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什么样的资源和能力可以产生竞争优势
扩展阅读
新赛季一堆钻石怎么用 2024-05-05 09:30:09
育肥一个羊得多少成本 2024-05-05 09:23:53

什么样的资源和能力可以产生竞争优势

发布时间: 2022-08-18 08:10:24

A. 竞争优势可持续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整合企业资源

对于一个企业说,其内部和外部总是存在着各种丰富的资源,能否整合好这些资源,并加以合理、有效地利用、充分发挥优势和作用,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因为特定的资源和能力是竞争优势的来源,成功的企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善于整合其内外部资源。

企业创新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发展与竞争优势更取决于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地将取决于企业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因此,企业间的竞争是企业创新能力的竞争,即创新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又是企业在知识的生产、占有和有效利用方面的竞争。只有通过坚持不懈地进行创新,企业才能把已有的和可利用的知识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竞争优势。

建立学习型组织

学习性组织是指通过培养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和文化、推动集体学习,使组织中的每个员工不断的学习,并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能力,不断改进管理、技术及服务,使组织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也称核心能力或核心专长,它是企业独特拥有的、为消费者带来特殊效用、使企业在某一市场上长期具有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内在能力资源。

B. 企业资源和能力如何转化成企业的竞争优势

资源是企业能力的源泉,能力是企业核心能力的源泉,核心能力是企业维持竞争优势的基础。在竞争激烈,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知道自身的竞争优势。对企业的资源、能力进行分析,通过价值链分析、财务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对企业如何获得并竞争优势进行初步分析,从企业的各种资源和能力中找出企业的特殊资源和能力,并加以整合,获得企业竞争优势。

C. 企业竞争优势都有哪些

核心竞争力判别标准

核心竞争力由四种标准组成,这些标准被用来判别哪些资源和能力是核心竞争力。战略能力也被认为是核心竞争力,四种战略能力是指有价值的能力、稀有的能力、难于模仿的能力及不可替代的能力。因此它们也是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竞争优势的来源。不能满足这四种标准的能力就不是核心竞争力。每一种核心竞争力都是能力,但并非每一种能力都是核心竞争力。在实际操作中,一种能力要想成为核心竞争力,必须是“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是有价值并不可替代的;从竞争者的角度出发,是独特并不可模仿的”。
只有在企业的能力无法被竞争对手抄袭、模仿的情况下,企业才能形成持久性的竞争优势。在某个时间段内,企业可能会通过利用有价值的、稀有的然而可模仿的能力获取竞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竞争优势持续的时间长短能衡量竞争对手模仿产品、服务和过程的速度。只有通过将这四种标准结合起来,企业的能力才能够具有一种潜力,这种潜力可为企业创造一种持久性的竞争优势。

有价值的能力
有价值的能力是指那些能为企业在外部环境中利用机会、降低威胁而创造价值的能力。有价值的能力促使企业形成并执行战略,从而为特定的客户创造价值。例如:沃尔玛公司最初依赖它的配送能力,它通过以低价提供很宽泛的名牌产品选择范围而开始了它的业务,沃尔玛改变了消费者们对价值的思考方式,让他们知道他们不用再付出许多零售商所要求的价格。

稀有能力
稀有能力是指那些极少数现有或潜在竞争对手能拥有的能力。在评估这个标准时,我们总是想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即“有多少竞争对手拥有这种有价值的能力”。如果一种能力被许多竞争对手所拥有,对于他们的任意一个,都不太可能会产生竞争优势。相反,有价值而普遍存在的资源和能力可能会造成对等的竞争。只有当企业创造并发展了那些与竞争对手共同能力不一样的能力时,才会产生竞争优势。比如:戴尔公司的直销商业模型使它比竞争对手更有效率,也使得它的增长率高于同行业的水平。因此,戴尔用来塑造并发展商业模型的能力是稀有的。
难于模仿的能力
难于模仿的能力是其他企业不能轻易建立起来的能力。有一种或三种混合因素有可能产生难于模仿的能力。
不可替代的能力
不可替代的能力是指那些不具有战略对等资源的能力。它是能力成为竞争优势来源的最后一个条件,“就是一定要不具备战略对等的资源,虽然这些资源本身并不是稀有的,也不是不可以模仿的。”

