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经济地理题,中国六大资源是什么
中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中国各类型土地资源都有分布;水能资源居世界第一位;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几乎具有北半球的全部植被类型;矿产资源丰富,品种齐全。
土地资源
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是: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少;山地多,平原少,耕地与林地所占的比例小;各类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耕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林地多集中在东北、西南的边远山区,草地多分布在内陆高原、山区。
耕地
根据1996年农业普查的数据,中国共有耕地13004万公顷,宜农荒地3535万公顷。耕地相对集中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东北平原大部分是黑色沃土,生产小麦、玉米、高粱、大豆、亚麻和甜菜等。华北平原大多是褐色土壤,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高粱、棉花、花生等。长江中下游平原生产水稻、柑桔、油菜等。四川盆地盛产水稻、油菜、甘蔗、茶叶、柑桔、柚子等。
但中国耕地资源不断减少。据国土资源部和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数据,从1996年到2004年中国耕地面积减少660多万公顷,年均减少67万多公顷。近两年国家采取最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耕地减少势头有所遏制,但年耕地减少量仍然很大。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显示,2006年实际建设占用耕地16.7万公顷,灾毁耕地3.6万公顷,生态退耕33.9万公顷,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4万公顷,查出往年建设未变更上报的建设占用耕地9.1万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36.7万公顷。当年净减少耕地30.6万公顷。
林地
根据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99~2003年)结果,全国森林面积1.7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8.21%。活立木总蓄积量136.2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为124.6亿立方米。
中国的天然林多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地区,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东部平原,以及辽阔的西北地区,森林却很稀少。
中国森林树种丰富,仅乔木就有2800多种,珍贵的特有树种有银杏、水杉等。为保护环境和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中国持续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目前,中国人工林面积已达3379万公顷,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31.86%,已成为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显示,2006年完成营造林面积457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完成252万公顷。林业重点工程完成营造林面积297万公顷,占2006年全年营造林面积的65%。全民义务植树18.9亿株。截至2006年底,全国共命名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33个,自然保护区达到2395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65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5154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5%。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2万平方公里,新增实施水土流失地区封育保护面积6.2万平方公里。
东北林区—包括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的林区,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林区,森林面积与木材蓄积量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木材采伐量占全国的二分之一。林区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和红松。
西南林区—包括横断山区、喜马拉雅山麓、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等地的林区,是中国第二大天然林区,林木蓄积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林区主要树种有杉树,以及红木、楠木等珍贵林木。
东南林区—包括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云贵高原以东的广大丘陵山区,是中国最主要的人工林区,主要种植经济林木,如茶树、毛竹、马尾松、漆树等。
防护林体系—为了抵御风沙侵袭,防止水土流失,中国营造了许多防护林,如“三北”(东北地区西部、华北地区北部及西北地区)防护林体系、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沿海防护林体系、太行山绿化工程、平原绿化工程等。其中“三北”防护林体系正在营造长7000多公里的“绿色长城”,范围约2.6亿公顷,占中国陆地面积的1/4,所以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工程”。
