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世界危机资源有哪些
扩展阅读
钻石店工作怎么做 2025-05-14 18:28:13

世界危机资源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2-05-30 12:46:11

⑴ 资源危机的概述

资源危机是指矿物、土地、淡水、森林、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在世界和人口不断增长的情况下逐渐显现出相对紧缺的趋势。对此,有不同观点。悲观派认为:不可再生资源总是有限的,消耗一部分,就减少一部分;可再生资源的再生总量是有限的,承受不了日益增长的需求。由此,资源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限制因素,最终要使经济增长停止下来,甚至引起“崩溃”。乐观派则认为:由于技术进步,可利用自然资源的范围不断扩大;由于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对资源利用的效率将会提高,或找到相应的代用品,资源不足的局面总会改观。他们否认资源问题存在“危机”。但土地、淡水、森林等资源在世界部分地区所呈现出来的紧缺趋势不容忽视。它给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困难,对其最终结果也难以作出确切肯定的预料。

⑵ 人类面临的环境危机有哪些

人类正在面临的环境危机:一是全球气候变化。近年来,世界各国出现了几百年来历史上最热的天气,厄尔尼诺现象也频繁发生。科学家预测有可能出现的危害和影响有:海平面上升、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加剧各种气象灾害、影响人类健康等。

二是臭氧层破坏和损耗。1985年,英国科学家观测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这一消息震惊了全世界。地球上臭氧层被破坏的程度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严重得多。臭氧层破坏的后果极为严重,不仅破坏生态系统引起新的环境问题,还会使人类皮肤癌和白内障患者增加,损坏人的免疫力,使传染病的发病率增加。

三是生物多样性减少。从恐龙灭绝以来,地球上生物减少的速度比任何时候都快。

总体上来看,大陆上66%的陆生脊椎动物已成为濒危种和渐危种。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也在不断丧失和退化,受到最严重冲击的是处于相对封闭环境中的淡水生态系统。

四是土地荒漠化。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它使土地生物和经济生产潜力减少,甚至基本丧失。荒漠化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荒漠化对亚洲损失最大,其次是非洲、北美洲、大洋洲、南美洲、欧洲。

五是森林植被破坏。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森林破坏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严重问题。

六是水资源危机和海洋资源破坏。随着经济发展,人类对全球淡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淡水短缺、水生资源破坏和陆地水域与海洋污染已成为国际社会当前所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

