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山西大同的煤还能挖多少年
20-30年吧.\\
有些矿区已经无煤可挖 . 面临关闭.
私挖乱采被关闭,一些企业矿区重新选矿井继续挖,但是不如以前好挖了.
‘贰’ 山西到底有多少煤还能采多少年
山西省煤炭保有储量为2600多亿吨,2006年全省煤炭产量为5.8亿吨,按每年消耗煤炭储量12亿吨左右计算,不包括现在新发现的煤炭储量,可供应我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200年以上。
拓展资料:
(1)煤炭是地球上蕴藏量最丰富,分布地域最广的化石燃料。构成煤炭有机质的元素主要有碳、氢、氧、氮和硫等,此外,还有极少量的磷、氟、氯和砷等元素。
(2)碳、氢、氧是煤炭有机质的主体,占95%以上;煤化程度越深,碳的含量越高,氢和氧的含量越低。碳和氢是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热量的元素,氧是助燃元素。煤炭燃烧时,氮不产生热量,在高温下转变成氮氧化合物和氨,以游离状态析出。硫、磷、氟、氯和砷等是煤炭中的有害成分,其中以硫最为重要。煤炭燃烧时绝大部分的硫被氧化成SO2,随烟气排放,污染大气,危害动、植物生长及人类健康,腐蚀金属设备;当含硫多的煤用于冶金炼焦时,还影响焦炭和钢铁的质量。所以,“硫分”含量是评价煤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3)山西是我国的重要能源基地,矿产资源丰富,素有"煤铁之乡"之称。山西煤炭资源的地位一直排在全国的首位,煤炭是山西省最大的优势矿产资源。山西煤炭资源分布从北至南有大同、宁武、西山、沁水、霍西、河东六大煤田及浑源、五台等煤产地,含煤面积6.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9.6%,截止1999年底,煤炭总资源储量2681.62亿吨,其中可采、预可采储量为702.87万吨,占26.21%;基础储量为1167.63亿吨,占总资源储量的43.54%;
(4)其余1513.99亿吨均属可研程度低的资源量(包括原表外储量),占总资源储量的56.46%;山西另一优势矿种铝土矿,总资源储量为9.89亿吨,其中可采、预可采储量为0.99亿吨;基础储量为1.07亿吨,资源量8.82亿吨,三者占铝土矿总资源储量的百分比分别为10.03%、10.84%、89.16%;铁矿总资源储量为38.97亿吨,其中可采、预可采储量为4.81亿吨,占总资源储量的12.35%;基础储量5.49亿吨,占14.08%;资源量为33.48亿吨,占铁矿总资源储量的85.92%。
‘叁’ 山西发现千亿方大气田,这么大的气田可供我们使用多久
中国海油对外宣布,在山西成功发现千亿方大气田。经国家自然资源部审定,山西临兴气田探明地质储量超1010亿立方米。 中国海油临兴气田位于山西省吕梁市,地处鄂尔多斯盆地东缘,该区域构造活动复杂,此前普遍认为难以形成大型气田。
按照规划,中国海油力争在未来三年内将临兴气田建成年产能33亿立方米、年产量27亿立方米的大气田。在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临兴气田的天然气预计今年7月份即可直接输送到雄安新区,为雄安新区建设“绿色低碳之城”提供清洁能源保障。
‘肆’ 山西的煤矿还能挖多少年
这不能这样说,即使是没有煤矿了,也会继续发展的...其他的城市没有这样的资源不一样很发达~~~那是中国的"煤都",估计也就是可以开采几十年的时间~~
那日本一个没有煤炭 石油 钢铁的国家,却让自己的优质汽车开遍了全世界...一个事物的消失,会有一种新的事物来替代~~
‘伍’ 山西煤还能开采多少年
你好,山西煤碳还能开采200年以上,山西已探明煤炭储量增至近2700亿吨,按12亿吨/年的消耗量计算,能够保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200年,足够支撑山西经济的稳定发展。请予以采纳,谢谢
‘陆’ 中国的煤炭资源还可以用多少年
储量丰富,分布面广,品种齐全。据中国第二次煤田预测资料,埋深在1000m以浅的煤炭总资源量为2.6万亿t。其中大别山-秦岭-昆仑山一线以北地区资源量约2.45万亿t,占全国总资源量的94%;以南的广大地区仅占6%左右。其中新疆、内蒙古、山西和陕西等四省区占全国资源总量的81.3%,东北三省占1.6%,华东七省占2.8%,江南九省占1.6%。中国煤炭资源的种类较多,在现有探明储量中,烟煤占75%、无烟煤占12%、褐煤占13%。其中,原料煤占27%,动力煤占73%。动力煤储量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分别占全国的46%和38%,炼焦煤主要集中在华北,无烟煤主要集中在山西和贵州两省。中国煤炭质量,总的来看较好。已探明的储量中,灰分小于10%的特低灰煤占20%以上;硫分小于1%的低硫煤约占65%-70%;硫分1%-2%的约占15%-20%。高硫煤主要集中在西南、中南地区。华东和华北地区上部煤层多低硫煤,下部多高硫煤。 中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1949年仅产煤炭3243万t,1950年4292万t;1960年达到3.97亿t,1970年3.54亿t,1980年6.20亿t,1990年突破10亿t,1995年达到13.61亿t,1996年增加到13.96亿t,创历史最高年产量记录,占世界总产煤量46.07亿t的30%。1997年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煤炭产量下降到13.73亿t。中国煤炭产量分布很不均衡。1997年超过5000万t的有9个省区。其中,山西居第一,达33840万t,约占全国总产量的 1/4;以下依次为:河南(10520万t)、山东(9090万t),黑龙江(8520万t)、内蒙古(8300万t)、河北(7880万t)、贵州(6600万t)、四川(6220万t)、辽宁(5880万t)。年产煤接近5000万t的有2个省
‘柒’ 中国水资源还有多少还能用多少年