草地
中国现有草地面积40000万公顷,其中可利用的草地31333万公顷,是世界草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阴山-青藏高原东麓一线以西以北的广大地区;人工草地主要在东南部地区,与耕地、林地交错分布。
四大牧区
内蒙古牧区:中国最大的牧区,优良畜种有三河马、三河牛等。
新疆牧区:优良畜种有新疆细毛羊、阿尔泰大尾羊和伊犁马等。
青海牧区:主要畜种是牦牛,还出产驰名中外的河曲马。
西藏牧区:是牦牛的主要产区。
② 中国地理的土地资源
链接: https://pan..com/s/1enc-bpFhZcKD9iwrEhVpuQ
探秘华夏地理
③ 高中地理方面,问某地的资源优势有哪些 我想知道,资源优势共有哪些(比如土地优势。。)
自然:气候资源(光热水风),土地资源(土壤种类及肥沃度,平整的可以种植业,山地畜牧或林业,垂直变化大的可以发展多元农业),生物资源(动植物的品种多少,稀有程度,更新快慢,生长快慢),水资源(地表水,地下水丰富程度,以及各类补给),矿产资源(能源矿,金属矿,磷等非金属矿),地热能、潮夕能等非矿产能源资源。
社会:人力资源(数量,质量),科技资源,基础设施(交通,通讯等),市场,资金等。
不过我认为,资源一般说的是自然资源加上人力资源,当然有时间防止遗漏,将后面补上也行。
注:资源定义,能为人们所利用,对人有价值的东西。
④ 地理经常考的地点(外国)的河流、山脉、平原、高原、资源!有哪些
河流:恒河,尼罗河,亚马逊河,密西西比河,鄂毕-额尔齐斯河,刚果河,莱茵河。
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安第斯山脉,乞力马扎罗山,
平原:亚马逊平原,美国中央大平原,东欧平原,波德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恒河平原,尼罗河三角洲平原
高原:青藏高原(最高),巴西高原(最大),德干高原(印度),中西伯利亚高原(俄罗斯) ,蒙古高原(蒙古),伊朗高原 (伊朗),埃塞俄比亚高原 (埃塞俄比亚),东非高原 (地跨多国,位于非洲东部),南非高原 (非洲南部),墨西哥高原 (墨西哥),巴西高原 (巴西),科罗拉多高原 哥伦比亚高原 拉布拉多高原(美国),中央高原(法国),南极高原(南极)
=================================
资源多了去了:
世界矿产资源的分布 一般分为能源矿产(或称燃料矿产)和非能源矿产资源两大类。能源矿产指石油、天然气、煤炭、铀等。非能源矿产资源又分为黑色金属矿产(或称铁、铁合金金属)资源,指铁、锰、铬等;有色金属矿产(或称非铁金属)资源,按物理、化学、价值和在地壳中的分布状况,有色金属分为五类,即重、轻、贵、半金属和稀有金属等。还有非金属矿产,其中又把钾盐、磷、硫等称为农用矿产资源。目前在世界广泛应用的矿产资源有80余种,其价值高、利用范围广、在国际市场与占有重要地位的非能源矿产有铁、铜、铝土、锌、铅、镍、锡、锰、金和磷酸盐等10种,分述如下。 世界非能源矿产资源分布总特征分布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少数国家和地区。这与各国各地区的地质构造、成矿条件、经济技术开发能力等密切相关。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有:美国、中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等;较丰富的国家有:巴西、印度、墨西哥、秘鲁、智利、赞比亚、扎伊尔、摩洛哥等。 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 世界上10种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铁 世界总资源量8500亿吨,探明储量4000亿吨,含铁量930.8亿吨。主要分布在巴西(占17.5%)、俄罗斯(16.8%)、加拿大(11.7%)、澳大利亚(11.5%)、乌克兰(9.8%)、印度、中国、法国、南非、瑞典、英国等。其中富铁矿1400亿吨,以澳、巴西、俄、乌、印度、瑞典、南非等居多。 铜据国外统计,现铜储量为6.41亿吨(金属含量),70%分布在4个不同的地质一地理区:①智利和秘鲁的斑岩铜矿区,是世界最大铜矿藏区,占世界总储量的27%。②美国西部的班铜矿区和砂页岩型铜矿,约占总储量的20%;③赞比亚北部与扎伊尔毗邻处的砂页岩铜矿带,约占总储量的15%,分布在长55公里、宽65公里的带状区,是世界储量最大、最着名的铜矿带。④俄罗斯、哈萨克各类铜矿占10%。按国家分,智利居首位(20.9%)、次为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赞比亚、秘鲁、扎伊尔、加拿大、哈萨克等。近年波兰、菲律宾等国也有新的发现,并进入世界前列。 铝 世界铝土矿总储量250多亿吨。主要分布在几内亚、澳大利亚、巴西、牙买加、印度等国。五国合占总储量的60%。还有中国、喀麦隆、苏里南、希腊、印度尼西亚、哥伦比亚等。 铅锌 在自然界中多为铅锌复合矿床,其消费量仅次于铁、铝、铜居第4(锌)和第5(铅)位。已探明铅储量1.5亿吨,锌1.15亿吨。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和哈萨克等国。合计约占铅储量的70%和锌储量的60%。 锡世界探明储量1014万吨。锡矿呈带状分布,太平洋地区是主要蕴藏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东亚两大锡矿带。东南亚锡矿带北起缅甸的掸邦高原,沿缅泰边境向南经马来半岛西部,延伸到印度尼西亚的邦加岛和勿里洞岛。伴生有钨,故有“锡钨地带”之称。其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60%。东亚锡矿带:①西起中国云南个旧,向东沿南岭构造带延伸到广西:②南起朝鲜北部,经中国东北地区一直延伸到俄罗斯的西伯利亚;③从中国的海南岛起,沿中国东南沿海延伸到香港一带;④日本本州岛北部的小型锡钨矿,是中国大陆锡矿带的侧端。此外,南美洲安第斯锡矿带,非洲中部等地也有锡矿分布。从国家看以印尼、中国、泰国、马来西亚、玻利维亚等国储量较多。 锰 现世界已探明储量120亿吨,集中分布在南非(占45%),乌克兰、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和中国等国。 镍 世界总储量1.1亿多吨,集中分布在新喀里多尼亚、古巴、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和印尼等国。 金 属贵金属。世界总储量4.1万多吨,主要分布在南非(69%)、俄罗斯(约占10%)、美国(9%)、加拿大等国。 磷矿 世界总储量760多亿吨,商品级磷矿石的储量为155~164亿吨左右。多集中在摩洛哥(56.2%)、美国、俄罗斯和西撒哈拉等国和地区。
