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矿产资源学校广西有哪些
扩展阅读
ae工具栏怎么打开工具 2025-05-16 13:45:18
资源和硬件有什么区别 2025-05-16 13:25:07

矿产资源学校广西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2-05-18 06:39:27

‘壹’ 广西哪里有金矿

广西有保有资源储量的金矿矿产地60余处,主要分布河池市、贵港市、百色市和崇左市,保有资源储量分别占全区的30.46%、21.55%、21.21%和9.08%。1988年以来,广西金矿勘查取得重要成果,其中在贵港市龙山、大瑶山北侧、鹰阳关—张公岭、桂西等地区找矿成果尤为突出。

龙山地区已发现山花、福六岭、六梅、龙山、六九顶、公粉—六王、公安顶、新村、公响、六村和邓村等金矿床,其山花、福六岭金矿探明的金矿资源储量达中型规模。

广西的矿产资源

广西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尤以铝、锡等有色金属为最,是全国10个重点有色金属产区之一。全自治区发现矿种145种(含亚矿种),占全国探明资源储量矿种的45.8%。

探明储量的矿藏有97种,其中64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有12种居全国第1位。在45种国民经济发展支柱性矿藏中,广西探明资源储量的有35种。

‘贰’ 广西桂林有什么矿产

桂林矿产资源丰富,矿种主要有赤铁矿、黄铁矿、褐铁矿、铅、锌、锡、钨、铝、铌、钽、锰、滑石、重晶石、萤石、花岗石、石灰石、大理石等40多种,其中探明有一定储量的有30多种,在广西位于全国前列的36种矿产中,桂林占17种,其中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滑石分布广,储量大,品质优,易开采,前景广阔。

‘叁’ 广西那个地方矿产多

1、广西矿产资源较丰富,在众多的矿产资源中,有色金属、建材和其它非金属矿产是广西矿产资源的一大优势。其特点是品种多、储量大、分布广,探明资源储量达46种,有25种储量名列全国前6位。
2、广西矿产资源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桂南、桂东、桂中、桂西、桂北5个地域由于成矿地质条件存在明显差异,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矿产资源。
3、桂南,以沉积矿产和岩浆热液型矿产为主,分布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以及部分非金属矿产,其中锰、钒、钨、钪、石膏、高岭土、膨润土等储量居广西之首。同时也是广西油气远景区。
4、桂东,以岩浆热液型矿产为主,是广西仅次于南丹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同时也是广西花岗岩、大理岩石材生产基地。
5、桂中,以沉积矿产、接触交代-高温热液型矿产为主,分布有能源矿产、黑色金属矿产和冶金辅助原料矿产、化工原料矿产、建材以及其它非金属矿产。其中石灰岩、白云岩矿、煤矿是本区的优势矿种。
桂西,以岩浆热液型矿产和接触交代-高温热液型矿产为主,蕴藏着丰富的有色金属和贵金属,是广西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生产基地。
6、桂北,蕴藏着较为丰富的沉积矿产和岩浆热液型矿产,广西境内已探明资源储量的铁、铌、钽、滑石大部份分布于该地区,也是广西钨、重晶石的主要产地。

‘肆’ 广西贺州矿产资源很丰富

广西贺州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有黑色金属(铁、锰等)、有色金属(铜、铅、锌等)、贵金属(金、银)、稀土金属、非金属(大理石、花岗岩等)等矿产60多种,储量大、品种优、易于开采加工。其中:大理石储量达15亿立方米,花岗岩储量达20亿立方米,离子稀土储量达50万吨,铁矿储量达15400万吨,铅锌矿储量约20万吨。