中国水资源量评估 20世纪80年代初,在水利部的支持下,全国开展了第一次水资源评估工作,并根据1956-1979年的水文气象资料,对全国水资源量进行了评价,其成果见表5、表6。 (1)降水总量。1956-1979年间的平均年降水总量为6.2万亿立方米,折合降水深为648mm,比全球陆地平均值低约20%。受气候和地形影响,降水的地区分布极不均匀,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台湾省多年平均年降水为2535mm,而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的多年平均年降水深则不足25mm。 (2)河川径流量。在我国,降水量中约有56%通过陆面蒸发返回空中,其余44%形成径流。全国河川径流量为2.7万亿立方米,折合径流量深为284mm。其中地下水排泄量为6780亿立方米, 约占27%;冰川融水补给量为560亿立方米, 约占2%;从国境外流入的水量约为172亿立方米。 (3)土壤水通量。根据陆面蒸散发量和地下水排泄量估算,全国土壤水通量约为4.2万亿立方米(约占降水总量的67%),其中约有16%通过重力作用补给地下含水层,最后由河道排泄形成河川基流量,其余3.5万亿立方米消耗于土壤和植被的蒸散发。 (4)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系指与降水、地表水有直接补排关系的地下水总补给量。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全国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约为8288亿立方米,其中有6762亿立方米分布于山丘区,1874亿立方米分布于平原区,山区与平原区的重复交换量约为348亿立方米。 (5)水资源总量。扣除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重复量,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比河川径流量多的1009亿立方米水量,是平原、山间河谷与盆地中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的部分水量。在不开采地下水的情况下,这部分水量以潜水蒸发的形式消耗,通过地下水开采,可以从蒸发中夺取部分水量加以利用。经过计算,平均年潜水蒸发量在北方平原地区为844亿立方米,在南方平原地区为119亿立方米。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的水贫穷到什么地步呢?联合国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全球现有12亿人面临中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80个国家水源不足,20亿人的饮水得不到保证。预计到2025年,形势将会进一步恶化,缺水人口将达到28亿~33亿。世界银行的官员预测,在未来的5年内“水将像石油一样在全世界运转”。 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资源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水资源的1/4。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主,或者两种水源混合使用,有些城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公里。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 专家们警告:“20年后中国将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美国民间有影响的智囊机构———世界观察研究所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称:“由于中国城市地区和工业地区对水需求量迅速增大,中国将长期陷入缺水状况。”中国的黄河在过去的10多年年年断流,其中1997年断流226天。流经中国一些人口稠密集地区的淮河去年也断流了90天。根据卫星拍摄的照片,数百个湖泊正在干涸,一些地方性的河流也在消失。目前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08个。其中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为全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1/13,连一些干旱的阿拉伯国家都不如。 但是广大老百姓能感受到我们如此的窘境吗?没有。 就生产用水来说,在宁夏的一些地方,每亩水稻一年大约需要浇2000多立方米水,一亩小麦得1200多立方米水。中国农村普遍的水资源利用率只有40%左右。在宁夏,每公斤大米耗水超过两吨。大水漫灌如果真的对庄稼有好处,倒也罢了,但事实上这种做法是引起土地盐碱化的最根本原因。 工业用水方面,我国炼钢等生产过程的单位耗水量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水的重复利用率不到发达国家的1/3。 如此缺水又如此挥霍,那么我们靠什么维持这种虚假的富有呢? 以河北省为例,据《望》周刊的报道,这个人均水资源比以色列还少的地区,靠大量超采地下水,掩盖着极度缺水这一重要事实。全省累计超采地下水600亿立方米,其中深层地下水300亿立方已无法补充。再有15年,石家庄的地下水就能采完。现在,华北平原已拥有全世界面积最大的地下复合漏斗区,达四五万平方公里。西部的许多地区,因地下水超采严重,大片已成活多年的树木枯死。 专家说:我们是用惨重的代价维持苟安,虚假的绿色使我们依然悠然自得。
‘捌’ 中国目前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那些地区储量又多少能支撑几年的消耗
我国是一个多煤少油的国家,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里煤炭储量的33.8%,可采量位居第二,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出口量仅次于澳大利亚而居于第二位,我国煤炭探明储量仅供开采100年。
我国煤炭1000米以浅保有储量约1万亿吨,其中探明可采储量1145亿吨。按目前的生产和消费水平,可以开采使用100年以上.
