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请问保护自然资源的措施什么
1、根据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功能,确定生产经营活动的规模、强度和生活消费的模式、水平,量力而行。
对于水资源利用来说,量力而行,就要做到“以水四定”,即以水定城、定地、定人、定产。例如,在水资源极度短缺的西北地区早已开始推行退耕还林还草,不再一味追求扩大耕地,特别是灌溉面积,而是把有限的水资源保护起来,用到效益更高的生产用途或需求更加迫切的生态用途。
2、牢固树立自然资源资产保值、增值的理念,全面、系统、科学、准确地摸清自然资源资产家底,加强对自然资源资产数量、质量及价值的动态监测,重点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加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推进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统一监管。
3、坚持自然资源的系统保护和修复,将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等有机地统筹起来,切实提高自然资源的综合承载能力。要坚持依法保护自然资源,用最严格的耕地、水资源、森林和草原保护制度和法律,切实杜绝资源浪费破坏,注重资源节约保护的良好局面。
4、对资源开发利用明确作出禁止或限制规定,包括列出禁止或限制使用的名录,如公布濒危生物物种名录;划定各类保护地,如划定自然保护区、建立国家公园等;规定休渔期,如在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部分海域实施为期3~4个月的休渔期;或在生态脆弱区禁止或限制矿产资源开采等。
5、通过技术、工程、生物、化学等措施,对被污染的土壤、肥力下降的耕地、被污染的水体、被破坏的森林和草场等进行有针对性的修复和改良,如草场围栏禁牧和人工改良、江河湖泊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
B. 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保护地球
1节约资源
节用电器——为减缓地球温室效应出把力;
控制噪声——让我们互相监督;
慎用清洁剂——尽量少用肥皂、洗洁剂等产品,减少水污染;
使用电子贺卡和伊妹儿——代替纸质贺卡和信纸,减少森林消耗。
2绿色消费
购买无公害食品——促进维护生态平衡;
购买环保电池——尽量使用镍氢电池,不使用汞镉电池,防止重金属污染;
选购绿色产品——选购时认准绿色环保标志;
保护自身健康——购买绿色食品,防止病从口入;
选购绿色包装——减少生活垃圾造成污染;
选购无磷洗衣粉——保护江河湖泊;
选购无氟电器——保护大气臭氧层。
3重复利用
少用一次性筷子——别让森林成为木屑;
少用一次性用品——节约地球资源;
自备餐具——减少白色污染;
选用自制布袋——少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
4循环再生
回收废电池——防止悲剧重演;
回收废塑料——开发第二次油田;
回收废纸——再造森林资源;
回收生物垃圾——再生绿色肥料。
5与万物共存
拒食野生动物——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无污染旅游——除了脚印,别的什么也别留下;
植树造林——防止土地沙漠化;
保护湿地——就是保护地球之“肾”;
做环保志愿者——拯救地球,共同保护人类的家园。
C. 如何保护大自然
1、建立自然保护区
即对一定范围内的陆地或水域,采取措施,保护自然综合体或自然资源,以及保护其他特定的单种、多种或整体的对象,是自然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
2、水资源保护
保护水资源必须有效控制水污染,因此要大力降低污染源排放的废水量和降低废水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具体措施比如改革生产工艺和设备,少用水或不用水;少用或不用容易产生污染的原料,减轻处理负担;回收城市污水,用于农业、渔业和城市建设等,节约用水,缓和农业和工业同城市争水的矛盾。
3、土地资源保护
从生态平衡的观点出发,控制人口增长和严格限制对耕地面积的侵占,是同自然保护密切相关的。因此土地资源保护的根本措施是植树造林,对已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要合理灌溉和耕作,杜绝滥砍树木的现象,用植树造林挽救地球的土地。
4、生物资源保护
珍惜野生动物和濒危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禁猎区,规定禁猎期,建立物种库,保存和繁殖物种。此外还应对大面积天然草场采取围栏、灌溉、施肥、化学除莠、灭鼠、区划轮牧等综合技术措施。
5、减少空气污染
减少空气污染可以从增强环保意识、提倡绿色出行、减少碳排放量等途径进行,例如积极参加“地球一小时”的活动;注重对环境的爱护;出行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减少化工污染等。
