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联想副总裁乔健:如何打造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图]
2000年至今, 联想已经从一家营业额仅30亿美元、海外无人知晓的中国公司,跃升为如今营业额超过300亿美元、业务遍布160多个国家的国际化公司。而在联想十二年的国际化进程中,我们的人力资源也实现了国际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已成为联想国际化的重要内核。 首先,我们的HR拥有全球人力资源配置的大视野,对全球的人才利用实现本地化。为了兼顾业务和人才发展两方面的需要,我们选拔出一批业务和管理能力都突出的人才,外派到全球各个市场。外派人员不仅要把以往的成功经验复制到本地市场,完成业务指标;还要在本地迅速搭建业务架构,培养出一批可以独立运营和管理的本地团队。作为一家真正的国际化公司,联想还大量提拔并重用本地管理人才。例如,联想的德国、美国、印度等分公司都是由本地人进行管理和运营,他们已经完全融入到公司的各个层面。 此外,很多国际化的公司都是按照地域划分为中国团队、美国团队等,而我们的岗位是根据职能来划分,在联想同做一个岗位的员工,通常分布在美国、欧洲、中国等世界各个角落,这样会更易于合理配置全球资源。 随着联想业务在全球市场的不断拓展,人才资源已经成为公司发展的第一要素,直接关系到联想未来的生存和发展。经过多年的亲身实践,我总结出三条行之有效的HR国际化的实现路径: 第一,通过人才的梯队培养建立起强大的人才后备资源,是HR的首要任务。公司业务的高速发展,要求我们不但要为新业务寻找更多合适的人才,而且要为重要职位储备和培养后续的接班者。HR要未雨绸缪地选拔和培养一批批接班人,以便人才变动后可以随时补充上去;同时还要对这批接班人进行不同程度的培训,这样就形成了梯队式的人才队伍。我们有多梯队的人才培养计划,正在全面培养各层次的人才,所以某一层的领导人离开,也马上会有新的有能力胜任的人接任。 第二,在陌生的新市场上,团队建设是促进我们业务突飞猛进的重要法宝,这也是联想常说的搭班子的做法。我们外派优秀人才到本地市场,除了完成业务指标外,最重要的是要找到本地接班人。我们曾经把一名业务非常出色的中国高管派往俄罗斯,他迅速搭建起自己的班子,带着他们打通了各种销售渠道,同时对产品进行有针对性的定制。仅仅用了五年时间,目前联想在俄罗斯以14.1%的市场份额成为第一。 除了外派,我们还会尽量发现和挖掘本地人才。其中,我们会花很大力气寻找一把手,并且非常注重一把手的人事任命。在欧洲市场上,我们任命了兰奇后,寻找其他职位的人选就事半功倍。可以说,一个成功的全球化公司最卓越的地方在于不管到了哪个国家都有最优秀的人才愿意加入。 乔健第三,文化建设是聚合不同国籍员工的原动力。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对公司文化的理解往往不一致,要让他们达成文化共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公司的全球战略和管理,从而真正地融入到公司中来。自2005年并购IBMPC业务后,联想成为一家国际化公司,不同文化之间常常会有摩擦和冲突,甚至会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不信任的因素。我们提出了坦诚、尊重、妥协的原则,进行了以信任为基础的文化融合 。在员工讨论业务问题时,如果出现意见分歧,我们会放下业务话题,先来讨论文化,这在联想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管理文化。 在联想国际化成功的道路上,HR已经成为重要的推动力。我们知道,虽然拥有国际客户、国际资本、国际市场渠道以及海外办事处可以称之为国际化,但是,只有全面拥有全球理念、全球战略、全球化的资源配置以及全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它们统一在一起,才是真正的国际化。联想一直致力于按照这样的标准不断地完善自身。 在联想向国际化公司成长转变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如果CEO在带兵打仗,而HR在端茶倒水,那没有意义。我认为,HR要做CEO的战略助手。人力资源管理者要有足够的力量去影响CEO,把CEO关注的重点聚焦在组织建设、人才培养和领导力建设上,这样更有利于制定和实施战略、提高销售业绩。 HR工作的成果直接影响着联想国际化发展的未来。在未来工作中,我们必须进一步提升HR的国际化水准。 面对多文化、差异化的挑战,我们将进行文化重塑。当前,在全球范围内,从高管到员工的各个层级,我们全方位地沟通体现主人翁精神的联想之道说到做到、尽心尽力,致力于塑造超越地域文化差异的企业文化,让不同国籍、不同文化的员工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公司文化,并产生强烈认同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尤其注重沟通的方式,是一级级进行交流,而非简单的从上到下的宣贯。 除此之外,我们还将进行人才盘点,从人才发展的角度进行考量,对全球人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让人才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轮岗,提升业务能力并积累国际化管理的经验。 如今的联想已经在国际化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但我们并不满足于此。
⑵ struts2中国际化如何加载全局资源文件