‘伍’ 广西那边的矿产都有些什么呢可以详细到各个市县吗

广西是全国10个重点有色金属产区之一,素称“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矿产也十分丰富。截至2001年底, 境内累计发现矿种145种(含亚矿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97种,约占全国已探明资源储量矿种45%,列入矿产资源储量表并有保有储量的89种,矿产保有储量潜在价值8200多亿元,已开发利用的74种。目前,累计发现矿产地4300多处,保有资源储量矿产地1300多处,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其中资源储量列在全国前十位的矿产有64种,居全国首位的矿产有12种。累计探明锰矿2.81亿吨,铝土矿11.30亿吨,铁矿2.99亿吨,锡197.43万吨,铅+锌1500.76万吨,锑156.84万吨,钨39.94万吨,铜58.31万吨,钒250万吨,金199.39吨,银12843吨,钽8430吨,铌8953吨,铟6806吨,稀土15.36万吨,重晶石8219万吨,滑石4410万吨,高岭土2.63亿吨,膨润土6.88亿吨,钛铁矿(矿物)909万吨,煤炭12.62亿吨。此外,铀矿探明资源储量位居全国第4位。
广西受欧亚、印度、太平洋三大板块的共同影响,造就了鲜明奇特的地形地貌景观、得天独厚的成矿地质构造条件,使广西地壳蕴藏着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目前已发现矿种145种(含亚矿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97种,约占全国已探明资源储量矿种(212种)的45.75%,探明资源储量矿产地1326处,保有资源储量矿产地1286处。广西矿产资源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桂南、桂东、桂中、桂西、桂北5个地域由于成矿地质条件存在明显差异,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矿产资源。
桂南,以沉积矿产和岩浆热液型矿产为主,分布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以及部分非金属矿产,其中锰、钒、钨、钪、石膏、高岭土、膨润土等储量居广西之首。同时也是广西油气远景区。
桂东,以岩浆热液型矿产为主,是广西仅次于南丹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同时也是广西花岗岩、大理岩石材生产基地。
桂中,以沉积矿产、接触交代-高温热液型矿产为主,分布有能源矿产、黑色金属矿产和冶金辅助原料矿产、化工原料矿产、建材以及其它非金属矿产。其中石灰岩、白云岩矿、煤矿是本区的优势矿种。
桂西,以岩浆热液型矿产和接触交代-高温热液型矿产为主,蕴藏着丰富的有色金属和贵金属,是广西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生产基地。
桂北,蕴藏着较为丰富的沉积矿产和岩浆热液型矿产,广西境内已探明资源储量的铁、铌、钽、滑石大部份分布于该地区,也是广西钨、重晶石的主要产地。

‘陆’ 广西有什么矿产资源平南除了稀土还有什么矿藏

平南县成矿地质条件相对较好,重晶石、铅、锌、金、稀土等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桂国土资函〔2011〕458号

平南县人民政府:

《平南县人民政府关于请求审批平南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的请示》(平政报〔2010〕88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平南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请予发布,并认真组织实施。

二、你县石灰岩等矿产较丰富,以矿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在本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一定的地位。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是矿产资源管理活动的重要依据,你县要严格执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按照统筹规划、科学开发、合理利用、依法保护的原则,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加快矿产资源整合,加大矿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力度,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推进矿产资源的有序开发、有偿开采和集约利用,促进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三、加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你县成矿地质条件相对较好,重晶石、铅、锌、金、稀土等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要积极支持和配合国家、自治区在你县开展的基础性、公益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矿产勘查工作;按照《规划》确定的勘查方向和勘查分区要求,正确引导和鼓励开展适应市场需要的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活动,重点加强马练金矿、中部铅锌多金属重晶石灰岩矿、镇隆锰矿以及南部铅锌锡稀土矿等成矿区的矿产资源勘查,增加后备资源储量,提高重要矿产供应能力。

四、切实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重点发展建材非金属矿产加工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自治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要求,调整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和布局,鼓励组建大中型矿山企业,大幅压缩小型矿山数量,到2015年全县矿山总数控制在66座以内。严格执行《规划》确定的开采分区、开采区块、开采准入条件、矿山最低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要求。建筑用砂、石、页岩等矿产要实行集中定点开采。严禁大矿小开、乱采滥挖,严禁占用耕地采挖砖瓦用粘土矿产,严禁在禁采区内开办新矿山。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提高矿产资源采、选、冶和综合利用水平,促进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五、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全面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和土地复垦履约金制度,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监督管理,督促采矿权人依法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义务。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土地复垦制度,加强对新建矿山、生产矿山、闭坑矿山和历史遗留矿山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重点抓好马练-官成金矿区、东山石灰岩矿区、上渡非金属矿区等重点治理区的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六、加强探矿权、采矿权的监督管理。严格按照矿业权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切实做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日常监督管理,严格探矿权采矿权年检工作,促进矿山依法勘查开采和科学利用矿产资源。进一步规范矿业权市场,凡是可以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的矿业权,应当进行招标、拍卖、挂牌,充分发挥规划调控下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七、切实做好《规划》的实施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广西壮族自治区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文件,加强对《规划》的宣传,组织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规划的目标和主要指标应纳入同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严格执行。矿产资源勘查、开采项目的立项审批,探矿权、采矿权的设置及其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矿山建设用地审批等,必须符合《规划》。强化对矿产资源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和查处违反法律法规和矿产资源规划的行为。