D. 保护地球10种方法
1、节约用水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人类也无法生存。用水完毕后要及时拧紧水龙头,有些水可以重复利用,比如淘米水用来洗碗能够去除油渍,洗衣服的水可以用来洗拖把……这样的做法能够节约不少水资源。
2、生活垃圾分类
许多国家都在倡导并施行生活垃圾分类,这样可以回收一些可重复利用的废品,如报纸、饮料瓶等,而不可回收的就进行相应的处理,这样可以减少污染,还能够再创造出其他的一些价值,比如纸板可以经过重新加工再次利用。
3、节约用电
电器不用时,除了关闭电源外,一定要记得拔下插头,因为即使电源关闭,其实还是会有电耗产生。空调的温度不要开得太低,灯泡选用节能灯,新购置电器时注意选择能耗最低的型号。
4、拒绝一次性用品
买菜的时候提个菜篮子或购物车,不要那些蓝色、绿色的塑料袋,这些都是极难降解的。去饭店吃饭的时候不要用一次性筷子,就是在挽救大树。用手帕取代餐巾纸,也是为了减少树木的砍伐。
5、爱护动物
拒绝餐上野味,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对野生动物最不仅仅是拒绝他们上餐桌,最好的保护是不干扰它们的正常生活,保护生态平衡最重要。据研究表明,野生动物的营养价值并不比普通的肉类高。还有就是,野生动物是没有经检疫的病菌携带者,易感染病,不吃也好。
6、保护绿化
保护绿色植被,保护好一草一木一花,不要随便践踏草坪,爱护绿色,保护绿色植物不被破坏。如果有空地可以买树苗来种哦,做好树苗的护养。这样不仅利于健康而且能净化空气,为地球带来绿意,让我们生存的地球更美。
7、开发节能创新产品
在世界范围内,人们都对节能技术持欢迎态度,不仅将它们当作保护地球的聪明之举和划算的方式,也当作自己的救赎之路。从逐步淘汰白炽灯 到实行满足“能源之星”标准、减少待机模式下能耗的技术,消费者、厂商和政府都在步调一致地帮助建立一个节能型社会。
8、节约能源
节约每一滴水,水要循环利用,重复利用,不要把自己的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每一粒粮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节约用电,随手关灯、关电器,不用的电器随手关掉,尽量不要出于待机状态。
E. 我们该怎么做才能保护我们的大自然
1、建立自然保护区
即对一定范围内的陆地或水域,采取措施,保护自然综合体或自然资源,以及保护其他特定的单种、多种或整体的对象,是自然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
2、水资源保护
保护水资源必须有效控制水污染,因此要大力降低污染源排放的废水量和降低废水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具体措施比如改革生产工艺和设备,少用水或不用水;少用或不用容易产生污染的原料,减轻处理负担;回收城市污水,用于农业、渔业和城市建设等,节约用水,缓和农业和工业同城市争水的矛盾。
3、土地资源保护
从生态平衡的观点出发,控制人口增长和严格限制对耕地面积的侵占,是同自然保护密切相关的。因此土地资源保护的根本措施是植树造林,对已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要合理灌溉和耕作,杜绝滥砍树木的现象,用植树造林挽救地球的土地。
4、生物资源保护
珍惜野生动物和濒危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禁猎区,规定禁猎期,建立物种库,保存和繁殖物种。此外还应对大面积天然草场采取围栏、灌溉、施肥、化学除莠、灭鼠、区划轮牧等综合技术措施。
5、减少空气污染
减少空气污染可以从增强环保意识、提倡绿色出行、减少碳排放量等途径进行,例如积极参加“地球一小时”的活动;注重对环境的爱护;出行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减少化工污染等。
(5)如何保护地球资源扩展阅读:
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自然资源可为人类利用的部分不断扩大。如一种矿物往往和其他矿物共生,选矿和冶炼技术的发展,使共生矿物不再是被排入环境的废渣,而是被回收进入社会生产过程中,成为新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特别是可更新资源,如开发利用不合理,不仅会使大气、水体、土壤等受到污染,生态平衡和自然环境遭到破坏,而且自然资源本身也将日趋枯竭,严重地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
因此,人类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必须对自然进行保护和管理。
F. 人类该如何保护地球
