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广西师范大学搬迁到雁山校区计划
部分学院已经搬迁完成。
附:广西师范大学发布:
截止到7月18日下午,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共计2257名本科非毕业班的同学和生命科学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2013级、2014级全日制研究生共85人已顺利搬迁至雁山校区。四个学院分阶段、分批次完成了搬迁工作,他们将在一个新的环境继续学习、生活。
广西师范大学雁山校区(含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雁山校区)坐落在桂林市雁山区雁山镇雁中路,筹建于2005年12月,2007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
雁山校区定位为包含全校绝大部分学院的本科生、硕士生 、博士生以及学校行政机关在内的主校区。经过5—7年的努力,有计划有步骤地把雁山校区建设成为布 局合理、基础设施齐全、环境优雅、建筑新颖、有利于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学习生活的花园式校园。
㈡ 北大资源学院的开学时间是什么时候
确实还不错,每年的就业率都很高,我是07级的,现在都工作了,到社会上发现并没有比其他人少学到什么,现在自己创业,我觉得这个母校的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是很分不开的,不过这个我觉得更多的还是要看个人,是不是去学校好好学习了,不好好学习的一味骂母校不行,我只是觉得是很不负责任的做法,再好的老师,在负责人的领导也不可能是每个学生的私人老师或者是硬把知识往学生肚子里面塞,再烂的学校也不可能对学生不管不问,所以师资方面我也就不多说了,里面的老师有负责的也有不负责的,不过大部分还是可以的,实在不行就申请换老师,我大一那会一个英语老师学校就连换了3个,最后把中国语言大学的副院长都换过来了。学费贵这个是事实,民办学校的学费有几个不贵的?特别是在北京?我真上这个学校的家庭特别贫困的学生也没几个,和我一届的有一个家庭稍微困难的,学校也都给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以及奖学金等
㈢ 大学新生开学有什么要注意的
在开学前,需注意:
注意开学时间,按时报到。可以选择提前一天到达学校,留出空余时间去准备。家较近的同学,在同市或同省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开学前一天或者当天出发,注意交通情况;离家较远的同学,特别是跨省情况,一定要提前一周到半个月购买车票,推荐12306官方买票,安全便捷。
2.关于携带哪些东西。一般来说,学校内基本的生活用品都是有的,过去可以直接购买使用,如果有个人习惯可以携带一些轻便的日常用品。床上的被褥等可以在学校购买(有的学校在网上注册的流程中就有,可以直接选择购买,没有的同学就只能在学校买了)质量肯定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但如果个人习惯的话,可以选择自己携带,距离较远的同学不建议,太难携带。
3.关于电脑,大一学期准备的大都是基础课程,对电脑的依赖程度较小,不过若是有特殊情况,偏向计算机类专业的,建议大一可携带电脑,其他类可待进入学校后,学习一段时间再做决定。
开学后:
1.可以先在学校校园里逛逛,大致了解一下学校的超市,食堂等需要经常去的地方的地理位置,熟悉一下学校的环境。
2.可以加一两个本专业的学姐学长,了解一下这个专业的学习情况以及需要提前准备的东西以及有没有什么在学习中需要注意的事情。另外有一些学术上的知识未来也可以适当的问问他们。
3.自己的交流圈要放大放大,别局限自己的小宿舍,小班级,要放眼全校!我们老师曾经说过,大学找男女朋友的话,尽量别找自己专业的,找别的专业的,首先你可以接触ta们专业的一些知识,偶尔陪陪对象去蹭蹭课,还是挺好的,距离产生美。
大一新生所需资源礼包(各类学习资料和所需软件等网络网盘资源合集)
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大一新生资源,包含名校公开课,英语四六级,大学专业课的学习课程,以及一些书籍杂志,电脑必备的软件和教程,还有一些可以学习的兴趣技能,应有尽有,丰富大家的校园生活,需要的可以看看。
链接:https://pan..com/s/1MaZHDzg8la-JRzQjgBHWlQ
提取码:2D72
㈣ 桂林工学院什么时候开学
新生都是在那个时间开学!放心啦!
因为学校建设,所以你们开学比较晚!
我们9月1日就上课了!(我是你学姐)
放心吧!