D. 简述企业资源、能力及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

核心竞争力是能为企业带来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的资源和能力,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帮助企业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反映出企业的特性。作为一种行动的能力,核心竞争力使得企业能超越竞争对手。通过核心竞争力,企业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为顾客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4)什么样的资源和能力可以产生竞争优势扩展阅读:

企业资源构成:

有形资产是指可以在公司资产负债表上体现的资产,如房地产、生产设备、原材料等。无形资产,包括公司的声望、品牌、文化、技术知识、专利、商标以及各种日积月累的知识和经验。无形资产在使用中不会被消耗。

相反,正确地运用还会升值。无形资产往往是公司竞争优势的基础。迪士尼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便是迪士尼的品牌、米老鼠和唐老鸭的形象等。

人力资源和组织能力,是资产与管理因素的现实的、复杂的结合。其评价指标有更快、更敏捷、更高的质量等。它可以体现在精益制造、高质量生产、对市场的快速反应等方面。例如迪士尼认为,合作精神和能力是其取胜的重要组织能力。

E. 企业竞争优势有哪四点

核心竞争力由四种标准组成,这些标准被用来判别哪些资源和能力是核心竞争力。战略能力也被认为是核心竞争力,四种战略能力是指有价值的能力、稀有的能力、难于模仿的能力及不可替代的能力。因此它们也是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竞争优势的来源。不能满足这四种标准的能力就不是核心竞争力。每一种核心竞争力都是能力,但并非每一种能力都是核心竞争力。在实际操作中,一种能力要想成为核心竞争力,必须是“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是有价值并不可替代的;从竞争者的角度出发,是独特并不可模仿的”。
只有在企业的能力无法被竞争对手抄袭、模仿的情况下,企业才能形成持久性的竞争优势。在某个时间段内,企业可能会通过利用有价值的、稀有的然而可模仿的能力获取竞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竞争优势持续的时间长短能衡量竞争对手模仿产品、服务和过程的速度。只有通过将这四种标准结合起来,企业的能力才能够具有一种潜力,这种潜力可为企业创造一种持久性的竞争优势。

有价值的能力
有价值的能力是指那些能为企业在外部环境中利用机会、降低威胁而创造价值的能力。有价值的能力促使企业形成并执行战略,从而为特定的客户创造价值。例如:沃尔玛公司最初依赖它的配送能力,它通过以低价提供很宽泛的名牌产品选择范围而开始了它的业务,沃尔玛改变了消费者们对价值的思考方式,让他们知道他们不用再付出许多零售商所要求的价格。

稀有能力
稀有能力是指那些极少数现有或潜在竞争对手能拥有的能力。在评估这个标准时,我们总是想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即“有多少竞争对手拥有这种有价值的能力”。如果一种能力被许多竞争对手所拥有,对于他们的任意一个,都不太可能会产生竞争优势。相反,有价值而普遍存在的资源和能力可能会造成对等的竞争。只有当企业创造并发展了那些与竞争对手共同能力不一样的能力时,才会产生竞争优势。比如:戴尔公司的直销商业模型使它比竞争对手更有效率,也使得它的增长率高于同行业的水平。因此,戴尔用来塑造并发展商业模型的能力是稀有的。
难于模仿的能力
难于模仿的能力是其他企业不能轻易建立起来的能力。有一种或三种混合因素有可能产生难于模仿的能力。
不可替代的能力
不可替代的能力是指那些不具有战略对等资源的能力。它是能力成为竞争优势来源的最后一个条件,“就是一定要不具备战略对等的资源,虽然这些资源本身并不是稀有的,也不是不可以模仿的。”