人类自诞生起,一切衣、食、住行及生产、生活,无不依赖于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星球。地球上的大气、森林、海洋、河流、湖泊、土壤、草原、野生动植物等,组成了错综复杂而关系密切的自然生态系统,这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长期以来,人类把文明的进程一直滞留在对自然的征服掠夺上,似乎从未想到对哺育人类的地球给予保护和回报。在取得辉煌的文明成果的同时,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却使得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星球满目疮痍。人口增长和生产活动的增多,也对环境造成冲击,给环境带来压力。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已经成为人类文明进程的巨大障碍。地球森林面积,1862年约为55亿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到20世纪70年代末只剩下不到26亿公顷。由于热带雨林对调节全球气候有重要作用,大面积地砍伐,将产生严重的后果,由于不合理的耕作制度,世界上被风蚀、盐碱化的土地日益增多。据联合国有关部门估计,由于土壤遭到侵蚀,全世界每年损失240亿吨沃土,沙漠化土地扩大600万顷,如果继续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加上城市和交通事业的发展占用大量农田,全世界现有的耕地20年后将损失1/3,世界粮食生产将受到严重威胁。另外,由于野生生物的栖息地大量消失,人类又肆意捕杀这些生物,且环境污染日益加重,世界上植物和动物的遗传资源急剧减少,这对人类将是无法弥补的损失。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已认识到,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着发展。不解决它,不仅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会受到影响,而且人类自身的生存也会受到严重的威胁。1992年,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会上,全体代表为地球静默了两分钟。这两分钟的静默,代表全人类在向地球忏悔,在反省,在思索: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饮用水源问题普遍而复杂。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和污染防治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控制饮用水水源污染,改善饮用水水质是举国上了普遍关心的大事。几十年来,我国在饮用水水源保护上做了许多工作。70年代以来,各省、市、自治区陆续制定了关于饮用水水源保护的地方性法规或条例。这些法规和条例在饮用水水源保护中起到了重要作用。1984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其中明确规定了保护饮用水水源的各项条款。1989年国家环保局、卫生部、建设部、水利部、地质矿产部联合颁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防治管理规定》。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已经走上了法治的轨道。
各地在保护饮用水水源中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都有明确规定,并有具体的保护机构和保护办法。在饮用水源地里通常还划分为一级和二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是以取水口为圆心、半径100米的区域,也包括陆域。二级保护区是从一级保护区的边缘开始,上游1000米、下游100米(主要指河流)。对于设置两级保护区仍然不能满足要求的,还可以设置准保护区,即以二级保护区的边缘为起点,上游1000米、下游50米的区域(主要指河流)。对各级保护区实施不同的保护要求。
在准保护区里,间接或直接向水域排放的污水,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废水排放标准。当不能保证取水口的水质要求时,在该区域排放的污水也必须削减排放量。
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可能会与局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矛盾。例如北京市曾经考虑大力发展密云水库的旅游事业,并已开始实施,经过多方面的激烈争论,最后确定密云水库为水源保护区,对旅游及水产事业作了严格限制,并颁布了北京市密云水库、怀柔水库、京密引水渠道水源保护暂行办法,对北京市的水源保护起了良好的作用。
要改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水质,根本的出路在于控制和治理污染源,例如北京修建了西郊污水干线工程,把污水截住,不让污水流入水源保护区。此外,还在水源上游修建了一批中、小型的污水处理厂,切断污水对水源的污染,构成北京上游保护饮用水源的防线。
饮用水水源保护是大家的事情,光有一两个部门很难做好这样一件重要的工作,它需要大家的努力共同完成。
