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软件公司里大家经常提到DU、BG、BU,这三个词具体代表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BG指事业群,包含BD;
BD指事业部,包含BU;
BU指业务线,产品线。
他们的关系:BU<BD<BG。
事业群:也就是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美国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认为,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
事业部:指组织结构亦称"M型"组织。它以产生目标和结果为基准来进行部门的划分和组合,是在一个企业内对具有独立产品市场或地区市场并拥有独立利益和责任的部门实行分权化管理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
产品线:是指一群相关的产品,这类产品可能功能相似,销售给同一顾客群,经过相同的销售途径,或者在同一价格范围内。 如果能够确定产品线的最佳长度,就能为企业带来最大的利润。
(1)资源禀赋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1、协同效应。集群不是企业数目上的加总,而是具有了自组织系统的某些特征,能对外界变化做出灵活的反应,与企业内部的规模经济效应相对应,又彼此发生交互作用。在集群的结构中,拥有的资源禀赋形成了资源整合能力,这构成了集群的长期竞争优势,是非集群和集群外企业所无法拥有的。
2、外部效应。集群内大中小企业与各种服务机构和政府机构群聚在一起,形成灵活专业化、创新环境、信息交流、知识共享、文化共通、合作竞争和路径依赖,更容易实现技术的突破性创新,获得技术垄断的竞争优势。外部经济性是创造和保持集群竞争优势的最重要源泉,而各产业集群因类型和特点不同,其优势来源也有差异,美国硅谷的竞争优势主要得益于它的创新环境,而意大利产业区的竞争优势在于它的灵活专业化所形成的社会网络。
3、区域效应(结构竞争力)。集群形成后,可以通过降低成本、刺激创新、提高效率、加剧竞争提升整个区域的竞争能力。这种由“网络”关系所建立的特定结构形成的集群竞争力,不仅使企业可以间接地利用更多的非自有资源,而且能形成更形象、直接的区域品牌效应,更广泛、持续地营造市场优势。
㈡ 举例说明厚植发展优势是什么意思
摘要 你好,厚植发展的优势是一个地方总有自身独特的资源禀赋、特色优势,并随着时间酝酿、发展累积、时势变革展现新的特征、出现新的变化。新发展阶段是一个方式转变、结构转型、动力转换的崭新阶段,也是一个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的重要关口。面对发展的要务、激烈的竞争,谁能准确识变、积极应变,谁能厚植优势、重塑格局,谁就能抢滩占先、快速而稳稳地入局,而不是被淘汰出局。
㈢ resource endowment是什么意思
resource endowment[英][riˈsɔ:s enˈdaʊmənt][美][ˈriˌsɔrs ɛnˈdaʊmənt]
天赋资源;
2.
The resource endowment of entrepreneur is a important factor to impact enterprise performance, and a key basis for decision-making of investment.
创业企业家的资源禀赋是影响创业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是进行创业投资决策的关键依据。
3.
The fundamental premise of all u. s trade/ globalization talks and discussions is that the participants are all playing the same game of liberal, neo-classical, free market, resource endowment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based free trade.
所有的关于美国和全球贸易的话题和讨论的前提是参与者在玩同一个游戏,这个游戏具有以下特征:自由派、新古典主义、自由市场以及资源禀赋和基于自由贸易的比较优势。
㈣ 请问什么是资源禀赋
资源禀赋又称为要素禀赋,指一国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的方面。俄林早期师承瑞典着名经济学家赫克歇尔而深受启发,故他的要素禀赋说也被称为赫--俄模式。该模式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开端,与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模式并列为国际贸易理论的两大基本模式。
一国要素禀赋中某种要素供给所占比例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价格相对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价格,则该国的这种要素相对丰裕;反之,如果在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种要素供给所占比例小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价格相对高于别国 同种要素的价格,则该国的这种要素相对稀缺。
【自然资源禀赋轮】
自然资源禀赋论是指由于各国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资源蕴藏等方面的不同所导致的各国专门从事不同部门产品生产的格局。各国自然资源禀赋不同基础上的国际分工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自然资源的“有与无”产生分工。这种有与无决定了一些国家要生产这种产品,而另一些国家根本不能生产这种产品,只能依赖进口。第二是“多与少”产生分工。一些国家尽管蕴藏着较少的自然资源,但其需要量却很大,另一些国家尽管蕴藏量比较大,但其需要量相对比较小,这就形成一些国家要像国内生产小于国内需要的国家提供一部分资源产品。第三种原因主要是经济上的。第四是战略上的原因。自然资源禀赋论尽管直观合理,但它仅适用于解释那种建立在自然资源条件或地质、地理条件产品生产条件下的国际分工。因此自然资源禀赋论只能对一部分国际分工现象做出解释。
㈤ 为什么所有国家不统一使用一种货币
目前来说每个国家发行各自的货币,是被我们当做理所当然的,但是也有那么一些人会考虑这是不是经济上最好的选择,对这个方面的思考也产生了最有货币区的理论,从看似理所当然的事物中找到值得研究的点,也是区分大牛和庸人的重要标志。当前世界的经济和金融一体化程度也比之前的任何时候都深,在这个方面对于同一货币应该怎样理解呢?
