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如何利用古镇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扩展阅读
为什么有钻石公主号 2024-05-03 10:49:38
眯智人力资源怎么样 2024-05-03 10:27:16
石油期货基金什么时候涨 2024-05-03 10:27:14

如何利用古镇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 2022-10-05 05:19:43

‘壹’ 如何做到传统村落/古村落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举个例子说明。

摘要 小镇的发展全靠当地政策,与外界的沟通,

‘贰’ 古镇文旅开发成功的“十大心法”

作者:李俊鹏

大鹏视野战略策划中心 主任

中国进入文旅大时代, 历史 古镇、传统村落身价陡然倍增,一时间,成为各方眼中的香饽饽和争夺焦点。古镇热、古村热进入亢奋状态,然而,高潮来得快,去得也快。真正经得起 历史 考验的,依然是那些为数不多的少数派。

每个 历史 文化名城(镇)由于形成 历史 、所处区域、 历史 价值等方面的不同,使得各自沿着不同的模式发展,然而,在不同的不同模式之中还会存在着一些共同之处,值得学习与借鉴。通过对取得成功的相关 历史 城镇的文旅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能为多数古镇进一步开发、利用、保护古城提供很好的借鉴。概括起来,鹏哥认为 历史 城镇文旅开发想要成功,至少需要把握以下十大关键:

1、 试图追求完美模式皆是妄念

理想模式只存在于教科书中。任何一种发展路径都有其形成的特定原因,并且都有其自身的优越性和局限性,要辨证地来看,不能削足适履,要结合当地实际找出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来,这是在制定文旅发展战略时应该明晰的核心。

2、 模式打磨不可能一蹴而就

任何模式的寻找与创造都是一个逐渐 探索 的过程。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分阶段分步骤来进行,不能够贪大求全。利用国家及省市地方开发文旅的政策优势,同时,结合申报省级、国家 历史 文化名城(镇、村)的机遇,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古城资源清查与保护工作,对古镇进行分级管理,如可以将古城(镇) 历史 建筑街区按其价值规划出一级保护区(绝对保护区)、二级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三级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古城(镇)保护区(区域控制区),根据区域不同合理配置不同功能。选定有一定发展基础与能尽快产生效益的重点区域优先培育开发,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开发,同时也可以为吸引投资或者整个区域经营权转让增加砝码。在文旅发展过程中,严格控制和规范古城的商业活动,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将与古城(镇)氛围不协调的商业行为全部规划在古镇核心区以外。保护古镇居民的居住活动,对古城的重点房屋建档挂牌,并向房主发放补助金;经常开展名镇意识、遗产意识宣传活动。

3、 市场化运营是主流

市场化运作是文旅产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就目前情况看, 旅游 景区市场化运作的改革路子是基本正确的,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和转型的深入以及地方发展文旅经济的需要,我国 旅游 景区的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必将进一步展开, 旅游 景区的市场化运作势在必行。但是该种模式并非十全十美,也不能够盲从,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找出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在地方财政投入有限的情况下,通过 旅游 景区经营权的有偿转让,让有经济实力、有管理能力的企业来经营一些风景区,尤其对于我国中西部边远地区发展 旅游 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只要制度安排合理,监督管理措施得力,景区市场化经营过程中的一些风险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控制,甚至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4、 主题化开发是核心

树立主题化开发理念,通过主题 历史 城镇的建设树立在区域大形象中的独特形象。值得注意的是这里主题并非仅仅是单一主题,也可以是一个或几个主题的组合。目前古镇文旅开发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古镇之间特别是同一区域内古镇之间共性明显,自身特征区别较小。作为拥有悠久 历史 ,区域特色明显的古镇,如何在众多的古镇文旅开发热潮中脱颖而出,笔者以为实行主题化开发是一条比较明智的选择,即实行主题城镇的发展。把整个古镇作为一个整体来开发,首先提升出一个主题,根据主题公园的理念来开发来经营,结合古镇的 历史 文脉与特色等,将城区内的居民、建筑、氛围都作为一种景观,给予游客在古镇中的最好体验。

