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我国的资源优势是什么
扩展阅读
钻石上不上去怎么办 2025-07-24 06:49:53
粮食价格在什么水平 2025-07-24 06:46:17

我国的资源优势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2-08-22 17:22:54

❶ 我国的矿产资源的特点和优势是什么

矿产资源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非再生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它既是人们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又是极其重要的社会生产资料。据统计,当今我国95%以上的能源和80%以上的工业原料都取自矿产资源。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矿产勘查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国家探明了大批矿产资源,基本上保证了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矿种比较齐全的少数几个资源大国之一。与此同时,我国矿产开发利用也成绩斐然,目前已成为世界矿业大国之一,全国年矿石总产量为50亿吨,其中国有生产矿山开发利用的矿种数为150个,年产矿石量约20亿吨(不含石油、天然气);非国有小型矿山开发利用的(亚)矿种数为179个,年产矿石量约30亿吨。原油产量为1.67亿吨。我国的煤炭、水泥、钢、磷、硫铁矿、10种有色金属以及原油产量已跃居世界前列。我国固体矿产开发的总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

截至2002年底,我国已发现171种矿产,探明有储量的矿产有157种,其中能源矿产9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91种,以及水气矿产(地下水、矿泉水和二氧化碳气)3种;已发现矿床、矿点20多万处,经详细工作的近2万余处。

首先,虽然我国矿产储量的潜在总值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却居世界第53位,只有世界水平的一半。因此,在制定我国矿产资源政策、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长远规划时,应充分考虑资源相对不足这个基本国情。

其次,优势矿产多属于用量不大的矿种,而大宗矿产却多半储量不足。在我国已发现的171种矿产资源中,有相当多的优势资源的储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大部分是一些在国民经济中用量有限的矿产,如钨、锡、钼、锑、稀土、菱镁矿、重晶石、膨润土等,而石油、天然气、铁矿、锰矿、铜矿、金矿、银矿、钾盐等大宗矿产探明储量不足,造成其矿产品供应缺口较大。

再次,我国矿产资源中,中小型矿多、贫矿多、难选矿多、综合矿多,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益。我国部分优势矿产,虽然也拥有一批世界级超大型矿床,但与国外比较,超大型矿床偏少,特别是工、农业大宗使用的重要矿产,如铁矿、铜矿、铝土矿、石油、天然气、硫铁矿等超大型矿床为数较少,不利于大规模集约化开发。我国矿产资源中贫矿多,难选矿多。例如,我国铁矿储量中,贫铁矿占铁矿总储量的98%,其他如铜矿、铝土矿、锰矿、铅锌矿、磷矿、硫铁矿等也是这种情况。我国磷矿和锰矿中难选矿比重很大。另外,我国有一大批矿产地属多组分综合性矿产,以四川攀西地区的铁、钒、钛(铬),甘肃金川的铜、镍、钴、铂族金属,内蒙古白云鄂博的铁和稀土矿最具代表性。云南个旧和广西大厂的锡矿中的共伴生矿产也很多。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这些多组分综合性矿床,反而在一定程度上给选矿、冶炼造成困难,使许多有益的共伴生组分流失。

第四,我国矿产资源地理分布极不均衡,不同规模的矿产高度集中区和严重短缺区并存。由于地质成矿条件不同,我国矿产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如煤炭集中于北方的晋、陕、内蒙古三省(区),占全国保有储量的68%,而南方缺煤省(区)却多达10个;铁矿集中于辽、冀、晋、川四省,占全国保有储量的60%,而西北、华南地区却很少;磷矿高度集中于南方的云、贵、川、鄂四省,占全国保有储量的70%,而北方和华东广大地区却十分短缺。矿产集中有利于建设原材料基地,但过分集中于边远地区,开发利用就会受到交通条件的严重制约。由于我国矿产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北煤南运”、“南磷北送”以及“西矿东流”的局面很难改变。

第五,我国部分矿产有很好或较好的找矿前景。虽然经过40多年的矿产地质工作,我国已发现了很多矿产资源,但也并不是所有矿产资源都已找出来了。根据专家多年研究和预测的结果表明,到目前为止,除富铁矿资源总的格局大体已定外,其他矿产还有相当的潜力,如石油、天然气、金矿、铜矿等已探明的储量也都仅为预测资源量的1/4至1/5,而非金属矿产的潜力就更大。

❷ 中国海洋资源的主要优势

海洋生物资源: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以鱼类、头足类、虾蟹类为主,其中以鱼类数量最大
海水化学资源:海盐是我国盐业资源的重点,其中不少元素可以提取利用,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海水资源利用、海冰资源开发:中国最高纬度的海区冬季结冰,成冰过程中盐分大量析出而降低盐度,渤海海域内水深较浅,盐度较低
海底矿产资源: 中国近海海域广阔的大陆架,油气资源之丰富;我国海岸线漫长,入海河流携带的含矿物质多,东部地区因经受多次地壳运动,岩浆活动频繁
海洋能资源: 我国沿海各种形式的海洋能蕴藏量总丰富
海洋空间资源:1.围海造田2.石油平台3.海上城市海上港口、机场 、 海上桥梁 、 跨海索道4.海底电缆5.海底隧道6.海底仓库7.人工鱼礁

❸ 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势总量什么类型什么

我国各类土地总量丰富、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然而,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其中草地面积较广,占的比重大,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
故选:C.