㈤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大一新生什么时候开学
因各地受到疫情影响,全国各省市的大学开学时间可能有一些变化,有部分的高校已经公布了推迟开学时间的通知,还有一部分的大学还没有发布最新的开学时间通知,所以大家要做好开学的准备的同时也要随时关注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官网发布的最新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新生2022开学时间信息。
㈥ 广西师范大学新生在哪个校区及新生开学报到时间
广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建设高校、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大学,坐落在世界着名山水旅游名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学校有王城、育才、雁山3个校区,校园面积4100多亩。学校现有21个教学学院(含独立学院——漓江学院),在职教职员工2222人,全日制本科生23330人,硕士生5899人,博士生137人,各类留学生1600多人,函授、业余等学员近14000人。建校80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尤其是广西培养了30多万名教师和其他专业人才。
办学历史悠久学校创办于1932年,原名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曾六次更名,八次迁址,四度调整。1936年与 广西大学 合并;1941年,重建广西师范专科学校,1942年更名为省立桂林师范学院,1943年升格为国立桂林师范学院,开始独立举办本科教育,1946年迁址南宁并改名为国立南宁师范学院;1950年迁回桂林,再次与 广西大学 合并;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 广西大学 奉命撤销,在原 广西大学 文教学院、理学院的基础上组建广西师范学院;1983年更名为广西师范大学。
在8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学校始终秉承“尊师重道、敬业乐群”的校训精神,努力培养各类师资和社会所需人才。抗战时期,与西南师范学院、昆明师范学院一起,成为抗日大后方着名的三所高等师范院校,并被誉为“西南民主堡垒”。1943~1978年,是广西唯一一所培养本科学历教师人才的高校。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继承传统,彰显特色,引领和服务广西基础教育,充分发挥了广西教师教育的龙头作用。
文化底蕴深厚悠久的办学历史,得天独厚的办学环境,名师荟萃的文化传承,积淀了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
学校王城校区是广西历史上最早的文教中心,文脉延续和传承了1000多年。南朝时期,着名文学家颜延之就在独秀峰下开辟了“读书岩”,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首次在此交汇;唐代,桂管观察使李昌巙在此创办了广西第一所公学——桂州学;宋代,曾在此建铁牛寺(元代改称大圆寺);明代,成为靖江王府,王城由此得名;清代,成为广西举行乡试的贡院;1921年,孙中山策划北伐,设大本营于此;新中国成立前广西第二师范学校、国立桂林师范学院相继在此办学;1954年成为广西师范学院所在地。学校充分保护和利用王城的文化资源,使诸如独秀峰上的摩崖石刻等文物,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也安然无恙,王城成为目前保护最完好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建校以来,杨东莼、李四光、胡适、陈寅恪、薛暮桥、陈望道、欧阳予倩、谭丕模、陈翰笙、陈岱孙、千家驹、陶大镛、林砺儒、曾作忠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荟萃学校,执教治学,弘文励教。他们为学校积累了丰厚的精神文化财富,谱写了桂林文化城的历史篇章。这些财富的孕育和积淀,铸就了学校发扬人文社会学科优势、服务广西的办学传统和特色,学校因此而成为“人文强桂”的台柱。
办学条件完善学校三个校区功能布局合理,条件优良。王城校区位于桂林市中心,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也是历史、美术、旅游等专业的教学基地。育才校区位于桂林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目前是学校的主校区。雁山校区位于桂林市教育园区,正逐步建设为现代化校园。学校建筑面积101万多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89亿元;有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广西重点实验室,2个广西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自治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42个校级实习实训基地。全校图书馆舍总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314.56万册,中外文期刊5573种,电子图书28241.13GB,图书馆被确定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建有球类馆、武术体操馆、塑胶田径场等各类现代体育设施,总面积10多万平方米。学校是CERNET华南地区网桂林主节点依托单位。
学校是广西实施“人文强桂”建设工程主体单位和广西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21世纪园丁工程”的技术支撑单位;设有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联合)、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基地、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研究基地、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广西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广西高校政工干部培训中心、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研究基地、国务院侨办广西华文教育基地、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培训基地等国家或自治区级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机构。国家文科基地在终期验收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是全国唯一被评为优秀的地方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文科基地。
学科门类齐全学校是广西具有博士授予权的6所高校之一,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75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有35个广西(高校)重点学科,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门类,形成了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师范与非师范性专业协调发展、教育层次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
师资素质优良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535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805人,占52.4%,具有硕士(含)以上学位1229人,占80.1%。教师中有国家引进海外人才“”人选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广西八桂学者7人,广西特聘专家3人,广西优秀专家14人,广西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3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24人,广西高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人选2人,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资助计划和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42人,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计划人选3人。
教改成效显着学校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断巩固,教改成果显着。近年来获得24项国家级和200多项自治区级建设项目,其中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所获国家级标志性成果在西部地区同类院校和广西高校中名列前茅;获得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现有7个自治区优势特色专业,11各自治区优质专业,27门自治区精品课程,8个自治区教学团队,19个校级教学团队,11个自治区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项目。完成了首次开展的二级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深化了本科教育内涵建设。教学成果《以“质量工程”为抓手,推进西部地区高师本科教育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获得2009年自治区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学校教师在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获得27项奖励,并实现了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零的突破。
