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土壤资源破坏是什么
扩展阅读
政务大厅如何节约资源 2025-07-24 11:22:40
钻石戒托怎么计算 2025-07-24 11:01:02
用什么工具挖茶盘 2025-07-24 10:58:46

土壤资源破坏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2-08-22 20:48:52

1. 土壤侵蚀会对人类带来什么灾害

1.破坏土壤资源
由于土壤侵蚀,大量土壤资源被蚕食和破坏,沟壑日益加剧,土层变薄,大面积土地被切割得支离破碎,耕地面积不断缩小。随着土壤侵蚀年复一年的发展,势必将人类赖以生存的肥沃土层侵蚀殆尽。据统计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不包括风蚀面积),几乎占国土总面积的1/6。黄土高原总面积为53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达43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1%。据资料介绍,在晋、陕、甘等省内,每平方公里有支、干沟50多条,沟道长度可达5-10km以上,沟谷面积可占流域面积的50-60%。
2.土壤肥力和质量下降
土壤侵蚀使大量肥沃表土流失,土壤肥力和植物产量迅速降低。如吉林省黑土地区,每年流失的土层厚达0.5-3cm,肥沃的黑土层不断变薄,有的地方甚至全部侵蚀,使黄土或乱石遍露地表。四川盆地中部土石丘陵区,坡度为150-200的坡地,每年被侵蚀的表土达2.5cm,黄土高原强烈侵蚀区,平均年侵蚀量6000吨/平方公里以上,最高可达两万吨以上。南方红黄壤地区以江西兴国县为例,平均年流失量50008000吨/平方公里,最高达13500t/平方公里,裸露的花岗岩风化壳坡面,夏季地表温度高达70℃,被喻为南方“红色沙漠”。全国每年流失土壤超过50万吨,占世界总流失量的20%,相当于剥去10mm厚的较肥沃的土壤表层,流失的土壤氮磷钾等养分相当于5000多万吨化肥量。通过水土流失的土壤,一般是较肥沃的土壤表层,造成大量土壤有机质和养分损失,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土壤板结,土质变坏,土壤通气透水性能降低,使土壤肥力和质量迅速下降。
3.生态环境恶化
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地表植被的严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失调
恶化,洪、涝、旱、冰雹等自然灾害接踵而来,特别是干旱的威胁日趋严重。据资料介绍,黄土高原地区每10年有5-7年是旱年。频繁的干旱严重威胁着农林业生产的发展。由于风蚀的危害,致使大面积土壤砂化,并在中国西北地区经常形成沙尘暴天气,造成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
4.破坏设施
水土流失带走的大量泥沙,被送进水库、河道、天然湖泊,造成河床淤塞、抬高,引起河流泛滥,这是平原地区发生特大洪水的主要原因。据其中20个修建20年的重点水库统计,淤积量已达77亿立方米,为总库容的近20%,大大缩短了水利设施的使用寿命。同时大量泥沙的淤积还会造成大面积土壤的次生盐渍化。由于一些地区重力侵蚀的崩塌、滑坡、或泥石流等经常导致交通中断,道路桥梁破坏,河流堵塞,已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5.淤积抬高河床加剧洪涝灾害
土壤侵蚀使大量坡面泥沙被冲蚀、运搬后沉积在下游河道,消弱了河床泄洪能力,加剧了洪水危害。建国以来,黄河下游河床平均每年淤高8~10cm,目前很多地段已高出两岸地面4~10m,成为地上“悬河”。 近几十年来,包括我国长江在内的全国各地都有类似黄河的情况,随着土壤侵蚀的日益加剧,各地大、中、小河流的河床于高和洪涝灾害也日趋严重。1998年7、8两月间发生在长江干流、松花江流域的特大洪水灾害给国家造成了数亿元的损失,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由于土壤侵蚀造成河床淤高、行洪能力下降导致洪水危害不断增大的问题。
6.淤塞水库湖泊影响开发利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初步估计全国各地由于土壤侵蚀而损失的各类水库、山塘等库容历年累计在200亿立方米以上。 长江中游的洞庭湖,清代道光年间有水面6270 平方公里,由于土壤侵蚀导致的泥沙淤积,加之沿湖围垦等,1949年湖面面积缩小至4350 平方公里,1993年又缩小到3641平方公里,同时由于湖底因泥沙淤积而升高,使得其容量减少了40%,严重影响了洞庭湖的缓洪能力和湖周的生态环境,1998年长江干流发生的特大洪水灾害与之有密切关系。

2. 我国对土地资源的破坏行为最突出的是

一、目前,我国土地资源丧失和破坏最主要原因是: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现象,它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冲刷的整个过程。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二、使我国土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耕地减少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水蚀、风蚀和沙漠侵吞 。