❹ 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有( )、( ),劣势有( )、( )、( )。

种类多、总量大
利用率低、平均占有量小、分布不均匀

❺ 中国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

中国自然资源的优势有总量丰富、种类众多等,劣势在于人均占有量少、分布不均、难以利用土地比例高等。

一、优势

1、总量丰富

中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占亚洲大陆土地面积的22.1%,占全世界陆地面积的 6.4%,是世界上国土面积广阔的国家之一,位居世界第三。水能资源居世界第一位,海洋资源开发潜力巨大。煤炭资源丰富,1990年底煤炭保有量达9014.53亿吨,居世界前列。

2、种类众多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几乎拥有北半球所有植被的类型。各类型土地资源都有分布。中国是世界矿产种类多、分布广、 储量大、大部分矿产资源能够自给的少数国家之一。截至1990年底,中国已探明有一定储量的矿种达148种。

二、劣势

1、人均占有量少

中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如中国土地人均不足1公顷,而世界人均却达3公顷;耕地人均约0.1公顷,世界人均约0.36公顷;草场资源人均约0.35公顷,世界人均为0.76公顷;森林人均0.107公顷,世界人均为0.65公顷;同时,在世界上45种主要矿产资源储量价值比较中,人均却居世界第10位。

2、主要资源分布不均

主要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 中国自然资源地区分布很不平衡,尤以水、能源和矿产三种资源更为突出。

中国水资源的分布,南方多,北方少。能源方面,煤炭探明储量将近80%分布于中国北方(其中64%集中于华北地区),10%在西南地区,而江南8省只占2%;

石油探明储量98%在北方。水力资源西南、西北、中南3大地区占90%,其余10%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地区。

中国东南部的滇、黔、桂、湘、赣、粤 6省具有世界上第1、2位的钨、锡、锑、锌、汞、铅等储量,成为中国矿产资源分布上一大特点。

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对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以及交通运输有着重大的影响。

3、难以利用土地比例高

中国地形、气候复杂,土地类型复杂。有些土地类型难以开发利用。例如,中国沙质荒漠、戈壁合占国土总面积的12%以上,改造、利用的难度很大。而对中国农业生产至关重要的耕地,所占的比重仅12.68%(12,172万公顷)。

(5)我国的资源优势是什么扩展阅读

自然资源的分类

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资源指那些在较短时间内可以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如水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非可再生能源指那些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产的资源。如矿产资源。

目前世界面临着世界自然资源供不应求的自然资源危机。非再生资源和再生资源的总量都是有限的,面对世界经济和人口不断增长的压力,自然资源危机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限制因素,尽管技术进步和市场的调节作用可使资源的利用范围和效率不断扩大和提高,但仍然需给予高度重视。

❻ 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优势有哪些

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优势有哪些?

1、土地所有制的优越性

我国的土地制度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土地管理的终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全社会对土地的需求,并保证全国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和充分有效地利用,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基础资源支撑。国家可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对土地资源进行宏观规划和统筹利用,即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以及当地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对该地区范围内全部或大部土地的利用方式做长期的、战略性的总体布局和安排。近期根据我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生态环境质量以及主要土地生态服务功能类型及禀赋对整个国土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 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宏观管理形成合理的土地资源开发空间结构,实现人口、经济、 资源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土地的公有制能够保证一些关系民生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的用地需求。不仅如此,国家对土地的限时限量供应可以调节产业结构,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另外,土地的公有制也有利于国家建立土地储备制度, 调整地价,减少投机行为,使得土地市场得以规范运行。

2、用地规划和计划的制度保障

与我国的土地制度相适应,国家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及国家粮食与生态安全,通过编制国家、省市和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项土地规划对各类土地进行用途管制和空间管制。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规、,使得土地的所有者和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确定的用途利用土地,违者将受到严厉惩处。与此同时,建立国土资源的专门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国土资源部于1999年3月发布了《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办法》,在2004年10月进行了第一次修订,确立并完善了一套以年度为单位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制度,通过编制年度计划、实施计划和计划验收三个过程,以及多级申报、多部门分工协管等制度,对土地利用形式、规模等进行宏观调控。国家通过用地规划和计划管理制度,从空间和时间上对土地利用活动进行宏观调控,对保护耕地和优化土地利用具有积极意义。

3、土地资源管理的科学基础较为雄厚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过多次土地资源调查,初步掌握了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20世纪90年代开展了全国性的土地资源详查工作,初步摸清了各类土资源的“家底”,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现在又在进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有关部门利用遥感遥测等技术,对土地利用状况的动态变化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测,提供较为实时和准确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情况。

❼ 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

我们的
稀土资源
是非常丰富的,比如
鄂尔多斯市
就是主要靠这个发展起来的。

❽ 中国目前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

中国自然资源概况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重要条件,也是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对国家的兴衰至关重要。可以说,卖蠢00丰富程度与其在时空上的分布与组合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经济与外贸特征以及将来经济发展的趋势。随着世界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对物质文明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 中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种类齐全,资源总量大,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资源大国之一;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拥有量少,资源相对紧缺。中国资源具有两重性。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人类明白地球表层环境和资源是人类持续生存的基础。人类若想生存,必须维持在地球的承载能力之内。为此,全世界的各个国家和民族需要做到管理他们的环境资源并保持其能持续利用的状态,降低过度的消费和浪费,将人口增长和资源消费统一起来,并认识到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资源共享对策的重要性,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