⑤ 地理课程资源包括哪些内容
地理课程资源包括旨在实现地理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和条件。开发地理课程资源的目的是实现国家所规定的地理课程目标,为地理教师提供各种教学素材、案例、条件和手段,更好地贯彻地理教育思想。另一方面,能够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广泛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不断拓展学生的学和深度。
按照地理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可将其划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就利用的经常性和便捷性而言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应当占据主要地位。但从地理课程的学科特点来说校外课程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校内课程资源的补充和拓展,对于学生养成科学的地理观、环境观和正确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至关重要的。
如今,电子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地理课程资源极大地丰富化。它一方面大大拓展了地理科学的视野,扩大了对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活动和太地关系的认识深度;另一方面也更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性的地理学习和创造性的地理活动。
⑥ 中国地理的自然资源
链接: https://pan..com/s/1enc-bpFhZcKD9iwrEhVpuQ
探秘华夏地理
⑦ 高二地理中国陆地自然资源
重要的煤田有:山西:大同、阳泉、西山;河北:开滦、峰峰;山东兖州、陕西:神府;河南:平顶山;江苏:徐州;安徽:淮南、淮北;内蒙古:东胜、准格尔、霍林河;辽宁、阜新;黑龙江:鸡西、鹤岗;贵州:六盘水等。
着名的油田有:东北黑龙江的大庆,辽宁的辽河。天津附近的华北油田、山东的胜利以及中原油田(简称中华胜利了)、甘肃的玉门、新疆的克拉玛依等。
主要的天然气田有:陕北靖边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的长庆气田(以长庆气田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输气管道);塔里木的轮台(西气东输);柴达木的涩北气田(涩宁兰输气管道);四川的泸州、自贡威远、江油、达川和重庆的涪陵、万州等地(四川盆地环形输气管道);南海的崖城13-1气田(向香港输气管道);东海的平湖气田(向上海输气管道)和春晓气田(供气宁波、绍兴05年建成)
着名的铁矿有:河北迁安、内蒙古白云鄂博、辽宁鞍山、本溪、湖北大冶、四川攀枝花、安徽马鞍山、海南石碌等
铜矿:江西德兴、云南东川、湖北大冶(铜、铁);钨:江西大余;锡:云南个旧;锑矿:湖南锡矿山;汞矿:贵州铜仁;镍矿:甘肃金昌;稀土矿:内蒙古白云鄂博;金矿:山东招远;铝土矿:贵州修文、山东淄博、广西:平果;铅锌矿湖南水口山、青海锡铁山等
对应地图册上的那幅中国资源图来看,和同学之间互相问,强化记忆,多问几次自己就记住了哈!尤其是最后一段的有色金属矿。加油!
⑧ 自然资源都有哪些
(1)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和规律性
以淡水资源为例,一些地方十分丰富(如江南水乡),可以发展淡水养殖(但在一些时段会发生水灾),在某些地方就比较缺少(如西北干旱地带)。在新疆库尔勒市,一年的降雨低于200毫米,蒸发量却达2500~3000毫米;而在江汉平原的四湖流域地带,地下水位很高,水灾是当地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长江三峡大坝建成以前,每到汛期,人们为了不受水灾危害,往往要耗去很多人力、财力和物力。
(2)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无限性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说明现实的自然资源是很有限的,但是开发利用及其转化是无限的,这与科技水平关系很大。比如能源,如果只用石油或者煤炭作为能源,其储藏量比较有限,消耗一吨就减少一吨,再生的时间很长。如果用水能、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生物能等作能源,不仅来源广阔,也比较经济。如太阳能,人们可以用作热源、发电或作动力等多种用途,也可以借用科技支撑将有限的资源开发出无穷的效益。
(3)自然资源的多功能性
自然资源的多功能性表现在自然资源可以有多种用途。如玉米的秸秆,既可以作为养殖业的饲料喂养牲口,用做肥田的肥料,还可以用作沼气的生产原料,也可以用作工业原料。
(4)自然资源的系统性
这里主要指的是各种自然资源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整体系统,改变其中一种自然资源或生态系统某种成分,都会形成连锁反应,从而影响整个自然资源系统的变化。如地表植被破坏→地表径流增加→水土流失→土地资源损毁→地面蒸发增强→土壤水分减少→地表干旱→地面空气干燥→气候资源改变。
⑨ 地理知识点:非洲的资源主要有哪些
非洲的资源主要有哪些:
非洲的自然资源包括:农业资源、能源资源、矿产资源等。
农业资源:目前非洲国家尚有大量可耕地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如果加以开发将会产生巨大效益。
能源资源:非洲多个国家拥有煤、石油、天然气和铀矿资源,是世界能源市场的供应者。
矿产资源:非洲蕴含着大量的矿产,如铂、锰、钌、黄金等稀有金属,铜、锌、铁、钻石、磷酸盐等矿产资源。而且尚处于开发中。
旅游资源:非洲国家丰富的人文、地理资源将成为未来的重要旅游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