⑶ 世界四大危机

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夫妻之间有句戏言:路边的野花,你不要采!
没想到的是,在岁末的业界,这句枕边话竟被演绎成“INTEL的豆腐,不吃白不吃”的贺岁口号。吃INTEL老大哥的豆腐,竟然成了大批二线主板厂商2004年的座右铭。当然,这也同样成了所有一线主机板和品牌PC摆脱奴隶社会的借口。
今天的INTEL,俨然开始陷入“四大公转危机”的预言世界。
AMD要涨价:主动型涨价
AMD公司,这个CPU芯片领域的战斗机,2003年的呼啸就让人毛骨悚然,2004年竟然让渠道不是毛骨悚然了,升级成了风声鹤唳。35年来,AMD公司一直与英特尔公司斗争,终于让INTEL公司看到了自己内部执行力和创新能力的臃懒化。
AMD CEO HECTOR RUIZ全面抢尽INTEL贝瑞特风头的同时,也让INTEL公司陷入一种疲于应付的尴尬中。这次AMD咸鱼翻身的核心是八个字"2X战略,品坚如山,重新回到了产品质量原点上来发力。
为什么是这"2X战略,品坚如山"八个字呢?
2X战略:指64位计算技术和双内核计算技术。
品坚如山:指顺利启用了新的生产工艺,但没有质量问题。
AMD成功地运用计算策略、锁定高价服务器和PC处理器市场,以高端品质战略为核心,抢先数年,打入了重量级企业族客户的阵地,并巩固了滩头阵地,这绝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诺曼第登陆之战"的IT翻版。
它第一次领先INTEL公司一年多的时间在市场上推出了深受企业客户青睐的新型武器:AMD Opteron服务器芯片、AMD Sempron(闪龙)消费PC芯片。
AMD Opteron服务器芯片夺走了INTEL的忠实盟友IBM、惠普、Sun等世界PC标杆企业。而AMD Sempron(闪龙)消费PC芯片又为AMD夺走了INTEL的中国最大、最忠实盟友-联想,大幅度地提高了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
2004年,AMD公司在低端服务器市场上的市场份额已经提高到了7%。最近3周在美国的台式机零售市场上,它的市场份额超过了40%。另外,在闪存芯片市场上,它还使用了新的技术,在成本和技术方面都较对手高出了一筹。
2005年,AMD CFO指出将要提高CPU的平均销售价格,他的理由是AMD将全面推出更大量、更尖端的64位芯片,2005年AMD芯片的平均售价应该比2004年高。
海外投资评论家们也普遍认为AMD 2005的CPU和闪存半导体产品的销售增长将超过整个行业的平均水平。
另外,AMD CEO也兴奋的抛出了2004宣言书:年底将占领10%的低端服务器市场,5年后占领30%的商用PC市场、50%的家用PC市场。在闪存芯片领域,计划超越INTEL、三星以及其它竞争对手,使AMD成为第一大闪存芯片厂商。
最新资料显示:2004年Q4的K8投放量已达70K,2005年Q1的投放量则为100K。
INTEL要涨价:被动型涨价
2004年,INTEL虽然仍然在成长,但成长率却被AMD的推荐率的口水淹到了胸口。INTEL公司遭遇了数十年来最危险的阻击。
面对AMD的疯狂翻牌,2003年7月份,INTEL公司的CEO贝瑞特反应强烈,在各种内部会议上向官僚作风宣战,并在公开信中措辞严厉的中说,最近在INTEL执行力方面出现的问题是"不可接受的"。
INTEL公司对未来推出的芯片进行了全面评估,其结果是,INTEL公司放弃了数款正在开发中的芯片,并迅速地推出了一种能够同时运行32位、64位代码的服务器芯片,将几乎全部设计人员转向设计双内核的服务器、台式机、笔记本电脑用芯片。
为了强化品牌知名度和占领PC之外的芯片阵地,INTEL公司在9月7日宣布挖来了三星公司的顶级营销官员KIM坐镇INTEL。
虽然,INTEL想变回强大的恐龙原形,但用小胜换大胜,以时间换空间的AMD却更加奋力地表演着让人窒息的赛跑。
上面我们提到"吃INTEL豆腐",这恰恰是2004年许多渠道和厂商的写真。因为INTEL开始陷入了“四大公转危机”的预言世界:
1、CPU转制程
民间俗称:P4转P5,即文字处理型CPU转数字家庭式CPU。
2、主板转公母
478型主板转775型主板,因其SOCKET接口不同而被坊间戏称为公板母板。
3、公司CEO转人
INTEL新任CEO叫Paul Otellini,预计在2005年5月18日正式上任,他是INTEL首位非理工背景出身的执行官。
此人面临两大危机:1)双核心计划成败 2)DELL的CEO Kenvin Rollins采用AMD CPU 的服务器。PC系统厂商认为,INTEL面临的最大问题不在于技术是否领先对手,而在于行销计划能否奏效。
4、P4迷信转向AMD64
AMD今年的势头很猛,同时64位的K8处理器在人们的意识里已经在性价比上都好于478针P4,如果INTEL在此时推广不利则无异于帮了AMD一个大忙。
INTEL新任CEO Paul Otellini预计在2005年5月18日正式上任,他也将是INTEL有史以来甫一上任就陷入“四大公转危机”的CEO。
INTEL本身拟订的East Fork计划是希望未来不但处理器加大高速缓存,同时也会在双核心处理器和安全机制,及与外围装置的连接应用方面下工夫。并希望消费者想到数字家庭应用就想到INTEL,借此扩大处理器、芯片组及无线网络芯片的销售量。
但是,INTEL没有想到首批775 针CPU产品就遭遇一系列的产品缺陷、召回等问题时,AMD公司却顺利了启用了新的生产工艺,并且在多内核芯片方面再次领先INTEL。
急火攻心,INTEL以超快速度解决775 针CPU产品后,启动强力推进计划,但突然遇到了来自“台湾兄弟连”的阻力,华硕、微星、技嘉、精英等所有大厂及华擎等二线厂的478奔四主板近千万片库存堆积成了一道巨型的壕沟。
INTEL为了从战略上赶上对手,因此,在2004年11月开始对老478针芯片,包括CPU和配套零组件强行停货,转成生产775针CPU和配套零组件,同时把原计划在2005年第四季度的64位/双核心 CPU紧急提前到第二季度出货。
全球市场出现了罕见的INTEL产品在大乱中涨价的高潮。
最新资料显示:市场主流848P、865PE、845PE、845GV等大幅涨价,在3美元左右。
结束语:
本人在大陆业界虚度十几载,观察INTEL和AMD也是十年有余。
尽管上面论述了那么多,但是个人却依然认为,不管INTEL现在遇到了何种风雨,其实打败它的英雄还是没有真正出现,目前挑战它的AMD还只是帮助其成长的一个伴奏乐而已,说句更加不客气点的话,INTEL之所以可以让AMD存在并且有所发展,那也许也只是不想沾上“反垄断”的美式司法官司而已。
因此,我们似乎可以的说,真正令INTEL惧怕的依然不是AMD,而是IBM,或者其它!