英国在经历了1952年和1956年两次伦敦烟雾事件,付出了血的代价后,首先于1956年颁布了《清洁空气法令》。法令禁止伦敦市的居民、工厂和发电站燃烧煤,家庭煮饭取暖改用煤气和电,分区实施,由政府给予经济补贴。工厂和发电站也照章办理。这个办法果然生效,几年后,伦敦终于摘掉了一度被称为“黑都”的帽子,变为比较清洁的城市。香港是在1959年颁布的《清洁空气法令》的,规定了煤烟控制区;1969年又公布了《街道交通规则》,限制车辆废气的污染程度。洛杉矶市于1961年颁布了《清洁空气法令》,禁止在家庭后院焚烧垃圾,并要求所有的新工业设施设置空气污染控制设备。市政当局还建立了三级警报系统:当烟雾达到一定程度时,发出一级警报,禁止私人车辆开行,并警告工厂停工;当烟雾较严重时,发放二级警报,除救火车、救护车、警备车等执勤车辆外,禁止其他一切车辆运行;当烟雾极度严重时,拉响三级警报,宣布全市进入紧急状态。美国众、参两院于1970年正式通过《清洁空气法》,建立了国家空气质量标准及对一些新的危险污染物的排放标准。日本于1971年6月颁布《恶臭防止法》,1975年4月对排入大气的污染物开始采用总量控制。
我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于1973年8月在北京举行,会后从中央到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都相继建立起环境保护机构,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对环境的管理。1974年成立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中国第一部关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综合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在1979年9月13日的五届人大常委会上通过,同日公布施行。《环境保护法》在第三章中明确规定,在大气污染方面要求“一切排烟装置、工业窑炉、机动车辆、船舶等,都要采取有效的消烟除尘措施,有害气体的排放,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该法还规定了奖惩条例,凡对污染和破坏环境、危害人民健康的单位可予以批评、警告、罚款、或责令赔偿损失、停产治理。严重污染和破坏环境,引起人员伤亡或者造成重大损失者,应承担行政责任、经济责任,直至刑事责任。《环境保护法》已于1989年正颁布实。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它关系到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关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当代人的切身利益和子孙后代的利益,具有深远的意义。它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决不是权宜之计。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防止污染和公害是一个战略问题。由于它涉及面广,影响深远,所以环境保护应该作为我们国家一项基本国策。
许多城市都建有纪念碑。有的是伟人,有的是英雄,也有的是传说里的形象。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美人鱼雕像,就是根据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的主人公塑造的;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有一座特殊的纪念碑,纪念碑塑造的是一条毛毛虫。为什么把毛毛虫当作纪念碑的主人公呢?原来这里有一段自然保护的故事:
大约在1787年,一位英国船长把许多种仙人掌带进了澳大利亚,企图用仙人掌来培养一种可作染料的胭脂虫。没想到,有一些仙人掌从种植园里漏了出来。仙人掌在野外生长、繁殖。由于澳大利亚土地上没有天然控制仙人掌的因素,仙人掌很快蔓延开来。很多年后,大批草原变成了只长仙人掌的荒原,既不能放牧,又不能居住。怎么办呢?1920年,澳大利亚派了几位昆虫专家到仙人掌原产地的美洲去寻找当地仙人掌的天敌。经过调查研究试验,他们终于找到了一种蛾子,并引进了澳大利亚。这种蛾子的幼虫毛毛虫专啃仙人掌,而且仙人掌越多,它们的食物越多,繁殖也越快,经过7年时间,终于把最后一批仙人掌也消灭了。昆士兰人民为了表彰毛毛虫的功劳,为它建立了这个特殊的纪念碑。
