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三原旅游资源有多少处
扩展阅读
物流企业成本构成有哪些 2025-05-18 04:16:36
直接人工费用怎么分配 2025-05-18 04:12:06

三原旅游资源有多少处

发布时间: 2022-05-14 03:52:14

㈠ 西部有哪些有待开发和保护的 旅游资源

西部旅游资源开发及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一、西部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旅游产业形象日趋明显,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

旅游业的创汇创收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和作用在西部地区日益显现。各级政府不同程度地进一步重视发展旅游业,全社会的旅游意识不断增强,产业形象渐趋鲜明。作为新兴产业,旅游生产力快速增长,产出水平大幅度提高,产品结构的调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旅游业已开始从“接待型”向“经济产业型”转变。国际国内旅游都呈现出蓬勃强劲的势头。甚至一批具有独特旅游资源的边远贫困地区,通过大力开发当地的资源也走上了稳定脱贫致富的道路。

(二)资源开发初具规模,旅游产品基本成型且有一定的影响力

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批较成熟的旅游线路。以西安为例,西安分东线、西线、南线、北线和城区五条线路。各条线路均有其各自的特点。东线以秦皇陵兵马俑、地下宫殿及华清池为主,主要是秦朝文化;西线包括咸阳博物馆、茂陵、乾陵、昭陵、霍去病墓、杨贵妃墓、法门寺,主要以古陵墓为重点;南线包括兴教寺、香积寺、杜甫祠、翠华山、南五台、嘉午台、榨水溶洞、 蓝田猿人遗址、水陆庵、汤峪、金鱼沟、楼观台、草堂寺、 仙游寺、太白山等,主要是自然山川风光;北线包括三原城隍庙、药王山石刻、耀州窑博物馆、黄帝陵、司马迁祠、壶口瀑布、延安等,主要是中华古老文化。城区包括城墙、陕西历史博物馆、碑林博物馆、大雁塔和大慈恩寺、小雁塔和荐福寺、半坡博物馆、大清真寺、西安明城墙、钟楼、鼓楼、青龙寺、八路军办事处等。旅游方案也随游客的时间、财力等条件不同而有多种选择。如西安三天两夜游行程为东线 + 市内, 四天三夜游行程为东线 + 西线 + 市内,五天四夜游行程为东线 + 华山 + 西线 + 市内 ,六天五夜游行程为黄帝陵 + 东线 + 西线 + 市内,七天六夜游行程为延安+壶口+黄帝陵+东线+西线+市内。

(三)旅游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八五”、“九五”以来的发展大大改善了旅游业硬件设施和旅游景点的环境质量。最突出的成就是交通运输状况的改变,如公路的高等级化、高速化。航空设施建设对远离经济中心和旅游客源市场的西部地区尤为重要,不仅如昆明、成都等大城市、旅游中心城市都新建扩建了机场,增加了航线,而且主要旅游点也建了或准备新建扩建机场,如丽江、九寨沟、西双版纳等。旅游服务有了较大改善,基本形成了有一定档次和规模的旅游饭店服务体系。“住宿难”解决后,饭店业已由旅游主导行业转为基础行业,这反映客源市场竞争加剧,从此,旅行社的地位和功能加强,外联内接能力日益壮大。

(四)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仍较低,区内发展差异较大

不发达省区的开放滞后,旅游业起步晚。目前西部旅游业总体发展水平还较低,高速度与低质量、新产业与旧秩序、结构与功能失调并存。产业规模小,占全国的份额低,与其自身突出的资源优势不相称。省际区际间旅游业发展的差异大,陕西、云南较发达,在区内所占份额较大。四川、重庆旅游资源开发较早,现已有相当的规模,但还远比不上陕西和云南。地区差异性大还表现在旅游热点高度集中,集中在少数旅游线路上、旅游中心城市及周边区域等,而广大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程度普遍低或呈待开发状态。
(五)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源整体开发不够,产业结构和质量不尽理想。西部地区大部分旅游景区的综合开发不够,供给内容比较单一,文化和自然观光构成主要的旅游形式,其他方面的需求难以满足,忽视了参与性、休闲性、趣味性、民俗风情旅游产品的开发。不少景点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不注重景点历史、故事、作用等文字材料介绍,或过分专业化,只能就景看景,不能适应大多数普通游客的需要。有些景区由于只注重数量型扩张,旅游产品有重复性,人工景点与资源的风格不协调,由于建设部门的分割,目标分散,难成为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系列。

