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内蒙古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因为春秋两季处于强大的蒙古高气压前缘,是高低气压的过渡带。
蒙古高压位于蒙古地区的大陆高气压。是北半球大气活动中心之一。蒙古高压随季节而变,由于大陆上的气压随温度变化,冬季大陆气温低,气压则高;夏季大陆气温高,气压则低。所以蒙古高压常见于冬季,而夏季则极少出现。由于蒙古高压紧靠我国北部,所以其发生、发展及移动,对我国天气和气侯有很大的影响。
(1)什么气候类型风力资源丰富扩展阅读:
内蒙古气候: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广袤,所处纬度较高,高原面积大,距离海洋较远,边沿有山脉阻隔,气候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有降水量少而不匀,风大,寒暑变化剧烈的特点。
大兴安岭北段地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巴彦浩特——海勃湾——巴彦高勒以西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总的特点是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而炎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剧降,霜冻往往早来,冬季漫长严寒,多寒潮天气。
内蒙古自治区日照充足,光能资源非常丰富,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都大于2700小时,阿拉善高原的西部地区达3400小时以上。全年大风日数平均在10—40天,70%发生在春季。其中锡林郭勒、乌兰察布高原达50天以上;大兴安岭北部山地,一般在10天以下。
沙暴日数大部分地区为5—20天,阿拉善西部和鄂尔多斯高原地区达20天以上,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呼鲁赤古特大风日,年均108天。
⑵ 青藏高原为什么风能资源丰富
青藏高原风能资源丰富取决于青藏高原的地势特征和气候特征。
风能资源决定于风能密度和可利用的风能年累积小时数,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势高亢开阔,海拔较高,对风的阻挡小,风能较大,且青藏高原冬季东南部盛行偏南风,东北部多为东北风,气候原因决定了青藏高原风量大。
(2)什么气候类型风力资源丰富扩展阅读:
我国风能的储备和分布:
我国位于亚洲大陆东部,濒临太平洋,季风强盛,内陆还有许多山系,地形复杂,加之青藏高原耸立我国西部,改变了海陆影响所引起的气压分布和大气环流,增加了我国季风的复杂性。
冬季风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等中高纬度的内陆,那里空气十分严寒干燥冷空气积累到一定程度,在有利高空环流引导下,就会爆发南下俗称寒潮,在此频频南下的强冷空气控制和影响下,形成寒冷干燥的西北风侵袭我国北方各省(直辖市、自治区)。
每年冬季总有多次大幅度降温的强冷空气南下,主要影响我国西北、东北和华北,直到次年春夏之交才消失。 夏季风是来自太平洋的东南风、印度洋和南海的西南风,东南季风影响遍及我国东半壁,西南季风则影响西南各省和南部沿海,但风速远不及东南季风大。
热带风暴是太平洋西部和南海热带海洋上形成的空气涡漩,是破坏力极大的海洋风暴,每年夏秋两季频繁侵袭我国,登陆我国南海之滨和东南沿海,热带风暴也能在上海以北登陆,但次数很少。
⑶ 试分析说明我国东南沿海与西北内陆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东南沿海仅在由海岸向内陆几十公里的地方有较大的风能,再向内陆则风能锐减。
自然条件:1、海陆热力差异大,冬夏季风力强;2、海洋摩擦力小,阻力小,而沿海相对缺少高山阻挡 ;3、夏秋季台风较多 4、白天和夜晚的海陆风,风力强
西北内陆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地处高原区,地势平坦,风受阻小,特别是冬季受西伯利亚高压影响,盛行西北风,因此风能丰富
⑷ 温带季风气候形成原因及分布地区
对于很多的高中生来说,知道温带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和分布地区是非常的有必要的,我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温带季风气候是怎么形成的
带季风气候的成因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相似。冬季受温带大陆气团控制,寒冷干燥,且南北气温差别大;夏季受温带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暖热多雨,且南北气温差别小。冬季寒冷少雨,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在强大的西伯利亚大陆冷高压的影响下,盛行冬季风,以偏西偏北风为主,风力强劲,天气晴寒,雨雪稀少。
最冷月平均气温南北差异大,南部在0℃以下,北部可达-20℃,平均纬度递减率为2℃/纬距。夏季在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下,盛行夏季风,以偏东偏南风为主,风力较小;潮湿多雨,6—8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0%以上。最热月平均气温南部可达26℃以上,往北有所降低,也不低于20℃,平均纬度递减率仅为0.4℃/纬距。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成因主要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影响。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在什么地区
分布于北纬35°~55°亚欧大陆东岸,主要在我国华北和东北、朝鲜半岛大部分以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
温带季风主要是由海陆热力差异而引起气压随季节交替变化而形成的.冬季,陆地强烈冷却降温而形成高压,海洋冷却降温缓慢则形成低压.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即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冬季风.夏季,陆地强烈增温而形成低压,海洋增温缓慢则形成高压.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即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夏季风.
