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广西能源资源有哪些
扩展阅读
小店如何分摊费用 2025-07-27 03:06:52
移动流量如何免费用 2025-07-27 03:06:51

广西能源资源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2-08-29 01:44:14

‘壹’ 广西有什么矿产资源平南除了稀土还有什么矿藏

平南县成矿地质条件相对较好,重晶石、铅、锌、金、稀土等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桂国土资函〔2011〕458号

平南县人民政府:

《平南县人民政府关于请求审批平南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的请示》(平政报〔2010〕88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平南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请予发布,并认真组织实施。

二、你县石灰岩等矿产较丰富,以矿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在本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一定的地位。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是矿产资源管理活动的重要依据,你县要严格执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按照统筹规划、科学开发、合理利用、依法保护的原则,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加快矿产资源整合,加大矿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力度,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推进矿产资源的有序开发、有偿开采和集约利用,促进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三、加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你县成矿地质条件相对较好,重晶石、铅、锌、金、稀土等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要积极支持和配合国家、自治区在你县开展的基础性、公益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矿产勘查工作;按照《规划》确定的勘查方向和勘查分区要求,正确引导和鼓励开展适应市场需要的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活动,重点加强马练金矿、中部铅锌多金属重晶石灰岩矿、镇隆锰矿以及南部铅锌锡稀土矿等成矿区的矿产资源勘查,增加后备资源储量,提高重要矿产供应能力。

四、切实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重点发展建材非金属矿产加工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自治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要求,调整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和布局,鼓励组建大中型矿山企业,大幅压缩小型矿山数量,到2015年全县矿山总数控制在66座以内。严格执行《规划》确定的开采分区、开采区块、开采准入条件、矿山最低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要求。建筑用砂、石、页岩等矿产要实行集中定点开采。严禁大矿小开、乱采滥挖,严禁占用耕地采挖砖瓦用粘土矿产,严禁在禁采区内开办新矿山。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提高矿产资源采、选、冶和综合利用水平,促进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五、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全面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和土地复垦履约金制度,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监督管理,督促采矿权人依法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义务。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土地复垦制度,加强对新建矿山、生产矿山、闭坑矿山和历史遗留矿山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重点抓好马练-官成金矿区、东山石灰岩矿区、上渡非金属矿区等重点治理区的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六、加强探矿权、采矿权的监督管理。严格按照矿业权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切实做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日常监督管理,严格探矿权采矿权年检工作,促进矿山依法勘查开采和科学利用矿产资源。进一步规范矿业权市场,凡是可以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的矿业权,应当进行招标、拍卖、挂牌,充分发挥规划调控下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七、切实做好《规划》的实施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广西壮族自治区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文件,加强对《规划》的宣传,组织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规划的目标和主要指标应纳入同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严格执行。矿产资源勘查、开采项目的立项审批,探矿权、采矿权的设置及其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矿山建设用地审批等,必须符合《规划》。强化对矿产资源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和查处违反法律法规和矿产资源规划的行为。

‘贰’ 广西的主要能源是什么

广西主要年份能源生产.消费总量及构成统计(1978--2001)
2001年12月31日采集
年份 能源生产总量 占能源生产总量% 能源消费总 占能源消费总量%
(万吨) 原煤 原油 水电 量(万吨) 煤炭 石油 水电
1978 508.59 75.2 24.8 781.00 61.4 22.4 16.2
1980 415.21 69.3 30.7 730.00 56.7 25.9 17.5
1985 638.52 51.7 0.8 47.5 1008.21 52.6 12.4 30.1
1990 704.63 59.1 2.4 38.5 1308.21 62.7 11.6 20.7
1991 693.59 61.6 0.6 37.8 1386.88 65.1 11.2 18.9
1992 783.88 62.9 0.6 36.5 1549.30 66.8 10.1 18.5
1993 958.47 52.4 0.5 47.1 1809.21 59.1 9.9 25.0
1994 1064.73 54.1 0.4 45.5 2047.95 60.2 9.5 23.6
1995 1103.39 50.9 1.3 47.8 2256.52 55.9 10.1 23.4
1996 1035.50 51.3 0.5 48.2 2301.11 56.6 10.6 21.7
1997 1065.84 44.4 0.5 55.1 2327.74 51.1 10.6 25.2
1998 975.93 44.1 0.5 55.4 2417.68 50.4 13.2 22.4
1999 855.47 40.5 0.6 58.9 2472.73 52.5 13.6 20.4
2000 833.28 36.0 0.6 63.4 2669.34 49.3 15.2 20.5
2001 838.35 31.1 0.6 68.3 2898.53 50.8 17.1 20.8