F. 资源和能力如何转化为竞争优势

首先是人;第二是技术;第三是把专业能力转化为综合能力,这是最关键的,也是最复杂的,要通过了解市场及前景,要与政府相关沟通争取尽可能政策扶持,要能组织一个擅长专业的团队,等等。
企业识别能够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资源时,需要关注的是该资源是否能够建立竞争优势(即帮助企业利用外部环境中的机会并降低潜在的威胁从而建立竞争优势)、是否是稀缺的资源(资源越稀缺,越能够满足顾客的独特需求,越容易变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否容易模仿、是否是不可替代的、贬值是否较快等。盈利性不是企业在建立核心竞争力时需要对资源进行考查的因着。

G. 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资源有哪些特性

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四大资源优势:

技术与业务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技术与业务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技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网络质量、业务支撑处理能力和新业务研发水平。创造技术与业务优势就是打造三大精品网络,即主干传输网、基站通信网及业务支撑网,全面提升网络质量、业务处理能力及新业务研发水平。目前,我们之所以能处于市场主导地位,就是因为我们的网络覆盖率、通话质量及新业务水平领先于同行业,业务支撑处理系统通过几次升级以后,已日益完善,推广的新业务、新功能已受到消费者的普遍欢迎。今后,我们在实现精品网络和业务多元化的同时,要与市场接轨,根据市场竞争发展的需要,来建设好、维护好、优化好我们的通信网络,研发出深受消费者欢迎的新业务功能和业务平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早,技术与业务要适度超前于市场的需要,在行业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真正体现出我们的优势所在。

经营与服务

通信能力具备了,业务平台建立起来了,要通过经营与服务将规模通信能力转变为规模经济效益。

经营与服务是企业生产领域同一概念的两种不同表述形式。企业生产对内表现为一种经营行为,对外就是一种服务行为。经营的目的就是开拓市场、稳定市场。服务的目的就是争取客户、稳定客户。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曾说过:经营与服务的过程就是一个创收的过程。如何创造经营与服务优势、实现企业增量增收?首先要提高经营决策能力,企业经营的对象就是市场,提高经营决策能力,就是正确把握市场先机,正确定位于市场,根据市场的发展变化需求制订行之有效的市场经营策略,在竞争中主导市场发展方向,化解市场风险,成功驾驭市场。其次就是建立健全经营网络,提高经营网络的营销能力、战斗力。近两年,移动业务之所以飞速发展,与我们的社会代办营销网络是分不开的,社会代办成了业务发展的主力军,目前代办经营网络所占业务发展比例达80%以上。今后一段时间,在发展自办经营网络的同时,要进一步稳定与发展代办经营网络,与之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形成合力,将市场竞争空间进一步延伸。

创造服务优势,就是进一步提升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手段,规范服务行为,提升硬件服务档次,打造优美服务环境,推行全员服务机制,将服务延伸到业务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形成企业服务价值链。根据不同消费群体,大力倡导人性化、个性化、亲情化、差异化服务,以提升标准化、诚信化服务水平。

创新与管理

技术与业务优势形成了,为经营与服务的开展创造了前提和条件,经营与服务优势形成了,为实现企业量收的增长提供了可靠保证,企业如何追求利润、效益最大化?就是通过创新与管理来实现。创新与管理的过程就是理顺企业内外关系,对企业经营与服务行为实行激励、监督与约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经营与服务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过程。当前国有企业纷纷进行股份制改造或注册上市,其目的一方面为了实现融资,但其真正目的是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管理与创新体制,进一步理顺、明晰企业产权,明确责、权、利关系,加强权、利的监督与约束,创造企业发展的生机与活力。中国移动从国有垄断行业发展成为上市独资企业,其创新与管理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建立起了适应行业竞争的创新管理平台。如何进一步保持、创造管理与创新优势,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一是创新管理体制,进一步与市场竞争相适应,与国际接轨,全面实行集约化、精细化管理,实现人、财、物资源的最佳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效能。二是在创新管理模式上实行分级管理,充分发挥各管理层的创造性、能动性,以增强企业应对竞争的整体灵活性。三是在创新管理制度与考核上进一步细化与量化。目前我们正在实施“职位、薪酬、职效”改革及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就是加强对员工和各管理层的工作、业绩以及各单位的财务指标的细化与量化,使企业管理进一步直观化、制度化。

