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地球水资源还能撑多少年
扩展阅读
资源和硬件有什么区别 2025-05-16 13:25:07
成华水产品批发多少钱 2025-05-16 13:00:02

地球水资源还能撑多少年

发布时间: 2022-05-18 06:34:51

❶ 现在地球的淡水资源大概还能用多少年,海水转淡水进行的如何了

地球淡水虽然只有总水量的2.53%,其中又只有一小半可供人类利用,尽管如此对人类来说也是用不完的,但是仍然会由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发生区域性的干旱事件。

地球无论是淡水还是咸水储存量都是很大的,况且水又不是被生物喝了就不存在了,水在生物体内虽然也参与生命活动,但是经过新陈代谢又会重新产生,工业活动需要用到大量的水,但是工业活动也能产生大量的水。地球淡水虽然只有全球水储存量的 2.53%,但却几乎是无穷无尽的,之所以会有缺水的地区,就是因为地球淡水分布的不均匀,而不是说淡水的总储量不够人类使用。

总之地球上的水就是不断循环着的,缺水时常会发生,完全没水却也很难发生,只要地球能够保持着浓密的大气层和较强的磁场,指望地球大气层逸散的那点水影响是很微弱的,而地球也能通过俘获含水小行星等再补偿一部分水。

一些较为干旱的地方,迫不得已也会利用咸水淡化工程,而随着这项技术运用的增多,一些现代化的大型海水淡化厂,每天可以生产几千、几万甚至近百万吨淡水。水的成本在不断地降低,有些国家已经降低到和自来水的价格差不多。某些地区的淡化水量达到了国家和城市的供水规模。海洋不干,人类整体就可能不会因为淡水缺乏而灭绝,但是还是前边说的,仍然会造成区域性的缺水现象,造成人类粮食种植的改变。保护淡水资源,可能更多的还是区域性的保护,避免一个地区的淡水储量发生的变化。

❷ 世界上的水还能用多久

世界上的水用不了多少年了。虽然现在污水处理,海水净化一定程度减轻了用水的压力。但是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所占的比咧太少,只有百分之三。这百分之三里面又有百分之七十是冰山,地下水。所以可以供我们人类直接饮用的水资源很少,加上现代人对水的浪费。所以地球上的水资源岌岌可危。

❸ 地球上的水资源可以维持多久

对于地球上的水资源可以维持人类多久呢之话题,我个人认为,只要有地球的存在,就会有水资源的自然存在,地球存在多久,水资源就能存在多久。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大大超标,不能吃用。部分地区出现淡水资源严重缺乏的情况,这对这些地区人类的正常生存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人类应在经济建设发展的同时,认真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只有很好地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才能确保人类恒久的良性生存。不知这样的回答是否准确?如读者阅后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希给个点赞并关注我,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与学习。

❹ 地球上的水资源 还能维持多长时间

50亿年。
因为太阳的存在,地球上不可能没有资源可供人类利用的,如风能、水能、太阳能,植物燃料等等,但太阳也是有寿命的,据科学研究,太阳还有约50亿年的寿命,只要人类适当利用,地球还是有50亿年的资源供人类利用的。

❺ 地球上的水还有供我们使用多少年,用光之后怎么办

在生物学家研究的过程当中发现我们人类之所以能够存活下来,并且发展到现如今的族群规模。一方面离不开太阳为我们提供的光明和能量,而另一部分就是水资源的存在。这也是为什么在我们进行星际探索的时候,一个星球是否存在液态水成为了衡量生命能否存活的一个重要标准。毕竟失去水资源的话,我们所了解的大部分生物都是没有办法存活下去的,人类的日常生活除了需要水的参与,组成人体的各个器官都是需要水的。但是我们也知道,地球上的水资源虽然极为的丰富,71%的低保都被海洋占据着,但实际上人类能够直接使用的水资源确实很少的。要知道,处理水资源是需要一定成本的,如果到时候所有的水资源都遭到污染,而我们的处理设备又跟不上的时候,人类到时候就真的无水可用了。所以在这里要会大家日常生活中还是要节约用水,保护我们的水资源。

❻ 世界上的水资源还能用多长时间

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储量约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只占全球总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据研究,从水循环的观点来看,全世界真正有效利用的淡水资源每年约有9 000千米3。
世界上的水资源还能用500多年时间