2.大旅游产业观念还未真正树立,交通等设施缺乏仍为限制因素。旅游业结构还处于不完整、不深入、不对称的初级产业化阶段。旅游业运行中涉及多个部门,一方面形成管理的交叉重复,另一方面又形成管理的空白,给旅游活动带来阻塞和不便,旅游业运行中存在着混乱现象,市场治理的难度大。西部地区虽已具备一定的旅游硬件设施,但由于没有科学系统的规划指导,设施存在过剩和不足两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在旅游旺季、旅游热线、山区交通不便的地方尤为不足。旅游受交通的影响十分敏感,目前交通运输还未形成现代化立体网络,机场、航线、火车卧铺均少,旅游旺季难进难出。旅游商品生产、经营缺乏统一管理,旅游市场的要求很难反映到商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方面,致使旅游商品档次低、品种单调,缺乏竞争力。旅行社行业规模不合理,内部利益机制未理顺。旅游管理人员素质差,缺乏旅游院校和旅游培训基地。

3.缺乏统一规划和协作,难以形成“合力”和整体优势。各省各地县各企业间缺乏协作和维护较大区域整体利益的观念。产品分布高度离散,各自推销产品划地为界,形不成聚集中心。各地相继出现多头对外的局面,没有联合促销,竞低报价使市场倒流,导致旅游业竞低报价一旅客竞取低价一服务水平下降一旅客不满率上升一产品综合经济效益降低一为争夺客源再压低报价的恶性循环。

二、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条件与发展机遇

(一)开发潜力巨大的旅游资源基础

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而且相当有特色,与东部地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其资源的综合优势表现为:

1.旅游资源类型全、品位高、特色与垄断性强。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化出西部地区千姿百态、雄奇壮美。多样的气候类型和完整的生物体系,与东部地区迥然不同。西部地处长江、黄河源头,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拥有悠久丰厚、灿烂辉煌的古文化遗存。数千年来西部地区众多民族和睦相处,各自保持着独特的文化习俗和民族性情,创造出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悠久的民族史,以及浓郁的民族民俗风情景观。云南边陲的沿边旅游资源也为西部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在西部地区的旅游景区中,拥有一批为数可观的世界级遗产、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旅游王牌景点。所以,西部地区资源种类之全,不仅超过东中部地区,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

2.旅游资源分布广泛,自然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西部各省区旅游资源都非常丰富和密集,条件优越。雄浑、神奇的自然风光往往与人文景观融合在一起,相互依存,相互烘托,为特色旅游区建设和多目标综合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西部地区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与组合更加强了资源数量与品质的优势,呈现出巨大的开发潜力,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时逢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旅游业发展前景光明

旅游业连接产业链长,又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比较符合边远地区劳动力素质低的实际,所以,旅游业是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建好旅游景区还可以保护资源、改善脆弱的生态环境。西部地区待开发景区基本集中在欠发达地区或贫困地区,为进一步推动这些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国家有关部门正在抓紧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如国家首次决定在2000年发行的国债中拿出8亿元用于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包括旅游公路、步行道路、供电供水、排污及垃圾处理、景区内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景观的保护设施及环境治理、旅游展示、咨询服务及安全保障设施项目。

(三)市场看好,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进入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1993年以来,全国旅游业发展迅猛,旅游市场走俏。国际市场稳步扩大,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由1986年的世界第20位,上升到1997年的第9位,接待人数名列世界第5位。旅游收入超过100亿美元,进入了世界国际旅游收入的第一集团。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内旅游发展也十分迅速,1998年国内旅游收入是国际旅游的两倍,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是国内旅游急剧扩张的时期,因此,西部旅游市场前景良好,正在迎接内陆旅游高潮的到来,21世纪旅游业的发展机遇在西部。

三、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战略与布局

(一)发展战略

依托资源优势,抓住机遇,拓展思路,跳出以往的模式和框框,大胆创新,寻求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新路子。旅游产业要逐步从相对发达的近西部向资源丰厚的纵深地域推进,尽快把旅游业培育成为西部地区的重点产业和支柱产业。

一般来说,要以观光型产品为主导,以专项产品为补充,而在雪山边陲、荒漠腹地等常规旅游难以触及的特殊区域,要以专项旅游、特种旅游为主要方向。在深化自然与历史文化观光揽胜、寻根谒祖、宗教朝圣旅游的基础上,积极开发科考探险、民族民俗风情、生态休闲、文化修学、体育训练、边境跨国等具有休闲性、参与性和“新、奇、险、特”的旅游活动,并大力发展周末娱乐、疗养度假、商务旅游和会议旅游等。