‘叁’ 谁知道桂林主要能源有哪些

桂林市2003年主要能源按工业行业分组消费量统计
2003年12月31日采集
项目 柴油 燃料油 液化石油气 其他石油制品 电力(万千瓦时)
总计 11478 6674 36 465 195076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180 4184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650 1623
非金属矿采选业 3346 2124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3 323 1547
食品制造业 52 1042
饮料制造业 201 1057 7831
纺织业 4 6441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31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26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398 2753
造纸及纸制品业 789 398 10342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116 2611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25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1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1628 2 444 16332
医药制造业 127 1530
化学纤维制造业 4 1755
橡胶制品业 82 5344
塑料制品业 113 1145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711 4487 20622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96 53910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41 6675
金属制品业 183 738
通用设备制造业 430 199 4 2183
专用设备制造业 102 2 21 2806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680 210 25 1965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205 2916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1 2 1802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70 705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3 1 359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853 30757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2953

注:单位:吨

摘编自《桂林经济社会统计年鉴2004》

‘肆’ 广西那个地方矿产多

1、广西矿产资源较丰富,在众多的矿产资源中,有色金属、建材和其它非金属矿产是广西矿产资源的一大优势。其特点是品种多、储量大、分布广,探明资源储量达46种,有25种储量名列全国前6位。
2、广西矿产资源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桂南、桂东、桂中、桂西、桂北5个地域由于成矿地质条件存在明显差异,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矿产资源。
3、桂南,以沉积矿产和岩浆热液型矿产为主,分布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以及部分非金属矿产,其中锰、钒、钨、钪、石膏、高岭土、膨润土等储量居广西之首。同时也是广西油气远景区。
4、桂东,以岩浆热液型矿产为主,是广西仅次于南丹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同时也是广西花岗岩、大理岩石材生产基地。
5、桂中,以沉积矿产、接触交代-高温热液型矿产为主,分布有能源矿产、黑色金属矿产和冶金辅助原料矿产、化工原料矿产、建材以及其它非金属矿产。其中石灰岩、白云岩矿、煤矿是本区的优势矿种。
桂西,以岩浆热液型矿产和接触交代-高温热液型矿产为主,蕴藏着丰富的有色金属和贵金属,是广西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生产基地。
6、桂北,蕴藏着较为丰富的沉积矿产和岩浆热液型矿产,广西境内已探明资源储量的铁、铌、钽、滑石大部份分布于该地区,也是广西钨、重晶石的主要产地。

‘伍’ 中国西部矿产资源有哪些

1、广西

现已发现固体矿产102 种,探明储量并列入矿产储量表的矿产70 种。

共有矿产地 1003 处。按矿种大类分:

黑色金属矿产有铁、锰、钛、铁、铬矿等116 处;

有色金属矿产有铜、铅、锌、铝、镁等246 处;

贵金属矿产有金、银、铂、钯等51 处;

稀散金属矿产有铌、钽、锆等77 处;

能源矿产有煤、石煤、泥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和铀矿等7 种,199 处;

非金属矿产60 余种,探明储量的有43 种,矿产地314 处,其中有大、中型矿床211 处。

2、贵州

贵州是着名的汞省,资源及产量长期居全国之冠;铝土矿仅次于山西,资源排列第二;锑、锰储量均列全国第三;

在煤炭资源贩卖, 也素有"西南煤海"之称,储量是江南九省区的总和;

贵州占我国富磷矿的45%与重晶石的30% 。

3、内蒙古

内蒙古石油、天然气的蕴藏量也十分可观,已探明13个大油气田,预测石油总资源量为20~30亿吨,天然气为2 700~10 000亿立方米,世界级的大油气III--陕甘宁油气田的主体就在内蒙古的鄂尔多斯盆地。

黑色金属矿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铁、锰、铬等多种。

铁矿产地63处,其中大中型矿床15处,保有储量居全国第9位。

有色金属矿产探明储量居全国前5位的矿种为锌、铅、锡、铋,居第7至第10位的是铜、钨、钼、铝土、镍、钴等。

4、青海

在青海省矿产储量表上的各种矿产保有储量在全国名列前10 位的有47 种,即:

第一位:锂矿、冶金用石英岩、芒硝、电石用石灰岩、化肥用蛇纹岩、盐矿、钾盐、镁盐、石棉和玻璃用石英岩10 种;