⑷ 有关地球资源枯竭的资料

1、森林资源:根据联合国的统计,全球森林覆盖率约为40亿公顷,占世界陆地面积的30%左右,世界森林资源蓄积推算约为4 300亿m3。虽然森林退化和消失的速度有所减缓,但每天仍有将近200平方公里的森林消失。

2、物种灭绝: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冰岛大海雀、北美旅鸽、南非斑驴、澳洲袋狼、直隶猕猴、高鼻羚羊、台湾云豹、中国犀牛、南极狼等物种已不复存在。白鱀豚、苏门答腊虎、北部白犀牛、.奥里诺科鳄鱼、小嘴狐猴等动物也濒临灭绝。

3、淡水污染:水污染有三个主要来源,生活废水、工业废水和含有农业污染物的地面径流。如1986年莱茵河化学品泄漏事故就造成了莱茵河水的长期污染。据世界银行的报告估计,由于水污染和缺少供水设施,全世界有10亿多人口无法得到安全的饮用水。

(4)世界危机资源有哪些扩展阅读:

随着对淡水需求量的不断增长,在许多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淡水成为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和国家之间争夺淡水资源的情况越来越突出。在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不同功能用途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越来越显着。

因此,全球跨国的水资源管理是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的重要领域。在西亚和北非等一些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贵如油,各国在跨国河流和地下蓄水层开发利用上的矛盾往往十分尖锐。有时甚至引发军事上的对峙,成为国际冲突的导火索。

