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什么是自然材料资源库
扩展阅读
60s生存工具箱有什么用 2025-05-17 05:56:03
赣州钓鱼工具哪里买 2025-05-17 05:53:16
月子中心需要多少费用 2025-05-17 05:34:50

什么是自然材料资源库

发布时间: 2022-08-21 04:41:29

⑴ 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是如何分类的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人类可以直接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自然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可更新自然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1、不可再生资源

如各种金属和非金洲矿物、化石燃料等,需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

2、可再生资源

指生物、水、土地资源等,能在较短时间内再生产出来或循环再现。

3、可更新自然资源

如风力、太阳能等,被利用后不会导致贮存量减少。

(1)什么是自然材料资源库扩展阅读

自然资源的特征

1、数量有限

资源的数量,与人类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相矛盾,要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2、分布不均衡

存在数量或质量上的显着地域差异;某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分布具有地质规律。

3、相互联系性

每个地区的自然资源要素彼此有生态上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要综合研究与综合开发利用。

4、利用率增加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途径将进一步拓展或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

⑵ 什么是自然资源解释详细点..拜托各位了 3Q

《辞海》对自然资源的定义为:指天然存在的自然物(不包括人类加工制造的原材料)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利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等,使生产的原料来源和布局场所。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为:在一定的时间和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于光远的定义为: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天然存在、未经人类加工的资源,如土地、水、生物、能量和矿物等。 狭义的自然资源只包括实物性资源,即在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生态价值或经济价值,从而提高人类当前或可预见未来生存质量的天然物质和自然能量的总和。广义的自然资源则包括实物性自然资源和舒适性自然资源的总和。 自然环境中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的、能被利用来产生使用价值并影响劳动生产率的自然诸要素,通常称为自然资源,可分为有形自然资源(如土地、水体、动植物、矿产等)和无形的自然资源(如光资源、热资源等)。自然资源具有可用性、整体性、变化性、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和区域性等特点,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对自然资源,分如下:生物资源,农业资源,森林资源,国土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气候气象,水资源等。 自然资源具有两重性,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又是环境要素。 已经被利用的自然物质和能量称为“资源”,将来可能被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称为“潜在资源”。 按照自然资源的分布量和被人类利用时间的长短,自然资源可分为有限资源和无限资源两大类,其中有限资源又可分为可更新资源和不可更新资源。 自然资源泛指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利用的自然条件(自然环境要素)。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定义为: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通常包括矿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与生物资源等。它同人类社会有着密切联系;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又是社会生产的原、燃料来源和生产布局的必要条件与场所。自然资源仅为相对概念,随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科学技术进步,部分自然条件可转换为自然资源。如随海水淡化技术的进步,在干旱地区,部分海水和咸湖水有可能成为淡水的来源。 自然资源具有3个特点: ①有限性。指资源的数量,与人类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相矛盾,故必须强调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②区域性。指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存在数量或质量上的显着地域差异,并有其特殊分布规律; ③整体性。每个地区的自然资源要素彼此有生态上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故必须强调综合研究与综合开发利用。 自然资源的内含,随时代而变化,随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扩展。按自然资源的增殖性能,可分为: ①可再生自然资源。这类资源可反复利用,如气候资源(太阳辐射、风)、水资源、地热资源(地热与温泉)、水力、海潮。 ②可更新自然资源。这类资源可生长繁殖,其更新速度受自身繁殖能力和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如生物资源,为能生长繁殖的有生命的有机体,其更新速度取决于自身繁殖能力和外界环境条件,应有计划、有限制地加以开发利用。 ③不可再生资源。包括地质资源和半地质资源。前者如矿产资源中的金属矿、非金属矿、核燃料、化石燃料等,其成矿周期往往以数百万年计;后者如土壤资源,其形成周期虽较矿产资源短,但与消费速度相比,也是十分缓慢的。对这类自然资源,应尽可能综合利用,注意节约,避免浪费和破坏。这类资源形式周期漫长。 自然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自然资源具有可用性、整体性、变化性、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和区域性等特点,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自然资源可划分为:生物资源、农业资源、森林资源、国土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气候气象、水资源等。 1)环境资源,如太阳光,地热,空气和天然水等。这类资源比较稳定,的利用而明显减少。如能合理开采发展,精心保护,就能水续为人类利用。 2)生物资源,如动物、森林、草场等。这类资源人类使用之后可以通过本身的生产繁殖再生产出来,如能合理开发利用,科学经营管理,也能为人类水续利用。 3)土地资源,包括农用土地、城市土地等。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4)矿藏资源,包括能源、各种矿物等。它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其储量有限,开发利用之后不能再生,利用一部分就少一部分,直至枯竭。 从自然资源数量变化的角度分类: 1.耗竭性自然资源。它以一定量蕴藏在一定的地点,并且随着人们的使用渐减少,直至最后消耗殆尽。矿藏资源就是一种典型的耗竭性自然资源。 2.稳定性自然资源。它具有固定性和数量稳定性的特征。如土地资源。 3.流动性自然资源,也称再生性资源。这种资源总是以一定的速率不断再生,同时又以 一定的速率不断消失,如阳光、水(水域资源除外)、森林等。 流动性自然资源又可以分为两小类:一是恒定的流动性自然资源。它们在莱一时点的资源总员总是保持不变,如阳光资源和 水能资源等。二是变动的流动性自然资源。它们在某一时点的资源总星会由于人们的开发使 用而发生变化,如森林资源和水体资源等。

