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阿塞拜疆是哪个国家
阿塞拜疆是阿塞拜疆共和国,简称阿塞拜疆,国名意为“火的国家”。阿塞拜疆位于外高加索的东南部,东临里海,南邻伊朗,北靠俄罗斯,东部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隔里海相望,西接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湖岸线长456千米,其西南部的纳希切万隔亚美尼亚与本土不相毗连。
阿塞拜疆共和国位于欧亚大陆交界处的南高加索地区东部,地处东经44°至52°,北纬38°至42°,面积8.66万平方公里。
阿塞拜疆东濒里海,南接伊朗和土耳其,北与俄罗斯相邻,西傍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大、小高加索山自西向东穿越全境,余脉最终没入里海。其飞地—纳西切万自治共和国被亚美尼亚、伊朗和土耳其三国所环绕。
(1)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哪个国家资源多扩展阅读:
阿塞拜疆气候呈多样化特征,中部和东部为干燥型气候,东南部降雨较为充沛。首都巴库紧邻里海,冬季温暖,1月平均气温为4℃,7月为27.3℃。北部与西部山区气温较低,夏季平均气温为12℃,冬季为-9℃。
阿塞拜疆人重视家庭,家族观念浓厚,尊重长辈,爱护子女,妇女承担全部家务。人们在正式场合及节庆场合讲究衣着,家居环境整洁。
男性见面时都会握手致意,女性则习惯相互亲吻面颊;较熟悉的同事或朋友见面和分别时,不论性别年龄,还会以相互贴面或亲吻脸颊的方式表示尊重和友情。鲜花是应邀正式做客或参加欢庆活动时送女主人的常见礼物。
阿塞拜疆人饮食以牛、羊肉以及家禽、鱼类为主要食材,喜食烧烤类食品、奶制品、甜食和瓜果。当地人日常饮食较简单,但喜欢在节日和私人纪念日举办聚会和宴请活动;宴请客人时多不劝酒,吸烟讲究场合。
㈡ 各个大洲中国家和地区数量最多的是哪个
非洲
世界七大洲中,除南极洲外,都有国家分布,目前共有200多个政区单位,其中独立国家169个,其余为尚未独立的地区。各大洲的国家分布是不均衡的,非洲的国家最多,达51个,其次是亚洲(39个),以下依次为欧洲(34个)、拉丁美洲(33个)、大洋洲(11个)和北美洲(2个)。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面积在10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有29个,人口超过5,000万的共有16个国家。
俄罗斯领土横跨欧亚两大洲,是世界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北临北冰洋,西临波罗的海,西南靠黑海、亚速海和里海,东临太平洋,隔海与美国阿拉斯加和日本相望,陆地西部与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托维亚、白俄罗斯、乌克兰交界,南部与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接壤。
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国家是梵蒂冈(欧洲),只有0.44平方公里.
亚洲(48个国家)
东亚: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 (5)
东南亚: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印度尼西亚、
东帝汶 (11)
南亚: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7)
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5)
西亚:阿富汗、伊拉克、伊朗、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联酋)、阿曼、也门、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耳其、塞浦路斯(20)
注:锡金现已并入印度成为其一个邦,所以这里不出现,详细请看:
欧洲(43个国家/1个地区)
北欧:芬兰、瑞典、挪威、冰岛、丹麦 法罗群岛(丹)(6)
东欧: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7)
中欧: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8)
西欧: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摩纳哥(7)
南欧: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希腊、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墨塞哥维那
意大利、梵蒂冈、圣马力诺、马耳他、西班牙、葡萄牙、安道尔(16)
非洲(53个国家/6个地区)
北非:埃及、利比亚、苏丹、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亚速尔群岛(葡)、马德拉群岛(葡)(8)
东非: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索马里、吉布提、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塞舌尔(10)
中非:乍得、中非、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加蓬、刚果共和国(即:刚果(布))、刚果民主共和国(即:刚果(金))、圣多美及普林西比(8)
西非:毛里塔尼亚、西撒哈拉(注:未独立,详细请看:)、塞内加尔、冈比亚、马里、布基纳法索、几内亚、几内亚比绍、佛得角、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加纳、多哥、贝宁、尼日尔爾尔、加那利群岛(西)(18)