第二位:溴、硼矿、压电水晶和铸石用玄武岩4 种;

第三位:铷矿、自然硫、天然碱、硅灰石、长石、石膏和锢矿7 种;

第四位:天然气、泥炭、碘、滑石、建筑用砂、砖瓦用粘土、水泥配料用黄土和岩棉用玄武岩8 种;

第五位:钴矿、银、矿、伴生硫铁矿、硒矿、制碱用石灰岩、云母

第六位:铬矿、汞矿、轻稀土矿、熔炼水晶矿

第八位:铅矿、镍矿、锡矿、镉矿、水泥配料用泥岩

第九位:铅族金属、磷矿

第十位:砷矿

5、陕西

保有储量居全国前十位的有58 种,即:

第一位:有盐矿、水泥灰岩

第二位:天然气、高岭土

第三位:煤、钒、钼、汞、稀土矿、石棉、石英岩

第四位:钛、隐晶质石墨

第五位:重晶石

第七位:石油、锑、磷

第八位:镍、铅

第九位:金、锰

第十位:铬

6、四川

四川省在已探明有储量的87 种矿产中,以独具特色的10 种矿产着称于世。

这10 种矿产是:岩浆型钒钛磁铁矿,沉积型什邡式磷块岩及硫磷铝锶矿, 川南硫铁矿,重庆地区天青石矿, 川西钙芒硝矿, 川 中、川 南、川 东岩盐矿,伟晶岩型锂辉矿,轻稀土(氟碳铈矿) ,白云母矿,长纤维石棉矿。

7、西藏

其中有11种的储量分别名列中国的前5位,即:

第一位:铬铁矿

第二位:石膏、铜

第三位:硼砂、菱镁矿、重晶石

第四位:砷、白云母、泥炭

第五位:陶瓷土

西藏铬铁矿质量好,品位高达50% 左右,已 经探明的远景储量居中国之冠;

铜矿的远景储量仅次于江西省。藏东玉龙大型班岩铜矿储量高达600多万吨,世界罕见。锂的远景储量居世界前列。另有食盐、天然碱、芒硝、硫、磷、钾、硅藻土、冰 洲石、大理石、刚玉、水晶、 玛瑙等多种矿产资源丰富、

8、新疆

新疆主要矿产保有储量潜在价值为 51572 亿元 , 居全国第六位。

新疆开展地质找矿60年来,共提交煤、铁、金、铜等大型、特大型矿床75处,石油、天然沥青、钠硝石、芒硝、蛭石、页岩等8种矿产资源的探明储量居全国首位,另有63种矿产居全国前十位

9、云南

云南省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的资源大省之一。全省已建立国有矿山286 座,乡镇及个体矿山10578 个,年矿石采掘量18028 万吨,年矿业产值近百亿元。

全省已发现可供利用的矿产137 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92 种。

在探明储量的矿产中有48 种居全国前10 位,其中有7 种矿产居第一位。近三年来,云南省新发现矿产地93 处,其中可供作详查基地的58 处,在黄金、白银矿产勘查以及锡、锗等传统优势矿产和稀有矿产勘查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10、甘肃

煤炭、石油、油页岩等燃料矿床产地79处(矿区164个),其中大、中型矿床20处;铁、锰、铬、钒等黑色金属矿矿床产地63处(矿区72个)。

从矿产保有储量看,居全国前五位的有27 种,即:

第一位:镍、钴、铂族、硒等矿种

第三位:锌、铊、碲

第四位:铜、镉

第五位:铅、镁、锑

‘陆’ 我国能源资源分布在哪些地区

煤炭资源分布的面较广,全国2300多个县市中1458个有煤炭赋存,但90%的储量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尤其是晋陕蒙三省区,占到全国总量的63.5%。从东西方向看,煤炭85%分布于中西部,沿海地区仅占15%。在煤炭资源比较贫乏的大区中有相对较富的省份,如东北区的黑龙江,华东区的安徽,华中区的河南;而在能源比较富裕的大区中又有相对贫乏的省份,如西北区的甘肃,华北区的京、津两市。从分省探明储量看,超过1000亿吨的有山西、陕西、内蒙古;200~1000亿吨的有新疆、贵州、宁夏、安徽、云南和河南六省区,合占全国的25.3%。