⑶ 什么是地球上的自然资源

《辞海》对自然资源的定义为:指天然存在的自然物(不包括人类加工制造的原材料)并有利用价值的自然物,如土地、矿藏、水利、生物、气候、海洋等资源,是生产的原料来源和布局场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为:在一定的时间和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凡是自然物质经过人类的发现,被输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耗过程,变成有用途的,或能给人以舒适感,从而产生有价值的东西都是自然资源。狭义的自然资源只包括实物性资源,即在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生态价值或经济价值,从而提高人类当前或可预见未来生存质量的天然物质和自然能量的总和。广义的自然资源则包括实物性自然资源和舒适性自然资源的总和。

⑷ 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

《辞海》对自然资源的定义为:指天然存在的自然物(不包括人类加工制造的原材料)并有利用价值的自然物,如土地、矿藏、水利、生物、气候、海洋等资源,是生产的原料来源和布局场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为:在一定的时间和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⑸ 种质资源库的分类

贮藏环境(主要指温度和湿度)对种子的寿命影响很大。根据库内温、湿度环境的不同,种子贮藏建筑可分为5类:①超长期贮藏库,温度-18℃,相对湿度40%左右,贮藏期为50年。②长期贮藏库,温度-10℃以下,相对湿度30~40%,贮藏期为30年以上;③中期贮藏库,温度0~5℃,相对湿度30~40%,贮藏期为15年左右;④短期贮藏库,温度10~15℃,相对湿度50~60%,贮藏期为1~3年;⑤普通种子库,采用自然或机械通风调节库内温度,种子贮藏期为3~6个月。超长期贮藏库、长期贮藏库、中期贮藏库和短期贮藏库都需配备制冷除湿设备。
中国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材料分两级保存。长期保存的材料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的长期库贮存。中期保存的材料由各地方农业科学院(所)或中国农业科学院有关研究所的中期库保存。长期库向各中期库提供更新用种;各中期库除向长期库提供贮存种子外,还向育种者提供研究材料。短期库可作为各省市种子公司用以保存优良种子的库房。普通种子库为保存第二年生产用种的库房。

⑹ 请问天然生态材料的定义是什么,以及天然生态材料的主要特点和分类

我想应该是:原料来自自然,加工过程符合清洁生产标准,满足使用功能及保证安全,用后可回收或自然降解的材料。特点:纯天然、环保、安全、节约、可循环。原料来源分:动植物类、矿物类两大类。从产品分:按行业大类分:轻工类(食品)用材料、重化工用材料。再细分就太多了。

