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果文物被破坏,应由哪个部门处理
上级文物主管部门处理。如果情节严重,移交司法机关。
触犯《文物保护法》第六十四条,《刑法》第三百二十四条之相关规定,就需公安部门处理。
❷ 破坏文物古迹各国都是怎么处罚的
据了解,在文物古迹保护方面,各国的法规有所差异。一些国家对遗产和文物实施了十分严格的保护,防止破坏行为发生,违反者将付出惨重代价。
例如,作为文明古国的埃及,对于文物保护就颇为重视。据媒体报道,埃及新的古迹保护法案规定,对破坏神庙、古雕像等古迹以及在古迹周围建造房屋者,可根据情节轻重,施以不同额度的罚款,最高可达1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6.8万元),并判处无期徒刑等。
在日本,在国家重点文物涂鸦违反日本的文物保护法,可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3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8万元)以下的罚款。
❸ 如何有效保护文物
所谓文物保护,就是指对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的历史遗留物采取的一系列防止其受到损害的措施。文物是无言的网络全书,是典型的不可再生资源。我们应当通过文物读懂祖先,把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保护好、利用好。
如何有效地保护好文物呢?
1、“抢救第一”。文物保护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如今的城市化进程中,到处的基本建设项目都在大干快上,要保护好有文物价值的老建筑,同时及时抢救发掘不断出现的新文物。
2、修旧如旧的原则。尽可能利用原文物,尽量避免添加和拆除,在古建筑中残存的构建能修补用的尽量加以修补再利用,必须替换部分采用同时代其他建筑上拆除下来的旧料,避免对建筑外貌做大的改变。坚持运用原来的传统工艺,竹、木、牙、角、玉、石、陶、泥等不同质地的加工方式各有不同,在对古器物进行保护和维修时,尽量在操作程序和工艺上与古代的工艺风格流派相一致。
3、加强文物管理。主要是继续深化文物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文物保护的机构建设和职能配置,健全执法队伍,加大执法力度,制订更加科学、合理、严密、完善的规章、制度、政策和规划,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与手段,提高文物建档、保管、展览、信息传播与科学研究水平,积极普及文物知识,宣传文物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提高全民族的文物保护意识。
4、引导和扶持民间的文物保护。中国的文物数量很大,仅依靠公办机构是不够的,要积极推动民间参与文物保护工作,鼓励民间收藏,支持建立私立博物馆和美术馆,政府与公立博物馆要持有开放心态,重视民间的文物收藏并主动予以专业上的指导,要开放公立博物馆与私立博物馆的馆藏品的交流。
❹ 考古发掘时,不小心破坏地下文物怎么处理
坏地下文物是不可避免的,竟然破坏了决应该想尽办法去修复它。现在全国各地的博物馆里,收藏着浩如烟海的国宝文物,它们大多来自古墓的考古发掘。那么,考古发掘过程中有时也会出土墓主人的尸骨,这些尸骨都到哪去了呢?它们都是如何被保存和处置的呢?其实,对于考古学家来说,古墓中的尸骨才是真正的国宝文物,对它们的研究是考古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据了解,考古发掘的尸骨主要有以下4种结果。一、大部分被博物馆保存和研究在我国古代,
和皇后的墓,在没有任何保护的情况下就被开启,后期也没有及时的移入博物馆,尸骨长期的暴露在空气中,万历皇帝的尸骨就迅速腐烂,后来万历皇帝的尸骨就被焚烧了。现在,考古学家仅仅对施工被破坏或是被盗的古墓进行考古挖掘,不会肆意去开采新的古墓。毕竟目前的技术手段,难以保证古墓中的物品面后被保存的完整性。
❺ 保护文物的方法。
中国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但是许多旅游胜地的文物都遭到了破坏,可是这些事不断的发生,要如何保护文物呢? 1、自己先爱护文物,而且要提醒别人,以后到了某个文物古迹游玩时,一定要听从导游的指挥,不私自乱走,不能拥挤无续的进入。 2、如果有垃圾一定要扔到垃圾箱里,哪怕路程再远!也不能乱涂乱画。例如“XX到此一游”等,也不随便攀爬文物古迹。还会号召少先队员,积极地行动,广泛宣传保护文物的知识,增强人民保护文物的意识。 3、多了解文物的价值及文物存在的意义,自觉遵守文物保护单位的规章制度(例如,有些文物古迹是不可以触摸的,有些观看时不可以携带食物或者饮用水等,自觉遵守); 4、自觉对身边的亲人朋友宣传正确的文物保护理念与文物保护知识;主动对所见到的有损文物古迹的行为进行力所能及的劝阻或者举报。 3、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建议,添加保护文物的标牌,在门票印上保护文物的宣传语,还要播放关于保护文物的广播和宣传片,让人们
重视保护文物。 4、文物管理部分也应积极行动起来,采取各种措施保护文物。例如敦煌莫高窟每日限流,在各个石窟外安装保护门,减少风化,进入不允许拍照,强光照射,保持适当的温度湿度,壁画外安装玻璃保护层,既不影响参观,有很好的保护壁画。这些措施可以很好地保护文物。
❻ 目前我国珍贵文化遗产又遭受严重破坏的情况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保护措施
一、变旧城区改造的定位
在中国,旧城区改造首先定位于改造,而不是保护。这就会造成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会对世界遗产的周边环境造成比较大的伤害,进而影响世界遗产。所以,政府在旧城区的改造的定位上,以保护为主而不是以改造为主。
二、严打擅自改变文物保护体制的状况。
有的单位将文化保护单位资产转移,这是违法的,因为文化遗产不是一般的物质财富,是文化资源,公共性和公益性特征决定了反对急功近利、竭泽而渔,但是我们在这个方面出现了问题。这种状况并不少见,本来应该是庄严肃穆给人凭吊的秦始皇陵,给人承包之后锦旗招展。为了根绝这种情况,要严打严查,一经发现,严惩不贷。只有政策够狠,才可以止住这股风潮。
三、停止错位开发
现在很多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有旅游文化价值的遗产,出现了人满为患、楼满为患两个情况。人满为患使文化遗产不堪重负,给文物本体带来伤害。楼满为患,这些遗产地过度的商业化、城镇化,伤害了原有的城镇环境。
四、缺乏应对自然灾害缺乏科技手段
目前面对自然灾害、自然破坏,在很多方面还是无能为力的。科技保护对于文物保护目前的贡献还不高。在大量的遗址里,树木长起来了,但是前面的遗址在不断地坍塌、破坏。对于此,尽快加快科学进步的脚步。
五、加大投入资金
目前的资金增长的确是在大幅度的增长,但是跟需求相比基数相比,太小了。对于大量急需保护修缮的工作来说,目前的经费是杯水车薪。同时资金来源的渠道狭窄,严重的依赖政府财政,而没有大量的民间资金能够形成规模的投入到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来。那么资金的短缺造成了文物保护工作不能及时的到位,最后,小病拖成了大病。对于此,政府因加大投入资金,同时在民间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从而,汇聚起一些民间资金并投入其中。
❼ 破坏文物要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名胜古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过失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所谓损毁,在这里是指由自己的过失行为如失火、过失引起爆炸、过失污损、过失摔破等致使珍贵文物损坏和毁灭。所谓造成严重后果、则是指造成国家特别珍贵的文物损毁或者损毁珍贵文物数量较多以及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损毁或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数量较大的等情况。虽有过失损毁的行为,但所造成的后果不属严重,则仍不能构成本罪。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二十四条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