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什么叫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扩展阅读
石油本身是什么意思 2025-05-05 10:54:40
国内涤纱明年价格如何 2025-05-05 10:53:17

什么叫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发布时间: 2025-05-05 07:20:48

㈠ 什么叫资源的优化配置

不知道你说的是不是网络的资源优化配置,如果是的话,请看下面的:
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迄今为止,网络信息资源(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s)尚无规范的定义。有的称之为“web信息资源”、“联机信息”、“电子信息资源”、“因特网信息资源”、“虚拟馆藏资源”等等。黄纯元理解为“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伴随着网络的无控制成长起来的网络信息资源,与其他类型信息资源相比,具有自身的特点。
1.1 网络信息增长迅速
internet 环境的自由使得发布信息不仅仅局限于出版社,任何政府、研究结构、大学、公司、社会团体、个人都可以毫无限制地在网上发布信息。现在每隔半小时就有一个新网站与因特网相连,因特网的迅猛扩展导致网上信息也以涨潮般的速度发展,仅仅以www方式提供的信息平均每过53天就翻了一番。
1.2 信息价值良莠不齐
印刷型文献信息一般要经过严格的筛选,才能正式出版。而向网络发布信息有很大的随意性和自由度,缺乏必要的过滤 、质量控制和管理体制,这就导致网络信息内容非常繁杂,学术信息、商业信息与个人信息混在一起,信息价值不一。实际上,在这庞杂的网络信息资源中,只有一部分能够真正用于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中。
1.3 存在状态无序性、无稳定性
当前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尚处于探索研究中,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比如查找“图书馆”方面的信息,不同的网站,路径也不同:华好网景→教育→图书馆;雅虎中文→参考资料→图书馆;北极星→文化与艺术→文化场馆;搜狐→综合参考→图书馆;中国导航→教育与科技→图书馆;常青藤→参考信息→图书馆;网易→医疗健康→图书馆。而且,internet上的url地址、信息链接、信息内容处于经常变动中,信息资源的更迭、消亡无法预测。比如号称最疯狂的新闻网站hando.com 全天24小时发布新闻,平均6分钟更新一次,并且不存档;笔者在日常浏览一些网站也发现网络信息经常更迭。这种变化频繁的、不稳定的网络信息给用户带来极大不便。
总之,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超量网络信息资源,然而在这繁荣的背后,却是无序、不稳定、信息价值参差不齐,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在组织网络信息资源时,必须进行优化配置。
2 优化配置网络信息资源遵循的原则
2.1 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最大化是企业追求的目标,高校图书馆却很少有人去思索成本与效益的关系,这就造成了信息资源的巨大浪费。据统计,我国图书馆、情报单位所收藏的中文文献70%以上在书库里“睡觉”,这不仅浪费有限的书库空间,而且也浪费国家财产。由数据费、通讯传输费以及其他相关设备费等成本构成的网络信息资源与传统的印刷型文献相比,其成本更为昂贵,因此在配置网络信息资源时,应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选择价格性能比较高的网络信息资源,使其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2 整体原则
在以往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经常会出现高校图书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缺乏协调而造成整体资源布局不合理、重复收藏等一系列问题。在进行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时,各高校图书馆应在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所提出的“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联合保障”的指导下,进行整体战略思考,各司其职,发挥自身优势,同时又相互配合,以避免对网络信息资源的重复配置,这样既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又提高工作效率。