石油、天然气资源集中在东北、华北(包括山东)和西北,合占全国探明储量的86%,集中程度高于煤炭。储量最大的省区是黑龙江(占全国31.8%)、山东(18.6%)、辽宁(12.7%)和京津冀(12.7%),其次是新疆(8.1%)、河南(4.4%)等。

水能资源的分布主要在西部和中南部,在全国技术可开发资源量(3.7亿千瓦)中合计占到93.2%,其中西南占67.8%。占全国10%以上比重的省份有四川(26.8%)、云南(20.9%)和西藏(17.2%),其次为湖北、青海、贵州、广西,各在3%~8%之间。与燃料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相比,水能资源与之在空间上有较强的区域互补性。

我国风能资源的分布与天气气候背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从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图上可以清楚看出,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和较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两个大带里。
1.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丰富带。风能功率密度在200~300瓦/平方米以上,有的可达500瓦/平方米以上,如阿拉山口、辉腾锡勒等,可利用的小时数在5000小时以上,有的可达7000小时以上。这一风能丰富带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三北地区处于中高纬度的地理位置。
2.沿海及其岛屿地区丰富带。年有效风能功率密度在200瓦/平方米以上,将风能功率密度线平行于海岸线,沿海岛屿风能功率密度在500瓦/平方米以上,如台山、平潭、东山、南鹿、大陈、嵊泗、南澳、马祖、马公、东沙等,可利用小时数约在7000~8000小时。这一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由海岸向内陆是丘陵连绵,所以风能丰富地区仅在海岸50公里之内,再向内陆不但不是风能丰富区,反而成为全国最小风能区,风能功率密度仅为50瓦/平方米左右,基本上是风能不能利用的地区。

‘柒’ 我国能源资源储量及产量有哪些

1.煤炭资源的储量和产量
我国煤炭资源储藏丰富,煤种齐全,分布广。2013年我国煤炭探明储量为1.48×1012t。2014年我国煤炭产量达38.7×108t,接近世界煤产量的一半。我国煤炭储藏和生产主要集中在山西、内蒙古、陕西等省、自治区,与现有区域经济布局呈逆向分布,形成了“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调”的局面,长距离运输给煤炭生产和分配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2.石油资源的储量和产量
我国属于石油资源贫乏的国家,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全国已探明673个油田,2013年,我国石油探明储量为33.7×108t,石油产量为2.1×108t。
3.天然气资源的储量和产量
我国天然气主要集中于西部地区。2013年,天然气探明储量为4.64×1012m3,天然气产量为12.09×1010m3,其中常规天然气产量为11.77×1010m3,煤层气和页岩气产量分别超过30×108m3和2×108m3。
4.铀矿资源的储量和产量
我国是铀矿资源不甚丰富的国家。探明的铀矿资源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江西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铀矿探明储量为16.61×104t,居世界第10位,能够满足我国中短期的核电发展需求。
5.水利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我国水利资源非常丰富。按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重复使用100年计算,水利资源约占我国能源剩余可采总储量的40%,在我国常规能源中仅次于煤炭,居第二位。总体上看,我国水利资源西部多,东部少,相对集中在西南地区,并且主要集中在大江大河的干流。
2013年,全国水电总装机容量达2.8×108kW,占全国总发电装机容量的22.4%,年发电量为8963×108kW·h。
6.风能、太阳能的分布和利用
考虑到实际可利用的土地面积等因素,初步估计:我国可利用的陆上风能储量约8×108kW。陆上风能主要分布在“三北”(华北、东北、西北)地区,风能功率密度在200~300W/m2以上,有可能达到500W/m2以上;近海可利用的风能储量有2×108kW,共计约10×108kW。截至2013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容量为3107×104kW。
我国太阳能资源的高值中心和低值中心都处在北纬22°~35°一带,青藏高原是高值中心,四川盆地是低值中心。太阳年辐射总量,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而且除西藏和新疆两个自治区外,基本上是南部低于北部。从全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来看,西藏、青海、新疆、内蒙古南部、山西、陕西北部、河北、山东、辽宁、吉林西部、云南中部和西南部、广东东南部、福建东南部、海南岛东部和西部,以及台湾省的西南部等广大地区的太阳年辐射总量很大。截至2013年底,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1942×104kW。
7.地热资源
我国多年来地热能直接利用量稳居世界第一位。据估计,在地壳表层10km的范围内,地热资源就达12.6×1023kJ,相当于4.6×1016t标准煤,超过全世界煤经济可采储量热值的7万倍。
8.生物资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生物资源丰富。根据《2013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报告》,我国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约为7.2×108t,约折合3.6×108t标准煤,可用作清洁生物质能相当于约2.2×108t标准煤;林业剩余物中的森林采伐及木材加工剩余物的实物量约为7760×104t,折合4400×104t标准煤,薪炭林等所产薪柴的实物量保守估计为4800×104t,折合2700×104t标准煤,两者合计约为1.25×108t,折合7100×104t标准煤,林业剩余物可利用量3600×104t标准煤;禽畜粪便理论资源量约为13.4×108t,约折合5600×104t标准煤,可利用量2800×104t标准煤;工业有机废物可利用量1600×104t标准煤;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可利用量1300×104t标准煤。

