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资源价值标准是多少
扩展阅读
物流企业成本构成有哪些 2025-05-18 04:16:36
直接人工费用怎么分配 2025-05-18 04:12:06

资源价值标准是多少

发布时间: 2022-05-11 11:46:28

Ⅰ 旅游资源价值评价指标是那些

简单点就是旅游资源调查 评估 。\r\n看这个旅游资源具有什么样的资质。。。。\r\n按评价客体的不同分为:①资源本身的评价。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的质量特征(如其美感度、奇特度、医疗价值、体育价值等),丰度和集聚程度,环境容量,开发利用现状和开发潜力分析;②开发利用可行性分析。包括气候条件对旅游业的影响(表现为旅游旺季和淡季的节律性变化),环境质量现状,铁路、公路及航空交通现状及交通建设的难易程度,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现状,旅游资源所在的区位距中心城市的距离,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对发展旅游业的扶持能力;③客源市场分析。包括旅游资源对各层次游客的吸引力,确定目标市场、潜在市场及市场的地理区域。旅游资源评价及其理论研究始于本世纪70年代,评价方法分为两类:①经验分析法。在大量调查、考察的基础上,凭经验进行评价;②定量评价。将评价指标数量化,建立量化模型,一般采用旅游资源质量等级加权,基本公式如右上图。即评价值为各评价指标的标准值ai分别加权后的数值和。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复杂性,给定量评价带来许多困难,纯粹的定量评价往往带有机械性,而单纯的定性评价包含主观成份,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做出科学评价。\r\n编辑本段旅游资源评价分类\r\n 对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的组合特点及由此而产生的质和量的差异、对旅游吸引力的大小进行的科学划分。包括确定一定地域范围内旅游资源的类型特征、空间结构、数量和质量等级、开发潜力和开发条件。其目的在于确定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和开发顺序,明确建设方向,是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重要内容。按评价客体的不同分为:\r\n1、 资源本身的评价\r\n 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的质量特征(如其美感度、奇特度、医疗价值、体育价值等),丰度和集聚程度,环境容量,开发利用现状和开发潜力分析;\r\n2、 开发利用可行性分析\r\n 包括气候条件对旅游业的影响(表现为旅游旺季和淡季的节律性变化),环境质量现状,铁路、公路及航空交通现状及交通建设的难易程度,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现状,旅游资源所在的区位距中心城市的距离,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对发展旅游业的扶持能力;\r\n3、 客源市场分析\r\n 包括旅游资源对各层次游客的吸引力,确定目标市场、潜在市场及市场的地理区域。旅游资源评价及其理论研究始于本世纪70年代,评价方法分为两类:1经验分析法。在大量调查、考察的基础上,凭经验进行评价;2定量评价。将评价指标数量化,建立量化模型,一般采用旅游资源质量等级加权,基本公式如右上图。即评价值为各评价指标的标准值ai分别加权后的数值和。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复杂性,给定量评价带来许多困难,纯粹的定量评价往往带有机械性,而单纯的定性评价包含主观成份,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做出科学评价。