5、 产品思维是关键

古镇文旅发展过程中应该大力挖掘当地 历史 文化与民俗风情资源内涵,丰富产品,提升古镇文旅产品品味。古镇文旅的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从观光到度假、 娱乐 、休闲,再到考察、研究、交流、摄影等各种文化 旅游 。只有这样,才能使古镇文旅多姿多彩,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从理论上分析,古镇文旅的类型是存在梯层结构的,在时序上呈现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的发展趋势,以文化为主要内涵的体验 旅游 是古镇 旅游 的最高层次。同时,需要指出, 历史 城镇的 旅游 并不是要禁止商业化,而是要控制过度商业化,寻求传统与 旅游 商品的最佳契合点。 旅游 商品销售是 旅游 业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旅商品销售与古镇文旅的开发和保护不存在本质上的冲突,其关键就在于如何在商品销售中融入古镇所特有的文化气息。因此,古镇文旅商品的开发要求开发者要进行准确的规划、协调,要根据每个古镇的特点,大力发展有地方韵味、反映各地风土人情 旅游 商品。这样不仅能够丰富文旅产品内容,提升文旅产品质量,丰富游客体验;同时,还可以促进当地居民参与当地文旅开发,增加 旅游 就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参加文旅的积极性,从而促进 旅游 的可持续发展。

6、 保护先行是要诀

文旅开发过程中注重 历史 文化遗存的保护。文旅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活动,遗产地则是 历史 文化的遗存,文旅和遗产地这种文化上的天然联系,决定了两者必须有效地结合。发展文旅是弘扬遗产地价值并为保护遗产地提供经济支撑的重要途径,而利用遗产地则是发展文旅的一个重要资源渠道,两者是协调统一的。对于 历史 遗存的保护,并不仅仅是对遗址遗迹的原样保护、修旧如旧,更要注重 历史 传统的保护和文脉的延续。正如丽江、江南水乡古镇之所以有如此强的吸引力,不仅仅由于小桥、流水,更在于生活在那里的人家,有了生活在那里的人家,文化才是鲜活的,才是有真正魅力的。只有充分调动起居民保护古镇的积极性,让其能够从文旅发展中得到相应的收益,并且乐于生活在世代居住的古镇,并且为自己的古镇与文化传统感到自豪,古镇的意蕴与文脉才能真正延续下去。

7、 新旧分区是铁律

在古城(镇)的发展过程中继续按照新旧分区的格局,在加快新城(镇)区建设的同时,也要完善古城(镇)区的相关功能,改善相关设施,为将来文旅发展服务,更要满足当地居民的生活需要,这也是文旅发展的最终目的。社区居民既作为其中的主人翁同时也是文旅业的实际参与者,让其从中获取应有的利益,通过对社区居民的教育培训让其参与文旅并且能够从文旅发展中获得收益。

8、 区域融合是法宝

历史 城镇文旅开发过程中要注重结合区域 旅游 的发展,联合开发,实现与周边景区共赢。通过目前的研究发现即使像丽江、周庄、凤凰等这些高品位的 历史 古镇在文旅开发与市场营销等过程中都不是单个进行的,都是与周边景区在开发、线路整合、市场营销、形象塑造等过程中的不同程度的联合,从而实现了共赢。这也正符合 旅游 学中的 旅游 时间比理论,只有 旅游 地能够提供一定量的 旅游 活动时间与活动内容这样才能够吸引大量游客的到来,因此在文旅开发之初的项目选择,市场分析,以及产品开发与营销过程中都要注意区域的联合。

9、 制度建设要先行

合理规避经营风险。首先,发挥地方的主导作用,各主管部门应严格依照 历史 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与 历史 城镇文旅发展规划,同时依据相关法规与管理条理及转让合同、协议等,规范部门、文旅投资商等的开发经营行为;其次,可考虑建立 社会 监督组织评估机制,形成 社会 监督组织形成对地方和文旅企业的有效约束监督链;再次,有必要建立科学的利益协调与整合机制,充分挖掘 旅游 地各主体的利益共同点和平衡点,形成良好的利益互动,以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最终促使 旅游 企业的利益与 旅游 地其他主体的利益统一于 旅游 地社区的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之中。