温带季风气候的植被有哪些
温带气候是世界上分布最为广泛的气候类型。由于温带气候分布地域广泛,类型复杂繁多,从而为生物界创造了良好的气候环境,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动植物界。从植物的种类上来看,有夏绿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大陆内部也有草原、半沙漠和沙漠。温带落叶阔叶林、小麦、甜菜、花生、棉花、枫树,郁金香、肉苁蓉 大犀角 芦荟 秘鲁天伦柱 百岁兰 蒙古沙冬青 这些都是温带植物
⑸ 常见的气候类型有哪些 各有什么特点
本文中,我为大家整理了常见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一起来看看吧!
常见气候类型及特点
1、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太阳辐射年变化小,并由于太阳在一年内的春分、秋分前后两次通过天顶,所以气象要素的年变化都具有双峰型的特点。
天气单调。全年受赤道海洋气团控制,风力微弱,季相无变化,基本每日上午闷热晴朗,接着积云越积越厚,午后则暴雨倾盆,雨后天气稍凉,第二天又复如此。
2、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年雨量700~1000毫米,多集中在湿季。干季的气温高于热带雨林地区,每日平均气温在24~30℃之间。大致每年5-10月大陆低气压北移,这时北半球热带草原上盛行从几内亚湾吹来的西南季风(又称几内亚季风),带来丰沛降水,形成湿季。
11月到次年4月,大陆低气压南移,北半球热带草原盛行来自北回归高气压带的信风(哈马丹风),十分干燥,形成干季。南半球热草带草原的干、湿季节时间与北半球恰好相反。
3、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高温,年平均气温在22℃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6℃以上冬半年。旱雨季明显,降水集中在雨季,且降水量大。
季风显着,旱季时陆地高压散发出来的东北季风汇入海洋上的赤道辐合带,雨季时南半球副高发出来的西南季风汇入塔尔低压。盛行热带气旋,与“夏季风”同步,每年5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热带气旋盛行季节。
4、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的特点很多,比如晴天多,阳光强,干燥,夏季热,昼夜温差大,风沙多等等。终年干旱炎热,尤其热季更是酷热难耐。
5、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十分适宜人类居住,主要位于太平洋边缘,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6、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13种气候类型中唯一一种雨热不同期的气候类型。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锋面气旋频繁活动,气候温和,最冷月气温在4-10℃之间,降水量丰沛。
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气候炎热干燥少雨,云量稀少,阳光充足。全年降水量300-1000毫米,冬季半年约占60%-70%,夏季半年只有30%-40%,冬季降水量多于夏季。如果将地中海地区全年降水量制成条形统计图,就会发现它会形成一个盆状弧线。
7、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夏季太阳高度角增大,昼长,气温较高,从热带海洋吹来的东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冬季寒冷干燥: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冬季寒冷,成因有:纬度较高、离冬季风源地近、地形较低平坦地势西高东低使冬季风得以削弱。季风性显着,夏秋常受热带气旋影响。
8、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很大,日较差也很大。冬季受高压控制,最低温达-73℃;夏季南部7月平均气温达26~27℃,最高达33℃,北部接近20℃。最大年较差达62.3℃。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从南向北(北美从西向东)增加,年降水量从200mm以下到400mm左右,北部达300~600mm。自然植被由南向北从温带荒漠、温带草原,过渡到亚寒带针叶林。
9、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暖夏凉,年温差小,全年雨季,冬雨较多,气温年变化与日变化都很小,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在热带海洋多风暴,多云雾天气,湿度大。
10、亚寒带针大陆性气候