‘柒’ 广西的矿产等资源是怎样的

广西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尤以铝、锡等有色金属为最,是全国10个重点有色金属产区之一。

全自治区发现矿种145种(含亚矿种),占全国探明资源储量矿种的45.8%;探明储量的矿藏有97种,其中64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有12种居全国第1位。在45种国民经济发展支柱性矿藏中,广西探明资源储量的有35种。

广西矿产分布较集中:

桂东的主要矿产为:银、钽、钛;

桂南的主要矿产为:锰、稀土、花岗石;

桂西的主要矿产为:铝土矿、金;

桂北的主要矿产为:锡、铅、锌、锑、汞、银、硫铁矿、滑石;

桂中的主要矿产为:石灰岩、白云岩、重晶石。

其中,较为知名的是南丹锡矿、平果铝土矿、宁明膨润土矿。

(7)矿产资源学校广西有哪些扩展阅读:

生物资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跨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亚热带常绿季雨林带、北热带季节性林带,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

其中已知有289科、1,670多属、6,000多种植物资源,有国家公布的濒危保护植物113种,其中包括了“植物大熊猫”银杉、舰木玉、冷杉、擎天树、华南铁杉、华南坡垒、广西桫锣、金花茶、德保苏铁等。

而动物资源中,已知灵长类10种,陆栖脊椎野生动物884种(亚种),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物种150个,其中兽类113种,隶属10目、32种;鸟类530种和亚种,隶属于19目、56科;两栖类152种,隶属3目、11科;海洋及淡水的鱼类700多种;沿海地区的滩涂和浅海地带也生长着大量浮游生物、潮间带生物和底栖生物。其中白头叶猴、瑶山鳄蜥和广西斑鸠菊为广西独有。

‘捌’ 桂林理工大学实力如何

桂林理工大学考研资料

链接:https://pan..com/s/1Fi-fjllZhYN5mJaAPATQ1Q

提取码:jj8j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玖’ 桂林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

学校隶属关系: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电话:0773-5896079(院办)、5896271(资环系)

学校所在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建干路12号传真:0773-5892796

邮政编码:541004网址:http://www.glite.e.cn

桂林工学院创建于1956年,原为一所单科性地质专科学校,从创建到1977年,一直从事地质专科教学。1978年,学校升格为桂林冶金地质学院,成为以地学本科教学为主的工科院校。由于改革开放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从1983年开始,学院的办学方向开始转变,学院进入了漫长的转型期。1994年,学院更名为桂林工学院,标志着学院向多科性本科学校发展。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学院学科门类已涵盖理、工、文、管、艺5大类,14个二级类,36个本科专业,20个硕士专业。地质类专业在全院学科中所占比例已大大缩小。

一、专业设置

现有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珠宝首饰及材料工艺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给水排水工程等8个本科专业,本科学生近1200人;矿产普查与勘探、构造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环境工程、地球化学、市政工程、水文与水资源等8个硕士点,硕士研究生74名;与中南大学等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现有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5名。

二、地质类教师队伍现状及队伍建设

桂林工学院地质类专业全部在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内。该系成立于1997年。全系现有86名教职工,其中教授(研究员)18名,博士生导师1名,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实验师30名。现有地质类专业教师30人,其中正高9人,副高15人,博士9人,师生比远高于其他专业。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有38人,其中已取得博士学位的6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有13人。每年各教研室根据计划安排教师攻读学位或在国内外进修,已有3名教师从国外学成归来。