(二)加快形成有特色的旅游区

1.川西自然生态旅游区:九寨沟一黄龙旅游区开发松潘古城文化旅游、牟尼沟徒步观光旅游、若尔盖草原观光旅游、雪宝顶山攀登步行旅游、丹云峡观光步行和宿营旅游产品;尽快建成九寨沟机场。四姑娘山建设卧龙和峰桶寨保护区,开发三江河漂流和独木舟项目、小金和丹巴文化旅游产品等。海螺沟冰川公园建成我国最大的热矿泉保健旅游基地和世界大型高山温泉旅游地。

2.四川盆地巴蜀文化名山名胜旅游区:乐山一峨眉山旅游区有能力为国际和国内市场提供一整套文化自然观光产品。自贡一竹海旅游区定位为中国独特的自然历史名胜,近中期进行恐龙公园的前期准备并开始竹海度假村的建设,中远期集中开发恐龙公园和竹海度假村项目。

3.滇东江湖洞峰奇观旅游区:在积极发展国际旅游的同时,开发适合国内游客消费的湖泊、森林、田
园农家等回归自然的休闲、周末度假、避暑消夏等旅游产品,建成为游客复游率最高的旅游区。
4.滇西雪山火山江川峡谷风光旅游区:在雪山峡谷、三江并流、地热火山、少数民族风情观光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开发高山滑雪、休闲度假等娱乐旅游产品。

5.西双版纳热带民族风情旅游区:开发丰富的热带动植物资源,突出傣族风情,增加参与性和体验性强的民族风情旅游项目,并向度假旅游方向发展。

6.重庆三峡旅游区:开发生态文化旅游、峡谷风光旅游、特色旅游(科学考察、探险猎奇、民俗采风、体验漂流情趣)产品。

四、旅游开发对策与建议

(一)设立“旅游特区”,走多渠道投融资的路子
在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较特殊的环境下,旅游业发展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组织协调的部门和环节太多。要有选择地设立“旅游特区”,在特定的区域内采取特殊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在投资、管理、税收等方面给予一系列综合配套的优惠政策,以解决发展中的棘手问题,促进旅游业的迅速勃发。
旅游产业的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较高,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要走多渠道投融资的路子。首先,应积极筹建旅游发展基金,建立比较固定合理的导向性资金渠道,保证每年都有一定强度的投入,用于重点精品项目建设。坚持“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广泛调动全社会办旅游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服务,以吸引各种投资。如允许外资租赁景点,开发资源,建设基础设施。

(二)深化旅游体制改革,促进大型旅游企业集团的形成

推进体制改革,着力促进旅游企业向集团化发展,通过加强旅游企业之间的横向联合,构造和形成若干具有区域甚至是全国意义的可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企业集团。旅游集团不但可从事旅游产业,而且可投资到基础设施建设或以旅游业为龙头的优势产业上去。要引进和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制,提高旅游产业队伍素质及服务水平,从容参加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提高规模经济效益,整体效益。

(三)强化大旅游观念,坚持旅游六大要素协调发展

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加大配套设施特别是景点景区的水、电、路、环境保护及接待服务设施建设,要树立旅游六大要素(行、游、住、吃、购、娱)配套发展的观念。

(四)推动区域联合,建立旅游网络体系

要树立大区域观念,形成西部地区的聚集优势。建立旅游网络体系,把各省区纳入到大区、全国、国际旅游环线中,共同推出各具特色的综合旅游产品,以增强竞争力。同时加大信息沟通和交流,实行连锁旅游经营,建立大旅游市场格局。

㈡ 广西,陕西哪个旅游更好啊

看你侧重哪一个了,陕西是看文化历史、 看中华五千年的发展,广西主要看自然风景了。

西安旅游概况及景点介绍
以西安为中心的旅游资源现有105处,其中以自然、人文景观为主题的占77处,初步形成了东、西、南、北纵横辐射的四条旅游线路。以点、线结合的方式又形成了不同内容、景观别致的10大旅游区、10大景点、5大主体旅游系列以及各具特色的专项旅游系列。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的西安正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更多的海内外游客。

漫步古都西安,随手抓一把黄土,都会感到历史的凝重。古都西安史称长安,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长达千年的历史,给古都留下了极其珍贵的文物古迹和历史文物。西安堪称一座天然的“立体历史博物馆”。让我们踏上这片陌生而古老的土地,走入古都的怀抱去体验它的古朴厚重与欣欣向荣。