冬季长而严寒,暖季短促,气温年较差大。这是因为本区为极地大陆气团的源地且纬度高,冬季黑夜时间长,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又有积雪覆盖,地面辐射冷却剧烈,受不到海洋气团的调节。
降水量少,集中于夏季,蒸发弱,相对湿度高。降水量少是因为本区气温低,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多,但这里蒸发弱,所以仍属于湿润气候。
降水集中于夏季是因为夏季温度较高,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多,有气旋雨和对流雨;冬季温度低,水汽含量小,又受下沉的大陆反气旋控制,所以冬季降水少。
11、极地冰原气候
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发源地,整个冬季处于永夜状态,夏半年虽是永昼,但阳光斜射,所得热量微弱,因而气候全年严寒,各月温度都在0℃以下。
南极大陆的年平均气温为-25℃,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1967年挪威人曾测得-94.5℃的绝对最低气温,可堪称为世界“寒极”。地面多被巨厚冰雪覆盖,又多凛冽风暴,植物难以生长。
12、极地苔原气候
因常受冰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影响,终年严寒。最热月平均气温1~5°C,降水少,蒸发弱,云量较高.自然植被主要是苔原(苔藓、地衣类)。
13、高原山地气候
在中纬度地区的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安第斯山脉等地区,由于海拔较高,终年低温(自海平面起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摄氏度),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高原山地气候的特点最重要的有两个:海拔高、气温低。
气候类型的成因
1、太阳辐射
陆地若受阳光照射强、则地面气温高;若阳光照射弱、则地面气温低。而海水因为热传递强,所以温度稳定。
当陆地受阳光照射强、而导致陆地气温高时,陆地的空气膨胀上升,此时海面的空气相对来说比重大,海面空气沿着地表从海面流入陆地。而海面较低的温度导致海面上空的空气因收缩而下降,地面上则由于温度高导致的空气膨胀而上升,于是高空的空气从大陆上空流入海洋上空。
反之,若陆地受阳光照射弱、而导致的地面气温低于海洋温度时,海洋上空的空气上升,陆地上空的空气下降,地表的空气则是从陆地流向海洋。
因此各地的气温和降水状况等特征有所不同,根据这些特征而把各地不同的气候分为若干种类型。
2、大气环流
3、下垫面(海陆位置,洋流,地形)
以上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气候类型的相关知识,希望那个对大家有所办帮助。
⑹ 一共有哪几种气候类型,分别有哪些特征
(1)热带雨林气候(也称赤道雨林气候)。位于各洲的赤道两侧,向南、北延伸5°~10°左右.
(2)热带(又称热带季雨淋)气候。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多雨气候区的两侧,即南、北纬5°~15°左右(有的伸达25°)的中美、南美和非洲。
(3)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别降水更少。
(4)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也称热带荒漠气候)。它分布于热带干湿季气候区以外,大致在南、北纬15°~30°之间,以非洲北部、西南亚和澳大利亚中西部分布最广。
(5)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台湾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以及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的大部分地区、菲律宾群岛;此外,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沿海地带也有分布。
(6)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大陆西岸,南、北纬40°~60°地区。
(7)亚热带夏干气候(也称地中海式气候)。位于副热带纬度的大陆西岸,约在纬度30°~40°之间.
(8)温带季风气候。出现在北纬35°~55°左右的亚欧大陆东岸.
(9)亚热带季风气候。出现在北纬25°~35°亚热带大陆东岸.
(5)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北纬35°~50°的大陆的大陆内部。
(1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这种气候出现在北纬50°~65°之间的大陆中东部地区。
(11)极地气候(又称冰原苔原候)。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 。冰原气候与苔原其后的区别是:冰原气候区的夏季最高温度都在0°以下,而苔原气候区温度高于0°.