阮百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桂林工学院副院长,是广西重点学科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先后主持和参加了数十项国家级、省部级、国际合作和科技开发项目,在《中国科学》、《物理探查》、《科学通报》、《地球物理学报》、《地球科学》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50余篇,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广西首届“十大杰出”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

罗先熔教授:现任桂林工学院隐伏矿床预测研究所所长,资源与环境工程系系副主任,硕士生导师。一直从事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电化学勘查研究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和承担了20余项地质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出版学术专着2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中国青年地质科技银锤奖,广西优秀专家荣誉称号。目前正承担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西部荒漠戈壁区大型铜镍金矿勘查评价技术及综合示范研究”。

冯佐海教授,现任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致力于花岗岩体构造、成矿构造解析和环境地质学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参加过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国家“973”规划)在内的国家级项目,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5篇,出版学术专着2部。目前正主持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项基础地质研究项目的研究工作。

吴虹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桂林工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遥感/GIS课题同行评议专家。曾作为访问学者两赴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开展中德科研合作,在德国出版遥感/GIS专着一部,主攻研究方向为:环境与资源遥感、GIS与动力学模型、综合地学信息可视化分析、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

钱建平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和矿床学及其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在研项目7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在控矿构造、构造地化与动力成矿理论和找矿实践方面科研成果较为突出,曾获第三届全国构造地化会议优秀论文一等奖,地洼学说二等奖。

张良钜教授,现为桂林工学院珠宝教育与检测中心主任。资源与环境工程系矿物、宝石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宝石矿物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先后参加或负责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项目5项,合编专着一部、在矿物学报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研究方向为:矿物晶体化学、宝石矿物的研究与开发等。

张桂林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构造地质学、岩石学、金矿床的控矿规律及GIS的应用研究,曾多次赴英国和澳大利亚学习工作。发表被SCI收录的论文30余篇,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15项,目前在研科研项目4项。

张小路研究员,主要从事使用地球物理方法进行隐伏矿床找矿预测研究工作,和工程物探勘查研究工作。主持或参加过国家“九五”科研攻关项目、国家新疆三0五项目、国家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子课题研究等。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

喻亨祥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桂林工学院隐伏矿床预测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花岗岩地质与成矿作用、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等,先后主持和承担了国家“973”、中澳国际合作研究等1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在国内外重要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2项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三、人才培养

资源与环境工程系迄今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00多人,博士研究生8人。全系现有联合培养博士生5名,在校硕士研究生54名(不含研究生班),本科生1090人,高职生35名,函授生300余名。

在一大批教授、博士的带动下,在浓厚学术氛围的影响下,资环系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近年来,共获得包括全国英语竞赛、全国数学建摸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各种奖励近20项,毕业生考研氛围浓厚,连年研究生考取率在15%左右。

由于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我系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近三年来,一次就业率均在85%以上,今年更是达到了96%。尤其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和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连年一次就业率100%。

四、办学优势与特色

资环系现有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珠宝及材料工艺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环境工程、给水排水工程7个教研室,地质工程中心实验室、环境工程中心实验室两个中心实验室,隐伏矿床预测研究所、高技术研究所、环境工程研究所、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室、工程物探科技开发中心、宝玉石测试鉴定中心等科研及科技开发机构。

虽然经过转型,地质类专业已被大大压缩,但它在学校各学科中的地位依然无可替代。其中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环境工程3个学科为自治区重点建设学科,地质工程中心实验室、环境工程中心实验室2个实验室为自治区重点建设实验室。

与招生相比,这些年地质类专业的分配形势越来越好。2001年我院地学类专业毕业生80人,而社会需求为400余人,供需比为1∶5,2002年毕业生73人,社会需求为450余人,供需比为1∶6;2003年毕业生为80人,需求量640人,供需比为1∶8。地质类专业毕业生连续三年就业率为100%,说明社会对地质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保持旺盛。

广西是沿海、沿边的西部少数民族省份,矿产、旅游、水能等资源比较丰富,有一定的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虽然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于国内发达省区,但也为人才培养和教育进步提供了机遇。经过近50年的发展,桂林工学院已形成以工为主、文理经管等多学科相互支撑的学科专业结构,包括地矿类及相关的材料类、测绘类、环境类等许多专业都是广西独一无二或具有一定优势的,其中一些还被列为广西重点专业或精品专业。