3. 人们生产生活中有哪些行为会破坏土壤资源

乱开垦土地,或是乱丢弃废物,都会破坏土地

4. 自然生态环境破坏的表现有哪些

一、森林资源的枯竭

我国野生动植物种类丰富,其中不少属于稀有品种。由于森林、草原 等自然资源不断地受到人为的破坏,致使许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生长环境遭到破坏,再加上乱捕滥猎,不仅表现在数量减少方面,而且质量也明显下降。

5. 什么是破坏土地资源行为

破坏土地资源行为 指行为人违反法律规定,在耕地上挖砂、采矿、采石等严重毁坏其种植条件或者开发土地,造成土质退化、水土流失的行为。

6. 土壤遭到破坏的原因主要是受到

解析: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1、植物的根系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且主要在根成熟区的表面细胞:吸水主要是渗透吸水,其次吸胀吸水。吸收无机盐主要是主动运输,它需要载体和能量。
2、土壤板结导致缺少氧气,严重影响根细胞有氧的呼吸,影响能量的产生,使植物根对无机盐的吸收受到影响。
3、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吸收和运输。土壤板结导致植物根吸水减少。进一步影响根吸收无机盐。

7. 人类活动对土壤造成的破坏有哪些

1.垃圾填埋,产生COD、BOD浓度非常高的渗滤液,渗入土地中
2.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挥发型有机物、多环芳烃等等)吸附在细微颗粒物上通过自然沉降或者雨洗落到地面上对土壤造成污染。
3.通过使用杀虫剂、除草剂、化肥将大量有机物施加到农田里,从而对土壤造成污染,这部分污染物大部分都是难降解的,即常说的POPs。
4.气态污染物如NO2,SO2排放到大气中,进一步与大气颗粒物中的盐分反应生成强酸盐,随雨水或自然沉降进入土壤,影响土壤的pH值。
5.过度放牧或者林地过度开垦使其表面过度裸露,使得水土流失加剧,也是对土壤的一种破坏。

8. 使土壤结构遭到破坏的原因有哪些,又有哪些危害

土壤板结,是指土壤表层因缺乏有机质,结构不良,在灌水或降雨等外因作用下结构破坏、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内聚力作用使土面变硬,不适于农作物和花木等生长的现象。形成土壤板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7因素: 1.农田土壤质地太粘,耕作层浅。粘土中的粘粒含量较多,加之耕作层平均不到20cm,土壤中毛细管孔隙较少,通气、透水、增温性较差,下雨或灌水以后,容易堵塞孔隙,造成土壤表层结皮。 2.有机肥严重不足、秸秆还田量减少。使土壤中有机物质补充不足,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结构变差,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影响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造成土壤的酸碱性过大或过小,导致土壤板结。 3.塑料制品过多的投入。地膜和塑料袋等没有清理干净,在土壤中无法完全被分解,形成有害的块状物。我国每年随着生活垃圾进入填埋场的废塑料,占填埋垃圾重量的3%-5%,其中大部分是塑料袋垃圾,施入土壤中不易降解,造成土壤板结。 4.长期单一地偏施化肥。农家肥严重不足,重氮轻磷钾肥,土壤有机质下降,腐殖质不能得到及时地补充,引起土壤板结和龟裂。(1)氮肥过量施入:微生物的氮素供应增加1份,相应消耗的碳素就增加25份,所消耗的碳素来源于土壤有机质,有机质含量低,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影响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导致土壤板结。 (2)磷肥过量施入:磷肥中的磷酸根离子与土壤中钙、镁等阳离子结合形成难溶性磷酸盐,既浪费磷肥,又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致使土壤板结。 (3)钾肥过量施入:钾肥中的钾离子置换性特别强,能将形成土壤团粒结构的多价阳离子置换出来,而一价的钾离子不具有键桥作用,土壤团粒结构的键桥被破坏了,也就破坏了团粒结构,致使土壤板结。 5.镇压、翻耕等农耕措施导致上层土壤结构破坏。由于机械耕作过深的影响,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而每年施入土壤中的肥料只有部分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其余被土壤固定,形成大量酸盐沉积,造成土壤板结。 6.有害物质的积累。部分地方地下水和工业废水及有毒物质含量高,长期利用灌溉使有毒物质积累过量引起表层土壤板结。 7.风沙、暴雨水土流失。遇到风沙、暴雨后表土层细小的土壤颗粒被带走,使土壤结构遭到破坏而引起土壤板结。

9. 造成土地资源的丧失和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过去,我们一直在说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确实,如果是十几二十年前的话,这是我国土地资源受破坏的主要原因。
而如今,滥砍滥伐现象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真正造成土地资源破坏的原因已经不在农村、不在山区,而是在城市!是那些城市的建设者们对土地没有好的规划,胡乱建设!其中最严重的是房地产业,一块非常好的土地,往往会因为一幢楼而改变,甚至会影响到周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