南非:赞比亚、安哥拉、津巴布韦、马拉维、莫桑比克、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斯威士兰、莱索托、马达加斯加、科摩罗、毛里求斯、留尼旺(法)、圣赫勒拿(英)(15)
大洋洲(14个国家/10个地区)
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密克罗尼西亚、马绍尔群岛、帕劳、瑙鲁、基里巴斯、图瓦卢、萨摩亚、斐济群岛、汤加、库克群岛(新)、关岛(美)、新喀里多尼亚(法)、法属波利尼西亚、皮特凯恩岛(英)、瓦利斯与富图纳(法)、纽埃(新)、托克劳(新)、美属萨摩亚、北马里亚纳(美)
北美洲(23个国家/13个地区)
北美:加拿大、美国、墨西哥、格陵兰(丹)(4)
中美洲:危地马拉、伯利兹、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7)
加勒比海地区:巴哈马、古巴、牙买加、海地、多米尼加共和国、安提瓜和巴布达、圣基茨和尼维斯、多米尼加国、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格林纳达、巴巴多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波多黎各(美)、英属维尔京群岛、美属维尔京群岛、安圭拉(英)、蒙特塞拉特(英)、瓜德罗普(法)、马提尼克(法)、荷属安的列斯、阿鲁巴(荷)、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英)、开曼群岛(英)、百慕大(英)(25)
南美洲(12个国家/1个地区)
北部: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法属圭亚那、苏里南(5)
中西部:厄瓜多爾尔尔、秘鲁、玻利维亚(3)
东部:巴西(1)
南部:智利、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4
㈢ 高加索地区大概包括哪些国家
该地区分为南高加索和北高加索两部分。南高加索又称外高加索,面积约18.5万平方公里,包括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三国。北高加索又称内高加索,属于俄罗斯。达吉斯坦、车臣、印古什、北奥塞梯、卡巴尔达-巴尔卡尔等共和国都分布在这里。
地形地貌
高加索山脉自西北向东南横贯于黑海和里海之间,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462米。传统上把大高加索山脉的主分水岭作为南欧与西亚之间的分界线。
高加索一词不仅指山脉本身,而且包括山脉两侧的广大地区,北侧称前高加索,南侧称外高加索,整个地区占地面积为44万平方公里。
高加索地区从库马低地和马内奇盆地向南延伸到俄罗斯、格鲁吉亚、土耳其、亚美尼亚、阿塞拜疆边境,因而包括俄罗斯的最南部(包括达吉斯坦、车臣、印古什、北奥塞梯等几个俄联邦的共和国)、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以及几个少数民族自治区。
大高加索山脉从黑海北部的塔曼半岛向东南延伸到里海的阿普歇伦半岛,长约1200多公里。小高加索山脉位于库拉河与阿拉斯河谷之间。
历史
高加索地区是西亚古文明的发源地,曾孕育不少西亚古文明。
在苏联解体后,由于当地民族结构复杂,致使分离主义甚嚣尘上,因此发生了一连串的战争,情况跟1990年代巴尔干半岛上多国混战的南斯拉夫内战相似,使得高加索成为着名的“火药库”;
其中在阿塞拜疆共和国境内的亚美尼亚人群居地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俄罗斯境内的穆斯林群居地车臣共和国,和格鲁吉亚境内的俄裔群居地阿布哈兹共和国和南奥塞梯共和国。
历次冲突包含1988年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发生的第一次纳卡战争、2008年俄罗斯和格鲁吉亚发生的南奥塞梯战争、2020年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爆发的第二次纳卡战争。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高加索地区
㈣ 阿塞拜疆属于哪个洲的国家
阿塞拜疆属于亚洲的国家。阿塞拜疆属于亚洲西部的一个国家,位于外高加索的东南部;里海紧邻该国东界,西边接壤非得是亚美尼亚、格鲁吉亚两国,伊朗紧挨南面,北靠俄罗斯,东部隔海相望的是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
国家全称是阿塞拜疆共和国,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石油是该国的整个经济的重要发展产业,使得该国的的经济和社会水平快速提高。阿塞拜疆基础设施较为快捷,除了拥有里海最大港口和外高加索地区最大机场,公路、铁路、水运和管道运输等交通方式。
㈤ 亚美尼亚VS阿塞拜疆,两者如今单论军事实力谁更强
单论军事力量的话,就比“筹码”的话,很显然阿塞拜疆更有战斗力,实力更强一些。其实这个结论不难解释,阿塞拜疆人口和经济实力都要比亚美尼亚更强,而且国防预算也要更高。两个国家的武器装备大部分来自前苏联和俄罗斯,所以质量方面差距并不大,但是数量方面阿塞拜疆明显更占优势。这仅仅是比拼“筹码”而已,并非综合实力。
如果对比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综合军事实力的话,两国武器“筹码”差距并不大,但是亚美尼亚的人文素质更高,单兵作战能力和集群组织力更为紧密,战斗力显然更强,两者不受外来者干预,全凭自身实力“单挑”,亚美尼亚胜出,没有任何争议可言。
㈥ 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领土面积
阿塞拜疆国土,为什么被亚美尼亚一分为二?