Ⅱ 衡量旅游资源价值标准是什么

衡量旅游资源价值标准是客观性、以人为本、内在规定性。

自然资源价值及评估方法

自然资源价值评估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当前世界各国学者共同关心的问题。自然资源价值的评估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方法其理论基础各异,评估的资源类型也有一定的差别,总起来看,自然资源价值的评估方法可归为:成本核算法、市场价格法和假设市场法。
(一)成本核算法
自然资源价值评估的成本核算法是对于可开发为市场销售的资源产品的自然资源而言,根据资源产品开发和自然资源保护过程中的资本、劳动和土地成本推算自然资源产品、自然资源资产和自然资源价值的一种方法。成本核算法源于会计中的成本核算,也称为成本效益法。
(二)市场价值法
自然资源价值评估的市场价值法相当于一般商品的价值确定,当一些自然资源(如土地资源)本身为商品,且已经形成交易市场、具有较大的交易量和明确的市场交易价格的情况下,根据资源市场的交易价格及其规律,评估确定自然资源的价值的方法。市场价格法是经济学中最为成熟的价值评估方法,此种方法应用于自然资源的价值评估时,由于资源的地域差异和资源质量的非完全均等性以及市场价格的形成时间与评价时间的不同性等,在根据市场交易价格评估资源价值时,通常要对资源的市场价格进行一系列的修正,如地域修正、质量修正、交易情况修正、时间修正等。
此外,由于自然资源的长期或短期稀缺性以及资源所有权的垄断性、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的巨大性等原因,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各国均受到各种各样的约束和限制,完全自由的资源市场是不存在的,因而资源市场上的价格往往与其价格之间存在较大偏差也就是必然的结果,马克思所描述的那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前提在资源市场中是打了较大的折扣的。因此,运用市场价值法评估自然资源的价值难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这也是此种方法运用于自然资源价值评估的最大缺陷。
(三)假设市场法
假设市场法也称假想市场法,它是在对某些既无市场产品也无产品市场的资源的价值进行评估时,评估者构建一个虚拟的产品市场,既有自然资源的产品供应,也有产品的需求人群,所有的假想产品需求者对这种假想的自然产品进行报价,从而形成产品的假想市场价格,根据这一假想的市场价格来估算自然资源的价值的方法。由于该种方法以假想需求者的意愿价格调查为基础,因此这种方法也称为意愿调查法。假设市场法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盛行于国外,专门用于评价资源的环境价值的方法。该种方法基于福利经济学中福利变化理论,衡量福利变化的基本指标是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消费人购买中得到的剩余的满足,等于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和实际价格之差。以消费者剩余衡量的福利变化有四种情形:补偿变化、等价变化、补偿剩余和等价剩余,其中补偿变化和等价变化经常用来计量支付意愿和接受补偿意愿。当价格下降时,补偿变化是为获得新的较低价格下的购物数量的最大支付意愿,这一支付等于价格降低的好处,使新价格下个人福利不变;当价格上升时,补偿变化为防止福利变化个人愿意接受的补偿。等价变化表示为放弃一个计划的价格下降,个人愿意接受的补偿,或者为停止一个计划价格上升,个人愿意支付的价值。
由于各种方法均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足或制约因素,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部分学者提出了一些资源价值评估的新方法,这些新方法主要有影子价格法、非平衡态经济热力学方法、资源物理学方法等。