10、 社区参与不可少

地方和企业还应进一步完善社区居民参与机制,广泛吸纳当地居民的意见,切实处理好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为此,地方和企业要提高其行为的公开度和透明度,对景区经营中的重要项目的审批建设以及影响到居民利益的开发经营行为实行公示制,以发挥社区居民的监督作用,增强文旅项目建设和环保措施的合理性和 社会 可接受性;同时,有必要建立目的地居民关于区域文旅业发展的代言机构,从而实现公平对话,保证居民对文旅业发展的决策拥有发言权,从而有效防范文旅发展的负面影响;再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旅发展意识、文旅就业技能等方面的教育与培训,全方位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使其积极主动地适应区域文旅业发展。

李俊鹏

大鹏视野战略策划中心 主任

国家注册规划师、高级工程师

聚焦城市发展战略、国土空间规划、十四五规划、决策咨询和文旅项目策划,从业10余年,操盘各类实战案例100多项。

---- 往期推荐 ----

1. 乡村振兴:绕不开的悖论与困局

2. 世人皆知"胡焕庸线",谁人可知河南版"胡焕庸线"更为神奇?

3. “郑开同城化”只是假象,背后是一盘大棋

4. 郑开同城化:开封究竟该怎么办?

5. 河南彰显“中原雄心”,中国“第五极”呼之欲出

6. “总部”缺失的郑州,究竟能走多远?

7. 为什么郑州6大主导产业之和不如1个阿里巴巴?

8. 河南18地市:谁一鸣惊人?谁默默无闻?

9. 廿载风云巨变:河南18地市,谁快速崛起?谁加速衰落?

10. 河南18地市和105县地名极简史:谁最大气?谁最神秘?

11. 缺水的河南,为何“水城”却越来越多?

12. 净流出1300万!河南人口红利还能吃多久?

13. 河南最大的短板是什么?

14. 河南179个产业集聚区究竟该何去何从?

15. 郑洛西发展带呼之欲出,三门峡究竟该怎么办?

16. 资源型城市:“转型增长”OR“持续收缩”?

17. 南北差距拉大,黄河流域的未来在何方?

18. 乡村振兴:“农业大国”中国究竟该向“农业强国”日本学习什么?

19. 昔日万人追捧,如今少人问津,是“特色”小镇还是“问题”小镇?

20. 郑州都市圈究竟该如何发展?

21. “郑洛双城经济圈”能否跻身“中国第五极”?

‘叁’ 如何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强调旅游资源开发要与保护相协调,发展速度要与发展质量相协调,发展规模要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经济效益要与生态效益相协调,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只有得到精心保护,处在良性循环状态的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才能促进人们将旅游愿望转化为现实的旅游需求。 作为旅游业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景区景点则是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载体。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之一是如何确保景区景点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景区景点经营效益的持续获取。

‘肆’ 旅游景区如何可持续发展

随着旅游需求不断扩大,旅游业作为对现有资源的深度利用的产业,必须做到可持续的发展。面对发展的机遇,转型的趋势,升级的取向,生存的需求,如何提高旅游景区的吸引力和生存力,需要结合实际找到相应的对策:
1、 从资源的浅层利用转向资源的深度利用
2、从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体验经济转化
3、从流量增长型向效益增长型转化
4、从概念性定位转向多角动态定位
5、从资源导向到市场导向进而转向营销导向
6、从粗放型转向精品化
7、从传统管理转向现代管理

更多关于旅游景区如何可持续发展,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c7c4511632844405.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伍’ 洛带古镇旅游商品开发

洛带古镇旅游商品开发

【摘要】洛带古镇从一个小小的小镇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发展成现在的“中国西部第一镇”,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旅游商品的开发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隐含着保护当地旅游资源与客家文化的延续的无限危机。

【关键词】洛带古镇;旅游商品;开发

一、古镇概况

洛带古镇整体呈“一街七巷子”的格局,但是这条长约1.7公里的古街却被既不合理的商业规划给破坏了整体的面貌。

对洛带古街对两旁的商业店铺进行了分类统计,大小商业店铺300多家,共分为7类,具体分类如下:

1 饮食类,包括特色小吃、茶楼、快餐店等120多家;

2 服饰类,包括服装(部分服装店铺也同时经营照相业务)、鞋帽、围巾等,共80多家。

3 工艺品类,包括银饰、木雕、水晶、陶艺类等共50多家;

4 娱乐类,包括魔术、冒险、操作类等23家;

5 商店类,包括超市、杂货店等共8家;

6 住宿类,共3家;