西安之游可以用“古趣横生”几个字来形容。这座千年古都可供游览的名胜很多,如:大雁塔、小雁塔、法门寺、明代的钟鼓楼等等,最为着名的当属秦始皇兵马俑、华清池。

秦始皇陵位于西安市东约35公里处,是中国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墓地。1974年,在秦始皇陵东侧发现秦陶俑,而今遗址上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轰动当今世界。走进展厅,望着那曾被滚滚黄土掩埋了2000多年的兵马俑,它们那高大的身躯和整个军阵的森林气势,以及军阵所营造的威慑,使观光者无不为之惊奇和沉思。正如一位日本学者所说的那样:不到西安,就不算到了中国;不见兵马俑就不算到了西安。

骊山脚下的华清池,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的亭台楼榭,跌宕涟漪的池水,婆娑起舞的杨柳比起兵马俑的壮观可谓又一番胜景。华清池以骊山下涌出的温泉而闻名。据载,唐玄宗和杨贵妃每年十月都到此来游玩。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留下了“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佳句。如果您有一个时间充裕的周末,不妨去拜访一下壁立千仞,动人心魄的西岳华山。领略“自古华山一条路”的奇险,听一段劈山救母的美丽传说。

景点名单:

市内:钟楼、鼓楼、清真寺、碑林、陕西历史博物馆、大雁塔和大慈恩寺、小雁塔和荐福寺、大兴善寺、西安古城墙、大雁塔北广场、八路军办事处、书院门一条街

西线:咸阳博物馆、茂陵、乾陵、昭陵、杨贵妃墓、 法门寺

东线:兵马俑、秦始皇、华清池、华山、西安半坡遗址、

北线:黄帝陵、革命圣地延安、黄河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榆林、三原城隍庙、药王山石刻、耀州窑博物馆