还是在澳大利亚。好多人知道,澳洲的羊毛和牛肉是世界闻名的。但澳洲本地原来并没有牛羊。由于澳大利亚在很早的地质年代就与亚洲大陆分开了,所以澳洲本土上只有一些比较原始的动物,像袋鼠、鸭嘴兽等。与此相应的是它们有自己特有的食物链。后来殖民主义者到了澳洲,发现那里草原广大,牧草茂盛,是发展畜牧业的好地方,就从欧洲把牛羊引进了澳洲。牛羊在澳洲长得非常好,发展得非常快。但是,随即问题也出来了,那就是该怎样处理大量的牛、羊粪。在牛、羊原产地,它们有自己完整的食物链,牛、羊拉出来的粪,被一种叫做蜣螂的昆虫清理掉。蜣螂又叫屎壳郎,是一种甲虫。它们有灵敏的嗅觉,能很快找到粪土,然后用头切用脚搓,把粪土做成一个个粪球,滚到地下当作食物。它们是牛、羊粪的分解者。屎壳郎有了食物,牛、羊粪又得到了清除,因此在牛、羊原产地不存在牛、羊粪的清理问题。可是,人们在把牛、羊引到澳洲时却忽略了把蜣螂也一起带去,而澳洲本地的蜣螂只吃袋鼠粪,不吃牛、羊粪。这样,大量的牛、羊粪拉在草原上得不到分解,在干旱条件下,风干硬化,压住了牧草,使草原出现一块块秃斑。被牛、羊粪覆盖毁坏的草原竟达到了三亿多亩,严重影响了澳大利亚畜牧业的发展。不仅如此,大量的牛、羊粪还造成了环境污染。成亿亩草原上没分解的牛、羊粪招来了苍蝇在上面产卵、繁殖。一时间,苍蝇铺天盖地,不仅在草原,还飞到了城市。有一次一位生态学家到那里考察,看到首都堪培拉的交通警察的手不断在脸前摆动,开始还以为是一种礼节,后来才知道他们是在驱赶脸前的苍蝇。
这一回澳大利亚的政府有了经验。他们派了好多科学家到牛、羊的原产地,引进了各种蜣螂,经过观察对比,从中选育了几种,每年在300个点上放养500万只。经过几年努力,他们终于解决了牛、羊粪问题,挽救了澳大利亚的畜牧业,也解决了那里的环境问题。这些入选的蜣螂中,我国黄牛产区的“神农蜣螂”以其茁壮有力、“工作勤奋”立了大功。看来以后还应该为我国援澳的屎壳郎再立一个纪念碑。
这两个例子说明,掌握了科学、运用食物链的规律,就能很好地解决一些生产和环境的问题。
还有两个相类似的例子。一个是韩国的牛蛙,一个是我国广东的蜗牛。牛蛙是一种大型蛙类,原产古巴,可以人工饲养,长得快,肉味美。用人工饲养的牛蛙来代替从田间捕捉青蛙,可以保护我们的庄稼。因此我国从60年代开始从古巴引进牛蛙。我国的邻国韩国本土不产牛蛙,也从国外引进饲养,以改善居民的食谱。蜗牛本是国外的一道名菜,它的学名叫福寿螺,是一种大型的软体动物,以吃植物的叶为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东首先引进饲养,供应高级餐厅。作为农村一种副业,饲养蜗牛发展很快。韩国引进牛蛙,广东引进蜗牛,本来都是好事,却因为不注意,失去控制,让部分牛蛙、蜗牛逃出了饲养池。于是牛蛙在韩国农田里大吃起本地的小蛙,福寿螺到菜地大啃珍贵的细菜。本来是作为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的举措,却一下成了破坏环境、打乱当地生态平衡的事故,以致当地政府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来挽救。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到,是否掌握科学,对生产、对环境是多么重要。
除了学习科学知识,重要的是实践。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加有关保护环境、爱护生物的活动。现在许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市花市树,规定了本省本市的植树节、爱鸟周、野生动物日,每年联合国还提出“XX年”以及各种环境方面的活动日,如国际海洋年(1998)、世界地球日(4月22日)、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世界人口日(7月11日)、世界动物日(10月4日)、世界粮食日(10月16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12月29日)等,我们可以围绕着开展一些活动。电视台播放《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节目,全国还有青少年生物百项活动、生物小论文等青少年科技项目。这些活动都给青少年的参与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们参加这些活动,不仅能学到好多生动有趣的知识,而且还可以通过我们的宣传活动,向广大群众普及环保知识,使全国人民都来关心生物、关心环境。在活动中,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对几个环境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可不要小看我们的力量。据笔者了解,许多青少年学生的环保小论文都对环保专业工作人员有重要的参考,得到有关领导的肯定。北京市有两位初三学生对北京市的废纸处理问题作了长达一年的调查。他们定期访问居民,统计家庭垃圾中废纸的比例,又走访专家,亲自动手试验。最后,他们发现北京平均废纸回收率只有20%,也就是说每5张纸就有4张被作为垃圾扔掉了;在家庭垃圾中,废纸比例达到46%,最高达到68%;北京市日产垃圾近万吨,其中废纸数量不少(因为家庭垃圾只占垃圾中的一部分),都白白被填埋掉。每回收一吨废纸可以节约原木0.7吨、煤0.4吨、水300吨。他们又分析了废纸回收难的原因,提出许多可行的建议,如节约纸张、重复利用纸张、用纸制品代替塑料制品,建议中小学生爱护课本,把用完的课本传给下一年级的同学(这在有些西方国家早已推行)或支援贫困地区的小伙伴等。两位同学的调查和建议得到了北京市领导的重视。类似这样的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如果我们也来作一些调查、研究、分析,不也可以为改善环境、节约资源作出我们的贡献吗?