❼ 地球上的水资源大约还可以维持多久

目前人类使用地球上可利用水资源的54%。从全球范围看,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只占全球水总量的0.325%。 水是地球上一切生命发生和存在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头等重要的物质保证。据研究,地球上大约有14亿立方公里的水,但其中有97%以上是不适合人类使用的海水,淡水只有3%,而淡水中约有77.2%被储藏在冰帽和冰川中,22.4%是地下水和土壤水,仅有极少部分为地表淡水,即只有0.35%储藏在湖泊和沼泽中,而河水储量不及0.01%(表12—1)。 淡水是一种有限的资源。水的可获得性和可利用性是与全球水文循环状况相联系的。全球陆地平均年降水量为800毫米,扣除蒸发外,形成径流折合水深为485毫米,其年径总量为47000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总量447000亿立方米(表12—2)。若以世界1985年耕地和1986年人口为基数,则全球人均和耕地亩均水资源拥有量分别为9563立方米和2278立方米(表12—3)。

❽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还能用多久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但是也不会凭空消失,只是会随着环境污染和降解速度变慢而可以直接饮用的越来越少。
至于现在淡水能用多少年,这个还真的说不准,保护得越好的话,天然的淡水会维持得更久,甚至尤其能够长期循环。如果继续破坏污染的话,可能几百年之后,能够直接饮用的淡水就很少了。
不过不用担心,至少现在还是够用的,政府也会想办法保护原生态淡水资源,而且人口城市化之后,淡水得到恢复的机会就会越大。

❾ 地球上的水估计还能使用多少年

不到100年
但是……
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的71%,如果将海洋中所有的水均匀地铺盖在地球表面,地球表面就会形成一个厚度2700米的
水圈
。所以有人说地球的名字起错了,应该叫作“
水球
”。从地球上
生命的起源
到人类社会的形成,从生产力低下的原始社会到科学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水既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又是
社会生产
必不可少的
物质资源
。没有水,就没有人类社会的今天。水与空气、食物是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要素。人体重量的50-60%由水组成,儿童体内的水分更高达80%。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但地球上的
淡水资源
只占
地球水资源
总量的3%,在这3%的淡水中,可供直接饮用的只有0.5%。所以说,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是
生命之泉
。自古以来人们就逐水草而居。大约在50亿年前的
原始地球
,天空烈日似火,电击
雷轰
;地面熔岩滚滚,
火山喷发
。这种自然现象成了生命起源的“催生婆”。巨大的热能,促使原始地球各种物质激烈地运动和变化,孕育着生机。原始地球由于不断散热,灼热的表面逐渐冷却下来,原来从大地上“跑”到天空中去的水,凝结成雨点,又降落到地面,持续了许多亿年,形成了
原始海洋
。在降雨过程中,氢、二氧化碳、氨和甲烷等,有一部分带入原始海洋;雨水冲刷大地时,又有许多矿物质和有机物陆续随水汇集海洋。广漠的原始海洋,诸物际会,气象万千,大量的有机物源源不断产生出来,海洋就成了生命的摇篮。机物——氨基酸。同时,用
紫外线照射
也能得到
有机化合物
。我国科学家于1965年在世界上首先人工合成了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胰岛素,这是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的征途上的一大步。
水大原始地球由于不断散热,灼热的表面逐渐冷却下来,原来从大地上“跑”到天空中去的水,凝结成雨点,又降落到地面,持续了许多亿年,形成了原始海洋。在降雨过程中,氢、二氧化碳、氨和甲烷等,有一部分带入原始海洋;雨水冲刷大地时,又有许多矿物质和有机物陆续随水汇集海洋。广漠的原始海洋,诸物际会,气象万千,大量的有机物源源不断产生出来,海洋就成了生命的摇篮。
只在爱护环境,地球上的水是可以循环利用的。