五、学科建设

1.资源勘查工程

本学科是我院最早建立的学科,也是地矿类学科群中的主干学科。1995年被广西第一批列为区级重点学科。在“六五”直至“九五”期间的20年中,承担了广西和全国乃至中外合作的各类研究课题。获得过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各级奖项。在有色多金属大型矿床的成矿规律、华南隐伏矿床的综合预测理论与找矿方法、花岗岩体构造侵位机制与岩浆动力学研究、显微构造与组构学、区域构造与成矿构造、构造地球化学与成矿地球化学等领域已经形成特色与优势,处于国内先进乃至部分国内领先水平。本重点学科现有一个本科学士学位授予点(资源勘查工程),四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矿产普查与勘探,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和构造地质学),并挂靠在中南大学内招收博士生(矿产普查与勘探)。

资源勘查工程学科建设的整体目标是:以广西的地质和矿产资源的预测、勘查、评价和开发为立足点,参与国内重要成矿区带的科研竞争,跟踪国际先进的成矿理论与预测技术,将本学科建设成为整体国内先进,部分国内领先并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能对广西地质和资源预测、勘查、评价、开发起带动和辐射作用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科研、测试,科技咨询与成果转让的基地。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成矿规律与隐伏矿床预测、矿产资源综合评价、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花岗岩构造与成矿动力学、现代构造解析与成矿构造、成矿地球化学与构造地球化学。

2.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学科是在地质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着宽厚的多学科支撑体系。1993年,在地球化学勘探基础上,设置了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和给水排水工程专业。2000年通过多学科横向联合申报,成为广西第一批成功申报环境工程学科硕士点学位授予权的单位。1996年来,在广西从事水环境防治、水资源保护规划、设计以及环境地质项目62项,其中,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包括广西科技厅、教育厅项目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地方政府项目25项,应用研究项目22项,总科研经费836万,40%的科研成果已转化为生产力,取得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发表学术论文208篇(其中学术会议56篇),出版专着6部,省部级获奖项目21项,转让或被采用的科研成果25项,使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在我国和广西区内已有了一定的地位和声望。

环境工程学科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坚持多学科横向联合,大力发展以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环境地质、水污染控制工程等几个方向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形成具有与我国国情尤其是广西地方特色相适应的环境工程研究中心与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在应用基础与应用技术研究开发领域达到广西领先、总体国内先进、部分领域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合理梯队结构的高水平学术队伍。

该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水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资源化以及环境地质。

3.勘查技术与工程

该学科是桂林工学院最早建立的重点学科之一。勘查技术与工程的主要对象是水土、矿产等资源及相关的地质地理环境。它涵盖应用地球物理学、应用地球化学、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学、勘查工程等学科及相关专业。自1996年以来,本学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973”项目1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原地矿部、有色金属总公司指令和专项基金项目11项,国家攻关项目7项,其他科研项目60项。总项目数86项,总经费720万元,人均项目数2.3项(含交叉参加数)。共获省部级各类成果奖20项(含优秀论文奖11项)。

勘查技术与工程发展整体目标是:以广西国土资源与生态环境为主要依托背景,重视占广西国土面积 41%的岩溶区,以资源、环境为纲,以地球系统学科和系统方法为经,以“地质—经济—社会”的复杂关系为纬,建成一个在矿产资源及水资源勘查、基础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能适应国家和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需要,跟踪学科前沿,达国内领先、部分达国际水平,并对广西的资源勘查、工程勘察起带动和辐射作用,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对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省(区)级重点学科基地。本学科主要研究领域围绕中国西部(重点在广西)资源、环境和生态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学问题,推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为广西资源开发与管理、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已初步形成学科自身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主要研究方向:应用地球物理、应用地球化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工程。