1.配置struts配置文件
<constantname="struts.custom.i18n.resources"value="global"/>
2.添加properties文件
global_zh_CN.properties与global_en_US.properties
3.读取国际化资源文件实现国际化
Action中调用:所有继承ActionSupport的Action类,直接调用getText(“login”)方法即可自动获取对应语言的文字;
jsp页面中调用:需要引入struts标签:<%@ taglib prefix = “s” uri = “/struts-tags” %>,然后引用s标签< s:text name = “login” />即可;
jsp页面中的javascript代码中调用struts标签:
<scripttype="text/javascript">
alert('<s:textname="login"/>');
</script>
详细请参考:http://www.shelwee.com/html/archives/67194.html
⑶ SpringBoot如何配置和引用国际化资源
第一种将资源文件放在源码里面:
那么配置文件信息如下:
<!-- 读取国际化资源文件 == 资源文件在WEB-INF下面 ,可以配置多个 -->
<bean id="messageSource"
class="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support.">
<property name="basenames">
<list>
<value>/WEB-INF/lang/messages</value>
</list>
</property>
</bean>
需要注意的是两者配置的class不同
配置文件路径中的“messages”为资源文件名称中_en_US.properties的前面部分,可以自定义。
⑷ 如何配置国际化资源文件
I. Action 范围资源文件: 在Action类文件所在的路径建立名为 ActionName_language_country.properties 的文件
II. 包范围资源文件: 在包的根路径下建立文件名为package_language_country.properties 的属性文件,一旦建立,处于该包下的所有 Action 都可以访问该资源文件。注意:包范围资源文件的 baseName 就是package,不是Action所在的包名。
III. 全局资源文件
> 命名方式: basename_language_country.properties
> struts.xml <constant name="struts.custom.i18n.resources" value="baseName"/>。
⑸ 如何实现Spring MVC国际化的设置
一、基于浏览器语言的国际化配置 使用Spring的MVC,并且配置中有配置Resource文件 Xml代码 以下是引用片段: 其中,message-info是你的properties文件的通用名。如:我的配置文件叫 message-info.properties,message-info_zh_CN.properties等等,只要有了这个配置,然后配置JSP 渲染器为JSTL支持的,那么在你的JSP文件中使用fmt标记就可以实现客户浏览器语言国际化了。 如: 以下是引用片段: 其中的info.login.title和你的资源文件对应. 另外一种方式是使用spring自带的标签显示国际化信息,如: 以下是引用片段:
"/>
二、基于动态加载的国际化配置 1、基于请求的国际化配置 基于请求的国际化配置是指,在当前请求内,国际化配置生效,否则自动以浏览器为主。 配置方式如下: 首先配置拦截器 以下是引用片段: 这个配置呢,是不论请求级别的国际化,还是Cookie级别的国际化,再或者Session级别的国际化,都必需有配置这个拦截器,否则会不能使用。 配好上面的拦截器之后,就将拦截器注入到你的UrlHandlerMapping中,例如: Xml代码 以下是引用片段: 1 这个时候,但凡有了符合UrlMapping的请求,就会被拦截,并且开始配置国际化参数 以下是引用片段: 默认的参数名为locale主意大小写。里面放的就是你的提交参数。如:en_US,zh_CN之类的,这个时候,你在页面上加一句简体中文 如果你的资源中,饱含建议中文的配置,那么就会变成你确定的简体中文拉。 2、基于Session的国际化配置 拦截器和基于请求的相同 Session的配置如下: 以下是引用片段: 在你的处理的Controller中,将提交上来的locale字段信息生成真正的Locale对象,然后将对象保存在Session中,默认保存的ID是SessionLocaleResolver.LOCALE_SESSION_ATTRIBUTE_NAME 这样,当你的Session不过期,那么语言种类始终保持正确的说。我一直是这样子用的,我觉得还是Session的好,老外们用了很满意。 3、基于Cookie的国际化配置 这个我就不说了,反正用的不多,至少我做的项目能不用Cookie就不用Cookie,所以,基于Cookie的国际化配置我就不细说了,如果想知道怎么配置,那么下载一个Spring,其中的例子程序就是用Cookie配置的,你自己读代码就OK了。 三、注意事项 如果不用默认的浏览器语言国际化方式,那么拦截器一定要配置,如果你有多个UrlMapping,那么就每个都配上拦截器。 至于配置的LocaleResolver的名字,一定要用上面的配置中的名字localeResolver当然了,这个是默认的名字来的,自己设置成别的也可以,但是就是麻烦,反正我用默认的就感觉不错 解决问题: 在前几天引用“Spring的MVC I18N-国际化相关配置 ”并做了测试,发现 有一问题。