因此,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我们的家园,人人有责,人人都可以做。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各国为追求经济发展,采用“高投入”的方式,形成了“增长热”。经济的发展把一个受战争创伤的世界,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里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发展的电子时代,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奇迹。但是,经济赖以生存的环境却不断遭到破坏和践踏,因环境污染而造成的公害事件连续不断地发生,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痛苦的阴影使人们陷人了生存危机之中。为了保护自身的安全和健康,人们开展了反对公害的环境保护运动。随着环境保护运动的深入,环境问题逐渐成为重大社会问题,环境保护进入了国际社会生活。
1972年6月5日,世界上113个国家的1300多名代表云集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参加联合国在这里召开的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共同讨论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大会通过了着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它向全世界所有人发出郑重告诫:“如果人类继续增殖人口、掠夺式地开发自然资源、肆意污染和破坏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必将出现资源匿乏、污染泛滥、生态破坏的灾难。”它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造福后代而共同努力。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和《人类环境宣言》都已载入人类发展的史册,它是人类采取共同行动保护地球环境的起步。在这次会议上,世界各国政府首次共同讨论当代环境问题、探讨保护全球的环境战略。尽管各国位于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发展的程度也各不相同,但这些国家的政府,在“只有一个地球”的警钟声中,逐步取得这样的共识:人类的命运与地球的命运息息相关;环境污染没有国界;维护全球环境,必须进行长期的、广泛的国际合作;如果人类社会的盲目、畸形发展得不到控制,那么自然界就将控制它,而且会更加残酷;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生存,事关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未来,只有共同关心,才能一齐发展,才有美好的前景。
G. 从我做起,怎么样保护地球的措施
第一,人类要想征服可怕的大自然,就必须尊重自然.对于改造自然理应慎之又慎,又要大刀阔斧,勇于实践和改良,才能控制自然,使自身利益与自然协调发展,决不能重蹈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第二,要从我做起,首先选择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善待我们的家园、善待地球,共创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1、节约资源 减少污染
(1)节水为荣,随时关上水龙头,防止滴漏.
(2)慎用清洁剂,尽量用肥皂,减少洗涤剂中的化学物质对水的污染.
2、绿色消费 环保选择
(1)用无铅汽油、无镉铅电池、无磷洗涤剂,减少水与空气的污染.
(2)购买低砩家用制冷器具、无砩发用摩丝,减少对臭氧层的污染.
3、重复使用 多次利用
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如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和餐盒,减少白色污染;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自备购物口袋或提篮.
4、分类回收 循环再用
不乱丢弃废电池、废塑料等垃圾、废物;将垃圾分类投放,变废为宝,使资源循环再生,造福人类.
5、保护自然 万物共存
不猎杀、使用珍稀动物和受保护的动物,关爱与保护野生动植物;植树造林,爱护我们身边的每一寸绿地、每一株花草、每一片树木.