⑸ 地球资源的危机有哪些

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人类现行生存方式与地球的生命支持能力相悖的日趋加剧,致使环境危机具有如下特征:
(一)环境危机的全球化
一般来说,以往环境危机影响的范围,危害的对象或产生的后果,主要集中于污染源附近或特定的生态环境里,呈现出局部性和区域性的特征,对全球环境的影响不是太大。而当前环境危机则超越了国界,表现为全球化的特征:比如,最为世人关注的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其影响范围不但集中于人类居住的地球陆地表面和低层大气空间,而且涉及到高空、海洋。又如,一个国家的大气污染,特别是二氧化硫排放量过大,可能导致相邻国家或地区受到酸雨的危害。再如,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不断升高,几乎对所有国家和地区,尤其是沿海国家和地区将造成毁灭性灾害。
(二)环境危机的综合化
我们知道,直到本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最关心的环境危机还是“三废”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危害。但是,当前环境危机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一范畴而涉及到人类生存环境的各个方面,包括森林锐减、草原退化、沙漠扩展、土壤侵蚀、城市拥挤等诸多领域,从而呈现出综合化的特征。
(三)环境危机的高技术化
众所周知,原子弹、导弹的试验,核反应堆的使用及其事故,以及电磁辐射等对环境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比如,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反应堆发生爆炸的核污染事件,就造成31人当场死亡,273人受到放射性伤害,13万居民紧急疏散。据乌克兰估计,这场灾难的强度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的500倍。事故产生的放射性尘埃随风飘散,使欧洲许多国家受害,估计受害人数不少于30万人。跟踪调查表明,此后十多年,又有5000多人因受核辐射患病死亡,其中60%是受害者因无法忍受核辐射的痛苦而自杀的。另外,还有3万多人落下了终身的残疾。可见,当前环境危机的高技术化特征真可谓触目惊心!
(四)环境危机的极限化
一些科学家认为,当前人类生存的环境已达到地球支持生命能力的极限。其表现为环境污染加剧,它既包括常见由于各种有害化学物质造成的对大气、水体、土壤、植物的污染及其对人体造成的健康影响,也包括一些本身并非直接有毒,如CFC、二氧化碳等物质,但它们的存在会对全球气候及环境造成诸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严重全球性环境危机;其还表现为可再生资源的破坏,它既包括生物类(森林、生物物种)和非生物性的资源(土地、水)破坏,也包括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使用,还包括各种化石燃料及矿物的耗损;其也表现为其他一些人类尚未发现的环境危机。
事实上,当前的环境危机,都从不同层次,通过不同途径,并互相促进着形成一股推进环境恶化的合力,把人类推向环境承载容量的边沿,从而使当前环境危机呈现出极限化的特征。

⑹ 全球供应链危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新冠疫情打乱了全球产业的步伐,供应链问题也让全球陷入了暂时的混乱。西方国家几乎无一幸免。

未来全球的所有企业都要面临着长期的挑战,如何才能够重新构筑自己的业务供应链。长久以来一直被某些国家忽视或者恶意掩盖的缺陷在这次疫情的影响下,突然以如此的方式展现和暴露。无异是全球所有国家都不能幸免的,原来看似每个独立的经济体其实内在都是捆绑在一条船上,谁也不能独善其身。