中国青年网
10月21日 · 中国青年网官方账号
阿塞拜疆的飞地
从2020年9月底始,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因为“纳卡地区归属问题”爆发了武装冲突,使得这两个不起眼的外高加索国家成了世人关注的焦点。
国际上普遍承认纳卡是阿塞拜疆领土,但纳卡实际上是独立状态(亚美尼亚支持),阿塞拜疆无法行使管辖权
细看外高加索地区的地图,阿塞拜疆的国土被亚美尼亚分成了彼此不相连的两部分,这部分飞地叫做“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面积5500多平方公里,45万人中有99%是阿塞拜疆人。
阿塞拜疆被亚美尼亚分成的两部分
因纳卡问题,亚阿两国在脱离苏联后爆发过战争。虽然在1994年达成停火协议,但两国依然处于敌对状态。双方在边境线实行封锁,纳希切万与阿塞拜疆的本土的联系变得十分困难,最好的途径就是舍近求远从伊朗通过。
那么,阿塞拜疆的纳希切万地区为什么会远离阿塞拜疆本土呢?这块被死敌隔开的飞地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紧张的纳卡局势
一、亚阿民族的反复争夺
在今天,纳希切万地区的居民虽然以阿塞拜疆人为主,但亚美尼亚人却更早在这里定居并建立政权。
亚美尼亚人是高加索地区的古老民族。公元前190年,他们曾在高加索山南麓建立从里海西岸延伸到地中海东岸的“亚美尼亚王国”,今天的纳卡地区和纳希切万地区也在亚美尼亚王国境内。
鼎盛时期的亚美尼亚王国
高加索山脉海拔高,是一个天然屏障,战略位置重要。亚美尼亚王国成立以后就面临着周边列强的觊觎,尤其是伊朗的波斯萨珊王朝。自公元224年建立起政权后,他们不断通过对外征服的方式,占领了伊朗高原、中亚以及阿拉伯海部分地区。
与萨珊波斯相比,亚美尼亚的实力弱小,在战争中屡屡处于被动地位。公元3世纪后期,亚美尼亚逐渐被波斯人征服,成为波斯的附庸。
萨珊王朝时期(公元224-651年)的波斯帝国
为了巩固波斯人的统治地位,波斯人强制这里的亚美尼亚人皈依拜火教(当时波斯人信仰的宗教),公元301年,亚美尼亚人为了抵抗波斯人拜火教,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信仰基督教的国家,并早于罗马帝国。
连连的对外战争让波斯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削弱了波斯人在周边的统治。亚美尼亚随后又逐渐被拜占庭人、阿拉伯人、蒙古人以及后崛起的突厥人征服。尤其是阿拉伯人,他们所到之处都带着伊斯兰教传播。波斯人、西迁的突厥人都在阿拉伯人的影响下皈依了伊斯兰教。
此后,突厥人的一支在高加索山南部里海平原沿岸定居,这支西迁的突厥部落皈依伊斯兰教,在文化上接受了波斯文化,形成了新的民族—阿塞拜疆人。
现代阿塞拜疆族的分布
在阿拉伯帝国的强势影响下,大部分外高加索地区的民族皈依了伊斯兰教,但亚美尼亚人却拒绝皈依,并宣誓效忠于东罗马帝国。
为此,大批亚美尼亚贵族遭到了阿拉伯帝国的清算。一些亚美尼亚贵族逃到了东罗马帝国境内。后来随着阿拉伯帝国的衰落,纳希切万地区伊斯兰化的波斯萨法维王朝占领,波斯大力推行伊斯兰教。
波斯萨菲王朝(1501年-1736年)的最大范围
纳希切万地区的地形以山地为主,拥有丰富岩盐等矿产资源。为了独霸这里的资源,波斯将亚美尼亚人驱逐至高原地区。
亚美尼亚人的大量外逃,纳希切万地区出现了人口的空缺。从16世纪开始,波斯鼓励与其文化相近的阿塞拜疆人迁入,改变了纳希切万的人口结构,阿塞拜疆人逐渐成为了当地的主要民族。
二、阿塞拜疆民族的分离
阿塞拜疆因为实力薄弱,选择了与自己语言、文化相近的波斯作为依靠。然而,沙俄的入侵导致了阿塞拜疆民族南北分裂,也导致了沙俄境内阿塞拜疆民族分离。
从17世纪完成国家统一后,沙俄就开始对外扩张,寻找温暖的出海口和山脉作为保卫国家的屏障。大北方战争击败瑞典夺得北方出海口后,俄国又把目标放在南方的黑海和里海沿岸。
大北方战争,俄国占领了北方沿海