人才与文化

企业人才与企业文化是企业最大的资源优势,企业技术、经营、管理都是通过人才来实现的。一流的企业必定拥有一流的人才,必备一流的人才机制。如何创造人才优势?一是筑巢引凤,打造好的人文环境及人性发展空间,使企业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市场经营人才和综合管理人才。二是建立起良好的人才机制,为企业人才提供一个充分实现自我价值、充分发挥自我特长的平台,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有为有位,有位有为,激发他们的责任感、竞争感、成就感、自豪感,使之与企业同甘共苦、紧密相连。三是建立人才数据库,及时补充新鲜血液,做好人才储备,避免企业人才青黄不接,确保人才结构及时调整和正常交替。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先生曾说过:“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唯有企业文化才会生生不息推动企业向前发展。”一个好的运行机制,一批优秀人才,一个好的领导集体,一个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国家政策,都可以促进企业飞速发展,但靠这些因素推动企业发展都具有阶段性,因为这些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世界上一些知名企业航母在经历了十年、二十年以后就成了“泰坦尼克号”,就是因为这些因素逐一地丧失了。只有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发展生生不息。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支柱,它由企业制度、机制、人才及员工、企业风貌经长时期精炼而成,它对企业发展的影响重大而深远。如何创造企业文化优势?就是要形成企业核心价值观体系,即以人为本,追求客户满意服务,持续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推动企业、社会向前发展。这就是我们企业的精神支柱,是我们企业文化的内涵。有了这种精神支柱,企业就会青春永驻,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H. 怎样通过人力资源管理获得企业竞争优势

企业拥有竞争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但并非企业所有资源、知识和能力都能形成竞争优势,要形成竞争优势,必须使拥有的资源与其他企业相比存在异质性的特质,人力资源恰好满足这一要求。
1、人力资源具有独特的自身价值,能够提高企业的效率,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超越竞争对手
人力资源管理是人力资源与企业战略匹配的动态过程,目的在于保证企业的人力资源始终与企业战略相一致,通过人力资源形成和加强企业竞争力,进而获得竞争优势。通过组织结构设计、员工结构设计、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培训、激励机制设计和企业文化建设等人力资源管理核心要素的控制,企业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更可以创造出新的价值。
2、人力资源是稀有资源,不能被竞争对手同时占有和轻易模仿
人力资源与其他的经济资源的不同关键在于其稀有性的资源,它的稀有性和差异反映在不同的个人身上,存在着数量和质量的差异。这种资源应该属于意会性、知识长期积累的结果,而其他企业不可能通过短期的努力创造出类似于该企业拥有的资源能力。人力资源随着人的经验,阅历的增加,其价值就越大,这一特性决定了人力资源的内涵是不可从市场上获取的,也体现了其不可替代的性质。
3、加强人力资本管理,构建企业竞争优势
(1)形成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对企业员工的激励应当划分类别与层次,区分激励的侧重点,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
(2)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 。企业要想保持并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离不开对企业人力资本的投资。
(3)注重人力资本的再开发 .人力资本再开发指的是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医疗保健投入。

I. 什么可以形成企业的持久竞争优势

一、传统的关于持久竞争优势的观点

(一)持久竞争优势的概念

传统的战略管理理论认为持久竞争优势就是指企业能够实施竞争对手难于复制或难于模仿成本很高的价值创造战略,持久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这个概念包含双重意义:一是持久竞争优势一定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或者众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方面);二是企业的持久竞争优势一定是持久的,不是昙花一现的,或者可以说企业的持久竞争优势是伴随企业的发展而出现的,而且在这个阶段企业的这种优势是其竞争对手(包括潜在的)都无法模拟和复制的、独特的优势。我们也可以大胆的预测:拥有持久竞争优势的企业是永远不会消亡的。

(二)持久竞争优势的特点和效应

企业竞争优势的持久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衡量:一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是不能被其他竞争者所模仿和侵蚀的;二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并不是以时间长短来衡量的,而是指企业作为整体存在时,在各种环境下它都具有这种竞争优势。持久竞争优势的基本来源来自于三个方面:即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外部条件)、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战略资源和持续性创新(基础力量)。[1]

