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吴三桂镇守山海关时,手下有三万铁骑,小小的山海关养得起三万战马吗
其实这个问题将战马改成铁骑更好,因为打仗不单单是只养战马,是养士兵和战马,用铁骑显得更谨慎一些。
接着来回答问题。
吴三桂在山海关停留时间不长。
再者,明朝还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朝代的军制,那就是卫所制度,简单而言,便是这些士卒闲时下地种田,战时拿刀杀敌,这其实就是屯田制的翻版。当然,尽管到了明朝后期,这种卫所制度已经逐渐的被替代,被抛弃,但是卫所制度中的屯田制在战乱时期仍然被军队所适用。
明朝后期,军队士卒逐渐被领袖们的家丁私兵所取代,这也就是家丁制度。这些家丁或许说是私兵和军队领袖联系密切,他们也拥有着自己的土地。
并且因为明朝采用的“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的方式,所以吴三桂的三万铁骑很多都是本地人,也是可以自己屯田收获粮食的。
所以说明朝因为屯田制度的优势是可以为军队提供粮饷的,所以粮饷应该是不缺。
吴三桂之前又是如何供给的?
看到这里很多人会有疑问,那在山海关驻扎时也只是短时间能够得到保障,在此之前他又靠的是什么呢?
其实这里我们也存在一个错觉,那就是吴三桂与崇祯之间并没有矛盾,作为当时明朝最后的希望,大明朝廷对吴三桂是相当重视的。
——之前有一次吴三桂曾经听从崇祯皇帝的调令进京勤王,崇祯皇帝就充分表现出了他对吴三桂的器重吴三桂,甚至还赏赐了吴三桂尚方宝剑。
当时崇祯皇帝还没有死,而吴三桂镇守宁远,有数万大军,无论是出于何种因素,明朝肯定是对于吴三桂这支边军非常重视的,毕竟是对付清军的大前方,所以粮草军饷肯定是不缺的。
《明史》记载:"临、巩边饷缺至五六年,数至二十余万。靖卤边堡缺二年、三年不等。固镇京运,自万历四十七年至天启六年,共欠银十五万九千余两。各军始犹典衣卖箭,今鬻子出妻,始犹沿街乞食,今则离伍潜逃;始犹沙中偶语,今则公然噪喊矣。"
虽然当时明朝的财政陷入了危机,各地军队的军饷有很多都是欠着的,但是对于吴三桂这种镇守边疆的重要军团,就算欠应该也不会很多。所以吴三桂的三万铁骑肯定不是靠着吴三桂自己一个人供养的,而是朝廷会从全国抽调粮食送过去。
《悫书·卷十二》记载:“近复有漕带、辽练等米,除各省直带运外,复以北直、山东、河南召买米豆可百万石以给。”
而到了后来,崇祯对他只会越来越倚重,为何这样说呢?
这是因为在后来清军乘着明朝内乱,绕过了吴三桂的宁远,打下了周围的后所,前屯卫,中前所这三座要地。这几个城市都是在山海关之外,三座城市的沦陷代表着这个时候的吴三桂相当于孤军在外,而负责镇守宁远已经没有了什么战略意义,他唯一存在的作用,也是最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支援京城。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李自成又即将攻入北京,此时手握重兵,离京城最近的吴三桂就更加成为了明朝的救兵,也是最后的希望,所以对于吴三桂更加是百般施恩,以此来保证吴三桂能够忠心——实际也确实如此,当时崇祯皇帝号召吴三桂进京勤王,并且封了他平西伯德称号。
对吴三桂施恩了,那么,对于吴三桂手下的将士,自然也不会不表示一下的。
因此,在明朝灭亡前夕,吴三桂一直都是崇祯皇帝眼前的红人,那么粮饷军饷什么得肯定是不会缺的,毕竟崇祯皇帝也不傻,他知道吴三桂兵马对于明朝的重要性,所以这三万铁骑其实并不需要他自己的供养,单靠朝廷吃军饷或许就可以养活了。
⑵ 吴三桂镇守边疆时就有三万的铁骑,能够养得起吗
吴三桂在山海关停留时间不长
提到吴三桂在山海关的补给问题上,我想大家很容易忽略了一个现实因素,那就是最初的时候吴三桂镇守的是宁远,并不是山海关,只是因为周围几座城市的沦陷再加上皇帝的勤王诏令,吴三桂才撤军回援,结果到了山海关的时候得到了崇祯皇帝的身亡,所以吴三桂才选择停留在了山海关。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李自成又即将攻入北京,此时手握重兵,离京城最近的吴三桂就更加成为了明朝的救兵,也是最后的希望,所以对于吴三桂更加是百般施恩,以此来保证吴三桂能够忠心——实际也确实如此,当时崇祯皇帝号召吴三桂进京勤王,并且封了他平西伯德称号。
对吴三桂施恩了,那么,对于吴三桂手下的将士,自然也不会不表示一下的。
因此,在明朝灭亡前夕,吴三桂一直都是崇祯皇帝眼前的红人,那么粮饷军饷什么的肯定是不会缺的,毕竟崇祯皇帝也不傻,他知道吴三桂兵马对于明朝的重要性,所以这三万铁骑其实并不需要他自己的供养,单靠朝廷吃军饷或许就可以养活了。
⑶ 在中国古代可以养100万骑兵吗