科研成绩斐然进入“十二五”以来,学校共承担863计划课题、973前期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92项,获得各级各类科技经费总计2.82亿元;获得各类科研成果5058项,其中各类着作208部、SCI等三大索引收录论文585篇。获广西科技进步奖10项,其中一等奖2项;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46项,其中一等奖6项。学校科研平台建设工作成绩显着,目前,学校现有59个厅局级以上的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基地,其中包括有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广西重点实验室,5个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4个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单位;有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广西人才小高地,有1个广西人才小高地共建载体,8个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
校园文化繁荣学校校园文化传承我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弘扬“独秀精神”和“乐群文化”,以校园文化艺术节和校园学术科技节为龙头,以“一院一节一特色”活动和社团特色活动为依托,连续举办15届“创新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和创业计划竞赛,打造了以独秀大讲坛、独秀嘉人女生节为代表的“独秀”校园文化品牌集群;发挥学校学科优势及师范教育资源,搭建公益志愿思想引领平台,打造万众爱心学校、“小黑板计划”、“小蚂蚁”行动等小系列“乐群”志愿公益品牌集群,我校志愿公益组织服务覆盖面已达广西68个县,及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社会影响广泛。学校是“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1次,三等奖2次,学校的社会实践工作也连续多年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等部委的联合表彰,连续三届荣获全国、全区大学生艺术展演一、二等奖及优秀组织单位,学校团委是全国全区“五四红旗团委”及团中央学校部定点联系单位,并荣获全国“志愿服务优秀组织奖”,万众爱心学校曾荣获全国“志愿服务优秀项目奖”;学校被授予全国首届“红十字模范校”荣誉称号,学校红十字会曾荣获“全区优秀志愿服务组织”,是广西高校系统中唯一获此荣誉的单位。学校成立了广西高校第一家,全国第六所高校大学生廉洁社团——漓江廉洁文化社,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漓江廉洁文化社等多个社团曾荣获全国、全区“优秀社团称号”。
出版社成绩卓着学校出版社2009年6月完成改制,成为广西出版界首家集团,也是我国第一家地方大学出版社集团。截至2010年底,学校出版社总资产达4.15亿元,净资产达2.52亿元,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3.04亿元,且呈逐年递增态势。新闻出版总署于2010年7月发布的《2009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表明,我校出版社在我国图书出版单位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中排名第6位,在大学图书出版社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中排名第2位。
国际交流广泛学校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推进办学国际化进程。截止目前,先后与4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约200多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积极推进师生互派、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开展学分互认、学位联授校际交流与合作办学项目。学校留学生规模不断拓展,近10年来共接收了来自60多个国家的长短期留学生15,000余名。学校目前是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奖学金”、广西政府“东盟奖学金”留学生接收单位,同时也是广西唯一荣获教育部批准的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高校和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学校与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印尼玛琅国立大学和越南河内大学合作共建了3所孔子学院。每年选派优秀师生到海外担任汉语教师志愿者和开展汉语教学实习,同时接收世界各地师生来校开展各类培训及语言文化交流活动。学校十分重视东盟教育研究,成立了“东盟教育研究中心”、“越南研究中心”和“印尼文化中心”,定期召开东盟教育研讨会,出版了一系列有影响的学术成果,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2010年建成的"越南学校学校纪念馆"成为了中越人民缅怀历史、传承友谊的良好平台,不断扩大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育人质量较高"十二五"以来,学校不断探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路子;本科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累计通过率保持在70%以上,其中2010届达到71.07%;本科生共有4619人次在自治区级(含)以上各类学科(技能)竞赛中获奖,其中全国性奖励526项,取得国家专利39项;330项优秀大学生科研项目获得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其中60项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22个班级被评为自治区先进班集体(标兵),85人次被评为自治区优秀学生干部标兵、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2999人次获各类奖学金;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稳定在85%以上,其中2011年达到92%,在区内高校排名前列;研究生共有400人次在自治区级(含)以上各类学科(技能)竞赛中获奖,其中国家级奖励37项;研究生参加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共286项并取得了11项国家专利;5个班级被评为自治区先进班集体(标兵),21人次被评为自治区优秀学生干部标兵、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研究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0%左右,研究生学位论文自治区"双盲"评审优秀论文总数连续7年位居全区第一,优秀率连续6年位居全区第一。
社会声誉良好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党委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荣获“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工作先进单位”“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校”“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安全文明校园”“绿色大学”等称号。学校教务处连续3次被评为“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务处”,学校高教研究室连续3次获“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称号。科研处被评为“全国高校科技管理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校科研管理(自然科学类、人文社会科学类)先进集体”“全国高校科技管理先进团队”。
;
㈦ 我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的新生,请各位学长、学姐给点入学经验哈!
被子外面有卖了,带个羊毛垫子、雨伞。还有防过敏的药。因为那经常下雨,你开学的时候正好赶上雨季。所以要防潮。军训可能会到部队,有点辛苦,电脑可以带,但劝你还是去那几个月在带吧!防晒霜得准备,给舍友准备点吃的,最好是特产。钱不要拿太多,因为你不适应,会花超。最好是只拿半个月的生活费,快用完在跟家里说,因为很多同学都是一个月的半个月花完,最后惨兮兮的。拿到生活费后,在饭卡里多存点钱,记得卡的编号,丢了好补。记得办理图书馆阅读卡。这样你吃饭就不愁了。多带点衣服、鞋吧!想着什么东西去了再买,绝对会花超的。手机在家买好,去那办个卡,有校园通,不出杨凌打电话都很便宜。最好办个农行卡,因为学校门口就是农行。
㈧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开学时间
您好,大概在25号到27号之间,可以致电这个学校,询问具体时间,祝您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