6、讲究卫生 保护环境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制造噪音.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倡导同学门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也建议叔叔阿姨们加入我们的队伍中来,为保护环境、造福后代贡献自己的力量.因为: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H. 我们应该怎么保护地球
1. 少砍伐树木,多种树苗。这样才能使地球的寿命延长。
2. 少用一次性的东西,去超市购物尽量自己带购物袋。这样既保护了地球,又节约了资源。
3. 尽量少滥捕滥杀,降临在动物身上的命运迟早也会降临在人来身上。
4. 尽量用节能灯,节约地球上的资源。
5.时常留意保养电器 (特别是冷气机),减少耗电
6.选用效能好的电器用品 (参考消委会的介绍)
7.非必需的电器 (电动牙刷等)可以少买
8.若不是太热时,用电风扇代替冷气较省电
9.冰箱放在阴凉角落可省电,开门取物后尽快关上
10冰箱不贮存太多食物,这样省电又减少中毒危险
11.使用日光灯及省电灯炮较省电,更可多利用天然光
12.离开房间时关掉电灯和冷气机
13.冷天多穿衣服,必要时才开暖炉
14.储积一机的衣物才开洗衣机,既省水、省电又省工夫
15.多用淋浴少用浴缸,可省下许多水
16.多用快锅或闷烧锅煮食,既省燃料又省时间,更保存营养
17.多用蒸、煮、炒的方法煮食,可节省燃料
18.厨房里用餐布一样卫生,不必用大量的纸巾
19.煮食时份量不必过多,以免浪费
20.尽量用密封盒或瓶装食物,减少消耗保洁膜
21.采买用可回收材质包装的商品,少买其他包装
22.不买象牙筷子或其他稀有动物的产品
23.药物及残馀食物不要冲入厕所,应包好放垃圾箱
24.选购白色卫生纸,可以减少颜料污染,用草纸更好
25.用电胡刀,不用刀片剃,减少浪费金属资源
26.多用自然物料家俱,少用塑胶及人造纤维
27.必要时才换家俱,选购耐用又款式不会过时的一类
I. 如何保护自然资源
一、节约电能。要注意随手关灯,可以使用高效节能灯泡。据美国的能源部门估计,使用高效节能灯泡代替传统电灯泡,就能避免四亿吨二氧化碳被释放。除了电灯,在使用其它电器方面也要注意,尽量选择低消耗节能产品,不用电器时要切断或关掉电源,冰箱则让它处于无霜状态。夏季天气不算十分炎热时,最好用扇子或电风扇代替空调。使用空调时,不要把温度调得太低,26℃左右就行了。
二、节约水资源。许多废水都可以循环使用。洗脸、洗手、洗菜、洗澡、洗衣服的水都可以收集起来擦地板、冲厕所、浇花等。淘米水则是很好的去污剂,可以留下来洗碗筷。沾了油的锅和盘子要先用用过的餐巾纸擦干净,洗起来节水有方便,还可以少用洗洁精,减少水污染。
三、节约用纸。纸张的循环再利用,可以避免从垃圾填埋地释放出来的沼气,还能少砍伐树木。据统计,回收一吨废纸能产生800千克的再生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约用纸就是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环境。
四、减少废气排放。交通废气和工业废气是生活废气的主要来源。我们出门尽量乘坐公共汽车或出租车,还可以骑自行车,尽量少乘坐私家车。工厂里的燃烧垃圾、生产商品等而产生的大量滚滚的浓烟弥漫在城市里。他们应该把废气经过加工和过滤,再排放出来就可以减少污染。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然后释放出氧气,所以我们要大量的种树,尤其是在公路旁。
J.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地球
我们可以通过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尽可能低碳出行、减少浪费水的次数、减少用电量来保护我们的地球。
1、减少塑料袋的使用
这是我们最应该做到的,也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买东西的时候,可以多次使用一个购物袋,这样就能过避免过多白色垃圾的出现。
4、减少用电量
屋子里的空调,可以适当的调一下,不要温度过高或者过低。你可以说电费你自己拿,你不在乎那点钱,可是为了多少年之后的子孙后代着想,你应该减少电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