㈢ 三原城隍庙+旅游年票

摘要 凭烙文昶笨梢悦夥巡喂邸

㈣ 三原有什么比较好的旅游景点

首先推荐的是三原城隍庙。它位于三原县城东渠岸街中部。始建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600多年来曾翻修和增修9次,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隍是古代神话中守护城池的神,后为道教所信奉,自三国起至清代末历代建庙祭祀。三原城隍庙供奉的唐代名将三原人李靖。三原城隍庙规模之庞大,建筑之堂皇,在全国城隍庙中首屈一指。城隍庙为宫殿式建筑,用均衡对称方式把楼、殿、廊、庑、坊、亭等40多座单座建筑按主次布局在纵横轴线上。五个廊院相套向纵深和两侧伸展。中轴线上布着三道门、四重排坊、五座重檐殿楼。应门、戏楼、钟鼓楼、献殿、拜殿、陪殿、寝殿等主体建筑各具特色。全部建筑琉璃盖项,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美若宫殿,体现了我国古建筑平面轮廊规正,整体布局合理,结构严谨,疏密得当,刻镂精致,纹饰典雅的特点。城隍庙的门票也相当便宜,我记得3年以前是2块吧,现在最多涨到5~10块而已,所以,不用担心。当然,里边只是一个小小的庙而已。另,三原县博物馆也设在城隍庙内,收藏了近三千件珍贵文物和一百多通碑刻,其中岳飞书《出师表》和于佑任(三原人)书法真迹为世称颂。
接着就是李靖故居。靖自公园(唐园),名驰渭北,位于三原县城北5KM的东里村。记忆中的数据不多,只记得高中的时候和女朋友去那里游玩,没有玩好反倒吵了一架!至今仍然记得她穿裙子在一片矮小的竹子中拍照的样子,可惜现在在重庆看的竹子太多了。建议你在路过的时候还是去看一下。
孟店古建。位于三原县北8km的孟店村,清嘉庆年间(公元一七九六——一八二○),当地巨商周梅村(即安吴寡妇吴周氏之曾祖父)购地筑屋,建此私宅。此建筑原为十七院之建筑群,后兵乱,烧毁十六院,仅存此一院。孟店古建营造数年,花费人力物力甚巨。整个建筑,大屋顶,高台阶,砖木石结构;布局合理,疏密得当;结构紧密,宏伟壮观。此建筑为宫宅形式。东西宽十三点八米,进深七十一米,面积为九百七十九点八平方米。门前有楼房三间,正中悬挂巨匾一块,上写“主政第”三个大字。门口台阶为青石铺就,拾级而上,一对石狮对峙雄视。进入大门,迎面一座巨型屏风,两边石柱多为透花雕刻。西有上马石,东西有偏门。南墙上“大禹放牧”等浮雕风韵别致。进入二门,东西廊房门上皆为雕花木格窗门。西边门上,雕有“八蛮进宝”;东边门上,刻有“长安八景”。穿过廊房,便是五间大厅,厅房嵌镶八扇格子门,各雕图案。其中“郭子仪大拜寿”和“岳母刺字”等戏剧图案如舞台再现,使人叫绝。在廊房和大厅之衔接处,刻石满布。东墙上雕有球状刻花一个,中为空心,含一圆球,起风则圆球旋转,撞击刻花,朗朗有声。西边墙上,多为几何图形,刻工极细,使人叹奇。厅柱为生漆涂面,悬有楹联一幅:燕翼贻谋堂上箕裘绵福荫,凤毛济美楷前兰桂发奇英。五间大厅之后,又为东西厢房。古建的后楼建造在青石叠铺的方台阶上。后楼中央,悬挂巨幅匾额,上书“怀古月轩”四个鎏金大宇。站立后楼之上,远眺四方,使人心旷神怡。这座建筑,雕刻艺术,堪称渭北一绝。由于历史漫长及种种原因,古建保存下来的周家文物并不很多。这个地方我没有去过,只在网上查了一点资料。所以不能做评价。
文峰木塔,这个我最熟悉,在三原县城东南十余里的安乐乡中王堡,我舅舅的对门(以前的老门,现在封了,如果有人去了并在老门对面的小卖部买了东西,哪就是我舅舅家,挨宰了不许找我),建于明万历二十二年(一五九四年)。属陕西省一座独特的木塔。文峰木塔共四层,六边挑檐,每边长十三米;塔身全部是木质结构,高约二十余米;塔基为砖石砌造,基高四米;塔顶是六角攒尖式样,远望好象一座亭台楼阁,玲拢可爱。塔内置有木梯,梯旁装有扶栏,可供游人登攀。每逢雨后睛初,云开雾散,长天如洗,登塔极目,北望嵯峨山,峰峻峦碧,气势雄伟;南眺八百里秦川,辽阔无垠,景色如画,令人悦目怕心,陶醉忘返。文峰木塔,相传是在三原龙桥竣工以后、用搭架拆剩的木料修建的。同时,还修建了一座占地三十多亩的寺院——木塔寺。记忆中,上小学的时候一写游记性作文,老师就会喊我们去看木塔,而且还记得那个时候在作文中用的最多的就是登塔远眺,现在想起来,可能要吐倒一片了……。另外,在记忆中,木塔原来还有学校,现在为了保护文物,把学校搬迁了。木塔中的麻雀、蝎子特别多,而且好像有点其乐融融的样子。门票很便宜,不上塔的话,你可以免费参观,上塔的话,好像收费现在是5块吧,记得以前是2毛钱,而且我是免费的,谁让我舅住对门阿……
老龙桥。刚才已经提过了,连接三原清河南北的居民。传说中还有一个悲惨的故事。忘记是什么样子了,记得好像是说一个媳妇害死了自己的老公,然后用磨盘沉尸清河,当时的县老爷是一个聪明人,为了破案,用重金收购全县的磨盘,然后配对(因为磨盘都是上下一对一的),最后就抓到了那个又狠心又贪财的媳妇(说明一下,我忘记是不是媳妇干的,反正又这么一个悲惨的故事),这下可好,收下来的磨盘没有用处,总不能堆到县太老爷府上吧。干脆用来建桥吧(不是有人说,要想富,少生孩子先铺路嘛,搭桥也一样了,足见县太爷的睿智),这样就用这些磨盘打建了一个龙桥!现在如果你从新龙桥(斜拉索桥)的旁边走入老龙桥,你会看到一个个的磨盘。
清河公园,就是刚才说横穿三原东西的河流旁边的一个公园。如果你从老龙桥的南面下河一直向东走的话,你会发现竟然不收费!可是别高兴的太早了,走上一段,你就会发现一个唯一的小桥,这就是收费的地方,费用3元左右。公园很一般,如果没有事情也可以走走,顺着清河,你可以看看污染以及干涸的河流。到公园的最佳季节应该是下雪的冬季,当然,雪对于三原来说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坟墓。陕西是一个唐墓葬颇多的地方,在三原县徐木塬畔上就有唐高祖李渊陵和唐武宗李炎陵。陵墓倒没有什么希奇的,就是一堆黄土而已,可下面有一条水渠,人们把这渠水叫做润陵水。说起润陵水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哩!相传在一千多年时的一个清明节,唐太宗李世民带领家眷前往徐木原父王陵祭祀,发现这一带天气天旱,禾苗枯死,民不聊生,决定兴修水利,拯救百姓。从唐高祖李渊陵前向西开凿,直通泾阳的清浴河,把河水引往下游灌溉良田。唐高祖陵前的村庄,人们叫它唐王村。村里的百姓就将这水叫润陵水。润陵水清澈、香甜。过了好多年,唐武宗李炎死后也埋葬在先辈高祖李渊陵西不远的同一条塬畔上。唐武宗李炎陵前的村庄,人们就叫它小王村。唐王村和小王村附近的百姓浇灌和饮用都是这润陵水。上游任何人都不敢拦截。直到清朝时,泾阳有一霸,名叫郭九,曾在皇宫教过皇学,据说皇帝召见,他都立而不跪,他将润陵水拦截霸占了。此后,下游的唐王村和小王村一带家田的庄稼便干枯了。管理润陵水的秀才杨扶正,曾多次找郭讨水,郭九根本置之不理。后来,慈禧太后前来泾阳安吴堡看到其干女时,杨扶正便拦轿告状。慈禧太后即令郭九放水,郭九呕气而死。从此,唐王村和小王村等地区在润陵水的灌溉下,岁岁增产,年年丰收。好像都是悲惨的传说。
于佑任纪念馆。如果对字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三原东面的于佑任纪念馆去看看,新建的纪念馆也非常漂亮,门票抱歉我不知道。
好了,我所知道就是这些。
如果有朋友对黄土高坡的“原”比较感兴趣的话,顺着三原向西、南、北放开缰绳,出不了10KM,你就能看到“原”,也就能看到你所向往的窑洞。另外,去原上的最佳季节在三月,那个时候是油菜花最多的时候,满原的油菜花,会让你非常俗气的喊几句:太漂亮了。