100万的军队都不好养,别说是骑兵了,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人数可能会达到,但马匹就很难实现。骑兵古代相当于野战部队,是以速度、出奇制胜的主力军,并不是多多益善。
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取得作战胜利的基础不是数量而是质量。通常,蒙古军队比它主要敌手的军队规模要小。成吉思汗组建的最大一支军队是他用来征服波斯的那支部队,人数也不过24万。后来他们用来征服俄罗斯和整个东欧及中欧地区的军队也从没超过15万。简洁单一的组织体制是蒙古军队的显着特征。标准的蒙古野战部队由3个骑兵纵队组成。每个纵队有10000骑兵,大体相当于一个现代骑兵师,每个骑兵纵队包括10个骑兵连,每连100人;每个骑兵连包括10个班,每班10人。所有骑兵一般都是骑马作战,一旦马匹垮掉,一部分士兵就只好在骑兵部队的掩护下立于马后射箭。
蒙古骑兵为了确保高度的机动性,每个蒙古骑兵都有一匹或向匹备用马。这些马紧跟在部队后面,行军途中,甚至在战斗进行过程中都可以随时用来更换。这样的话,百万骑兵部队的马匹就更难征集到了。
⑷ 《雪中悍刀行》中,徐骁的三十万铁骑有多厉害
徐骁有30万北良士兵阻止北芒的进攻。没有徐骁和他的30万北良士兵,李阳就不可能像现在这样稳定。没有徐骁,李阳可能已经被别人吞并了。徐骁摧毁了九个国家中的六个。这样的记录在古代是罕见的。
在屠徐骁的领导下,北梁军在东北杀死了锦州的匈奴,在南部摧毁了六个国家,屠杀了70多座城市,然后在西南镇压了16名野蛮人。它在世界各地运行了几十年,杀死了大楚和西蜀。它在三大洲的土地上以30万北梁铁骑抵抗北芒的力量。北良铁骑以血和骨铸就了自己的声誉。雪地里只有两种骑兵,一种是北梁骑兵,另一种是其他骑兵。最好用同一句话来评价北良铁骑!北梁军开往十个国家,在世界各地势不可挡。然而,这支军队在组建初期遭受了许多失败。徐骁从来不是那种获胜的将军。他属于那种不会死的人。如果他不能消灭他,他就会被他消灭。鲜血与死亡,是最真实的战争,多少次只为一名士兵而战。
⑸ 热血三国铁骑城建设
铁骑是2000肉和2500铁加600木头.你不要按照外面的分配.你在小服务器里面的话.找一个没人的地方.然后占领一个山地.然后把兵扔进去采集.调整点运粮.依靠这种方法才能爆资源.不然你想靠外面的铁矿来建造几万铁骑别做梦了.都是采集几千万几百万的铁然后爆一两天的兵然后又去采集.这个方法好而且快但是有一个缺点.如果一旦有人打你.你的所有心血都将付之东流.
⑹ 养一个骑兵需要多少钱
宋代一些士大夫不断提议减少骑兵,发展步兵,其中原因之一便是骑兵的费用支出较高。明道二年(1033),范仲淹说:“骑兵之费,钱粮、当粟、衣嫌之类,每一指挥,岁费数万络。相比步兵而言,骑兵的费用也较高。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国家统计的军费支出是“骑军一岁给钱六十八万余贯……步军一岁给钱七十一万余贯”。
所以宋代一些士大夫要求减少骑兵,代以步兵也就不足为奇了。康定元年(1040 > ,张亢曾说:“一马之费,可养步军五人。”庆历五年(1045),张方平说:“边城一马之给,当步卒三人。一匹马的支出相当于三到五个步兵的费用,宋人自然想到了用花费较少的步兵代替骑兵。
⑺ 热血三国如何养兵
如何养最好的兵
玩三国游戏之热血三国也有一段时间了,现在相信大家无非是为了声望,或者如何屯更多兵一直在发愁,现在我就屯兵这个问题来说说自己的经验吧,屯兵最主要的就是粮草足够。
什么兵最好的呢?根据个人经验,最优秀的兵种无疑是铁骑!
我的建城结构是7个粮食城市,2个铁城市,1个木头城,这样粮食城市的资源建筑全部是9级的话,就会达到每小时400万粮食产量,这样我们至少可以屯10万铁骑了,如果大家打到图纸,将粮食资源生产升到10级的话,那样就能更多的提高产量。
可能大家会觉得这样建筑的话,造铁骑的资源又不够了,的确就城市产的铁是不够用来造铁骑的,但是我们还有黄金收入,经过本人实验,每个城市每小时会有1万,那么一天下来10个城市就会有240万黄金,按照市场铁的最低价0.2,250万黄金=1250万铁,再加上2个铁城市一天1250万的产量,你就可以暴够1万铁骑一天。同样大家如果有图纸升10级建筑的话产量就会更多。这样的速度可能算不上最牛的,但是至少在10万铁骑的战斗中,对方也会损兵折将。
最后再介绍一点,屯兵的小窍门,那就野地:湖泊了。本盟的某些主力在以上的基础还养了很多兵,就是通过湖泊达到的,具体操作是,派一万铁骑加个高级将领去10级别湖泊采集,可能大家会疑问了,采集不是双倍耗粮么?但是采集所得到的粮食比你消耗的还多。所以这个方法适合经常在线的人屯更多的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