程序运行会抛出异常 “Cannot change HTTP accept header - use a different locale resolution strategy”,根本原因是spring source 做了限制,源码如下 Java代码 以下是引用片段: public class AcceptHeaderLocaleResolver implements LocaleResolver { public Locale resolveLocale(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 return request.getLocale(); } public void setLocale(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Locale locale) { throw new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 "Cannot change HTTP accept header - use a different locale resolution strategy"); } } 请注意上面的类,该类允许继承,所以需要改写setLocale方法,源码示范如下 Java代码 以下是引用片段: package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i18n; import java.util.Locale; import javax.servlet.http.HttpServletRequest; import javax.servlet.http.HttpServletResponse;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DispatcherServlet;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LocaleResolver; public class MyAcceptHeaderLocaleResolver extends AcceptHeaderLocaleResolver { private Locale myLocal; public Locale resolveLocale(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 return myLocal; } public void setLocale(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Locale locale) { myLocal = locale; } } 然后在action-servlet.xml里的设置为 Xml代码 以下是引用片段: chinese.do=filenameController us.do=filenameController
⑹ 生产国际化的优化配置
生产国际化
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作用已经显得很重要,而且越来越重要,几乎主宰世界经济的命脉。跨国公司在生产和服务领域向多功能方向发展,灵活地在全球范围内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资源,取得最佳经济效益。英国着名跨国公司研究专家约翰·邓宁教授曾经说过,跨国公司在国外分设公司的目的,在于把独立的原料供应商与零售商功能揉为一体,从而将产、销等活动按照最有利的区位分布到世界各地,都能为母公司的战略服务。 投资国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投资设厂,在当地生产、当地销售,可绕过所在国关于进出口贸易所设置的种种障碍,可获得高额利润。今天,跨国公司不仅重视将劳动密集型企业设在东道国,而且将高新技术工业的设备迁往生产成本低廉的地方,在当地生产高新技术产品,还包括产品设计、软件开发等高技术密集型工作,由此取得了高额垄断利润。
国际双向投资中,跨国公司成为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要素组合和最佳配置的载体和协调者。发展经济的核心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全球资源既定、各国拥有资源程度不平衡的情况下,国际贸易等传统的国际经济联系方式在比较利益说指导下,对于合理调整各国资源或制成品,曾起过、现在依然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跨国公司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蓬勃发展的国际双向投资中进行一体化国际生产和公司间贸易的新载体,则是配置和交换各国不同生产要素的最佳途径,也是利用世界市场为组织社会化大生产、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建立生产基础,利用公司间内部贸易和内部价格转移便是进行生产要素配置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有效方法。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之一是为投资国获得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资源,包括技术、资金、人才等。国际双向投资的关键取决于跨国公司能否在东道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的竞争优势以及在跨国公司全球经济体系内和越来越全球化的世界市场内达到资源最佳配置。