‘捌’ 中国的各省份分布着什么能源

我国能源资源分布特点

我国各种能源资源在地域分布上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不平衡性。

煤炭资源分布的面较广,全国2300多个县市中1458个有煤炭赋存,但90%的储量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尤其是晋陕蒙三省区,占到全国总量的63.5%。从东西方向看,煤炭85%分布于中西部,沿海地区仅占15%。在煤炭资源比较贫乏的大区中有相对较富的省份,如东北区的黑龙江,华东区的安徽,华中区的河南;而在能源比较富裕的大区中又有相对贫乏的省份,如西北区的甘肃,华北区的京、津两市。从分省探明储量看,超过1000亿吨的有山西、陕西、内蒙古;200~1000亿吨的有新疆、贵州、宁夏、安徽、云南和河南六省区,合占全国的25.3%。

石油、天然气资源集中在东北、华北(包括山东)和西北,合占全国探明储量的86%,集中程度高于煤炭。储量最大的省区是黑龙江(占全国31.8%)、山东(18.6%)、辽宁(12.7%)和京津冀(12.7%),其次是新疆(8.1%)、河南(4.4%)等。

水能资源的分布主要在西部和中南部,在全国技术可开发资源量(3.7亿千瓦)中合计占到93.2%,其中西南占67.8%。占全国10%以上比重的省份有四川(26.8%)、云南(20.9%)和西藏(17.2%),其次为湖北、青海、贵州、广西,各在3%~8%之间。与燃料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相比,水能资源与之在空间上有较强的区域互补性。

全国能源资源结构是以煤为主(占75.2%),水力居次(22.4%),油气为辅(2.4%)。各地区呈现明显的差异。就省区而言,北方大多数省份以煤炭为主,而南方一些省份则以水力资源为主。在省内能源结构中水力比重在80%以上的有西藏、浙江、湖北、四川、福建,50%~80%的有广西、广东、青海、江西、湖南和云南。能源资源结构具有综合性特色的省份很少,但油气资源占相当比重(超过10%)的有黑龙江、山东、辽宁、吉林和京津冀。

人均能源资源量是衡量能源富裕程度的重要标志。按照可开发资源数量计算,全国人均246吨标煤。以大区论,西北达695吨,华北682吨,西南367吨,均有一种或数种能源特别丰富,具有全国意义。分省区看,西藏、宁夏、内蒙古、新疆、山西均超过1000吨,青海、云南均超过500吨,可算为最富裕省区。而另一方面,广东、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吉林、广西均在80吨以下,可视为极贫乏省区。

能源资源分布同消费分布脱节

无论从每一能源种类或能源总体看,其分布与消费区的分布都很不一致。尽管在能源相对贫乏地区努力进行资源勘探和加大开发强度,有的地区甚至在全国能源生产中的比重已高于其资源比重,然而由于主要经济发达省市几乎都是能源相对贫乏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快速增长,能源自给率逐年下降。如华东区三省一市,能源资源只占全国5.4%,通过加大两淮徐州等煤田的建井规模和较充分地开发浙江水电,一次能源生产的比重仍只占全国4.2%,而能源消费量却要占到全国的11.4%。华南的情况同样突出,能源资源、生产与消费量分别占全国2.3%,2.6%和7.0%。华中的能源消费量也超过生产量。以上三区合计要消费全国能源的1/3(见表),他们的供需缺口主要靠华北甚至东北(供油)解决,需长途运输,诸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武汉及其周围等能源集中消费区均离北方和西部主要能源基地一二千公里以上。即使在能源富裕的东北与华北,主要消费区如辽中南、京津唐,由于能源消耗量十分集中,也需要由黑龙江、山西、内蒙古远途输入能源。因此,能源由北而南和由西而东的大量运输将是长期存在的基本态势。

表 中国能源资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分布(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