7 其他服务类,包括银行、医药、理发、干洗等共11家。

其中饮食类和工艺类中还可以体现出客家文化的饮食特色和手工艺制作色,能够让游客接触到客家文化;服饰类中大部分都是经营现代服饰,同洛带客家人没有任何关系;在规划中最为不合理的是娱乐类,各种“鬼屋”、魔术、碰碰车、射击等游戏在古镇中喧闹,彻底的破坏了古镇整体的客家文化氛围。

商业和文化的分离,导致的就是古镇文化沦为商业的附庸,最具有生命力的古镇在商业的不合理规划下变成了“死亡和空虚”。

二、古镇旅游商品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重经济轻文化、景区商业化缺失文化内涵

对于古镇旅游来说最主要是古镇本身的文化内涵,旅游者去古镇旅游主要是想去体味那份独特的文化。

然而经济的快速发展让开发者注重于经济的开发轻视了文化的开发,景区的商业化失去了景区本该有的文化内涵。

(二)旅游商品缺乏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

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活动,作为一种短期生活方式,游客追求的是文化的享受和美好的回忆。

旅游商品作为文化的载体。

每一件都镌刻着旅游者一段难忘的经历,都反映出不同的文化渊源。

洛带古镇具有独特的“客家文化”,是旅游开发的依赖基础,开发创新旅游商品应着眼于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

(三)旅游商品单一,质量差,产品定价混乱

旅游者到外地旅游经常会购买旅游纪念品馈赠好友。

这就要求旅游商品不管是所用材料、制作、工艺、包装都要有较高的质量。

而古镇中的旅游商品单一,做工粗糙,档次低,包装简陋,甚至有欺诈现象出现,产品定价混乱。

(四)旅游地超负荷接待游客严重损害了旅游地环境

每到旅游旺季旅游地都会超负荷接待游客,致使旅游地环境受到严重的损害,不仅影响到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更影响旅游地进一步开发与保护。

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是相互依存的,所以要限制旅游地游客数量,不得超过旅游地最大接客量。

三、旅游商品的基本特点

一是具有纪念意义,也就是能保持对某次旅游经历的纪念,或能触景生情,唤起对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经历的回忆。

这是很重要的特点。

二是具有保存价值,主要是指旅游商品所代表的事或物的价值,另外就是旅游商品本身的材质是否适宜于长期保存。

三是馈赠性,要从特色、价格和包装等方面加以考虑,便于旅游者将所购的商品馈赠亲朋好友。

四是实用性,主要是指土特产要具有使用价值,包括生活中的使用和观赏等。

五是便于携带性,旅游购物非大宗货物贸易,不依赖于专门储运手段,而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主要依赖自身能力携带,因此要尽量考虑不易损坏。

六是特色包装,为了馈赠和携带,包装要讲究,包装本身就是旅游商品质量和特色的体现。

四、开发策略

(一)寻找经济与文化的平衡点,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旅游资源本身的独特性

在旅游业中经济的发展和旅游资源本身的独特性的保护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古镇旅游资源独特性是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旅游资源独特性一旦受到破坏,旅游活动就会失去展开的条件,也就也谈不上开发,那就更谈不上经济的发展了。

在保护旅游资源独特性的前提下开发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商品,使经济与文化处于一个平衡点之上。

(二)商品开发应与旅游资源想协调

纪念性、艺术性、实用性、收藏性等是旅游商品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它要求旅游商品不管是所用的材料、制作工艺,还是使用性能、包装装潢等都应体现较强的质量意识。

在开发新产品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时候要注意产品应与旅游资源相协调,适宜的开发的商品不仅能提高销量,更能起到宣传作用。

(三)加强旅游地市场管理和游客管理

加强旅游地市场管理,规范市场,统一调度,尽量杜绝强卖,欺诈等现象的出现,同时要规范商品定价,保证产品质量。

正确引导游客的行为,保护旅游地环境和旅游资源,同时要控制旅游地游客的流量,保证游客量在旅游地最大承受游客量之下。

(四)旅游地环境保护,实行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

保护古镇的古韵氛围和物质文化景观,保持古镇景观和城市景观的差异,这是古镇旅游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过度商业开发一方面并没有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却严重破坏了古镇的文化景观和旅游生态环境。