2.3 合法原则
网络空间给我们自由,但绝不是非法使用版权作品的天堂。现行着作权法中的某些条项,有识之士对知识产权的探讨,尤其是国内外知识产权案例已反映出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的趋势,为合法使用网络信息资源、防止侵权提供了依据。因而,我们在将网络上的信息下载至传统媒体上,例如印刷成报刊、刻录成光盘、磁盘或从图书馆主页上链接其他网站进行网间转载等时都需要考虑是否合法。为了合法地使用网络信息资源,我们有必要了解《着作权法》,了解网络信息资源的侵权形式和合法使用。
2.4 质量优先原则
网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质量与信息本身的质量休戚相关,所以高校图书馆必须重视网络信息资源配置质量,高质量的信息资源会赢得更多的利用率,随之会产生更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 优化配置网络信息资源的初步设想
3.1 成立网络信息资源选择小组
这一点,我们可以借鉴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的做法。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设立了一个馆藏建设委员会,统一领导资源建设工作,委员会由图书馆最高决策层组成,定期开会,讨论制定当前的资源建设方针策略,而且还组成了一个因特网资源选择小组,该小组的每个成员维护一个网页,任务是利用各种资源发现识别因特网资源,并将其记录下来。一般说来,图书情报人员常用的资源发现工具包括邮件列表、新闻信件、搜索引擎、目录、网址大全、报刊杂志介绍、相关广播电视介绍等等。
3.2 充分利用免费网络资源
在internet 中,有一些数据库可提供免费检索,如美国uncover公司有17 000种期刊的论文目次可提供网上免费检索服务,其中约1/3附有论文摘要;有些电子期刊和工程技术文献可免费使用,如美国ibm公司主页中收集了自1971年以来的全部美国专利文献,可免费下载;目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七所大学的教职工、研究生、学生可免费访问isi web of science, 检索所需文献;calis已经开通了免费数据库:science online 、oclc firstsearch的13个数据库、umi、ebsco。这些既不花钱又方便共享的网络信息资源,是高校图书馆配置网络信息资源的首选对象,要精心收集、充分利用。
3.3 建“镜像站点”
基于读者能够方便快捷地寻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和减少通信费用的考虑,高校图书馆可以建立“镜像站点”。如清华大学图书馆作为全国性工程文献中心,已开始与美国工程信息公司合作,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立该公司网页的镜像站点;清华大学图书馆主页上还有“211”工程镜像资源,目前建设已经取得部分成果,如华北地区网络中心北大主节点——提供美国西海岸着名大学网站镜像,厦门大学——物理化学与应用化学信息系统,南开大学——数学信息镜像服务系统;很多高校也建立了“中国期刊网”的镜像站点。
3.4 馆际协作,合作采购网络版文献和数据库
美国学者贝克(s. k. baker)指出:“今天的图书馆正存在一个相互依赖的时代。进一步讲,每一个图书馆都必须把自己视为世界图书馆体系的一部分,必须摆脱自给自足的状态,必须迅速而合算地从世界图书馆体系中获取资料并送到自己用户手中,必须随时准备将自己所收藏的资料提供给世界各地的其他图书馆。”在我国,高校图书馆馆际协作正日益增强。1994年起步的cer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建设和1999年启动的calis更为高校图书馆进行馆际协作,合作采购网络版文献和数据库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指导思想。因而,在实际配置网络数据库和网络电子文献时,要打破以前那种“各自为政”的状态,应依据自己的重点配置网络信息资源,然后逐步实现共享。
3.5 建立网络资源导航
前面提到网络资源目前还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凭借自己的优势,将无序的网络资源组织起来,让读者方便快捷地查找到所需信息,其途径之一就是建立网络资源导航。如清华大学图书馆网页上有清华大学学科网络导航、calis工程中心重点学科导航库、calis文理中心重点学科导航库、calis重点学科导航库、电子资源/数据库导航系统、全文电子期刊导航系统及一些重要站点;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的网络导航罗列一些着名财经网站、网上图书馆、上海财经大学重点学科网络资源导航库、搜索引擎等等。