公司的竞争优势会因资源的折旧及被竞争对手的模仿而消失。专业化的、不可移动的、持久性的资源能给企业带来持久的竞争优势。不可逆转的专业化的沉没资产投资往往是吓退竞争对手的好方法。资源基础论认为决定竞争优势持久性的资源与能力依赖于四方面的特征:经久耐用性(rability)、透明性(transparency)、可转移性(transferability)、可仿制性(replicability)。经久耐用性取决于一个企业对其资源与能力的维持与更新。透明性是指企业的能力能否轻易被竞争对手模仿。越是复杂的、无形的、综合性的、长期积累而成的能力就越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当某种独特的资源与能力被某个公司占有而无法在公司间流动时,这种能力就能够持久。资源与能力的不可转移性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地理上的不可移动性、不完全信息、公司特有资源、能力的不可流动性。公司的独特资源既要是竞争对手不能从市场上购买也要是它无法自己投资开发。这要求公司的资源具有无法复制的特征。

只有在长期的各种环境之中始终拥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才算是真正拥有竞争优势。在动荡的环境中,企业要想能够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就不能只是凭借其资源被动地适应环境,而应该立足其资源,并且超越其所处环境和市场竞争。这就要求企业能够深刻预见或洞察环境的变化并迅速地做出其相应反应,通过持续创新,从其既有某种形式的竞争优势迅速转换到新的竞争优势,从而获得基于其整体继续发展的持久竞争优势。

企业不仅希望能够在短期内或某个时点上获得可以创造超额受益的竞争优势,而且更希望能够在长期内抵御竞争者的侵蚀而守住或维护已有的竞争优势,而且想在未来的市场上同样能够创造竞争优势,不仅要成为今天的胜利者,而且更希望成为明天甚至是后天的胜利者,也就是说:企业想拥有持久竞争优势。

企业只有不断地投资挖掘、培养、维持自己的独特资源与能力,才能保证竞争优势的持久性。

二、企业文化——下一个持久竞争优势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

关于企业文化有很多不同的表述,笔者在此只罗列了几种常见的观点: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的全体成员共同拥有的信念、期望值和价值观体系。它确定企业行为的标准和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2]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底蕴和精神支柱,是从企业员工的行为中提炼出来的,他就像人的个性一样,不是某些人(即使是企业的创造者和最高管理者)生造出来的,也不是仿造出来的”。[3]周永亮博士还认为企业文化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契约式的合作型企业文化;第二种是强有力的等级型企业文化;第三种是大家庭式的和谐型企业文化;第四种是集体主义的奉献型企业文化。

这些概念都或多或少的道出了企业文化的本质,但是笔者认为都不够完善。企业文化应该是基于企业所占有的资源,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积淀的整体化群体意识之和。其基本内容应该包括以下方面:企业价值观、企业信念、企业精神、企业伦理道德、企业风尚、企业民主和企业的目标。

这就表明企业文化并不仅仅是由企业中的人创造的,而是企业战略资源在企业运作过程中的一种体现!

(二)企业文化的特点和功用

如果在70年代你问任何一位美国公司的总裁,他在公司内扮演的最重要的角色是什么?大多数回答是指挥者、决策者和战略家。然而到了90年代,由哈佛商学院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却表明,那些业绩最好的领导者,他们把自己首先看作是某种特定文化的塑造者和支持者。他们认为,优秀的企业文化是自己公司领先于竞争对手的一种独一无二的关键性力量!