文化景观包括物质文化景观和古韵氛围。

物质文化景观主要是存在于区域景观中的古建筑、民俗服饰和字画楹联等;古韵氛围则是由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以及抽象的古文化气息、风格、感觉组成的综合体,是古镇旅游的重要依托。

这些对于长期居住在喧嚣的都市里的旅游者有着无穷的魅力。

洛带古镇的开发必须严格遵守保护第一的原则。

‘陆’ 如何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强调旅游资源开发要与保护相协调,发展速度要与发展质量相协调,发展规模要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经济效益要与生态效益相协调,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

‘柒’ 旅游景区如何可持续发展

旅游区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经济转型时期,风景名胜区的资源保护管理工作上,出现了遗产资源保护与经济性开发的矛盾,资源保护与高密度旅游开发的矛盾并存的现象。如何处理好这些矛盾,是当前我国风景名胜区普遍面临的问题。青岛市崂山风景区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三大问题凸显过度开发之痛

崂山风景区保护和发展主要面临着三大问题。一是崂山风景区的“城市化、人工化、商业化、园林化”倾向突出。

青岛市区东移,带动了崂山周边地区的城市化,景区内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倾向明显。在沙子口沿海一线,社区建筑高密度发展,别墅成群、宾馆林立,一些市民在村中买地建房,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景观;在南九水一带的核心景区内,别墅式建筑几乎超过了当地居民的建筑数量;在景区王哥庄沿线,小区式的社区建设,与风景区周边环境极不协调。

风景区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其自然性。目前部分景区的人工建设过多,各区域的园林建设、旅游项目开发规划频出,规模越来越大,使基础设施建设大大升温。道路建设、停车场、临时建筑、酒店宾馆蜂拥而上,甚至房地产项目也乘机而入;“园中园”现象突出。仅南部沿海一线就有“观光园”、“雨林谷”、“森林公园”、“生态园”等多处。“人工化、园林化”现象突出,不仅严重破坏了景区的整体环境,也使风景区的国家资源受到侵蚀。此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景区内商业设施、宾馆饭店建设不断增加,商业化氛围越来越浓。

二是景区内水资源保护未受到应有重视,生物多样性遭遇威胁。

景区内在建和拟建水库、塘坝较多,不利于青岛市的水量调蓄和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如夏庄、仰口林区地处崂山西北部的半湿润半干旱地带,生态系统脆弱。现有的开发活动已在不同程度上破坏了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生长环境。

由于有些村民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淡薄,使许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枯竭。如“农家宴”菜系中,野生动植物占很大比重。受经济利益驱使,采摘的规模、数量剧增,不仅使物种本身逐渐稀缺,难以恢复,还造成水土流失等后果。

三是擅自刻石立碑,割裂了历史与文化的完整性、连续性。

单纯地刻石立碑不仅毁坏了历史遗迹,而且是历史研究肤浅、文化发掘不深的表现。如夏庄、惜福镇为古时进出崂山腹地的必由之路,历史及文化遗存很多,但在这一地区少见体现,反而凭想当然,擅自刻石多处,不仅割裂了崂山历史与文化的完整性、连续性,而且使霸王台、财贝沟等古文化遗址面临毁灭的命运。

这些问题不仅在崂山风景区存在,在其他风景保护区也具有一定普遍性。

四方面探究深层次原因

为什么崂山风景区会面临这样的问题?

一是对国家风景名胜区资源的特殊性认识不足,对国家风景名胜区性质和功能缺乏深入理解,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对风景名胜资源实行市场化、企业化经营,过度开发给风景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二是体制不顺、多头管理、效率低下。崂山风景名胜区属景区管委会管理,而景区地域分属崂山区、城阳区管辖,具体又分属3个街道和2个乡镇管理,涉及近200个社区和村,难以避免各行其是的问题。一方面在崂山景区范围内,同时存在两个区级政府和一个市政府派出机构,实行块块管理;另一方面景区资源名义上由管委会管理,实际上分别由国土资源、文物、林业、海洋、环保等部门分别行使相应的职权,实行条条管理。景区缺乏一个权威性的机构作为统一管理主体和责任主体。

三是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法制不健全,有些地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而忽略了对公共资源的保护。