⑺ 如何实现 Spring MVC i18n 国际化,动态设置默认语言
1.在spring配置文件中配置资源文件properties的位置及公共名,下列配置指定的properties文件处于src目录下的
resources文件夹中,名字为message_info_*.properties。
2.在spring配置文件中配置基于session的处理,将提交上来的locale参数进行处理,下列代码默认加载的语言是中文简体。
3.在spring配置文件中的controller内配置相应的拦截器。
4.相应的properties文件内写入对应的语言,配置文件的语言信息以keyvalue的形式进行存储。
5.利用jstl的fmt标签库进行相应数据的国际化。
⑻ (四)抓住机遇,全面参与全球矿产资源配置
未来3~5年,全球经济将处于相对缓慢的发展状态。发达国家对矿产资源的需求疲软,其他新兴经济体的资源消耗高峰没有到来。矿业开发成本全面增长,矿产品价格涨幅受限或持平,令全球矿业利润率下滑,加之劳动力匮乏、税负增加、政府监管加强等,这将是我国面向国际,全面参与全球矿产资源配置的重要机遇。
一是互利共赢,转变掠夺式资源开发观念。加强同资源投资需求国政府间对话,积极推动签署双边矿业投资保护协议,在政府协议框架下保护和巩固我国资源领域对外投资的权益。将资源开发与资源丰富国的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实现双赢甚至多赢;同时,谋篇布局,联合新兴国家打破当前发达国家垄断的国际矿产资源格局,构建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主导的新格局。
二是采用灵活多样的“走出去”方式。跟踪国际重要矿业项目和重要矿业公司,经济先行,以政府金融资源为手段,通过国家贷款、经济援助、境外地勘基金等方式参与境外矿业开发。以企业为主体,通过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联合,由民营企业出面,进行资产重组和股权转换,可有效降低风险。在确保我国资源权益前提下,全面控股和参股都值得探索。
三是做好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适当放宽政策限制。应做好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顶层设计,把资源配置与对外援助和产业转移结合起来。首先,采取“地质调查援外”的方法,将之作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资源配置的第一环节。其次,要鼓励在地勘单位探明资源后,吸引一些冶炼、压延等以消耗矿产资源为主的企业到资源所在国去投资建厂。
四是衔接国际矿业标准,择机进行海外并购。与国际矿业标准不一致影响着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一方面,我国地勘单位“走出去”进行矿产勘查需要遵守国际统一的经济技术评价标准和工程设计标准等;另一方面,在海外并购之后,需要对国外资产进行整合。如果标准不一致的话,就会影响到决策层和管理层之间的沟通。这就需要我们加快制定国际化的矿业标准,抓住难得的“窗口”期,收购或并购海外优质矿产资源。
专栏17 构建大宗能源资源全球治理机制
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能源,以及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大宗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从全球范围看,现有能源资源储量可以满足世界经济中长期的发展需要。当前,世界上大多数大宗商品交易都是以某些主导国际的期货市场价格来决定的,即商品现货价格主要参考权威期货市场价格。
全球治理机制有利于创造稳定的国际政治环境,有利于维护世界经济安全和国际金融市场稳定,有利于我国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发展,有利于新兴经济体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有利于发达国家的能源资源安全,有利于能源资源供应国获取长期稳定收益。
构建全球大宗能源资源市场治理机制的目标。在G20框架下,构建全球大宗能源资源市场治理机制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制定公正、合理、有约束力的国际规则,形成大宗能源资源市场的预测预警、价格协调、金融监督、安全应急等多边协调机制,使全球能源资源市场更加安全、稳定、可持续。安全,包括供给安全,及时、充足、经济地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能源资源;利用安全,在开发、生产、转换、仓储、运输、消费等各个环节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稳定,包括价格稳定,减少暴涨暴跌引发风险;供需稳定,保持生产与消费供需平衡;政策稳定,有效协调各国政策及相关标准,减少不确定性风险。可持续,包括能源资源的合理开采、高效利用,全产业链相关参与方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构建全球大宗能源资源市场治理机制的原则:自由竞争原则,广泛代表原则,互利共赢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全球大宗能源资源市场治理机制的框架内容:建立信息通报机制,建立价格协调机制,建立金融监督机制,建立安全应急机制,建立合理消费机制。