⑺ 地球面临的十大危机

(一)全球气候变暖
地球的气温在悄悄地升高,而且已经到了为人察觉的程度.它的危害是不应漠视的.它会引起两极冰川的融化,会带来频繁的暴风雨,会导致生物物种的减少,更会使海平面上升,使沿海地区受淹,想一想当今地球上的一半人口正居住在沿海50公里范围内,就可以知道沿海地区受淹的严重性了.
地球气温变化的原因正在于人类的活动.在人类使用化石燃料煤炭的过程中,在某些工业生产过程中,在有机废物的发酵过程中,不断地释放出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等气体.这些气体具有阻止地球表面热量散发的作用,它们的存在就像是在地球表面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温室,因此这类气体被统称为温室气体.目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世界热点之一.
(二)臭氧层破坏
臭氧层位于距离地面10-50公里范围的大气平流层内,臭氧层能吸收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阻挡紫外线辐射到地面,因此对地球上的生物有保护作用.
20世纪中叶以来,人们发现北极圈的臭氧浓度明显降低,南极圈的臭氧层还出现了空洞.臭氧层破坏的严重后果也是不可忽视的:它将增高人类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率,使人类的免疫系统受到损害,它还会严重地破坏海洋和陆地的生态系统,阻碍植物的正常生长.
臭氧层破坏的元兇竟然也是人类.近数十年来,人类广泛使用氟氯烃类化合物与哈龙作制冷剂、除臭剂、喷雾剂等,这些化学物质释入大气并扩散入臭氧层后,会与臭氧反应,使臭氧分解为氧.
(三)生物多样性减少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建设的发展,人类对动植物的破坏与日俱增.统计表明,目前每年要有4000~6000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更多的物种正受到威胁.1996年世界动植物保护协会的报告指出:"地球上四分之一的哺乳类动物正处于濒临灭绝的危险,每年还有1000万公顷的热带森林被毁坏".我国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的速度也十分惊人.
动植物的生死存亡必将影响人类的命运.人类威胁其他生物生存的最终结果将是威胁到自己的生存.
(四)酸雨蔓延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降雨时溶解在水中,即形成酸雨.酸雨具有腐蚀性,降落地面会损害农作物的生长,导致林木枯萎,湖泊酸化,鱼类死亡,建筑物及名胜古迹遭受破坏.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气体主要是在能源使用过程中排放出来的.人类的生产水平和消费水平越高,消耗的能源也越多,酸雨的危害也就越大.全世界有三大着名的酸雨区,一个在北美的五大湖地区,一个在北欧,另一个就在中国.近十余年来,中国的酸雨区不断扩大,目前酸雨区面积已接近国土面积的1/3.其控制已被列入国家绿色工程计划.
(五)森林锐减
由于人类的过度采伐和不恰当的开垦,再加上气候变化引起的森林火灾,世界森林面积不断减少.据统计,近50年,森林面积已减少了30%,而且其锐减的势头至今不见减弱.我国森林覆盖面积仅13?郾9%,约为世界平均森林覆盖面积的1/3,而森林锐减的势头却并不逊色.
森林的减少导致了水土流失,洪灾频繁,物种减少,气候变化等多种严重恶果.
(六)土地荒漠化
过度的放牧及重用轻养使草地逐渐退化,开荒、采矿、修路等建设活动对土地的破坏作用甚大,加上水土流失的不断侵蚀,世界上每天都有大片土地沦为荒漠,我国在这方面是较为突出的.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后果就是农民的贫困化.
(七)资源短缺
近数十年来,自然资源的消耗量与日俱增,已有很多资源显现出短缺的现象.最重要的有水资源、耕地资源和矿产资源.
目前全球有约1/3的人口已受到缺水的威胁,2000年缺水人口增加到1/2以上.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加上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的不均匀性,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
由于人口总量的增加,为供应粮食所需的耕地日见紧张,而工业城市建设工程却在不断地占用大量耕地,化肥农药的使用还在使耕地的质量不断降低,这一切使人类正面临耕地不足的困境.
矿产资源的消耗速度正随着工业建设的速度急剧增加,很多矿产的储量在近数十年内迅速减少.专家预计,再有50~60年即可耗去石油储量的80%,某些贵金属资源则已近消耗殆尽.
如再不认真对待资源短缺的严重问题,人类总有一天会面临无米作炊的绝境.
(八)水环境污染严重
人口膨胀和工业发展所制造出来的越来越多的污水废水终于超过了天然水体的承受极限,于是本来是清澈的水体变黑发臭,细菌滋生,鱼类死亡,藻类疯长,更为严重的是,本来足以滋养人体的水,常因含有有毒物质而使人染病,甚至致人于死地.工农业生产当然也因为水质的恶化而受到极大损害.水环境的污染使原来就短缺的水资源更为紧张.水资源的短缺,水环境的污染加上水的洪涝灾害,构成了足以毁灭人类的水危机.
(九)大气污染肆虐
最普遍的大气污染是燃煤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造成的,细小的悬浮颗粒被吸入人体,十分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现代都市还存在光化学烟雾,这是由于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中夹带大量化学物质,如碳氢化合物、氢氧化物、一氧化碳等,它们与太阳光作用,会形成一种刺激性的烟雾,能引起眼病、头痛、呼吸困难等. 1998年我国竟有7个城市的大气质量,被列为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之中,可见问题之严重.
(十)固体废弃物成灾
固体废弃物,包括城市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而日益增加的,至今已成为地球,特别是城市的一大灾害.垃圾中含有各种有害物质,任意堆放不仅占用土地,还会污染周围空气、水体,甚至地下水.有的工业废弃物中含有易燃、易爆、致毒、致病、放射性等有毒有害物质,危害更为严重.