四是风景区保护无法可依与有法不依并存。现行法规不完善、缺乏约束力。法规未明确禁止以破坏遗产资源为代价的牟利行为,也缺少实行针对个人的惩戒条款。同时,有法不依、执法难严。目前出现的过度开发和破坏性建设,多数项目是“双违”建筑;很多地方不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严格控制建设的规模、体量。

科学保护与合理开发并重

崂山风景区的处境并非个案。

如何实现风景区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开发相结合,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转变这种现状,首先要加强宣传、转变观念。要重视对风景名胜区基本知识的普及性宣传,在全社会牢固地树立这一观念:自然文化遗产属于当代和子孙后代,任何人都只有照看和维护的义务,而没有随意支配的权利。

其次要调整思路、理顺体制。

以崂山风景区为例,首先应该理顺景区内两个区级政府、一个市政府派出机构之间的关系,逐步实现崂山风景区和崂山行政区的一体化管理,区内土地、规划建设、旅游服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市政设施、城建监察、公用事业、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国有资产产权、治安保卫、农村事物和经济发展实行统一管理。

在理顺体制的基础上,根据发展目标,确立一个既明确合理,又科学实际;既体现保护,又开发利用;既能惠及当地群众,又不损害后代人利益的发展思路。管委会对遗产资源实行统一管理。风景区国有、集体和个人承包的土地、山地、林地和风景林,以及地貌景观、人文景观等资源保护与开发,由管委会依法进行统一管理,并对集体山林采取买断方式理顺产权关系;风景区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林业管理、森林病虫害防治、消防检查、文物保护,医疗、预防保健、卫生监督、疾病控制等由管委会依法进行管理,并接受市有关部门业务指导;坚持原居住地居民原则,严格控制风景区人口增长。

第三,要加快地方立法,实施依法管理。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现行法规和条例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并由市人大通过崂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管理的地方性法规。法规应明确风景区规划范围和区域的功能划分;明确管委会的地位;界定风景区遗产资源的产权关系,禁止以破坏遗产资源为代价的牟利行为;规定当地居民对风景区保护、开发、经营等权利、责任和义务;组织科学研究和文化的深层次开发;对破坏遗产资源行为的惩戒性规定等。

第四,实施全方位管理,加强风景区资源保护。由管委会及所属机构负责风景区的规划、保护、建设与管理,行使统一管理的综合性职能;旅游、工商、林业、交通、治安、环保等职能部门,在管委会的统一领导下,履行职责、发挥专业管理的重要作用;风景区居民和经营从业人员服从统一管理的同时,实行自我管理和主动参与管理相结合,切实发挥群众的基础作用。

运用科学、技术、行政、法律手段,实现资源的有效保护。同时采用法治手段,清理“双违”项目。管委会应运用法治手段对风景区内“双违”项目进行清理、限时拆除;对借旧村改造之名新建扩建的楼堂馆所,在不损害原居住居民利益、不增加风景区人口基础上,进行清理和处置;对在风景区内开展商贸经营的各类建筑,按《规划》要求进行规范;对风景区内形成的各类园林、园区项目,依据《规划》进行可能的利用和统一管理等。

第五,引导风景区内居民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管委会可与当地居民签署“合作协议”,明确双方权责;规定当地居民保护遗产资源的责任;引导生态农业发展的方向;风景区经营性活动优先考虑原居住地居民,首先是生活困难的居民。