⑼ spring4 mvc 中使用 JSR-303 Validator ,国际化占位符问题至资源配置问题
Spring配置
人们经常会在一台以上的主机上配置一种Web应用程序。例如,在生产中,一个网站可能只有一个实例。除了此实例外,开发人员可以在用于开发的机器上配置其他的(开发)实例。也可以在公司(机构)内部的本地开发服务器上维护其他应用程序装置,这将让您受益匪浅。该实例的目的是使Web设计者可以获得有质量保证的材料,并为需要为应用程序提供文件资料的人提供准入。
大家都知道,即使是最简单的场景,也需要安装、配置和维护三个实例。而对于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团队来说,要从事这样的项目便更加困难。对于任何不是特别简单的Web应用程序项目,都需要多名开发人员来安装项目装置和本地设置以及运行单元测试的装置等。
很多组织都将自己开发的产品作为Web应用程序。我们可以在很多产品中发现这种情况,例如电子商务系统、内容管理系统(CMS),以及博客发布平台等。这类产品可在多个服务器中进行部署。对于成功的多用途Web应用程序来说,他们的开发人员必须要保证他们的应用程序便于安装,并且能够与其他Web应用程序完美集成。经过上述讨论之后,我们应该明了,作为本文主题的应用程序配置是通用Web应用程序项目开发人员所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诸如CVS或Subversion之类的版本控制系统是开发组织使用的一种标准工具。这种工具代表了一些组织的中心源代码版本库,它们被用于保持源代码的有序。用户可以跟踪应用程序源代码的变化,显示不同版本的区别,并可以确定项目分支。而且,它们使得在应用程序部署中进行部分更新成为可能。
很明显,版本控制系统软件是跟踪源代码所必需的,它对于解决应用程序配置问题有非常大的帮助。在本文中,我们将不会把重点放在版本控制系统上,因为这方面已经有很多相关的材料了。在此,我们将关注版本控制问题中的一个小话题:如何使Web应用程序的配置更加便捷(尤其是使用Spring
MVC框架编写的Web应用程序)。
问题是:我们在此讨论的是一种什么样的配置?任何Web应用程序都需要一些资源,这些资源通常都是其所运行的服务器所特有的,例如数据库URL、发送电子邮件的SMTP服务器,以及包含专用软件文件的文件夹等。这样的设置应该集中,从而使应用程序配置更加简单。
但是,这只是这个问题最简单的一种版本。有时候,在应用程序开发中需要更加复杂的配置。这意味着,必须将各次部署中的不同Bean连接起来,而这会使问题更加复杂。
这些应用程序配置问题的解决方案有诸多优势,包括:简化应用程序的安装和配置过程,使源代码版本控制更加简便,减少源代码版本库中的冲突现象。下面,我们将通过示例详细讨论这个话题。
问题。
我们首先来演示一下上文所提到的最简单的版本。在这一场景中,我们希望在应用程序部署中改变的是简单的配置参数,例如链接、密码等。如果您曾经使用Spring
MVC框架开发过Web应用程序,那么您应该知道这里将用到的两个配置文件:
/WEB-INF/applicationContext.xml,它让您可以配置Bean,或者显示应用程序上下文。通过这个文件,您可以定义自己的业务逻辑Bean、资源以及其他可以与Web端口相关联的所有Bean。
/WEB-INF/[servlet-name]-servlet.xml,它被用于配置Web层、视图解析器、控制器、校验器以及其他所有MVC框架中必需的Bean。[servlet-name]指的是在web.xml部署描述符中定义的Spring
dispatcher servlet的名称。
那么问题在哪儿呢?问题就出在applicationContext.xml中将包括一些特定于主机的Bean。本文将定义。其中,最明显的一个示例就是包含了JDBC连接信息的bean,但是任何一种稍微复杂些的应用程序都有十几个类似的Bean。看一下下面的示例:
<bean
class="org.springframework.jdbc.datasource.DriverManagerDataSource">
<property >
<value>org.postgresql.Driver</value>
</property>
<property >
</property>
<property >
<value>postgres</value>
</property>
<property >
<value></value>
</property>
</bean>
这个解决方案的问题在于对applicationContext.xml文件的维护。对于初学者来说,设想一下,项目放在源代码版本控制系统中,例如CVS。下面,假设您希望在网站中添加新的功能,那么就需要在应用程序上下文定义中添加额外的Bean定义。问题是如何在生产服务器上体现这些改变。
通常情况下,应用程序的本地实例不会与活动站点使用同样的数据库,因此applicationContext.xml文件将包括让您能够访问本地数据库的设置。当您想提交在源代码版本库中的改变时,就需要注意这些特定于主机属性的同步性。版本库中的文件最终可能使用本地设置中的配置。如果想在生产服务器上更新配置,就必须手动同步这些属性的值。这是非常枯燥的任务,而且还非常容易出错。
对于应用程序的每个实例来说,这个问题更加重要。假如有三位开发人员正在使用代码段基址,而且他们使用的是本地的数据库。当您提交更改的时候,他们每个人在本地服务器上更新源代码的时候都必须非常谨慎。他们会手动同步这些更改,然后提交他们的工作。这样一来,版本控制系统对于这些配置文件来说已经毫无用处。如果曾经使用过Spring