❿ 地球水资源还能用多少年

这要看人类破坏自然环境的速度,在地球自己调节的自然情况下,淡水永不消失,但人类发展的负作用会破坏大自然的调节能力,快的话,已知水源将在两三百年后全部受污染,像降雨,降雪都会降酸雨,地球将失去自我调节能力,人们会到南北两极开发淡水,这又将供给人类大约一千年的淡水,总的来说,如果现在不加强管理和制理,我们最多到1500年后,就无水可用了。
水是人类发展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当今世界,水资源不足和污染构成的水源危机成为任何一个国家在政策、经济和技术上所面临的复杂问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1992年1月联合国在冰岛举行了水和环境国际会议,呼吁寻找新的途径,对淡水资源作出评价、发展和管理。1993年,世界银行提出了有关水资源的新课题。粮农组织最近成立了一个关于水和持续农业发展的国际项目(LAP-WASAD),这些信息表明,水资源问题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分两大类:一类是从水资源取走所需的水量,满足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需要后,数量有所消耗,质量有所变化,在另外地点回归水源。另一类是取用水能(水力发电)、发展水运、水产和水上游乐,维持生态平衡等,这种利用不需要从水源引走水量,但是需要河流、湖泊、河口保持一定的水位、流量和水质。本节所讨论的水资源利用情况主要是第一类用水形式。
3、水资源的重要作用
1) 调节气候。水是大气的重要成分。虽然大气中仅含全球水量的百万分之一,然而,大气和水之间的循环相互作用,确定了地球水循环运动,形成支持生物的气候。大气中的水帮助调节全球能量平衡,水循环运动起着不同地区的能量传输作用。
2) 水磨塑造地球表面的形态。流动的水开创和推动土地地貌的形成,重排地表景观以及三角洲形成等。水是形成土壤的关键因素,也在岩石的物理风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3)水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水可以输送多种多样材料和营养物质。水输送物质的形式有两种:溶解的矿物质和整体物质。大气中的各种颗粒物质可以沉降到水体,然后由水输送。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到,水可以把环境污染物输送、扩散到更远、更广泛的区域。
4) 水是一切生物必不可少的物质。生命的形成离不开水,水是生物的主体,生物体内含水量占体重的60~80%,甚至90%以上。水是生命原生质的组成部分,并参与细胞的新陈代谢,还是生物体内外生物化学发生的介质。因此,一切生命都离不开水。水与生物以各种方式相互作用。在一个区域范围内,水是决定植被群落和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之—,还可以决定动物群落的类型、动物行为等。
5)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产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水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不论是生活或是生产活动都离不开水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水既是人体的重要组成,又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介质,人体的水含量占体重的2/3,维持人类正常的生理代谢,每天每人至少需要2~3L水。工业生产、农田灌溉、城市生活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水。但是,随着人口和经济活动的加剧,全球的水循环已大大偏离了它的自然状态,水的流动已发生了显着的变化。人口迅速增长,加快了对水资源的消耗,工农业生产发展严重污染了水体,森林破坏改变了蒸发和径流方向等,这些人类活动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破坏,使世界面临着水危机。
1、世界水资源概况
世界各地自然条件不同,降水和径流相差也很大。年降水量以大洋洲(不包括澳大利亚)的诸岛最多;其次是南美洲,那里大部分地区位于赤道气候区内,水循环十分活跃,降水量和径流量均为全球平均值的两倍以上。欧洲、亚洲和北美洲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接近,而非洲大陆是世界上最为干燥地区之一,虽然其降水量与世界平均值相接近,但由于沙漠面积大,蒸发强烈,径流量仅为151mm。相比之下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最为干燥,与降水量761mm相对其径流量仅为39mm,这是由于澳大利亚的有2/3地区为荒漠、半荒漠所致
2、世界水资源的供给与利用
通常人们将全球陆地入海径流总量作为理论上的水资源总量,即全球水资源总量为47000km3,而这一水资源数量在全球分布又是不均匀的,各国水资源丰缺程度相差很大。人类在早期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是在农业、航运、水产养殖等方面,而用于工业和城市生活的水量很少,直到本世纪初,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仍只占总用水量的12%左右。随着世界人口的高速增长以及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水资源的消耗量越来越大。世界用水量逐年增长,1900~1975年间,每年以3~5%的速度递增,即每20年左右增长一倍。到2000年,世界总用水量将达到6000亿m3,占世界总径流量的15%。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对水资源的需要量越来越大,1985年用水量为1950年的3.5倍。其中农业用水占总水量的比例由1950年的78.2%下降到1985年的61. %5;而工业用水与城市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例由1950年的22.7%,增加到1985年的34.6%。但可供人类使用的水资源却不会增加;甚至会因人为的污染等因素而使其质量变差,可利用数量减少。加之,世界淡水资源的分布极不均匀,人们居住的地理位置与水的分布又不相称,使水资源的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很大,尤其是在工业和人口集中的城市,这个矛盾更加突出。据统计,近40年来,全世界农业用水量仅增加了2倍、工业用水增加了7倍,而生活用水增加的更多。
