书时,应尽量多读一些英文原版教材。其次,在书本之外,互联网也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可以借助搜索引擎在网上查找各类信息。
当对自己的成绩感到满意时,我建议你开始自学一些国际一流大学的课程。例如,尝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放在网上的开放式课程,当你可以自如地掌握这些课程时,你就可以更加自信地面对国际化的挑战了。
第二项学习:基础知识
在大学期间,一定要学好基础知识(数学、英语、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以及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应用领域里很多看似高深的技术在几年后就会被新的技术或工具取代,只有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才可以受用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