六、实验室建设

目前,资环系共有实验室20个,主要有矿物岩石实验室、宝石实验室、普通地质实验室、地学数据采集与处理模拟实验室等。专职实验人员12 人,其中高级实验师3 人,实验师、工程师4人。共有实验用房约2000 m2。有实验仪器设备479 台(件),总值达434万元。其中超过5万元的大型仪器设备3台套,比较大型的仪器设备有:总有机碳分析仪(日本);原子吸收光谱仪(美国);紫外光分析仪(美国)。

七、科学研究

在长期的学科建设与发展中,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发扬地质、物探、化探、水文、环境等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在地物化综合找矿、地质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水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中取得了一批国内先进、部分达国际水平的成果,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优秀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各种奖励数十项,近年来先后承担包括国家“973”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

全系目前在研项目40余项,合同经费800余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项23项,横向项目90项。

主要研究机构及研究方向有:

1)隐伏矿床预测研究所:成立于1984年,创始人、首任所长是国际知名地质学家、宝石(观赏石)学家、博士生导师袁奎荣教授。现任所长罗先熔教授。本研究所是全国地质系统第一个从事花岗岩与隐伏矿床预测研究的专业研究单位,现拥有专兼职科研人员20人。其中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7人,助理研究员7人。该所通过18年的实践所提出的隐伏花岗岩预测及深部找矿理论和方法,已经逐步趋于完善,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两次举办全国隐伏花岗岩及深部找矿的学术讨论会,3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执行主席,与日本、德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的10所着名大学交流密切,为促进国际间的地学交流和提高我国学术地位做了开拓性工作。中科院院士、着名地质学家涂光炽教授、徐克勤教授、陈国达教授及南京大学王德滋教授等,都对研究所有较高评价。

2)工程物探科技开发中心:成立于1994年3月,中心现有人员工1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工程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人,中心拥有加拿大EKKO-100A地质雷达,EM-57(C)瞬变电磁仪,SWS-1G型多功能面波仪等先进设备,可以承接工程地基勘查、桩基检测、管线探测及漏水调查、金属矿地球物理勘探、地质灾害调查等工程项目。多年来承担了许多这方面的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3)高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87年,注册资金为人民币捌拾柒万元。主要从事废水处理工程、大气污染治理、固废处理工程、噪声控制工程及中央空调清洗工程等项目。同时从事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有关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现有专职技术人员31人,其中有高级职称的17人(教授8人、副教授9人)。目前主要承担科技项目有:国家“86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l项;广西科技厅项目6项;广西教育厅项目2项。

4)遥感应用研究所:成立于2002年11月,主要利用当前最先进的各种空间分辨率尺度的商业卫星遥感影像,开展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构造地质填图、矿山矿产资源乱采乱挖调查、水资源调查与评价、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区域生态环境监测、农作物长势与病虫害监测、植被覆盖调查、森林火灾监测与损失评估、水灾监测与损失评估、城市区域地理构成现状调查、城市区域发展变化动态分析、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定量评价、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大型工程选址、海岸及近海生态环境监测与调查等遥感应用技术服务。

5)环境工程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93年7月,环境工程技术研究所技术力量十分雄厚,已经拥有国家环境工程水污染专项设计乙级资质书,能够承担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并开展环境技术领域的各种工程咨询和技术服务。多年来,取得了一批颇具影响的学术成果,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高浓度味精有机废水处理新工艺获得了国家授予的发明专利。

八、国际交流与合作

对外科技学术交流活动十分活跃,目前,与近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学术交流及友好往来关系。目前学院有30多人分别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英国国家学习或进修。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英国明多萨克斯大学每年相互交换留学生。1995年起学院与英国皇家宝石协会联合办学,并在我院设立FGA教育培训中心和国际珠宝鉴定师资格考核考点。由我院负责教育培训的学员考试通过率连续 5年为100%,为世界宝石教育培训通过率之最,受到国际珠宝界的高度评价。

九、出版物

《桂林工学院学报》是CA收录期刊,BIG固定刊源,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1989、1995、1999连续三届获全国高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一等奖。

(撰稿:王殿华)

‘拾’ 广西的矿产资源有哪些

广西壮族自治区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储量较大,有色金属居多,目前境内已经发现了锰、铝、锡、铁、砷、膨润土、钒、钨、铟、铅、锌、锑、银等145种矿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