一、离统一全球货币最近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两次世界大战的20多年里,世界经济极度的不稳定,各国的货币竞相贬值,哪还有心思顾及经济上的问题。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美在全球的领导地位就确立下来了,希望构建全球货币的体系,其实这里就和问题里问到的问题差不多,他们想建立起一种货币全球使用。英美两国都提出自己的方案,但是因为美国的综合实力强,所以最终美国的方案通过实行,就是“凯恩斯计划”。这个会议因为是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开启,就被人们称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大致的意思可以理解是,美元和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施固定的汇率。这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统一了全球货币。
在这个体系中也可以看到,其中必需要有综合实力非常强大的国家起主导作用,期间美国一直在起主导作用。因为要统一汇率,每个国家就不能随便印钱,你印多了,汇率就没办法控制了,这相当于是变相控制全球货币总量,再加上统一汇率,这是离全球统一货币最近的一次。
二、统一全球货币中遇到的问题:
当一国经济发展不如预期时,其货币会贬值,从而增加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良性的后果便是促进出口,减少进口(鼓励消费者消费本国产品,增加本国企业收入)。但是(经济学里任何言论都应该加个但是)货币贬值会促使境外投资者撤资。
货币某种程度代表国家利益。有国界可能就有各国货币。货币同意的前提是各国都加入一个大共同体,共同体内人力和资源自由流动。如果统一货币,那就要合并国家,如果把全球看做一个国家,那么每个国家都是一个银行或者企业,如果大家都健康发展,便相安无事。如果一个国家出现了金融危机,那他们国家的货币便会贬值,这和企业是一个道理。
1.发行货币是一国主权的一种表现,是一国财政权的体现,在目前的世界经济条件下,各国是否愿意让渡自己的财政权给一个统一的国际组织有待商榷,就算愿意,这一组织的组成和表决的方式也是问题;
2.其次,如果全球统一货币,需要统一的系统,目前尚未形成,货币是财富和主权的表现,统一货币意味着要从新分配财富和取消世界各国的部分主权,这其间的困难可想而知。
3.货币的统一要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的,当两国经济发展悬殊的时候,其劳动力价格等都不一样,而货币却统一了,那么会引起物价的大幅波动,助长大量投机行为,反而导致金融的不稳定。
三、阻止统一全球货币的根本原因:
1、各个地区地理位置不同,资源禀赋和生产力水平有着巨大的差异。各个地区地理位置不同,资源禀赋和生产力水平有着巨大的差异。各个地区地理位置不同,资源禀赋和生产力水平有着巨大的差异。那么统一货币之后,各个地区上的经济分化问题就会变得更加严重,各个地区地理位置不同,资源禀赋和生产力水平有着巨大的差异。
2、最重要的问题。有限能源和不断膨胀的人口,势必让一部分国家扩大自身利益而采取各种手段,而通过市场手段将这些国家牢牢局限在他们希望你所在的范围内。哪个地方有出现国家组织和联盟的倾向并危害到美国利益他就分化他们。这是经济利益使然,发行货币的权利控制在自己手里才能拥有对本国经济的影响力,所以这种背景下全球一体化恐怕也是任重道远
3、最现实的问题:诸多语言、风俗、宗教、文化、意识形态和认同度不同的民族构成了我们的人类大家庭。且不说一体化后带来的必然是人口流动性增强,造成一系列因文化语言不同而造成的一系列冲突,通常情况下货币都是各自国家的文化结合体。
不过可以看见这个世界已经在一点点向这方面靠拢,好在世界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变得一体化,趋同,消灭差异,也即无聊化。目标是一个傻样,速度则通过飞机、轮船、高速火车、3G、无线网络而逼近极限。信息科技和交通运输能力的大发展,则超越了地域上的局限,让这个世界,各个民族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年轻一代变得越来越相同。教育的提高和普及让语言的障碍正在慢慢消失。将来人都一个熊样了,统一世界货币也许就有门了。
㈥ “能源资源禀赋不高”其中“禀赋”一词怎么理解 是指能源质量不高的意思吗
不是,举例说明:浙江的能源资源禀赋不高,是说上帝没有赋予浙江那么丰富的煤炭、矿石等能源资源。山西能源资源禀赋高,是说上帝厚爱山西,到处是煤,还有大量的铁、铝、镁、矾等资源。
㈦ 企业资源禀赋是什么
资源禀赋又称为要素禀赋,指一国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的方面。俄林早期师承瑞典着名经济学家赫克歇尔而深受启发,故他的要素禀赋说也被称为赫--俄模式。该模式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开端,与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模式并列为国际贸易理论的两大基本模式。
(7)资源禀赋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要素禀赋论
要素禀赋论指狭义的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Heckscher-Ohiln theory),又称要素比例学说(factor proportions theory)。该学说由赫克歇尔首先提出基本论点,由俄林系统创立。
它主要通过对相互依存的价格体系的分析,用生产要素的丰缺来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和一国的进出口贸易类型。
根据要素禀赋论,一国的比较优势产品是应出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
简言之,劳动丰富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相反,资本丰富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
理论分析
俄林认为,同种商品在不同国家的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基础,而价格差异则是由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从而要素相对价格不同决定的,所以要素禀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俄林在分析、阐述要素禀赋论时是一环扣一环,层层深入,在逻辑上比较严谨。
1、国家间的商品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在没有运输费用的假设前提下,从价格较低的国家输出商品到价格较高的国家是有利的。
2、国家间的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决定商品相对价格的差异。在各国生产技术相同,因而生产函数相同的假设条件下,各国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决定了各国商品相对价格存在差异。