3、水危机产生的原因
从总的水储量和循环量来看,地球上的水资源是丰富的,如能妥善保护与利用,可以供应200亿人的使用。但由于消耗量不断的增长和可利用水域的污染等原因,造成可利用水资源的短缺和危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自然条件影响:地球上淡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极不均匀分布,并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致使许多国家或地区的可用水量甚缺。例如我国长江、珠江、浙、闽、台及西南诸河流域的水量占总水量的81.0%,而这些地区的耕地仅占全国的35.9%;而华北和西北地处于干早或半干旱气候区,其降雨和径流都很少,季节性缺水很严重。北非和南撒哈拉地区、阿拉伯半岛、伊朗南部、巴基斯坦和西印度是年降雨长期平均变化最大的区域,其变化幅度超过40%。美国西南部、墨西哥西北部、非洲西南部、巴西最东端以及智利部分地区也是如此。因此,世界许多地区会出现区域性的供水危机.
1、概况:我国江河众多,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有5万多条,1000km2以上的约有1500多条。但受气候和地形的影响,河流分布很不均匀,绝大部分河流分布在我国东部湿润、多雨的季风区,西北内陆气候干燥、少雨,河流很少。
我国有1 km2以上的湖泊2300多个,总面积7187 km2,约占国土面积的0.8%;湖水总储量约为7088亿m3,其中淡水量占32%。
我国还有丰富的冰川资源,共有冰川43000余条,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总面积58700km2,占亚洲冰川总量的一半以上,总贮量约52000亿m3。
我国平均年降水量为61889亿m3,平均降水深648.4mm,年均河川径流量27115亿m3,合径流深284.1mm。河川径流主要靠降水补给,由冰川补给的只有500亿m3左右。我国年平均地下水资源为8287.6亿m3。
根据分析计算,我国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量分别为27115和8288亿m3,扣除二者间的重复量7279亿m3后,则我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8124亿m3。
2、我国水资源特点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可通过降水、蒸发、径流等水平衡要素的分布反映如下:
1) 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人均和地均拥有量少
我国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其中河川径流约占94%,低于巴西、前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约占全球径流总量的5.8%,居世界第6位。平均径流深为284mm,为世界平均值的90%,居世界第7位。可见,我国的水资源量还是比较丰富的。然而,我国人口众多,按12亿人口计算,平均每人每年占有的河川径流量2260m3,不足世界平均值的1/4,分别是美国人均占有量的1/6,前苏联的1/8,巴西的1/19和加拿大的1/58。我国地域辽阔,平均每公顷耕地的河川径流占有量约28320m3,为世界平均值的80%。所以,人我国水资源量与需要不适应的矛盾十分突出,以占世界7的耕地和6%的淡水资源养活着世界上22%的人口。
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工业化以及灌溉对水的需求日益增加,21世纪将出现许多用水紧缺问题。在可供淡水有限的情况下,应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宝贵的资源。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开辟第二水源
这是目前解决水资源紧张的重要途径,主要方法有:
1) 降低工业用水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降低工业用水量的主要途径是改革生产用水工艺,争取少用水,提高循环用水率。如炼钢厂用氧气转炉代替老式平炉,不但提高了钢的质量,而且用水量降低了86~90%。
现在世界上许多工业发达的国家都把提高工业重复用水率作为解决城市用水困难的主要手段。有的国家还辅设了专门供工业循环用水的管道,效果很好。我国近几年来,对水的重复利用也逐步开展起来。在一些水源特别紧张的城市,水的重复利用率已达到较高水平,如大连市为79.5%,青岛为77.3%,太原为83.8%,但整体水平还比较低,平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仅为20~30%。
如果把全国工业用水的平均重复利用率从目前的20%提高到40%。每天可节水1300万t,相应地节省供水工程投资26亿元,节水量和经济效益都是相当可观的。