与玩同等的就是吃。三原的小吃可谓囊括了陕西大致的特色。清单大致有biang biang面, 臊子面,,刀削面,歧山擀面皮(不是凉皮),荞麦合烙,洋芋擦擦,酸菜鸡丝米线,油泼扯面,三丝煎饼,肉夹馍,葱油饼,蒸碗豆花,贡丸汤,羊肉串,罐罐粉丝,涝糟,羊肉泡馍,水盆羊肉。如果让我从早上开始吃的话,早上我吃特色的水盆羊肉,中午吃特色的荞麦合烙和歧山擀面皮及肉夹馍,下午吃羊肉泡馍,当然,这些需要你特别能吃。
另外,在这个清单中没有列出来的是晚上的夜市,夜市中有烤羊肉串,很便宜。另外,还有让我至今难忘记的zi'ran夹馍。如果肚子好的话,可以顺便逛一下。还有三原的蓼花糖和金钱油塔(千层饼)也是一绝,有空也可以品尝一下。
顺便提一下,这些吃的都集中的'园盘路'附近,也集中在县医院附近。前几年红火的“油坊道”由于城区改建,现在只剩下道口的几个小吃还在支撑了。

㈤ 三原县的旅游

三原城隍庙
三原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位于三原县城东渠岸街中部。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原城隍庙供奉的唐代名将三原人李靖。城隍庙为宫殿式建筑,用均衡对称方式把楼、殿、廊、庑、坊、亭等40多座单座建筑按主次布局在纵横轴线上。五个廊院相套向纵深和两侧伸展。中轴线上布着三道门、四重排坊、五座重檐殿楼。应门、戏楼、钟鼓楼、献殿、拜殿、陪殿、寝殿等主体建筑各具特色。
文峰木塔
位于三原县城东南10华里的安乐乡中王堡,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是陕西唯一一座木质古塔。塔共三层,六角攒顶,四重檐,冀角高挑。塔高24米,坐落在4米高的砖砌塔基之上,塔台与北侧大殿之间有砖筑坡道相连。塔内设有扶梯,拾级而上可到二、三层。
古龙桥
始建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横跨于三原南北两城间的清浴河河谷上,由工部尚书温纯集资倡导修建。桥的建筑设计采用三孔拱桥形式,桥长110米,宽11米,桥身用石条铁钳构成,桥面青石筑铺,两侧石雕栏杆,上刻人物花卉,桥体造型宏伟壮观,是陕西现存的一座古建石拱桥。“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是对古龙桥的形象描绘。
于右任故居
于右任故居是中国国近代着名爱国诗人、国民党元老、书法大师于右任先生青少年时期的居所,位于三原县城西关斗口巷。于右任经常在回忆中提及的“三间老屋一株槐”院落及其伯母房太夫人居住过的院落,已全面维修恢复、对外开放。通过参观故居展出的于先生生前用过的器具及图文等,将更加感受先生一生发展家乡教育事业、兴修水利、兴办农场等造福桑梓的乡情。
李靖故居
李靖故居位于三原县城北9华里的鲁桥镇东里堡,是驰名渭北的古典园林。占地面积48亩,为唐卫国公李靖修建。园内亭、台、楼、阁建造奇巧,名花异树,更有鱼池,石舫、假山、奇石、“关中八景”缩影等建筑景观合理布于园内,使整个园林步移景异。1918年,靖国军司令部曾设于此,1930年始,杨虎城将军主持陕政在此居住,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也曾亲临此园。