‘捌’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前瞻网指出:“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建设成为世界旅游强国的关键时期,旅游业作为服务业中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不仅对相关产业具有较强的带动性,而且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深化旅游业改革,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加速发展、扩大就业、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及推进国内外交流合作具有重大意义。
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扩大社会就业总量的有效举措。旅游业具有联动性广、经济性强的特点,可以对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显着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旅游业每增加1个单位效益就可以带动其他产业增加4个单位效益。与此同时,旅游业就业具有门槛低、覆盖面广、劳动密集的特点,可以有效带动其他行业就业。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研究发现,旅游业每增加1个就业岗位就可为其他产业带来5个就业机会。加快发展旅游业将会在未来缓解严峻的就业压力,给我国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是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巨大助力。旅游业相较其他产业而言,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成本小的优势。加快发展旅游业,可以实现依靠资源消耗促进经济增长的传统模式向低耗能、高收益的新模式转变,达到自然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统一。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以引领和带动相关服务业及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转变以能源密集型和污染密集型为主的贸易出口模式,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社会。
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是扩大国际文化交流、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保障。一方面,积极接待入境旅游,打开国门,欢迎各国朋友,通过旅游让其充分了解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逐渐消除他们的一些错误认识和偏见;另一方面,大力组织民众出境旅游,走出国门,通过宣传中华文明来提升华夏文化在世界各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塑造开放、自由、民主、富强的国家形象。
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实现产业融合。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要着重将简单粗放的发展模式向规模化、效益化进行转变,不仅要注重硬件设施的建设,还要优化服务和提高环境质量,实现旅游业与其他产业间的融合发展。一方面,在景点建设开发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当地居民生活可能造成的影响。坚持保护为主的原则,适度、科学地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另一方面,应加速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合理利用农村的特色旅游资源,依托当地生态环境,积极发展草原旅游、湖泊旅游、山川旅游等,同时借助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一大批特色古镇、古村,完善乡村旅游设施和旅游产品,增加乡村旅游的吸引力,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加强对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的创新设计,鼓励旅游用品的研发,推动旅游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充分借助文化、体育、信息、交通等行业优势,实现不同行业间的交叉互补,推动旅游产品和行业的发展。
构建多样化旅游产品,实现结构创新。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当前旅游产品仍然比较单一,为满足群众的需求,需要加大对旅游产品多样化的开发。旅游产品开发要从市场需求出发,通过对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吸引更多的游客参观游览。其一,要抓住人们对于休闲旅游的内在需求,开发休闲旅游产品,建设公共休闲设施,营造积极健康的休闲文化。其二,大胆创新方式方法,不断升级旅游产业结构,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例如,要遵循深化旅游业改革开放、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切实加强规划工作,在编制旅游规划时本着高标准、高要求的原则,做到专业、个性、创意和特色;要加快发展国际旅游,坚持入境游和出境游并重的思路,转变旅游市场结构,实现国内游和国际游均衡发展;要实施精品战略计划,加快重点景区建设步伐,将景区打造成集观光、度假、休闲、商务等多维一体的综合景区。
进行旅游业管理创新,深化市场机制。旅游管理机制创新是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升级旅游产业结构,规范旅游市场秩序,革新人才培养方案,创造出适合旅游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政府要加快职能转变,引导企业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坚持公平竞争原则。企业要实行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改革企业发展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社会融资和政府支持,提高规模效益和服务质量,加强市场竞争力。通过整合中小型旅行社,建成一批集旅游、购物、住宿、娱乐为一体的跨行业、跨地区的大型旅游企业,使旅行社从“小、散、弱”向龙头式的集团化方向转变,成为推动旅游业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的中坚力量。大力发展旅游行业协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监督,规范企业行为,遵循市场秩序,并不断鼓励民营、私营企业的参加。
建设旅游业保障体系,加强旅游安全。建立旅游业的安全保障体系,首先要完善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和安全救援体系等旅游管理的服务能力,实现对广大游客生命财产的负责。其次要建立健全旅游保险制度,完善旅行社责任险、旅游意外险等旅游险种,增强旅游保险的理赔效能,提高规避和化解风险的能力。最后,要不断完善旅游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认真听取和处理游客的投诉意见,切实维护旅游者合法权益。具体而言,各地旅游景区应完善安全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及紧急救援机制;强化对游船、大型观光旅游设施、索道等的安全管理;加强景区内餐饮住宿卫生管理;大力宣传安全防范知识,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强化应急能力,切实保障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资料来源 前瞻产业研究院)
希望可以帮到你 不明的地方欢迎追问 还望采纳谢谢!

‘玖’ 历史文化依托型:古村古镇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二)

古村古镇的商业化趋势:现代 旅游 经济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古村古镇 旅游 业的发展必然少不了商业部门的参与,而商业化趋势和过度商业化等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学者和相关部门的关注。

(一)商业化发展中的问题

1.空间形态延续

古村古镇商业 旅游 开发中,必须要尊重 历史 的空间形态和文化氛围,避免古镇机理的破坏。如太湖流域的水多古镇群为例,多数以水而兴,传统的条形商业街或者十字水街是 历史 街区的主要形态。因此,虽然以道路桥梁为主体的现代交通体系建立以后,以小型内河船只为基础的交通运输系统逐渐淡出 历史 舞台,但是古村古镇商业的开发依然要延续古村镇古建筑形态的协调性。商业街保持条形或十字形,杜绝不一致的商业形态开发。