3、国家间的要素相对供给不同决定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俄林认为,在要素的供求决定要素价格的关系中,要素供给是主要的。
在各国要素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各国不同的要素禀赋对要素相对价格产生不同的影响:相对供给较充裕的要素的相对价格较低,而相对供给较稀缺的要素的相对价格较高。因此,国家间要素相对价格差异是由要素相对供给或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
通过严密的分析,俄林得出了结论:一个国家生产和出口那些大量使用本国供给丰富的生产要素的产品,价格就低,因而有比较优势;相反,生产那些需大量使用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价格便贵,出口就不利。各国应尽可能利用供给丰富、价格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廉价产品输出,以交换别国价廉物美的商品。
㈧ 经济学中禀赋的含义是什么
经济学中禀赋就是指一个国家的资源呀,包括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
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被称为新古典贸易理论,其理论模型即H-O模型。
在赫克歇尔和俄林看来,现实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要素不只是一种—劳动力,而是多种。而投入两种生产要素则是生产过程中的基本条件。根据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在各国生产同一种产品的技术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价格差别来自于产品的成本差别,这种成本差别来自于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则取决于各国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即相对禀赋差异,由此产生的价格差异导致了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
这种理论观点也被称为狭义的生产要素禀赋论。广义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指出,当国际贸易使参加贸易的国家在商品的市场价格、生产商品的生产要素的价格相等的情况下,以及在生产要素价格均等的前提下,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水平相等(或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密集度相同)的情况下,国际贸易取决于各国生产要素的禀赋,各国的生产结构表现为,每个国家专门生产密集使用本国具有相对禀赋优势的生产要素的商品。生产要素禀赋论假定,生产要素在各部门转移时,增加生产的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保持不变。
新古典的H-O要素禀赋理论,从要素禀赋结构差异以及由这种差异所导致的要素相对价格在国际间的差异方面来寻找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克服了李嘉图模型中关于一种生产要素投入假定的局限,取得了相当的成功。新古典的H-O定理仍然建立在一系列的假定条件之上。
要素禀赋: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数量无关。(相对于国家而言的概念)
例如,美国无论在资本存量,还是在劳动绝对数量上,都远远高于瑞士和墨西哥这两个国家。但与瑞士相比,美国的人均资本存量低于对方,因此相对于瑞士而言,美国属于劳动丰富的国家。如果拿美国与墨西哥相比,则美国的人均资本存量高于墨西哥的水平,因此美国与墨西哥相比,属于资本丰富的国家。由此可见,当我们说某国在要素禀赋上属于哪种类型时,必须注意看与谁相比。
A、B两国在贸易前由于要素禀赋的不同,导致了供给能力的差异,进而引起商品相对价格的差异。根据比较优势原理,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㈨ 如何理解能源发展面临资源与环境的约束
能源资源约束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能源资源供给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可开发利用的难度提升,以及国家资源禀赋变化导致能源资源供需不均衡对经济增长的约束。这种约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能源资源短缺,即供不应求对经济增长的约束,属于数量控制约束;二是由资源禀赋优越产生的对经济增长的约束,即所谓的资源诅咒,属于质量控制型约束。
形成能源资源约束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矿产资源以及能源主要使用的化石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泥炭、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生长过程与人类社会发展相比,其形成非常缓慢,与其他资源相比,再生速度很慢,或几乎不能再生,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会消耗,而不可能保持其原有储量或再生;二是经济的粗犷式发展,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发展初期都依赖于对能源和资源的过度消耗,以美国为例,二战结束后至20世纪70年代,在家电、食品、汽车、建筑等初级消费的拉动下,经济得以快速增长。而这些初级消费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都很强。
㈩ 资源禀赋是什么意思
资源禀赋又称为要素禀赋,指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 、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的丰歉。一国要素禀赋中某种要素供给所占比例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价格相对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价格,则该国的这种要素相对丰裕;反之,如果在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种要素供给所占比例小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价格相对高于别国 同种要素的价格,则该国的这种要素相对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