企业文化之所以会是下一个持久竞争优势,是因为它自身有着鲜明的特点:不易模仿性、不易转移性、不易复制性和对企业绩效的高回报性。我们应该转换我们传统的观念:企业文化并不是由个人创造的;二是企业文化是企业人员(特别是企业战略管理者)依据现有的战略资源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意无意形成的。企业文化是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

从历史和现实来看,企业从事经济活动和企业家进行企业运营活动,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着一种文化价值观念的制约。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把它定义为一种经济伦理精神。韦伯一生致力于考察“世界诸宗教的经济伦理观”,亦即试图从比较的角度去探讨世界诸民族的精神文化气质与该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他还从社会统计学德的数据中得出结论说,成功的企业家、工商界的领导人、资本占有者、近代企业中高级技术工人,尤其是受过高等技术培训和商业培训的管理人员,绝大多数都是新教伦理的信徒。在他们身上洋溢着“一种异乎寻常的资本主义商业意识和渗透着、支配着整个生活的极其狂热的宗教前程”的精神。[4]

从企业文化的作用来看,它是对企业能力要素辐射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因素之一。企业文化首先表现在对组织管理职能的影响,如对组织能力、控制能力、协调能力、决策能力的影响。其次是对企业创新能力、承担风险能力、应对危机能力的影响。

企业文化有十大功能:①导向功能;②凝聚功能;③激励功能;④教化功能;⑤约束功能;⑥改善人际关系功能;⑦规范企业形象功能;⑧辐射功能;⑨促进有效管理功能;⑩提高经济绩效功能。[5]

(三)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持久竞争力

美国着名管理学家沙因在《企业文化生存指南》一书中指出:大量案例证明,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源动力,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

斯蒂芬·科维认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到来,迫使各个企业必须建立高度信任的企业文化以应对外来的竞争势力,否则将无法继续生存。高度信任的企业文化,其真正的价值就在于将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融合。在高度信任的企业文化下管理人员可以充分地授权,而权力授予后自然就可以提高质量。

理论和实践表明,只有生命型企业才能保持可持性发展。文化管理是通过构建企业文化从而强化内部管理,它使员工以这种共同的价值观为准则来自觉监督和调节生产经营等日常活动,从而加强企业的内聚力、向心力和能动力,齐心协力实现企业目标。可以说,只有企业文化才是企业永续发展,生生不息的动力。在生命型企业中,通过建立共同价值目标把大家凝聚在一起,通过建立强有力的企业文化,突破传统管理模式中那种仅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着眼点的短视行为,注重企业的长远利益,将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企业要做到最优秀,必须在企业核心价值观上下工夫。技术、高科技可以学,制度可以制定。人才可以引进。但企业全体员工内在的追求,这样一种企业文化、企业伦理层面上的东西却是很难移植、很难模仿的。从第一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才是最终意义上的核心竞争力、持久竞争优势。而企业伦理、企业信用、企业商誉是企业文化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如果说一个企业一开始就是以“圈钱”为其核心价值观,把消费者的利益抛在一边,那么这个企业是不可能维持长久的。唯有诚信至上,企业才能百年不衰。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社会舆论的监督力度不断加强,只要企业的企业文化没有做好,几乎马上就会曝光,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商誉就会受到重创。着名的管理学家克拉伦斯·沃尔顿说:“企业经理人应该用一种全局观来看待企业的责任,因为在这种观点下,企业被看成是讲信用、讲商誉、讲道德的组织,而不是赚钱的机器。”

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两种纽带:一种是物质、利益、产权的纽带;另一种是文化、精神、道德的纽带。企业如果只有前一种纽带而没有后一种纽带,是不能得到健康发展的。优良的公司文化能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企业环境,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对内形成企业凝聚力,对外提高企业竞争力,形成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精神纽带和道德纽带,并从各个环节调动并合理配置有助于企业发展的积极因素。所以,公司文化是持久竞争优势的来源,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两种纽带:一种是物质、利益、产权的纽带;另一种是文化、精神、道德的纽带。企业如果只有前一种纽带而没有后一种纽带,是不能得到健康发展的。优良的公司文化能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企业环境,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对内形成企业凝聚力,对外提高企业竞争力,形成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精神纽带和道德纽带,并从各个环节调动并合理配置有助于企业发展的积极因素。所以,公司文化是持久竞争优势的来源,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J. 什么情况下企业才具备有竞争优势求解