㈥ 三原的景点介绍

1.李靖故居,位于三原县城北9华里的鲁桥镇东里堡,是驰名渭北的古典园林。占地面积48亩,为唐卫国公李靖修建。园内亭、台、楼、阁建造奇巧,名花异树,四季争妍,假山秀石,曲径通幽。更有鱼池,石舫、假山、奇石、“关中八景”缩影等建筑景观合理布于园内,使整个园林步移景异。1918年,靖国军司令部曾设于此,1930年始,杨虎城将军主持陕政在此居住,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也曾亲临此园,使其更更具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2.城隍庙 三原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位于三原县城东渠岸街中部。600多年来曾翻修和增修9次,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城隍是古代神话中守护城池的神,后为道教所信奉,自三国起至清代末历代建庙祭祀。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原城隍庙供奉的唐代名将三原人李靖。
三原城隍庙规模之庞大,建筑之堂皇,在全国城隍庙中首屈一指。城隍庙为宫殿式建筑,用均衡对称方式把楼、殿、廊、庑、坊、亭等40多座单座建筑按主次布局在纵横轴线上。五个廊院相套向纵深和两侧伸展。中轴线上布着三道门、四重排坊、五座重檐殿楼。应门、戏楼、钟鼓楼、献殿、拜殿、陪殿、寝殿等主体建筑各具特色。全部建筑琉璃盖项,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美若宫殿,体现了我国古建筑平面轮廊规正,整体布局合理,结构严谨,疏密得当,刻镂精致,纹饰典雅的特点。
三原县博物馆设在城隍庙内,收藏了近三千件珍贵文物和一百多通碑刻,其中岳飞书《出师表》和于佑任(三原人)书法真迹为世称颂。
3.于右任故居是我国近代着名爱国诗人、国民党元老、书法大师于右任先生青少年时期的居所,位于三原县城西关斗口巷。先生经常在回忆中提及的“三间老屋一株槐”院落及其伯母房太夫人居住过的院落已全面维修恢复、对外开放。通过参观故居展出的于先生生前用过的器具及图文等,将会更加感受先生一生发展家乡教育事业、兴修水利、兴办农场等造福桑梓的浓浓乡情和“布衣大臣”的高尚情怀。
4.宏道书院位于三原城北,是我省明、清四大书院之一,由三原人王恕之子王承裕(明嘉靖户部尚书)于弘治七年(公元1494)创办。书院坐北向南,占地面积8亩,院内栽植松柏,花木葱郁,现存日式教学楼一座,房舍建筑坚固,雕刻细腻,气势恢宏。
明弘治七年(公元1494),王承裕(三原北城人)中进士,其父王恕(明廷兵部尚书)致仕归里,父子协力将僧舍改建为宏道书屋,次年扩建为书院。王恕为关学三原学派创始人,王承裕幼承家学,父子被誉为关学翘楚。高陵吕楠(泾野)、三原马理(溪田)、雒昂(三谷)等三秦名士皆出于宏道门下,由是名声大振。到了清代,宏道书院更成为西北学界之旗帜,省学衙署设三原,府考亦在宏道书院举行。光绪26年(公元1900),书院改名宏道高等学堂,倡导新学,注重经世致用,造就了于右任、李仪祉、吴宓、张奚若、范紫东、张季鸾等一批海内外知名的民主革命先驱及专家学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陕西派遣官费留日学生30名,宏道学堂即占半数。民国时改为陕西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后改称陕西第三职业学校、工业职业学校。解放后改为水利学校(后迁杨凌)、三原县教师进修学校,2005年交县文物旅游局管理。
5.于右任纪念馆于右任纪念馆位于三原县城东“西三”一级公路入口处,1992年由家乡政府、群众干部以及台湾、日本国等各界人士集资兴建,1997年9月正式开馆对外开放。馆内有“于右任生平事迹展”、“于右任书法作品展”和“全国名流书法展”三个陈列室和碑亭、碑廊。是学习书法、弘扬爱国主义思想的最佳场所。曾接待大批国内外书法爱好者和专家。
6.古龙桥,始建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横跨于三原南北两城间的清浴河河谷上,由工部尚书温纯集资倡导修建。桥的建筑设计采用三孔拱桥形式,桥长110米,宽11米,桥身用石条铁钳构成,桥面青石筑铺,两侧石雕栏杆,上刻人物花卉,桥体造型宏伟壮观,是陕西现存的一座古建石拱桥。“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是对古龙桥的形象描绘。
7.孟店民宅孟店民宅古建筑群,位于三原县城西北10华里的鲁桥镇孟店村。施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是慈禧太后干女儿(安吴寡妇)的娘家住宅。该建筑古朴典雅,高台石阶,曲屋连属,具有浓郁的南方建筑风格。其中琳琅满目的砖、木、石雕刻,内容丰富多样,工艺精湛绝伦,寓意深刻准确。置身其中,犹如置身于一部隽永的历史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精巧的建筑,精湛的雕刻,精美的书法绘画及美丽的传说,吸引着众多游人和影视单位前来观光拍摄。
8.文峰木塔位于三原县城东南10华里的安乐乡中王堡,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是陕西唯一一座木质古塔。塔共三层,六角攒顶,四重檐,冀角高挑,玲珑俏丽。塔高24米,坐落在4米高的砖砌塔基之上,塔台与北侧大殿之间有砖筑坡道相连。塔内设有扶梯,拾级而上可到二、三层,登塔远眺,阡陌交错,远山如黛,泾渭如链,景色如画,使人心旷神怡。