MVC,那么您应该知道applicationContext.xml是应用程序中的关键组件,因为是它将所有的东西粘合在一起。所以,我们需要一种机制来帮助使应用程序中各项保持有序,这点非常重要。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这是您可能遇到的较简单的配置问题。更难的问题出现在当需要在不同服务器中进行不同的Bean连接的时候。这类问题常会出现在日常软件开发任务中。例如,假如您的产品有一个客户身份验证模块,可以对来自关系数据库或LDAP服务器中的用户进行身份验证。自然,这一身份验证模块可以使用抽象了特定版本库的Bean进行配置。如果您想改变不同应用程序部署中验证用户的方式,就需要在applicationContext.xml文件中进行不同的Bean连接。这种配置问题常见于在部署中有可配置特性的所有应用程序。
在下文中,我们将讨论这两种配置问题。首先我们会关注同步的Bean属性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接下来,我们会讨论更加复杂的同步Bean连接问题。
解决方案
同步Bean属性
这个问题的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是将所有特定于主机的参数都放到普通的Java属性文件中,使用Spring的PropertyPlaceHolderConfigurer类,将这些参数写入Bean属性中。
使用这一解决方案,我们可以生成如下的属性文件(/WEB-INF/jdbc.properties):
jdbc.driver=org.postgresql.Driver
jdbc.url=jdbc:postgresql://localhost/test
jdbc.user=postgres
jdbc.password=
我们的Bean配置如下:
<bean
class="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config.PropertyPlaceholderConfigurer">
<property >
<value>/WEB-INF/jdbc.properties</value>
</property>
</bean>
<bean
class="org.springframework.jdbc.datasource.DriverManagerDataSource">
<property >
<value>${jdbc.driver}</value>
</property>
<property >
<value>${jdbc.url}</value>
</property>
<property >
<value>${jdbc.user}</value>
</property>
<property >
<value>${jdbc.password}</value>
</property>
</bean>
如上所述,我们定义了一个PropertyPlaceholderConfigurer类的实例,并将其位置属性设置为我们的属性文件。该类被实现为Bean工厂的后处理器,并将使用定义在文件中的属性来代替所有的占位符(${...}value)。
利用这种技术,我们可以从applicationContext.xml中移除所有特定于主机的配置属性。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自由地为该文件添加新的Bean,而不必担心特定于主机属性的同步性。这样可以简化生产部署和维护。
⑽ 关于科学合理配置资源的几点认识
一、资源(本文主要指土地资源、矿产资源)作为生产资料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要素,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资源配置方式影响生产力发展方式,资源配置方式随着生产力发展而变化
在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历史阶段,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经济实力显着增强;但生产力水平总体不高,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太大,造成这一突出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之一是资源配置的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科学合理配置资源。
二、在我国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科学合理配置资源,要处理好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关系
目前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尚不统一。中央和地方、政府和企业、东部和西部等,由于所处的社会地位、所承担的社会义务的不同而对这一关系的理解上不尽一致,在行动上不尽统一,需要从理论上正本清源,在实践中统一步调。
——资源配置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保障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资源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资源配置的目的和首要任务就是保障发展。