在当时,这一地区的主权归波斯所有,萨法维王朝后期的统治者推行什叶派的政策,使得波斯国内的矛盾日趋尖锐。此后波斯经历了王朝变更,但教派冲突反而使得国力愈加衰弱。
这给了沙俄可乘之机,他们不断集中兵力南下,两国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
俄国波斯战争
19世纪初,俄波战争爆发,以沙俄的胜利而告终。沙俄在此地的扩张引起了西方列强的不安。为了防止沙俄独霸中东,英国不断出兵干预沙俄的行动。
俄国从波斯手中夺得埃里温(亚美尼亚首都)
在英国的干预下,沙俄于1828年和波斯签订《土克曼恰伊条约》,将波斯北部、高加索以南地区割让给俄国,包括阿塞拜疆地区北部以及亚美尼亚地区。
条约签订不仅仅使得阿塞拜疆陷入南北分裂的局面,也导致北阿塞拜疆人陷入了分离的境地。
波斯帝国割让给俄国的地盘(数字为割让给的年份)
沙俄鼓励同样是基督教信仰的亚美尼亚人回迁至自己世世代代居住的纳希切万地区以及纳卡等地区。大量亚美尼亚人的“回归”使得两地的人口结构出现了改变。
纳卡地区的阿塞拜疆人大量外逃到东边的平原地区,亚美尼亚人取代了阿塞拜疆人,成为了纳卡地区的主要民族。
而纳希切万地区因为地处深山地区,这里的亚美尼亚族和阿塞拜疆族人口比重变得十分接近。1905年,亚美尼亚人占该地区人口的45%,阿塞拜疆人占55%。两个民族因信仰、土地之间的矛盾愈加尖锐。
三、划分阿塞拜疆
1914年,一战爆发,沙俄参与了协约国一方,与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作战。沙俄陷入战争的泥潭无法自拔,无暇顾及外高加索地区。
1917年11月,处于矛盾焦点的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当时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境地。为了退出战争,沙俄与德国、奥斯曼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承认外高加索三国(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独立。
《布列斯特和约》签订现场
由于两个民族在纳希切万的人口比重相当接近,独立后的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为了争夺纳希切万地区的主权爆发了冲突。
1918年6月,奥斯曼帝国趁俄国无暇顾及之际,趁机占领了纳希切万。奥斯曼帝国不仅仅对信仰异教的亚美尼亚人进行种族屠杀,还鼓励信仰伊斯兰教的阿塞拜疆人对亚美尼亚人进行清算。
亚美尼亚大屠杀
在奥斯曼帝国和阿塞拜疆的双面夹击下,亚美尼亚人不得不被迫离开纳希切万地区。到1920年,这里的亚美尼亚人比例从45%下降到了10%,阿塞拜疆人的比例则从55%上升至85%,成为了这里的主要民族。
在同盟国败局已定的情况下,苏俄通过帮助外高加索三国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方式,逐步控制了外高加索三国。1922年,外高加索三国以加盟共和国的身份加入苏维埃联盟。
因为历史缘故,外高加索的民族情况为大杂居,小聚居。而且该地区又位于苏联南部边陲,靠近土耳其(奥斯曼帝国解体后的主体)。如何对该地区进行划分就显得尤为重要,事关苏维埃政权的国家安全。
1957年-1991年苏联时期的外高加索行政区划
因为亚美尼亚人和阿塞拜疆人的矛盾深刻,两个民族的聚居地犬牙交错,被相互分割。特别是在两个地区,一个是纳卡地区,当地居民中,亚美尼亚人的比例为75%。另一个是纳希切万,当地居民以阿塞拜疆人为主。
为了维护南部边疆的安定,苏维埃当局根据民族自决的原则于1920年建立起纳希切万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并宣布其与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存在特殊紧密联系。