Ⅳ 如何认识自然资源的价值

比如,自然资源。地球的各种自然资源,是一定的,一般不会因人类的行为而有所变化,当然也不会随人口数量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大家都知道,物以稀为贵。这是符合经济学原理的。在人类社会中,对于人类有使用价值的稀缺资源,在单位可能使用价值相同时,所表现出来的交易价值,与单位资源的稀缺程度成正向关系。其实就是各种自然资源的价值,拥有使用价值是个基本前提,实际表现出来的感觉价值,由这个自然资源的稀缺程度决定。这个自然资源越稀缺,表现出来的单位交易价值就越大。 所谓的稀缺,是什么意思呢?是相对于人类而言的,是相对于人类而稀缺,没有其它的意思。准确的说,所谓的稀缺是相对于人均而言的。因此,自然资源的稀缺性,是由人口数量决定的。因为,自然资源一般是一定的,而人口数量是可以变化的。因此,自然资源的稀缺性是由人口相对较多导致的。一般是人口数量越多,自然资源就相对越稀缺。单位自然资源所相对表现出来的交易价格就越高。当然人均交易量就越少。 通俗的说,自然资源的价值是因人口数量而定的。人类的人口数量越少,自然资源的价值就越少。人类的人口数量与地球的自然资源的价值的变化是拥有一致性。那个通过毁灭自己人口数量,而妄想增加人均自然资源财富的国家是需要三思了,自己的人口少了,自己的自然资源的单位价值就少了,虽然人均拥有总自然资源多了,但是人均所拥有的自然资源的总财富,并不一定会变化。就是会变化,也很难断定是往那个方向变化,是变少,还是变多呢?真是难说啊! 在地球自然资源一定时,地球自然资源的表现价值,就是自由市场交易的价值,既价格。随着人类人口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两者成正向关系。 对于我们现代人类社会来说,自然资源我们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或者分为三类。如果分为两类的话,可以分为,第一类,具有全球影响的地球自然资源。第二类,局部影响的地球自然资源。如果分为三类的话,在加一个介于中间过度的。比如,主要影响局部,也适当可以影响全球的地球自然资源。 第一类,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地球自然资源。最典型的,最重要的,大概是石油了。当然其它的还有,铜、铝、金、银等金属类矿藏。象金子与金刚石是再典型不过的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地球自然资源了。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地球自然资源,就是这些资源的稀缺性是由全部人类决定的。比如,假如世界人口数量,各国都均匀下降 50%。那么金子与金刚石的单位价格也会跟着下降。假如还是现在的科学技术水平,金子与金刚石的价格下降多少不得而知。实际情况是,金子与金刚石虽然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一定的,但是被发现的,或者说可以被开发的,金子与金刚石矿藏量却是随着科学技术而变化的。 比如石油资源,还假如世界各国人口数量都均匀减少一半,那么基本可以判断消耗的石油会减少一半。单位石油价格会下降多少呢?石油是高暴利资源。之所以能高暴利,原因就是石油是非常稀缺的自然资源。石油的需求量,减少了一半,稀缺性会降低许多,价格会下降许多。我估计价格至少下降一半。就是下降一半,石油依然是暴利资源。就假如石油价格下降一半,那些产油国家,人口也减少了一半。石油总收入会减少多少呢?世界石油需求减少一半,这些国家出口的石油量应该减少一半,出口的石油的价格也应该减少一半,这个石油出口国,的石油出口总收入会减少到原来的25%。这个国家人口也减少了一半,因此,人均石油收入会减少50%。从石油这个角度可以分析出,世界各国人口均匀减少,不但不会使自己的自然资源价值升高,还会适当的降低一些。人均因资源的收入,不但不会升高,而且还会有所降低。石油资源如此,其它资源也基本如此,如金子与金刚石等矿藏资源,几乎所有金属矿藏资源,在这方面都与石油类似。那个靠毁灭自己人口而提高人均拥有资源的国家,在此看来实在荒唐。 第二类,具有局部影响的地球自然资源,对于现代人类社会,最典型的大概是城市中的土地资源。城市郊区的耕地也基本如此。还有绝大部分水资源,也是局部影响的地球自然资源。这些自然资源的价值不是由全球人口数量决定的,而是由局部人口数量决定的。这些自然资源的价值是随着局部人口数量而变化的。一般也是局部人口越多,在这个局部区域内这样的单位资源的价格就越高。两者成正向关系。比如,城市的土地价格,在其它条件一定时,人口密度越大土地价格就越高。郊区的耕地也基本如此,在其它条件一定时,城市人口越多,郊区的土地相对价格就越高。从这个分析,也可以看出,那个自我人口控制的国家,控制自己人口的收获,决不会象这个国家所宣传的那样,有那么大的收获。因此,减少自己的人口总量,虽然人均资源量可以提高,但是人均资源总价值却很难提高。这个国家所宣传的这样的类似收获,一般都是假象。是假设各种单位自然资源价格,不随人口数量变化,而推测的收获。水分是很大的,甚至起着负作用。这样的自我控制人口的政策,只能给自己的后人带来灾难,而不会有其它收获。

Ⅳ 旅游资源价值。有哪些

1、旅游价值是旅游活动的效应。对于旅游价值的研究,是基础旅游学和价值哲学的共同任务,对于旅游学科体系的完善和旅游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界定了旅游价值的内涵,分析了旅游价值的本质特征,阐述了旅游价值的评价标准,探讨了旅游价值的实现过程。2、旅游资源除了经济、 游览 等价值外还要看这个 旅游地 本身的特性去发现其他价值,比如历史研究价值、学习价值、养生价值等等。比如那些历史遗迹、彰显历史人民智慧的所在的、与科技相关的、空气非常好且可以锻炼身体的,等等,因地制宜。1、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包括高山、峡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滩、温泉、野生动植物、气候等,可归纳为地貌、水文、气候、生物四大类。2、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Ⅵ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标准是多少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入账单位价值标准是: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规定:

第四十条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拓展资料

为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行为,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事业单位健康发展,制定《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该《规则》于2012年2月7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68号发布。《规则》分总则、单位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结转和结余管理、专用基金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事业单位清算、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财务监督、附则12章68条,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

Ⅶ 资源的价值标准有哪些

在评价一个公司拥有的资源时,必须知道哪些资源是有价值的,可以使公司获得竞争优势。其主要的判断标准如下:
(1)资源的稀缺性。如果一种资源是所有的竞争者都能轻易取得的,那么,这种资源便不能成为公司竞争优势的来源。
(2)资源的不可模仿性。资源的不可模仿性是竞争优势的来源,也是价值创造的核心。资源不可模仿;陆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
①物理土独特的资源。有些资源是物质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
②具有路径依赖性的资源。这是指那些必须经过长期的积累才能获得的资源。
③具有因果含糊性的资源。这是指公司对有些资源的形成原因并不能给出清晰的解释。
④具有经济制约性的资源。这是指公司的竞争对手已经具有复制其资源的能力,但因市场空间有限不能与其竞争的情况。
公司如果同时拥有多种有价值资源,就形成多种模仿的壁垒。这样,企业的资源就更具价值。

Ⅷ 现代自然资源的价值包括那三个部分

从理论上来说,自然资源的价值由三个部分来构成的,即自然资源的天然价值、人工价值(劳动价值)和稀缺价值。
天然价值是指:自然资源本身所具有的,未经人类劳动参与的价值。
人工价值是指:人类劳动附加在自然上所产生的价值部分。
稀缺价值是指:其价值量大小是完全由资源的市场供求状况所决定。

Ⅸ 耕地资源价值评价

耕地资源的配置过程,涉及公共决策和私人决策。耕地资源具有经济产出、社会承载及生态服务功能。与耕地资源的功能相对应,耕地资源的价值构成是建立在耕地各种功能基础上的经济产出价值、社会承载价值和生态服务价值。耕地资源的经济产出价值是一种市场价值,社会承载价值是一种非市场、非外部性价值,它因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基本空白而存在,生态服务价值则是一种外部性价值。

一、耕地资源价值评价方法选择[95、96]

耕地资源价值评价需要借助于一定的评价方法(表4-4-1)。对于可进入市场的那部分价值,通过直接市场法对其进行评价;对于不可进入市场的价值部分,通常的做法是进行非市场评价。非市场评价方法主要有替代市场法和模拟市场法。基于上述评价方法,这里利用收益还原法对耕地资源经济产出价值进行评价;用单位耕地资源所承载的农业人口的社会保障支出替代耕地资源社会承载价值;用模拟市场法的主要方法———支付意愿法对耕地资源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评价。

表4-4-1 耕地资源价值评估方法选择[95]

1.经济产出价值评价方法———收益还原法概要

用收益还原法评价耕地经济价值的程序:①搜集与评价地区有关的收益和费用等资料;②计算年总收益;③计算年总费用;④计算年净收益;⑤确定贴现率;⑥根据收益还原法公式计算耕地经济价值。计算公式为

城市地质环境风险经济学评价

式(4-4-1)中,Vc为耕地经济价值,a为耕地净收益,r为贴现率。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关于贴现率方面的文献很多,在选择最佳贴现率方面,建议使用复合贴现率。根据OECD的研究,将社会时间偏好率和资本机会成本加权平均可以得到复合贴现率w。OECD提出的复合贴现率的计算公式是

城市地质环境风险经济学评价

式(4-4-2)中,h1是国民收入的投资部分,一般为20%;h2是国民收入的消费部分,一般为80%;s是社会时间偏好率;r是私人资本平均实际收益率,表示资本的边际机会成本,一般为8%。