——资源配置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保障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过渡开发资源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不可能全面、协调的发展,也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从总体上讲是没有保障发展。
——资源配置方式随着生产力发展而变化。人类开发自然资源,促进了经济增长,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同时,开发自然资源是一种反自然活动,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目前,全球气候变化,极端气候频发,自然灾害骤增,生态环境恶化,物种逐年减少,人类共同的家园面临资源和环境的挑战。自然发展史,人类文明史是一部教科书。300多万年的人类进化史,5000多年的人类文明史,200多年的工业化史,我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史的历史结论是:人类社会的“生存型”,“掠夺式”发展(人类掠夺自然,人类互相掠夺)已经到了极限。人类已经在处理各国间关系的同时,开始共同研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推进发展中如何保护资源,保护环境,以求得和谐发展,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共同的课题。我国在当前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过程中,面对开发资源造成环境破坏,经济发展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要着力研究制定资源配置中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和保护环境最佳结合点,研究建立开发与补偿的双向机制,研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生态文明战略措施,进而实现“补偿型”、“循环型”、“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
——科学合理配置资源,要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确定不同类型、不同用途自然资源开发的限度,要使社会物质生产与自然物质生产协调发展。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任何一个水平上,物质生产都包括社会物质生产和自然物质生产。但人们很容易忽略甚至不承认自然物质生产,常常以损害自然物质生产的形式进行社会物质生产,造成社会物质生产与自然物质生产的尖锐矛盾。然而,整个社会物质生产是以自然物质生产为基础的。我们不仅要承认社会物质生产,还要承认自然物质生产,不能以损害自然物质生产的形式进行社会物质生产,必须把人类活动控制在生态系统允许的范围内。因此,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对自然资源的开发要有限度,要确定不同类型、不同用途自然资源开发的限度,同时,在每一次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社会必须投入保护资源的资金进行补偿,以维持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之间的平衡,防止生态潜力的根本丧失。从这个意义上讲,保护资源是从根本上保障发展。只有克服“一时发展,长久停滞”、“局部发展,整体后退”短视行为,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
——科学合理配置资源的理论基础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理论。在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产生过的相关理论,曾经对资源配置产生过积极的指导作用。由于历史局限性,并没有完全反映客观规律,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用批判性思维反思、总结。地理环境决定论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人定胜天论也在实践中产生过巨大作用,但都具有一定片面性。我们不完全赞成地理环境决定论,也不完全赞同人定胜天论,我们主张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论。
实践反复证明,如果违反自然规律,过度开发资源,必然遭到自然报复;而人类不去利用自然,只是保持原生的自然平衡,是自然主义价值观,同样是不可取的,而且自然生态系统对人而言不一定是最理想的。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统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科学合理配置资源的出发点和归宿。遵循自然规律,有限度开发利用,建立补偿机制,形成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改变大自然旧有的平衡,建设一种螺旋式发展的大自然的动态平衡,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这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任务。