⑻ 资源危机事例

资源危机 资源危机是指矿物、土地、淡水、森林、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在世界和人口不断增长的情况下逐渐显现出相对紧缺的趋势。对此,有不同观点。悲观派认为:不可再生资源总是有限的,消耗一部分,就减少一部分;可再生资源的再生总量是有限的,承受不了日益增长的需求。由此,资源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限制因素,最终要使经济增长停止下来,甚至引起“崩溃”。乐观派则认为:由于技术进步,可利用自然资源的范围不断扩大;由于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对资源利用的效率将会提高,或找到相应的代用品,资源不足的局面总会改观。他们否认资源问题存在“危机”。但土地、淡水、森林等资源在世界部分地区所呈现出来的紧缺趋势不容忽视。它给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困难,对其最终结果也难以作出确切肯定的预料。

⑼ 地球上的哪种重要资源,正在面临枯竭的边缘

地球是一颗充满生机的星球,孕育无数的生命,其实每一个生命对条件都非常苛刻。既要适宜的环境,还要拥有充足的资源,例如水、氧气等等。水是生命之源,世间万物都离不开水,一旦身体中缺失水分,就会破坏身体的平衡。地球拥有七分海洋,可能用的淡水资源少之又少,尤其是很多贫困地区,每一滴水对他们而言都格外重要。


5

一种无可替代的资源一旦消失,人类将面临可怕的危难。不过很多人却一直在过度浪费,使用不恰当,造成大量的污染。很多磷被排放到海洋中,使海水受到严重的污染,很多鱼类丧失了家园,变得无家可归,只有有效的保护磷资源,它才不会有枯竭的一天,如果人类持续下去,继续毫无节制的使用磷资源,未来终有一天它将彻底消失,你们对这一磷资源还有怎样的了解呢?

⑽ 全球十大环境危机是什么啊

一)全球气候变暖

地球的气温在悄悄地升高,而且已经到了为人察觉的程度。它的危害是不应漠视的。它会引起两极冰川的融化,会带来频繁的暴风雨,会导致生物物种的减少,更会使海平面上升,使沿海地区受淹,想一想当今地球上的一半人口正居住在沿海50公里范围内,就可以知道沿海地区受淹的严重性了。

地球气温变化的原因正在于人类的活动。在人类使用化石燃料煤炭的过程中,在某些工业生产过程中,在有机废物的发酵过程中,不断地释放出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等气体。这些气体具有阻止地球表面热量散发的作用,它们的存在就像是在地球表面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温室,因此这类气体被统称为温室气体。目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世界热点之一。

(二)臭氧层破坏

臭氧层位于距离地面10-50公里范围的大气平流层内,臭氧层能吸收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阻挡紫外线辐射到地面,因此对地球上的生物有保护作用。

20世纪中叶以来,人们发现北极圈的臭氧浓度明显降低,南极圈的臭氧层还出现了空洞。臭氧层破坏的严重后果也是不可忽视的:它将增高人类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率,使人类的免疫系统受到损害,它还会严重地破坏海洋和陆地的生态系统,阻碍植物的正常生长。

臭氧层破坏的元兇竟然也是人类。近数十年来,人类广泛使用氟氯烃类化合物与哈龙作制冷剂、除臭剂、喷雾剂等,这些化学物质释入大气并扩散入臭氧层后,会与臭氧反应,使臭氧分解为氧。

(三)生物多样性减少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建设的发展,人类对动植物的破坏与日俱增。统计表明,目前每年要有4000~6000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更多的物种正受到威胁。1996年世界动植物保护协会的报告指出:"地球上四分之一的哺乳类动物正处于濒临灭绝的危险,每年还有1000万公顷的热带森林被毁坏"。我国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的速度也十分惊人。