社会时间偏好率s可用下列公式给出:

s=p+u·g

s是社会时间偏好率;p是纯粹时间偏好率,效用贴现率;u是随消费增长的边际效用递减率;g是人均消费增长预期。p值的计算多少带有任意性,某些研究估算结果达到2%;g可以用收入和人口的增长预测计算出来;u值不易测算,根据OECD的研究结果将其定为1%~2%的范围。

根据OECD的研究,我国的s值为4%,其他取值基本不变,将数值代入公式(4-4-2)中,得到中国的复合贴现率W为

W=h1×r+h2×s=20%×8%+80%×4%=4.8%

2.社会承载价值评价方法———替代市场法

土地作为社会保障的替代物,为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部分。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法律手段对全体社会劳动者强制征缴保险基金,用以对其中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劳动机会的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种特殊的消费品再分配方式。本文中用养老保险替代耕地资源的社会承载价值。计算公式为

城市地质环境风险经济学评价

式(4-4-3)中,Va为单位耕地面积社会保障价值;Ya为人均社会保障价值(以平均年龄为a时保险趸缴金额代替);Aa为人均耕地面积。其中,Ya值计算公式为

城市地质环境风险经济学评价

式(4-4-4)中,Yam为a年龄男性公民保险费趸缴金额基数;Yaw为a年龄女性公民保险费趸缴金额基数;b为男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c为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Mi为农民基本生活费(月保险费领取标准);M0为月保险费基数。

3.生态服务价值评价方法———意愿评估法

根据已有研究成果[95],得到全国水平的耕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货币量(表4-4-2)。

表4-4-2 中国耕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元/hm2)[95]

表4-4-2仅提供了一个全国平均状态的耕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的单价,在进行具体地区的评价时,由于各地自然环境条件不一,所以需要对表中结果进行一定的修正。耕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大小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量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生物量越大,生态服务功能越强。为此,可按下述公式来进一步修正生态服务单价:

式(4-4-5)中,Vi为修正后的单位面积耕地资源生态服务价值,i代表不同的评价区域,V0为表4-4-2中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基准单价,bi为被评价地区耕地生态系统的潜在经济产量,B为全国一级耕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平均潜在经济产量。Bi值和B值均可从王万茂与黄贤金的论文《中国大陆农地价格区划和农地估价》[178]中获得,其中B值为10.69t/hm2,会宁县Bi值为9.2t/hm2

二、一个实例

耕地资源价值评价就是对耕地资源的经济产出、社会承载和生态服务三种价值进行货币化的过程。本文以甘肃省会宁县耕地价值评估为例。

1.价值评估

1.1 背景资料[95]

会宁县地处甘肃中部,白银市南端,土地总面积965.85万亩,境内地形由南向北倾斜,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大致分为梁峁山地、沟谷川地和北部残塬三种地貌类型。2001年会宁县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比重分别为:30.0%、25.1%、13.0%、11.33%、8.0%、4.2%、2.9%,合计为94.53%,基本代表了该县耕地的收益情况;2001年该县复种指数为1.21;人均耕地0.28hm2。该县男女比例约为1∶1,男性平均年龄为31.1岁,女性平均年龄为32.8岁;按从60岁始逐月领取养老金200元算,男性和女性趸交保险费分别为19596.31元和22314.45元。另外,会宁县主要农作物投入产出情况见表4-4-3。

表4-4-3 2001年甘肃省会宁县主要农作物及其投入产出情况[95]

1.2 评价结果

根据本文上述评价方法,会宁县耕地资源价值评价结果见表4-4-4。

表4-4-4 甘肃省会宁县耕地资源价值[95]

2.评价结果分析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评价,证明了耕地资源的各种价值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在目前水平下,耕地资源的经济价值只是其总价值中比较小的一部分;而外在于市场的价值则占有非常高的比重:会宁县耕地资源社会价值占总价值比重为43.5%;生态服务价值在总价值中所占比重为53.7%;经济产出价值仅有2.8%(表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