根据公投结果,90%的纳希切万人希望同阿塞拜疆合并。1921年3月,苏维埃当局和阿塞拜疆签订《莫斯科条约》,正式承认纳希切万是阿塞拜疆的领土。
纳希切万苏维埃的国旗
然而,亚美尼亚人却没有那么幸运。最初,根据民族自决原则,亚美尼亚获得了纳卡地区的所有权。然而,苏联的南部边疆一直面临着宿敌土耳其的威胁。
出于安抚土耳其以及整个伊斯兰世界的需要,苏维埃当局把原本按照民族自决原则划给亚美尼亚的纳卡地区划给了阿塞拜疆。这一划分引起了亚美尼亚人的强烈不满,它为苏联解体后的冲突埋下了隐患。
四、阿塞拜疆一分为二
凭借苏联时期强大的政治权力,亚阿之间的矛盾得到了暂时地搁置,两国之间的人员流动相对自由。纳希切万地区地处巴库-埃里温以及连通莫斯科到德黑兰的铁路枢纽优势,加上本地丰富的矿产资源,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然而,纳希切万地区的春天却在20世纪80年代末戛然而止。随着80年代中后期苏联经济增长缓慢。经过几代领导人的改革,都没能改变苏联经济不景气的现状,引发了社会危机。
一些原本被压制的民族矛盾被点燃并酿成了军事冲突,尤其在纳卡归属问题上。此时的苏联已经无力处理这里的矛盾。
阿塞拜疆被一分为二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相继独立。纳希切万地区虽然同阿塞拜疆本土并不相邻,但该地的居民以阿塞拜疆人为主,成为了阿塞拜疆的飞地。
1992年2月,两国因为纳卡问题爆发战争,直到1994年5月才在俄罗斯等外国势力的调停下实现暂时的停火,但这并未改变亚阿之间的对立关系。
纳卡战争
纳希切万通往阿塞拜疆本土的最近距离是途经亚美尼亚。亚阿冲突导致了国境线彼此关闭,这就使得纳希切万地区要想通往阿塞拜疆本土,只能通过伊朗。
纳卡战争后,阿塞拜疆已经失去了对纳卡地区的控制,纳卡当地的亚美尼亚人成立“纳卡共和国”。它的成立不仅仅破坏了阿塞拜疆的主权,更使得阿塞拜疆已经无力打通从本土到纳希切万的直线通道。
纳希切万前往阿塞拜疆首都,需要绕行伊朗
纳希切万与阿塞拜疆本土相互分离状况,严重损害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大部分纳希切万的居民被迫外出去土耳其或伊朗谋生,而非前往阿塞拜疆本土,这使得阿塞拜疆随时面临着国家再度分裂的局面。
现在,因纳卡地区的主权问题,亚阿之间的心结依然难以解开,纳希切万飞地同阿塞拜疆隔绝的状态,短时间内看是无解的。
㈦ 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哪个和中国好
都差不多。
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与亚美尼亚双边贸易额为1.98亿美元,其中亚对华出口4060万美元,同比增长14.3%;自华进口1.575亿美元,同比下降5.8%。对华贸易逆差1.169亿美元,占中亚贸易额的59%,中国为亚第二大贸易伙伴。
而据阿塞拜疆海关数据,2020年1-8月,阿塞拜疆对外贸易额为165.7亿美元。其中,中国是阿塞拜疆第四大贸易伙伴,占比为7.9%。由数据来看,中国与亚美尼亚经贸更紧密,但与阿塞拜疆也不差。
(7)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哪个国家资源多扩展阅读:
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双方为了争夺纳卡地区,发生了战争。
阿塞拜疆,位于东欧和西亚的“十字路口”,周边与俄罗斯、亚美尼亚、格鲁吉亚、伊朗交界,并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隔海相望。
阿塞拜疆临近里海,首都巴库就在海边。阿塞拜疆有近千万人口,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巴库。