㈡ 如何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高校如何优化资源配置(专题深思)

杨宗凯
2015年03月06日05:5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是高校提升办学质量、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头绪多、任务重,只有在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才能带动全局工作的开展。其中至关重要的“牛鼻子”就是资源配置。以资源配置为核心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不仅可以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实现资源最佳开发利用,还能够形成管长远、可持续的高校治理体系。
优化外部资源配置以释放活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涉及政府与高校的关系、社会与高校的关系以及高校内部的关系。优化外部资源配置,就是要通过对管理模式、评价方式、投入措施等的调整,建立“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广泛参与、高校自主办学”的管、办、评相对分离又相互支持的现代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一是加快简政放权。简政放权的主体不应限于教育行政部门,政府人事、财政等部门都应清理涉及高等教育的行政审批事项,出台权力清单、负面清单,明确权力边界,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如在高校评估上,可以第三方评价、同行评价为主,并尝试引入国际高水平教育评价机构,推进专业评价。二是统筹整合专项资金和各项检查。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仍掌握着大量资源,习惯于通过专项资金、项目、工程、评奖等方式影响高校发展。应统筹整合各类专项资金,对一些项目和工程实行公开招标、自由竞争。扩大高校资金统筹使用权,提高资金使用整体效益。同时,探索综合评估检查方式,整合各种常规性和临时性检查,定期就高校办学的相关问题进行综合考评。三是优化配置后勤资源。高校应逐步剥离不属于自己的职责,集中资源做大做强主业,发挥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功能。充分发挥市场在后勤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以后勤服务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为目标,按照事企分开、管办分离、主体多元的原则,理顺高校后勤管理制度,构建后勤服务保障大系统,完善公益性投入与市场化运营相结合的后勤运行机制,为高校提供坚实办学保障。
优化校内资源配置以增强动力。一是增强学院发展动力。高校人、财、物应更多地向学院倾斜,给学院更大的资源配置权和发展空间。有条件的高校可以从财务管理开始,逐步实施校院两级管理,以权责划分为核心整合优化教育教学资源。学校对学院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以考核评估为主要方式管理学院工作,以发展规划和资源配置为主要手段引导学院工作,以监督制约为主要途径规范学院管理权力的使用。通过学校分权和管理重心下移,转变学校部门的管理职能,明晰学院办学主体地位,形成学校宏观决策、部门协调配合、学院实体运行的管理模式,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和效益。二是积极构建现代大学治理模式。高校应以制定章程为契机,明确校内各种权力运行规则,形成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治理体制,使高校治理紧紧围绕学校发展目标运行,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构建行之有效的现代大学治理模式。华中师范大学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制定“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和“两会议事规则”等,对构建现代大学治理模式进行了积极尝试。三是以信息化推进管理现代化。对信息资源的掌控和利用能力日益成为影响高校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高校应加快管理信息化进程,按照应用驱动、需求导向的原则,整合校内各种管理信息资源,规范数据采集与管理流程,建立事务处理、业务监管、动态监测、评估评价、决策分析等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支持师生参与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与评价机制建设,支持学校服务与管理流程的优化和再造,为各项改革提供大数据支撑,提高决策水平、管理效率,推进管理现代化。
(作者为华中师范大学校长)

《 人民日报 》( 2015年03月06日 07 版)

㈢ 如何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健全困难生的资助体系

这个问题需要分成两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是教育资源的配置。以我国目前的状况,教育资源的分布基本向发达地区倾斜,在经济发展落后地区教育资源十分匮乏。如果要改善现有的环境,则需要从政府和教师两个方面进行优化。政府提高对帮扶教师的各种待遇,设立合适的薪资奖赏制度,同时也需要对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设立指标,规定每年的帮扶教师数量,并且在年末进行检查,对完成或超出指标的学校进行表扬,对未完成的学校进行批评整改。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需要三个方面的配合才会有更好的优化调整。政府需要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经费的拨款,同时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广大教师需要树立良好的教育观念,以教育事业为荣,不怕艰苦;家长们则需要加强教育观念,配合学校和政府,完善教育体系的建设。我相信,如果三方面的有机配合,优化教育体系,健全贫困生资助体系不在成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