⑺ 什么叫资源 什么叫自然资源

一、资源
何谓资源?《辞海》对资源的解释是:"资财的来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资源的定义是:"所谓资源,特别是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期、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条件。"上述两种定义只限于对自然资源的解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劳动和土地,是财富两个原始的形成要素。"恩格斯的定义是:"其实,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它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373页,1995年6月第2版。)马克思、恩格斯的定义,既指出了自然资源的客观存在,又把人(包括劳动力和技术)的因素视为财富的另一不可或缺的来源。可见,资源的来源及组成,不仅是自然资源,而且还包括人类劳动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还包括人力、人才、智力(信息、知识)等资源。据此,所谓资源指的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它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是一种自然存在物或能够给人类带来财富的财富。或者说,资源就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种可以用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具有一定量的积累的客观存在形态,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石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
资源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客观存在。资源一般可分为经济资源与非经济资源两大类。经济学研究的资源是不同于地理资源(非经济资源)的经济资源,它具有使用价值,可以为人类开发和利用。
《经济学解说》(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将"资源"定义为"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投入",这一定义很好地反映了"资源"一词的经济学内涵,资源从本质上讲就是生产要素的代名词。"按照常见的划分方法,资源被划分为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加工资源。"(《经济学解说》,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二、人类对资源的认识
对自然资源的看法,历来都是以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为基础的。从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看,经济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劳力经济阶段、自然经济阶段和知识经济阶段。
(一)劳力经济阶段
劳力经济是指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劳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能力很低。对多数资源来说,短缺问题并不突出生产的分配主要是按劳力资源的占有来进行,劳动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体力。相对于农业经济时期。

(二)自然经济阶段
传统经济学往往把农业经济叫做自然经济。从资源学的角度,所谓自然经济就是指工业经济,即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占有和配置。由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使得大多数可认识资源都成为短缺资源。尽管19世纪以来工业革命的完成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但铁矿石和煤、石油等发展机器生产的主要资源很快成为短缺资源,开始制约经济发展,因此,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占有,生产的分配主要按自然资源的占有来进行。
(三)知识经济阶段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产业为基础产业的经济,其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科学成果转化为产品的速度大大加快,形成知识形态生产力的物化,人类认识资源的能力、开发富有资源替代短缺资源的能力大大增强。因此,自然资源的作用退居次要地位,科学技术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这三个阶段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天命论、决定论、或然论、征服论等多种认识阶段与相应的处理方式,才进入到协调论的现代,即人、自然和技术这个大系统应该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在工业时代,人类对资源采取耗竭式的占有和使用方式,不断使人与自然这个大系统产生强大震动。人与自然不能协调发展,使得经济不能持续发展,不断出现能源危机,导致人类生活不能稳步提高,时常出现巨幅涨落。进入到现代,人们逐渐悟出,人类只不过是人与自然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必须和其它要素协调发展,力争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新的资源观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对某种资源利用的时候,必须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知识来考虑利用资源的层次问题,在对不同种类的资源进行不同层次的利用的时候,又必须考虑地区配置和综合利用问题。这就是"新资源观",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解决资源问题的认识基础。

自然资源是指在其原始状态下就有价值的货物。一般来说假如获取这个货物的主要工程是收集和纯化,而不是生产的话,那么这个货物是一种自然资源。采矿、采油、渔业和林业因此一般被看作获取自然资源的工业,而农业则不是。自然资源是成为货物的自然财富。自然环境中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的、能被利用来产生使用价值并影响劳动生产率的自然诸要素,通常称为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的分类:

自然资源可分为有形自然资源(如土地、水体、动植物、矿产等)和无形的自然资源(如光资源、热资源等)。自然资源具有可用性、整体性、变化性、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和区域性等特点,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自然资源可划分为:生物资源、农业资源、森林资源、国土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气候气象、水资源等。

环境资源,如太阳光,地热,空气和天然水等。这类资源比较稳定,的利用而明显减少。如能合理开采发展,精心保护,就能水续为人类利用。

生物资源,如动物、森林、草场等。这类资源人类使用之后可以通过本身的生产繁殖再生产出来,如能合理开发利用,科学经营管理,也能为人类水续利用。

土地资源,包括农用土地、城市土地等。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矿藏资源,包括能源、各种矿物等。它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其储量有限,开发利用之后不能再生,利用一部分就少一部分,直至估竭。

从自然资源数量变化的角度分类:

1.耗竭性自然资源。它以一定量蕴藏在一定的地点,并且随着人们的使用渐减少,直至最后消耗殆尽。矿藏资源就是一种典型的耗竭性自然资源。

2.稳定性自然资源。它具有固定性和数量稳定性的特征。如土地资源。

3.流动性自然资源,也称再生性资源。这种资源总是以一定的速率不断再生,同时又以 一定的速率不断消失,如阳光、水(水域资源除外)、森林等。

流动性自然资源又可以分为两小类:一是恒定的流动性自然资源。它们在莱一时点的资源总员总是保持不变,如阳光资源和 水能资源等。二是变动的流动性自然资源。它们在某一时点的资源总星会由于人们的开发使 用而发生变化,如森林资源和水体资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