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仅是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措施,而且减少了工业废水量,减轻了废水处理量和对水体的污染。
2) 实行科学灌溉,减少农业用水浪费
全世界用水的70%为农业灌溉用水,但其利用率很低,浪费严重。据估计,全世界有37%的灌溉水用于作物生长,其余63%都被浪费掉了。因此,改革灌溉方法是提高用水效率的最大潜力所在。
渠道渗漏是世界各国在发展灌溉事业时遇到的共同问题。据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的统计,灌溉水渗漏损失量一般为15~30%,高的甚至达到50~60%。我国渗漏损失一般为40~50%,高的甚至达到70~80%。由于大部分灌区的渠道没有防渗措施,我国南方长江、珠江、东南沿海等地渠道水利用系数平均为0.6,其它各片为0.5。估计全国渠道渗漏损失的水量可达到1700多亿m3。因此,防渗渠道和暗管输水等工程技术的应用可以得到明显的节水效果。
灌溉方式的改进,是农业节水的重要途径。60年代在以色列发展起来的滴灌系统,可将水直接送到紧靠植物根部的地方,以使蒸发和渗漏水量减到最小。当前,国外灌溉节水技术的发展趋向是采用完整的灌溉排水管道系统,它具有能源消耗少,输水快,配水均匀、水量损失小,不影响机耕等优点。此外,一些国家还研究了新的灌溉技术,如涌流灌溉、水平畦田灌溉、采用自动升降竖管等。内布拉斯加农业和自然资源研究所设计了一种灌溉计算机程序,利用各小型气象站收集来的数据计算各地区生长的不同作物的蒸发蒸腾率,指导农民调整灌溉日期。自动灌溉技术,利用计算机控制流量、监测渗漏、调节不同风速和土壤湿度条件下的用水量,并使肥料用量最佳化。我国最新的研究表明,覆盖滴灌对水的利用效率更高,是适合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新型灌溉技术。
3) 回收利用城市污水、开辟第二水源
回收和重新使用废水,使其变为可用的资源是另一种提高水使用效率的方法。在东京,城市水回收中心通过三级水处理厂慢沙过滤回收废水,氯化消毒后用于冲洗高层建筑的厕所。北京也曾修建过类似的“中水道”系统。
2、调节水源流量,增加可靠供水
前述水资源紧张的第一个原因是自然条件的影响,如气候、地理位置,淡水分布不均匀等问题。人们试图通过调节水源流量、开发新水源的方式加以解决。
1) 建造水库: 建造水库调节流量,可以将丰水期多余水量储存在库内,补充枯水期的流量不足。不仅可以提高水源供水能力,还可以为防洪、发电、发展水产等多种用途服务。目前,各国在江河上建造的库容超过1亿m3的水库共有1350个,总蓄水量达到4100km3。
然而,在很多工业发达国家,随着建库地址的选择日益困难,增加新蓄水设施的成本迅速提高,水库发展的速度明显减慢了。发展中国家的水库建造仍处于全盛时期。在建库时,还必须研究对流域和水库周围生态系统的影响,否则会引起不良后果。
2) 跨流域调水: 跨流域调水是一项耗资昂贵的增加供水工程,是从丰水流域向缺水流域调节。由于其耗资大、对环境破坏严重,许多国家已不再进行大规模的流域间调水。巴基斯坦的西水东调工程和澳大利亚的雪山河调水工程以及我国近年来相继完成的引黄济青、引滦入津和引滦入唐等工程都是从丰水流域向缺水流域供水的大工程,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也已开始动工。
3) 地下蓄水: 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在积极筹划人工补充地下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地方水利机构每年将25亿m3左右的水贮存地下。到1980年,该州已有3450万m3的水贮存在两个水利工程项目的示范区内;其单位成本平均至少比新建地表水水库低35~40%。美国国会于1984年秋通过立法,批准西部17个州兴建蓄水层回灌示范工程。在荷兰,实现人工补给地下水后,解决了枯水季节的供水问题,每年增加含水层储量200~300万m3。
4) 海水淡化: 海水淡化可解决海滨城市的淡水紧缺问题。目前,世界海水淡化的总能力为2.7km3/a,不到全球用水量的1‰。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国家海水淡化设备能力占世界的60%,在沙特阿拉伯还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管道引水工程。
5) 拖移冰山: 此工程在近期内还不可能实现,仍处于计划阶段。据估计,南极的一小块浮冰就可获得10亿m3的淡水,可供400万人一年的用量。
6) 恢复河、湖水质: 采用综合防治水污染的方法恢复河湖水质。即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水体自净、污水处理规模、污水处理效率与水质目标及其费用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用水质模拟预测及评价技术,寻求优化治理方案,制订水污染控制规划。采用这种方法治理的河流,如美国的特拉华河、英国的泰晤士河、加拿大的圣约翰河等水质都得到恢复,增加了淡水供应。
7) 合理利用地下水: 地下水是极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其储量仅次于极地冰川,比河水、湖水和大气水分的总和还多。但由于其补给速度慢,过量开采将引起许多问题。在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时,应采取以下保护措施:
(1) 加强地下水源勘察工作,掌握水文地质资料,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统一考虑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综合利用,避免过量开采和滥用水源;
(2) 采取人工补给的方法,但必须注意防止地下水的污染;
(3) 立监测网,随时了解地下水的动态和水质变化情况,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