2.规模控制

对于具有 旅游 性质的古村古镇,商业规模的控制非常重要,超过限度,不仅会导致商业项目的经营失败,也会让古村镇文化内涵丢失。古村古镇自身的常住人口较少,消费能力较弱,新开发的项目目标客群基本瞄准 旅游 者,而 旅游 者在最点逗留的时间和活动的范围的有限性,造成消费能力的有限。因此,商业区规划时,要根据 旅游 景区资源的性质,科学核定商业化比例,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控制好数量和位置。同时,商业化行为不可喧宾夺主,文化类资源景区、生态 旅游 景区、红色 旅游 景区以及景区核心范围等都要尽量减少商业活动的存在,并且景区内店铺的设计与装修风格必须符合景区的风格,利于传播当地文化。

3.原住居民安置

居民是 历史 文化重要的承载体,但是在景区商业化开发中,经营者和居民必定遭遇利益、产权等各种问题,古村镇原住居民的安置成为一个直接影响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居民完全自由经营往往出现无序竞争,不利于管理,但是公司统一经营又容易失去古村古镇的传统特色。乌镇采取的“腾笼换鸟”的安置方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虽然在统一规范化的管理引导下,是否会逐渐失去民间传统这点上依然存在一定争论,但是统一买断形成的清断产权,确实有助于其竞争力的提升,而居民具有一定的经营自主权,也定程度上保留了传统特色。

(二)古村古镇商业模式 探索

利用天然的资源进行简单的改造,同时收取参观资源费用,这种简单的门票经济模式是目前国内观光型景点的主流模式。但是,单一的门票经济对于公司经营来说,并不符合资本回收原理,在资源品质一般的情况下更难以实现盈利,因此催生了各种新型商业模式的产生。

1.综合收益商业模式

综合收益商业模式,摆脱了单一的门票经济,强调餐饮、购物和住宿等多种收益形式,形成资本的有效循环,部分景区提出的吃、住、行、游、购、娱等"一站式”开发,就是这种综合收益商业模式的体现。如乌镇的收益模式中,门票收益只占到总收益的三分之酒店收入占到三分之ー,还有其他各项经营内容形成 旅游 收入的剩余部分,是典型的综合收益商业模式。

2.产业联动商业模式

利用 旅游 平台资源开发相关的产业,从而获得比较多的收益,如 旅游 地产、 旅游 农业,以及 旅游 创意产业等。其中, 旅游 和地产同时开发,通过地产的收益来弥补 旅游 的投资的 旅游 地产模式在国内运作已经比较成熟。 旅游 和地产的结合互动,使 旅游 地产具有集资源稀缺性、客源多样性和区位交通便利性三大优势于一身的独有特征,成为其独特卖点。目前,国内 旅游 地产开发主要以住宿和第二居所的休闲度假类型为主,多建设于大中型城市远郊或是直接远离城市的景区。

3.资源整合商业模式

这种模式就是由政府或是单个投资商控制资源,做好基础设施,然后对各种项目进行招商,联合许多小投资商一起参与经营。如湖南凤凰古镇,地方政府将管辖范围内的 旅游 景点开发出来后,实行经营权的转让的方式,吸引投资商介入 旅游 开发。由投资商根据自身优势,结合市场需要对外融资,继续古镇 旅游 开发进程,政府只在行业宏观层面上对投资商进行管理。

4.混合商业模式

混合商业模式是指采用多种投资、多种经营方式、多类主题经营的模式,从前期的资金募集到退出采用多种运作模式如平遥古城发展中,政府资金不足,无力承担古城内大量街巷民居的维修以及 旅游 产业发展的庞大资金,采取经营权转让和产权拍卖两种方法,让 社会 资本参与 旅游 产业发展。平遥政府对古城内20多处古建筑产权和100多处古建筑经营权进行了公开拍卖,引进 社会 资本进行古城商业经营,建成了特色购物、特色餐饮特色住宿、特色 娱乐 等6条 旅游 产业街,吸收 旅游 相关从业人员达到4万多人,发挥了区域的 旅游 经济带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