企业核心竞争力,本来就是体现在特定的能力上。而这种能力本身又可以视为多种能力的聚合,因而是完全可以分解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从其具体体现形式分析,可大体分解为十个内容,称之为十大竞争力。
(1)决策竞争力。
这种竞争力,是企业辨别发展陷阱和市场机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及时有效反应的能力。不具有这一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也就成了一具腐尸。决策竞争力与企业决策力是一种同一关系。决策频频失误的企业,肯定没有决策竞争力。没有决策竞争力的企业,也就是企业决策力薄弱。
(2)组织竞争力。
企业市场竞争,最终得通过企业组织来实施。也只有当保证企业组织目标的实现必须完成的事务工作,事事有人做,并且知道做好的标准时,才能保证由决策竞争力所形成的优势不落空。并且,企业决策力和执行力也必须以它为基础的。没有强有力的组织明确而恰当地界定企业组织成员相互之间的关系,保障决策力和执行力的活动,没有恰当的人承担并完成,企业的决策力和执行力从何而来?
(3)员工竞争力。
企业组织的大小事务,必须有人来承担。也只有当员工的能力充分强,做好工作的意愿充分高,并且具有耐心和牺牲精神时,才能保证事事都做到位。否则,企业的决策力和执行力也就成了无源之水的空话。保障企业决策力和执行力的活动要有效率和效益,也就是保证活动的主体——员工具备与之相适应的能力、意愿、耐心和牺牲精神。
(4)流程竞争力。
流程就是企业组织各个机构和岗位角色个人做事方式的总和。它直接制约着企业组织运行的效率和效益。企业组织各个机构和岗位角色个人做事方式,没有效率和效益,企业组织的运行,也就不会有效率和效益。如果一个企业组织的做事方式没有效率,也就企业组织运行没有效率和效益,这直接是企业没有执行力。
(5)文化竞争力。
文化竞争力就是由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共同的行事方式构成的一种整合力,它直接起着协调企业组织的运行,整合其内、外部资源的作用。蒙牛的二十五个法则,之所以能够成为蒙牛的核心竞争力,其原因就在于这二十五个法则都变成了蒙牛人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共同的行为准则。因而企业的决策力和执行力也都必然直接受制于它。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共同的行事方式,不统一,并且腐朽落后,决策就不免频频不失误,工作就不免效率低下。
(6)品牌竞争力。
品牌需要以质量为基础,但仅有质量却不能构成品牌。它是强势企业文化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折射体现。因而它也直接构成企业整合内、外部资源的一种能力。没有品牌竞争力,企业组织内部和外部都不认同企业的做事方式和行事结果,企业也就谈不上有什么竞争力,更谈不上有核心竞争力。品牌一旦形成,又直接是一种资源。因而它是构成企业支持力的一个重要内容。
(7)渠道竞争力。
企业要赚钱、赢利、发展,就必须有充分多的客户接受他的产品和服务。如果没有宽阔有效的渠道,沟通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企业与客户隔离,也就必然会惨败无疑。因而,渠道直接是一种资源,渠道竞争力也就直接构成企业支持力的一个内容。
(8)价格竞争力。
便宜是客户寻求的八大价值之一,没有不关注价格的客户。在质量和品牌影响力同等的情况下,价格优势就是竞争力。没有价格优势,最终都会被消费者淘汰。因而这一竞争力也就直接构成企业支持力的一个内容。
(9)伙伴竞争力。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万事不求人地包打天下的日子,已成为过去,要为客户提供全面超值的服务和价值满足,也就必须建立广泛的战略联盟。如果一个企业失去了合作伙伴的支持,也就无法适应客户价值满足集中化的要求,也就必然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而,它的增强,也就直接是企业支持力和和执行力的提升。
(10)创新竞争力。
一招先,吃遍天,这是市场竞争中的不二法门。要一招先就必须有不断的创新。谁能不断地创造出这一招先来,谁就能在这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它既是企业支持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企业执行力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十大竞争力,作为一个整体,就体现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从整合企业资源的能力的角度进行分析,这十个方面的竞争力,任何一个方面的缺乏或者降低,又都会直接导致这种能力的下降,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降低。但这十种竞争力又各自相对独立。任何一个企业,拥有了这其中任何一种竞争力,也都是市场竞争一个制高点的占领。