三、科学合理配置资源要统筹兼顾,处理好人与自然、中央与地方、经济与社会、区域之间、国内与国外、当前和长远的关系
当前需要从科学合理配置资源角度统筹解决的几个突出问题,一是统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目前,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不平衡,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追求GDP),其结果是:一方面,资源环境代价太大,社会发展滞后;另一方面,医疗卫生、教育、社保等公益事业发展缓慢,影响民生,影响文明建设,影响社会稳定。二是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目前,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影响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我国国土辽阔,资源分布不均一,区域发展不均衡,需要实施差别化政策。三是统筹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在经济全球化格局中,如何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也是当前科学合理配置资源要统筹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健全法规,完善政策,创新制度、加强监管,保障科学合理配置资源
——实施资源配置开源节流、集约节约战略。现阶段,土地资源开源主要是土地整理与复垦,节流主要是用途管理与提高利用率;矿产资源开源主要是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大投入,加强地质勘查工作,节流主要是限量开采,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
——实施区域非均衡发展的差别化政策。在国家规划的不同功能区,分别确定不同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指标,在城市和农村分别确定不同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指标,分别确定不同的资源开发与补偿保护的指标体系。
——实施经济政策调节,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改革完善有关资源配置的体制、政策,协调中央、地方和企业的利益关系。当前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矿产资源配置方面,协调处理好矿产资源国家所有、中央地方财政分灶吃饭关系,界定集中统一管理与分类分级管理的事权,明确中央、地方、企业和当地民众在矿产资源开发中的责权利;在土地资源配置方面,坚持城乡土地一个市场,严格区分公益性用地征收和经营性用地征购,解决土地收益在国家、集体、个人之间合理分配。
——充分发挥市场在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推进资源价格形成的市场化进程。明确政府角色定位,一方面强化其公共服务者和市场监督者的职能,另一方面弱化、淡化直至取消政府作为资源直接经营者、交易者的角色。改变目前政府既是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市场管理者,又是市场中利益相关人的状况。
——对土地、矿产逐步实行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管理。当前,土地资源管理重点和难点是集体土地产权问题,矿产资源管理重点和难点是完善矿业权管理问题。
——建立环境产权制度,形成生态补偿和环境付费机制,调整利益分配格局,逐步使资源型企业合理负担其资源开发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各种成本,形成资源“完全成本价格”。
——推进科技创新,开发新资源,发现新用途,提高资源利用率,潜力很大、前景广阔,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学合理配置资源的重要任务。要加大约束和激励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的科技含量。
——建立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健全完善干部考核体系和评价标准,形成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导向和干部从政作为的价值取向。
五、把完善科学合理配置资源的体制、机制作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服务,管理方式从以堵为主转变为疏堵结合。把行使政府职责的“服务中管理,管理中服务”的运行机制体现在资源配置中的“保障中保护,保护中保障”。运用法律法规、经济政策、区域差别化管理、发展阶段动态调整等综合手段,力求做到中央和地方,政府和企业,东部和西部等基本做到认识一致,行动一致,实施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资源保障。
(原载《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专家建议》2008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