我国各省市煤炭储量分布
单位:亿t
省(区)
预测资源量
北京
86.72
天津
44.52
河北
601.39
山西
3899.18
内蒙古
12250.4
辽宁
59.27
吉林
30.03
黑龙江
176.13
上海
-
江苏
50.49
浙江
0.44
安徽
611.59
福建
25.57
江西
40.84
山东
405.13
台湾
-
河南
919.71
湖北
2.04
湖南
45.35
广东
9.11
广西
17.64
海南
0.01
四川
303.79
贵州
1896.90
云南
437.87
西藏
8.09
陕西
2031.10
甘肃
1428.87
宁夏
1721.11
青海
380.42
新疆
18037.3
全国
45521.0
‘玖’ 山西的煤还够挖多少年
山西做为我国重要的产煤大省,承担着全国煤炭总产量四分之一左右的生产任务,全省生产的煤炭三分之二外运全国及出口。2006年山西年产5.81亿吨煤炭,以现在的开采速度计算,山西仅2000米以前的保有资源量即可供开采603年
‘拾’ 山西省的资源状况
山西是煤炭型经济,粗放型增长方式造成严重的结构型污染,一些地方甚至以牺牲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加之违法违规,环保资金投入不足,监管不严,使环境污染迅速蔓延,自然生态日趋恶化。截止2005年,全省共有生产煤矿3826个,年生产能力5.1亿吨。其中国有重点煤矿370个,乡镇煤矿3368个,在建矿井244处,建设规模1.5亿吨。2004年原煤产量4.93亿吨,占全国原煤产量的1/4以上,向省外销售煤炭3.55亿吨,占全国净调出量的70%;出口煤炭4397万吨,占全国煤炭出口总量的52%。 山西拥有全国十大煤种的全部品种,其中炼焦煤占四种,储量约1600亿吨,占全省煤炭探明储量的58.1%。近年来,焦炭产业大幅度上升,总量失控,加之一些地区小土焦取缔不彻底,形成处处点火,村村冒烟的局面,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与污染。严重的空气污染使山西的尘肺病患病人数居全国第四位。20年中,全省累计排放的1743万吨烟尘足足能覆盖整个地球,山西人吸入了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两倍的工业粉尘。由于S02的大量排放,使太原、临汾等城市频降酸雨,空气质量全国最劣。据2001年中国环境公报,颗粒物浓度高的城市、S02污染严重的城市山西均榜上有名。在2004年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全国污染最严重的35个城市“黑名单”中,山西就有5个,其中临汾、阳泉、大同排在前三名,长治、太原分列第20和21位。 ①水土流失面积大,危害严重。山西是全国水土流失面积最广、强度最大、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中西部吕梁山脉、东部太行山区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土石山区、黄土残塬沟壑区一直是水土流失的重点治理工程。据调查,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8.2%,而山西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9%,占全省山区、丘陵区总面积的88%。全省111个县(市、区)几乎每个县都有水土流失问题。近年来,一些城市也出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黄河中游的多沙、粗沙区一直是心腹之患,涉及晋、陕、蒙(三省区),总面积达19万平方公里,其中山西境内3.13万平方公里,占该区总面积的16%,集中分布在黄河沿线,涉及吕梁、忻州、太原、临汾、运城6个市16个县。每年平均向黄河、海河输送泥沙4.56亿吨。其中黄河流域输送泥沙3.67亿吨,占黄河泥沙总量的近1/4。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地冲毁、农田破坏、水库淤积、河道淤塞、生态失调。近20年来,水土流失累计损失为90亿元。如若彻底治理恢复,约需810亿元,两项合计总损失为900亿元。此外,水土流失已经成为山丘区一种渐进性且危害极大的自然灾害,也成为全省山区农业生产落后、生存条件差和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 ②森林破坏严重,原生植被早已荡然无存,草地几乎全部退化,恢复相当困难。森林严重破坏,致使生物多样性也遭受严重破坏,一些物种灭绝,一些物种处于濒危状态。山西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多川少,山地丘陵面积为1239.77万公顷,占总面积的79.1%,天然草地资源原本比较丰富,但多年来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使草地大面积退化。退化面积约占草地总面积的95%以上,几乎丧失了利用价值。据山西省林业建设规划,要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0%,今后15年需新增林地280万公顷,约需经费720亿元,草地全部恢复费用约需540亿元。 ③土地荒漠化发展迅速,直接影响了农林牧业可持续发展。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和土壤盐渍化三种现象统称为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被认为是生态环境的综合性危机。山西由于气候干旱,再加上大风天气多,在晋西北、晋西地区,土地沙质荒漠化发展很快,仅在晋西北沙化面积就有10064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6.4%,并以每年10米的速度向南扩展,近年来沙尘暴和扬尘天气大为增加就是很好的例证。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不合理利用是引起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全省现有土地盐渍化面积537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中部各大盆地,占盆地面积的15%,盐渍化土地面积还有扩大的趋势。若从损失效益分析,沙漠化土地治理费用约需376.13亿元,盐渍化土地治理费用约需215.8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