不论是比对面积、人口、经济、军事等方面,亚美尼亚都不如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只有4万多兵力,不及阿塞拜疆一半。武器装备就更落后,不是阿塞拜疆的对手。
㈧ 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原因
近日,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在纳卡地区的冲突还在持续,双方部队在纳卡地区进行了激烈战斗,伤亡人数进一步上升。目前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都宣布进入战时状态,两国爆发的武装冲突消息也成为全球热点新闻。那么,同为外高加索地区的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为何会水火不容?
亚美尼亚位于黑海与里海之间,是一个内陆国家,东为阿塞拜疆,以埃里温为首都。在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之间,有个叫卡拉巴赫的地方(简称纳卡)。卡拉巴赫位于南高加索,该地区多属山地与森林,面积约4400平方公里,人口约18万人(2020年),其中76%为亚美尼亚族人。
历史上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两国围绕对该州的管辖权一直纷争不断。早在十九世纪,卡拉巴赫曾受沙俄统治,信奉基督教的亚美尼亚人和信奉伊斯兰教的阿塞拜疆人在此混居。沙俄在此实行种族地缘政治战略,通过大规模的移民改变了当地的民族结构,从而埋下了日后冲突的根源。
在沙俄的支持下,亚美尼亚人大量迁入这里,此纳卡地区的民族成分发生逆转,亚美尼亚人逐渐取代阿塞拜疆人,亚美尼亚人成为了当地的主体民族。
1917年俄国革命后,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相继建国。1922年,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以加盟共和国的身份加入苏联。1923年,苏联出于地缘政治权衡的考虑,将纳卡地区划给阿塞拜疆,成为“阿塞拜疆苏维埃共和国”的一个自治州。对此亚美尼亚一直十分不满,一有机会就要求联盟中央“纠正”。
由于苏联的严密控制,纳卡地区的冲突消失了数十年,但问题从来没有得到真正解决。自1987年开始,卡拉巴赫地区的民族主义运动强化起来,以不同方式要求将该自治州归还亚美尼亚管辖。
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陷入经济危机。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围绕纳卡地区的争端再度浮现。由于纳卡位于阿塞拜疆境内,出于对当地经济和生活条件不满意,纳卡地区的亚美尼亚人一直谋求将纳卡并入亚美尼亚,要求将这一地区划归亚美尼亚共和国管辖,但阿塞拜疆方面坚决拒绝变更领土的任何要求。
1989年6月,纳卡宣布独立,亚阿爆发冲突。不久后苏联解体,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为争夺纳卡地区的归属权大打出手。3万人在冲突中丧生,亚美尼亚占领了纳卡及其周围原属阿塞拜疆的部分领土。直到1994年,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才达成停火协议,但双方的敌意并未消除,围绕纳卡地区的武装冲突时有发生。
如今,虽然两国就卡拉巴赫地区地位问题举行了一系列谈判,国际社会参与调解冲突,提出了多种方案,但纳卡问题迄今毫无进展。目前纳卡实际上处于独立状态,但国际上还是普遍认为这是阿塞拜疆的一部分,虽然阿塞拜疆已经无法对该地区进行任何实质上的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