⑺ 温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什么风,为什么
温带季风气候(Monsoon Climate of Medium Latitudes),分布在北半球中纬度大陆东岸,年平均气温不低于0℃,年积温介于3200℃~4500℃,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是亚热带与温带之间的过渡气候。冬季在强大的西伯利亚大陆冷高压的影响下,盛行冬季风,以偏西偏北风为主,风力强劲,天气晴寒,雨雪稀少。
气候特征
夏季高温多雨:夏季太阳高度角增大,昼长,气温较高,从热带海洋吹来的东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
冬季寒冷干燥: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冬季寒冷,成因有:纬度较高、离冬季风源地近、地形较低平坦地势西高东低使冬季风得以削弱。
季风性显着。
夏秋常受热带气旋影响。这种气候带来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是:冬春季:寒潮(沙尘暴、霜冻、白害);夏季:强对流天气(雷雨、大风、冰雹)。
⑻ 全球有几种气候类型,特征是什么
主要气候类型
(一)赤道(热带)雨林气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以南美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亚洲大、小巽他群岛等为典型。全年在赤道气团控制下,高温、多雨、湿度大。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气温年较差很小,年降水量一般超过2000毫米,分配比较均匀。自然植被为热带雨林。
(二)热带季风气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以亚洲的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等地受西南季风影响地区为典型。我国云南大部、西藏东南角等地也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超过20℃。盛行风向的季节转换显着。夏半年受赤道气团控制,降水充沛,形成雨季,气候特征与热带雨林气候相似;冬半年,有些地方在热带大陆气团控制下,降水明显减少,形成干季。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年总量的80—90%以上,干湿两季分明。自然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三)热带草原气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为典型。本类型分布区处于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区。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约25℃。当赤道低压带控制时期,赤道气团盛行,降水集中;信风带控制时期,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有明显而长的干季。自然植被为热带稀树草原。
(四)热带沙漠(干燥)气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回归高压带控制下的大陆内部和西岸,以非洲北部、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沙漠区为典型。在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下,全年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年降水量100毫米左右,有些地方只有数十毫米或更少,日照丰富,气温很高,最热月平均气温可达30℃左右。热量与水分矛盾突出。世界大沙漠的分布与形成,与热带干燥气候密切相关。自然植被是荒漠。
(五)亚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以亚洲大陆东部,如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北美大陆东南部,南美大陆东部和澳大利亚东南部为典型。盛行风向季节变化显着。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气温偏低,降水少;夏季受热带海洋气团影响,高温多雨,水分季节分配不均。自然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六)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西岸,如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澳大利亚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南角等地,以地中海沿岸分布面积最广、最典型。以北半球为例,夏季副热带高压带北移,为高压控制,这里受热带大陆气团影响,天气晴朗干燥、炎热少雨;冬季副热带高压带南移,受西风带(地中海锋带)影响,温暖多雨。自然植被是常绿硬叶阔叶林和常绿灌木林。
(七)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温带亚洲大陆东部,
如我国华北、东北与苏联远东地区。冬夏盛行风向明显交替。冬季风,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寒冷干燥;夏季风,主要受热带海洋气团影响,暖热多雨。年较差大,年降水量500—700毫米,分配不均,相对集中在夏季,具有大陆性特征。自然植被是落叶阔叶林或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
(八)温带海洋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西岸,如西欧、北美和南美西岸狭长地带,以西欧为典型。这里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海洋气流吹向大陆,海洋调节作用显着。气候特征是:夏季温度不高,冬季温度不低,年较差小;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分配比较均匀。自然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九)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这里距海洋远,或有高山屏障,水分循环不活跃,主要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夏季炎热,冬季相当寒冷,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都大。自然植被是荒漠或荒漠草原或草原。
(十)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北部,北美大陆北部。全年受极地大陆气团和极地海洋气团影响,冬季还受到冰洋气团影响。冬季漫长严寒,暖季温凉短促;降水量少,相对集中在夏季,蒸发弱,为湿润地区。自然植被为针叶林。
(十一)极地苔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冰洋沿岸。常受冰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影响,终年严寒。最热月平均气温1—5℃,降水少,蒸发弱,云量较高。自然植被主要是苔原(苔藓、地衣类)。
(十二)极地冰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内部。全年非常严寒,各月平均气温都在0℃以下,为全球气温最低地区。南极大陆年平均气温-29℃—35℃,北极地区-22℃以下,全年多暴风雪。
(十三)高山高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高大山地和大高原地区,如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南美洲安第斯山等。高大山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降低,气候垂直变化显着,在一定高度内,湿度大、多云雾、降水多;愈向山地上部,风力愈强。我国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但辐射强,日照丰富,降水少,冬半年风力强劲。气温的年较差小,日较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