动植物的生死存亡必将影响人类的命运。人类威胁其他生物生存的最终结果将是威胁到自己的生存。

(四)酸雨蔓延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降雨时溶解在水中,即形成酸雨。酸雨具有腐蚀性,降落地面会损害农作物的生长,导致林木枯萎,湖泊酸化,鱼类死亡,建筑物及名胜古迹遭受破坏。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气体主要是在能源使用过程中排放出来的。人类的生产水平和消费水平越高,消耗的能源也越多,酸雨的危害也就越大。全世界有三大着名的酸雨区,一个在北美的五大湖地区,一个在北欧,另一个就在中国。近十余年来,中国的酸雨区不断扩大,目前酸雨区面积已接近国土面积的1/3。其控制已被列入国家绿色工程计划。

(五)森林锐减

由于人类的过度采伐和不恰当的开垦,再加上气候变化引起的森林火灾,世界森林面积不断减少。据统计,近50年,森林面积已减少了30%,而且其锐减的势头至今不见减弱。我国森林覆盖面积仅13?郾9%,约为世界平均森林覆盖面积的1/3,而森林锐减的势头却并不逊色。

森林的减少导致了水土流失,洪灾频繁,物种减少,气候变化等多种严重恶果。

(六)土地荒漠化

过度的放牧及重用轻养使草地逐渐退化,开荒、采矿、修路等建设活动对土地的破坏作用甚大,加上水土流失的不断侵蚀,世界上每天都有大片土地沦为荒漠,我国在这方面是较为突出的。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后果就是农民的贫困化。

(七)资源短缺

近数十年来,自然资源的消耗量与日俱增,已有很多资源显现出短缺的现象。最重要的有水资源、耕地资源和矿产资源。

目前全球有约1/3的人口已受到缺水的威胁,2000年缺水人口增加到1/2以上。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加上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的不均匀性,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

由于人口总量的增加,为供应粮食所需的耕地日见紧张,而工业城市建设工程却在不断地占用大量耕地,化肥农药的使用还在使耕地的质量不断降低,这一切使人类正面临耕地不足的困境。

矿产资源的消耗速度正随着工业建设的速度急剧增加,很多矿产的储量在近数十年内迅速减少。专家预计,再有50~60年即可耗去石油储量的80%,某些贵金属资源则已近消耗殆尽。

如再不认真对待资源短缺的严重问题,人类总有一天会面临无米作炊的绝境。

(八)水环境污染严重

人口膨胀和工业发展所制造出来的越来越多的污水废水终于超过了天然水体的承受极限,于是本来是清澈的水体变黑发臭,细菌滋生,鱼类死亡,藻类疯长,更为严重的是,本来足以滋养人体的水,常因含有有毒物质而使人染病,甚至致人于死地。工农业生产当然也因为水质的恶化而受到极大损害。水环境的污染使原来就短缺的水资源更为紧张。水资源的短缺,水环境的污染加上水的洪涝灾害,构成了足以毁灭人类的水危机。

(九)大气污染肆虐

最普遍的大气污染是燃煤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造成的,细小的悬浮颗粒被吸入人体,十分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现代都市还存在光化学烟雾,这是由于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中夹带大量化学物质,如碳氢化合物、氢氧化物、一氧化碳等,它们与太阳光作用,会形成一种刺激性的烟雾,能引起眼病、头痛、呼吸困难等。 1998年我国竟有7个城市的大气质量,被列为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之中,可见问题之严重。

(十)固体废弃物成灾

固体废弃物,包括城市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而日益增加的,至今已成为地球,特别是城市的一大灾害。垃圾中含有各种有害物质,任意堆放不仅占用土地,还会污染周围空气、水体,甚至地下水。有的工业废弃物中含有易燃、易爆、致毒、致病、放射性等有毒有害物质,危害更为严重。

显然,上述众多的环境问题,已经对人类提出了十分严峻的挑战,这是涉及人类能否在地球上继续生存、继续发展的挑战,人类不能回避,更不能听之任之,贸然对待。人类必须、也只有人类能够找到自己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