㈦ 西安到三原县沿途的旅游景点有哪些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9-28

㈧ 陕西三原景点有哪些

最着名的是三原城隍庙 李靖故居 孟店名居 唐高祖李渊陵、唐武宗李炎陵、唐敬宗李湛陵 古龙桥

㈨ 三原县有什么古迹

三原县城内的城隍庙值得一游,城边还有于右任纪念馆。还有唐李靖故居等;三原历史悠久,文物荟萃。三原之称始于前秦,迄今一千五百多年。县境内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为旅游之佳地。唐高祖李渊墓、唐武宗李炎墓、唐敬宗李湛墓、唐国公李虎墓等4座帝王陵寝保护完好。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的城隍庙建筑精美,保存完好,闻名遐迩。另外,古龙桥之浑朴,孟店古建之精巧、李靖故居之清幽,文峰木塔之玲珑,都令游人流连忘返,为之倾倒。地处县城北侧清浴河滨的清河公园,林木苍翠,流水潺潺,东边是钢筋砼梁式林履大桥,西边是造形奇特的斜拉式新龙桥,两桥夹峙,桥加耸立,相映生辉。作为爱国诗人、近代书法大师于右任故乡的三原人民,新建了于右任纪念馆,以凝重新颖的馆容和丰富的实物史料向海内外来宾倾诉着大师的生平、爱国激情和高超的书法艺术成就

㈩ 三原是什么地方

我认为三原是三原最好的城市~~三原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古称池阳,自北魏太武帝真君7年(公元446年)置县,已有1556年历史,因境内有孟侯原、丰原、白鹿原而得名。原内有清峪河、浊峪河、赵氏河三大水系,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修,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地势北高南低,以四十里原坡为界,北部为黄土台原区,南部为泾渭冲积平原区。按水利条件分为大灌区(泾惠灌区)、小灌区(清惠灌区)和原区(前咀子、玉皇阁灌区)。全县总面积576.9平方公里,辖10镇4乡(城关镇、安乐镇、陂西镇、独李镇、大程镇、西阳镇、鲁桥镇、陵前镇、马额镇、新兴镇、高渠乡、渠岸乡、徐木乡、嵯峨乡)336个村,人口39.6万,耕地面积52万亩,县城面积10平方公里。

三原区位优势明显,是省会西安的北大门、西南距咸阳、北距铜川均约30余公里。交通比较发达,西铜一级三原县文化积淀深厚、名人辈出,唐卫国公李靖,明吏部尚书王恕、工部尚书温纯,清代“天下第一长联”的作者孙髯,近代的国民党元老、书法大师于右任以及当代书法名家刘自椟、谢德萍等古今名人都出生于三原。

三原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文物荟萃,境内有文物景点114处,其中城隍庙、唐高祖李渊陵、唐武宗李炎陵、唐敬宗李湛陵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城隍庙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建群之一。目前,一个以城隍庙为龙头,以于右任纪念馆、于右任故居、孟店民宅、李靖故居、文峰木塔为支撑的旅游景点体系初步形成。公路、西韩公路纵贯南北,咸宋公路、咸铜铁路横穿东西。县干公路18条总长22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